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精)

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精)

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精)
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精)

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

【关键词】心脏骤停;抢救;护理

[关键词]心脏骤停;抢救;护理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of Salvage and Nurse to Heart Sudden Pause

Key words:Heart sudden pause; Salvage; Nurse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为危急的情况,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严重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高血钾、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等)或过敏、触电、溺水以及麻醉或手术中意外等均可引起心脏骤停。若不及时抢救,必将导致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而危及生命,故抢救必须当机立断,分秒必争。

1 心脏骤停要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1 诊断要求确切及时最佳诊断时间15 s~30 s,从而不失时机地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丧失或抽搐、大动脉博动消失、心音消失,即可作出心脏骤停的明确诊断,其次可出现呼吸停止或喘息、瞳孔固定且散大、手术时伤口不出血、口唇发绀等体征,但并不作为心脏骤停的必备依据。

1.2 心电图显示是确诊心脏骤停的最可靠依据之一,必须立即实施心脏停顿:心室肌完全处于静止状态,心电图呈一直线。心脏颤动:心室呈快速、不规则、不协调的蠕动状颤动,心电图上正常的QRS波群消失,而代之以不规则、大小形态不一的心室颤动波,频率为150次/min~500次/min。无论心脏停顿或是心室颤动,其结果心脏丧失有效的收缩功能,故都应果断正确地进行心脏复苏抢救。

1.3 迅速建立抢救小组一旦确诊心脏骤停后,在施行胸外心脏按摩之余,迅速组成现场抢救小组(数秒内)。一般由7人组成:第1位,负责整个抢救复苏的指挥工作;第2位,负责施行胸外及胸内心脏按压及电击除颤等重要救治措施;第3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实施人工呼吸,给予氧气吸入;第4位,立即安装心电图机作心电监护;第5位,作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T、P、R、BP,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供给急需物品;第6位,负责联络、召集、调动急救人员参加抢救及配备有关急救设备等外勤工作;第7位,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及病情变化。所有参加人员必须配合默契,听从指挥,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工作,即使现场仅1人存在,也应立即实施复苏抢救,同时派人通知医生,切不可抛开危险中的患者寻找上级医生或建立复苏抢救小组后进行抢救,以致耽误抢救时间。对实施抢救护士的要求:必须切实掌握本病的诊断技术;必须熟悉抢救的各种步骤、有关药物的应用及机制;必须有分析心电图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3个必须,才能担当起第一救护者及初期复苏抢救工作的重任。

2 心脏骤停的紧急抢救

2.1 第一阶段心脏复苏,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和气体交换,争取心脏恢复搏动。

2.1.1 胸外心脏按摩(心脏挤压) 即有节律地对心脏进行挤压,用人工方法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从而达到维持循环的目的。心前区拳击术: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若无硬板,则置患者于地面上)叩击心前区1次~2次迫使心脏复跳,也可抬高下肢约5 s~15 s,以利有足够的回心血量;胸外心脏按摩:心脏拳击无效,即行胸外心脏按摩,用左手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半部上,右手掌根置于左手的手背上,按压使胸骨下陷3 cm~4 cm为宜。按摩须有节奏、平稳、一压一放,放松后应在胸骨上不留任何压力,但手不要离开患者胸部,让患者的胸部有机会自行抬起,以往惯用的急撞按压已被否定和淘汰,因这种做法有较严重的损伤性,按压部位不当或用力过猛易引起胸骨骨折、气胸、血胸、肾裂伤、

大动脉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故需特别注意。按压有效指征:大动脉搏动恢复,收缩压维持在60 mmHg以上;口唇及肤色转为红润;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有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脑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逆转现象,患者躁动不安、肌张力逐渐上升。

2.1.2 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为简便、行之有效的呼吸法,置患者头部于后仰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腔吹气,见到胸廓扩张,且听到肺泡呼吸音为有效,以16次/min~20次/min为宜,且保持吹气时间:呼气时间为1∶1或2∶3。在条件许可时最好在短期内行气管插管,采用呼吸器等进行人工呼吸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提高人工通气的效果。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必须同时进行,2人同时抢救时,一人按压心脏4次~5次,另一人则进行人工呼吸1次,若现场仅1人,则按10∶2~15∶2之比进行。

