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沦》与《雪国》“死亡”表现的异同

《沉沦》与《雪国》“死亡”表现的异同

《沉沦》与《雪国》“死亡”表现的异同
《沉沦》与《雪国》“死亡”表现的异同

《沉沦》与《雪国》“死亡”表现的异同

2008-09-01 16:36:3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东方文学史上,出现了两位以特立独行的写作姿势、赤裸纯真的“死亡”视角突显文坛的作家——中国的郁达夫和日本的川端康成。他们在不约而同中审视着人生的终极——死亡。然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作家关于人类生死的观念和对待生死的态度间存在着差异,当他们在艺术中表现死亡主题时,就会不可避免地把自己这种独特的观念和态度灌注于这种表现中,这种表现自然也就会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来。因此通过分析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在《沉沦》与《雪国》创作的时代背景、语言风格、自然救赎和“死亡”观等诸多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究同样以东方传统文化作为精神基座的中日两位作家对于“死亡”表现的微妙差异。

一、“死亡”基调下,相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语言风格

(一) 相同的时代背景导致的小说悲剧结局的相似

川端康成在他的《小说的研究》中曾写道:“作家的气质和秉性,决定了作家创作的主题倾向。”[1]而两位作家有着惊人的相似童年。郁达夫幼年失父,其后又丧姐,异国求学穷困屈辱,这都在《沉沦》中有所记述;川端康成三岁父母去世,七岁失去祖母,十岁失去姐姐,十五岁唯一的亲人祖父也离他而去,这种童年时代亲人不断逝去的经历使他们对“死亡”有深刻的体验。另一方面,两部小说都创作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郁达夫作为被侵略的一方,川端康成作为侵略者的一方都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因此这种相同的时代背景下酝酿出的作品均带有时代的悲剧色彩。

《沉沦》与《雪国》在对自身及时代的深层把握下,均以“死亡”为切入点,因而作品的基调都充斥着忧郁、感伤、悲哀、孤寂,都以平缓、压抑的笔调挖掘人性,揭示主人公在非人的世界里的悲苦境遇。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相似的人生际遇中,理想的自我与残酷的现实冲撞,于是,贯穿两部小说的必然是“死亡”的结局。如《沉沦》中那个感伤忧郁的“支那”留学生,作为郁达夫的自叙性形象,柔弱而矛盾的生活在异乡冷漠的世界里,他觉得众人的眼光都怀了恶意都在嘲笑他,认为一切都鄙视他、欺辱他。他追求个性自由却无法摆脱黑暗的现实;他要求的性解放却受到了传统道德的束缚;他渴望爱情却得不到满足;他愤世嫉俗地以孤傲自负掩饰他的弱国子民的自卑脆弱,他最终自杀的命运是他所处的时代导致的悲剧。与此同时《雪国》把全部场景设在了寒冷的冰雪世界。作品中岛村作为作者逃避现实世界的主体;驹子、叶子作为作者实践情感世界的主体,共同表现了作者对现实无力反抗的悲观消极态度。岛村在空虚的自我放任中寻找寄托,来到雪国,却看到了受迫害的艺妓们,他对她们的同情哀怜由于无可奈何而转向了对自己的悲悯和对外界的麻木无情;驹子作为行男的未婚妻,为了这份并无爱情存在的名义,她借钱救行男而被迫沦为艺妓,遭到社会的践踏,却执着地想要追求纯真的爱情,把希望寄托在已有妻室的岛村身上;叶子爱恋着垂死的行男,在叶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行男还是死了,也把死亡的阴影投向了她们的整个生活。这种不可能的爱情被岛村视为“徒劳”,而更进一步,他认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2],将情节的发展直接指向了“死亡”的端点。

两部小说的主人公表白了作者的孤苦身世和青年时的经历,作者生命的悲剧性体验使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向内是对生命形态的情绪感应;对外是对社会现实的痛苦体察。《沉沦》创作时中国正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军阀统治的最动荡时代,又是刚刚觉醒的五四新民主主义时期,郁达夫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因此产生了内在矛盾:时代的责任及其理性意识的解放人性与旧的精神枷锁、封建礼教并存;而在徘徊求索中又找不到国家及自身的出路,因此产生了精神上的内在矛盾,时代的责任及其理性意识的反抗传统、解放人性与旧的精神枷锁、封建礼教并存,作用于心灵世界。旧的稳定而严密的伦理道德秩序被打碎,新的价值

标准没出现,人在精神上失去了赖以依靠的价值尺度,于是作者在《沉沦》中挣扎。《雪国》蕴含着对社会,对人生的怀疑、厌倦,他的忧伤悲哀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是个人的,同时也是时代的感伤和民族情绪的表现,暗指了当时日本的侵略战争是“徒劳”、“无用”的思想,作者没有从正面反映当时战争,却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正如日本评论家岛崎秀树说川端康成对军国主义是消极反抗,其《雪国》便是例子。对于这样的战争,川端康成是不赞同的,但也无法反抗,只能采取消极逃避,通过主观感觉来曲折反映现实世界中不协调的关系和矛盾现象,把现实抽象化,追求一种超脱。于是在东京百无聊赖的岛村才来到雪国寻找慰籍,然而悲剧是弥漫在整个时代的,所以主人公无法摆脱“死亡”的哀伤。

(二)不同的语言风格呈现出的“死亡”感受的差异

虽然《沉沦》与《雪国》都透着一种感伤的“死亡”基调,都在黑暗时代中用“死”谱写各自的悲凉人生,但在读者的接受活动中产生了两种天囊之别的感受:《沉沦》是痛苦、愤恨;《雪国》是纯美、恬静。究其原因,则在于二者语言风格的不同。郁达夫侧重于人物语言的表现,川端康成则侧重于叙述语言中的细致描绘。

郁达夫在叙述上主要是运用情绪化的语言风格,根据情绪的突然变化改变描写方式。如对环境的描写表现得和蔼可亲、美丽动人,最后却因主人公“死亡”情绪的急剧加深而笔锋一转,景物也变得邪恶起来:“远岸的渔灯,同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细浪中间,映着了银色的月光,好像是山鬼的眼波,在那里开闭的样子。”[3]

川端康成的叙述语言则具有感觉性。他作为一位新感觉派作家,极其重视感觉,《雪国》的语言便是代表。例如作者在描写叶子的说话声音时,融入了岛村的强烈感受因而“声音美到令人感到悲哀的程度。”[4]当她给孩子唱歌时,“声音显得热情澎湃,生气勃勃” [5]以致使岛村觉得方才的叶子犹如梦幻一般了。更进一步,川端康成在感觉性的基础上更注重于感情的色调,即色彩。他着眼于语言的色彩美和色彩的配合、对比。川端康成喜用红与白的配色,红与白的配色主要表现的是鲜艳的美, 是华丽的美。红是带有刺激性的颜色,而白则是洁净的象征,两者互相配合和对比便显得格外美。川端康成有时用这种配色来表现女性的美貌和纯洁。最明显的例子是《雪国》里的“朝雪镜”。在《雪国》里,驹子最突出的特点是洁净。为了使这个特点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小说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岛村朝她那边望了一下,突然缩起脖子。镜里映照的雪景闪着白光,姑娘排红的面颊浮现于白雪中,委实是难以形容的洁净,难以形容的美。大概是旭日东升的缘故吧,镜里的白雪发透着寒光,又渐渐透出红色的光辉。姑娘浮现在雪中的头发也随之变成黑里透紫,鲜明发亮。”[6]在作者的笔下,由于白雪的映衬,由于红与白的配色, 驹子的洁净和美丽显得更加突出了。对雪国人们艰辛也是用红白两色表现的,“白绉纱”在“红霞”的璀璨中“美不胜收”背后心血的付出。另外,比喻的运用也是其语言特色之一。他把叶子的眼睛比喻成“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把“一排排低矮的房子”比喻为“石子”。这些描写是通过岛村感觉的折射,其实也就是作者语言风格的折射。

