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索专业群建设,打造办学新特色

探索专业群建设,打造办学新特色

探索专业群建设,打造办学新特色
探索专业群建设,打造办学新特色

探索专业群建设,打造办学新特色

——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一、总体思路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各项教学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我校自2008年起,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融合行业基础、产业基础相同或相近的相关专业及专业方向为专业集合,瞄准地方产业群(链)的发展需求,整合师资、实训、科研、课程等多方面资源,推进专业群建设,形成了对接地方传统特色陶瓷产业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群、对接宜兴制造业的加工制造类专业群和宜兴信息服务类产业的信息服务类专业群等三大专业群。

工艺美术类专业群、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信息服务类专业群分别以工艺美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工艺美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时间较长,各方面的教学条件较完善,有着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与成果,工艺美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职业学校“十五”、“十一五”示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是无锡市重点建设专业。由于专业群内的专业建设目标相对一致和实训投入的相对集中,在核心专业的带动下,相近专业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促进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

二、主要举措

1、突出主辅,分层建设专业

尽管形成工艺美术类专业群、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信息服务类专业群等三大专业群,但在专业建设中,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突出主辅,抓住核心专业,打造专业特色,营造办学品牌,以主促辅,分层建设专业。从核心专业来看,尽管工艺美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时间较长,各方面的教学条件较完善,

有着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与成果,但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行业、产业、企业和岗位的需求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需求更为多样化、个性化,为了跟上社会需求、学习者需求发展的节奏,根据学校“十二五”事业规划,工艺美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依旧作为重点,推进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和队伍建设,继续保持专业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核心专业的引领和示范,专业群整体办学水平得以提升。

2、分类整合,建设平台课程

专业群内对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进行梳理,分成三类课程进行建设:第一类是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针对所有专业,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第二类是专业群内通用的专业技能课程,工艺美术类专业群、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信息服务类专业群以核心专业的基础性的专业技能课程为基础,根据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类整合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必须的职业技术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建设通用的专业技能课程;第三类是专门化的专业技能课程,即专业方向课程。前二类构成平台课程,由专业群共建共享。

3、资源共享,建设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中, 我校对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进行先下后上的梳理,即先由各专业对实施性教学计划所设置的专业技能课程进行梳理,列出所需建设的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由专业群进行第二层梳理,列出通用性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和专门性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然后在进行学校层面的梳理,形成三个层次:第一是三大专业群所通用的公共基础课程所需的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专业技能课程可以共享的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前者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者如加工制作类所需的CAD、工艺美术类的PS、信息服务类的电子商务平台所需计算机硬件;第二层次是专业群内专业平台课程所需的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第三层次是专业专门性的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在建设实施上,采用由上至下建设的办法,第一层次的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由学校统筹,共建共享;第二层次的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由专业群统筹,共建共享;第三层次的实训室及其设备设施则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单独设置。

4、群内统筹,优化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以专业群为单位,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名师工作室以专业群内行业大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领衔人,组合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形成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数量充足高水平“双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工艺美术类专业群、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信息服务类专业群分别形成了孙伯春工作室、邵立平工作室、金火明工作室、刘

炜杰工作室、邢洁林工作室和华顺方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通过承接技术开发、课程开发、课题研究、专业建设等项目,通过行业大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指点,名师工作室成为专业教师成长的“孵化室”。

5、校企联动,创新办学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推进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关心职业教育,2009年1月,学校成立了首届江苏省宜兴丁蜀职业教育中心校理事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先生担任首届理事会理事长,15位理事中,来自行业的知名人士、地方知名企业家代表9位,学校代表2位,横向部门代表1位、社区代表1位,学生家长代表1位,构建了以理事会为架构的现代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以行业、企业代表为主体的学校理事会,成为校企联动创新办学模式的助推器。理事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学校按照工艺美术类专业群、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信息服务类专业群等三大专业群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完善了各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成绩特色

1、核心专业再度提升

工艺美术类专业群、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信息服务类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工艺美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在持续的专业建设推进下,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首批特色专业、第二批品牌专业、第三批品牌专业,扩大工艺美术类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加强机电类专业的内涵和品位,发展宜兴急需的信息服务类专业,使学校专业建设更趋合理,服务能力更加增强。

2、办学层次不断扩展

我校在核心专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办学层次,工艺美术类专业群延伸雕塑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信息服务类专业延伸的商务英语专业,既对接同一产业群(链)或相近产业群(链),服务日新月异的行业、产业、企业、岗位的需求,又形成三年制、五年制二个专业层次,服务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

3、基地建设持续推进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分学校共用、群内通用、专业专门三个层次推进学校实训基地及其专用实训室建设:第一、先后购进高效能计算机500多台,除为教师配备外,新建多功能计算机房5只,用于学校共用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相关专业群内的通用课程和个别专业的专门化课程;第二、按专业群推进群内共享通用的实训室;第三、建设专门性的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和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工艺美术

类专业群内的紫砂陶实训基地率先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4、专业课程共享高效

课程建设有计划地优先把专业群内通用的专业技能课程和核心专业的方向性专业技能课程作为建设重点,尤其是其中的通用的专业技能课程作为创建和培育重点。工艺美术类专业群中的《素描》、《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紫砂陶装饰》等课程、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中的《钳工技术》、《普通车床操作技术》、《数控车削技术训练》等课程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宜兴市两级精品课程。

5、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以专业群为单位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专业教师成长的孵化室,汤泓老师在省级二课评比中获得文化艺术组的第一名,华顺方老师指导学生在国家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华顺方、刁亮琦、汤泓、顾俊峰、陆颖等老师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宜兴市两级教学能手、新秀和技术能手。在带领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领衔人的发展,孙伯春老师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陶瓷艺术名人,成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邵立平老师成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炜杰、邢洁林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刘炜杰工作室被评为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

尽管我们在专业群建设中有了一定的探索,但是与高职院校相比,与地方产业的需求和学习者的发展需求来看,还仅仅是刚刚起步,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探索专业群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更好的办学业绩回报社会。

二0一三年十一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