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考点汇总(考前必备)

中考化学考点汇总(考前必备)

中考化学考点汇总(考前必备)

1.中考化学【反应方程式】考点35个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

+H2O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Mg+O2=2MgO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相关知识点:①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②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③镁可做照明弹;④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⑤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2H2O=2H2↑+O2↑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相关知识点: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②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③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④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CaO+H2O=Ca(OH)2现象:白色粉末溶解相关知识点:①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②)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

变成红色;③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④)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相关知识点:①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①②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③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共同知识点:①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②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③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

⑤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O2=CO2不充分燃烧:2C+O2=2CO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S+O2=SO2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相关知识点:(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2)在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3Fe+2O2=Fe3O4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相关知识点:(1)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在铁丝下方挂一根点燃的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3)等火柴快燃尽在伸入集气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气,铁丝不能完全燃烧;太晚,不能引燃;(4)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避免灼热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4P+5O2=2P2O5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相关知识点:可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H2+O2=2H2O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相关知识点:①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②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C+2CuO=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放热相关知识点:①把木炭粉和氧化铜铺放进试管,使受热面积大,反应快;②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了检验是否产生CO2;③在酒精灯上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④先撤出导气管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⑤试管冷却后在把粉末倒出,防止灼热的铜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⑥C是还原剂,CuO是氧化剂。

12.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H2+CuO=Cu+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相关知识点:①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②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相关知识点:①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②不能用浓盐

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中。使CO2不纯;③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应,产生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④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14.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解反应)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相关知识点:CaO俗名为生石灰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CO+O2=2CO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相关知识点:①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②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相关知识点: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H2+Cl2=2HCl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实验室制取氢气(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相关知识点:①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②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反应)C+CO2=2CO 相关知识点:①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②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化合反应)CO2+H2O=H2CO3现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碳酸。

22.碳酸不稳定分解(分解反应)

H2CO3=H2O+CO2↑相关知识点:①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②分解时,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使红色石蕊溶液变成紫色。

23.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灭火原理: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24.金属和水的反应(置换反应)①2K+2H2O=KOH+H2↑②

3Fe+4H2O=Fe3O4+4H2↑

25.水与非金属的反应(置换反应)C+H2O=CO+H2↑

26.水与氧化物的反应(化合反应)①SO3+H2O=H2SO4②

Na2O+H2O=2NaOH

2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分解反应)

NH4HCO3=NH3↑+H2O+CO2↑

28.用盐酸来清除铁锈(复分解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29.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反应)

Fe+CuSO4=FeSO4+Cu现象: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铁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

30.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复分解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31.二氧化硫与烧碱溶液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32.碳酸纳与盐酸反应(复分解反应)

Na2CO3+HCl=NaCl+CO2+H2O

现象: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33.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复分解反应)

NaCl+AgNO3=NaNO3+AgCl↓

34.稀硫酸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

H2SO4+Ba(NO3)2=BaSO4↓+2HNO3

35.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复分解反应)

2.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元素】汇总

固体物质的颜色

白色固体:氧化镁MgO、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氢氧化钠NaOH、无水硫酸铜CuSO4等。

黄色固体:硫粉S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生铁Fe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生成沉淀的颜色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溶液的颜色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氯化铜CuCl2等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黄绿色气体:氯气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元素

1、含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3、元素: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原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元素符号

①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②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③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④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6、元素周期表

①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②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③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2)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④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3.初中化学常考元素

初中必背前20号元素

序号元素拼音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数

第一周期元素:1氢(qīng)H1.0079≈12氦(hài)He4.0026≈4

第二周期元素:3锂(lǐ)Li6.941≈74铍(pí)Be9.0122≈95硼(péng)B10.811≈106碳(tàn)C12.011≈127氮(dàn)N14.007≈148氧(yǎng)O15.999≈169氟(fú)F18.998≈1910氖(nǎ

i)Ne20.17≈20

第三周期元素:11钠(nà)Na22.9898≈2312镁(mě

i)Mg24.305≈2413铝(lǚ)Al26.982≈2714硅(guī)Si28.085≈2815磷(lín)P30.974≈3116硫(liú)S32.06≈3217氯(l

