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延边大学论文管理系统

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延边大学论文管理系统

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延边大学论文管理系统
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延边大学论文管理系统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

ON THE RIGH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ITUTION

金光俊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延边大

学校代码:10184

分类号:D911

2 0 1 8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探究金光俊

分类号D911密级

U D C342.9学号2015010034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宪法视野下的重大行政决策

公众参与权探究

研究生姓名金光俊

培养单位延边大学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严海玉副教授

学科专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研究方向行政法理论与行政执法研究

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5月25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行政决策机制的不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也不仅仅是行政决策机关的内部事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也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为行政机关决策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了重大行政决策要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对决策的合法性进行论证,有效避免行政机关一言堂。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公众参与已经成为重大行政决策了必要程序要件之一,而且其地位和作用逐步得到加强。在国家顶层设计逐步发展完善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法规规章及政策性文件进行了细化规定,各地也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对该制度进行发展完善,各类公众听证和专家论证也逐渐得到推广,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社会公众对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在程序上也逐渐开始认可,极大地改善了行政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虽然整体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在程序上受到的限制仍然很多,部分程序还是难免流于形式,实质作用发挥的并不如制度预期。

本文拟通过对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权的理论内涵和实质外延进行分析,理清公众参与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理想运行模式,并结合当前具体行政中的实践,从宪法角度,逐步梳理归纳出当前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决策模式和参与程序这两大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真正明确了当前这一制度在我国出现问题的根源,为下一步制定具体措施奠定基础。

在前期做好理论分析和实践铺垫的基础上,结合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提出具备可操作性的完善思路和想法,着重从保障公众的参与权、保证专家的意见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的法律救济等方面提出了六条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为进一步服务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专家意见权;法律救济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are not only the internal matters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organs,but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public field of vision."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as a guiding opinion of the decis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has been clearly put forward.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should be widely listened to,and the legality of decision-making should be demonstrated.With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rule of law,especially in the party's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public particip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necessary procedural elements for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and its status and role have been gradually strengthened.On the premise of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top level design of the country,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have also refine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policy document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and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and the public hearing and expert arguments are gradually popularized.The role 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has gradually emerged,and the public has gradually begun to approve of the government's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image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in the masses.Although the whole i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but in concrete practice,becaus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is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the restrictions on the procedure are still many,some of the procedures are still in the form of form,and the substantive role is not as good as the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the essence extension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right in the process of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ideal operation mod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and combines the practice in the present concrete administration,and gradually combs and sums up the existence of 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involving the former publ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itution.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especially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key issues of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 and the participation procedure, and discuss the specific problems,really clear the root of the current problem in China,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s to make concrete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paving,and combining with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weak links exposed in 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erfect ideas and ideas that have operability in the light of local conditions, and emphasizes the law of ensuring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public,guaranteeing the opinion of the experts,and perfecting the law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Six concret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ervice practice.

Key words: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public participation right;expert opinion right; legal relief.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1

1.1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1

1.1.1研究的目的----------------------------------------------------------------------------------1

1.1.2研究的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国外研究动态-------------------------------------------------------------------------------2

1.2.2国内研究动态-------------------------------------------------------------------------------2

1.3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4

1.3.1研究方法-------------------------------------------------------------------------------------4

1.3.2结构安排-------------------------------------------------------------------------------------4

1.4研究难点和可能的创新---------------------------------------------------------------------------4

1.4.1研究难点-------------------------------------------------------------------------------------4

1.4.2可行性创新----------------------------------------------------------------------------------5第二章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一般理论------------------------------------------------------------6

2.1重大行政决策含义---------------------------------------------------------------------------------6

2.1.1概念-------------------------------------------------------------------------------------------6

2.1.2界定-------------------------------------------------------------------------------------------7

2.2公众参与权含义------------------------------------------------------------------------------------7

2.2.1概念-------------------------------------------------------------------------------------------7

2.2.2界定-------------------------------------------------------------------------------------------8

2.3公众参与权的法学理论---------------------------------------------------------------------------8

2.3.1公民权利的宪法原则----------------------------------------------------------------------8

2.3.3民主监督的宪法原则----------------------------------------------------------------------9

2.3.4程序正当的行政法原则------------------------------------------------------------------10第三章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得不到保障-------------------------------------------------------11

3.1公众参与权的不重视-----------------------------------------------------------------------------11

3.1.1公众听证权的忽视------------------------------------------------------------------------11

3.1.2专家意见权的忽略------------------------------------------------------------------------12

3.2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性缺失-----------------------------------------------------------------------13

3.2.1信息公开合理性的欠缺------------------------------------------------------------------13

3.1.3公众反馈意见的缺失---------------------------------------------------------------------15

3.3重大行政决策模式的不合理--------------------------------------------------------------------16

3.3.1决策模式充分性的缺乏------------------------------------------------------------------16

3.3.1决策模式的范围不规范------------------------------------------------------------------20第四章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的程序构思-------------------------------------------------------19

4.1保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19

4.1.1保障公众听证权---------------------------------------------------------------------------19

4.1.1保障公众参与权---------------------------------------------------------------------------23

4.2保证重大行政决策专家意见权-----------------------------------------------------------------19

4.2.1保证专家论证权---------------------------------------------------------------------------22

4.2.2保证专家意见权---------------------------------------------------------------------------22

4.3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的法律救济--------------------------------------------------------24

4.3.1确立知情权的法律救济------------------------------------------------------------------24

