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_廌喆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_廌喆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_廌喆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_廌喆

边缘

法学论坛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

廌喆(重庆400031)

作者简介:

廌喆(杨学科),男,山东蒙阴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边缘法学。

[内容提要]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作为两门时髦光彩但却尴尬的学科,虽然试图实现法律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各自整合,但两者理论基调的暗合和研究方法上日益趋同,学科之间并不牢固的藩篱日渐被打破,两者研究方法的整合将对中国法理学本土化贡献颇多。

[关键词]

法人类学法社会学方法整合

法人类学(legal anthropology&anthropology of law)与法社会学(Sociology of law&Legal sociology)作为两门时髦光彩但却尴尬的法律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实现学科整合的学问,它们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研究,是两门或者更多学科整合的结果。鉴于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自其初设之初起更多的是研究方法的贡献,对此学界也存在“学科”与“方法”之辨。当然由于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拥有本身的学科特性:自身的话语体系和独特的方法解释或描述事实,且为分说方便,所以拙文将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别作为一门学科。但由于其学科分野暧昧不明、缠夹不清的原因,笔者将从学科的“史前史”社会学和人类学开始追问和证成。

一、学科视野中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勾连

(一)、西方学科视野中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勾连

《管子》语云:“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学科史的察古视往,对学科上继往圣、下开来学的意义颇大。在学科发展史上,西洋一切学科的萌芽都可在古希腊溯流穷源。在那里作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哲学母体已经开始穷究“人何为人”“人如何为人”的问题,这种自然哲学逐渐演化为以后分门别类的学科体系基础。在漫长的学科分化中,17世纪牛顿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建立,标志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离,到18世纪人类已积累大量的科学数据,初步建立起严密的逻辑体系,科学被分化成各个专门学科。此时期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通过古今东西方各种规章制度的考察,揭示法律秩序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经济日用之间的关系,因此冠绝一时。众多学者把《论法的精神》当做标准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经典。1839年以社会学家孔德发表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社会学术语的创立作为社会学的学科起源,而人类学学科创立稍晚以1863年英国伦敦人类学会的创立为标志。当然此时两学科界限并不扞格,相反却响答影随、理论上都已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为旨。在方法上也相互借鉴,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将社会学理论分析的重要概念“社会结构”引入人类学中作为不同社会比较时的重要工具,从而使人类学家在进行跨社会文化比较时出现的问题,在方法论上刀过竹解。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更多的是注重对史料的分析,与社会学家不无

輪輮讂

大异。1861年英国梅因的《古代法》借由法律与审判来观察社会的发展,1884年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都可视为初期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的第一批经典文献。

十九世纪末,社会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形成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所以此时的法社会学应运而生。1892年意大利学者安齐洛蒂在其著作《法律哲学与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法社会学”这一概念,紧随其后,埃利希的《法社会学的理论基础》第一次系统阐述法社会学的理论。1926年马林诺夫斯基的《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作为具有独立学科意义的法人类学标志性著作问世。也许到此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的学科分野已经明晰澄明,但由于两者都是一个极具包容性,整合性的开放理论体系,他们的视角、视野、架构体系又在不同程度互融互织。

(二)、中国学科视野中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勾连

中国的学术分科滥觞于晚清,清代阮元曾语:“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从“四部之学”向“七科之学”的转变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学术门类转变的肇始,也为近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现代科学分科模式的认知与接纳之开基。中国古代没有学科的概念,制定和实施法律往往采用综合方法,融各种法律于一体。一般通说认为严复1897年翻译在天津《国闻报》上连载发表和1898年结集出版的第一本人类学著作《天演论》,它的翻译出版标志着人类学始传我国。190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学学制及其学科》的文科主课中即有“人种及人类学”,孙学悟1916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人类学之概略》一文,这是中国学者使用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开端。关于社会学,一般认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谭嗣同在《仁学界说》中提到,《仁学》(1896)是最早采用“社会学”一词的著作。1989年严复在《国闻报》上第一次翻译并发表了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今译《社会学原理》的第二章,标志着中国引进西方社会学的开端。

从两学科引进到1952年两学科因被划为“资产阶级学科”废止时,社会学与人类学学科界限还是存在,其中社会学主要研究汉族社会,而人类学则主要研究少数民族社会。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真正结合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蔡元培、吴文藻、陶孟和等宏儒硕学在国外都接受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熏陶,因此他们一般主张两者研究结合。例如“中国社区学派”奠基人吴文藻主张“把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与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结合起来,对中国进行社区研究,并认为,这种做法与我国国情最为吻合”。他的高足弟子费孝通先生深得其教旨,马林诺斯基在费老《《江村经济》的序言中已经把中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同日而语,同时寓意深长地把跟随他主修人类学的费孝通等纳入“中国青年社会学家”之列。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在于从另外一个层次上去得到一个研究社会现象的综合立场,而维持社会学综合性的路线之一就是社区研究,即在具体的有限的时空坐标内研究全盘社会结构。他认为“现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部分通了家,人类学研究文化的一部分也发生了社区研究的趋势,所以这两门学问在这一点上幅辏会合的……美国社会学大师派克(park)很早就说,社会学和人类学应当并家,他所主持的芝加哥都市研究就是应用人类学的方法,即社区分析法”。中国早期的社会学研究,最突出的就是社区研究,吴文藻、吴景超等都明确倡导把社区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费孝通、林耀华等身兼二任,既是社会学家也是人类学家,《江村经济》、《金翼》等并不容易分辩是人类学家还是社会学家的作品。

法律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是严复翻译出版了《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和英国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今译《社会学原理》)。西学东渐中,中国法学界由翻译、推介到著书立说,第一本有关法律社会学的著作当推张知本的《社会法律学》,该书于1931年由上海法学编译社出版;瞿同祖的《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也是较早的作品之一,是一部将法律和社会结合起来加以研究的法律史和社会史专著,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

輪輯讂

边缘法学论坛版。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斯科·庞德和法国的社会法学代表莱翁·狄骥的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初兴的法社会学研究。解放前这段时间,法人类学很难找到纯正的的著作,但费孝通《乡土中国》、林耀华《金翼》则存在着大量的法人类学内容,《乡土中国》一书对于“礼治秩序”的论述,林耀华《金翼》用民族志写作法律都是很好的开端和典范。