ǜ)Cl35.453≈35.518氩(yà)Ar39.94≈40

第四周期元素:19钾(jiǎ)K39.098≈3920钙(gài)Ca40.08≈40

前20个元素符号记忆口诀如下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初中常考非前20号元素

30锌(xīn)Zn65.38≈6526铁(tiě)Fe55.854≈5629铜(tóng)Cu63.546≈6480汞(gǒng)Hg200.59≈20147银(yí

n)Ag107.8682≈108

1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OH- NO3- CO3 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SO4 2- PO43- 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 K+ 、Na+ 、H+ 、Ag+ 、NH4+ +2价 Ca2+ 、Ba2+ 、Mg2+ 、Zn2+ 、Cu2+ 、 Hg2+、亚Fe2+ +3价 Fe3+ ,Al3+ -1价 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 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中考化学考点汇总(考前必备)

中考化学考点汇总(考前必备) 1.中考化学【反应方程式】考点35个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 +H2O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Mg+O2=2MgO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相关知识点:①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②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③镁可做照明弹;④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⑤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2H2O=2H2↑+O2↑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相关知识点: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②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③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④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CaO+H2O=Ca(OH)2现象:白色粉末溶解相关知识点:①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②)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

变成红色;③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④)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相关知识点:①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①②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③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共同知识点:①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②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③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 ⑤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023中考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中考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总 结归纳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易混淆知识小结 1.烟:小的固体颗粒。雾:小水滴。 烟雾:既有小颗粒又有小液滴。 2.生石灰:氧化钙CaO 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 2 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表示物质)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4.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二、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1.元素符号 (1)表示某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稀有气体元素和金属元素符号还可表示物质。 例:“H”表示:(1)氢元素;(2)一个氢原子; 例:He表示:氦气 注:元素符号前带上数字只表示原子的个数。例“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表示:(1)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2)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能生成36份质量的水。 2.离子符号的意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带电荷数)。 代表一个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离子。 例:Fe 3 表示一个铁离子 2Fe 3 表示2个铁离子 Fe 2 表示一个亚铁离子 2Fe 2 表示2个亚铁离子 SO 4 2- 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 2NO 3 - 表示2个硝酸根离子 3.化学用语中数字的意义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某原子的个数。如:3C表示3个碳原子。 (2)化学式中数字表示的意义: A.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如:2CO2中前“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 B.化学式中足码表示一个某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如:2CO 2 中足码“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3)离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A.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中考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精华) 化学用语 化学是一门以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变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研究化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元素包括氧、氢、氮、氯、碳、磷和硫等,它们的符号分别为O、H、N、Cl、C、P和S。金属元素包括钾、钙、钠、镁、铝、锌、铁、铜、汞、银、锰和钡等,它们的符号分别为K、Ca、Na、Mg、Al、Zn、Fe、Cu、Hg、Ag、Mn和Ba。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原子团,如氢氧根、硝酸根、碳 酸根、硫酸根、磷酸根和铵根等,它们的符号分别为OH、 NO3、CO32、SO42、PO43和NH4. 2、化合价口诀

在化学中,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我们可以用一些口诀来帮助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例如,一价元素包括氢、氯、钾、钠和银等;二价元素包括氧、钙、钡、镁和锌等;三价元素包括氮、磷和铝等;四价元素包括碳和硫等。此外,许多元素都有变价,而不同条件下的价数也不同。 3、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在研究化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和用途。例如,碳单质是指纯净的碳,它的化学式为C,可以用来制作钻头和切割玻璃。汞的化学符号为Hg,可以用来制作温度计。二氧化碳固体的化学式为CO2,可以 作为致冷剂和人工降雨的材料。水的化学式为H2O,是最常 见的溶剂。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可以用来制作建筑材料和水泥。碳酸钙的化 学式为CaCO3,可以用来制作生石灰和消石灰。 4、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必备!)

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必备!)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 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及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及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及结论→反思及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及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 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广东省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汇总

2023中考化学考点汇总 考点一:化学名人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拉瓦锡——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质量守恒定律;侯德榜——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考点二:物质的变化、性质 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常见的化学变化 : ⑴燃烧、爆炸:酒精燃烧、白磷自燃、火药爆炸、纸张燃烧、燃放烟花等。 ⑵变质:食物腐烂、铁制品生锈、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变质等。 ⑶其他:动物的呼吸作用、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生石灰)黏在一起变成块状、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用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生石灰、用石墨为原料制取金刚石等。 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考点三:常见的化学图标 考点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托盘天平使用:(1)精确度是0.1g ;(2)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防止污染,平衡质量)。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3)称量过程中已知需取用药品质量固定砝码和游码,天平不平增减药品(化学称量一般称已知量);称量未知质量的物质,固定物质的量,天平不平增减砝码和游码;(4)左物右码 2、仪器连接:(1)玻璃管与橡胶塞或橡胶管连接,润湿玻璃管再旋转插入;(2)不可放于桌面安装。 3、药品取用: 有害品 易燃气体 易燃固体 自然物品 爆炸品 爆炸品 腐蚀品