郁达夫在人物语言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他采用自我暴露式的内心独白,把“死亡”的心理过程血淋淋地剥给人看,赤裸裸地展示主人公的自卑、厌世、苦闷及其从始至终的自杀念头,使读者伴随主人公一起经历“死亡”,体验死的恐惧和力量。主人公自我暴露着他对现实的厌恶和憎恨。他诅咒着人们的冷酷,愤怒着祖国的孱弱,痛骂着侵略者的无耻;他怀疑着“生”的价值,而他的一生,如他日记中写道的:“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7]这是苍白的生命。时而他又痛骂自己:“你去死吧,你去死吧!”却毫无力气去挣扎,他一直颤抖,脸如死灰。特别是他死前的四段独白,似乎流淌着他今生所有悲哀愤恨的血液:“……如今这大海就是你的葬身地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8]此外,小说中仅“复仇”两字就出现了十次,主人公的泪水、怒骂、颤抖和他内心的极度厌恶、愤世被赤裸地表现出来。在这种极其直率而痛苦的内心独白中,我们会产生一种强烈而沉重的悲痛感:他的心理是曲折复杂的、他的死亡历程是残酷

的,这以不仅是“感伤”如此简单,他的“死亡”矛盾经过长期的积蓄和痛苦地挣扎如鲜血般喷涌出来,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与此相反,在《雪国》的人物语言上,川端康成力求简短、含蓄、有余韵。作者没有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没有正面叙述或描绘悲剧,而是从字里行间,通过人物若有若无的对话、无意中听到的传闻间接流露出来。人物的对话含蓄隐晦,甚至有时会显得凌乱无序,然而正是这种轻描淡写的语言风格穿插于零碎的情节,使他笔下的“死亡”一点也没有大悲大痛,倒有着宁静安详、虚无缥缈之美。

《沉沦》在极其恐惧痛苦的内心挣扎中撞击中走向了“死亡”;《雪国》的“死亡”却暗涌在“桃花源”般平静生活的底层,由纯真的美掩饰着,从看似美好的爱情中流露淡淡的诱人的哀伤,在平缓的唯美中“死亡”被忽略甚至遗忘,又在小说的结尾处以最美的形式出现。正是因为二者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死亡悲剧的感伤程度不同。

二、“死亡”救赎时,同样的自然回归和不同的最终决择

(一)对自然相同的眷恋使自然成为共同的避难所

郁达夫和川端康成在相同的黑暗时代下无路可走,于是二者同时把目光转向了他们迷恋的大自然,从自然的美中解脱自我。郁达夫从小就眷恋自然,处于青春苦闷时期的他又是从悠久无穷的大自然、从青山绿水中获得安慰的,他不仅是把山水当审美对象,而且也以山水疏导、排解胸中的块垒,正如他在《大自然的召唤》中说到:“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同样川端也说过:“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9]曾多次引经据典地深掘自然美的精髓,追求自然景物、四时风物中的细致、敏锐的感受和物我合一的境界。

由于两位作者对自然都怀着特殊的眷恋,因此在作品中都不可避免地把现实视作虚幻的自救,呼唤回归自然,企图在大自然中找到“死亡”之外的出路。虽然在小说中景与人的感情和关系通常是为了烘托人物或为了形成相反的艺术效果而揉为一体,但两部小说中的自然却具有宽慰心灵、缓解痛苦的作用。

《沉沦》中景物描写占据了大量篇章,主人公以归隐自然来拒绝非人的世界,企盼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的得到某种慰籍,在寄情山水间获得暂时的自由,淡忘现实的苦闷。小说之始便道出主人公的“孤冷”、“与世人绝不相容”的悲苦处境,他与世人的屏障愈筑愈高,唯独与大自然能亲近融合。“他看看四边,觉得周围的草木,都在那里对他微笑。看看苍空,觉得悠久无穷的大自然,微微的在那里点头。”[10]大自然的纯美和无所不包的性情使主人公找到了排遣愁绪的处所:“这里就是你的避难所。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那里妒忌你,轻笑你,愚弄你;只有这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日,这晚夏的微风,这初秋的清气,还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慈母,还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与那些轻薄的男女共处去,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纯朴的乡间终老了罢。”[10]在大自然的世界里,他俨然成了“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 [11]。身处异国他乡,他受尽屈辱,没有知己、无人了解,也得不到爱情,在这种极度的隐痛中,梅园接纳了他,他觉得四面的树枝房屋,小草飞禽,都一样的在和平的太阳光里,受大自然的化育,而他那“犯罪”的记忆消失了。作为与社会对抗的大自然,成为了他安身立命之处。在这种富有生气的大自然里,他的生命找到了关照自身的最好场所,他获得了求生存的勇气。而在《雪国》中岛村三次来到雪国,他为了唤回对自然和自己容易失去的真挚感情,走入这个远离工业的原始地域,他城市污浊的身体似乎得到了洗涤。他在大自然中品味着哀愁和虚幻的感官享受。自然的美在川端康成的笔下不断出现,这种自然的美是超常的,作者细致地将这种哀愁情绪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美化了的虚幻意境。他眼中的自然是可爱的,是感动的,雪国的夜景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清淡而朦胧,屋檐闪着可爱的

小冰柱,云雾缭绕着山峦,月色罩满山头,霞光抹亮积雪,山上的芭茅白花花的一片银色,好像倾泻在山上的秋阳一般,他完全沉浸在了自然的美中;驹子“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演奏” ,在自然中,她的琴声“透过冬日澄清的晨空,畅通无阻地响彻远方积雪的群山。”[12]而叶子凄清优美的声音“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回音” [13],一切只有在自然中才显出生命的意义。

两部小说都在这大量的景物刻画中表现作者沉淀于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作品中的自然与主人公的情绪是一致的,是主人公情绪的外化。崇尚自然的郁达夫用如此细致的笔触赞美自然和宣泄苦闷,将自我投入大自然,自然环境的特性又影响主人公的情感,所以美好的景象又给予了他希望。川端康成对“雪、月、花”这种独特意象的钟爱,将思想感情沉淀于自然的单纯之中,并融合自然美与人情美,把人视为自然整体的一部分,赞美女子的自然美。川端康成这种对自然的爱也可以作为归避战后日本现实的印证,希望用传统填补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

总之他们归避自然即为了远离极端悲观厌世的状态,把精神从“死亡”边缘解脱。

(二)不同的现实态度产生的出世入世差异

大自然虽然接纳了这些趋近“死亡”的灵魂,然而由于两位作者各自性格和思想的迥异,所以在对自然的最终选择上,《沉沦》与《雪国》产生截然相反的态度。郁达夫表现出正视“死”的现实性,川端康成则表现出逃避“死”的唯美性,于是在这入世与出世之间,对现实的关照成为作者不同人生态度的分界线。

郁达夫在《沉沦》中着力地表现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主人公虽然逃回自然,却徘徊不定,割舍不下那令他失望的社会。一方面,他倾心于大自然,迷恋自然的纯净可亲;另一方面,他又诅咒丑恶的现实社会,想去改变它、反抗它,他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又不愿自甘堕落就此沉沦。这是一种正视现实的表现,正是由于这种勇于正视现实的积极入世战胜了消极处世,使他最终回到那令人窒息的世界,以“死亡”与之斗争。川端康成则完全出世,选择了逃避现实归于自然。他对现实的失望深刻地流露在作品中,《雪国》中的岛村完全出世,选择了逃避现实归于自然,他过分地注重对美的追求,陶醉于自然的绮丽,用“物我相忘”从始至终表现对宇宙虚无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忽视甚至抛弃。

《沉沦》中主人公企盼在大自然怀抱里得到慰籍和解脱,而社会现实却不如此慷慨。小说写到他逃课去人迹罕至的山腰水畔,但他还是希望有朋友,希望和同学说笑;回旅店途中想和路上的两个女生打招呼却怕羞,之后又后悔自责;他在自然里“逍遥自在”,然而“他从始祖传来的苦闷也一日一日的增长起来了” [14],后来“他索性尽起欢来” [14];他在田垄上逍遥漫步了半天,可是满脑想的都是前几天的两个女生,又想着日本同学的排斥,中国同学的不理解,都“不使他安静”。站在妓院的纸窗前“外面好像是起了微风的样子,一片一片海浪,受了阳光的返照,同金鱼的鱼鳞似的在那里微动” ,而“他的心思怎么也离不开那个侍女” ,“他心里想仔仔细细的看她一眼,把他的心里的苦闷都告诉了她” [15],却卑怯得同哑子一样;听见侍女同别人调笑,他发怒地骂道:“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就爱我的祖国吧,我就把我的祖国当作了情人吧.” [15]而祖国的孱弱又让他心灰意冷。而“雪国”实际上是川端康成心目中的一个封闭得理想禅境。小说中岛村远离城市抛弃了现实,完全活在自己的虚无世界中,用幻想于自然的美和非现实的爱来求得解脱,岛村逃离都市喧闹却又被情感和雪国人们的贫困生活所累,在城市和雪国之间徘徊,他一头栽进自然把现实丢给“徒劳”。岛村虽然认为“生是徒劳的”,生死无界,但他的肉体却仍在自然世界中进行“生命”的过程,“真正的美是虚无的” [16]所以他用“美”永远的麻痹自己;而驹子时而清醒,追求和充实自己的生活,她怀着天真的想法企图摆脱苦海,她想入非非地苦恋着他,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要沉迷,期待着岛村每年能来看他一次,而只为逃避现实追求唯美的岛村却不能给她任何承诺和她想要的爱情;叶子则在美丽的坟前唱歌,在情人坟前流连幻想,久久不愿离去。

