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

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

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
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

包装学报Packaging Journal Vol.3 No.3July 2011

第3卷 第3期2011年7月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

淼1,郝喜海1,2,邓

靖1,2,李

菲1,史翠平1,李慧敏1

(1.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株洲412007;

2.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抗菌包装薄膜是一种加入抗菌剂后具有抑制或杀灭表面细菌能力的功能性薄膜。根据所添加抗菌剂的不同,抗菌包装薄膜可分为有机抗菌膜、无机抗菌膜和天然抗菌膜3类。抗菌包装薄膜能通过不断释放抗菌剂来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被包装食品的货架寿命。目前,抗菌包装薄膜只有解决好安全与环境保护2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抗菌膜;安全性;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TB48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100(2011)03-0006-05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bacterial Film for Packaging

Sun Miao 1,Hao Xihai 1.2,Deng Jing 1.2,Li Fei 1,Shi Cuiping 1,Li Huimin 1

(1.Key Laboratory of New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

2.School of Packaging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

Abstract :Antibacterial Film for packaging is a kind of new functional material containing antimicrobial which has the ability to restrain or sterilize the bacteria that accretes on the surface of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timicrobial added, the Antibacterial Film for packag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at is, organic antibacterial films,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films and natural antibacterial films and they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the microorganisms by constantly releasing antibacterial agent to extend the shelf life of food packaged. At present two main problems of safe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still to be resolved to achieve a better development for Antibacterial Film for packaging.

Key words :antibacterial film;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收稿日期:2010-12-22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2009CK3028)作者简介:孙

淼(1986-),女,辽宁阜新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菌性PVA 薄膜的研究与应用,

E-mail :sm5418@https://www.doczj.com/doc/2c14779150.html,

0 引言

具有抗菌作用的塑料称为抗菌塑料。它是在塑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菌剂,以起到抗菌与抑菌的作用,从而保持其自身及所包装产品的清洁

[1-2]

。在塑

料制品的生产中采用抗菌技术,不仅能减少因使用这些制品而发生的交叉污染,并且能在保持塑料常规性能和加工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起到杀菌的功效,

对塑料制品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抗菌塑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抗菌包装薄膜是其重

要应用领域之一[3]。抗菌包装薄膜的应用,可以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4]。因此,开发天然防腐的抗菌剂,制作安全的抗菌包装薄膜,将成为今后食品用包装材料方面的研究热点。

用于塑料添加的抗菌剂,可依据其形态分为气

第3期7

态、液态和固态3类;也可依据抗菌剂本身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3类[5-6],相较而言,第二种分类方法更合理。因而依添加到塑料中抗菌剂的不同,可将塑料包装薄膜分为有机抗菌膜、无机抗菌膜和天然抗菌膜3类。本文拟对这3类抗菌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菌包装薄膜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有机抗菌膜

有机抗菌膜是由在塑料中添加有机抗菌剂而制得。有机抗菌膜的抗菌机理是有机抗菌剂能通过化学反应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从而使蛋白质变性,微生物代谢受阻,因而起到杀菌、防腐及防霉等作用。常用有机抗菌剂包括季胺盐类、醇类、酚类和吡啶类等[5,7-8]。

季铵盐类抗菌剂由于其价格低廉,杀菌速度快,已经被人们广泛研究和应用。如毛健康等人研究并制备了一种由季铵盐类高聚物(polymeric quarternary salt,PQA)与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共混的抗菌膜,此共混抗菌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大于PES膜,并且膜的抗菌性能随PQA含量的增大而增强[9]。Nariyoshi Kawabata等人首先发现了合成的吡啶型主链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杀菌作用[10]。Li G.等人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带吡啶侧基的聚烯烃黏物,同样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杀菌功能[11]。Weng Y. 等人将形成酸酐后的有机酸抗菌剂均匀混合到低密度聚乙烯膜中,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膜处于潮湿环境时,由于其内部的酸酐水解,自由酸从膜表面释放,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8]。

虽然有机抗菌剂的抑菌作用速度快,可操作性良好,稳定性较强,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其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差,易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特别是其耐热性能较差,所以一般很少有采用单一添加有机抗菌剂制得抗菌薄膜的做法[5,7]。

