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管验收要求

顶管验收要求

顶管验收要求
顶管验收要求

顶管施工验收要求

一、所用管材必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能够抵抗管道内外的侵蚀。

(2)能够承受一定的静、动荷载。

(3)能够承受管道内外部的压力。

(4)具有良好的过流性能。

(5)较低的成本。

二、除了满足管材的基本要求之外,顶管施工的管材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较高的轴向承载能力。

(2)紧密的配合尺寸。

(3)端部要乎整、垂直。

(4)管道长度方向上应保证平直度。

(5)防水接头应设置在管道壁内,不允许突出于管道的内外壁。

(6)管道接头应具有传递轴向载荷的能力,同时在发生一定角度的偏斜时应仍具有防水能力。

(7)管道长度通常以2.0~3.0m为宜,有时也采用1.0~1.25m较短的管节。

三、一般情况顶管施工的最大允许偏差(mm)

注:D为管道内径(mm)。

四、纠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顶进中纠偏。

(2)应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

(3)纠正顶管掘进机旋转时,宜采用挖土方法进行调整或采用改变切削刀盘的转动方

向,或在管内相对于机头旋转的反向增加配重。

五、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降低顶进阻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注浆。使管周外壁形成泥浆润滑套,从而降低了顶进时的摩阻力。在铁道下面进行顶管施工,当在超挖空间进行注浆支护时,对于管径>DN/ID 1000的软土地层,其超挖量的允许值应<10mm;如果不进行注浆作业,超挖量不应大于5mm。

六、顶进施工结束后,顶进管道应满足如下要求:

1、顶进管道不偏移,管节不错口,管道内应线形平顺、无突变、变形现象;一般缺陷部位,应修补密实、表面光洁;管道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2、管道接口套环应对正管缝与管端外周,管端垫板粘接牢固、不脱落。

3、管道接头密封良好,橡胶密封圈安放位置正确。需要时应按要求进行管道管道密封检验;

4、管节无裂纹、不渗水,管道内部不得有泥土、建筑垃圾等杂物。

5、顶管结束后,管节接口的内侧间隙应按设计规定处理;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石棉

6、水泥、弹性密封膏或水泥砂浆密封,填塞物应抹平,不得突入管内。

7、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口应填料饱满、密实,且与管节接口内侧表面齐平,接口套环对正管缝、贴紧,不脱落。

8、安全撤离现场,恢复施工现场的本来面目,做到不留隐患,对环境没有破坏

和污染。

七、顶进结束后,应对泥浆套的浆液进行置换。

置换浆液一般可采用水泥砂浆掺合适量的粉煤灰。待压浆体凝结后(一般在24小时以上)方可拆除注浆管路,并换上闷盖将注浆孔封堵。

八、工程竣工后,应编写竣工报告,认真完成资料的移交和存档。

顶 管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顶管施工技术规范 6.1一般规定 6.1.1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减阻措施; 6.1.1.10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注浆加固措施; 6.1.1.13安全技术措施。 6.1.2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工作坑 6.2.1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2.2.2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2.2.3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6.2.2.4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6.2.2.5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6.2.3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6.2.4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表6.2.4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

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行业标准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 (试行)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Pipe Jacking 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 2006年12月

前言 本规范是受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秘书处的委托,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持编写完成。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委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研讨我国顶管施工技术的实践经验,充分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参考了有关国内和国外的相关标准,邀请了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函审,在此基础上,形成初稿。2006年3月,编委会在无锡开会,进一步讨论规范的编写内容,并最终成文。 本规范分为总则、术语、顶管机选型、顶进管道、顶管工作坑的设计与施工、后座墙的设计与施工、顶管施工设备及安装、顶进力的计算、顶进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顶管施工质量控制和参考文献共12部分。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在使用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数据收集和分析。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秘书处,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如下: 主编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参编单位: 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秘书处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 上海钟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国土资源部勘探技术研究所 绍兴磐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东辰岩土基础工程公司厦门顶管分公司 武汉市拓展地下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德国海瑞克公司小口径顶管北京代表处 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程研究所 主编: 马保松(执笔) 参编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何宜章马福海蒋国盛王兆铨冯占义 朱文鉴李浩民张光列张雅春陈勇 邓化雨余为民刘畅 规范编辑工作得到了曾聪、陶永锋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编委会 2006年12月