50年代到80年代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中道而废,偃旗息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提出要给社会学“赶快补课”,所以社会学学科建设慢慢得以恢复和发展。1981年中国人类学学会正式在厦门大学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人类学正式恢复重建。1987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首次全国法社会学理论讨论会,会后结集出版了《法律社会学》的论文集,这标志着大陆法社会学的真正起步。此后大批法社会学译著和专著相继出版,1987年〔法〕享利·布律尔的《法律社会学》和1989年〔英〕罗杰·科特威尔的《法律社会学导论》等著作被译介出版。大陆学者还撰写了一些法社会学理论著作,中国人民大学朱景文1994年出版《当代西方法律社会学》,1998年赵震江主编的《法律社会学》问世。1995年9月,中国民族学会与东北民族学院联合在大连召开了“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当时费孝通约见了中国民族学学会的会长、部分副会长和有关专家,提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三科并列,互相交叉,各得其所,努力发展”的构想。同年10月底,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庆祝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暨学科建设讨论会”上,费先生将提法修改为“多科并存,紧密交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提法在学术界得到了更高程度的认同。学科复兴后的法人类学研究主要以介绍引进西方理论为主,霍贝尔《原始人的法》、马林诺夫斯基《原始人社会的犯罪与与习俗》、梅因《古代法》、千叶正士《法律多元》、吉尔兹《地方性知识》、汤浅道男等人《法律人类学基础》等经典著作相继译介出版。国内法人类学的本土化与实践主要围绕习惯法与民间法研究展开。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结合互动的程度进一步提升,不仅体现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也体现在理论上的相互渗透。有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本土化”发展的关键是要把社会学和人类学结合起来。为此有学者提出应该使社会学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包括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促进社会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

二、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的兼容与贯通

(一)、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理论基调的暗合

理论基调是一种思想恒态,为学科的基色调。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在视角、视野和架构等理论基调方面部分相同相通。具体表现为个中理论的暗合:实证主义传统、多元主义基调、反形式主义的兼容:

1、实证主义传统

实证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哲学理论,主张科学知识来源于经验性资料的观察而非来源于“思考”,而是从观察到的事实“背后”寻找其终极原因、意义和本质。凡法社会学九流百家,无论历史主义倾向还是经验主义倾向,都认为法不是独立于社会的的一种纯粹形式的、孤立的规则体系,而是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对法进行历史追溯和对现实中的法进行经验性观察。法人类学要求在长期的田野工作基础上观察“法”现象,完成理论证明。同时两者的学科建立都是在实证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为法律社会学研究奠定了哲学基础,法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开始把法律放在社会中探究,将法学与社会学研究相与为一。

輪輰讂

2、多元主义基调

法律多元主义主张法与国家并不独立相连,国家法只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且国家法并非一定是最重要部分。一般认为法律多元最早是人类学与社会学学者提出的。最初是研究非西方土著社会的法律规范,研究他们在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法律下如何维持稳定秩序。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学界才真正开始运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研究殖民统治给殖民地的法律所带来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法律多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学的“文化相对主义”。法人类学家主张研究“他者”的法律和“非国家法”,认为法只是反应了某种特殊的社会秩序。在法社会学中法律多元主张更为彰显,把法律现象看作社会现象的一部分,法律具有多面性。埃利希的“活法论”突出表现了法律多元。法律多元主义思维在于超越人们关于法律思维的局限性,由此揭示出法社会学论域里的法律观也即“活法”的法律观。

3、反形式主义

法形式主义者主张,基于形式理论做法的原旨确认,仅从体系内的形式概念操作获取法的判断,无须关心法在社会中的机能等实质内容。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都是在对法形式主义和传统规范法学的反思,认为法是由鲜活的制度中活生生的人所进行的一种活动,法律秩序是一种组织和决定的方式。法人类学的基本立场上是“法律,与其所生存的社会脉络必须一起探讨”,法律与社会史相互参照,无法分开的。法社会学更是主张研究“行动中的法”,着力批判法的“教条主义”和非现实主义。

(二)、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方法整合的趋势

朱光潜在《谈读书》中谈到:“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对于法学领域,知名边缘法学研究专家李振宇教授指出:“西方法学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的法律思维模式,过分注重了法学的学科意识,并为法学设置了种种框框,把法学分成多种类型,完全割断了法学与相关学科的天然联系。随着法学纵向研究的深入,与其他学科的横向接触越来越少,形成了森严的人为壁垒,也给法学的前进与发展带来了无法克服的缺陷。”但是由于“法社会学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缜密的知识领域”,和“法律人类学……从未获得过承认。”正是这种不完全受制于学科藩篱与偏见而保持超脱性的特点,使得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方法整合免受规则制约造成学科僵化,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费孝通先生1999年在《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一文中睿智洞见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社会学看人与人怎样组织起来经营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结构。生活经验的积累就是文化。人类学是研究文化的文化离不开人的集体经验。人怎样能形成群体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是文化的基础,这也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相互不能分离的原因”。

1、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的视域融合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都关注非国家法和行动中的法。特别随着都市法人类学的发展,使得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的研究领域重合。法人类学以前集中于“非西方”原始初民的小规模、结构单一的社会进行研究,开始转向对现代西方社会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利用人类学方法研究都市犯罪问题,形成闻名遐迩的芝加哥学派。美国芝加哥社会学学派怀特的《街角社会》就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交融的产物,且与“社区研究和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息息相关,脉脉相通。”正是因为两者视域融合谨密,所以部分中国学者认为法人类学是法社会学的一部分,赵震江教授等在《论法律社会学的意义与研究框架》中认为,“法律社会学……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或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的方式,又产生出法文化学、法人类学、法心理学、法政策学以及数量法学、系统法学等”;陈明华教授在《法社会学研究引论》一文中认为,“20世纪中期,开始形成法社会学的对象并产生了法社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

輪輱讂

边缘法学论坛会学的分支学科:法民族学、法人类学、法心理学等”;张文显教授在《法律社会学的法概念》中也将著名法人类学家霍贝尔称为“法社会学中人类学派的杰出代表”。

2、“社会学想象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中的山野妙龄”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指社会学家以局外人身份了解社会的独特创造性思考方式。山野妙龄喻指田野调查的特殊收获。两者研究方法也是相互借鉴,法社会学家对人类学“参与性观察或访谈”的民族志方法的借用,法人类学在所有社会科学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始终强调“在田野中”和“田野工作”。英国人类学家塞利格曼曾称“田野调查工作之于人类学就如殉道者的血之于教堂一样”。“田野工作(fieldwork)又称田野调查,是人类学也是法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特征。”田野工作参与性观察的准则要求研究者投身于他所要研究的人群之中,参与他们的社会生活,观察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而谙熟这个地区居民的规范与价值。法社会学也在追求寻觅“山野妙龄”之悦。同时法人类学转向复杂社会研究,简单的田野调查已不可能系统描述和描摹事实,所以人类学家也开始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数量统计等进行研究。

象征人类学家艾特纳认为:共融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需要。因为它是产生基本隐喻、概念原型、范式和模式的条件。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共融的基本隐喻是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的能动的平等交融、流动的过程,从而实现对法律问题的多方位、多层次研究的方法整合,实现对法律问题的整体认知。

