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范文最新推荐------------------------------------------------------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赫哲族:大年初一这天,姑娘、妇女及小孩穿上节日盛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被拜访的主人要摆出丰盛的“鱼宴”款待客人。

壮族:各家煮的年饭要够初一吃,叫吃“压年饭”,意思是预祝来年五谷丰收。

苗族:大年初一爱吃棕子,饮甜酒,意味日子年年美好。初二、初三全家老小过乡串寨去拜年。

白族:初一凌晨,全家老幼要喝泡花糖水,祝愿日子在新的一年里象糖一样甜蜜。

普米族:初一凌晨,各家要祭房头,祈祷吉祥安康,五谷丰收。青年男女蜂涌到泉边取新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祥,大家分享,以求新年安然无恙,然后吃年饭(酥油茶、糯米饭〉。在这之前,要给狗喂食三个大小不等的饭团,以感谢狗对人类带来的贡献。

独龙族:白天要与进寨客人共饮一筒水酒。入夜,男子在火塘边饮酒相敬,然后将碗抛向水塘边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利。另外,还要进行“剽牛祭天”活动,凡参加者均可分得一份牛肉,大家围着火塘烤而食之。

仫佬族:首先要祭祖和敬奉山神,然后才一起吃年饭。年饭是把十

1 / 7

只鸡炖熟,再将各家拿来的菜混放在一口锅中而成。此外,在过年前,家家都要做一个大糯米粑粑,放在簸箕里供奉,初三才能食用。

满族: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包饺子时,不能捏成光边的“和尚头”,忌日子过“秃“了,放饺子时要横竖成行,意保来年财路四通八达。子时煮饺子时,主人家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家人答:“起来了,起来了!”除夕的饺子里还要包上铜钱,谁吃着了谁就有好运气。

羌族:亲邻好友互相邀请同饮“咂酒“。饮酒方式别具一格,大家轮流用竹管吸引,边饮边向坛内添加清水,等其味淡后连渣一起分而食之。

基诺族:各家将烹调好的野兽、飞禽、蔬菜、野果等佳肴分别用竹筒盛载,插上鲜花,然后集中到“卓巴“家聚餐,尽情欢乐,开怀畅饮。节日最后一天,“卓巴“家杀一只狗、两只鸡为客人饯行。

藏族:除夕晚上,藏胞喜吃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初一早晨,妇女们到河边或井旁“吸新水“,象征全家吉祥。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团聚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洒,吃年饭,长达两小时之久。席间,青年要给长者敬洒,叩头请安,祝他们健康长寿。

鄂温克族:放开肚皮地品尝鹿、犴、野猪等山珍,大碗喝洒,又喝又跳,庆祝美好生活。

中国春节老人的“家”解说参考词

---------------------------------------------------------------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春节老人的“家”

星座苑(落下闳故居)

解说参考资料

游春节老人故里,

品千年历史文化;

给春节老人拜年,

保一年四季平安!

大门,落下闳故居星座苑匾下

阆中钟灵毓秀,名人辈出,宛如天空中闪耀的群星。西汉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无疑是其中最为灿烂的星座。

落下闳故居具体位置史籍无明确记载。阆中有一条管星街,是纪念三国著名天文学家周群祖孙家居住于此而得名的。民间传说周群的父亲周舒,选择邻近落下闳住处不远的地方修院建楼、观天望候。就在管星街西侧50米处的马王庙街14号,便是落下闳生活或工作过的地方——“星座苑”,一个放射着星座光辉的民居古院。

院坝中

请看堂屋两边的对联:

历定太初,测推寰宇光万世;

情居故土,迪启人文灿群星。

上联说落下闳测算天文、制定太初历的功业光耀万世;下联说他对故

3 / 7

乡特别有感情,辞官回到这里,启迪影响后人,使阆中成了人文荟萃之地。

背后还有一副:

科学巨匠名垂千古;

春节老人福遗万家。

落下闳是名扬世界的科学家,也是百姓爱戴的春节老人,他的贡献使千家万户世代受益。

堂屋(主展馆)

这一尊落下闳坐像,左手拿着28宿矩度盘,右手将写着太初历的竹简放在双膝之上,庄重睿(ruì)智,神采奕奕,充分展现了一位古代老年科学家博大的气度和超人的风采。这尊坐像与锦屏山观星楼前中年落下闳的站像,都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阆中籍著名雕塑家伍明万教授的力作。

