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中表示走路的词语

古汉语中表示走路的词语

古汉语中表示走路的词语
古汉语中表示走路的词语

行:行走;在堂上小步走。唐韩愈《师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吾师。’”步:在堂下举足慢慢走;徒步,行走。《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垓下之围)

趋:跑,快走。明方苞《左忠毅公轶事》:“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奔向,趋向。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在门外快步走。(《尔雅释宫》)

走:跑,逃跑。唐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奔向,趋向。唐杜牧《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在中厅疾行。(《尔雅释宫》)

踱:漫步行走。《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奔:急走,跑。《聊斋志异狼三则》:“屠乃奔倚其下。”

在大路上疾行。(《尔雅释宫》)

跋:翻山越岭,在草丛山林中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涉:徒步渡水,在水中走。《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渡深过膝的水。(《尔雅释水》)

厉:渡深过腰的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揭:提起衣服渡过潜水(不脱衣服涉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跄:有节奏的走动。《诗经齐风猗嗟》:“巧趋跄兮。”

跕:托着鞋走路。《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履游媚富贵。”

跑:急走,奔逃。唐马戴《边将》:“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

蹽(liao):迅速地走;偷偷地走开。

过:走过,经过。《孟子梁惠王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齐桓晋文之事》)迈:行,前进。《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后引申为跨步或大踏步走。)

徙:步行。《易经贲》:“舍车而徙。”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晃的样子。唐皮日休《上贞观》:“天禄(兽名)行蹒跚。”

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汉书外戚传》:“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徙涉:光着脚涉水过河。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大军徙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邋遢:行走的样子。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一折:“眼见得路迢迢,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鞭瘦马。”

徜徉:自由自在来回行走。宋曾巩《墨池记》:“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乎此邪?”;宋苏轼《武昌九曲亭记》:“相携徜徉而上。”

形容困难的成语

形容困难的成语 篇一:形容路难走的词语 翻山越岭 【解释】翻:翻过;越:过;岭:山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进退两难 【解释】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出处】宋李靖《卫公兵法》:凡攻城之兵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 举步维艰 【解释】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意为生活比较艰难或者做事情困难重重,每一步都遇到困难。 【出处】莫应丰《将军吟》第四章:就像在战场上误入地雷阵一样,举步维艰。 跋山涉水 【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寸步难行 【解释】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出处】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步履维艰 【解释】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出处】《宋史章宗经三》: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 梯山航海 【解释】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出处】《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篇二:形容人品质的成语 形容人品质的成语 1、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2、鸿鹄之志: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3、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4、庸中佼佼: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别出众的。 5、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6、前程万里: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7、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 先秦(上古)文学 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 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 间献王传》颜师古注)) 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 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 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 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 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 文学。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 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 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10、四家诗:1)齐诗:作者辕固生,齐国人,今文,亡于三国;2)鲁诗:作者申培,鲁

形容走路的四字词语

形容走路的四字词语 导读:1、寸步难移:连一步都难移动。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2、步履如飞:形容脚步轻盈,走路快速如飞。 3、寸步难行: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4、鸭行鹅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5、行不愧影,寝不愧衾:衾:被子。走路没有对不起影子,睡觉没有对不起被子。比喻为人行为光明,问心无愧。 6、步履蹒跚: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7、痿人念起:下肢瘫痪的人总想着能够站起来走路。比喻某种念头十分强烈而无法实现。 8、行步如飞: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9、趾高气扬: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10、轻手软脚: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1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2、步履安详: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13、行走如风:形容走路的步子轻快得像风一样。 14、东摇西摆: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15、冥行擿埴: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16、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17、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18、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19、踉踉跄跄: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20、行不从径: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21、行步如风:形容走路的步子轻快得像风一样。 22、轻脚轻手: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23、行常带经:行:走;经:经书。走路经常携带经书。形容人好学。 24、步态蹒跚: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 25、走及奔马: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马的奔跑。形容走路飞快。 26、道而不径: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

最全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期末必备,考研必背)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礼、气气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后、适适、征征、余馀。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1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其词性,在句中充当其它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如“秦师遂东”。 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形容艰难的成语