4.3.2确立参与权的法律救济------------------------------------------------------------------25结语----------------------------------------------------------------------------------------------------------27参考文献-------------------------------------------------------------------------------------------------------30致谢-----------------------------------------------------------------------------------------------------------32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重大行政决策作为行政决策的一部分,其内容往往涉及到绝大多数公众群体的利益,其做出程序是否合理合法对于实现公众权利、树立行政机关权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度如何不仅是公众知情权的直接表现形式,更是关系到重大行政决策过程能否代表足够的民意。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欲望和实践都在逐步提升,是否能够按照法律的规定为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中创造必要的条件已经不仅仅是衡量该重大行政决策事件本身是否合理合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也是衡量该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旨在从行政法角度,通过分析梳理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过程的理论和实践,并最终提出具备可行性的建议举措,实际上也是对维护公民权利、树立行政机关权威的一种有益尝试。

1.1.2研究的意义

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实际上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延伸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本身就是对涉及公众利益的行政行为作出决策,要求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利害关系人或是第三者参与决策的过程,对决策中的利益关系表明各方态度并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协调,实际上是为参与利益博弈的各方主体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平台,使各方能够在决策作出之前就准确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确保该重大行政决策一旦做出就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通过在我国20余年的行政决策实践来看,该制度正在趋于完善,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公众对于行政机关决策依据和程序的知情权。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加之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人治理念深厚,导致公众参与在部分重大行政决策中更多的是被虚化,成为一种形式化的制度,在落地见效上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通过研究的意义就在于真正找准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根源和建议,为最终提升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权提出建议和意见。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动态

公众参与作为一项社会公众行使自身权利的制度,在其出现之初是多作为政治领域出现的,更多的是出现在选举和投票等政治领域,实际上就是公众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非行政领域。但随着民主制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管理学的发展完善,公众参与也逐渐推广到行政领域中,并被作为一项制度加以研究,重点是研究公众参与公共管理过程中如何才能得到最佳的利用,实现最大的价值。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对公众参与研究上走在了前列,特别是对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调动公众参与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制度,在实践中也很好的实现了公众的民主。通观世界范围内对公众参与制度的研究,目前更多的是集中在政治学、管理学的研究中,实际上在行政法学中对于公众参与的研究并不是受到特别关注。

在具体研究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我国与西方在制度构建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国内外学者都承认公众参与的主体并不是所有公民都能作为主体参与,其在一定范围内是要被排除在外的,比如,国外大多数是将所谓的职业政治人员排除在公众参与的主体行业之外,理由是该类人员在参与过程中难免要受自己政治倾向的影响,很难居于中立的位置做出判断。而我国一般是将公职人员排除在公众参与范围之外,这是因为我国不需要考虑政党派别的问题,但要考虑参与者职位的问题。同时,国外在研究公众参与过程中,更为注重公众参与目的的研究,比如单纯为了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督促政府公开信息;为了更好地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的内容,而对决策的依据和过程全面进行了解,使自己对决策产生全面的认识,最终理解并接受决策的内容;研究清楚公众参与的目的之后,再对决策的主体、程序和参与效果等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2.2国内研究动态

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对于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专题研究相对比较少,更多的是集中在研究公众参与和行政决策两个单独的课题之中,这两者由于涉及内容的重复性,导致其研究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必然存在交织,但毕竟两者是两个领域的研究,其最终的联系并不紧密,研究成果也多以论文为主,专题研究的专著比不多见,研究的成果较为零散和片面。

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过程实际上在我国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完善标志,其在我国的发展早期是比较零散的,个别地区在取暖费、自来水费等调价过程中出现的,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程序上的保障。2004年,我国最早推行全面依法行政,

将公众参与列为行政决策机制之内,使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有了最初的依据,并且作为一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行。但此时该制度还仅仅停留在意向范围内,没有具体的制度构建。2010年,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入,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终于加入了公众参与这一程序元素,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逐步增加了可行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明确了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公共参与被执政党正式确定为决策程序,其在全国范围内也得到了真正推广普及。正是由于行政机关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界学者对于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我国的学者对这一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公众参与单独进行研究,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从政治学、管理学和行政法学等不同角度分别对其进行剖析,必然对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同步进行分析,但更多的是研究政治学公众参与的概念和实践,对本文借鉴意义不大。二是从行政决策角度对公众参与进行研究,这是因为公众参与是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之一,研究行政决策必然对其程序进行研究,公众参与就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正当行政程序研究》1。此种研究重点研究的是行政决策的理论概念及整个决策的全过程,对公众参与这一具体程序性问题,多引用现有的法律规定,在深度和广度上未达到应有的理论研究高度。三是结合具体的案例或是地方规章制度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展开具体的剖析研究,通过以点带面,以期取得研究成果。比如以具体的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形式、程序等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是否存在可供完善之处等;再如以某地为例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工作进行研讨分析,比如《完善沈阳市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程序机制研究》2等,就是以沈阳市的地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贯彻落实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此种研究往往选取对于公众参与制度执行比较到位的地方为研究对象,但在实际上,由于各地具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具体推广过程中,只能作为一种参考。除此之外,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是将整个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过程和规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范围涵盖了概念剖析、理论延伸、实践探讨等,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李志强3、陈军平、马英娟4等,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大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理论研究实践中,不论是哪种研究方式,也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实际上都是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的努力与贡献,相比之下,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方法不论是在理论层面的深度,还是实践层面

1张步峰,正当行政程序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谢天宇,完善沈阳市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程序机制研究,《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第4期。