落下闳简介板前

落下闳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姓落下,名闳,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市)人。他是世界级杰出天文学家、历算学家。

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经同乡、太常令谯(qiáo)隆和太史令司马迁推荐,他赴京城长安参加改制历法。他与邓平等合作创制的新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被汉武帝采用,于元封七年(前104)颁行,改年号为“太初元年”,新历因称“太初历”。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

---------------------------------------------------------------范文最新推荐------------------------------------------------------ 他在天文学、数学、农学等方面有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已为世界学术界公认。他的成就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影响中国乃至东方科技和农事、民俗两千多年,也使家乡阆中成为科技人文之乡。人们盛赞他的功业“炳曜千秋”,(指匾)这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书写的金字大匾。

太空星表板

2004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在北京召开的命名大会上,国家天文台领导代表国际天文学组织给落下闳家乡阆中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命名证书和《落下闳星运行图》。

木刻书法

这两幅古色古香的木刻书法热情歌颂了落下闳的功绩。

右边一幅颂扬他在天文历法方面的贡献:宇宙茫茫无字书,碧空星斗幻龙鱼。穷推大衍(yǎn)浑天术,历法新颁定太初。(自贡杨启宇撰,阆中刘先湜书)

左边一幅表达了百姓对他制历融入节气、确定岁首的热情讴歌:历循节序驭(yù)时空,农事人居瑞气融。正月从兹为岁首,迎春接福颂长公。(阆州流澄撰书)

卓越贡献(馆一)

这里概括介绍了落下闳的卓越贡献——

5 / 7

一、主创《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

二、他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首创的浑仪,在中国用了二千多年。比欧洲早1600多年。

三、发明“通其率”算法。其数学原理和方法,合于近代“连分数”的原理。

四、他将24节气纳入历法体系,改革闰法。这种置闰法一直沿用到1700年后的清代才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改。

五、确立以孟春正月朔日为岁首的历日制度。从此有了全民族时日一致的春节(过年),这种历日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

落下闳的卓越贡献,影响后世两千多年,这是阆中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东方县春节趣闻

1、补年

更有趣的是,有些迷信思想严重的人,如果在年初一至初三发生一些认为不吉利的事情时,例如,拜公时忽然灯火或香烛熄灭、爆竹不响、春联被小孩撕破、吃饭落筷、打破碗碟、得恶梦......等等,那就要在元宵节那天重新张贴对联,烧香点烛拜公,在神前做一些逢凶化吉、祈神保佑的祷告,这种情况称为“补年”。因此,那些人的心

---------------------------------------------------------------范文最新推荐------------------------------------------------------ 理上总是未免忐忑不安,终年都担心着什么“凶事”的降临。

2、贴“赤口”

在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用白酒清茶拜公。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内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戍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7 / 7

少数民族怎么过春节

少数民族怎么过春节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 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 “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傈僳族 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 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 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 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 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1、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

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 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春 节文化。 2、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 有的春节文化。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 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3、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文化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 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 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 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4、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 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5、除夕守岁踩岁

过春节的作文300字合集6篇

过春节的作文300字合集6篇 过春节的作文300字合集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春节的作文300字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春节的作文300字篇1 每年迎新的钟声敲响时,大家都喊道:“新的一年又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烟花飞上天空,炸开了,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过年味! 今年也不例外,我们一大家子从下就开始忙活了!妈妈,奶奶在厨房里大展身手,准备着那丰盛的晚餐;姑姑,姑父拿着扫帚在院子里龙飞凤舞——扫地;而爸爸与爷爷却在以边做着“苦力”——“洗碗”。就连我与妹妹也忙的不亦乐乎,当起了大人们的得力小助手:帮忙洗菜,拿垃圾筒