“死亡”之声绵长不绝,现实之痛扑面而来,大自然已无力承载这份伤痛。郁达夫赋予“他”的感伤情怀以独特的文化蕴涵,准确又精微地揭示出“五四”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深刻传达出他们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所感受到的痛苦及最终的自我抉择。郁达夫自身所经历的民族的屈辱、祖国的危亡、弱国子民的卑微心态,所经受的国仇家恨、封建桎梏,他在沉沦与挣扎中反抗现实,为中国全民众要求的解放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郁达夫是发起人之一,其后,他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又振作起来,重新投入时代的洪流。作为一位民主斗士,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中国的社会现实。

川端康成选择的这个冰冷坏境作为小说故事发生地,实际上就是作者心中寂静澄清的心灵世界的反应,也是自然中天人合一理念。川端康成于《我在美丽日本》中说道:“我把战后我的生命作为余生,余生不是属于我自己,而是日本美的传统表现。”[17]作者把自身同样置于大自然的传统美之中,逃避战争的现实,把自己的生命回归自然、表现自然。

三、“死亡”观念中,相同的抗争本能和不同的文化熏染

(一) 相同的人性中对生存痛苦的本能反抗的一致

生存是动物最根本最原始的欲望,死亡总归意味着黑暗和恐怖,人类亦然,但莎士比亚却说:“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8]加缪在《西西福斯的神话》中慎重其事地宣布:”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19]人的原始本能中存在着逃避自我、杀死自我的心理因素。当人有无法忍受的内心痛苦时就会寻找一种途径让自己从无助、绝望、悲痛、情感剥夺、受人遗弃等心理痛苦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人都有“自我”,当自我被一系列创伤性生活事件严重消弱时,经常受到良心尖锐的指着,最终失去了对生命的保护作用。

郁达夫和川端康成在沧桑变化和黑暗时代中所经历的心理挫败感及逃避自我、杀死自我的本能情感很明显的体现在各自的小说中,于是小说中的死亡观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以主动地走向死亡为结局。在“哀莫大于心死”的“死亡”阴影中,他们以“死”毁灭“死”对自我精神的征服,从而赢得“人”的尊严。在这里,“生”变成了“死”的同义语,甚至是比“死”更加可怕的一种永恒的痛苦,因此,用自杀毁灭行尸走肉般的肉体,结束这种漫长无期的“生”的痛苦,是他们掌握自己命运的最有效的手段,“死亡”成为他们悲剧人生的唯一出路。

“死亡”本身是对生存的否定和剥夺,然而在《沉沦》中却成了主人公成全自我的心愿。他痛苦而无助,在灵与肉、情与理的冲突里煎熬,甚至诱发变态,想要采取极端的方法报复一切,这是觉醒者的报复,又是觉醒者无路可走的病态表现,“我还真不如变成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花的日子了。”主人公为了他的爱情愿以死相许:“她要我死,我也肯的。”[20]他和兄长绝交后改科了,他心里想,迟卒业一年,就是早死一岁。他对“死”是作为一种条件,如果他的理想能实现他是愿意用死作为代价的,可是非人的现实让他绝望,理想遥不可及,于是用肉体上的死获得精神上的重生。同样《雪国》中岛村、驹子、叶子那种挣扎的“徒劳”,也是一种无力抗争的体现。主人公“岛村”由于否定了自己生存的价值,而产生了疑惑、惶恐、精神饥饿的心理,他认为一切都是“虚幻的徒劳”,因此也就在这种虽生尤死的虚无颓废中延续生命。虽然他没有实践自杀行为,但他对“生”的漠视和对“死”的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对抗;而叶子纵身跳入火海,如《沉沦》中的“他”跳入大海追求理想一样,解脱了“生”的束缚,伴随已逝的至爱,以“死”追求自己的幸福;叶子跳下时驹子拼命跑过去抱着她的尸体:“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21]从另一个角度,叶子是作为驹子另一个生命形态出现的,是驹子命运的另一种可能性。既然生的罪恶与悲苦无法反抗,只能

转向“死”,以此到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救赎。两部小说都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展现着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生死意识是精神上力求超越境界的努力,他们都不甘心如此的活着,因此都用死表白心声。

他们的“死亡”观念正如郁达夫本人所说:“人之自杀,盖出于不得已也,必定要精神上的痛苦,能胜过死的时候得肉体上的痛苦的时候,才干得了的事情。”[22]《沉沦》主人公的“忧郁症”和“性苦闷”既是这样一种道德法则与自然欲望之间的冲突,他生不如死的内心伤痛,也只有“死”才能成全他精神上的“不死”。《雪国》中人物结构关系设置内蕴的深层含义是人无法互救也无法自救,“火”成为唯一的救赎,驹子认为“火是干净的”,她要把东西烧掉再死,火象征着毁灭又象征着净化,叶子如凤凰涅槃的死亡过程,是三者从“肉”到“灵”精神被拯救的过程。在哲学意义上透射出某种程度的对人的主体性和生命意志的张扬与肯定。

哲学家伊达默尔也指出:人性特征在于人能构建思索超越于自身在世上的生存能力, 即想死。人在长期以来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 即认为死亡是对人格、价值、尊严以及美的一种维护与保存。中国的“杀身以成仁“和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完美理想而以“死”赢得尊严。

(二)不同文化精神下传承的士忧与佛空的差异

虽然相似的时代背景造就了相同的“死亡”尊严,但是郁达夫和川端康成对“死亡”的青睐,由于注入了各自民族的文化性格、精神气质、心理情感的独特体验与思考,而对人类生死的观念和态度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在表现主人公死亡观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倾向:死中直抒“士忧”和死中隐含“佛空”。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就在于孔孟的儒家思想,而儒家的主导思想即是兼济天下、舍生取义,前者赋予了历代知识阶层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后者则要求他们在面对逆境时不惜牺牲生命来保全自己的人格与信念。而日本普遍信仰佛教,禅学成为日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日本的古典传统中,大和民族似乎对死存在着一种向往和渴求,死不是通往沉寂的地狱,而是走向流转的生、永恒的美,人由于失去生命而变得自由了。与儒士的非常实际的“舍生取义“的死亡观不同,在佛教看来,要摆脱对生死的过分执着,讲究“一切皆空”,生死完全度脱,永远不再被烦恼困扰,不会再精神遭受折磨,而获得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达到无生无死的状态。所以日本的死亡观如同“虽生犹死”、“生既是死”、“醉生梦死”,我们看不到那种胶胶于生死的紧张畏惧,也看不到慷慨激昂的就“义”,我们看到的,似乎只有一种完全超越生死的从容、镇定、超然和静穆。

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知识分子,正是出于儒士强烈的忧患意识而积极投身于民族救亡运动,自觉地承担起拯救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他曾写到:“总之我们沉沦在悲苦的地狱之中的受难者,我们不得不拖了十字架,在共同的命运底下向永远的灭亡前进!”[23]相比郁达夫的赤子情怀,川端康成则显得幽独、沉寂得多。川端康成解释“无”是万有自在的…空…,是无边无崖无尽藏的心灵宇宙。他自己也承认:“我是在强烈的佛教气氛下成长的” [24],因此他崇尚“空”认为生死不灭。充满禅味的孤寂虚无和“寂灭”构成了川端文学的特质。

《沉沦》中的主人公以投身“死亡”呐喊出了“生”的价值、“活”的意义,是一种活在未来的代表。主人公以自己的“死亡”唤醒沉睡的祖国,以“死”完成其特殊的社会构建。郁达夫“借死反观生”,不仅呈现出生命在走向死亡时的深层心理,同时表达要求个性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25]具有对社会的大胆怀疑和控诉,闪耀着五四时期冲决一切桎梏的改革意识。小说主人公骨子里根植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感和责任心。