三、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方法整合的价值

法学学科过去划地为牢,拒绝与别的学科交流对话时代已经结束。伴随社会转型,多元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提倡,可提升对中国当下问题的回应能力和“中国意识”的回归,消弭法律认知与社会本相的矛盾与冲突。倘若学科间囿于分彊划界,坐地自划,沉溺于畛域之别,画地而趋。不能形成以特定问题研究为导向的融会通浃,就绝非达到费先生所主张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学问造微入妙之境。拉德布鲁赫教授曾言:某一学科如果过分沉溺于方法论,那么这个学科就可能是“有病的科学”。“孔德很久以前就看到,每一门科学都必须有它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但是在研究战线上,各个学科却愈来愈发现它们的边疆总是有人来争夺,这是因为原来的学科已不再能够反映今天的科学家们所进行的工作之复杂、分支和多样化,各种专业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生长,使得正式的学科出现裂纹,学科的边界线已经显得人为而专断,在相邻的学科之间存在着一片片空白或尚未开拓的土地”法人类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它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化,有学者称“人类学是最具有跨学科能力的,是目前在科学体系中几乎最具有跨学科品质的“学科”,它涵括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时法律社会学则是开放的科学,不仅运用经验和实证分析,还运用心理学、统计学、经济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分析与法律有关的所有社会问题。法社会学理论必须关注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规范秩序。由于法律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法社会学的研究课题与领域就自然会与其他社会科学相互重叠。这样法社会学也就发展成为有一门研究个人、社会和法律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其研究范围也就不受任何学科界限的限制,相反它总是在不断突破这些限制。

也许有人存在置否之虞,毕竟法人类学是一种描述性的学科,强调疏远超脱的“观察者”角色,其田野调查中保持一种阅读性的作业状态,不希冀学者稽留“田野现场”囿于其风俗情势中,失去对过去历史的思想索求,而法社会学是一种规范性学科,强调紧扣逼近“资料收集分析者”的角色,特别是对刻下的客观资料的收集,以利于定量分析以复现客观现实,当然一定程度上这两种学科离异性与抵牾更是两种学科方法整合的意义所在。

輪輲讂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笔者认为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互动与互融,祛除法律研究中的技术偏颇与规范化过度的的倾向,这种融合无形中会散发新一轮的学术生命力,将有利于逐渐形成中国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的学术影响力,促进法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学者侯猛曾言“晚近的二十年来,法律社会学在中国成为法学研究的新兴领域,成为提升中国法律学术水平的增长点。”“法律社会学研究建立在对中国社会法律生活经验性的观察和分析基础之上,主张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提倡问题意识、学术本土化,以地方性知识为观察视角,坚持怀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立场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从而建立自己的学术研究传统。这是有重大积极意义的。”鉴于此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研究方法互动,不啻成为提升中国法理学学术水平的增长点,建立自己的学术研究传统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阮元.十驾斋养新录序[A].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2.李振宇.论边缘法学的法学地位[J].边缘法学论坛,2006(1).

3.吴文藻.吴文藻自传[J].晋阳学刊,1982(6).

4.章立明、曾益群、余翠娥.社会科学的新发展: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兼容与贯通[J].广西民族研究,2006(4).

5.王建民、张海洋、胡鸿保.中国民族学史(下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6.冯小双、李海富.加强学科建设,回应伟大时代——

——

—“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社会科学,1997(5).

7.孙立平.在学科共同体中寻求社会学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0(4).

8.[英]罗杰·科特威尔著,潘大松、刘丽君、林燕萍、刘海善译.法律社会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9.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5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

10.赵震江、季卫东、齐海滨.论法律社会学的意义与研究框架[A].李楯编.法律社会学[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1.陈明华.法社会学研究引论[A].李楯编.法律社会学[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2.张文显.法律社会学的法概念[A].李楯编.法律社会学[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9.

13.郑廷友、董翼.论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2).

14.林来梵.宪法学的方法与谋略.https://www.doczj.com/doc/2c14882003.html,/article/default.aspid=24944.访问日期2010年5月28日.

15.[英]凯·密尔顿.多种生态学:人类学,文化与环境[A].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人类学的趋势[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6.张小军.跨学科与去学科:人类学的三个视角[N].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学术,2006-03-28.

17.[德]莱塞尔著,高旭军等译:法社会学导论(第四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8.侯猛.中国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建构和学术转型[J].云南大学学报,2004(3).

19.陈柏峰.法律民族志与当代中国法律社会学的使命[J].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7(1).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

輪輳讂

对埃利希一个法社会学命题的分析

第29卷第3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29, No.3 2009年3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March. 2009, 081~082 对埃利希一个法社会学命题的分析 贾春生 (辽宁大学 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内容提要] “法律的发展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这一命题的基础就是把法律与秩序等同,这就忽视了法的自我衍生功能而认为国家法的无用。在把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一个命题的比较后作者认为法律制度是法律发展的关键,尽管这个结论也是现象性的。 [关键词] “活法”;法律制度;“无限倒退” [中图分类号] D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09)03-0081-02 一、埃利希一个法社会学命题的内涵 埃利希在《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一命题:法律的发展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1]。埃利希以这个命题来作为其对《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高度概括,它的特点就是认为法律发展的重心在于社会本身,社会本身蕴含了实际支配社会生活的“活法”,“活法”是法律条文的丰富来源。对待埃利希命题的理解,需要在埃利希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一前提下来看待。正如埃里希对利益法学所进行批判时所说“正确地对待‘利益情况’以认识法律的目的为前提,因为不顾及法律的目的,也许能决定何种利益实际上被涉及到,但其实并不能决定何种利益应被优先照顾。”[2]同样,如果离开埃里希所要达到的目的,确实也可以知晓这一命题的内涵,但也许不会了解埃利希所优先强调的为何物。 埃利希的命题的提出有两个目的,一方面,为了反对概念法学的“成文法规是法的唯一法源”的观点,埃利希提出了这一命题。以这一命题为基础,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法律观,一方面提倡法官的创造性作用,另一方面特别重视社会事实在法源中的作用”[3]。另一方面表达对传统法律概念的反对,即法律是以国家支持的强制性秩序。他认为这就包含了四个因素“有三个并不是法律的必要因素,因而需要排除在法律概念外。第一,由国家创造;第二,法院判决根据;第三,它是判决而来的法律强制力的根据;只有第四个因素是他学说的出发点,即法律是一种秩序化”[4]。 埃里希就是以此进行推演,即把法律和秩序等同。“如果我们不再把秩序作为人类可以建构的产物,我们的视野就会开阔,秩序的形成绝不是一套深思熟虑的而制定出来的规则体系单独作用的结果”[5]。而人类社会秩序的形成很明显是先于法律,所以作为人类内在秩序的“活法”也就因此同样先于法律存在;先于法律存在的“活法”在法律未出现时调整着人类社会;同样在,有了法律之后,“活法”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实际发挥作用。 由此可以看到埃里希的这一命题,一方面所着重强调的是国家制定、执行的法是法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立法、司法的发展因其国家性也就不是法发展的重心;而法学又是以国家法为对象,所以法学的发展也同样不是法发展的重心。另一方面埃里希所着重强调的是,国家制定、执行的法并不起多大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活法”,而“活法”是“人类社会的内在秩序”。埃里希认为在法律所涵盖的领域,并不存在多少要由律师来解决的纠纷。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反社会的情形及如何解决这些情形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活法”。“活法”存在于司法决定、商业文件、社会组织的秩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法官来说,不仅仅要理解成文法,更重要的是理解“活法”。这就要求法官在制定法未涵盖的范围内,运用“自由判决”的方法,发现法律适用法律。既然“活法”是最基本的法的形式,同时这种最基本的法的形式又是一种社会秩序,存在于社会当中,以此来看,法发展的重心在于社会本身也就是不言而喻了。 二、埃利希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一个命题的比较 埃里希的命题指出了法律发展的重心在于社会本身,而非立法、司法与法学。这种把法律为何发展及发展动力的答案求助于社会的观点并不是思想史上的第一次。自18世纪以来,诸多的西方法律学者均把法放置于法于社会的关系中来进行研究。如孟德斯鸠强调并致力于探讨地理、气候对法律制度的影响;历史法学派的法学家在法律的研究中也在从“民族精神”、“法的观念”的社会土壤中去发现法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认为法的发展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有的人也正是从此点出发认为埃里希的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对社会依赖性”观点的发展,如有人认为“他对社会性以及社会的依赖关系的论述,则进一步发展了卡尔·马克思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题是一定经济基础决定一定法的内容,一定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了一定法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这个命题与埃利希的命题有所差别但也有所共同之处。因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所以本节通过对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的阐述,来发现这两个命题在法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上的异同。 (一)相同点 1.两个命题均认为法的发展对社会有依赖性。埃利希认为法的发展重心在于社会;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法的发展。 2.两个命题均认为法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埃利希认为,以国家法形式出现的法律条文仅是法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法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是人类组织的“内在秩序”即“活法”。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主观的产物而是一定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 (二)不同点 1.两者在社会(经济基础)在法发展中的地位上存在差异。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即埃利希认为法律发展的重心在于社会;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的发展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 [收稿日期]2009-01-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1单选(2分) 构成大腿围度的几种主要成分中,哪一种最容易减少 A.皮下脂肪 B.韧带 C.股骨 D.肌肉 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 1895年,由美国人发明了排球运动。 A.威廉姆斯 B.詹姆斯.奈史密斯 C.保尔·黎伯 D.威廉·G·摩根 正确答案: D 3单选(2分) “让参与者成为享受运动,实现人生潜能的一代”是哪一个健康促进的愿景 A.体育振兴计划 B.健康公民计划 C.运动是良药 D.为动而生 正确答案: D 4单选(2分) 时期,战争频繁,为了抵御侵略,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的民间习武活动蓬勃兴起,