“好了,好了,吃放了!”妈妈解下围裙朝我们喊道。听着我便大步流星的奔向厨房。“哇!”我惊叹道。桌子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呀!有炒青菜,红烧鸡翅,甲鱼汤,咸肉蒸螃蟹,炒芹菜,糖醋排骨,青椒鸡腿菇吃好了年月饭,一家人便坐在一起,讨论着自己在新的一年中,学习或生活的目标。姑姑,姑父说他们争取多赚钱,住新房“嗒,嗒,嗒”夜晚十二点的钟声再一次敲响了,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大家都拿好东西一起上山烧香了,这都是一些习俗,真心希望各路神仙都能保佑自己与家人平安无事 我真心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天天有乐事,身体健康,平安无事! 过春节的作文300字篇2 今天晚上就是春节了,一大清早我们就忙了起来。 我和爷爷贴福子,爷爷踩在椅子上,我把胶带剪成一块一块的,爷爷用的时候就方便了,爸爸出去买菜、内、糖果……,奶奶和妈妈包饺子,妈妈用左手拿着皮子,右用用勺子放上了一勺肉馅,然后对起来,一点一点的,一个水饺就包好了。我和爷爷把对帘和福子贴好了,爷爷就去把烧纸分好,把鞭和烧纸放在一起。我看见妈妈那里很忙,我就跑过去和她们一起包水饺。可是我怎么也包不好,奶奶说:“你看,你包的饺子有大有小的,照我们的勺子,一勺就够了”。我照奶奶说的去做,果然,我包的比以前好多了。

少数民族的春节

---------------------------------------------------------------范文最新推荐------------------------------------------------------ 少数民族的春节 少数民族的春节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

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7 / 1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教学设计)大家一起过春节_道德与法治_一年级

《大家一起过春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一年级新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主题活动。本节课侧重在体现中华 传统文化春节,从过春节这个传统习俗的规则中,来体现我国的道德法治精神。让学生感受中国 特色农历新年——春节的喜庆欢乐,感受与家人共进年夜饭的幸福美好,学习礼貌待人、文明进餐。教材第62页主题图意在体现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全世界的华人用各种方式来庆祝, 第63页主题图意在从福字的贴法和春联的读法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过春节的礼节和讲究。第62、63页以绘本故事的形式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过春节团圆的特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关年夜饭 的习俗和礼仪。 二、学情分析: 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样对过年充满了期待,对过春节的礼节 和讲究也不是很清楚。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喜欢过传统春节。 2.初步传承中华传统春节文化。 3.了解一些有关过春节的礼节和讲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 难点: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礼节和讲究。 五、实施策略: 通过有趣的动手实践操作、同桌交流讨论、观察欣赏等多种儿童喜欢的形式相结合,营造热闹的过春节氛围,促进儿童在体验、观察、思考和交流中,主动学习,广泛参与,回望过去,对 比现在,落实今后,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了解和热爱。 六、教学准备: 教师:电鞭炮、福字、春联、红灯笼、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板贴。 学生:粘土、油泥或橡皮泥,调查采访关于过去关于过春节的礼节和讲究。 七、教学流程:

(一)热闹过春节,激趣导入: 1.放烟花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上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大家先欣赏个片子,看看这是什么?(播放视频:放烟 花)学生观察 2.放鞭炮 (出示:电鞭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板贴:放鞭炮)那我们什么时候能看烟花、放鞭炮呢? (过年)对,过年也叫过春节,(板书:过春节)过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个非常 重要的节日。你们喜欢过春节吗?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热闹热闹,提前过个春节。(板书: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电鞭炮教具的应用,营造热闹的氛围,从放烟花鞭炮这一传统习俗入手, 联系学生已有过春节的生活经验和心情,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本课的兴趣,顺利引出课题。】 (二)大年三十除夕夜 1.贴福字、贴春联、点灯笼 (1)贴福字 听,鞭炮声又响起来了(播放视频:放鞭炮)学生观察。小兔穿的新衣服有什么不一样吗?小兔 在说什么呢?学生齐说。我们要在门上贴什么呢?(出示:福字)怎么贴?(倒贴福字,表示福 到了,福来到)这个“福”字,也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美好的心愿和追求。(板书:美好)(板 贴:贴福字) (2)贴春联 门上还要贴什么?(出示:对联)对联也叫春联,我们来读读这幅春联,应该从哪边读起呢?对,从右边读起,因为古代的书法是从右边写起的。先读上联,上联是“一帆风顺家业旺”,再读下 联,下联是“万事如意全家福”,最后读横批,横批是“吉祥如意”,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这幅春联大概是什么意思?对,这是人们的祝福,也是人们的希望,希望从一年的开头春天起, 一整年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板书:平安),我们一起来贴上春联。学生齐读(板贴:贴 春联) (3)点灯笼 同学们请看,什么亮起来了?(按亮灯笼)灯笼红红火火的,虽然天气很冷,可是我们心里却很 温暖。(板书:温暖)(板贴:点灯笼) 【设计意图:通过过春节贴福字、贴春联和点灯笼的活动,联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进一步唤

