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学知识修辞例子修辞效果图文稿

修辞学知识修辞例子修辞效果图文稿

修辞学知识修辞例子修辞效果图文稿
修辞学知识修辞例子修辞效果图文稿

修辞学知识修辞例子修

辞效果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描绘类辞格

一、比喻

比喻的变式:

(一)倒喻

1、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2、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周总理)的笑容,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这种变式喻由喻体推想到本体,更能突出本体的特征。

句1以前面的“神姿仙态”(喻体)比喻后面的“桂林的山”(本体),极其形象地突显了“甲天下”的桂林青山秀颀、娇美的姿态,令人心驰神往。

句2以前面的“百合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笑容”(本体),以前面的“名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身影”(本体),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周总理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

(二)反喻

1、这些作风不正,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

2、鲁迅是参天耸立的大树,不是左右摇摆的小草。

句1采用否定语气构成反喻。

句2先用暗喻,后用反喻,通过正反对比,更突出了“大树”这个喻体,加强了比喻的效果。

(三)回喻(迂喻)

1、乘坐飞机,倚窗鸟瞰,但见地球母亲衣服上美丽的飘带,不,那不是飘带,那是地球广袤的胸怀中一条条蜿蜒的河流;仰望苍天,只见宇宙女神那神秘的眼睛,不,那不是眼睛,那是天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

2、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是新开公路上岭来。站在高山向西瞧,朵朵白云山上来,不是云,原是钻井公房。

3在正对面的山腰上,有一大块白云,人仔细一看,那不是白云,而是羊群。

句1先肯定是“飘带”“眼睛”,接着笔锋一转,用“不,那不是飘带(眼睛)”加以否定,最后再肯定是“河流”“星星”。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否定,又突地一扬再肯定,回环跌宕,使表意深刻透彻,描写绘形绘色,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句2表面上否定“新开公路”如“带”,“钻井公房”如“云”,实际上是更巧妙地强调了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

(四)互喻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在例(1)中,前一比喻中,“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相似性是街灯和明星的亮。后一比喻中,“明星”是本体,“街灯”是喻体,相似性是明星和街灯变亮的过程。通过“街灯”和“明星”互喻,使二者浑然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五)博喻

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句1、句2用“眼睛”“星星”比喻本体“野花”,用“明珠”“星星”“美人”比喻本体“白花”,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说明了本体的各种特征。

(六)较喻

就是用比较的形式构成的比喻。它将本体和喻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本体、喻体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常以“于、比、不如、赛过、比不上”等充当喻词。如: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句1将本体“霜叶”与“二月花”比较,说明经历秋霜的枫叶可比明媚的春光中红艳艳的“二月花”一样鲜艳夺目;

句2说本体“人”瘦过满地的“黄花”,十分逼真地刻画了一代大才女李清照独处思夫,孤寂凄凉,形容憔悴的景况,形象鲜明,催人想象。(七)引喻

1、鼓不打不响,理不讲不明。(谚语)

2、幸福劳动造,红花汗水浇(谚语)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

4、羊肚子手巾包冰糖,虽然人穷好心肠。(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八)等喻

国宝大熊猫

(九)缩喻

就是用比喻的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舍去比喻词,使本体和喻体紧接而成。它形式上跟倒喻一样,只是本体和喻体的位置不同于倒喻。如:

1、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2、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那遥远的地方。

这两句用本体“思想感情”和“思想”作喻体“潮水”和“野马”的定语,化抽象为具体,激发联想,更使语句凝练生动,内涵丰富。

老师举例,爱的源泉,理想的王国

比喻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概括的事物形象化,深奥的事理浅显化,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二、比拟

(一)拟人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

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人符合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

(二)拟物

例如:“她似乎衣袋里全装着天真,一掏出来就可以用。”——(韩少功《火宅》)

1、“天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例中被比拟成一个有形的事物,十分形象。

2.在这里的人们中间,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中去。”——(马克思《给海涅的信》)

在这个例句中,马克思将海涅当做行李一样来处理,是拟物的手法,显得十分风趣。

比拟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比拟:可以增添语言的形象性,增加爱憎、褒贬的情感色彩。

三、夸张

(一)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

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

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

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三)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又如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夸张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夸张: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行为的

特征;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态度,增强感染力。

四、移就

1.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节奏”本来是音乐术语,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这里却用它来形容建筑物色彩的浓淡明暗和位置的高低错落的情况.