山东中考化学考点梳理

山东中考化学考点梳理 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今天作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山东中考化学考点梳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中考化学考点梳理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视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摸索:(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产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避免冷凝水倒流引发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避免避免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平均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避免避免水倒吸引发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北京初中化学中考考点

北京初中化学中考考点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进,化学的奉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作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北京初中化学中考考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初中化学中考考点 关于溶液 1.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由于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由于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一种。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同样,溶剂也有固体、气体、液体状态。比如干净的空气,其溶质、溶剂都是气体。 3.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用手触摸感知,也能够借助温度计测量。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着落,如:硝酸铵;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如食盐、蔗糖。 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易溶物。 5.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两种情形 (1)固体溶质配溶液: 步骤:①运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溶液稀释: 步骤:①运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需要挑选与回答时,一定要先辨别是上述两种配制中的哪种,进行有针对地回答。 (3)分析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或者偏小的原因 固体溶质配溶液时浓度偏小的可能原因: 固体不纯;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使用了游码);转移固体时有残留;取水时仰视读数等 (4)将溶液稀释或者浓缩的运算:根据溶质质量不变 运算式: 浓溶液浓度X浓溶液质量=稀溶液浓度X稀溶液质量 稀释加水(或蒸发水)质量=m(稀溶液)-m(浓溶液) 6.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结晶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仅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恒温蒸发结晶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得到的还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所以显现结晶现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产生变化。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母液,一定是晶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7. (1)从硝酸钾中除去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操作步骤为:

初中化学中考常考基础知识总结(共35个)

中考化学常考基础知识总结 一、空气 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 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都有利于健康 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二、水 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2.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3.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 4.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融化体积减小 三、原子的组成、元素、化学式 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 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 1,而是比 1 稍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是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O2、SO2、TiO2 中均没有O2 分子 6.食品标签中标有 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 X 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体,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 8个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 原子,也可能是 O2-、F-、Na+、Mg2+等等 1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 12.氧一般为-2 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 价(注意氢不是+2 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 13.氢一般为+1 价,但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 NaH)中氢为-1 价 14.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某原子构成 15.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分子的,而稀有气体都不是;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而卤素单质不是(Br2、I2) 16.红磷的化学式为 P4,硫的化学式为 S8(初中不要求)

2021初中化学中考常考考点总结

2021初中化学中考常考考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今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因为化学为部分科学学科的核心,如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化学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化学中考常考考点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化学中考常考考点总结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圆柱形、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①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蜡烛点燃后,灯芯处蜡烛熔化,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②观察火焰: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芯;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③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其次,焰芯温

度最低。如何用实验确定? ④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怎样来检验?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熄灭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 水蒸气<水蒸气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

2023年天津中考化学知识点及考点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考点 在总复习中,提议打破书本中单元次序,按天津市中考试卷内容可将各部分对应旳知识按其内在联络进行归纳、整顿为身边旳化学物质、物质构成旳奥秘、物质旳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板块。 复习中要重视基础旳贯彻。因为任何形式旳考题总是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根本。 复习中要突出本学科旳特点。复习时必须加强试验与科学探究能力旳训练,全面掌握基本试验,重视综合试验设计能力旳训练与培养:重要包括信息源旳分析与筛选、试验原理旳多向迁移、试验方案旳选择(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探究性试题大多数是考察学生对试验条件旳控制,考察学生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 一、身边旳化学物质 它是初中化学旳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旳重要构成部分。除了对物质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旳记忆外,还要了解研究构成、性质、制法、用途旳措施。这些内容包括: 1.地球周围旳空气:空气旳构成;氧气、二氧化碳旳重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旳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旳试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旳循环。 2.水与常见旳溶液:水旳构成;某些天然水(包括硬水)和纯水旳区别;常用旳水处理措施;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和溶液旳重要应用。 3.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与合金旳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旳反应;防止金属

