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一线教师要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我们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培养提升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文明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空前繁荣,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当前在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育部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首先,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第一,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成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正视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

活的状态。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通过对祖国语言的学习,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第二,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发展加速,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应该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取向。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且,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第三,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这样,发展学生才能,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成为可能。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并深入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我实践中、自我体验中去学习语文,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评价。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除了遵循以上原则外,我们还需要在具体行动上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立足核心素养,厘清育人目标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拓展学生视野,语文教学的目标是立足核心素养,塑造健康人格。吕叔湘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

几乎可以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一个人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但可以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别人的经历。好的作品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语文老师既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拓展视野,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养分,才能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育人目标。

第二,鼓励背诵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我们的现在的教改就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不断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朱自清说过:“我宁愿背下一部诗集,而不愿泛泛地阅读一百部诗集。”因为泛泛看过的诗集终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诗集则成为自己的了。有了背诵积淀,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都能潜移默化地提高。

第三,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的范围并不限于这几个科目,凡是学校所有的科目,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可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师的任务。现行语文

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我们可以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中,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莘莘学子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四个维度的素养上得到最好的培养和提升,真正看到核心素养的实践效果,还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程文件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必须理清几个概念。 什么叫素养 素,可以理解为本色、本质;养,可以理解为修养、教养、培养。素,侧重先天的内在遗传基因,个性特征,性格倾向;养,侧重后天的外在教育、文化熏陶、生命历练。 素养,就是指个体在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能力和修养。 什么叫 核心素养 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 核心素养 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 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 大素养,即: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什么是 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 语文核心素养 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我认为所谓核心素养 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 语文核心素养 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 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语言混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 人文修养包含三个维度: 其一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

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摘要:当前,新教育时代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了教育领 域当中,并发挥了指导教育发展的作用。核心素养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从学生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角度阐释了教育教学的方向。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必修 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核心素养渗透进初中 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赋予教师的新使命。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 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前言:语文教育是初中阶段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夯实学生语文 知识基础的重要渠道。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 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理念具有短视性,不利于现代初中教育的发展。 核心素养的概念体现了教育的长远性以及前瞻性,将教育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未 来发展方面,与现代教育发展方向相契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 理念的内涵形成深入了解,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将核心素养理念渗透进日常的教学 活动当中。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从性质方面来看,核心素养属于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层面。核心素养的 含义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所形成的能适应个人以及社会未来发展的素养以及能力,主要包括文化背景、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语文核心素养则是在核心素养 基础概念中融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形成了针对语文这门课程的素养,主要包括 语言能力、语文思维、审美情趣以及文学底蕴。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将教材内容作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美育已经被渗透进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初中语文课 程中包含很多包含文字美、情感美以及知识美的内容。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挖掘,并将教材内容作 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教师讲解到《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作者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描写了自己对这座城市冬天美景的喜爱之情。教师可 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几幅济南冬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结合作者对冬日 景色的描写,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以及优美的文学语言进行赏析。从视觉和 文字中感受不同的美感。 (二)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现代初中语文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讲解,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语文知识。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 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生提供展 示自己的平台。另外,语言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口语表达方面,也体现在学生对书 面语言的运用方面。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1]。例如,教师讲解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分析完课文的 主要内容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以“探索精神”为主题的作文,并开展一场以“求知、探索”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演讲材料,每个学生演讲完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的学生以投票的方式选出一名“小小演说家”,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深入探究语文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重点思考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的水平都会有长足的发展,从而将知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标签: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有效措施 语文是中学教学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这是当前如何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大问题。中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识记等学习能力都处于极佳期,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是现有的课堂模式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力,教学效果是费力大、收效小,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改革加以配合?下面对此发表一下粗浅认识。轰轰烈烈新课改的推行,对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课改、考改步入深水区,“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经出现。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以下四类:文化修养、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应在进行语文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再通过训练提升文化品质,由此带动学生建立自己的审美判断力,以此过程培养学生多种学科素养。本文通过对语文课堂可进行的改革分析入手,以期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手段与途径。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语文以背诵和记忆的内容为主,但是,對于理解和应用也是十分关注的。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选手积累了大量的诗词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明白在什么地方能够运用什么样的诗词,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和实践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要着力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只有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达到培养上述六种素养的目的。所以,学与用同样重要,教师要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二、设法帮助学生进行课堂阅读 教师必须切实改变“满堂灌”模式,给学生足够的阅读实践,积累足够的文化品质。但现实是,学生面对浩瀚书籍,不会选择,以致低级趣味、消磨时光之类书籍充斥手中。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帮助学生选择优质的课内读物,对教材的篇目认真遴选,导读内容要精心设计,以期给学生良好的阅读体验;二是帮助学生选好课外阅读材料,给出良性指导建议,让他们接触到的都是质量过关的好读物;三是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画出哪些书需要进行精读,哪些只需要进行泛读。学生只有通过足够量的阅读,才能从中建立起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趣味、批判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多种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一线教师要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我们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培养提升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文明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空前繁荣,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当前在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育部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首先,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第一,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成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正视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读本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读本 语文核心素养及解读 二年级语文组 一、倾听能力 培养小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在各个学段都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学会了听,才会说,最后才逐渐学会写。听是其他能力的基础,会听的人才会学,而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二、说话能力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特别是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三、阅读能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四、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感的重要表现。朗读能力高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强,同时较高的朗读能力也能反映出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感,其语文素养也自然高人一筹。因此,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 六、书写能力 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低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语文教师,我总认为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不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都是我们老师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七、质疑能力 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语文老师的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教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品质。 八、逻辑能力 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数学需要逻辑思维,语文也同样需要感性之外的逻辑思维。 九、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进行创造力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陶行知先生说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