3李志强,试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具体建构,《福建法学》2009年第4期。

4陈军平、马英娟,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期。

的广度上都要优于以具体案例或是地域为研究对象的方法,值得借鉴。

1.3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是研究各类法律制度的基础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资料收集途径,在图书馆的书籍资料中查找相关著作,利用网络查找电子文献资料,期刊、论文等研究成果,以及政府发布的文件、报告等,从而为论文的研究奠定充足的资料基础。

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国内外参与权情况进行对比,对目前我国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并归纳出域外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制度优势和实践可取之处,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是否可以加以借鉴推广进行分析。同时,要梳理国外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具体应对举措,与我国出现的问题进行比对,以期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借鉴意义。

3.系统分析法

采用系统分析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系统论的观点,在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有关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概括提炼,并吸收借鉴学界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发展的眼光,理论联系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为支撑,结合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工作的实际,对公众参与权的制度设想和实践进行分析,从行政决策的整体过程中研究公众参与的重大意义和制度构建。

1.3.2结构安排

本文先是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专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具体的外延和内涵,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防止漫无目的的进行研究。在确定研究内容后,结合具体实际对重大行政决策和公众参与这两个主题逐一进行分析研判,找准了当前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原因。在找准问题后,最后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4研究难点和可能的创新

1.4.1研究难点

本文作为以行政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目前还未具体的法律可以执行,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依靠查阅各类书籍资料和网络资料来弥补理论的不足。对

于实践中具体操作空白这一薄弱环节,则是主动深入政府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进行调查问卷和咨询,并与部分参与到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当事人进行交流,从参与者的视角对该制度再行进行审视,最终为完成课题调研提供充分可靠地理论和实践依据。

1.4.2可行性创新

本文的一大创新点就是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论述了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各种理论依据,从制度内涵到实践外延全部梳理总结,最终在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保障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加强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建议。由于该部分建议既有理论的依据,又充分立足于行政决策实践,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于指导完善实践具有很强的创新价值。

第二章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权一般理论

2.1重大行政决策含义

2.1.1概念

从法律规定层面上,并未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含义作出明确规定,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多,通常认为:所谓行政决策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遵循相关的程序行使相关行政职能,针对具体事务所做出的行政行为。这种行政行为不仅应当是合法的,也应当是合理的,比如当前各种城市规划、涉及环保的重大建设项目等,均应当属于行政决策的范围之内。

行政决策的做出往往不仅仅是对部分特定当事人利益关系造成影响,甚至是关系到整个公共利益群体,甚至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意义上,行政决策并不单单是各级行政机关针对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所做出的具体决策事项,同时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针对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不特定人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比如城区某一路段限行规定、供暖价格调整等,并不是单纯针对某一特定人或是特定群体,而是针对所有的不特定人群。这也是行政决策与一般行政行为的区别所在,其不仅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事项的具体行政决策行为,还可以是行政规划或是立法等抽象的行政行为,涉及范围比一般行政行为要更为宽泛,规定的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影响更为深刻,作用也更为突出。

行政决策看似作为主导者的行政机关单独做出的决定或是决策,实际上决策并不是行政机关单独的行为,而是在决策过程中,行政决策机关、行政决策参与者、利益主体以及利益第三者之间的利益的博弈过程,各方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在行政决策机关的主持下互相协调平衡,最后由决策机关从公共利益需要出发所选取利益平衡点,最终实现利益平衡,做出决策的结果。

所谓重大行政决策其本质上也是行政决策的一种,其中“重大”一般是指该事项涉及范围或是内容比较重大,比如重大工程项目、城市环保规划、道路规划等,或是做出该决策可能影响到公众的重大权益,有可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决策行为,比如供暖价格调整、自来水价格调整等,事件内容本身不是重大,但因为涉及到大多数公众的切身利益,使其跻身重大之列。目前,对于重大行政决策的范畴标准,全国还未作出明确规定,各地在实践中有所差别。国务院作为行政主管机关,对于重大行政决策的阐述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进行

公众参与解决方案

公众参与解决方案 篇一:项目公众参与工作方案(定稿) ***项目公众参与工作方案 一、公众参与目的 环评公众参与的目的是让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加民主化和公众化,让公众特别是受矿区建设直接影响的人群更多地了解矿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潜在影响,让公众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明对矿区建设的态度;同时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环评单位提供评价信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以及环保对策建议的可行性,从而促进矿区开发建设公众环境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 二、公众参与与技术路线图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具体要求,结合拟建项目的特点,本次公 公众参与技术路线图 三、执行公众参与人员、资金和其他辅助条件的安排 1、执行公众参与人员 本次执行公众参与人员为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环评所***、***;建设单位为****予以配合。

2、资金 估算本次公众参与费用总计为***元(其中:差旅费***元,第一次公示费****元,第二次公示费***元,进行问卷调查费用****元,其他不可预见费用****元) 3、其他辅助条件 需要召开座谈会或论证会,业主协调相关部门。 四、工作时间表 五、公众的地域和数量分布情况 本次评价范围内(含搬迁范围、卫生防护距离范围、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分布:***村**户**人,***村**户**人。 六、公众代表选取方式、代表数量 本次环评公众参与公众代表根据项目影响程度确定各影响区域调查比例,各区域内采用随机选取方式,代表总人数不少于300人(地处偏远、人烟稀少区域、可能受到直接影响的公众数量不超过100人,可按全部受直接影响的公众发放问卷调查表;涉及自然保护区、人群聚集区等特殊敏感区不少于500人),各分区按照前确定比例核定调查人数。 七、信息公开方式 第一次公示在基层组织信息公告栏进行公示(或当地