2.1.3 心脏复苏时的用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为静脉内给药和心腔内注射,即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四、第五肋间旁开1 cm~2 cm处,垂直刺入4 cm~5 cm,抽见回血后方可注射,否则如果不在心室,误注入心肌内,可因药物的刺激引起心室颤动,甚至引起心肌坏死。心内注射一般注入右心室,该处心室壁较薄,血管较少,穿刺时不易损伤血管,但针头达心室后,切不可左右摆动,防止损伤心脏组织。近年来,根据反复地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结果,一种新的复苏给药途径被推广和应用:气管内给药。实验提示三种给药途径给药后,自主心搏恢复时间相差无几:心内给药139 s、气管内给药132 s、静脉内给药127 s。实验还提示气管内给药简便、作用快速而有效、副作用小,不必像心内注射那样暂停心脏按压,从而大大节约了抢救时间,同时也避免注射不慎引起的心律失常,但必须在气管插管的前提下施行。将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10 ml注入气管插管内,暂时将患者置头高位,在心脏按压的条件下,肺循环的进行使药液迅速进入细支气管及肺泡内吸收,故气管内给药有效可行,已被列为心脏复苏给药的重要途径。常用药物首选肾上腺素,该药适用于一切心脏骤停的患者,应用后可为缺氧的心肌提供较多的血液灌注量,增强心输出量,副作用甚少,优越于复苏药。电击除颤治疗无效或室颤波较纤细时,可注射肾上腺素1 mg,配合心脏按压,使室颤波变粗后,再行电击去颤,既能为心室除颤创造条件,同时又能收到满意之功效;配合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速房室传导,使外周血管扩张,但易引起异位节律使室颤反复发生,故应重视,不应轻易使用。碳酸氢钠是纠正酸中毒的首选药,但必须有准确的剂量;阿托品适用于迷走神经反射刺激引起的心跳停止,锑剂中毒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呼吸兴奋剂、升压药等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

2.1.4 心室颤动的除颤治疗原理用除颤器以较高电压和短暂的适量电流通过心脏,使所有心肌纤维全部除极,然后由窦房结控制心搏(窦房结无病变者),恢复正常心律。直流电首次充电为200瓦?s,无效者可增至300瓦?s或400瓦?s,首次最大的电功率以350瓦?s~400瓦?s为度。无需麻醉,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故此法是目前消除心室颤动、恢复心博较为可靠和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若一时无电击除颤条件,可迅速用药物去颤:以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为常用,可降低心肌应激性,并减慢房室传导的速度。一次电击除颤无效可配合应用肾上腺素后重复电击除颤。多次除颤失败,应检查有无呼吸道阻塞、心脏按摩的效果、酸中毒、内出血、体内缺钾等原因,故此,在除颤的同时也要有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的密切配合。

2.2 第二阶段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心脏骤停后,周身缺氧可造成的脑、心、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及代谢产物未能及时消除,患者即使能恢复窦性心律,也面临心律失常、脑缺氧、肾功能衰竭、感染等威胁,故必须加强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2.1 观察生命体征注意T、P、R、BP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为减少脑组织损伤,迅速供给高流量的氧气,必要时高压氧舱治疗(脑循环停止10 s,即可发生缺氧甚至昏迷),以维持脑代谢,保持有效的脑活力。神志尚未恢复时,头置冰袋、冰帽以减少脑组织的耗氧

量。

2.2.2 脑水肿治疗静脉输注25%甘露醇(0.5 g/kg~1.5 g/kg)15 min~20 min内滴完,必要时加压输入,此药连续供给不易出现脑水肿加重的反跳现象,但心力衰竭者禁用;脑水肿伴有血浆蛋白低者可补充25%的白蛋白及输注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发现患者有癫痫样发作时,一般选用安定10 mg静脉注射,氯丙嗪25 mg~50 mg肌肉注射,也可应用巴比妥类药物。

2.2.3 必要时继续心电图监护,及时处理心律失常,以防再次心跳骤停发作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我们前面已叙述了用电除颤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而缓慢的心律失常,如心肌梗死后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除给异丙基肾上腺素治疗外,可考虑采用静脉安置心内膜电极进行临时起搏治疗,此法主要是用一定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心房或心室按一定的频率有效地收缩。

2.2.4 保持二路的静脉的畅通及滴速、输液量的调节,及时供必须物品一路静脉专供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使复苏后的血压维持在一定水平;另一路供给碱性药、脱水剂、血制品、呼吸兴奋剂、抗生素及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乙酰谷胺酰胺、辅酶A、细胞色素C)等药。

2.2.5 严格无菌操作每小时观察记录尿量,可在严格无菌情况下插入无菌导尿管做闭式引流,若每小时尿量低于20 ml,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可能,并对急性肾功能衰竭者作出及时处理。