最新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精品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赫哲族:大年初一这天,姑娘、妇女及小孩穿上节日盛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被拜访的主人要摆出丰盛的“鱼宴”款待客人。 壮族:各家煮的年饭要够初一吃,叫吃“压年饭”,意思是预祝来年五谷丰收。 苗族:大年初一爱吃棕子,饮甜酒,意味日子年年美好。初二、初三全家老小过乡串寨去拜年。 白族:初一凌晨,全家老幼要喝泡花糖水,祝愿日子在新的一年里象糖一样甜蜜。 普米族:初一凌晨,各家要祭房头,祈祷吉祥安康,五谷丰收。青年男女蜂涌到泉边取新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祥,大家分享,以求新年安然无恙,然后吃年饭(酥油茶、糯米饭〉。在这之前,要给狗喂食三个大小不等的饭团,以感谢狗对人类带来的贡献。 独龙族:白天要与进寨客人共饮一筒水酒。入夜,男子在火塘边饮酒相敬,然后将碗抛向水塘边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利。另外,还要进行“剽牛祭天”活动,凡参加者均可分得一份牛肉,大家围着火塘烤而食之。 仫佬族:首先要祭祖和敬奉山神,然后才一起吃年饭。年饭是把十只鸡炖熟,再将各家拿来的菜混放在一口锅中而成。此外,在过年前,家家都要做一个大糯米粑粑,放在簸箕里供奉,初三才能食用。 满族: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包饺子时,不能捏成光边的“和尚头”,忌日子过“秃“了,放饺子时要横竖成行,意保来年财路四通八达。子时煮饺子时,主人家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家人答:“起来了,起来了!”除夕的饺子里还要包上铜钱,谁吃着了谁就有好运气。 羌族:亲邻好友互相邀请同饮“咂酒“。饮酒方式别具一格,大家轮流用竹管吸引,边饮边向坛内添加清水,等其味淡后连渣一起分而食之。 基诺族:各家将烹调好的野兽、飞禽、蔬菜、野果等佳肴分别用竹筒盛载,插上鲜花,然后集中到“卓巴“家聚餐,尽情欢乐,开怀畅饮。节日最后一 天,“卓巴“家杀一只狗、两只鸡为客人饯行。 藏族:除夕晚上,藏胞喜吃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初一早晨,妇女们到河边或井旁“吸新水“,象征全家吉祥。

2019年整理--少数民族的春节

少数民族的春节 少数民族的春节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

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

大家一起过新年16

大家一起过新年 一、活动课题的产生 当孩子们看到小区街道里出现了慈祥的圣诞老人和挂满礼物的圣诞树,大街上的人们纷纷开始买圣诞树、圣诞礼物准备过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都激动起来了,纷纷地说:”温老师,外国的小朋友过圣诞节了,我们也快要过年了吧,不知道爸爸、妈妈会送给我们什么礼物?”“叔叔阿姨都会给红包我们的!”“我还想放鞭炮、穿新衣服!”,有的小朋友则奇怪地问:”年是什么?为什么要过年”?孩子把眼光转向了老师。就这样我们我们组组织了本段的老师进行讨论。 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活动题材,从情感方面可以挖掘小朋友对新年的了解和探索。以及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和态度。从知识技能方面由于新年会随时间不断变化,在这过程里蕴藏着许多有趣的知识,并可以给小朋友提高了许多动作技能上的学习。 另外,我们发现由于小班小朋友学习技能和方法在形成阶段,把握这次小朋友观察发现的兴趣,可以让小朋友体会、领悟到今后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主动学习等。 既然孩子们对过年这么感兴趣,那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感受过年的快乐,过年的有趣吧。就此,我们进入了”新年”这一欢乐、喜庆的主题活动。 二、活动事先预热计划 (一)预期活动目标 1.感受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2.知道自己长大了,新的一年里要有新的进步; 3.乐意与同伴、家人进行情感交流,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4.与教师、同伴及家长共同欢度新年,体验节日的快乐; 5.积极主动的参与新年的设计与庆祝活动,知道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 6.了解我国和世界部分地区的新年习俗; 7.结合新年的主题,让幼儿了解一些我国的民俗,并参与到节日活动中去。 (二)预期活动网络 (三)提供幼儿观察和研究的活动 1.春节晚会 2.舞龙舞狮表演