2无机抗菌膜

无机抗菌膜的抗菌机理可分为2种:一种为溶出抗菌。这是指在无机化合物中含有抗菌性离子(如银、铜、锌等金属离子),它们能通过缓释技术使微生物蛋白质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使其产生功能性障碍[5,7],从而达到抗菌效果。各金属离子杀灭、抑制病原体的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减:Ag+>Hg2+>Cu2+> Cd2+>Cr3+>Ni2+>Pd2+>Co4+>Zn2+>Fe3+[12]。另一种为光触媒抗菌。运用此机理的抗菌剂是以TiO

2为代表的光催化类抗菌剂,此类抗菌剂耐热性能较

一般无机抗菌剂高,但必须有紫外线照射,并且有氧气或水的存在才能起到杀菌作用。

溶出抗菌中的银基抗菌剂性能独特,具有无毒、耐腐蚀、不燃烧、抗菌谱广的特点,且不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安全性好,因此一直是材料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且其稳定的化学性能以及较高的抗菌效率使其成为制备无机抗菌膜的首选。如蔡佑星等人以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薄膜,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测试,透射电镜结果显示:nano-Ag的分散性能较好,粒子之间没有出现团聚现象;抑菌圈法测试结果显示:当在10 kg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中加入10 mg纳米银时,LDPE\nano-Ag复合膜的抑菌圈直径大于2 mm,抑菌率超过94%,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性能[13]。韩永生和李勇等人利用Ag+和Zn2+制作抗菌沸石,进而制备抗菌膜,并研究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离子制备抗菌沸石和抗菌膜,抗菌沸石的添加不会对薄膜的力学性能造成大的影响,而且可以赋予薄膜较好的抗菌性能。该抗菌保鲜膜袋对馒头、西瓜和生猪肉等都有保鲜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14-15]。付国柱等人采用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和掺混技术,在聚乙烯中加入纳米

TiO

2

制得纳米TiO

2

改性聚乙烯膜,并对该膜的抗菌

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

2

改性聚乙烯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在不同光源条件下对不同微生物菌株的杀菌率都达92%以上,且具有抗菌广谱、长效、安全稳定等性能[16]。同时,应丽英指出,这种在塑料制备过程中将抗菌剂混入的方法,抗菌剂的用量大,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可在塑料表面固定抗菌剂,将颗粒粒度为0.1~

0.2 m的抗菌剂制成喷雾液,喷涂于塑料模具表面。在成型过程中,可将抗菌剂渗入塑料制品的表面,也可将喷雾液直接喷到塑料制品表面,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抗菌剂与制品结合较好[17]。

广州擎天新材料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载银无机抗菌粉系列无机抗菌粉体已完全解决了银变色的问题[18]。但该无机抗菌粉体不能迅速杀死细菌,而且价格较高,抗菌具有迟效性。因此,单纯的添加无机抗菌剂制得的无机抗菌膜在应用中还受一定条件的制约。

为解决添加单一抗菌剂造成的局限性,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们成功研制出了

孙淼,等 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

包装学 报

82011年ZnO晶态复合抗菌剂,并将其应用于塑料包装材料

中,研制开发出抗菌率达99%以上的抗菌包装袋,且

已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晶宇科技公司投入生产[19]。李

全华等人采用sol-gel法,在普通的玻璃基片上制备了

Zn2 +掺杂Ag

2SiO

2

的复合薄膜。研究结果表明,Zn2+掺

杂能够显著提高溶胶和薄膜中银离子的稳定性及

Ag

2SiO

2

复合薄膜的抗菌性能。将有机-无机和无机-

无机抗菌剂复合,能减少使用单一种类抗菌剂的局限性,并以此相互弥补来提高抗菌剂的整体抗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抗菌性能[20]。