2.2.6 提高机体抵抗力昏迷者可给予鼻饲疗法,供给足够的热卡,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2.7 协助做好各种化验血pH、CO2CP、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化验,听取结果,对症处理。

2.2.8 注意保暖,做好基础护理防止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心脏、呼吸停止并不表示患者生命的终止,只要脑组织没有发生不可逆性变化,就有生的希望,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接触患者第一线的护士,就要担当起抢救复苏的艰苦重任,并尽可能使心脏骤停患者转危为安。

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

时间:2017年01月12日 题目:心跳骤停患者的护理 主讲人:李宏 参加人员:门诊输液室全体人员 内容: 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秒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秒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秒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分钟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一、病因 1.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其次冠状动脉痉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而缺少显著的、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已较肯定,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足以使ST段抬高,且可以是无症状性的,也可以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自发性ST段抬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同时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3)其他如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2.非冠状动脉性疾病 (1)原发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常发生猝死。 (2)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少部分可致猝死 (3)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以法洛四联症,尤其是术前有严重肺动脉瓣狭窄者猝死多见,其次为艾生曼格综合征。 (4)其他心肌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急性弥漫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危险性很大。心肌炎为猝死的第2位病因,多系统性结节病不少见,少数病例可有心脏受累。

3.电生理异常 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传导系统病变。 二、临床表现 ①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②大动脉搏动(股动脉、颈动脉)消失;③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④急性苍白或发绀,继之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肛门括约肌松弛。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心脏骤停时做的心电图常有3种类型: (1)心室颤动最常见,占绝大多数;表现为QRS波消失,代之以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室扑动或颤动波; (2)心室停顿占极少数,因心室电活动停止,心电图呈一直线或尚有心房波; (3)电-机械分离占少部分,表现为缓慢,宽大,低幅的QRS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室机械性收缩,一般认为,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复苏成功率较低。 2.脑电图脑电波低平。 四、处理措施 1.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CPR)是针对心脏骤停而采取的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的一系列措施。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时间的早晚。 整个复苏抢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基本的生命支持;二是进一步的支持生命活动,争取恢复心跳;三是复苏后处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其处理原则大致相同,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有效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心输出量,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处理心脏复跳后的各种后遗症及原发病。心脏骤停的复苏处理大致可分为3期: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及时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2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 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一手以“F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 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5)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mmHg)以上;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心电图波形改善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置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模拟急救情景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急诊模拟情景 1. 接诊环节。 病人家属按床头铃呼叫护士,护士及时到达病房,发现病人意识丧失,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摆正患者体位,解开患者衣领,另一护士前来协助抢救工作,轮流为患者胸外按压。同时绑上袖带,吸氧、上心电监护。 值班医生为患者查体: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心电监护显示:患者无呼吸、无心跳、无血压,考虑心脏骤停。 立即心肺复苏:A:保持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开辟静脉通道,给肾上腺素1mg 静推,必要时5-10 分钟重复一次。同时急查心电图。 立即通知上级医师,请ICU、心内科医师会诊。 2.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初步处理。 询问患者家属,患者发病心脏骤停前有无诱因,既往有无心脏病、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结膜是否充血、水肿、苍白,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位置、范围、程度,有无震颤、心包摩擦音;心脏的左右浊音界;心脏的心音、额外心音、杂音。 目前患者病情危急,况且年岁已高,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治疗措施,在救治过程中仍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死亡。如果经济允许建议到ICU治疗,救治更加方便。由于本院医疗技术和技术力量与上级医院有一定差距,您与其他亲戚商量,可以往大医院转院治疗,我们会积极陪护,但在转院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后果,我院概不负责。如留院治疗,我们会积极治疗,现已告知上述风险,如果没有问题,请在病危通知单签字。 对病人处理: 1. 吸氧2.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体温、心律、血压、脉搏3. 开辟第二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维持有效呼吸、防止脑水肿与缺氧、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肾衰竭及预防感染。 护士核对值班医生医嘱,重复确认,执行医嘱。 值班医师按照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 3. 会诊与处理。 ICU心内科医师5分钟到达病房。 心内科医师:继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完善相关检查,寻找病因与予以治疗。 ICU医师:患者病情危急,转入ICU进一步观察治疗。