宪法与行政法的法益保护界定

宪法与行政法的法益保护界定 宪法与行政法的法益保护界定 一、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概述 (一)上位法与下位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委员的四分之三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在宪法侧重的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普通法律是由宪法派生而成的,同时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精神相违背。另外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也要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而行政法是由国务院依法制定而产生,所依照的法,便是宪法,不仅政府需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而且在行政法的制定程序上,行政法的基本精神不得违背宪法,而且行政法的制定也需要借鉴宪法,同时也要接受全国人大的审核才能生效,因而宪法要优于行政法。 (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一切法律作为派生法律。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都不得违反我国根本大法的基本精神,而且行政法作为宪法的派生法律同其他法律一样,行政法不仅要接受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审查,另外在行政法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对行政法中的具体条文提起违宪审查,维护具体个案的公平正义。 (三)法律的保护对象相同 规范限制国家权力是宪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使国家权力能够正确行使和有效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

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为了规范政府职权的实施,明确政府责任也需要对行政法进行制定与实施,规范行政执法过程但最终目的是保证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或者公民在受到行政行为的不法侵犯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行政救济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四)维护法益和遵循的价值理念相同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基本的价值理念,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另外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本文由收集整理由、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因而我们可以从法律条文中看出宪法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与遵循的价值理念,而行政法也规定了公民在受到行政机关不合理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可以进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以及在涉及自身的利害关系时也可以申请举行听证会,在法律地位上,行政机关与公民个人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在行政法中也规定了公民的诉权与遵循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的理念。 二、宪法与行政法中关于财产法益的现实性问题 (一)行政征收财产的保护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规定在我国宪法第十三条中。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而行政法的行政强制中的基本原则中也明确

宪法与行政法——北大考研心得

我谈谈一下几个大家可能会关注的问题吧。 1、要不要同时司法考试? 我从大二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司考的风格和内容与法学研究生考试是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总的来说,这是个个人选择的问题。基础好,学习习惯好,精力充沛,如果符合以上几点,不妨给自己一个充满挑战的一年。如果hold不住紧张的时间表,hold不住两次大考的压力,那还是建议大家稳妥一点。 2、要不要上辅导班? 针对北大考研的有凯程和英华,对于前者我并不了解。而我报了英华的综合课的和专业课的班。感觉效果很好。一是理清思路,尤其是民法这样的学科内容体系庞杂,而听完老师的课后,对于复习考研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专业课的帮助也很大,它提供了信息和一些有用的资料。不能说报了辅导班就能如虎添翼,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路灯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不在乎你报了什么样的班,而在于你如何妥善运用手里的资料,如何举一反三。 3、要不要去北大听课? 说到底这也是个个人选择的问题,考研族在北大屡见不鲜,可见听课是由必要的,但是也要和自己的投入衡量一下。 4、timetable 时间安排也是我们第一次考研的人会遇到的难题。我建议可以将英语复习贯穿始终,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还是提前复习要好,譬如去年的下半年,最迟也要在今年的3月开始。如果基础很好,托福雅思无压力,也不要大意失荆州,因为考研英语的难度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真题+阅读,这是一大法宝。政治,从功利角度来讲,我个人感觉10月开始复习就OK了,上上视频课或者是面授班,多背背押题卷,肖秀荣、任汝芬、文都考研的最后五套题等等,多看多背,按照套路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具体时间安排:10月以后:白天看专业,傍晚时候开始英语阅读3篇,晚上7点到9点,背政治,9到10点被英语作文,10到11点再复习一遍政治。10月以前,大概就是上午看英语,然后时间放在专业课上。这些安排是按我个人喜好来的,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我想重点突出的是每天做自己的计划,不论计划的优劣,都能给你带来预期的结果。

宪法与行政法案例

黄某某系长沙某某纺织印染总厂的正式职工,系工人身份,未有违法乱纪行为。2010年,黄某某位于长沙市某某区某某路288号11栋1门4楼6号的私有住房一套,被长沙市拆迁指挥部以该房在某某新城项目的拆迁范围内为由要求限期拆迁其住房。黄某某认为其私房不在某某新城项目的红线范围内,不属于拆迁范围,长沙市拆迁指挥部把开发商做高层商品房项目捆绑在某某新城项目一起,不是用于公共事业,私自扩大拆迁范围,完全是违法的。黄某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采用了去北京上访的方式反映其诉求。2011年9月1日下午,黄某某与阮某某等十多人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一起冲过天安门广场两道警戒线,闯入国旗警戒区内,采取打横幅、举状纸、喊口号、下跪等方式,制造混乱,扰乱了天安门广场的社会秩序,引起了数百名中外游客的围观,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011年9月3日,长沙市公安局某某分局将黄某某依法刑事拘留。2011年10月10日,长沙市劳教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第一条第(1)项、《国务院关于将强制劳动和收容审查两项措施统一于劳动教养的通知》第一条、《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作出长劳教(2011)字587号《劳动教养决定书》,决定对黄某某收容劳动教养壹年。2011年10月11日,长沙市劳教委将该《劳动教养决定书》送达给黄某某。黄某某向长沙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2012年1月21日,长沙市人民政府作出长政复决字(2011)第113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原劳动教养决定。2012年2月6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将该《行政复议决定书》送达给黄某某家属。市劳教委于2011年10月10日作出的