3天然抗菌膜

天然抗菌膜中所添加的抗菌剂主要是从动植物中提炼精制而成的。目前,对天然抗菌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虾、蟹壳为原料制得的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为抗菌剂的抗菌膜的研究。如张惠珍以LDPE为基体,以市售壳聚糖为抗菌剂,并通过机械混炼法制备了抗菌塑料。试验结果表明,该抗菌塑料虽然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是所用壳聚糖与LDPE的相容性不好,使得所得抗菌塑料的断裂伸长率下降[21]。唐汝培等人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与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共混膜,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薄膜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同时也具备较为明显的抗菌性能[22]。谢长志等人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壳聚糖接枝苯乙烯抗菌剂,并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以LDPE为基体的抗菌塑料,且对该塑料进行了表征和抗菌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的壳聚糖的加入,在不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材料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23]。邓靖等人根据抑菌圈直径比较了肉桂、花椒、辣椒、丁香油树脂的抑菌效果,综合考虑,将抑菌活性最好的丁香油树脂添加到海藻酸钠膜中,制备出可食性抗菌膜。该膜不仅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透水性能和抗菌性能[24]。但目前壳聚糖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难干燥,制膜强度较差,其保鲜剂产品黏度不高、质量不太稳定等,因而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25]。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精油也是较为常用的天然抗菌剂之一。如张新虎等人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苍耳丙酮提取物对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26];韩淑琴等人研究了仙人掌茎的提取物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的抑菌作用[27];R. S. Shetty等人对小茴香的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28];李巧如等人对丁香提取物与各类

抗菌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29]。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各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吴传茂等人研究了丁香的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30]。M.Valero等人对多种精油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丁香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但精油难溶于水,稳定性能较差,易氧化、挥发、逸散。为克服上述缺点,可以利用微胶囊化技术,形成有效的控制释放系统[31]。

4问题与展望

抗菌包装薄膜的应用,可以解决在运输过程中因包装破损而导致不能达到原有无菌效果的问题(过去是先杀菌,然后进行无菌包装或者真空包装)。抗菌包装薄膜能通过不断释放抗菌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延长被包装食品的货架寿命的目的。然而,目前抗菌包装薄膜面临2个主要问题:一是安全性问题。即在抗菌剂释放过程中,其是否会转移到被包装的食品上,是否会影响被包装食品的原有特征,食用后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等。这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问题,因此还需对抗菌剂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更多的研究。二是环境保护问题。市场上常见的包装薄膜通常以聚乙烯(Polyethylene,PE)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作为基材,虽然其价格低廉、性能稳定且使用方便,但其在废弃后不能完全降解,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那么,寻找“白色污染”的替代品,即研究开发出环保的树脂作为膜基材变得非常迫切也将成为该方向研究的一个热点,例如现在对聚乙烯醇的研究就变得相当热门。聚乙烯醇具有100%的生物降解性,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被认为是环保包装材料[32-34]。

综上所述,抗菌包装薄膜安全性和环境保护这两个主要问题的解决,将会给包装材料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毕忠. 抗菌塑料的最新发展[J]. 塑料,2000,29(3):25-

26.

Li Bizhong. New Advances of Antibacterial Plastics[J].

Plastics,2000,29(3):25-26.

[2]聂颖. 塑料抗菌剂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J]. 化工文

摘,2006(2):50-53.

Nie Ying. The Development St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第3期9

Plastics Antimicrobial Agents[J]. China Chemicals,2006

(2):50-53.

[3]陈芳,丁会利.国内外抗菌塑料的发展及其应用[J].

广州化工,2005,33(5):34-35.

Chen Fang,Ding Huili.Development of Antibacterial

Plastic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Application[J].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2005,33(5):34-35.[4]Pramila Tripathi,Dubey N K.Exploi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a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Control Postharvest

Fungal Rotting of Fruit and Vegetables[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4,32(3):235-245.[5]王男,王晓敏.抗菌材料及其在包装中的应用[J].技术

与应用,2006(4):69-71.

Wang Nan,Wang Xiaomin.Application of Aseptic

Materials in the Package[J].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06(4):69-71.

[6]李玉芳,李明.塑料抗菌剂的研发进展[J].国外塑料,

2009,27(1):68-72.

Li Yufang,Li Ming.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Plastics Antimicrobial Agents[J]. World Plastics,2009,27(1):68-72.

[7]杨远谊.抗菌保鲜膜研究及进展[J].包装工程,2007,28

(6):201-203.

Yang Yuanyi.Advance in Research of Antimicrobial

Preservative Film[J].Packaging Engineering,2007,28 (6):201-203.