顶管验收要求

顶管施工验收要求 一、所用管材必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能够抵抗管道内外的侵蚀。 (2)能够承受一定的静、动荷载。 (3)能够承受管道内外部的压力。 (4)具有良好的过流性能。 (5)较低的成本。 二、除了满足管材的基本要求之外,顶管施工的管材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较高的轴向承载能力。 (2)紧密的配合尺寸。 (3)端部要乎整、垂直。 (4)管道长度方向上应保证平直度。 (5)防水接头应设置在管道壁内,不允许突出于管道的内外壁。 (6)管道接头应具有传递轴向载荷的能力,同时在发生一定角度的偏斜时应仍具有防水能力。 (7)管道长度通常以2.0~3.0m为宜,有时也采用1.0~1.25m较短的管节。 三、一般情况顶管施工的最大允许偏差(mm)

注:D为管道内径(mm)。 四、纠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顶进中纠偏。 (2)应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 (3)纠正顶管掘进机旋转时,宜采用挖土方法进行调整或采用改变切削刀盘的转动方 向,或在管内相对于机头旋转的反向增加配重。 五、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降低顶进阻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注浆。使管周外壁形成泥浆润滑套,从而降低了顶进时的摩阻力。在铁道下面进行顶管施工,当在超挖空间进行注浆支护时,对于管径>DN/ID 1000的软土地层,其超挖量的允许值应<10mm;如果不进行注浆作业,超挖量不应大于5mm。 六、顶进施工结束后,顶进管道应满足如下要求: 1、顶进管道不偏移,管节不错口,管道内应线形平顺、无突变、变形现象;一般缺陷部位,应修补密实、表面光洁;管道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2、管道接口套环应对正管缝与管端外周,管端垫板粘接牢固、不脱落。 3、管道接头密封良好,橡胶密封圈安放位置正确。需要时应按要求进行管道管道密封检验; 4、管节无裂纹、不渗水,管道内部不得有泥土、建筑垃圾等杂物。 5、顶管结束后,管节接口的内侧间隙应按设计规定处理;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石棉 6、水泥、弹性密封膏或水泥砂浆密封,填塞物应抹平,不得突入管内。 7、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口应填料饱满、密实,且与管节接口内侧表面齐平,接口套环对正管缝、贴紧,不脱落。 8、安全撤离现场,恢复施工现场的本来面目,做到不留隐患,对环境没有破坏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试行)