长劳教(2011)字587号《劳动教养决定书》中认定黄某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违法犯罪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2011年9月1日下午,黄某某与阮某某等十多人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一起冲过天安门广场两道警戒线,闯入国旗警戒区内,采取打横幅、举状纸、喊口号、下跪等方式,制造混乱,扰乱了天安门广场的社会秩序,引起了数百名中外游客的围观,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以上事实有天安门广场的现场监控录像视频资料、现场处警民警、现场群众的证言、现场当班的国旗护卫队武警战士书写的事件经过,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分局出具“901”案人员的到案经过、对黄某某等37名犯罪嫌疑人的训诫谈话及对阮某某等5人的询问笔录、现场方位图和现场照片等证据证实,各违法犯罪嫌疑人也均对自己的行为有详细的供述。 长沙市劳教委做出劳动教养决定的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有:1、长劳教(2011)字587-607号《劳动教养决定书》、宣布(送达)劳教决定回执;2、天安门武警出具的处置经过说明、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分局训诫书、现场方位图、现场照片、黄某某供述及同案犯询问笔录; 3、黄某某户籍证明、《刑事诉讼法》; 4、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立案决定书、指定管辖决定书、呈请劳教报告、拘留证、聆询及聘请律师告知书、聆询通知书、聆询笔录; 5、《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节选。 请问:1、黄某某闯入天安门广场国旗警戒区内下跪的行为,是否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否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试 题

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试题 行政法部分(100分) 一、概念比较(解释概念并比较异同,每题5分,共20分) 1.行政滥用职权与行政越权 2.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3.行政先例与行政判例 4.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越权无效”是(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E.日本 2.自19世纪以来,学者们援用宪法学及民法学的解释方法用以解释行政法律规范,其解释方面主要包括( )。 A.文义解释 B.论理解释和体系解释 C.历史及起源解释 D.目的论解释 E.合宪性解释 3.德国1977年1月1日生效的《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内容是( )。 A.行政手续的一般规定 B.行政行为 C.公法契约 D.特种手续 E.法律救济程序 4.以下属于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 A.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 B.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C.西安市人大常委会D.宁波市人民政府 E.无锡市人民政府 5.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

受害人有权提起国家赔偿。 A.某公安局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刘某行政拘留20天 B.某镇政府设立禁闭室,将违法超生的妇女李某某禁闭5天 C.某县人民政府在抗洪抢险中征用了公民张某的货车一辆,张某驾车前往指定地点时因交通事故而使该车辆报废 D.某公安干警在执行公务时,用警棍将口出秽言的何某打伤 E某交警执勤时违法行使职权侵害了驾驶员徐某某的合法利益 三、判断分析(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国务院所作出的抽象行政行为都是行政立法行为。() 2.法律可以设定任何行政处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3.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被推定有效,非经法定机关按照法定程序不得改变。()4.行政相对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的同时,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复议审查。() 四、简答题(共30分) 1.简答行政权的性质及特征。(10分) 2.不宜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主要包括哪些?(8分) 3.简述“二战”后,外国行政法的发展近况。(12分)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2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陈军平 马英娟 [摘 要]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非常复杂,涉及参与方式、参与者的选择和参与强度等多维度的问题。 按参与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有书面评论、听证会和咨询委员会三种。其中,听证会 和咨询委员会这两种参与方式都会涉及“谁有权参与”的问题。一般来讲,参与者的选择应遵循“均衡 性”的要求。按照“审慎性民主”的要求,公众意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大多仅起到咨询、参考的作用,行 政机关必须考虑公众意见,并在最终决策时说明采纳或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但决定权仍属于行政机 关。 [关键词]公众参与;参与方式;参与者的选择;参与强度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9)01-0031-04 如今,公众参与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范畴已被广泛接受,尤其在理论层面上,主张吸收公众参与各种与他们有关的决策已不成问题。然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障碍与约束。其中,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设计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公众参与效果的关键问题。本文将结合公众参与机制在运行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和受到的质疑,就公众参与的方式、参与者的选择以及公众参与的程度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中国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公众参与的方式 美国学者谢莉?R?安斯汀在1969年发表的《市民参与的阶梯》一文中,按公众权力(即公众意见的效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公众参与的形式分为八级:(1)操纵(Mani pula2 ti on):邀请活跃的市民代言人作无实权的顾问,或把意见相同的人安排到市民代表的团体中;(2)治疗(Therapy):不求改善导致市民不满的各种社会与经济因素,而要求改变市民对政府的反应;(3)通知(I nf or m ing):通报信息,但没有回馈渠道;(4)咨询(Consultati on):民意调查、公共咨询等;(5)安抚(Placati on):设市民委员会,但是只有参议的权力,没有决策的权力;(6)伙伴(Partnershi p):市民与市政府分享权力和职责;(7)代理权力(Delegated Power):市民可代政府行使批准权;(8)市民控制(Citizen Contr ol):市民直接处理计划、决策和执行工作,没有中间环节。[1]根据同一标准,台湾地区学者许宗力则把公众参与分为陈述意见、听证、参与决定、公民投票。[2] 基于代议民主制度和责任层面的考虑,笔者认为,安斯汀分类中的市民控制层级和许宗力分类中的公民投票方式应严格适用宪法保留原则,一般只有涉及国家主权等重大政治问题时才适用这种公众具有决定权的参与方式。对于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行政决策问题,一般不可能由缺乏专业知识、行政能力的公众主动形成。因此,根据各国的立法及其实践,按参与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书面评论 书面评论,是一种最基本的参与形式,即使行政程序法没有规定,受到行政决策影响的公民或组织也可根据宪法导出书面评论的参与权利。具体要求是:行政机关将决策的具体程序、计划、拟议决策的草案或主要内容公之于众,所有感兴趣的公众都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意见。 书面评论这种参与方式的优点在于:成本最小,最具经济性,同时能容纳最大量的公共参与。尤其在网络时代,通告和书面评论都可以通过网站发布和接收,无需将众多的参与者组织在一起、专门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行政政策进行讨论。 其缺陷在于:有可能造成“过度参与”,使行政机关淹没在“意见”中,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效率;而且书面评论多在规章草案形成之后,不具有形成性;更重要的是,书面评论的结果只起参考作用,行政机关的决策往往不受公众意见的限制,如果没有完善的说明理由机制,这种方式非常容易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为既定决定辩护的幌子,无法真正实现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理性决策和约束行政机关的目的。 (二)听证会 以是否遵循“听证记录排他性原则”为标准,听证可分为非正式的听证和正式的听证。非正式的听证也称为“公听会”,由行政机关采用听证程序广泛地听取有关利害关系人及其代表、技术专家或其他人的各种意见,但是听证意见对行政机关没有法律拘束力,仅供其决策时参考。正式的听证会类似审判,由独立的行政法官主持,参加听证的人有权聘请律师,有权口头陈述意见、提出证据,可以互相盘问、