[8]Weng Y,Hotchkiss J.Anhydrides as Antimycotic Agents

Added to Polyethylene Films for Food Packaging[J].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1993(6):123-128. [9]毛健康,王灿,沈新元.季铵盐类高聚物含量对聚季

铵盐/聚醚砜共混膜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膜科学与

技术,2009,29(5):44-48.

Mao Jiankang,Wang Can,Shen Xinyuan.Effect of

Polymeric Quarternary Ammonium Salt Content on

Morphology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ic Quarternary

Ammonium Salt/Polyethersulfone Blend Membrane[J].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29(5):44-48.[10]Nariyoshi Kawabata,Kiyokazu Takagishi,Masayuki

Nishiguchi.Coag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Microbial Cells

by Soluble Pyidinium-Type Polymers[J].React Polym,1989,10(2/3):269-273.

[11]Li G,Shen J,Zhu Y.Study of Pyridinium-Type Functional

Polymers:II.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oluble Pyridinium-

Type Polymers[J].Journal of Applier Polymer Science,1998,67(10):1761-1768.

[12]孙剑,乔学亮,陈建国.无机抗菌剂的研究进展[J].材

料导报,2007(21):344-348.

Sun Jian,Qiao Xueliang,Chen Jianguo.Advancement in

Research on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Materials[J].Materials

Review,2007(21):344-348.

[13]蔡佑星,金玉洁,王章苹.LDPE/nano-Ag复合膜的抗菌

性[J].包装工程,2010,31(9):54-56.

Cai Youxing,JinYujie,Wang Zhangping.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LDPE/Nano-Ag Composite Membrane[J].

Packaging Engineering,2010,31(9):54-56.

[14]韩永生,孙耀强,高留意,等.抗菌保鲜膜的研究与应

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5,26(4):146-147.

Han Yongsheng,Sun Yaoqiang,Gao Liuyi,et al.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ntibacterial Fresh-Keeping Film

[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2005,26

(4):146-147.

[15]李勇,高明侠.金属离子抗菌保鲜膜的试验研究[J].包

装工程,2002,23(2):11-14.

Li Yong,Gao Mingxia.Study on Antibacterial Membrane of

Metal Ion[J].Packaging Engineering,2002,23(2):11-14.

[16]付国柱,于运花,徐瑞芬,等.纳米TiO

2

改性聚乙烯膜抗菌性能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3,31(4):37-39.

Fu Guozhu,Yu Yunhua,Xu Ruifen,et al.Study on the

Antibiotic Property of Polyethylene Plastic Film Modified

by Nano-TiO

2

[J].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2003,31(4):37-39.

[17]应丽英.抗菌塑料的开发及评价标准[J].现代塑料加工

应用,2003,15(2):49-52.

Ying Liying.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ve Standard of

Antibacterial Plastic[J].Modern Plastic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2003,15(2):49-52.

[18]谭绍早,张红,陈震华,等.PE抗菌食品保鲜膜的研

制[J].塑料工业,2003,31(10):51-53.

Tan Shaozao,Zhang Hong,Chen Zhenhua,et al.Development of PE Antibacterial Foodstuff Preservative

Film[J].China Plastics Industry,2003,31(10):51-53.[19]陈兵.新型复合抗菌包装材料[J].上海塑料,2003(3):

31.

Chen Bing.New Composite Antimicrobial Materials of

Packaging[J].Shanghai Plastic,2003(3):31.

[20]李全华,程金树,徐瑛.Zn2 +掺杂对Ag-SiO

2

薄膜抗菌性能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4):92-94.

Li Quanhua,Cheng Jinshu,Xu Ying.Influence of Doping

Zn2+on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Ag-SiO

2

Films[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31

(4):92-94.

[21]张惠珍.不同种类壳聚糖/LDPE抗菌塑料性能初探[J].塑

料工业,2008,36(11):39-48.

Zhang Huizhen.Primary Investigation on Property of

Different Chitosan/Antibacterial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J].China Plastics Industry,2008,36(11):39-48.

[22]唐汝培,杜予民,郑化,等.壳聚糖/羧甲基魔芋葡甘

聚糖共混膜[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47(6):721-724.