1 总则 1.0.1 为统一全国顶管施工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使顶管 施工规范化,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特组织制定本规范。 1.0.2 当地下管道或其他管线的铺设可以通过顶进施工方法在交通、建筑、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带来 好的效益,应该采用非开挖施工方法。 1.0.3 本规范适用于敞开式和封闭式顶管施工方法。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顶管机可分为敞开式顶管 掘进机和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两大类。敞开式顶管掘进机有手掘式、挤压式和网格式等;封闭式顶管掘进机有土 压平衡、泥水平衡、混合型等型式。 1.0.4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预制管道的地下非开挖施工,包括常用的断面为圆形、长方形以及其他不规 则形状的管道。 1.0.5 根据管道的材料和各自的连接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管道之间的连接方法即: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 1.0.6 对采用顶管施工方法引起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事先做出充分预测,并使之符合 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当预计影响难以确保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在建设单位的 组织下,会同有关部门商定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 1.0.7 当两条平行管道采用顶管法施工时,应贯彻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两段管道平行顶进时, 其相邻管壁间最小净距应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的顶进方法和施工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 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应不小于大管道的外径。 第1页 1.0.8 一般情况下,顶管的覆土厚度不小于3m,或者不小于1.5倍的管道外径,否则应采取相应的 技术措施。 1.0.9 在进行顶管工程施工设计前,应对施工线路进行工程勘察,调查分析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和工程 地质情况,充分掌握与顶进施工有关的现场资料。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和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职责分工。 1.0.10 对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土压平衡、泥水平衡和?昆合式顶管机操作员,应加强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并须持证上岗。 1.0.11 应与有关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在顶进作业前,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采取相应的防护 措施,避免造成意外事故。在顶进过程中,应对周围重大建筑物、顶进力、后座墙进行测量监控。测量监控方案 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中。 1.0.12 施工完毕后,管道的伸缩标准应该满足给排水管道、气体输送管道和其他管道的使用要求。 1.0.13 管道内施工的所有移动电机具和设备,必须有严格的接地措施。井下、管道内的照明设备 必须用12~36V安全电压。 2 术语 2.0.1 非开挖技术Trenchless technology(No dig) 不开挖地表或以最小的地表开挖量进行各种地下管道/管线探测、检查、铺设、更换或修复的施工技术。 2.0.2 顶进/起始工作坑/工作井Drivepit(Entry pit) 为布置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作顶进工作坑/井中一般设置有后背墙以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反力。 2.0.3 接收/出口工作坑Reception pit(Exit pit) 为接收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有时也称为目标工作坑(井)(Target shaft)。 2.0.4 进人施工Man entry pipe jacking 施工人员进入管道进行作业的施工方法,公认的进人和非进人管道直径划分一般以900mm为界。 2.0.5 顶管施工技术Pipe jacking

顶管施工技术及质量、安全注意事项

顶管施工工艺及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要点简介 一、顶管施工工序如下: ①认真阅读设计图纸,了解施工区域内已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确定其准确位置,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指导施工; ②测量放线(主要是针对接收井、工作井位置); ③工作井、接收井基坑开挖、砼浇筑、下沉、封底、地板浇筑等; ④管道顶进过程; ⑤触变泥浆置换及局部位置加固处理; ⑥清理管道、封堵注浆孔、管缝位置,浇筑顶板、安装井桶、井盖板及恢复原状地面。 二、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①工作井的结构必须满足井壁支护及顶管推出后坐力作用的施工要求, ②沉井周边围护结构需根绝设计图纸要求施打; ③后背墙结构强度与刚度必须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要求; ④沉井下沉可采用排水、不排水下沉两种方式,可根据现场土质条件进行,但是不管采用任何方式都必须派专人进行监督下沉施工,挖土过程必须分层、均匀、对称进行,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倾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及时纠偏;封底前应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淤泥,对超挖的部分应回填砂石至规定高程; ⑤工作井、接收井质量验收参照:《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主控项目:原材料、砼的抗渗、抗压等;

一般项目参照规范规定; 三、顶管设备(平衡方式)的选择: ①顶管设备一般分为敞口式(手掘式)、密闭式(土压平衡、泥水平衡两种、气压平衡由于对机械、人员等要求太高,目前基本不采用。); ②采用敞口式顶管,应将地下水降至管低以下不小于50cm,并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管道,产生安全隐患; ③在周围环境要求控制底层变形或无降水条件时,宜采用密闭式设备进行施工;因此种工艺施工过程中,速度较快、危险源较少,目前较多采用。 ④土压平衡:利用机头前端刀盘将正面土体切削下来,后通过螺旋机排到土仓内,通过推车运输出管道;此种平衡方式适用于淤泥土、沙砾类土、低渗透性土质等; ⑤泥水平衡:此种平衡方式适用于软土、粘土、流沙类土质、尤其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层等;通过调整注入水压可以平衡切削断面的地下水压,利用泥浆作为输送介质,将切削土体输送出管道外;故此法若地质条件适合,一般施工速度较快,前端工作面无需操作人员,通过监视系统观察机械运转情况。但此种平衡方式往往需要设置较大规模的泥水处理设备和场地,若泥浆处理不善,会影响周边环境; 四、管道顶进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①进场管材必须满足《砼和钢筋砼排水管》(GB/T1836/1999)及设计要求;一般施工中多采用Ⅲ钢筋砼管材; ②施工过程中,千斤顶施工顶力不得超过管材、工作井允许顶力要求;