他的“死”带有一种悲剧性的沉痛感,“死”既有“古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6]的观念,又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诚仁” [27]的豪情。总的来说,是一种儒士的死亡观。所以,他的那种颓废怯懦变态并不能掩盖他内在的热情,对生活的倦怠亦无法压抑他积极地自觉意识,在他的浅斟低吟、浪漫纤细的忧郁咏叹下,实质潜藏着一股源自中国传统士大夫式地对国家、对社会的忧患意识。而《雪国》则体现人生虚幻、生死无常的佛教宿命论,以“彼岸”世界的虚幻性,表现了日本式的哀美和幽玄,是一种“活在过去”得以“寂灭”为人生至高境界、美的极点的死亡观。岛村所醉心的是佛教禅宗的出世思想,他的忧郁产生的根源很大一部份是佛教固有的“虚无”、“寂灭”,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既无法把握亲人、恋人,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样也无法信任不断变化的社会,他始终处于一种漂浮状态,抽离了可以依赖的实底,内心不断涌现出人生的虚幻感和佛教的生死无常一拍即和。作品的最后,对于火中坠落的叶子岛村不仅没有想到毁灭与死亡,反而觉得“美丽的银河亮光很近,仿佛要把他托起来似的” ,他只觉得“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钟东西。”面对死亡,主人公感受到的是“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28]。这是他所认为的人生的至高点。叶子“死亡”的结局深化了“虚无”的内涵,把浮于表面的虚无感上升到了更高层次——佛禅的宇宙虚无理念,由岛村最终的禅悟来完成生死无界的玄机。

正由于这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熏染,使郁达夫小说中所表现的主人公的死对生命和人生有着更普遍更深远的关照意义,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高度;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描绘,更成为震醒时代的警钟。而川端康成表现的是对生死的幻想,面对“死亡”的“彻悟”和那种具有宗教的神秘玄奥感的宇宙观。

对郁达夫与川端康成小说“死亡”的表现的深入研究,可以作为中日文学特有的生死观念和精神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文学的“死亡”表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哲学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同时又影响到生命课题的研究,可以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探究。

注释

[1]川端康成.小说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第59页

[2]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第23页

[3]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第49页

[4]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第78页

[5]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第80页

[6]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第26页

[7]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第23页

[8]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第51页

[9]郁达夫.大自然的召唤[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第76页

[10]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第16页

[11]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第20页

[12]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社,2001.12 第40页

[13]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社,2001.12 第46页

[14]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第31页

[15]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第45页

[16]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社,2001.12 第35页

[17]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我在美丽的日本[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2 第48页

[18]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上海:三联书店,1982.第58页

[19]陈燕遐.西西福斯的神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第108页

[20]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第23页

[21]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社,2001.12 第98页

[22]郁达夫.郁达夫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1982. 第120页

[23]郁达夫.莺萝集[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第57页

[24]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我在美丽的日本[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2 第104页

[25]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1 第51页

[26]蔡今编.老子[M].广西:广西大学出版社, 2004.第34页

[27]蔡今编.论语[M].广西:广西大学出版社,2004. 第17页

[28]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社,2001.12 第98页

参考文献

[1]曾华鹏,范泊群.郁达夫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2]叶渭渠译.川端康成文学自叙传[M].上海:三联书店,1988.

[3]叶渭渠.川端康成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4]乔迁著.川端康成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3

[5]修米著.雪国之子:川端康成[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7.1

[6]许子东著.郁达夫新论[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3

[7]袁庆丰著.郁达夫:挣扎于沉沦的感伤[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4

[8]叶渭渠主编,张跃华、郭伟、金海曙译.独影自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赵远帆著.“死亡”的艺术表现[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12

[10]叶渭渠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社,2001.12

[11]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

[12]王永娟,姜俊燕编著.樱花的国度——日本文化的面貌与精神[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6

[13]Wikipedia.Yudafu[M].Washington:The free ency clopedia,2001.

[14]Kirk·A·Denton.The distant shore:Nationalism in Yudafu?s “sinking” [M].china:Chinese literature,Dec.1992.

[15]Wikipedia.Yasunari Kawabata[M].Washington:The free ency clopedia,2004.

色彩在设计中的表现

色彩在设计中的表现 任何设计均含形(图形、文字、造型)、质(材质)、色(色彩)三方面的基本要素。而色彩则是设计中最重要的视觉传达要素。它往往起着先声夺人的视觉效果。我认为在设计中,良好的色彩设计能加强作品的视觉感染力,给人以新颖、舒适、安全、可靠等视觉感受。不恰当的色彩设计,会给使用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不良的影响,如:引起视觉疲劳、紧张、错觉等。因此,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色彩的艺术效果,还应重视色彩的视觉心理作用。 色彩靠知觉来传受,给人以心理影响。色彩的心理效果主要由两方面组成——生理因素和心理感受。生理因素包括色彩与声音、色彩与味觉、色彩与形状;心理因素包括色彩的嗜好、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象征等。因此,在色彩设计时,应注重运用色彩的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理论,针对不同消费者、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地点等因素的要求,科学地选择色彩,正确地使用色彩,充分发挥色彩的视觉心理作用,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色彩环境,从而提高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色彩设计的关键在配色。成功的色彩设计应把色彩的审美性、色彩的

视觉心理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高度统一的效果。顾客是上帝。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者。因此,设计如何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比如在机械设备的色彩设计中,不仅考虑设备本身,还应考虑放置的环境。在通常情况下,机械设备一般都比较笨重,色彩设计时,一般多采用刺激性小的中性含灰色系。采用明快、柔和的浅灰、灰绿、黄绿等灰色系,且处理为无光泽的亚光材料。倘若体积笨重的机械设备,更应采用较为明亮的浅灰色系,减轻操作者心理上的沉重感及压抑感。在对设备的主要控制开关、制动、消防、配电、急救、启动、关闭、易燃、易爆等标志的设计时,色彩应醒目突出,并符合国家通用的标准。一方面便于人员的正确操作,另一方面利于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确保安全生产。为了避免眼睛因光线带来的误差和注意力的分散,在机械设备设计中,还应考虑操作台面、加工物以及室内环境之间的色彩调和与对比。在设计机械设备的操作台面时,应考虑到与加工物的色彩关系。两者应保持一定的色彩对比度,以保证操作工人对加工物的视觉敏锐度和分辨力。例如:选用低纯度色相的对比,这是色相对比中最易达到调和的对比关系,如灰绿和灰橙、灰绿和灰紫对比等。明度对比中可选用高明度对比,给人以轻快,鲜明之意;也可采用冷暖对比和中灰强的纯度对比等。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加强视觉上的识别性。而在操作台面和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中,两者

警示教育片《贪路无归—蜕变》观后感1500字

警示教育片《贪路无归—蜕变》观后感 1500字 《贪路无归—陈双全腐败案透视》警示教育片,运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揭露了陈双全严重违法违纪、腐化堕落的犯罪事实,剖析了其从一个党员高级领导干部蜕变为犯罪分子的沉沦轨迹,是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好教材。 教育片《贪路无归—蜕变》以独特的角度真实地展示了腐败份子陈双全如何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和违法犯罪时的心理,资料珍贵,警示性强。主要讲述了陈双全受贿案的一系列经过。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任铜川市市长(正厅级) 陈双全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大肆收受贿赂,非法敛财达数千万元,最终被判处死刑。 本片以纪实的手法,通过真实的事例,翔实的采访和丰富的资料,揭露了陈双全政治上散失信仰,与党离心离德;经济上贪得无厌,疯狂索贿受贿;生活上穷奢极欲,腐化堕落的违纪违法事实和卑劣的犯罪手段,剖析了他因权力观错位而导致人格扭曲,私欲膨胀,生活腐化,以致最终走上贪图末路的沉沦轨迹和思想根源,教训深刻,令人痛心。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一定要从身边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引

以为戒。片中,我亲眼目睹了人民的“高官”陈双全声泪俱下、痛哭涕淋的样儿。我却一点都不为之动情,反之一种厌恶之感油然而生。嗯!要判死刑了,要剥夺终身权利了,他就开始“懂事”了,追悔莫及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他是咎由自取! 看着他贪污受贿敛来的巨财,听着他述说怎样曾徇私舞弊的经历,我不禁想上前质问:你当初入党的动机是什么?你当初又是怎样混进党的干部队伍的?!你当初冠冕堂皇地向党员们做反腐倡廉的报告时心里坦然吗?不明白,我怎么也想不通,你要那么多钱财干什么?!作为党的高官,更应该知道还有很多希望学校要建,还有一些地震受灾儿童需要帮助。也许,当初,你为有人膜拜而沾沾自喜;也许,当初,你心里念叨的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甚至也许,你就像那些偷惯了东西的小偷那样,不拿别人钱财手痒,这简直就是心理变态!且不说你的贪得无厌降低了自己的人格,用自己贪婪的手摧毁了自己和家庭,更重要的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我们的党和国家蒙上了莫大的耻辱! 结合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制度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观看,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进一步认识到:陈双全的犯罪事实和结局警醒我们,即使是一名再普通的党员,也必须过好理想信念观、权力观、政绩观、亲情观、交友观、监督观。要以反面教材为戒,慎独、慎权、慎始、慎微,牢记党的宗