Tang Rupei,Du Yumin,Zheng Hua,et al.Blend Films

of Chitosan-Carboxylmethyl Konjac Glucomannan[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1,47(6):721-724.

孙淼,等 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

包装学 报

102011年

[23]谢长志,刘俊龙.壳聚糖衍生物抗菌塑料制备与性能评

价[J].塑料工业,2006,34(7):62-64.

Xie Changzhi,Liu Junlong.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Evaluation of Chitosan Ramification Antibacterial Functional

Plastics[J].China Plastics Industry,2006,34(7):62-64.

[24]邓靖,谭兴和,周晓媛.丁香油-海藻酸钠可食性抗

菌膜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6):302-305.

Deng Jing,Tan Xinghe,Zhou Xiaoyuan.Research on

Edible Antimicrobial Lilac Oleoresin Sodium Alginate Film

[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2009,30

(6):302-305.

[25]袁志,王明力.壳聚糖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145-147.

Yuan Zhi,Wang Mingli.Application of Chitosan in Storage

and Freshness Preserv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J].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37(7):145-147.

[26]张新虎,何静,沈慧敏.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

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初探[J].草业学报,2008,17(3):99-104.

Zhang Xinhu,He Jing,Shen Huimin.Primary Study on

Fungistasis and Fungistatic Mechanisms of Xanthium

Sibiricum on Botrytis Cinerea[J].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08,17(3):99-104.

[27]韩淑琴,杨洋,黄涛,等.仙人掌提取物的抑菌机

理[J].食品科技,2007(3):130-134.

Han Shuqin,Yang Yang,Huang Tao,et al.The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of the Cactus Extracts[J].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130-134.

[28]Shetty R S,Singhal R S, Kulkarni P R.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Cumin[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1994 (10):232-233.[29]李巧如,刘宗智,任健康,等.丁香提取物抗菌机理的

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6):261-262.

Li Qiaoru,Liu Zongzhi,Ren Jiankang,et al.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General Extract of Fols Caryophylli[J].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01,16(6):261-262.

[30]吴传茂,吴周和.丁香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J].湖北工

学院学报,2000,15(1):43-45.

Wu Chuanmao,Wu Zhouhe.Studie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ugenia Cargophyllata Thunb Extract[J].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00,15(1):43-45.[31]Valero M,Salmeron M C.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11

Essential Oils against Bacillus Cereus in Tyndallized Carrot

Bro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3,85:73-81.

[32]郝喜海.水溶性塑料包装薄膜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现状

[J].包装工程,2004,25(4):175-176.

Hao Xihai.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oluble Plastic Packing

Film[J].Packaging Engineering,2004,25(4):175-176.

[33]郝喜海.水溶性塑料包装薄膜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株

洲工学院学报,2004,18(5):144-147.

Hao Xihai.Study,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luble

Plastic Packing[J].Journal of Zh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4,18(5):144-147.

[34]Alexy P, Lacík I, Simková B, et al.Effect of Melt Proce-

ssing on Thermo-Mechanical Degradation of Poly (Vinyl

Alcohol) s[J].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04,85(2):823-830.

(责任编辑:蔡燕飞)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汇总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 摘要: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功能性良好的生命因子,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这些肽除具有常规的生物活性,如增加矿物质吸收、调节血压、抗菌、抗氧化、降胆固醇、免疫调节之外还对人类营养有调节作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生物活性肽的种类、生理功能、吸收、制备研究进展,以期为生物活性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活性肽,生理活性,吸收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Abstract:Bioactive peptides as one rich sources, wide variety, good functional life factors have been a global research hot spo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peptides have some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increase mineral absorption, adjust blood pressure,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decrease cholesterol, regulate immune. What’s more, they also have a regulating effect on human nutrition, so they have attracted widely attention. The kinds of bioactive peptid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prepar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bsorp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bsorb 1.功能肽的简介 肽(peptides)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由蛋白质中20种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的组合和排列的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或者环状的多肽的总成。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tional peptide)[1]。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 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2,3]。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 - 7mol/ 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 mL 的多肽用60 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功能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是多样化且来源充足的食品原料,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如易消化吸收、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4]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人体摄入蛋白质经消化道中的酶作用后,大部分是以寡肽的形式