这一时期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卖艺为生的艺人,表演形式也丰富多彩,使得套子武艺开始大量出现,对武术向表演化发展影响深远。 A.唐代 B.明代 C.宋元 D.汉代 正确答案: C 5单选(2分) 下列那位运动员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运动员 A.李富荣 B.庄则栋 C.容国团 D.张燮林 正确答案: C 6单选(2分) 篮球规则规定,篮圈离地垂直高度为 米 米 米 米 正确答案: D 7单选(2分) 下面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包括 A.拉丁舞 B.卧推

D.环岛骑行 正确答案: B 8单选(2分) 减小肚皮应采用哪一类运动 A.长时间大强度 B.长时间低强度 C.短时间低强度 D.短时间大强度 正确答案: B 9单选(2分) 构成大腿围度的几种主要成分中,哪一种最容易减少 A.股骨 B.皮下脂肪 C.韧带 D.肌肉 正确答案: B 10单选(2分) 哪一个季节人体脂肪合成速度最快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正确答案: A

人民大学法理学(法哲学)学习推荐书目

目前,在法学理论学习领域,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江平主编《外国法律文库》,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季卫东主编《当代法学名著译丛》,苏力主持的《波斯纳文库》,皆精选域外名作,有利于拓宽同学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同学们的法学思维,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此外,出版谢晖教授主编并由山东出版社的《法理文库》、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中青年法学家文库》等等,均具很高水准,对大家学习法理学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不揣浅陋,列一些参考书如下: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罗斯科.庞德著:《普通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法律史解释》,曹玉堂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英)约翰.奥斯丁著,刘星译:《法理学范围》,中国法制出版社。 4、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5、勒内?达维德:《英国法和法国法》,潘华舫、高鸿钧、贺卫方译,中国政法大学印行,1984年版。 6、亨利?梅里曼:《大陆法系》,顾培东等译,西南政法学院印行,1983年。 7、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亨利?莱维?布律尔:《法律社会学》,许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2、《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3、吕世伦主编:《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上、下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4、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孙国华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朱景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9、黄建武:《法的实现--法的一种社会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5年版。 22、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3、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4、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睦茂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5、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6、费希特:《以知识学为原则的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载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7、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8、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9、尼布尔:《道德的人与非道德的社会》,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0、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学思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1、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黄尊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经校勘的重印版。

法社会学的特点

法社会学的特点 法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如下: 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法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因素对法律运行过程的影响。如社会因素对于立法的影响,对司法的影响,对手法行为的影响。 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参考定量方法的说明) 法社会学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继受性质(参考我那个三大法学派内容)近三十年来,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上呈现出融合、复杂的态势。多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方法在研究同一主题时共存,即打破传统社会学和法社会学的宏观与微观割裂、静态与动态分离的研究范式,出现了以问题为结点的宏观与微观的穿梭、静态与动态的结合,理论与方法的边界在研究主题上也逐渐模糊,出现一种融合趋势 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1法社会学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实现法学理论与方法的融合 法律社会学由于法律现象的特殊性,迄今为止更多的还是倚重方法论层面和定性研究方法中的方法,但是法社会学一直在引入一些定量的研究方法,也是强调理论与方法的结合。一方面法社会学仍然重视定性研究,因为法社会学对法律现象的研究是置于社会母体之中,是在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去研究的,这种关系研究就须采用与此相对应的方法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互动论、交换理论、冲突论、系统论等等,而关系研究本身是一种动态研究,主要需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而法社会学同时又通过量化研究去回答了各种社会因素如何对法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发生影响的问题,布莱克《法律的运行行为》就是这样的代表作。 2法社会学通过中立的价值立场达成法学研究宏观与微观的穿梭 在法社会学领域,研究需要通过各种微观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来达成宏观的结论,但是同时,法社会学这种宏观结论的达成是通过微观统计中的不预设价值立场的中立的客观的分析实现的。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穿梭首先表现在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他一直在探索现代社会中渐增的规训力量的着落点,最终落在现实生活中微观层面的无数的局部环境上,如各种规训场合如监狱,各种常态化的惩罚方式从而建构起他的权力的微观物理学,这种微观场景下获得的价值中立的各种数据与思考最终都成为他的大理论的基石。 3法社会学通过研究对象的预设实现法学研究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法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往往是行动中的法,法社会学既要研究相对静态的法律秩序,也关注于法运行状态的历史性的,流动性的全过程,从很大程度上,它不仅关注制度本身。强调从静态的、平面的事实与现象描述向主体间性的、关系的这种事实与动态过程描述与揭示转变。法社会学也因此实现法学研究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缺点 首先是法社会学研究的共有缺陷,第一,法社会学研究的只是利益,制度只是手段,这让法社会的研究预设了价值中立的立场,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就忽视了制度正义的问题,也不利于法律信仰之塑就。第二,纯粹的法社会学只重视定量分析而不重视定性研究,这导致了很多问题,一方面,定量研究的样本科学性始终存疑,另一方面,即使样本正确,但也很容易