移就的功能与运用

移就具有新鲜、简练、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恰当地运用移就,可以突出所描绘事物的性状和本质,增加写景、状物、抒情等方面的表现力。

五、通感

1.少女的笑声如湖面上一圈圈荡漾的波纹。听----视

2.妈妈的声音多么甜蜜啊!听----味

3.你的微笑像新奇的花萝的芳香,单纯而又令人费解。(泰戈尔)视---

-嗅

通感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通感:可以绘形绘声绘色,强化体验,增加语言韵味。

六、列锦

1、《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列锦的功能与运用

连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性词语艺术性铺排成句,凝炼、简洁、含蓄,可以渲染气氛,创造意境,给人以振奋或警醒。

【二】换借类辞格

一、借代

1、“老板,来一瓶‘雪花’啤酒!”

借事物特征、标记代替。

2、“快带我们去参观吧,让我们这群‘刘姥姥’涨涨见识!”

借特称代泛称。

3、五湖四海

借部分代整体。

4、这个事让我恨无地可钻。

借结果代原因。

5、大江东去,浪淘尽。

借事物所在地代替。(大江代指水)

借代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特征,可以使行文简洁,可以使表达新颖别致、形象生动

二、婉曲

1、“祥林嫂怎么了”“老了。”

2、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描写天气的寒冷,婉转曲折表达内心的寒冷。

三、飞白

《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学成语的一个片断:

小燕子忽然发现一个成语,惊喊道:

“哎呀……这句好厉害!简直就是皇后和容嬷嬷!”

“哪句哪句”永琪伸长脖子问。

“一发千钩!这一定是一种刑罚,一根头发,要用一千个钩子钩起来,你们说多厉害”

“天啊!是‘一发千钧’!”尔康喊着。

这段语言描写,灵活运用“字形飞白”这一修辞格,夸大了小燕子无知个性,比侧面描述更有真实感。不但符合小燕子的人物身份,而且为小说增添不少笑闹气氛。

飞白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飞白:可以真实或虚拟真实地记录或描述,增强表达的实感;可以产生幽默感,增添语言的情趣,或讽刺的效果。

四、双关

(一)谐音双关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山顶滚石头——石(实)打石(实)

老虎拉车——谁赶(敢)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二)语义双关

杜牧《叹花》(其实是叹女)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双关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以使语言含蓄委婉、饶有风趣。

五、反语

(一)以正当反?

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意思。例如:

但衣角会被踹住,可见穿的是长衫,即使不是“高等华人”,总该是属于上等的。(鲁迅《推》)

“高等华人”的人格实际上是非常低劣的,在这里表达了对穿长衫者的讽刺。

(二)以反当正?

用反面的语句去表达正面的意思。例如:

小陶气愤地说:“这些死人!只管看着干什么,还不把你们的雨衣扔过来。”(徐怀中《西线轶事》)

“死人”是气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见到战友时的亲切感。

(三)讽刺性反语

乡镇长,工作忙,村村都有丈母娘,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搞得好,一年一窝小村长。

(四)愉快性反语

妈妈看着女儿可爱的动作,不由说道:“你真是个小傻瓜!”

反语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反语:可以收到幽默诙谐或讽刺嘲弄的效果,增添表达的鲜明性、生动性。

六、易色

例鲁迅《拿来主义》中: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中‘进步’一词,此处“进步”一词,当是易色。

易色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去临时变换词语的感情色彩,即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如“进步”,本来是褒义词,但用在此处,是为了加强讽刺,褒作贬用了。

易色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易色:可以强化语意,加深听读者的印象;利用色彩的变易可以造成幽默诙谐的情味,使语言的表达增加了别致而又风趣的表现力。

七、降用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鲁迅《阿Q正传》

(勋业)本指功勋和事业,这里指阿Q对小尼姑的动手动脚。

八、换算

1、我国东北区的面积约 83 万平方公里,虽然还占不到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8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多日本或三个半英国的面积。

2、一条家蚕可吐丝 3000 米以上,如果把 1.4 万条家蚕的丝连接起来,就会沿着赤道绕行一圈。

3、假如太阳的内部是个空壳,它可以装下90万个完整的地球,里面留下的间隙,还得有40万个切成碎片的地球才能填满。

4、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帝结婚耗费了白银550多万两。在当时,可买大米一亿多斤,相当于360多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

换算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换算:可以把难于理解的平淡无奇的数量变得易于理解或给人以新鲜感;把抽象乏味的数字变得具体可感;凸显数量,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九、别解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地位极高,高高在上,跟眼睛隔得几乎?