形容艰难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形容艰难的成语 1、遗大投艰:遗、投:交给。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 2、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3、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后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4、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5、风霜雨雪: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6、忍饥受渴:忍受饥渴。形容极其艰难、贫困,苦苦度日。 7、来之坎坎:坎:陷。比喻进退都很艰难。 8、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9、滴水石穿:水不停往下滴,能将石头洞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微薄之力最终能完成巨大艰难的事情。 10、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11、天荆地棘:天地间布满荆棘,比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12、艰苦创业: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 13、寸步难行: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14、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15、忍饥受饿: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16、生事微渺:生事:生计、谋生的路;微渺:渺茫。指生活非常艰难。 17、备尝艰苦: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18、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19、不食周粟: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20、苦尽甘来:甘:甜,比喻幸福。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21、蟠根错节: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22、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23、荆棘满途:荆棘遍地。比喻世道艰难。 24、如蹈水火:像走入水火之中。比喻处境艰难。 25、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26、先难后获: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27、怕风怯雨:怯:害怕。形容人害怕艰难困苦,娇气十足。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形容行走特别快的成语

形容行走特别快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形容行走特别快的成语,感谢您的阅读! 行走快怎么用成语形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形容走路快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行步如风:形容走路的步子轻快得像风一样。 2.捏脚捏手: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3.狼顾狐疑: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4.花飞蝶舞:鲜花和蝴蝶随风起舞、飘飞。比喻年轻女子的走路姿势柔美轻盈。 5.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6.被发徒跣:徒跣:赤脚步行。披散着头发,赤着脚走路。形容悲痛到极点。 7.鸭步鹅行: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8.胫大于股者难以步:胫:小腿;股:大腿;步:行走。小腿比大腿大则无法稳健地走路。比喻本末倒置则无法相互配合使用。 9.行疾如飞:形容走路的步子轻得像飞一样。 10.一步三摇: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 11.鹰视虎步:象鹰那样看东西,象老虎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12.轻手蹑脚: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同“轻

手软脚”。 13.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行迈:走路;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走路缓慢,心里晃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 14.轻脚轻手: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15.行常带经:行:走;经:经书。走路经常携带经书。形容人好学。 16.步态蹒跚: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 17.走及奔马: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马的奔跑。形容走路飞快。 18.道而不径: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19.鹤行鸭步:形容走路连摇带跑的样子。 20.迈四方步: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 21.分花拂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同“分花约柳”。 22.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吃饭时要防止被食物噎住,走路时要防止摔跤。形容处事小心谨慎。 23.举步生风: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24.学步邯郸: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25.手快脚轻:手的动作快,走路脚步轻。指人的动作轻快。 26.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畔:田界。种田的人把田界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让别人先走。形容礼让成为社会风气。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参照xx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直音法反切法 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 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名词解释。 1、直切: 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 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 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 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 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 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 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汇总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4.“春秋三传”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5.《论语》中国古代“四书”之一,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弟子及门人编订而成的,是专门记录孔子与时人言行的一部书,为语录体著作。全书凡20篇,为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6.楚辞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订成一部书,也称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7.《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8.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 篇。9.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10.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11.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15.《史记》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记人为中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记录了中国古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130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评之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出现不仅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写史体例,同时对后代传记文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16.《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的《文选》之中,这十九首古诗都是汉末文人作品,非一人一时所作,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钟嵘评之曰:“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评之为“五言之冠冕”。 17.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17.2.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服鸟赋》等。 18.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19.“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0.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1.苏李诗《文选》中题为苏武、李陵的五诗共七首,一般称之为“苏李诗”。这几首诗并不是苏武、李陵所作,根据诗的内容、风格来考察,这些诗的写作年代与《古诗十九首》接近。这几首诗都是为送行赠别而作,有送朋友远游的,有送丈夫从军的,大抵缠绵悱饲,表现了亲友深厚的感情。 22.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3.《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24.《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25.《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26.建安风骨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27.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8.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最新-形容走路快的成语90个