一起过春节作文6篇

一起过春节作文6篇 篇一:过春节 今天我起得特别早——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小孩子第一件事当然是穿上新 衣服去邻居家讨红包了。但讨红包前,一定要说恭喜发财,祝您身体健康之类的话。 我和伙伴们去讨红包,跑了一个上午,可真累的,但功夫不费有心人,我们讨到的红 包当然也不少。 过年时要放鞭炮,以示喜庆。一大早家家户户门口都响起了鞭炮的声音,全村都 热闹起来。鞭炮的烟味儿我们都熟悉了,闻起来才会有过年的味道。大人们都趁着空 儿聚在一起谈谈孩子,谈谈工作,有的瘾儿起了,也打打麻将,玩玩牌儿,大家都说 年初一干这事不算赌。下午,我和伙伴们一起去买花炮燃放。即使我们的新衣服被弄 脏了,我们也不在意,只要玩得开心就好。 晚上的景色与白天截然不同:虽然跟白天一样热闹,但都是以烟花为主的声音。“唪!”“唪!”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许多人都来看烟火,不到深夜几乎没有什 么人睡觉。我和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玩耍,在皎洁的月亮和烟火下玩得格外高兴。 到了晚上十点多,我和家人都到顶楼上放烟火,吃粽子和年糕。按我们这里的风俗,过年时是要吃年糕和粽子的。我最喜欢吃粽子了。因为里面有我喜欢的馅——那 是用花生、豆类、肉、冬菇和一些葱等什么的混合而成。我们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烟火,真是赏心悦目! 过春节真是高兴!可以讨红包、放鞭炮、吃粽子和年糕,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 呀! 篇二:过春节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一到春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男女老 少脸上挂着笑容,享受节日的快乐。 过新年要贴“春联”呢!妈妈特别吩咐我,让我去找几对春联,贴在我家门上。于是,我找到了两对春联,我大声读道:“金狗贺岁家兴旺!”妈妈连忙说出下联:“玉燕迎春福 满堂。”“呵呵,妈妈真厉害”!还有一幅上面写着:“五福临门,上下平安。”妈妈说春联 都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便准时地围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津津有 味地看着。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相声、小品让我们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让我们跟着

少数民族是怎么过年的

少数民族是怎么过年的 壮族是怎么过年的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 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 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 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达斡尔族是怎么过年的 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 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 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是怎么过年的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 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是怎么过年的 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 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 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是怎么过年的

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是怎么过年的 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是怎么过年的 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布依族是怎么过年的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是怎么过年的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是怎么过年的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

大家一起过新年作文5篇

大家一起过新年作文5篇 春节是我们最传统的节日,也是每家每户都过的节日。大家要准备鞭炮、春联、年画、吃的、灯笼和衣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家一起过新年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 家喜欢。 明天就是春节了,我非常高兴,想着能吃到美味的饭菜,香喷喷的点心,还能得到很 多压岁钱,我越想越高兴,当晚我兴奋得一夜都没睡,脑子里想的全是饭菜,点心、压岁钱,还有那漂亮的新衣服,可爱的玩具…… 春节的早上,我第一个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 去叫爸妈,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也陆续地起 床了,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个痛快!一想到吃,我就来劲,忙向爸妈建议做 这做那,妈妈是我家的主厨,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包些饺子吃吧。”我们都非常赞同。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烧水。我们干起来 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 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揉的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我和姐姐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 江倒海了。妈妈便把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妈妈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使饺子更加 好吃,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妈妈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我妈刚弄好汤,我便抢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个痛快!由于吃得太快,舌头都火辣辣的。 我们个个都吃得满嘴是油,便欢天喜地去看精彩电视节目了。 啊,真是一个快乐的春节啊! 今天我起得特别早——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小孩子第一件事当然是穿上新衣服 去邻居家讨红包了。但讨红包前,一定要说恭喜发财,祝您身体健康之类的话。我和伙伴们去讨红包,跑了一个上午,可真累的,但功夫不费有心人,我们讨到的红包当然也不少。 过年时要放鞭炮,以示喜庆。一大早家家户户门口都响起了鞭炮的声音,全村都热闹 起来。鞭炮的烟味儿我们都熟悉了,闻起来才会有过年的味道。大人们都趁着空儿聚在一