要得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钱钟书:《围域》)

“高高在上”,通常用来指社会人际关系,比如位高权重、脱离群众、老爷作风,这是一种抽象的意义。在这里,作者别解为空间距离大的意义上来,形象地描摹了人物的容貌特征,令人忍俊不禁。

别解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别解:可以出语新奇,幽默、诙谐;可以制造悬念,令人印象深刻。

十、异语

如《阿Q正传》

异语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异语:可以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炼,增添生活气息、渲染气氛;可以反映独特的地方色彩和异域情调;可以表达幽默或讽刺的意味;可以委婉表意,等等。

十一、移时

1、卫子夫可惜了,早生了两千年,卫子夫的歌要唱到现在,一定是一

个“超级女生”。(王立群读《史记》)

【三】引导类辞格

一、拈连

例: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美好的希望。

你别看我耳朵聋,我的心并不聋啊!

问题讨论:

1、拈连词问题拈连词是否出现两次

(1)哦!我的戈壁,我放牧过骆驼与青春的戈壁。(《中国当代西部新诗选》)

(3)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宗璞《紫藤萝瀑布》)

2、甲事物问题是否存在无甲事物的拈连

(1)从陈伯伯的亲切目光中,您看到了党和同志的信任。(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2)风里返航的舰艇,

载回满舱的故事,满舱的歌曲。(李瑛《军港》)

(3)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载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方纪《挥手之间》)

拈连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拈连:可以使语言简约,引人联想;可以使语言新颖别致,增添新的情味。

一、设问

第一,设问是自问自答。

例: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第二,设问是自问自答,或者只问不答(答寓文中)。

例:老岩不是要在南方过年么为什么提前回来了一推门,我就看到了一个奇迹:一把褐色的样式古朴的陶土瓦壶,在蜂窝炉上咝咝地冒着水汽。

第三,设问是本无疑问,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

设问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设问:可以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或者突显重点,使行文不呆板,有波澜;可以委婉深刻地抒情达意。

三、对偶

(一).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三)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对偶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对偶:可以使内容凝练集中,增强概括力;可以使形式对称均衡,增加节律感。

四、对比

(一)两体对比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二)一体两面对比

1、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例1非常具体地批评了自由主义者的两面性。

对比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对比:可以揭示矛盾对立的意义,能使事理、语言鲜明突出。两体对比,能使人更易鉴别不同事物的好坏、善恶、美丑;一体两面对比,能使人更易认识同一事物的正反方面的特性,矛盾统一的关系。

五、衬托

(一)正衬

1、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

(二)反衬

1、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

衬托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衬托:可以使主次分明,让需要强调的事物更鲜明,更突出。

六、反复

(一)连续反复

1、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二)间隔反复

2、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纪念刘和珍君》

反复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突出重点,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加强语气,增添节奏感。

七、排比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排比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音律铿锵,节奏感强,深化语义表达;可以增强语势,抒发强烈感受,加大感染力。

八、层递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哀,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

层递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层递:可以强化认识,升高感情,加深印象,营造出事理和语言的“渐层美”。

九、顶真

1、我有罪,罪该万死,死了喂狗,狗都不吃。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顶真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顶真:可以使语气连贯,气势通畅,增添语言的情趣;可以更好地反映事物的联系,阐明事物间的依存关系,增加表达的逻辑性与说服力。

十、回环

(一)严式回环

严式“回环”顺读倒读皆成文,前后两项词语完全相同。

1、如曹禺《王昭君》中写道:“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

长相知。”

这里就运用了严式“回环”,前后分句,均以短语作为句子成分,倒过来读时,也是以短语为单位。

2、“满堂客、客满堂”、“万家乐、乐万家”。

(二)宽式回环

宽式“回环”相对而言有较大的自由,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或减少或变换词语。

1、如毛泽东《实践论》中的句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

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这一句在使用“回环”格式时变换了词语,前面分句用“依赖于”,后面分句用“有待于发展到”,更显错综别致。

2、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

台”。

回环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回环:可以简洁、精辟地反映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它在形式上循环往复,可以增添语言的韵味。

十一、错综

(一)词语错综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两组词意义一样,不同表述。

(二)句式错综

1、“试着吧,妈妈的……”阿Q回过头去说。“妈妈的,记着吧……”小D也回过头来说。

(三)语气错综

1、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

错综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错综:能使语言生动活泼、变化多端,化呆板为灵巧,表现出语言的变化美。

十二、呼告

(一)呼人

1、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二)呼物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

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3、秋,听说你已来到。

呼告的功能与运用

恰当地运用呼告:可以直抒胸臆,充分抒发写说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引发读听者感情上的共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