《体育与健康》慕课课程期末考试及答案

问题 1 得 2 分,满分 2 分 下面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包括? 答案: A. 环岛骑行 B. 卧推 C. 仰卧起坐 D. 拉丁舞 回答反馈: 答案: B 问题 2

得 3 分,满分 3 分 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排球比赛? 答案: A. 9 人制排球 B. 软式排球 C. 6 人制排球 D. 沙滩排球 回答反馈: 答案:CD 问题 3 得 3 分,满分 3 分

根据打法的不同,网球选手有哪些类型? 答案: A. 底线防守型 B. 底线进攻型 C. 发球上网型 D. 综合型 回答反馈: 答案:ABCD 问题 4 得 2 分,满分 2 分

“动起来”计划由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2奥00巴9 马年于发起并创立。 答案: 对 错 回答反馈: 答案:错误 问题 5 得 2 分,满分 2 分 最大摄氧量(VO2max )是目前公认的评价心肺功能水平的金标准。 答案: 对 错 回答反馈: 答案:正确 问题 6 得 2 分,满分 2 分

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内容丰富、社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我国特有的体育文化形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对 错 回答反馈: 答案:正确 问题7 得 2 分,满分 2 分 热环境下运动会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运动性热疾患,例如中暑、热痉挛、热衰竭。 答案: 对 错 回答反馈: 答案:正确 问题8

得 2 分,满分 2 分 1895 年,由美国人发明了排球运动。 答案: A. 威廉·G·摩根 B. 保尔·黎伯 C. 詹姆斯.奈史密斯 D. 威廉姆斯 回答反馈: 答案: A 问题9 得 2 分,满分 2 分

法理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 。。。。。。。。。。。。。。。。。。。。。。。。。。。。。。。。。。。。。。。。。。。。。。。。。。。。。。。。。。。。。。。。。。。。。。。。。。。。。 法理学导论(一) 1 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B) ?A、宪法 ?B、法院调解书 ?C、证券法 ?D、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 在我国,国务院有权制定(D)。 ?A、法律 ?B、部门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 3 以下哪个不是法理学中主要涉及的内容?(A) ?A、为部门法提供原则 ?B、法律的价值和追求 ?C、修身养性,培养法律思维 ?D、法律的基本概念 4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C)。 ?A、社会现象 ?B、自然现象 ?C、法律现象 ?D、综合现象 5 法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C)

?A、法 ?B、法的现象 ?C、逻辑推理 ?D、与法相关的问题 6 法律体系是对法律制度进行本质分类的概念。(错误) 7 《唐律疏议》规定了管辖的基本原则。(正确) 法理学导论(二) 1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里“禹刑指的是什么刑罚?(A) ?A、斩刑 ?B、凌迟 ?C、车裂 ?D、分尸 2 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法学上被称为(D)。?A、法学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律制度 ?D、法系 3 “獬豸”指的是?(C) ?A、法典名称 ?B、古代城市名称 ?C、神兽名称 ?D、古代官职名称 4 “神判”在我国古代用来解决什么问题?(B)

关于司法腐败的法社会学思考等

关于司法腐败的法社会学思考等 [腐败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与公共权力同生共长的。权力既可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朝权利的自我膨胀、权力变异、权力腐败的方向发展,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手段。司法腐败是腐败现象中的一种。近年来,司法腐败日益严重,愈演愈烈,“目前,我国司法腐败的现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蔓延”,“部分法官、检察官等已经成了产生腐败的污染源”。若不及早遏制和清除,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弘扬正气,维护正义,捍卫司法公正,就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清除司法腐败。 一、司法腐败的基本含义和本质特征 司法腐败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为了谋取或保持不正当的私人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利用司法职权从事非法行为。在我国,司法机关通常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机关等。 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江泽民阿志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历史事实说明,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综观近几年来,司法腐败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蔓延范围之广、涉及人员之众、影响之恶劣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这些腐败行为主要表现为不严格执法、违法办案,而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又是当前司法腐败的典型表现。现象反映本质,从司法腐败的典型行为中,我们不难剥离出司法腐败的本质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担负着巩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公民权益的神圣职责。司法腐败摧毁了这一防线,玷污了这最后的净土。 二、司法腐败的原因 司法腐败究其存在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它既有司法机构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外部原因,既有司法腐败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机构、部门和国家的客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缺陷。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虽然我国建立了很多的监督制约机制,如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人大对司法权的监督、群众舆论监督和新闻媒体,以及司法机关内部制约机制。然而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缺陷,可能形成司法机关监督不力或不受监督局面。 第二、司法腐败的另一外在原因是地方行政权力腐败的推动。所谓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就是地方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相勾结,共同完成某中交易、共同谋取非法利益,共I司完成腐败行为。虽然司法部门是个独立的业务系统,但其干部

学堂云运动与健康慕课答案.docx

学堂云运动与健康慕课答案 问:广告用语让消费者一目明了该产品的特色和品质的诉求是理性诉求。 答:对 问:针对有害需求,企业采取抵制性营销策略,就是说必须完全停止此类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答:错 问: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答:对 问:属于渠道的宽度结构的有()。 答:密集性分销选择性分销独家分销广泛性分销 问: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 答:战胜国英、法实力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帝国主义霸主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首领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有新的发展 问: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大都采取()的方式。 答:官督商办 问:2012年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答:①海上问题矛盾激化(黄岩岛、钓鱼岛、南海)②朝鲜半岛局势僵局难破③日本“远交近攻”加强日美同盟④战略忧虑刺激军备竞赛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问:一般来说,市场领导者为了保持自己的行业领导地位可采取的策略包括()。

答:扩大市场总需求保护现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问:只有褐色的紫砂器才是正宗的。 答:错 问:针对中间商的营业推广方式包括()。 答:折扣鼓励推广津贴销售竞赛 问:一个理想的补缺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答:有足够的规模和成长潜力市场未被大型企业重视企业具备能力及资源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声誉盈利性较好 问:鸡缸杯拍出高价是因为历史久远。 答:错 问:消费者市场的市场细分标准主要包括哪些变量()。 答:人口统计细分变量地理细分变量心理细分变量行为细分变量 问:某个旅游景区发现周末的游客过多导致景区人员工作压力大,平时却没有那么多游客,那么景区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哪些措施来协调矛盾? 答:在周末增加兼职人员周一至周五打折只在周末涨价 问:《六羡歌》体现了陆羽的品质。 答:对 问:面对过度需求,企业可以采取的营销策略主要有哪些? 答:增长性营销策略限制性营销策略 问:普洱茶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浓厚爽滑。 答:对 问:一般认为宏观营销环境主要由政治法律环境和()等方面组成: 答: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人口环境自然环境