海报设计中的常用表现技法

海报设计中的常用表现技法 直接展示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它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充分运用摄影或绘画等技巧的写实表现能力。细臻刻划和着力渲染产品的质感、形态和功能用途,将产品精美的质地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这种手法由于直接将产品推向消费者面前,所以要十分注意画面上产品的组合和展示角度,应着力突出产品的品牌和产品本身最容易打动人心的部位,运用色光和背景进行烘托,使产品置身于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广告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突出特征法 运用各种方式抓住和强调产品或主题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并把它鲜明地表现出来,将这些特征置于广告画面的主要视觉部位或加以烘托处理,使观众在接触言辞画面的瞬间即很快感受到,对其产生注意和发生视觉兴趣,达到刺激购买欲望的促销目的。 在广告表现中,这些应着力加以突出和渲染的特征,一般由富于个性产品形象与众不同的特殊能力、厂商的标志和产品的商标等要素来决定。 突出特征的手法也是我们常见的运用得十分普遍的表现手法,是突出广告主题的重要手法之一,有着不可忽略的表现价值 对比衬托法 对比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它把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放在鲜明的对照和直接对比中来表现,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简洁、曲折变化的表现。通过这种手法更鲜明地强调或提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给消费者以深刻的视觉感受。 作为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一切艺术都受惠于对比表现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广告主题加强了表现力度,而且饱含情趣,扩大了广告作品的感染力。对比手法运用的成功,能使貌似平凡的画面处理隐含着丰富的意味,展示了广告主题表现的不同层次和深度。 合理夸张法 借助想象,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的对象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相当明显的过份夸大,以加深或扩大这些特征的认识。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

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力

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力 摘要:色彩在心理层次上的表现充实了绘画的内涵,如果在绘画中忽略色彩在传达作者内心感受与情感方面的作用,往往会限制色彩本身魅力的发挥。比如说凡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用色明快,光彩夺目,鲜亮的黄色使向日葵仿佛成为金色的太阳,作品中的色彩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这种视觉上的色彩效果牢牢抓住了人的眼睛,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关键词:色彩; 心理; 象征; 情感 色彩是赋予绘画的一种基本要素,它能够真实表现客观事实,描绘现实生活,色彩又是重要的绘画语言,其非凡的表现能力会因为呈现的状态影响到人的整个生命机能和心理,正如塞尚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只有色彩是真实的……它能使万物生机勃勃。”1随着人们对色彩有着更加丰富的认识和感知,色彩在绘画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特别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由早期源自生命本能的基本色彩需要,一直到现代派绘画中完全凭籍艺术家的思想和知觉进行自由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画家们已经从本能的运用色彩到主动大胆将色彩作为情感语言来使用。 色彩在心理层次上的表现充实了绘画的内涵,如果在绘画中忽略色彩在传达作者内心感受与情感方面的作用,往往会限制色彩本身魅力的发挥。比如说凡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用色明快,光彩夺目,鲜亮的黄色使向日葵仿佛成为金色的太阳,这幅作品中的色彩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这种视觉上的色彩效果牢牢抓住了人的眼睛,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如果仅仅是写实的描绘向日葵人们根本不能强烈的感受到画家当时真实的心声。画家在掌握色彩规律性运用的同时,如果重视对色彩心理层次表现力的运用与发挥,作品的内涵会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现代主义画家越来越重视色彩,这与色彩自身无法比拟的视觉表现力有关,更与其对心理层次的表现有关。画家们一直在寻求可以表达内心感受的语言和方式,在这方面,色彩恰恰具有其它绘画语言很难企及的表现力,在一幅作品中,色彩具有这样几方面的表现力: 一、心理错觉感受 1、冷暖感觉 色彩本无温度,但是色彩会影响人的心理产生心理错觉,比如红和黄总是给人温暖的感觉,而蓝色会让人有凉爽的感觉,依据人们的心理感受将色彩分为冷暖色。利用色彩的冷暖来再现客观世界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会经常看到,特别是印象派前期的绘画色彩作品就充分利用了色彩的冷暖,印象派画家自觉的运用倾向性的冷暖色彩对比,简洁直率的表现感情倾向。观赏者会随着画面中的冷暖感受到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当然色彩的冷暖要表达的是激情还是悲愤还是寂寞这还需要通过色彩的对比还烘托,通过整幅作品大的色彩环境突出主题。 2、轻重感觉 色彩明度的高低总会使人的心理有轻或重的错误判断,正是这种心理的错误感受会使不同色调的作品“告诉”观看者它要表达沉重还是愉悦的心情。一般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快,富有动感,明度低的色彩有一种稳重沉静之感。明度相同时,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感觉轻。各个流派的画家在绘画中都会有意的加强色彩轻重感的对比来增强心理效应,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运用色彩轻重感的来处理画面,以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3、远近感觉 画家们总是能够在平面上制造出突出和凹陷、前进和后退的效果,之所以能制造出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们不仅利用了造型和虚实关系,还利用了色彩的前进和后退感。一般暖色会有前进的感觉,而冷色会有后退的感觉。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还与背景、面积的对比有关。 二、象征意义

2020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心得感悟五篇

2020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心得感悟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心得感悟一 在省公安厅和市局党委的统一安排下,观看了《手莫伸》警示教育片,该片以近两年公安部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机关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素材,采用“以身说纪说法”的形式,揭露了一些领导干部沉浸于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之中,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最终害人害已害家庭。三起典型案例,使我深受震撼,我深刻体会到“廉洁是福,腐败是祸”的人生哲理。同时,也警示自己,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修为官之德,常修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廉洁自律,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永葆共产党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一是要有持久的“学习之心”。 高尔基曾经说过: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一个人自身的不断激励和内省,最佳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只要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分析《手莫伸》的反面典型之所以丧失理想信念,沉沦堕落,沦为阶下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能把学习作为事业的需要,作为坚定信念的需要,作为保持先进性的需要,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对学习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因此说。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源头治腐、升华自我的强大动力来对待,视学习为人生

的快乐之源和清廉的根本所需。我们常说“是非明于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明辨是非,才能深谙道理,才能陶冶情操,才能净化心灵,才能锤炼党性,才能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先进性和纯洁性。当今社会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水平,才能防止“本领恐慌和知识落伍”,才能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才能增加知识储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做有知识、有本领、有能力的领导干部。二是要有坚定的“拒诱之心”。拒绝诱惑,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魄力,更是对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人品的试金石。 俗话说:“物先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毁而后毁之。”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诱惑,而这些诱惑也总是围绕着“权力”开展,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或挖空心思,施尽伎俩,或投其所好,或“润物无声”,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腐化变质。许多领导干部在刚走上领导岗位时,拒腐之弦绷得紧,可时间一长,警惕性和敏感度便开始降低,鉴别力和自控力开始弱化,抵不住金钱的诱惑,造成私欲泛滥,酿下终身大错。巴甫洛夫说:“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实践也反复证明,万物之发端必于“一”,能否保持清醒,充分认识到这个“一”是至关重要的。三是要常怀“敬畏之心” 这是医治胆大妄为的。“良药” ,是警醒自己的举措。清朝官员于成龙因怕陷于腐败的泥潭,用“累千盈万,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我披枷戴锁”来警醒自己。做为新时期的人民警察,要时刻敬畏社会,敬畏法律,敬畏百姓。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代表人民掌好