公众参与的必要与适度――读《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公众参与的必要与适度――读《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字体:大中小】2007-08-0911:15 来源: 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所静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公共管理领域中,公民参与决策涉及到社区发展规划、社区犯罪预防、公共交通、环境保护计划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公共事务的管理的事项。公民控制信息资源的可能性,为公民的有力参与活动提供了技术化基础。公民社会(在市场与政府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的发展与非营利组织活跃成为公民参与强有力的组织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他们有能力影响那些关乎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同时,公共管理者也意识到,如果大多数公众对公共政策过程十分冷漠、麻木不仁甚至极力反对,那么政府的决策制定也将是毫无意义的。从前那种大多数公共管理者习惯于在幕后远离公众监督或不被公众关注的环境下工作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公共决策需要公众参与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公民参与对于公共决策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对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达成共识之后,公共管理者们不禁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是不是所有的公共决策都必须或者都需要公众参与?如果不是,公共管理者在不同决策情况

下,应以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范围、不同深度的公民参与形式?怎样维持公民参与代表性与政府管理活动效率之间的平衡?公众参与对于公共决策的影响有哪些?政府应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适当地使用不同层次的公民参与形式? 阅读约翰??克莱顿??托马斯教授所著的《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一书,将促进我们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及解答。作者在整本书中分别分析了影响公众参与范围与方式的要素、不同的公众参与方法适用的条件及优缺点、公众参与对公共管理者提出的要求等问题,并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指引。书中确立并分析了“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这里的“公共决策”主要指“行政决策”或“政府决策”。其决策过程不同于由公民投票表决产生的、以民主为要件的决策过程;这里提到的“公众”,主要是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务服务的接受者的社会普遍大众、群众团体或组织,在个别地方,还包括了政府的相关责任部门。笔者以为,将这一模型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到政府系统内部的征求和表达意见上,也未尝不可。 一、公众参与问题是公共决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日常公共决策中不同案例的研究比较,管理者们发现,公众参与的成功与否,对政策的制定及其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可以预期,公民参与有助于增强公共政策与公民需求之间的相互适应性,有助于公民接受政府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 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 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 (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 (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 (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 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 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 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 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审计机关按照规定对重大 行政决策进行监督。 第九条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决策草案的形成 第一节决策启动

行政法三段式案例分析

行政法三段式案例分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宪法与行政法 开课时间2015年9月19-20日 学院法政学院 专业方向行政管理 学号2015216029 姓名李玮钢 学位类别MPA 任课教师黄勇斌 交稿日期2015年10月17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行政法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原告李某某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华山村396-2号建有一间二层房屋。2013年6月27日,三被告浙江苍南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苍南县国土资源局、苍南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共同署名发出通知,在灵溪镇华山村396-2号原告的房屋上予以张贴。该通知内容如下:“你(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在华山村建砖结构房,已涉嫌违反我国土地管理及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依法应当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自行拆除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为此,特通知你在2013年7月1日前自行纠正。否则,相关部门将依法立案处理。特此通知注:本通知系行政指导性行为。”原告未在上述期限内拆除房屋。2013年7月

10日,三被告浙江苍南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苍南县国土资源局、苍南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联合组织人员强制拆除了上述房屋。原告不服该强制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另查明,浙江苍南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是苍南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案例分析] 一、权利与救济 1、权利侵害 本案原告李某某基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可以主张自己的财产权。原告李某某在苍南县灵溪镇华山村396-2号建有的一间二层房屋,在法律上是属于该李某某所有的财产,该财产权是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 2、诉讼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毕业论文选题】86个行政法

86个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论文题目参考 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论行政主体 3、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 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 6、论行政立法 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 8、析行政许可标准和范围 9、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 10、行政处罚问题研究 11、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12、行政强制措施研究 13、论行政强制执行 14、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 15、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 16、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思考 17、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 18、论行政诉讼的功能 19、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 20、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 21、行政判决之研究 22、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23、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 2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 1