法律社会学

法律社会学复习 一、简答题 1、法律社会学的研究生对象是什么?(1讲) (1)以社会学所探索的现象状况为依据,研究范围分为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两个方面,前者研究社会生活中各种单位和制度构成,后者研究社会结构的活动和变动。 (2)以社会学所探索的现象的规模为依据,把社会学分为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前者研究规模较大的社会现象,后者研究小群体具体的社会关系。 (3)以社会学研究的层次为依据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与部门社会学,前者研究一般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后者研究某一方面的现象与理论如法律社会学。 2、法律社会学有何突出特点?(1讲) 法律社会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社会学指向,即以社会学理论研究法律现象的特点。法律社会学强调对社会中的法律运行过程进行客观的实证分析,把对法律现象的研究建立在通过观察、试验和统计等方法所获得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关于这个特点,美国学者艾尔文、英国法学家科特威尔和劳埃德等都有论述。美国著名学者布莱克在其《司法社会学》一书中,则把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法律现象的区别归为两个模式,即法学模式和社会学模式,并作出六个方面的具体分析,从中看出法律社会学的社会学指向。 3、简述法律社会学理论渊源的主要内容(1讲) 1、来自法学的理论渊源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被奉为法律社会学的思想先驱。 法国法学家萨维尼斯利是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观点为法律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 梅因是英国历史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具有某种法律社会学的倾向。他的研究对后来的法律社会学研究产生了影响。 德国法学家耶林对法律社会学有较大影响。 2、来自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提出了建立社会学的纲领等,对后来法律社会学的创立奠定了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是对法律进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代表物。他深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创立了一种有关社会和法律进化的理论。他认为社会是“有机体”。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过程也是按照生物学自由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而逐渐实现的。因此,国家和法律的任务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保持资本主义秩序的现状。 4、法律社会学对法律概念的解释有什么特点?(2讲) 1、什么是法。是法律社会学长期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直到现在,法律社会学家仍然致力于对法律概念的探索。 2、法律社会学家讨论法律概念问题既不是超经验的哲学思辨,也不是纯粹的逻辑分析。 法律概念所描述的一类现象是由经验的方法最终证明的,法律概念是一个可以通过经验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一特点是法律社会学的法律概念区别于以哲学思辨或逻辑分析

法社会学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在当今网络和媒体发达的时代,对有法律意义的典型事件作社会学分析,对中国法治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轰动一时的肖志军、李丽云事件,苏力教授曾作过详细分析,但从法律社会学层面上看,并不成功,在其论证的经验起点、论证过程和论证结论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法学人去批评、思考和检讨。 一、起点:事件的回顾与再梳理—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自身逻辑、社会情怀和社会共识 韦伯指出:“社会科学产生于对实际问题的关注,而且还受到人们所要实现的社会变革愿望的刺激。” [3]同理,肖志军、李丽云事件作为一个“实际问题”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对法律问题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认识、分析和探讨的一个生活标本,我们于其中观察社会各群体的生活状态、抽出社会关注焦点、寻找法律在适应层面上的漏洞、整合社会大众对法律规范的各种主张,这是社会学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同时,法律社会学意义上的分析必须克服那种拟定片面事实、局限于单一范畴和方法、预定价值倾向、偏重单方利益的做法。这又如韦伯所说:“某个具体的‘结果’的原因必须从总体条件中去寻找,因为它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而不是别的方式‘共同起的作用’(act jointy)才形成某种结果的。” [4]因此,对肖、李事件来说,它撩起人们内心激情的起始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法律关注、批评和修法建议的各种社会声音、社会背景是我们首先必须面对的,这是我们立论的基础和“总体条件”。 (一)成为公共事件的起因:一尸两命—又一个秋菊式的困惑 肖、李事件中的“最简单的‘可靠的感性’的对象”是什么呢?,那就是本事件中由于医方缺少“临门一脚”,坚守“非签字不手术”的规则,导致李丽云及其婴儿非自然的、非 不可抗力的死亡,这无疑是整个事件的起因[5],是生命的逝去让人伧然落泪而奋笔疾书。 [6]法律人不能有半点轻视这种普通人情感的倾向。这种情感的基础聚合力是强大的。首先,这里的权利关注是具体的,李丽云母婴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存在,而非杜撰的“理想的生命体”,所以不存在苏文指出的什么抽象的自由主义和权利口号;其次,现代社会的人本主义水平使我们在面对任何个体生命时,能回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样一种彻底的人文境界,李丽云母婴的生命是“值钱的”,所以有理由认为规矩应让位于 生命而不是相反[7]。可以说,即便李之死是“一件事”意义上的(下文将说明肖、李事件在中国不是孤立的),它也未必没有让人反思的价值。 更有社会性意义的是,李丽云母婴之死这个事件不但有足够的论题聚合力而且还有足够的论题散发力。首先,尽管有个人的特殊因素,但肖、李二人相对贫困的状况与民工身份,难免不让人联想到如“同命不同价”案中农村户口方的吃亏、孙志刚案中孙本人的卑微地位造成的惨剧等。在这些事件中,社会不断暴露自身的法律公正问题,这也造就了当事人的弱势地位与媒体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的奇特社会现象,中国的人本主义精神也许正是通过这种

2015慕课考试正确答案

一、单选题 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B、 双主官制 C、 绝对服从命令 D、 一切为人民服务 我的答案:A 2()不属于大力加强国防建设、早日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举措?A、 在全民族大力加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国防教育、尚武精神的教育B、 加强自由、民主、平等等普世价值的宣传 C、 纯洁党的队伍,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 D、 维护宪法的权威性、维护公民的应有权利 我的答案:B 3()不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 A、 信息技术 B、 能源技术 C、 材料技术 D、 转基因技术 我的答案:D 4关于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A、 美苏两个大国属于第一世界 B、 英法德意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属于第二世界 C、 二战前后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中国夹在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我的答案:D 5()是衡量军队指挥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A、 战略指挥系统 B、 战术指挥系统 C、 作战平台与单兵指挥系统 D、 战役指挥系统 我的答案:C 6()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宗旨。 A、 为世界和平而奋斗 B、 紧紧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C、 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而服务 D、 绝对服从党的命令 我的答案:B 7根据国防的涵义,()不属于国防的作用或目的。A、 防备和抵抗侵略 B、 制止颠覆 C、 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D、 为公民正常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我的答案:D 8()是伪装技术发展的方向。 A、 侧重于隐身涂料的发展 B、 侧重于隐身草的发展 C、 侧重于高科技纳米方向发展 D、 和武器装备一体化 我的答案:D 9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