---------------本文为精心收集的范文、公文、模板、和其他精品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形容走路快的成语90个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本地收藏,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形容走路快的成语精选(一): 1、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2、脚底生风;走起路来好像脚底下带风一样 3、健步如飞;健步形容人的步伐十分稳健,如飞指的像飞起来一样。健步如飞的意思就是说人的脚步十分稳健像是飞一样 4、神行太保戴宗;水浒传里的人物,神行太保轻功十分厉害,日行百里给玩一样。呵呵有点虚啊

5、凌波微步;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面的神功,是一种用来走路的轻功 6、风驰电掣;-像风和电一样快,速度十分的快 7、雷厉风行;走路像打雷乱风一样快捷 形容走路快的成语精选(二): 1、凫趋雀跃:象野鸭那样快跑,象鸟雀那样跳跃。形容十分欢欣的样貌。 2、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3、快如闪电:速度快的就像闪电一样。 4、疾如雷电: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5、奔逸绝尘: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6、疾如旋踵: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7、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能够看十行。形容看书十分快。 8、过隙白驹: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9、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10、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能够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11、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12、兼程前进: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13、倚马七纸:比喻文章写得快。 14、举步生风:形容走路异常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共15卷,后世简称《说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意的文字学著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根据形体结构分为540部首,每字先列小篆,后进行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有些还注明字音。其确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对古形音义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还记载了古代丰富的文化资料。 2.说文四大家 清代是对《说文》的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对《说文》进行全面研究的四大家及其作品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朱峻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其中,前三位文字学家及作品都是注疏《说文》的,旨在探索、阐发许慎的原意,以阐明字的本义为目的,紧扣许书,为许声,代许立言;而朱俊声则专从假借和引申来研究《说文》,他打破了许慎的540部首的顺序,按照古韵18部排列,全书分为说文、通训、定声三部分,另辟稀径。 3.许叔重 许叔重即许慎,许慎字叔重,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有“字圣”之称,有“五金无双许叔重”之誉。历经21年写成《说文解字》,15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按540个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文字学著作,推究六经之义,十分紧密,是研究上古语言汉字文化的重要资料。另著有《五金异义》、《鸿烈解诂》等书现已失传。 4.《经传释词》 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成书于嘉庆年间,是一本着重研究先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全书共释虚词160个,以单音虚词为主;在编排上用音序法中的古声母排列法,按36字母编次;采用因声求义的方法,不限形体;该书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解说详备,有不少好的见解。 5.《尔雅》 《尔雅》成书于战国末年,全书分19篇,是我国第一部通释词义的训诂专著。该书是春秋战国时期词语和名物的释义汇编,是用当代通用的语言来解释古语词和方言词。其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后来的“雅书”都仿照这个体例;是一部故训汇编,保存了很多先古训,为阅读古树和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历来对其评价很高,被纳入《十三经》中,但其释义采用多义单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往往是不明确的。 6.《方言》 西汉扬雄所著,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共13卷,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学专著。该书用当代通用的语词来解释当代或前代的方言词;从词的地域性来研究汉语词义,对词的解释更精细;在以通语释方言的同时还注重以今语释古语,从词的时代性来研究汉语词汇的演变;使用“转语”记载了某些方言同义词的语音联系,为方音研究、古音研究和语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采用田野调查法,为研究汉代词汇语音提供了资料。 7.《释名》 东汉熙著,8卷27篇,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该书用音同音近的词来解释事物得名的由来;全书的名物语词都采用声训来解释,这为因声求义开辟了道路,促进了古代韵书的产生;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字,不侧重文言语词而侧重于日常生活名物类,涉及围广泛,其中有些解释很精当。但是,解释错了的占据多数,此外,这部书对研究汉代的词汇、语音和社会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六书 六书是研究汉字结构的理论,是后人研究大量汉字后得出的制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六书”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具体容最初见于班固、众、许慎三家的解说,清代以后“六书”理论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之法,后两种是用字之法。尽管六书理论也有缺陷,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汉字,但其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权威的理论,是古代文字学的一种理论体系。 9.形符和声符