25、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26、论行政立法体制 27、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功能 2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29、行政处罚程序研究 30、论行政强制 31、行政赔偿制度研究 32、行政指导研究 33、论行政许可 3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35、行政越权与滥用权力研究 36、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 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 38、行政侵权责任探讨 39、论显失公正行为 4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41、行政诉讼的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 42、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 43、论行政法治原则 44、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45、论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 46、论行政行为的条件与后果 47、行政合同研究 4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49、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 50、行政执法研究 2

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制度

重大行政决策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决策行为,强化决策责任,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决策质量,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行政决策包括以下方面: (一)依法行政的远景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以本局名义出台的重大政策性文件; (三)大额国有资产的处置; (四)大额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五)动用大额资金安排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六)依法行政建设的重大措施; (七)其他需由集体决策的重大行政事项。 人事任免、行政问责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不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重大行政事项集体决策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决策。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方式,做到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使决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二)民主决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做到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本局决定相结合,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依法决策。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正确履行法定职责。 第四条重大决策应当兼顾公民个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重大决策应当经过局务会议决定,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会议议决。 第六条局长和分管领导对一般行政事项决策,可以不通过局务会议决策程序。但应当按照科学、合法、效率、公平原则,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择优决策,其决策内容应当向其他有关局领导通报。 第七条局长代表本局对重大事项行使决策权,分管副局长协助局长决策。 第八条本局各工作部门为相关决策承办单位,负责承办重大决策的调研、方案起草与论证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办公室负责组织安排局重大决策活动,并提供综合服务。 政策法规股应当为局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政策、专业性咨询、论证、听证、公示等有关服务。 第十条决策承办部门应当深入开展决策调研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决策所需的有关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形成决策调研报告。 第十一条决策承办部门应当根据决策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提供科学、全面、务实的决策备选方案,对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的事项或者存在争议经协商仍达不成一致意见的事项,应当根据公众、专家或部门的不同主张拟定两个以上决策备选方案。 拟订决策备选方案时应当进行风险预测,力求做到决策目标科学、明确、务实和完整。

【2018-2019】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课程-推荐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课程 篇一:宪法行政法专业方向 宪法行政法专业方向 目录第一部分: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简介 ................. 1 第二部分:宪法行政法专业方向介绍 ......................... 4 第三部分:师资介绍 ....................................... 4 第四部分:专业高级课程简介 . (6) 第五部分:选拔标准和程序 (8) 第六部分:宪法行政法专业方向教学培养计划 (9) ★一、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是中国公法教学研究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成立于1999年12月,原名为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201X年10月改现名。中心名誉主任是罗豪才教授和肖蔚云教授。中心主任是姜明安教授。朱苏力教授为特聘副主任,张千帆教授为常务副主任,王磊教授、王锡锌教授和湛中乐教授为副主任。中心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8人、副教授6人、获得博士学位者10人;另有校内兼职研究人员8人,校外兼职研究人员6人。 中心下设中国宪法研究室、比较宪政研究室、行政法研究室、行政诉讼法研究室和行政办公室,二个子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公众参与研究中心(中国 公众参与网)和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研究中心。另设图书资料室和“公法网”管理中心。 本中心从事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有长期的历史。中心的前身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成立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宪法教研室,八十年代发展为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九十年代撤教研室,改建公法研究中心。本中心前身北京大学法律系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是全国最早开展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教学研究的机构,1981年1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12月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肇庆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办法

肇庆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征询工作,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增强决策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根据《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规定》、省委办省府办《关于我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肇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年)》、《肇庆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履行公众参与程序及公众参与平台建设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国家、省对公众参与决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的重大行政决策,是指《肇庆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定的属于重大行政决策范围的有关事项。 本办法所称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是指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审议决定之前,决策承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决策草案进行公示,征询、听取公众意见并进行反馈的一系列活动。 本办法所称公众参与平台建设,是指在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市级政务媒体信息平台构建整合具有决策草案公示、公众交流互动、反馈意见处理等功能的政务信息平台。 第三条重大行政决策实行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可以对重大行政决策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应当遵循公开、公正、高效、

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根据重大行政决策草案涉及事项对公众利益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以合法适当的形式广泛征询、充分听取社会公众及利害关系人意见,并反馈意见处理情况。 决策承办单位,是指《肇庆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定的重大行政决策起草单位。 第六条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市级政务媒体共同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工作,会同市法制局指导、监督决策承办单位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 市法制局负责按照国家、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部署拟定加强公众参与平台建设工作有关方案,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审定执行。 市政务新媒体中心负责按照依法行政有关要求和使用需求,对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公众参与平台进行信息整合、设计优化,增强公众参与平台的交流、互动功能。 第二章公众参与决策范围 第七条对社会涉及面广,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决策承办单位应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座谈会、民意调查、实地调研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草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公开征求意见: (一)决策事项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不对外公开的信息; (二)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需要市政府立即作出处理决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暂行办法

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暂行办法 为贯彻落实《徐汇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暂行办法》(徐府发〔〕号),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现就进一步规范本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明确如下暂行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决策。重大行政决策必须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必须按照行政机关单位的权责清单进行,不得超越本局职责权限范围。 (二)坚持科学决策。深入调查研究,严格风险评估,确保决策结果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在确有需要的情况下,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三)坚持民主决策。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凡属职责范围内的重大行政决策,必须集体讨论决定。 1 / 9