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设计

《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教学教案 -“温馨旅程”纪念册海报 本课属于“平面设计”领域的海报设计范畴,在学习中学生应了解色彩要素的概念、特点及其相关应用,掌握如何运用色彩搭配凸显海报设计的精髓。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色彩设计意识。 教学方法:演示、讲授、操作等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并熟练运用于设计中。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色彩,协调搭配。 知识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再逐步引导学生由简单的概念到简单的构成方法的尝试,再用大家自己的的作品总结,最后自评互评提高审美认识,展示设计生活的美好愿望。 情感目标: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以过去的两年职专生活为题材,制作出一个纪念册海报,让同学们懂得珍惜拥有,相信自己,用自己的双手设计出自己美好的生活。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电脑准备情况,及时上报有无安全问题。 二、导入新课: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无时不在感受色彩,同时也在不断用色彩装扮自己。【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够从大自然中找到哪些色彩的存在? 【学生抢答】:娇红的花朵,碧绿的叶子,蔚蓝的天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图片,并总结归纳:色彩构成正是研究色彩组合、搭配规律的学说,能够提高我们认识色彩的能力。 三、讲授新课: (一)色彩成的概念:色彩构成是探讨利用色彩要素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的学说。 (二)色彩三要素: 1、色相:指颜色的面貌,我们借助色彩的名称区别色相。 2、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3、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

廉政警示教育片《沉沦——“裸官”欧林高蜕变纪实》观后感

廉政警示教育片《沉沦——“裸官”欧林高蜕变纪实》观后感本片以欧林高的违法违纪事实为主线,深刻剖析了其腐化堕落的原因,对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拒腐防变能力,具有很强的警示教育作用。通过观看本片,我深受教育,也一定会引以为戒,洁身自好,牢筑防腐拒变思想防线,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作为一名党员的我,观看后,既为曾深受党组织重用的欧林高,一下子变为阶下囚感到遗憾,也为党内清除了一批“蛀虫”而庆幸,更为党中央有力度的反腐倡廉行动叫好。 通过观看此“沉沦”教育片,我们了解到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不归路。对我们具有实际教育意义,他们的人生轨迹及他们走向犯罪深渊的心理历程,铛锒入狱后的可悲下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发出深思。可以说他们过去都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曾经被群众爱戴的干部。而今天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没有把好自己的关,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了党性原则,淡薄了宗旨观念,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占据了头脑,偏离了共产党的宗旨,堕落为犯罪分子。 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如何在各种诱惑面前把好自己的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呢?首先,在大胆开拓事业的同时处世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在一些金钱物质利益方面,在无人知晓之时,也要守住自己的防线,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从剧中看,欧林高交代第一次收受贿赂巨款后人情难却,越走越偏,最终走上不归之路,因此,要洁身自好,自觉杜觉。而对于还是学生的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做到认真学习、诚信考试,以诚待人、谨慎交友,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总之,通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可以说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震撼,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方向更明确了,准则更清晰了,要真正做到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断加强自己的人生观,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摘要:色彩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招贴设计作品都离不开色彩的表现。色彩运用得好坏,直接决定着一幅招贴作品的成功与否。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能体现商品的质感、特色,又能美化招贴的版面,同时还与环境、气候等方面相适应。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还要考虑到远、近、大、小的视觉变化规律,只有注重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和情感反映,了解色彩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才能够成功地在招贴设计中运用色彩,从而创造出精彩的招贴设计作品。 关键词:招贴设计、色彩情感、配色规律 一、色彩在现代招贴中的重要作用 图形、文字和色彩是招贴设计的三大要素,三者之间的组合直接影响着招贴设计的传达效果。经研究发现,在图形、文字和色彩这三个组成要素中,人们在最初 20秒钟里的色彩感觉占百分之八十,形体感觉占百分之二十。由此可以看出,在招贴设计中,色彩是一种先声夺人的重要因素。在计算机和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色彩可以直接传递除文字和图形以外的重要信息,它是极其重要的视觉构成要素之一。美国广告家托马斯·比·斯坦尼曾经提出在商品广告中运用色彩的七条重要理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表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 第一,使消费者注意广告。 第二,能够完全忠实地反映人景。 第三,突出产品或广告内容的特殊部分。 第四,表明销售魅力中的抽象质量。 第五,使消费者第一眼看到广告就能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六,为产品、服务项目或广告主树立良好的声誉。 第七,在消费者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招贴设计中色彩与人的情感传递 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天生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给人类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与人类所处的历史阶段、生活经历、种族、文化、环境、年龄、性别等众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通常红、橙、黄等暖色,以及高明度、高纯度或强对比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绿等冷色,以及低明度、低纯度或弱对比的色彩给人以沉静的感觉。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它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使人们引发情绪、产生联想。 1.色彩的温度感 色彩的温度感是由于人类的视觉经验和条件反射造成的。由于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质具备特有的温度能量的色彩表现,越靠近橙色,色感越热;越靠近蓝色,色感越冷。不同色相的色彩有热、冷之别,色彩的冷暖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2.色彩的距离感 色彩可以使人产生凹凸、进退、远近、膨胀与收缩的不同感受。面积、背景相同的物体,由于色彩的不同,会给人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如浅色有膨胀感,深色有收缩感。色相、明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人们对物体大小的知觉。暖色和高明度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而冷色和低明度的色彩则具有收缩作用。

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表现: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

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表现|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 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摘要:色彩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招贴设计作品都离不开色彩的表现。色彩运用得好坏,直接决定着一幅招贴作品的成功与否。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能体现商品的质感、特色,又能美化招贴的版面,同时还与环境、气候等方面相适应。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还要考虑到远、近、大、小的视觉变化规律,只有注重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和情感反映,了解色彩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才能够成功地在招贴设计中运用色彩,从而创造出精彩的招贴设计作品。 关键词:招贴设计、色彩情感、配色规律 一、色彩在现代招贴中的重要作用 图形、文字和色彩是招贴设计的三大要素,三者之间的组合直接影响着招贴设计的传达效果。经研究发现,在图形、文字和色彩这三个组成要素中,人们在最初 20秒钟里的色彩感觉占百分之八十,形体感觉占百分之二十。由此可以看出,在招贴设计中,色彩是一种先声夺人的重要因素。在计算机和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色彩可以直接传递除文字和图形以外的重要信息,它是极其重要的视觉构成要素之一。美国广告家托马斯·比·斯坦尼曾经提出在商品广告中运用色彩的七条重要理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表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 第一,使消费者注意广告。 第二,能够完全忠实地反映人景。 第三,突出产品或广告内容的特殊部分。 第四,表明销售魅力中的抽象质量。

第五,使消费者第一眼看到广告就能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六,为产品、服务项目或广告主树立良好的声誉。 第七,在消费者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招贴设计中色彩与人的情感传递 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天生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给人类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与人类所处的历史阶段、生活经历、种族、文化、环境、年龄、性别等众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色彩会给 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通常红、橙、黄等暖色,以及高明度、高纯度 或强对比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绿等冷色,以及低明度、低纯 度或弱对比的色彩给人以沉静的感觉。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它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使人们引发情绪、产生联想。 1.色彩的温度感 色彩的温度感是由于人类的视觉经验和条件反射造成的。由于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质具备特有的温度能量的色彩表现,越靠近橙色, 色感越热;越靠近蓝色,色感越冷。不同色相的色彩有热、冷之别,色彩的冷暖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2.色彩的距离感 色彩可以使人产生凹凸、进退、远近、膨胀与收缩的不同感受。面积、背景相同的物体,由于色彩的不同,会给人造成不同的视觉 效果。如浅色有膨胀感,深色有收缩感。色相、明度这两个因素影 响着人们对物体大小的知觉。暖色和高明度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 而冷色和低明度的色彩则具有收缩作用。 3.色彩的重量感 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高明度和高纯度色彩的物体显得轻,低明度和低纯度色彩的物体显得重。色彩的轻重、软硬感觉是物体固有颜色与人类视觉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自 然界中的物质具备其特有的明暗差别和色彩表现,因此,受到视觉

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高速”腐败——人生路上亮红灯》心得体会

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高速”腐败——人生路上亮红 灯》心得体会 2月19日,惠民县局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高速”腐败——人生路上亮红灯》。这次观看的时间相对来说尽管不长,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留给我深深的震撼。留给我的思考像激流一样萦绕、涤荡、充斥在脑海里。同时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反腐倡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的政治斗争。 该片以真实的事例、深入的采访、丰富的资料,深刻地剖析了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毕玉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疯狂聚敛钱财1000余万元,大搞权钱交易、钱色交易、大肆索贿受贿,从一名务实肯干的领导干部蜕变为贪污犯的沉沦轨迹。我想毕玉玺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根源在于他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思想上蜕化变质。一个党员如果时刻都不忘自己当初入党时的誓言,不忘回想提醒自己当初入党时的动机,自觉警醒自己,在权、