顶管管道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2-15 顶管管道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0268-2008

2 主控项目的计数检验项先填写“检验批主控项目计数检验记录表”(G1-1-1);检验批一般项目计数检验数据较多时,可先填写“检验批一般项目计数检验记录表”(G1-1-2),然后将计数检验结果填写在本表相应的检查结果栏内。将两表作为本表的附页。 3 管道内径();L为顶进长度();Δ曲线顶管相邻管节接口允许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曲线顶管的设计曲率半径()。 顶管管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0268-2008) 6.7.3顶管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管节及附件等工程材料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检查产品制造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2接口橡胶圈安装位置正确,无位移、脱落现象;钢管的接口焊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焊缝无损探伤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逐个接口观察;检查钢管接口焊接检验报告。

3 无压管道的管底坡度无明显反坡现象;曲线顶管的实际曲率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顶进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4 管道接口端部应无破损、顶裂现象,接口处无滴漏; 检查方法:逐节观察,其中渗漏水程度检查按本规范附录F 第F.0.3条执行。 一般项目 5 管道内应线形平顺、无突变、变形现象;一般缺陷部位,应修补密实、表面光洁;管道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附录G的规定逐节观察。 6 管道与工作井出、进洞口的间隙连接牢固,洞口无渗漏水; 检查方法:观察每个洞口。 7 钢管防腐层及焊缝处的外防腐层及内防腐层质量验收合格; 检查方法:观察;按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 8 有内防腐层的钢筋混凝土管道,防腐层应完整、附着紧密; 检查方法:观察。 9 管道内应清洁,无杂物、油污; 检查方法:观察。 10顶管施工贯通后管道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3的规定。

顶管施工及验收要求规范实用标准化

顶管施工及验收规 1 总则 1.0.1 为统一全国顶管施工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使顶管施工规化,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特组织制定本规。 1.0.2 当地下管道或其他管线的铺设可以通过顶进施工方法在交通、建筑、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带来好的效益,应该采用非开挖施工方法。 1.0.3 本规适用于敞开式和封闭式顶管施工方法。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顶管机可分为敞开式顶管掘进机和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两大类。敞开式顶管掘进机有手掘式、挤压式和网格式等;封闭式顶管掘进机有土压平衡、泥水平衡、混合型等型式。 1.0.4 本规适用于所有预制管道的地下非开挖施工,包括常用的断面为圆形、长方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管道。 1.0.5 根据管道的材料和各自的连接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管道之间的连接方法即: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1.0.6 对采用顶管施工方法引起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事先做出充分预测,并使之符合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当预计影响难以确保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在建设单位的组织下,会同有关部门商定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 1.0.7 当两条平行管道采用顶管法施工时,应贯彻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两段管道平行顶进时,其相邻管壁间最小净距应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的顶进方法和施工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应不小于大管道的外径。 1.0.8 一般情况下,顶管的覆土厚度不小于3m,或者不小于1.5倍的管道外径,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0.9 在进行顶管工程施工设计前,应对施工线路进行工程勘察,调查分析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充分掌握与顶进施工有关的现场资料。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和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职责分工。 1.0.10 对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土压平衡、泥水平衡和?昆合式顶管机操作员,应加强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并须持证上岗。 1.0.11 应与有关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在顶进作业前,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造成意外事故。在顶进过程中,应对周围重大建筑物、顶进力、后座墙进行测量监控。测量监控方案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中。 1.0.12 施工完毕后,管道的伸缩标准应该满足给排水管道、气体输送管道和其他管道的使用要求。1.0.13 管道施工的所有移动电机具和设备,必须有严格的接地措施。井下、管道的照明设备必须用12~36V安全电压。 2 术语 2.0.1 非开挖技术 Trenchless technology(No dig) 不开挖地表或以最小的地表开挖量进行各种地下管道/管线探测、检查、铺设、更换或修复的施工技术。2.0.2 顶进/起始工作坑/工作井 Drivepit(Entry pit) 为布置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作顶进工作坑/井中一般设置有后背墙以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反力。 2.0.3 接收/出口工作坑 Reception pit(Exit pit) 为接收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有时也称为目标工作坑(井)(Target shaft)。 2.0.4 进人施工 Man entry pipe jacking 施工人员进入管道进行作业的施工方法,公认的进人和非进人管道直径划分一般以900mm为界。 2.0.5 顶管施工技术 Pipe jacking 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利用液压顶进工作站从顶进工作坑将待铺设的管道顶人,从而在顶管机之后直 接铺设管道的非开挖地下管道施工技术。 2.0.6 微型隧道施工技术 Microtunneling 微型隧道施工技术也称为小口径自动化顶管施工技术,一般用于铺设小口径管道,在施工中可采用遥控的方式在地表控制管道的顶进方向。该工法也可用于铺设直径较大的管道。 2.0.7 中继站/中继间 Intermediate jacking station—IJS 中继站有时也称为中间顶推站、中继间或中继环,其安装在顶进管线的某些部位,把这段顶进管道分成若干个推进区间。它主要由多个顶推油缸、特殊的钢制外壳、前后两个特殊的顶进管道和均压环、密封件等组成。顶推油缸均匀地分布于保护外壳。当所需的顶进力超过主顶工作站的顶推能力、施工管道或者后座装置所允许承受的最大荷载时,则需要沿施工的管线安装一个或多个中继站进行辅助施工。 2.0.8 顶管机 Jacking machine 顶管机是在一个护盾的保护下,采用手掘、机械或水力破碎的方法来完成隧道开挖的机器。 2.0.9 后背墙 Reaction wall