[转载]谈谈语文核心素养(2015-11-17 11:14:55)转载▼标签:转载 原文地址:谈谈语文核心素养作者:王晓妮小语工作室 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 我们日益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的确有必要厘清,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做些什么,最需要做些什么。“素养”一词的内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核心素养”上。 这决定了,就教育规划而言,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才的需要。换句话说,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意志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研究语文科素养,要突出几点: 一是,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 现代人处于一个特殊人际活动圈子,其文化特征是鲜明的。具体说,是现代人聚集起来,过着现代生活,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渴望发展的也是基于现代文化而重新塑造新文化。现代人与现代社会,这个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这个“现代化”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这个“现代性”,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在五四运动和葵卯学制下的教育都曾经画过界: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二是,着眼于语文科的独有特点,体现学科基本学习属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与发展性。 语言的建构从学科知识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从学科能力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文化的理解包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对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对自然文化的关爱。思维的发展包括语文的经验思维、语文的迁移思维和语文的反思思维。审美的鉴赏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对美的人格的追求。 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四大类,分别突出了语言和文学——准确地讲是国语和国文——的工具性、思考性、思想性以及文化性。 每类能力素养阐释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概念定义,第二段落为价值或意义,第三段落分解具体要素。 “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分别关注国语的工具性和思考性,属于概念程序能力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分别侧重国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属于策略创新能力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 1、积累; 2、系统; 3、交际; 4、评价。这些是语言基础素养。 5、策略;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包括:

1、直觉体验; 2、语言表达; 3、观点表达; 4、逻辑表达。这些是思考的基础素养。 5、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 1、审美感情; 2、审美品位; 3、审美表达; 4、审美创造。前两个方面侧重于审美观念的形成,后两个方面重在审美实践。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 1、文化自信; 2、文化吸收; 3、人生价值; 4、社会责任。前两个方面以体验理解为主,后两个方面以指导实践为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

浅谈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

浅谈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 发表时间:2019-11-29T10:38:32.777Z 来源:《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作者:苏波[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呼唤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人才日趋迫切。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初级中学61625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呼唤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人才日趋迫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参与生活实践,以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为抓手,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逐步培养初中生的语文思维力、语言感受力和思想品德及高尚的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逐渐深入 学校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要做一名善于引导学生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把教学当做是一件神圣的职业去恪守,并且注入自己的热爱,把教学当做艺术去追求,这样一来,教师的境界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 一、应用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这类的课程,有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然后进行总结和掌握其中的规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重视文学感悟能力和文学素养了,首先是阅读,针对现在中学时期的学生没有读过几本完整的名著,平时他们大多接触的是网络文学和教辅类的。那么,第一个改革的重点应该就在于减少基础的课时,在平时的教学中开设阅读课,通过这一举措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增加阅读时间。学生在中学时期已经学过许多篇经典类的文章,例如鲁迅、冰心、胡适、朱自清等,中学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但是这种说法恰恰反映了中学生阅读匮乏的现状。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感悟,例如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里,讲郁达夫的散文应该提醒学生该文的艺术特色是没有刻意雕琢,以及郁达夫哪种名士风度,洒脱的笔致。老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好好揣摩文字中流淌的情感,品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让学生们思考秋象征着什么,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重新体验经典作品,欣赏经典文学的魅力。 二、注重改进教学方式,科学制定授课计划 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三个课程教学目标,一是提高学生文学审美感悟能力;二是提高学生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三是阅读写作能力,这三种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体现在基础性的审美感悟和一定的阅读写作能力。当今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困扰主要在于教学模式僵硬化,传统教学模式停滞不前,其实这也和学科的研究状态有关,课程的改革必然会影响到初中语文的教学,所以,初中语文素养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什么特点呢?就是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字词和句子。语文就是遣词造句,当然,也包括语文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语文基础的养成阶段,一定要注重基础和实用性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上,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文学作品,在茅盾的《子夜》中,通过提问学生,有的人认为《子夜》在艺术上是不可取的,涉及范围已经超出了文学;也有人认为,《子夜》的艺术成就非常之高,对于这些论争,学生们如何看待?但是也要注意不应该拔苗助长,初中阶段的学生文学基础尚不牢固,对于初中生来讲,读懂不容易,所以只有让学生仔细阅读作品才是最好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提高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老师的引导性也可以相应降低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科学地安排一节课的课时。比如,大约用三分之一的课时来联系实际,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还能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布置一些较难的问题留着课后思考。在课堂上介绍不同的参考书目并且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内容的深浅程度和学习的密度应该认真地去设计,不应该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而不加以改变。 三、启发式教学,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 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启发,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课外的优秀作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互动,首先要做到真正地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如果说一节课下来,学生都鸦雀无声,那么这堂课学生就是被动的,但是只有学生有兴趣学并且主动去学,才会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在课内、课外进行启发和引导,课外学习倡导兴趣和研究,课内教学则注重基本的语文能力。老师要结合班上学生的特点进行高效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文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原则,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再结合学科特点,发挥自己讲课的优点,适当地科学地安排教学任务,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也要在这一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而文学也是处于发展的阶段。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恒《论文言文》.学术期刊.《考试周刊》,2007年,3期。 [2]侯万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学术期刊.《南北桥》,2017年,7期。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案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案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一、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案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语文的课堂教案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的。 所以,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语文教案,彰显语文教案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案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学生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 这个话题,因为高中新课标修订,新增出“核心素养”的说法,由此引发了各种舆论声音。学术上反而比较沉寂。此文算作有话说吧! ——题记 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 我们日益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的确有必要厘清,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做些什么,最需要做些什么。“素养”一词的内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核心素养”上。 这决定了,就教育规划而言,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才的需要。换句话说,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意志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