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那么自然就能“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面对任何诱惑都能泰然处之。 有的同志迄今为止已有十多年甚至更长的党龄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初面对党旗立下铮铮誓言的情景已经成为遥远的模糊的记忆;被批准入党时激动的心情也“恰似春梦了无痕”,难觅踪迹了。剩下的只是虽然很认真但却很机械地完成着党布置的各项工作。总认为自己虽然是一个党员,但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办事人员,肯定与贪污腐败、违法犯罪沾不了边,也不会对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我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该片就是及时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形形色色的影响和诱惑,要树立正确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牢记艰苦奋斗精神,切实抓好反腐倡廉。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廉洁自律,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影响,坚持拒腐蚀、永不沾,做到自重、自省、自律、自警,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先进性,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色彩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彩报、海报设计用色的几个问题。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报纸数量雨后春笋般增多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五彩缤纷的彩色报纸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读图时代,彩报以其艳丽的色彩、清晰的图片和新颖的内容,赢得了读者的青睐。然而,由于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必然和读者审美的要求,彩报普及的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匆匆出笼的彩报并非都尽如人意。许多报纸虽然运用了色彩手段,却不一定能达到办报者所期望的客观效果,不少彩报存在色彩运用上的种种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四个方面: 一、色彩单一,缺少对比 二、不分主次,没有调子 三、纯度过高,缺少层次 四、用色不当,色不表意 造成目前彩报用色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编辑和电脑操作者缺少专业的色彩知识,其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具有色彩学专业知识的美术编辑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出版环节存在美编与岗位需要之间的脱节现象;三是从业者对色彩手段认识和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标上色彩,就是彩报了,即使用色不当,也不会被认定为差错。这就难免造成报纸的一般化和色彩的低俗化。 如何运用色彩为报纸服务,是当前摆在报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业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色彩专业知识,而美术编辑便可发挥更好的作用,可以用美编的专业知识武装及培训电脑操作人员和组版编辑。也就是说,在彩报出版过程中,美编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方面曾获得全国彩报评比第二名的《郑州晚报》就是一例。 彩报用色,即印刷色彩通常为四色:红、黄、蓝、黑,也就是三原色加黑色。三原色混合可产生间色(两色混合)、复色(三色混合),加上黑色混合,可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一种色彩单独使用是一种效果,同其他色彩并置在一起使用又是一种效果,这叫做色彩的对比效应。对比可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

色彩的情感表现

绵阳市 2014 年课堂教学展示 色 彩 的 情 感 表 现 ————《色彩构成》 2 0 1 4 年 6 月 色彩的情感表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色彩构成》是职业中学平面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色彩心理在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它是人和作品间的沟通的桥梁。而第五章色彩心理中的第二节色彩的情感表现,本课围绕色彩的不同心理属性而逐层展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情感概念及感受 教学难点:色彩情感在作品中的理解及色彩情感在学生作品中的表现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色彩的情感的常识 B、情感目标:通过色彩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继承优秀作品中色彩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C、创新目标: 1、能够对他人的作品的进行欣赏和评述,培养细致比较.敏锐观察分析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大胆表述自己不同的感觉 D、发展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逐,对社会的关心 4、教材设计理念: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发展;举例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做到教书育人 5、教学思路: 视觉体验——问题引入-----色彩联想——色彩情感表达(作品赏析)——作业设计 二、教法设计: 在教学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新课程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和教学活动中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融汇该课的文化知识。重视知识扩展,以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现教学内容。 展开和讲述使学生在色彩心理情感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主要分四个部分: 1、看的见的感受和味道(视频导入) 2、色彩的认知过程(问题探究式) 3、作品中色彩的情感(作品欣赏和分析) 4、作业设计(以色彩情感为主,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 三、学法分析: 1、能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和个性特征。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鉴赏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及问题设置 1、由马尔代夫原生态景观视频及美食图片欣赏,并跟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a、材料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是什么? b、这些感觉来自那些颜色?

海报设计手法

海报设计技巧 作者:veenns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年07月17日点击数:1596 1.直接展示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它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充分运用摄影或绘画等技巧的写实表现能力。细臻刻划和着力渲染产品的质感、形态和功能用途,将产品精美的质地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这种手法由于直接将产品推向消费者面前,所以要十分注意画面上产品的组合和展示角度,应着力突出产品的品牌和产品本身最容易打动人心的部位,运用色光和背景进行烘托,使产品置身于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广告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2.突出特征法 运用各种方式抓住和强调产品或主题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并把它鲜明地表现出来,将这些特征置于广告画面的主要视觉部位或加以烘托处理,使观众在接触言辞画面的瞬间即很快感受到,对其产生注意和发生视觉兴趣,达到刺激购买欲望的促销目的。 在广告表现中,这些应着力加以突出和渲染的特征,一般由富于个性产品形象与众不同的特殊能力、厂商的企业标志和产品的商标等要素来决定。 突出特征的手法也是我们常见的运用得十分普遍的表现手法,是突出广告主题的重要手法之一,有着不可忽略的表现价值。 3.对比衬托法 对比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它把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放在鲜明的对照和直接对比中来表现,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简洁、曲折变化的表现。通过这种手法更鲜明地强调或提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给消费者以深刻的视觉感受。 作为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一切艺术都受惠于对比表现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广告主题加强了表现力度,而且饱含情趣,扩大了广告作品的感染力。对比手法运用得成功,能使貌似平凡的画面处理隐含着丰富的意味,展示了广告主题表现的不同层次和深度。 4.合理夸张法 借助想象,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的对象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相当明显的过份夸大,以加深或扩大这些特征的认识。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通过虚构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赋予人们一种新奇与变化的情趣。

色彩认识与表现

色彩认识与表现 色彩作为绘画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和绘画语言之一,是进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绘画者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载体。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观察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作画者的色彩表现能力,不仅要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色彩表现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一.认识色彩 1.强化色彩意识 我们知道,光是万物有形有色的必要前提。没有光就没有色。同时,光的强弱直接影响色的变化,光的色彩也会影响物体本身的色彩变化。光通过辐射进入眼睛,色彩的感觉就产生了。色彩感觉是人们对绘画作品的第一感觉,当我们看有色物象时,由于色的刺激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色彩感觉在各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通过对色彩进行认识与理解,这样,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运用色彩进行形象塑造便能够得心应手。 人们认识色彩,首先是从色的名称开始的,进入色彩的创作和研究,色名就更重要了。色彩不一定都是彩色的,黑、白、灰也可以说是色彩的一部份,但不是彩色的。这些不带彩色的色叫无彩色色彩。另一类是彩色色彩,如:红、黄、蓝等颜色。色彩有明暗之分,色彩的明暗变化称为亮度。无彩色色彩的明暗程度与白、灰、黑的变化过程相对应。色彩除有亮度的变化外,还有色相的差别。红、黄、蓝、绿、橙、紫将有彩色色彩按相似的顺序排列,可获得: 红、黄红(橙)、黄、黄绿(淡绿)、蓝绿(深绿)、蓝、紫、红紫的圆环顺序.在色彩属性中,有同样色相的颜色未必一样,颜色还有鲜艳,灰暗的纯度区别.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度.例如:红色有鲜艳的红色,也有暗淡的红色. 色彩创作过程从形式上而言就是色彩调配的过程,两种不同的色彩混合可以获得第三种颜色。例如:红加黄是橙、红加蓝是紫、蓝加黄是绿。一种颜色加入另一种颜色会出现颜色本身的变化是无疑的,同时相加后颜色的色度变化和饱和度减弱这个色彩现象。 2.从对色彩的理解来谈,首先要认识的是色彩的特性: 1)重量和冷暖关系:色彩的轻重感由明度决定,明度越低越

《手莫伸》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手莫伸》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按照省公安厅和市局的统一要求,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手莫伸》。片中讲述了原党的领导干部,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受不住考验,走上严重违纪违法、腐败堕落的犯罪道路上,不仅严重破坏了党纪党风,损坏了党的形象,而且使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了严重的损害。通过这次警示教育的宣传,将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对全面深入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观看完《手莫伸》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公安局特警支队领导干部肩负的职责重担。通过这次警示教育活动,主要心得体会如下: 一、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手莫伸》中高级腐败警官违法犯罪的轨迹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于手中滥用的权力,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通过这次组织观看《手莫伸》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