顶管施工规范标准

顶管施工规 6 顶管施工 6.1 一般规定 6.2 工作坑 6.3 设备安装 6.4 顶进 6.5 触变泥浆及注浆 6.1 一般规定 6.1.1 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容: 6.1.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 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 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 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 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 减阻措施; 6.1.1.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 注浆加固措施;

6.1.1.13 安全技术措施。 6.1.2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 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 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 工作坑 6.2.1 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 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 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2.2.2 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2.2.3 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人工顶管施工方案(标准)新

顶管管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吉林省中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8年08月15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三、施工准备 (3) 1、施工技术准备 (3) 2、施工现场准备 (4) 3、质量目标 (4) 四、施工方法 (4) 1、施工工序 (4) 2、施工方法 (4) 3、安全文明施工 (5) 五、应急预案 (6) 1、危险源辨识 (6) 2、应急处置组织 (6) 3、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物资、设备 (7) 1、作业风险分析 (8) 2、针对作业风险采取的措施 (8) 3、HSE技术措施 (9) 七、附表1、劳动力计划 (11) 2、施工进度计划 (11)

一、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二、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风电大路与生态大街雨水管道顶管。采用人工顶管施工。 2、工程位于白城市通榆县风电大路附近。 3、工程施工部位用于排水管线套管,双排45m管径为DN1000,DN1200双排共计90m。双排60m管径为DN1000,DN1200双排共计120m。单排25m 管径为DN1000,单排80m管径DN800共计105m。 4、现场情况:具备施工条件 三、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准备 1.1现场实际情况勘察完毕,甲方提供坐标及标高,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地下设施会签。 1.2主材计划、消材计划申报完毕; 1.3材料及时复检进行报验 1.4根据施工图和现场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组织 施工班组长、施工工人、质量检查人员、安全人员等接受技术交底,熟悉施工程序及要求。

顶管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要求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顶管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要 求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2924顶管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safety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顶管施工的一般要求 (1)顶管施工前应对管道顶进地段的水文地质、地下埋设物、地上交通及构管物等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了解。必须严格的掌握各类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层及高度,地下水位及流量,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有针对性的利用可能提供的设备,采取有效排水和防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严格掌握地下埋设的各种电缆、管道、有毒有害的气(液)体、易燃易爆物质,古墓(腐植土)等地下建筑物及其它各种障碍物的种类、用途、结构、位置深度、走向、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程度,依此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必须掌握地上公路、铁路的交通状况,请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配合施工,确保公路、铁路和施工安全。严禁在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情况下