论法学形态法哲学法理学与法社会学傅欣.doc

论法学三形态——法哲学、法理学与法社会学/傅欣- 引言法学的知识形态的有机联系,构成一定的法学体系。我国目前的法学体系是以法律体系为参照的,除法学基础理论(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称为法理学)是关于法的一般理论以外,往往是以法律部门作为法律学科确立的根据,从部门法中引申出部门法学。例如,法被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部门法学。我国法学理论虽然也论及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法学分为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但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与上述部门法学的关系并论及。我认为,法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首先应当确定其自身的层次,这就是法哲学、法理学与法社会学。各个部门法学,例如刑法学,又可以分为刑法哲学、规范刑法学和刑法社会学。因此,在一般意义上确立法哲学、法理学和法社会学,对于所谓部门法学的理论层次划分具有指导意义。 一、法哲学

法哲学是以法的价值为研究对象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为价值法学。法不仅表现为一种规范,而且表现为一种价值,这种价值是规范存在的根据,是一种实质合理性。因此,它是法上之法,即法之为法的本原。法的这种价值,在历史上曾经以各种方式存在,例如自然法中的自然,理性法中理性等,这里的自然与理性包含了正义、自由、平等这样一些人之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尤其随着价值哲学的兴起,出现了博登海默所称的价值取向的法理学(value oriented jurisprudence)。例如,德国学者鲁道夫施塔姆勒把法律观念分解为两个组成部门:法律概念和法律理念(the concept to law and the idea of law)。这里的法律理念乃是正义的实现。正义要求所有的法律努力都应当指向这样一个目标,即实现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所可能实现的有关社会生活的最完美的和谐。(1)价值法学通过揭示法的价值内容。为法的规范设置提供了根据,是对合法性的一种合理性拷问。正如黑格尔指出:在法中人必然会碰到他的理性,所以他也必然要考察法的合理性。这就是我们这门科学的事业,它与仅仅处理矛盾的实定法学殊属不同。(2)黑格尔在此所说的我们这门科学,指的就是法哲学。法哲学将法规范围于理性的法庭上进行审问,对法进行价值的审视。例如美国学者罗尔斯将正义规定为首要价值,并以正义作为衡量法的合理性的一般根据,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象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多么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3)因此,法哲学所确定的价值标准,具有对实在法的批判性。在这种意义上说,法哲学是对法的一种反思性考察。这也正是法哲学对于价值研究与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对于价值研究有所不同的地方。哲学,这里主要是指价值哲学包括政治哲学,是以一般价值为研究对象的,确立价值的一般概念。而法哲学是在价值哲学的基础上,以法为出发点,对法所应当体现的价值内容的揭示。因此,法哲学就成为哲学与法学之间传递人文蕴涵的一种中介,一座桥梁。正是通过法哲学,使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最后修改版)

述评: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摘要:社会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及方法。迪尔凯姆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提出了一系列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准则及检验标准。他认为社会学像自然科学一样,其研究对象是可以实证的,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本文通过描述迪尔凯姆实证研究方法的准则,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已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学方法社会事实方法的准则 一、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方法的背景 社会学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由孔德在实证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他的社会学既无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又无专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继孔德之后,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宾塞试图明确社会学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开展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但也没有涉及方法问题。 而对于一门科学能否独立存在,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涉及到某种独特的“客观现实”,是否拥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本论述社会学方法的著作中,迪尔凯姆意在说明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独特对象,以区别于其它的学科,以及它所使用的特别方法,从而使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成为可能。 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提出,应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社会事实是什么呢?在此,应对社会事实下一个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1]也

体育慕课考试答案

1、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发现,高达50%的疾病或死亡因素与什么有关? 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哪一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当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维持时间最长的武术组织?1910 3.网球比赛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增加进攻(这个不确定,是根据网球老师说的选的) 4. 网球比赛中要赢得一局比赛,必须比对手多赢几分才可以? 2分 5. 联合国报告认为什么将会是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 体质下降 6. 国际羽联在哪一年正式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后,开始了我国羽毛球运动的鼎盛时期。1981 7. 哪一个季节人体脂肪合成速度最快? 冬天 8. 哪一年被世界公认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1863 9. 下列哪位运动员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运动员? 容国团 10.在哪届奥运会上,乒乓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汉城奥运会 11.篮球规则规定,篮圈离地垂直高度为多少? 3.05米 12. 1895年,由美国人()发明了排球运动。 威廉·G·摩根

13,。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卧推 14.下列不易于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时段或状态有哪些?(这个也不清楚,是看它字体颜色不一样)身体极其疲惫 15.20世纪50年代末期,巴西人创造了哪种阵型被誉为足球史上的第二次变革。 “四二四”阵形 16.曾经在NBA总决赛中受伤,坚持参加比赛最后获得冠军并取得最有价值称号的凯尔特人球星是()? 保罗皮尔斯 17.体育锻炼与传统心理治疗手段同样具有抗抑郁效能,是治疗抑郁症的()手段;体育锻炼治疗抗抑郁症的效果与药物相比比较()。 辅助;持久 18.在运动中不慎扭伤,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马上揉搓患处 19.20XX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囊括多少枚金牌? 5 20.“让参与者成为享受运动,实现人生潜能的一代”是哪一个健康促进的愿景? 为动而生 21.减小肚皮应采用哪一类运动? 长时间低强度 22.棍多以抡、劈、扫、云等法为主,大多是横方向用力,动作幅度较大,其特点:一招一式虎虎生威,动如疾风骤雨,产生"棍打一大片"的效果。棍被称为() 百兵之首 23.作为当下盛行的舞蹈元素,以人体中段(腰、腹、臀部)的各种动作为主,具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是()。肚皮舞