关于走的四字词语大全

关于走的四字词语大全 关于走的四字词语: 阪上走丸奔走呼号奔走相告奔走钻营笔走龙蛇 大杖则走东奔西走东走西顾斗鸡走狗贩夫走卒 飞禽走兽飞沙走石飞檐走壁飞鹰走狗飞针走线 鸡飞狗走离弦走板抗尘走俗鹿走苏台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挺而走险乌飞兔走下阪走丸星驰电走 奔走之友不胫而走闯南走北吃不了兜着走飞砂走石 小受大走行尸走肉远走高飞走伏无地走过场 走投无路走花溜水走马看花走马上任走马章台 走马观花走马赴任走南闯北走为上计挺鹿走险 铤鹿走险铤而走险奔走如市弛声走誉驰声走誉 东走西撞斗鸡走马斗鸡走犬飞苍走黄飞觥走斝 飞觞走斝飞沙走砾飞书走檄飞沿走壁飞檐走脊 飞殃走祸飞鹰走马飞鹰走犬高飞远走狗走狐淫 骇龙走蛇横行直走逆阪走丸逆坂走丸牛童马走 弃车走林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畏影而走乌踆兔走无胫而走下坂走丸行尸走骨 一走了之玉走金飞走花溜冰走漏天机走石飞沙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东闯西走风驰云走疾走先得落荒而走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衔枚疾走走马到任走头无路走投没路 走为上策走为上着儿童走卒牵着鼻子走走回头路 走漏风声走着瞧 表示走的成语 1)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2) 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3) 踉踉跄跄: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4) 行不从径: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5) 行步如风:形容走路的步子轻快得像风一样。 6) 轻脚轻手: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7) 行常带经:行:走;经:经书。走路经常携带经书。形容人好学。 8) 步态蹒跚: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 9) 走及奔马: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马的奔跑。形容走路飞快。 10) 寸步难移:连一步都难移动。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11) 步履如飞:形容脚步轻盈,走路快速如飞。 12) 寸步难行: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3、四家诗:汉代传授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三家诗为今文诗学,并立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毛诗》为毛亨、毛苌所传,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流传至今。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声无辞。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手法。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 7、《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八国史事。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8、《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 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 》直音法反切法 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 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形容困难多的词语

形容困难多的词语 1、描写人物容貌体态的词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心慈面善老态龙钟面黄肌瘦 美如冠玉张牙舞爪虎背熊腰绰约多姿倾国倾城愁眉苦脸如花似玉 其貌不扬国色天香冰清玉洁容光焕发蓬头垢面鹤发童颜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雍容华贵文质彬彬威风凛凛落落大方弱不禁风大腹便便 瘦骨嶙峋 2、描写繁华、安静的词 接踵摩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门庭若市座无虚席纷至沓来万人空巷 万籁俱寂花花世界水泄不通鸦雀无声人声鼎沸门可罗雀震耳欲聋 挥汗如雨接踵而至络绎不绝人山人海 3、描写丰富繁多的词 包罗万象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眼花缭乱不计其数漫山遍野目不暇接 洋洋大观层出不穷星罗棋布无奇不有无穷无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绰绰有余多多益善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无所不包应接不暇多如牛毛 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比比皆是不乏其人俯拾皆是举不胜举 4、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惊慌失措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炯炯有神愁眉苦脸大惊失色 5、描写学习的词 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不甘示弱全力以赴真才实学孜孜不倦力争上游好学不倦笨鸟先飞披荆斩棘不学无术闻鸡起舞勤学好问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只争朝夕 6、描写四季成语: 表示春的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光明媚 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热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热不可耐 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 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7、表示“做事犹豫”的四字词:犹豫不决、出尔反尔、优柔寡断、狐疑不决

8、形容“气势雄伟”的四字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气势恢弘、气势非凡 9、描写课堂上“讨论场面”的四字词: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10、表示“声音极响”的词语:震耳欲聋、惊天动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11、表示“团结一致”的四字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 表示激动的: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 表示舒畅的: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表示着急的:迫不及待、急急忙忙、亟不可待、操之过急、焦急万分 表示愧疚的: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内疚、羞愧难言 表示失望的: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毫无希望、黯然神伤 表示害怕的:惊弓之鸟、提心吊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惶惶不安 13、表示人物品质的: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