施工。 (2)在较大的沟渠、河道下进行顶管作业,一般应选在枯水季节,但对其航运、流量应调查清楚,确定施工方法。首先应考虑到克服河水的渗透,不宜在管道顶进线中心或上流一侧围堰使水流集中,冲刷河底,严防管顶塌方河水灌进管内。并请有关单位共同制定安全技术方案后方可施工。 顶管工程一般应在降水数日、水位降到工作坑底以后进行,在地面上有构筑物的情况下,严禁带水顶进。在各种构筑物下顶管都必须有确保施工与构筑物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 各种机电设备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标准执行,起重设备、顶进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合格后上岗作业。 各种安全防护设备,施工要按规定、标准执行,坚决克服临时性、随意性。 现场材料、设备的堆放场所,应严格按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规定设置,而且要坚实平整,道路通畅,排水设施良好,运输车辆的装卸、搬运要有足够的工作面和安全回转空间。 管内打内胀圈、砌筑、还土、拆撑应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顶管的施工规范

顶管施工规范 一、一般规定 (一)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 洞口的封门设计; 7 测量、纠偏的方法; 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9 减阻措施; 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12 注浆加固措施; 13 安全技术措施。 (二)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三)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

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四)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二、工作坑 (一)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1 管道井室的位置; 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二)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3 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4 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5 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三)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四)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 表6.2.4 项目允许偏差 工作坑每侧宽度不小于施工设计 长度 规定 装配式后背墙垂直度0.1%H 水平扭转度0.1%L 注:1.H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 2.L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

173288_顶管施工技术和验收规范标准

顶管施工及验收规范 1 总则 1.0.1 为统一全国顶管施工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使顶管施工规范化,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特组织制定本规范。 1.0.2 当地下管道或其他管线的铺设可以通过顶进施工方法在交通、建筑、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带来好的效益,应该采用非开挖施工方法。 1.0.3 本规范适用于敞开式和封闭式顶管施工方法。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顶管机可分为敞开式顶管掘进机和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两大类。敞开式顶管掘进机有手掘式、挤压式和网格式等;封闭式顶管掘进机有土压平衡、泥水平衡、混合型等型式。 1.0.4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预制管道的地下非开挖施工,包括常用的断面为圆形、长方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管道。 1.0.5 根据管道的材料和各自的连接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管道之间的连接方法即: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 1.0.6 对采用顶管施工方法引起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事先做出充分预测,并使之符合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当预计影响难以确保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在建设单位的组织下,会同有关部门商定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 1.0.7 当两条平行管道采用顶管法施工时,应贯彻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两段管道平行顶进时,其相邻管壁间最小净距应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的顶进方法和施工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应不小于大管道的外径。 1.0.8 一般情况下,顶管的覆土厚度不小于3m,或者不小于1.5倍的管道外径,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0.9 在进行顶管工程施工设计前,应对施工线路进行工程勘察,调查分析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充分掌握与顶进施工有关的现场资料。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和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职责分工。 1.0.10 对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土压平衡、泥水平衡和?昆合式顶管机操作员,应加强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并须持证上岗。 1.0.11 应与有关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在顶进作业前,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造成意外事故。在顶进过程中,应对周围重大建筑物、顶进力、后座

顶管、工作井质量验收标准

质量验收标准: 一、工作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工作井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结构无滴漏和线流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按规范规定逐座进行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3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沉井及其他现浇结构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工作班且每浇筑100m,为一个验收批,抗压强度试块留置不应少于1组;每浇筑500m3混凝土抗渗试块留置不应少于1组;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浇筑记录,检查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渗试验报告。—般项目 4结构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规定逐座观察。 5顶管顶进工作并、盾构始发工作井的后背墙应坚实、平整;后座与井壁后背墙联系紧密; 检査方法:逐个观察;检查相关施工记录。 6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盾构基座及导轨的夹角符合规定;导轨与基座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量测。 7工作井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 2的规定。