(四)坚持责任追究。对重大行政决策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明确“谁决策、谁负责”、过错与责任相适应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一)政策贯彻落实方面。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工作党委、各市局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会议、重要指示精神的意见和措施;贯彻落实区人大及其党委会作出的有关决议、决定;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等需要结合本局实际,确定贯彻落实意见措施的决策。 (二)年度财政预决算方面。主要包括:审定年度财政预算案、决算案、预算执行及调整;研究审定经费监管中的重大事项,包括:预算金额在万元(含万元)以上,年度财政预算中没有明确具体金额、具体采购内容、具体采购方式的项目。 (三)重大项目安排和执行方面。主要包括:年度重点工作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论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论文 [摘要] 中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得到迅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甚至我们的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也会对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损失,人民的权利意识的复苏和追求个人利益欲望的膨胀,这个都需要我们对我们国家的行政补偿惊醒深入的思考。国家赔偿和行政补偿有什么区别。我们相信单纯的行政违法现象造成的对相对人的合法利益的伤害还是应该少于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的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损失的。行政补偿对于完善中国当前的行政法和对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矛盾行政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国家赔偿行政补偿 如何协调和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中国现阶段需要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行政法上的行政补偿制度恰好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协调和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平衡器的一个法律制度的一个方面。 “对立统一规律也称矛盾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所谓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对立面,对立面是平等的,又是统一的;是相互排斥的,又是相互联系的”。②“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③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行政机关的合法行政行为造成的相对人合法利益的损失,行政机关(或者说国家政府)和相对人就是一对矛盾,或者二者之间产生和或者产生着矛盾,或者是彼此一直都是矛盾在维系着的。 “‘行政’一词的英文是Administartion,源于古希腊文Administrare,原意为‘事物的执行’”。④‘行政’在中国古代指执掌政务,《史记·周公》:“召公、周公二相行政”⑤,《左传》也有“行政政事、行其政令”⑥的说法。近代意义行政是国家权利分立的产物,而现代国家权利又出现了交叉和混同的状况,要定义行政的含义十分困难,全世界的学者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见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致有“国家意志执行说”、“排除说”、“形成意义说”、“实

重大行政决策之公众参与制度

重大行政决策之公众参与制度 对于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研究有着深厚的政策背景。2004年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首次提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程序,指出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各界意见”。2010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尤其是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把“公众参与”正式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五大法定程序的第一步程序。同时,近年来,在与这些政策性宣示遥相呼应的行政立法与行政实践中,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纷纷制定有关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的各类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形式多样的听证会、论证会等等的公众参与模式也已然成为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常态风景。公众参与制度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也是达成共识的。然而实践中,公众参与制度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甚至还屡屡被虚置。公众参与制度的有效性为什么会大打折扣呢?为了防止割裂地看待程序设置问题,制度的不完善应该首先探究其理论基础。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厘清重大行政决策的概念。尽管行政决策概念本身处于一个行政法学的模糊地带,“重大”又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法律概念,但“重大”的界定标准还是要尽可能客观化、标准化,尽可能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其次,研究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命题,概括起来,其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正当程序、人民主权和协商民主三个方面,其中体现了民主国原则、公共利

益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等基本的行政法原则。再次,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对于解决现代风险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及追求政府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具有积极的价值功能,这种功能可以概括为公民教育与学习功能、民主训练与表达功能、正当合法化功能、共同体整合功能以及风险治理功能等五种功能。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基本理论做一个提纲挈领的概述之后,更为重要的是对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进行类型化的研究。随着参与式行政的发展,重大行政决策的参与主体、客体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首先,行政参与主体中社会公众的主体范围得到扩展。“公众参与”中的“公众”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在实践中是极为复杂的,如果参照西方公众参与制度发达国家的实践,需要对利益集团与非政府组织这两类公众群体予以特别的关注。专家由于其同时兼备行政机关与公众的属性,也应该成为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一类特殊的公众群体。其次,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客体应当是一种复合式客体,主要包括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和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其中参与行为是该复合式客体的核心。再次,公众参与的实践类型是丰富多彩的,按照公众参与的方式、途径等我们可以将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分为行政操纵型、专家主导型、授权型、协作型和技术辅助型公众参与。对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进行总体上的类型化分析之后,仍需要对其中具体的制度进行分类的解析与构建,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主要包括重大行政决策的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以及专家参与制度。其一,信息公开制度是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首

杜集区科学技术局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

杜集区科学技术局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行政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区科学技术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听取意见是指本机关采取公示、调查、论证、座谈、听证、征集意见等方式向利益相关方或社会公众传递决策事项相关信息,获取对决策事项反馈意见的活动。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由局办公室或业务承办业务科室组织实施。 第三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面广或者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应当公开征求意见。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涉及其他相关行政机关职能的,应当征求相关行政机关的意见。 第五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开征求意见的信息通过是科学技术局站或区政务公开网发布,也可以采用图片展示、通告等形式进行发布,公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个工作日。 第六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内容包括: (一)决策事项; (二)依据、理由和说明; (三)反馈意见的方式、时间; (四)应当公示的其他内容。 第七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前,承办的业务科室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可行性说明; (三)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有关依据和资料,如法律、法规、统计数据、调查分析资料; (四)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提出、形成和论证过程; (五)涉法事项,应提供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法律分析意见书; (六)收集反馈信息的渠道; (七)需要公示的其他相关内容。

第八条承办的业务科室应当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形成报告,并填写《杜集区科技局重大决策事项提交表》,提交局党组会议。 第九条本制度所涉及的内容,凡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

遴选考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 (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 (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 (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审计机关按照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监督。 第九条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决策草案的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