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加强对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支持、法律支持、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拓 宽自已的知识面,树立现代意识和超前意识,不断提高自 己的领导能力和本领,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要不断加强对 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 学习和认识,在思想上树立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要以党 的宗旨为根本准则,在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的过 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加强对权利运行的监督。 观看完《手莫伸》后,发人深醒,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把我党的各种廉政制度坚持下去,就必须加强对领导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自身也要从学习党内监督条例开始,认真执行条例规定的十项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汲取韩桂芝案件的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增强自我接受监督的意识。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等权力要

海报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

海报设计的基本要求 2009-11-06 04:23 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2c1598159.html, (1)单纯:形象和色彩必须简单明了(也就是简洁性)。 (2)统一:海报的造型与色彩必须和谐,要具有统一的协调效果。 (3)均衡:整个画面须要具有魄力感与均衡效果。 (4)销售重点:海报的构成要素必须化繁为简,尽量挑选重点来表现 (5)惊奇:海报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要出奇创新,具有强大的惊奇效果。 (6)技能:海报设计需要有高水准的表现技巧,无论绘制或印刷都不可忽视技能性的表现 充分的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图象和色彩来实现 海报表达的内容精炼,抓住主要诉求点. 内容不可过多 一般以图片为主,文案为辅 主题字体醒目

一、标准海报制作尺寸: 名片制作尺寸420×297mm、800×600mm; 二、标准海报成品大小: 海报成品大小420×297mm、800×600mm;; 三、海报制作软件: 本公司接受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Photoshop软件工具制作的文件;文字需转曲线或外框字; 四、海报格式要求: 1、CorelDraw请存成CDR格式,(使用CorelDraw特效之图形,请转换成位图,位图分辨率350dpi)。 2、Freehand, Illustrator请存成EPS格式(外挂之影像文件,需附图档); 3、Photoshop请存成TIF或JPG格式,文件分辨率350dpi以上。 五、海报文件色彩模式请设为C.M.Y.K模式。 六、线条低于0.076mm,印刷将无法显现,需设定不小于0.076mm。 七、颜色设定值不能低于8%,以免颜色无法显现。 八、用photoshop制作的文件,海报制作尺寸为420x297mm、 800x600mm。 九、海报起名规范: 文件起名格式:海报名称-过膜-数量。例:东视设计-过膜-1张、东视设计-不过膜-1张. 十、颜色说明: 1、不能以屏幕或打印稿的颜色来要求印刷色,填色时请勿使用专色,在制

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通过警示教育,深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身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政治生活学习方面、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1 1月20日上午,全市领导干部在宾馆礼堂群众观看警示教育片,片子中的段义和、韩桂芬、马德等高级领导干部由人民的公仆,一下子蜕变成了人民的罪人,看后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看看他们的成长经历,无不是从小家境贫寒,吃尽苦头,是党和人民把他们培养成大学生,党的高级干部。本来他们就应好好工作,将精力和智慧奉献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但却恰恰相反,他们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半路上调了队,落得个可耻可悲的下场。纵观他们的犯罪经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世界观改造不彻底。他们都身居高位,握有重权,替别人说话办事只是张口之劳,得到的却是优厚的回报,钱花不了,东西用不完。他们都成了一些不法之徒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目标,并且一旦击中便稀里哗啦不可收拾。为什么能这样按他们自我的说法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有改造好,平时很少

学习,即便学了也是应付公事,根本没有装进脑子里去。久而久之,便犯了迷糊,再也脑子不清醒了,以至于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根本不按照党说的去做了,不去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了。 二、没有了党和人民的监督。他们个个高高在上,为所欲为,根本不好别人的监督,甚至把人民的监督看成是对自我的不信任,拒绝监督。他们替别人办事就得收钱,收东西。第一次都说是很害怕,但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习以为常了。他们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做得很跷。他们在一个部门负责,把这个部门当成自我的私有财产,愿意怎样干就怎样干,能够卖官鬻爵,能够为亲朋好友无原则的办事,能够对着下级大呼小叫,当奴才来用。他们认为他们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所以,别人想监督也被他们的淫威给吓住了。 三、他们心存侥幸。片子中的这些人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东窗事发那一天,此刻后悔也来不及了。铁窗内的痛哭流涕,声声忏悔,说什么都晚了。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正如陈毅写的一首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法网恢恢难逃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就应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发奋学习,刻苦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其位,谋其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廉洁自律,警钟长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日三省吾身,对着党章找差距,找出差

色彩表现

色彩表现 词汇的近义词色彩把握 开心——愉快,喜悦,幸福,欢欣,快乐,畅快等等。 可口——爽口,美味,鲜美,适口,好吃等等。 新鲜——水灵,鲜嫩,清新等等。 清甜——甜美,甘美,香甜等等。 典雅——雅致,高贵,优雅等等。 健康——健壮,强健,活力等等。 清闲——安逸,闲暇,舒适,怡然,悠闲等等。 清洁——干净,整洁,明净等等。 畅销——火爆,热卖,流行,抢手等等。 健康早餐,清洁餐具在表现的时候都要注意色彩的统一纯净,用色要在统一中求对比。 典雅茶具用色的色调偏灰,一般黄褐,咖啡色较为典型,切记不要画脏。 儿童文具,开心玩具都偏向于几何形体的一个创造,注重平面构成的色彩搭配,画面中点线面的穿插使用。 清闲午茶,典雅茶具中都有茶这个元素,但是要注意他色彩三要素上的差异,清闲午茶,典雅茶具和清洁餐具在表现的时候都要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物体的体积感。 新鲜蔬菜和清甜水果类似,主要注意蔬菜的绿色使用要尽量有所区分,水果的颜色同样,要注意色彩在画面上的一个丰富度。 可口饮料等很多题材都可以使用平面归纳的方式来表现,不以物体的体积作为表现手法,使用渐变,归纳,概括,空间混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形体和色彩。 畅销书籍的表现主要是注重物体的构图,常见的构图形式三角形和S形的运用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动感视觉效果的构图方式,在画面上寻求构图的平衡点。 在色彩表现上,平面化的色彩可以巧用黑色和白色,但是切记不要用的过多,不能作为主体使用。

色彩的心理寓意 红色:红色属于积极,扩张的外向暖调色,红色具有刺激性,富有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是给人喜庆热烈的感受,是传统节日的色彩。 黄色:黄色是最亮,最活跃的颜色,寓意光明,辉煌,明快,纯真,轻松,高贵的意味,黄色同样具有快乐,希望,明朗的个性特征。在我国,黄色是一种高贵而神圣的颜色,代表权势和威严。 橙色:橙色是仅次于红色的暖调色,它是色彩中最温暖的颜色,也是令人兴奋的色彩,具有光明,辉煌,欢乐,热烈的感觉。橙色容易让人联想到果实成熟,在日常生活中,代表快乐和激情,能够引起人们食欲的色彩。 橙色+白色=米色/象牙色,这种色彩较为细腻,温馨,雅致,祥和是能让人舒心的色彩。 绿色:绿色的明度适中,刺激性适中,会带给人平静,温和。绿色是代表和平和生命的象征,因此绿色代表生命,希望,生机,活力,舒适,安逸,环保等。 蓝色:蓝色是色彩三要素之一,蓝色的色质具有既纯正又高贵的视觉魅力,蓝色让人联想到海洋宇宙,所以蓝色是博大的、凉爽清新的色彩。蓝色蕴含理智,深邃,博大,权威,冷酷,朴素等象征意义。 紫色:紫色是属于冷调色彩,明视度和注目度都最为虚弱,紫色蕴含高贵,庄重,冷艳,梦幻,神秘等色彩含义。紫红色是一种大胆,开放,妖艳的色彩,淡紫色则是有优雅,浪漫,妩媚的意向。 白色:白色是光谱所有色彩的总和,白色的明视度和注目度最高,象征着光明,洁净,正直,无私,飘渺等。 黑色:黑色是无光时产生的一种色彩感觉。明视度和注目度最差,黑色在消极方面是给人烦恼,忧伤,恐怖,悲痛,死亡的印象,在积极的方面黑色则是给人安静,休息,高档,深沉,严肃,坚毅的感觉,它和其他色彩相配后,就会有自己的性格和活力。 灰色:灰色最大程度满足人眼对色彩明度舒适度的要求,刺激性不大,明视度和注目度较弱,是一种最为典型的中性色,具有谦逊,稳重,含蓄,优雅,消极,灰心的色彩含义。 金属色:主要指金色和银色。金银色是色彩中最为华丽的,给人富丽堂皇之感。金属色与所有色彩协调搭配,都能有色彩的辉煌感。金色偏暖,华丽。银色偏冷,高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