表6.7.2 工作并施工的允许偏差 注:H为后背墙的高度(mm);L为后背墙的长度(mm)。

二、顶管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管节及附件等工程材料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检查产品制造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2接口橡胶圈安装位置正确,无位移、脱落现象:钢管的接口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焊缝无损探伤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逐个接口观察;检查钢管接口焊接检验报告。 3无压管道的管底坡度无明显反坡现象;曲线顶管的实际曲率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顶进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4管道接口端部应为破损、顶裂现象.接口处无滴漏; 检查方法:逐节观察.其中渗漏水程度检查按规范执行。 一般项目 5管道内应线形平顺、无突变、变形现象;一般缺陷部位, 应修补密实、表面光洁;管道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检査方法:按规范规定逐节观察。 6管道与工作并出、进洞口的间隙连接牢固,洞口无渗漏水; 检查方法:观察每个洞口。 7管道内应清洁,无杂物、油污; 检査方法:观察。 8顶管施工贯通后管道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3的规定。

(完整版)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本工程顶管均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机进行施工,顶管施工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1顶进设备的选用 顶进设备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顶管机及排浆设备等。 下 一 段 顶 管 施 工 后座、导轨安装 顶管机吊装 液压系统、千斤顶安装 泥水循环系统安装 触变泥浆系统安装 测量系统安装 照明、通风系统安装 包括 下放管节、接管 施工准备各项施工 准备 地下管线勘察工程测 量定位、放线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 基坑开挖至起沉标高 设备安装 设备调试 管节壁后泥浆置换 全段测量 测沉渣厚度测沉渣厚正常顶进、测量 顶管接收 顶管始发

千斤顶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考虑到为避免千斤顶故障而影响工程进度,故采用两套设备。千斤顶在工作坑内的布置采用两台并列式,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力偶,造成顶进偏差。根据施工经验,顶管上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管子垂直直径的1/4~1/5处为宜。 高压油泵由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选用额定压力为62Mpa的ZB-500塞泵,经分配器,控制阀进入千斤顶,各千斤顶的进油管并联在一起,保证各千斤顶活塞的出力和行程。 顶铁是传递和分散顶力的设备。要求它能承受顶压力而不变形,并且便于搬 制在0~+3mm以内,两轨内距±2mm。在安装调平时确定砼后靠背的位置,后靠背采用40mm厚钢板,砼采用商品砼,后靠背的砼厚度宜控制大于40cm。之后将工具头下到导轨上,就位以后,装好顶铁,连接好各系统并检查正常后,校测工具头水平及垂直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即可顶进工具头,然后安放混凝土管节,再次测量标高,核定无误后,开动工具头进行试顶,待调整好各项参数后即可正常顶进施工。

顶管施工规范]

6 顶管施工 实 施 性 组 织 设 计 6.1一般规定

6.1.1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减阻措施; 6.1.1.10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注浆加固措施; 6.1.1.13安全技术措施。 6.1.2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工作坑 6.2.1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2.2.2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2.2.3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6.2.2.4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6.2.2.5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6.2.3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6.2.4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表6.2.4