公共体育课参考答案

第一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的体育运动,已达到满意的锻炼效果 答:1、确定体育锻炼目标 2、选择体育锻炼内容 3、知道体育锻炼计划 4、遵循体育锻炼原则 第二题:简答运动疾病,结合自己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有过的运动疾病情况,分析器原因和处理办法 答:运动疾病:运动性疾病是指由于训练安排不当造成体内某些机能紊乱所出现的疾病或症状。一般出现在竞技运动中较多,健身运动中出现的很少。常见的 的运动性疾病有:过度训练、过度紧张、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运动 性低血糖、运动性晕厥、中暑等。 (一)过度训练原因:(1)训练安排不当(2)带病参加训练和比赛(3)比赛过多, 休息不足(4)生活规律遭到破坏 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处理重点是消除病因,调整训练,安排 或改变训练方法,以及进行对症治疗。 (二)过度紧张原因:过度紧张多发生在训练水平较差、生理机能状况不良,缺乏锻 炼、比赛经验不足,因故长期中断训练或患病的运动员中。 处理:病情较轻者,要保持安静平卧位,注意保暖,并予以必要的对症处理。 症状较重的,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直至送医院。 (三)运动中腹痛:原因(1)因肝脾血郁肿胀而使腹膜上的神经受牵扯而疼痛。 (2)运动中胃肠道缺血、缺氧,造成胃肠道痉挛或蠕动功能 紊乱引起腹痛或绞痛。 (3)因呼吸肌痉挛而产生与呼吸节奏有关的腹痛 (4)原腹腔脏器有病变。运动时诱发了疾患或病变部位产 生病痛 处理:若运动中出现腹痛,则适当减慢速度,及时调整呼吸节奏,加深呼吸,同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做几次深呼吸。如上述措 施不起作用,则应停止运动,口服解痛药,按摩或请医生处理。 (四)肌肉痉挛原因:由于平时运动基础差,突然加大了运动量而造成局部肌肉失血, 或长时间进行单调的重复动作,以及练习中,大量排汗导致体内 水、盐代谢失调。天气寒冷、准备活动不充分等也会造成肌肉痉 挛。 处理:牵引痉挛的肌肉是常见缓解方法。例如,小腿腓肠痉挛时,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缓解用力将足部背伸,或点按承山穴。游泳时发生痉挛,不要惊 慌,要先深吸一口气,再做动作。 (五)运动性低血糖原因: 在饥饿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过长。 处理: 轻者平卧休息,口服温热糖水或少量含糖流质饮食,症状短时间便可消除。症状较重或出现昏迷者,应迅速静脉注射葡萄糖,同时点掐人中、涌泉、合谷等 穴,配合按摩,并迅速请医生前来处理。 (六)运动性晕厥原因:精神过分激动、长时间下蹲后突然站起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 晕厥。如果跑后立即停止不动,容易造成回心血流量和心输出 量的减少,使脑部供血不足,就可引起晕厥,也称作“重力性休 克”。 处理:当晕厥症状出现后,应减轻或停止运动,进行慢走、蹲下或平卧休息,症状就可

论法学三形态——法哲学法理学与法社会学法律论文

论法学三形态——法哲学、法理学与法社会学(法律论文) 引言法学的知识形态的有机联系,构成一定的法学体系。我国目前的法学体系是以法律体系为参照的,除法学基础理论(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称为法理学)是关于法的一般理论以外,往往是以法律部门作为法律学科确立的根据,从部门法中引申出部门法学。例如,法被划分为宪法、行zd、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zd 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部门法学。我国法学理论虽然也论及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法学分为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但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与上述部门法学的关系并论及。我认为,法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首先应当确定其自身的层次,这就是法哲学、法理学与法社会学。各个部门法学,例如刑法学,又可以分为刑法哲学、规范刑法学和刑法社会

学。因此,在一般意义上确立法哲学、法理学和法社会学,对于所谓部门法学的理论层次划分具有指导意义。 一、法哲学 法哲学是以法的价值为研究对象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为价值法学。法不仅表现为一种规范,而且表现为一种价值,这种价值是规范存在的根据,是一种实质合理性。因此,它是法上之法,即法之为法的本原。法的这种价值,在历史上曾经以各种方式存在,例如自然法中的自然,理性法中理性等,这里的自然与理性包含了正义、自由、平等这样一些人之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尤其随着价值哲学的兴起,出现了博登海默所称的价值取向的法理学(value oriented jurisprudence)。例如,德国学者鲁道夫施塔姆勒把法律观念分解为两个组成部门:法律概念和法律理念(the concept to law and the idea of law)。这里的法律理念乃是正义的实现。正义要求所有的法律努力都应当指向这样一个目标,即实现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所可能实现的有关社会生活的最完美的和谐。(1)价

2016尔雅法社会学考试答案

法社会学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根据相关统计,2005年有关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刑事和解的比例是()。 A、1.1% B、7.6% C、13.7% D、29.3%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这种解决争端的方式是指第三方独自决定。 A、调解 B、讨论 C、判决 D、独裁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正式的解决争端的方式不包括()。 A、舆论 B、学校的规则 C、社会组织的纪律 D、国家制定法律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从法律角度看,“内部的人”不包括()。

A、普通人 B、法官 C、律师 D、法律制度中的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社会大变迁时期,()权威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A、传统的 B、超凡的 C、合理的 D、法律的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A、中性指标 B、评价指标 C、否定性指标 D、肯定性指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具体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变通行为不包括()。 A、地方政府严格执法,不为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企业开绿灯 B、中央相应措施为企业减负,降低各种税收和保险费用 C、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D、起草劳动合同法执行条例,回应社会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声音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英国将控辩双方存在的交易称为()。 A、惩罚令 B、控辩交易 C、认罪请求 D、坦白制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根据埃尔文的理论,社会学家研究法律制度过程中并不关心()。 A、创制法的原因 B、法的创制者的行为 C、法的解释、适用、执行及其原因 D、书本上的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日本50年代到70年代发生的四大污染案件采用了()模型解决争端。 A、核心关系与边缘关系 B、利益的最大化 C、文化影响 D、简单关系和复杂关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对于2008年5月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多数网

法社会学案例思考

法社会学案例思考 ▼一、马克斯.韦伯关于四种“理想类型”的法律 法律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是相互推动的,正是社会变迁不断推进着法律的现代化发展。德国著名的法社会学家M.韦伯通过“形式”与“理性”两个核心概念,建构了法律发展进程中的四种“理想类型”的法律运行模式,即:实质非理性、形式非理性、实质理性、形式理性。以下是法律的四种“理想类型”的具体案例(事例): 1.实质非理性 例子:所罗门国王的非形式非理性判决:圣经上记载了所罗门国王的一个判例:两个妇女都分别声称一男孩是她们各自的儿子,却都无法证明,所罗门也无法确定。他宣称既然双方的声称都具有可信性,那么就将此男孩劈为两半,每人一半。结果其中一个女人说,“把孩子给她吧!”,而另一女人说:“对,一人一半”。这时所罗门国王说,把孩子给放弃孩子的那个妇女吧,因为她的放弃行为本身就证明了她是孩子的真正母亲。 分析:没有人知道国王运用的是什么规则,以及为什么运用之。只知道结果是非常合理、公道的。(没有人知道其规则和推理) 2.形式非理性 例子:判案有严格程式,但结果不可预测;历史上各种伴随隆重仪式的神明裁判(ordeal;judicium dei)如水神判、火神判;直到后来用陪审制度取而代之,“民之声”取代“神之声”。 分析:有规则,但推理过程没办法预测。 3.实质理性 例子:依据宗教的、政治的、道德的规则进行裁决;如伊斯兰教依据古兰经等神的启示来定案。 分析:推理过程是理性的。但规则是不明确的,或只是一些道德的规则和政治原则。法律的原则变得模糊不清了。换言之,法律规则不是明确的,确定的。 4.形式理性 例子:美国最高法院于1931年复审了一件驾驶飞机穿越州界的上诉案。美国立法中当时有禁止驾驶带引擎的运输工具穿越州界的法律,上诉人因驾驶飞机而依照此法律被判有罪。上诉后,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上诉人无罪,因为该法(1919年通过)在枚举运输工具时并未提到飞机。该审判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是形式的;根据法定条文按逻辑推理判决,是理性的。 分析:有固定的规则,推理过程也很明确。但结论未必是合理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