过春节作文300字六篇

过春节作文300字六篇 本文是关于春节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过春节作文300字【第一篇】:过春节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沉浸在一个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我在春节里过得快快乐乐,因为我们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人们拿起鞭炮,点了一根香柱,一点,人们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整个人还安恙无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别人凑起热闹,“乒乒乓乓……”的声音彻夜不绝,每一户都通宵灯火!一会儿,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烟花来放,别看这么一小箱的烟花,它的威力可强了,第一声就把我吓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语的说:“这么小箱烟花威力这么大呀!”烟花的声音个个不同凡响,形状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的小东西飞出来了,“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的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了,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接着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的,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这个春节我过得兴高采烈的,烟花和我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把烟花当成亲兄弟呢! 春节,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烟花,鞭炮。我太高兴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了吗。我太喜欢春节了。春节快到了,我会热

烈的迎接这美好的节日! 【第二篇】:过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儿,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等等,不一而足。 街上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货物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很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是。买来的年画怎么个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好朋友,口中总是不忘说一句“买年货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 人们一直玩到深诳,跟里啃着美味的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子忘怀的玩个痛快。 【第三篇】:过春节

关于过春节相关作文5篇精选

关于过春节相关作文5篇精选 春节,是我大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到了这天,整个中国都充满了爱与和平,满天都是年的味道。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过春节作文,仅供参考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过春节:篇1 春节的前两天,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春节特有的快乐,大人们一年的劳累得到了安抚,春节是多么重要的节日啊! 走在有浓郁春节气氛的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每棵树上挂满了大大的红灯笼,市场里的人群都穿着厚厚的棉袄,嘴和鼻子前有一丝白气慢慢的上升。人们手里都有提着年货的、有捧着桔子树的、有抱着娃娃的,场面热闹极了,脸上都挂满春节到来的喜讯。 回到爷爷家,隔壁邻居一家三口都在搞卫生,妈妈忙着对我说:“趁现在有空,我们也开始打扫一下爷爷家吧!”我会意的点了一下头,妈妈给我一双手套和一条毛巾,接着我们俩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先抹门,后抹窗,不一会儿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就把整个房子都打扫的一尘不染,这样更加能显示出新年新气象的习俗。 年三十早上我们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联和福字都撕下来,贴上新买的,这叫除旧迎新。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在外打工的姑姑和姑丈也要回到家里,团年饭里会有很多好吃的菜,还有饭要多煮一些,留下一些剩饭过年,这样寓意年年有余,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饭。 过春节真开心呀!我们都开开心心的过了这个年了。 过春节:篇2 过年啦!过年啦!盼了好久的春节,终于来到了。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都是红彤彤的灯笼,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窗户上、门上都贴有大大的福字,给节日增添了色彩。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姥姥家。舅舅、表哥、舅妈也来了。他们给了我压岁钱,我开心得不得了。 到了晚上,我们大家有趣动手做年夜饭,我泽芹菜,瞧,那嫩绿色的芹菜香一棵小树,上面有许多芹菜叶,我左手拿着芹菜,右手吧芹菜给泽下来,我吧嫩一点的叶子挑在一边, 妈妈说嫩一点的叶子可以拌着吃,我还泽了油菜……虽然泽的时候很累,但是我泽的时候非常认真,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为年夜饭准备的,我把择好的菜给了妈妈,妈妈洗菜,爸爸切菜,舅妈炒菜,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做好了十多个菜。我们围在餐桌旁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观看者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吃完了饭,观完了晚会,正好到了十二点了,该放鞭炮了,几个孩子大声的说:“放鞭炮了,放鞭炮了!”然后我们匆匆的跑向了门外,拿着几个鞭炮,永火机点燃,精彩的礼花表演开始了,鞭炮向外喷出火花,还不时发出“噼里哗啦”

春节少数民族的春节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2c1745122.html,)/节日庆典/春节 少数民族的春节 少数民族的春节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