顶管施工及验收规范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顶管施工及验收规范 1 总则 1.0.1 为统一全国顶管施工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使顶管施工规范化,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特组织制定本规范。 1.0.2 当地下管道或其他管线的铺设可以通过顶进施工方法在交通、建筑、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带来好的效益,应该采用非开挖施工方法。 1.0.3 本规范适用于敞开式和封闭式顶管施工方法。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顶管机可分为敞开式顶管掘进机和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两大类。敞开式顶管掘进机有手掘式、挤压式和网格式等;封闭式顶管掘进机有土压平衡、泥水平衡、混合型等型式。 1.0.4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预制管道的地下非开挖施工,包括常用的断面为圆形、长方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管道。1.0.5 根据管道的材料和各自的连接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管道之间的连接方法即: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 1.0.6 对采用顶管施工方法引起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事先做出充分预测,并使之符合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当预计影响难以确保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在建设单位的组织下,会同有关部门商定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 1.0.7 当两条平行管道采用顶管法施工时,应贯彻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两段管道平行顶进时,其相邻管壁间最小净距应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的顶进方法和施工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应不小于大管道的外径。 1.0.8 一般情况下,顶管的覆土厚度不小于3m,或者不小于1.5倍的管道外径,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1.0.9 在进行顶管工程施工设计前,应对施工线路进行工程勘察,调查分析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充分掌握与顶进施工有关的现场资料。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和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职责分工。 1.0.10 对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土压平衡、泥水平衡和?昆合式顶管机操作员,应加强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并须持证上岗。 1.0.11 应与有关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在顶进作业前,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造成意外事故。在顶进过程中,应对周围重大建筑物、顶进力、后座墙进行测量监控。测量监控方案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中。 1.0.12 施工完毕后,管道的伸缩标准应该满足给排水管道、气体输送管道和其他管道的使用要求。 1.0.13 管道内施工的所有移动电机具和设备,必须有严格的接地措施。井下、管道内的照明设备必须用12~36V安全电压。 2 术语 2.0.1 非开挖技术Trenchless technology(No dig) 不开挖地表或以最小的地表开挖量进行各种地下管道/管线探测、检查、铺设、更换或修复的施工技术。 2.0.2 顶进/起始工作坑/工作井Drivepit(Entry pit) 为布置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作顶进工作坑/井中一般设置有后背墙以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反力。2.0.3 接收/出口工作坑Reception pit(Exit pit) 为接收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有时也称为目标工作坑(井)(Target shaft)。 2.0.4 进人施工Man entry pipe jacking

顶管施工方法完整版

顶管施工方法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顶管施工方案 一、顶管范围及主要施工内容 本工程为鄞州路已建W6-1~钱湖南路已建W51主要穿越路基、河流。管径采用900的钢筋砼F型承插管,全长约1300米,顶管工作井10只,接收井7只. 一、顶管前准备工作 1、顶管施工方法的选定应根据施工沿线的地形、工程和水文地质、交通状况、地上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有无地下障碍物等实际情况和对地表变形控制的要求综合考虑后作出选定,必须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经济适用,节约用地。 2、顶管的施工顺序,应从整个排水系统考虑,一般宜从下游开始,在进行起始掘进段顶管时,应选择施工条件较好、技术风险较少,顶程较短的地段进行,同时作必要的现场技术数据的测试和分析工作,以便了解地下实际土质,适应施工环境,掌握顶管设备运转规律,合理组织操作人员,通过起始掘进段的顶进小结,进一步调整各项施工技术参数,优化下一步顶管施工工艺。 3、所有顶管设备必须经过维修保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入施工现场。在进入工作坑安装时必须进行单机和整机联动调试,在顶进中必须贯彻例行保养制度。 4、应按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护地面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维持道路交通等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施工环境和条件合理选择顶管机头。 5、在综合考虑了上述各种因素后,合理选择顶管和施工方法。 二、顶管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一、施工顺序 基坑底基础及后靠背安置──安装导轨──设置承压壁──安装主顶设备──安装顶管机头──安置起重机械──安置土方运输设备──安放管节──顶进 顶进工艺流程: 沉井中心线测量放样──安装顶机架与主顶装置──顶进管机顶进,吊下一节管节──管节顶进────顶完第一节管,吊下一节管──管节拼装──顶力接近许用力──吊放中继环──同上继续再顶──出洞,顶管机与管节分离。 三、顶管设备安装 (1)顶管机头选型 本施工段管道内底标高,管顶覆盖厚度已达到要求。根据地质状况及实际情况,拟采用多盘土压平衡式机头,头部有4个切土切刀盘,机头出土采用刀盘切削原状土, (2)顶力估算 按采取管壁外侧同步注入触变泥浆处理,手掘式顶管所引起的阻力R2=F2。根据以往在软土地层顶进的施工经验,一般可取 F2=8~12KN/m2 按顶进长度为50m,管道外径0.52计算,最大顶进阻力P=F2лDL=12×3.1416×1.20×50 =1130KN≈113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