心脏骤停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最新版)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一)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呼喊患者,轻拍患者双肩,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同时快速检查呼吸(默数自己平静呼吸两次患者无1次呼吸或仅为喘息),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喘息),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呼救)。 (二)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一旦确认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呼叫120或通知专业人员),呼叫准备除颤仪及抢救车,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去枕仰卧位,双手放于两侧,身体无扭曲,松解衣裤。 2.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至少5cm,幼儿大约5厘米,婴儿大约4厘米。(婴儿和儿童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每2min应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3、开放气道: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捶背或推压下胸部),观察口腔情况:有无舌后坠及活动假牙。打开气道,可以用仰头举颏法,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采用推举下颏法。 4.人工呼吸: ①采用口对口呼吸法: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 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如已建立高级气道,且二人CPR则8至10 次/分,潮气量6-7ml/kg,按压与通气可同时进行。 5. 尽早除颤: 按压通气要持续进行,直至除颤仪到来。准备好除颤仪后,用纱布清洁除颤部位的皮肤,电击板上均匀涂抹导电膏。分析心律,如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实施电击除颤一次,立即行5个周期的CRP后(约2分钟)再次分析心律,必要时再次除颤。 能量选择:双向波除颤仪,120J-200J/次, 单向波除颤仪为 360J 。不清楚依次为200J,200-360J,360J 。 除颤仪电极板的放置位置:心底(STERNUM):患者右侧锁骨中线第2—4 肋间。心尖(APEX):患者左乳头外侧第4—5肋间与腋中线的交点。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要小于10cm。 6.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 (1)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 (2)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逐渐转为红润;(3)散大的瞳孔缩小; (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5)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 (6)可以排尿;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图

院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 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后离开求救。 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急救。 建议建立医院院心肺复小组专项急救(总值班),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报警器,通过网络 直接通知复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原因(6H6T),注意脑复及超长期复。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 E D ,或由复小组携带。 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 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 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 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 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

急诊科常见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1) 二.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3) 三.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4) 四.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6) 五.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8) 六.脑出血护理常规 (9) 七.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 (11) 八.昏迷护理常规 (13) 九.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14) 十.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15)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时清洁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 2 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 10~12 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 700~1000ml。 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 8~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 10~12次/分钟。 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 1/3 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 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 10 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 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5)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 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⑦心电图波形改善。 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罩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精品文档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他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吗?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以及护理,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总结疗效。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好转48例(96%)。 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心跳恢复之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标签: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心脏骤停主要是指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从而使排血终止,并出现心脏射血功能停止,无法听到大动脉搏动等一系列反应的一种急危病症。心脏骤停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在短时间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即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缺血症状[1],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治疗与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心脏骤停诊断,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6.41±10.87)岁。 1.2 方法 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即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准备急救设备、建立静脉通道等。 在对患者实施急救之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即降温护理、查房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静脉滴注护理等。 2 结果 通过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措施治疗,经有效急救、护理最终好转48例(96%)。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诊断的时候,应该及时确切,患者最佳诊断时

急诊科十大护理常规

急诊病区护理常规目录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1) 二.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3) 三.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4) 四.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6) 五.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8) 六.脑出血护理常规 (9) 七.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 (11) 八.昏迷护理常规 (13) 九.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14) 十.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15)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时清洁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急诊科专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 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 急性食物中毒护理常规……………………………………………-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 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 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护理常规…………………………………- -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护理常规………………………………………- - 急性鱼胆中毒护理常规……………………………………………- -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 电击伤抢救护理常规………………………………………………- - 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 高血压病护理………………………………………………………- -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护理…………………………………………- -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 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 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 (血)气胸护理常规………………………………………………- -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 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苏后离开求救。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建议建立医院院内心肺复苏小组专项急救电话(总值班电话),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苏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苏报警器,通过网络直接通知复苏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苏: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 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苏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内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 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苏原因(6H6T),注意脑复苏及超长期复苏。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ED,或由复苏小组携带。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 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 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心脏骤停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一)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呼喊患者,轻拍患者双肩,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同时快速检查呼吸(默数自己平静呼吸两次患者无1次呼吸或仅为喘息),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喘息),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呼救)。 (二)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一旦确认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呼叫120或通知专业人员),呼叫准备除颤仪及抢救车,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去枕仰卧位,双手放于两侧,身体无扭曲,松解衣裤。 2.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5-6cm,幼儿大约5厘米,婴儿大约4厘米。(婴儿和儿童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每2min应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3、开放气道: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捶背或推压下胸部),观察口腔情况:有无舌后坠及活动假牙。打开气道,可以用仰头举颏法,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采用推举下颏法。4.人工呼吸: ①采用口对口呼吸法: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 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