原来春节可以这样过满分作文

原来春节可以这样过作文1 正当雪飘如絮,雪厚霜浓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春节是喜气洋洋的,令人欢喜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家子热热闹闹的这情景多令人神往啊!这个春节,我们一家到当地过年的习俗。 大年三十的早晨六点整,外面还是漆黑一片,可以隐隐约约听到一两声鞭炮声,屋檐下的冰柱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金色的光芒。睡眼朦胧的我被叫起,我喃喃地迷惑不解地问妈妈:“今天我们有什么重要的活动需要这么早起?”“抢年呀!”妈妈神秘地说,“‘抢年’是张家界过年的风俗,谁起的早,谁就能在一年中得到好运。”我不禁联想到一句谚语:早起的鸟儿多得食。原来“抢年”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啊!我赶紧吃完早饭,便与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哇!好热闹啊!只听见从府城旁传来一阵锣鼓声。我赶紧凑上前去。府城正中央在表演花灯,左边有几个老人在打腰鼓,右边则在舞狮子灯。表演花灯的人有的戴着红帽子,有的系着红丝带,他们正绘声绘色地唱着张家界的风土人情。他们身上艳丽的衣服在远处皑皑白雪的天门山的照映下更加鲜艳。“咚咚锵锵……。‘舞狮子的开始大显身手了!他们二人合扮一头狮子,一个人执头,一个人扮尾。主要是靠狮子头指挥。狮子是金黄色的,让人们觉得无比清爽。斗狮子的人手中拿着一个斗大的绣球,不停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功夫动作。狮子一会作出“金狮吐节”,“狮子滚绣球”的复杂动作,一会摆出“白鹤亮翅”,“犀牛望月”的造型。“好!“人们大喊。因为艺人们把一头凶猛的狮子变得如此祥和,活泼,可爱,灵活,敏捷,所以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阵阵喝彩。晚上,夜幕降临,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这个时候是过年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品尝到美味无穷的年夜饭。餐桌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家人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不禁想到了长辈们的年夜饭。爷爷曾经说过,他们的过年时有馒头吃就不错了。 想到这,我觉得我们的生活过得真好,应该要好好珍惜它才对啊。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悄悄地进入了梦乡。这个不同寻常的新年在我梦中再次浮现。 原来春节可以这样过作文2 在一阵阵爆竹声中,一阵阵欢歌笑语中,我们终于迎来了春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家家张灯结彩,街面上修饰一新,一

大家一起过春节【教学设计】小学 品德与社会.doc(1)

《大家一起过春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春节习俗,认识春节习俗蕴含的文化内涵,培 养发现和探索新鲜事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感受春节带来的温暖和快乐,懂得传统节日中所蕴 含的人们对幸福吉祥、团圆美满的追求,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初步掌握小组交流合 作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节文化知识,认识春节的丰富文化内涵,感受春节 的热闹气氛。 难点:懂得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人们对幸福吉祥、团圆美满的追求,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家里过年的习俗和春节的一些相关知识。并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春节祝福语。 2. 教师搜集春节的风俗习惯和反映人们迎新年活动的信息、图片、视频等资料。准备与春节相关的装饰品和春节祝福语等资料。准备课堂要使用的奖励物品(红包、小粘贴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组织课堂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红包,只要上课表现好的同学才能得到。想要吗?当你收到老师给你的奖励后,千万不要急着打开,等下课后才能拆开。具体为什么,等会儿课堂中揭晓。收到奖励最多的同学还可以得到大礼包呢。 师:老师还希望大家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出示课堂要求)坐端正、认真看、仔细听、回答声音要响亮。大家有没有信心做到?(二)导入 1.视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动画,猜猜讲述了什么节日啊?(播放视频)。 生:春节(新年、过年…)师:你们喜欢过新年吗?生:喜欢 师:春节是大家最喜欢、最期盼的节日了,那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春节。(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过春节) 2.春节日期 师:同学们,你知道是哪天过春节吗? 生:农历正月初一 教师小结:(板书:正月初一)对,春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又叫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三)春节习俗 1.礼节和讲究 (1)组内交流 师:过春节有很多的礼节和讲究,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吃