锈蚀旳简朴措施;铁和铝等金属旳矿物,还原铁矿石旳措施;废弃金属对环境旳污染和回收金属旳重要性。 4.生活中常见旳化合物:常见酸碱旳重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旳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平常生活中旳应用;生活中常见旳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旳重要性。 二、物质构成旳奥秘 1.了解构成物质旳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旳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把宏观和微观旳分析联络起来,建立元素旳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达物质旳构成,能进行有关构成旳简朴计算。 2.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都是构成物质旳基本微粒;初步了解多种微粒旳基本特性和它们之间旳基本关系;能从微观角度来阐明物质旳状态变化;结合有机物,了解有机物分子构造旳多样性和复杂性。 3.了解元素旳多样性和统一性及其内在联络;粗略掌握元素周期表旳知识;结合元素概念旳学习掌握地壳中、生物体内元素分布。 4.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旳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达某些常见物质旳构成。 三、物质旳化学变化 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旳特点,理解现象和本质间旳联络; 2.了解人们怎样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旳转化和物质、资源旳合理运用。 3.认识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反应类型,了解它们遵照旳基本规律。 4.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朴旳化学反应计算。

考前必备--中考化学重点、难点、考点集锦

人教版中考化学重点、难点、考点集锦 一.常见沉淀的颜色 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AgCl BaSO4 Mg(OH)2….Al(OH)3 红褐色沉淀-----Fe(OH)3蓝色沉淀--------Cu(OH)2 二. 常见固态物质的颜色: ①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一般不考虑) ②黄色固体:S ③白色固体:KClO3 KCl CaO P2O5 NaCl Na2CO3………….. ④黑色固体:C、CuO、MnO2、Fe3O4铁粉(均不溶于水) ⑤紫黑色固体:KMnO4 三、常见的金属、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常见的气体、 Fe、Cu、Zn……、 CuO、Fe2O3、CaO---------- O2、H2、N2、CO2、CO、CH4 四. 常见有色溶液的颜色: ①含有铜离子(Cu2+)的溶液为: 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②含有铁离子(Fe3+)的溶液为:黄色如:FeCl3 溶液、Fe2(SO4)3溶液 ③含有亚铁离子(Fe2+)的溶液为: 浅绿色如: FeCl2 、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 五. 要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主要成分 1、【俗名】 CaO 学名:氧化钙俗名:生石灰 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NaCl 氯化钠食盐 NaOH 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 Na2CO3碳酸钠纯碱、苏打、碱面(家中的) 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 C2H5OH 乙醇酒精 CO2 二氧化碳、干冰(CO2固体) 2、【主要成分】: CaCO3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水垢、蛋壳、贝壳、珍珠、钟乳石的主要成分 CH4甲烷 (天然气、沼气、瓦斯气的主要成分) Fe2O3氧化铁(三氧化二铁)铁锈的主要成分,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 HCl 氯化氢气体(盐酸中的溶质) (钢、生铁的主要成份是铁) 六.化学之最: 1、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5.、最轻的气体:氢气 6.、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7、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8、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 9、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 【金属之最】: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元素 ③.导电性最好的金属:银④.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⑤.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⑥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七、常见的有毒的物质: CO、CuSO4、NaNO2(工业用盐---亚硝酸钠)、Hg、甲醛(福尔马林)、甲醇(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黄曲霉毒素(食物发霉产生)、聚氯乙烯 八.常见物质的性质:

新课标中考化学常见考点大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3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见课本附录1) 考点4 药品的取用 ⒈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 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考点5 物质的加热 ⒈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 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⒉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 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考点6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考点7 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考点8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旳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旳基础科学。 2.我国劳感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4.化学试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措施 可以直接加热旳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垫石棉网间接加热旳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旳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二)测量液体体积旳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旳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旳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一般药物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似旳纸,在纸上称量。潮湿旳.易潮解旳或具有腐蚀性旳药物(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酒精灯 酒精灯内旳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旳2/3也不应少于1/3~1/4。 (五)夹持仪器旳用品:铁夹.试管夹 铁夹和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手要拿住试管夹旳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防止试管滑落。 (六)药物旳取用