心脏骤停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原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 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原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原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属发生心原性猝死的亚群。 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原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心脏骤停期 迈克尔·杰克逊死于心脏骤停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 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抑心室停顿);④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 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 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他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吗?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心脏突然丧失泵血功能,导 致循环完全停止。常见原因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中毒与过敏、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手术与麻醉意外,以及电击、溺水、窒息等,其中以冠心病为最多见。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必须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严密的组织与分工可减少人为的浪费时间,使心肺复苏在最快的时间得到有序的贯彻实施,大脑对缺氧的时间只能耐受4~6min,因此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 1 临床资料临床表 现:①先兆症状:心脏骤停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症状,仅部分病人发病当日有心绞痛、胸闷和极度疲乏感。②意识丧失。 ③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④呼吸断续,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呼吸停止。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室颤动超过4min 仍未复律,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 2 抢救要点心脏骤停常迅速伴有呼吸骤停,因此一般应心肺复苏同时进行。即首先是建立人工循环,再疏通气道以及人工呼吸。如有条件还应再加上电除颤,理由是心脏骤停大多数是心室颤动,

除颤是最积极的心脏复苏手段。 2.1 恢复有效血循环:①胸外心脏按压,先拳击前胸2~3次,如无心跳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要点是:病人仰卧,背置地面或垫硬板,术者双掌重叠,双肘直,用肩部力量以掌根垂直按压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使胸骨下段下陷4cm左右,频率70~80次/min。②心电监测,若是心室颤动,即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③肾上腺素:首先静注,如来不及建立静脉通道则可心内注射或气管注入。④如一时难以电除颤,或电除颤一次不复律,可选用利多卡因75~100mg、或溴苄胺250mg、或普鲁卡因胺100~200mg静注,药物除颤与电除颤同时交替使用,能提高复苏成功率。⑤如心电监测是心室静止,可加用异丙肾上腺素0.5~lmg静注,3min后可重复。⑥如心室静止用药无效,尽快行胸外心脏起搏,或经静脉心内临时起搏。⑦复苏20min仍无效,应开胸心脏按压,并继续用药,直到无望。 2.2 呼吸停止时立即疏通气道及人工呼吸:①将病人头后仰,抬高下颏,清除口腔异物。②紧接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要捏住病人鼻孔,如病人牙关紧闭,可口对鼻吹气,使病人胸部隆起为有效,吹气12~16次/min,人工呼吸要与胸外心脏按压以1∶5或2∶10交替进行。③吸氧。④15min仍不恢复自动呼吸,应尽快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而不提倡用呼吸兴奋剂,以免增加大脑氧耗或引起抽搐惊厥。 2.3 纠正酸中毒:过去常规早期大量使用碳酸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一、抢救的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确定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叫,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实际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2)开放气道,清楚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颏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及时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鼻子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2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 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连接氧气,氧流量 8~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

心脏骤停护理常规(20190306)

益阳市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最新版)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一)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呼喊患者,轻拍患者双肩,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同时快速检查呼吸(默数自己平静呼吸两次患者无1次呼吸或仅为喘息),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喘息),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呼救)。 (二)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一旦确认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呼叫120或通知专业人员),呼叫准备除颤仪及抢救车,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去枕仰卧位,双手放于两侧,身体无扭曲,松解衣裤。 2.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至少5cm,幼儿大约5厘米,婴儿大约4厘米。(婴儿和儿童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每2min应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3、开放气道: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捶背或推压下胸部),观察口腔情况:有无舌后坠及活动假牙。打开气道,可以用仰头举颏法,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采用推举下颏法。 4.人工呼吸: ①采用口对口呼吸法: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

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c17959884.html, 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 作者:倪焕娟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1期 【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心脏骤停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加强整体急救与护理的整体性。对患者对于急救效果以及相关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结果:心肺 复苏成功的患者有37例,占44.05%,健康出院患者有11例,占13.10%。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满意程度相对较高,p 【关键词】心脏骤停;急救措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40-02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应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就此问题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心脏骤停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 改良组。所有患者均为突然意识丧失,皮肤苍白或者发绀,患者的呼吸断续或者停止,心音消失,没有触及患者的大动脉搏动——来源文献为《心脏骤停66例急救护理体会》。 对照组中有42例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16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5.6)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其中冠心病(包括心脏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患者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严重创伤患者5例,中毒患者3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7例,溺水患者2例,其他原因5例。改良组中有42例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18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4.9)岁,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例,严重创伤患者6例,中毒患者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3例,脑血管意外患者9例,溺水患者2例,其他原因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以及身体等各方面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在患者心脏骤停诊断成立时,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对患者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的静脉注射,除颤,机械通气以及气管插管等相应的急救措施。另一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