小学道德与法治_大家一起过春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听音乐《新年好》 2.了解歌曲中的新年是中国的传统新年——春节。 二、知春节: 1、传统故事:《春节的故事》,请班里一位学生的家长来参与讲故事。 2、回忆春节的习俗: (1)放鞭炮:了解放鞭炮是我们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但是,这两年雾霾实在太严重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为此教育局给我们教室安装上了新风系统,各级政府一直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我们济南市政府今年还出台了新的政策,规定了自2018年1月1日起严禁燃烟花爆竹,违反规定的最高罚款500元。虽然不能燃放烟花爆竹了,但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庆祝春节。 (2)春节的美食: 了解饺子名称的来历;了解团圆饭对于我们中国人的意义。 (3)春节习俗 学习拱手礼拜年;知道贴春联、福字的方法及要求。 三、体验过年: 1.活动:剪窗花、写福字 2.吃饺子、拜年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全班的同学还有会场的家长们、老师们们

一起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希望以后的每一个春节同学们能记得把我们今天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尝试运用,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 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大家一起过春节》,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已有3个月左右。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3个月的小学生活让他们基本上形成好的上课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35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个别学习比较自觉,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小嘴巴叽叽喳喳,特别喧闹不安静,叫喊、打报告,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针对以上情况,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为学习更多的知识夯实基础。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思考等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在实践教学中,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大家一起过春节_道德与法治_一年级_沈丹丹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大家一起过春节》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哈达小学校沈丹丹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一年级新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主题活动。本节课侧重在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春节,从过春节这个传统习俗的规则中,来体现我国的道德法治精神。让学生感受中国特色农历新年——春节的喜庆欢乐,感受与家人共进年夜饭的幸福美好,学习礼貌待人、文明进餐。教材第62页主题图意在体现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全世界的华人用各种方式来庆祝,第63页主题图意在从福字的贴法和春联的读法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过春节的礼节和讲究。第62、63页以绘本故事的形式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过春节团圆的特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关年夜饭的习俗和礼仪。 二、学情分析: 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样对过年充满了期待,对过春节的礼节和讲究也不是很清楚。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喜欢过传统春节。 2.初步传承中华传统春节文化。 3.了解一些有关过春节的礼节和讲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 难点: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礼节和讲究。 五、实施策略: 通过有趣的动手实践操作、同桌交流讨论、观察欣赏等多种儿童喜欢的形式相结合,营造热闹的过春节氛围,促进儿童在体验、观察、思考和交流中,主动学习,广泛参与,回望过去,对比现在,落实今后,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了解和热爱。 六、教学准备: 教师:电鞭炮、福字、春联、红灯笼、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板贴。 学生:粘土、油泥或橡皮泥,调查采访关于过去关于过春节的礼节和讲究。

《我们一起过春节》大班社会教案

《我们一起过春节》大班社会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1、客观因素:再有一个学期大班的同学就要升入小学,为了让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给他们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组织开展这个活动。 2、时间因素:元旦期间 3、能力因素:大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也有相应的组织纪律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氛围,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的年俗能够得到完好得继承与发展。 2、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和家长合作,完成一至两道简单的菜肴,体验春节的乐趣。 3、学会分享、交流、合作,好东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样在遇到难题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和同伴合作解决。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与老师与家长共同欢度佳节。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理解春节这类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理想。

活动准备 1、物品准备:春联、红灯笼、窗花、福字等基本的教室布置; 2、素材准备:喜庆的传统春节音乐和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或PPT;制作饺子的材料; 3、节目准备:师幼精心准备的各类节目;部分幼儿家长莅临。 活动过程 1、大家一起贴福字和春联、挂红灯笼,感受春节浓浓的喜悦氛围;观看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了解各地春节不同的风俗。 2、师幼准备的联欢会,譬如乐器演奏、朗诵、童话剧、舞蹈、歌曲等,老师、幼儿、家长共同联欢。 3、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让幼儿体验了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乐趣,知道饺子可以有很多种馅,每种馅都有各自的营养,不可以挑食。 4、幼儿园和家长紧密配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至两道拿手菜肴,在活动当天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家长、老师一起品尝。品尝的全程播放喜庆的春节音乐。 教学反思 1、对大班幼儿的反思:大班是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关键转折期。第一,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要注重孩子的个体教育;第二,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在增长,借此时机向幼儿灌输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第三,合作意识逐渐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