(1)药物旳寄存: 一般固体药物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物放在细口瓶中(有些液体药物放在滴瓶中);白磷要寄存在水中,防止自燃。 (2)药物旳取用旳注意点: ①取用量:按试验所需取用药物。如没有阐明用量,应取至少许,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旳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试验室,应放在指定旳容器内。 ②取用药物旳“三不”:任何药物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旳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很少许旳气体进入鼻孔) (七)连接仪器装置 (1)把玻璃插入橡皮塞:先把玻璃管旳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使它插入。 (2)在玻璃管上连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八)给物质旳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旳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旳液体旳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人。 (九)仪器洗洁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洁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旳空气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旳测定 1.可燃物规定:红磷要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2.装置规定:气密性良好; 3.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中考)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中考)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100问: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至少5个) 燃烧、腐蚀、变质、酿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锈 ▪3.描述水的构成奥秘 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②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③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水分子 ▪5.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证据包括哪些环节?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6.固体药品存放在?粉末状用什么取用?块状固体用什么取用? 广口瓶/药匙或纸槽/镊子 ▪7.酒精灯用什么点燃?如何熄灭?用哪部分加热? 火柴/灯帽盖灭/外焰 ▪8.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 液体体积不超过1/3 试管夹夹持在离口1/3处

擦干外壁再加热,先预热再加热 倾斜45° ▪9.量筒的用途?集气瓶的用途? ①量度液体的体积 ②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10.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情况? 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11.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相互间有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 ▪12.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什么实现的? 三态变化 ▪13.沉降除去哪些杂质?通常加入?作用是? 大颗粒不溶性杂质/明矾/加速泥沙沉降 ▪14.过滤除去哪些杂质?过滤用到的仪器?玻璃棒的作用? 小颗粒不溶性杂质/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引流 ▪15.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仪器本身不干净 ▪16.过滤慢的原因? 杂质过多、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17.除去水中有颜色和异味的杂质通常加入?作用? 活性炭/吸附 ▪18.如何去除可溶性杂质? 蒸馏 ▪19.水中的微生物如何除?属于什么变化? 杀菌消毒/化学变化 ▪20.硬水和软水如何区分?软水对应的现象?生活中如何降低水的硬度? 肥皂水/泡沫丰富/煮沸 ▪21.举例说出两种混合物、两种纯净物 混合物—空气、海水、石头等; 纯净物—氢气、水、氧气等 ▪22.电解水过程中,正极---气体?怎么验证的?现象?说明气体的性质?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助燃性 负极---气体?怎么验证的?现象?说明气体的性质? 氢气、点燃的火柴、气体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可燃性 ▪23.化学变化的实质? 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 ▪24.用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

化学中考考点整理

中考化学考点要点必备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单质:金刚石、石墨、炭黑:C 汞、水银:Hg 硫、硫磺:S 2、氧化物: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氧化钙、生石灰:CaO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份:Fe2O3 3、酸:盐酸:HCl气体的水溶液碳酸〔汽水〕:H2CO3 4、碱: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氨水: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5、盐:碳酸钠、打、纯碱〔不是碱,是盐,但其溶液显碱性〕:Na2CO3碳酸氢钠、小打:NaHCO3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亚硝酸钠、工业用盐:NaNO2〔有毒〕硫酸铵:〔铵盐是一类不含金属离子的盐〕(NH4)2SO4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份:K2CO3 6、有机物: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乙醇、酒精:C2H5OH 葡萄糖:C6H12O6蔗糖、红糖、白砂糖:C12H22O11甲醛:CH2O有毒醋酸CH3COOH〔具有酸的通性〕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1、白色固体:CaO、MgO、P2O5、NaOH、Ca(OH) 2、KClO 3、KCl、 Na2CO3、NaCl、CaCO3等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固体 3、红色固体:单质Cu、红磷P 化合物:Fe2O3▲硫:淡黄色固体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5、常见七大沉淀( 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有气泡〕;AgCl、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溶于酸〕。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SO2、HCl、NH3〔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O〔剧毒〕 〔3〕可燃性气体:H2、CH4、CO 三、物质的*些性质和用途〔用于判断物质〕 1、单质:①N2:焊接金属作保护气、填充灯泡和食品包装袋〔都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液氮作医疗冷冻麻醉剂 ②O2:供应呼吸〔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氧气作助燃剂,不是燃料。 ③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霓虹灯〔利用物理性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④H2:最轻的气体、清洁能源用途冶炼金属充气球一般用更平安的氦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