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研究语文科素养,要突出几点: 一是,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 现代人处于一个特殊人际活动圈子,其文化特征是鲜明的。具体说,是现代人聚集起来,过着现代生活,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渴望发展的也是基于现代文化而重新塑造新文化。现代人与现代社会,这个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这个“现代化”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这个“现代性”,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在五四运动和葵卯学制下的教育都曾经画过界: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二是,着眼于语文科的独有特点,体现学科基本学习属性。 语文是语言学科,就人才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语文人,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画出界限来,这个

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教学改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c15849635.html, 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教学改进 作者:李玉莲张学军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摘要】国家目前大力提倡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那么应当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改进 新课改背景下,使得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步伐加快,中小学教学中对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重视考试成绩的教育观已经被摒弃,家长以及教师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转变,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视。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即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些基础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以及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而要想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对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同时核心素养的养成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积极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的品质和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爱国情怀等,并且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并且具有合作意识、创新实践能力等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使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语文核心素养,则是基于学科特点,需要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以及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审美能力,同时应当让学生具备文化传承意识以及能力。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丰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一)改进教学内容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教语文便是教教材,将教学内容片面的局限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将教材作为了教学的唯一工具。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要

语文核心素养及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及解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语文核心素养及解读 二年级语文组 一、倾听能力 培养小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在各个学段都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学会了听,才会说,最后才逐渐学会写。听是其他能力的基础,会听的人才会学,而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二、说话能力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特别是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三、阅读能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四、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感的重要表现。朗读能力高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强,同时较高的朗读能力也能反映出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感,其语文素养也自然高人一筹。因此,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 六、书写能力 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低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语文教师,我总认为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不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都是我们老师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七、质疑能力 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语文老师的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教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品质。 八、逻辑能力 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数学需要逻辑思维,语文也同样需要感性之外的逻辑思维。 九、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进行创造力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陶行知先生说

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内容

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 养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一线教师要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我们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培养提升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文明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空前繁荣,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当前在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育部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首先,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第一,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成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正视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

浅谈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学生的语文得分总是不高,存在阅读困难,理解有偏差,答题有遗漏的问题。重新审视“三维目标”的整合,其中核心素养蕴含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通过培养,可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从容应对阅读。 每次测试下来,我们学生的语文得分总是不高。2017年中考语文测试中,大部分学生存在阅读困难,理解有偏差,答题有遗漏的问题。无论是我南平地区中考语文试题,还是2017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试卷的特点,考点分布合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涉及知识面广。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试题不仅测试了基础知识,还注重检测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达到了综合考查及水平测试的目的,突出语文学科核心能力考查,这些为今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确定导向。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让普通水平的学生,重点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得到更高分数;让高水平的学生,重点通过四种能力的学习加上原有知识点的梳理,减少丢分。如果阅读考试中有道题问你,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没答上来,没有得到分数,这是知识点没掌握好的缘故;如果你知道它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也知道排比的所有作用,仍然丢分,这是你概括能力、判定分析能力、表述与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不够的表现。 而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体现在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人文修养是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整合。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更重要的是核心素养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 因此,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亟待培养。 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着眼阅读,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核心素养

《课标》中的“语文素养” 素养不同于素质。按一般的理解,“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此次课程改革,许多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采用了“素养”一词。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还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 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至于大家为什么不用“素质”而用“素养”,可能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的教养效果”的意味。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 “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