食品包装用的抗菌保鲜膜的应用研究.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身体保健的关注,希望食品加工中尽量减少化学添加剂。 这对从加工产地流通到销售市场的食品储存的安全和质量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出售的食品不但新鲜且容易储存。 当前随着加工、运输、贮存一体化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商品的流通扩展到世界各地。因此食品的保存不仅需要维持一定的货架寿命,而且还需要营养新鲜。对于用薄膜包装食品,若在膜中加入抗菌剂,能有效地抑制食品表面的微生物生长,且不需要低温冷藏技术。这样既可以节省能源,也可降低食品的销售成本。 1食品包装抗菌膜的类型 1热压抗菌膜。在成膜时将抗菌剂添加到包装薄膜中,使抗菌剂和薄膜结合为一体。所用的抗菌剂必须能承受高温,在加热到高分子的熔融状态时抗菌剂不会分解而失效。制备复合型抗菌膜,膜的最外层必须是高阻隔性材料,才能使释放出的抗菌剂不溢出密封的包装体系。 2涂布抗菌膜。将抗菌剂涂刷在包装膜材料上,包装材料成为抗菌剂的载体。 3可食性涂层抗菌膜。由多糖、蛋白质和脂质物质制备而成,能生物降解、可食,具有生物相容性、外表美观、阻隔氧气的优点。例如用含有有机酸的藻酸盐涂覆牛肉表面实现牛肉的抗菌保鲜。 4天然高分子抗菌膜。将pediocin或者nisin固定在纤维素膜上制成的抗菌膜,能够完全抑制单细胞的李斯特氏细菌,这种技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2抗菌包装体系 活性包装(activepackaging最初是欧洲(fairprojectct984170定义的,其活性含义包括具有以下功能:抗菌、除氧、除湿,除乙烯、乙醇等气味。 抗菌包装是活性包装的一种形式,抗菌包装系统可分为如下几类。

2.1外包装/内装食品的体系 固体或者低粘度的液体食品直接与包装材料接触,例如熟食肉制品和真空包装的食品。食品与外包装之间没有顶部空间,在此包装体系中,抗菌剂直接添加在薄膜中;在挤出机挤时加入抗菌剂,缺点是 抗菌剂不在膜的表面,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并且会降低薄膜的透明度,改进的方法是采用多层膜,使抗菌剂在最内层(热封层,但是要考虑抗菌剂的热稳定性和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 2.2外包装/包装内食品顶部的空间/食品体系 此体系适于软包装例如杯子或者纸盒包装的食品。加入的高活性抗菌剂在顶部空间进行扩散,不仅杀灭食品表面的细菌,而且抑制包装空间中的微生物。体系中的抗菌剂位于顶部空间,不和食品直接接触,使得抗菌剂不易扩散进入食品中,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 2.3抗菌剂固定在包装材料上 把抗氧化剂或者防腐剂甚至功能性基团(如胺基固定在高分子材料上,有效的抑制食品表面的微生物,适于表面比较容易腐败的食品。所用的抗菌剂可以是非食品等级的,也不要求具有挥发性。这样选用抗菌剂的范围就扩大了,根据所包的食品的要求选用需要的抗菌剂。 2.4控制释放理论模型体系 该理论主要应用在药品的缓释研究上,渗透剂扩散到药的硬壳溶胀分解大分子然后释放药到外部的液体溶剂中。在食品包装上也出现控制释放的研究,抗菌剂从膨胀型薄膜中释放的动力学的原理是:水进入薄膜后,薄膜中的抗菌剂就会从薄膜进入水中,用此法模拟抗菌剂在食品中释放的动力学模型。对于膨胀型薄膜,建立释放抗菌剂的数学模型包括两个部分,水的吸收动力学和抗菌剂从膜体中释放动力学。

植物源活性肽研究进展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多肽是由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其中可调节生物体生理功能的多肽称为生物活性肽。与蛋白质相比,活性肽不仅有比蛋白质更好的消化吸收性能,还具有促进免疫、调节激素、抗菌、抗病毒、降血压和降血脂等生理机能。此外活性肽还有较好的酸、热稳定性,水溶性及粘度随浓度变化迟钝等优点,易于作为功能因子添加到各种食品中。我国农作物种类品种繁多,利用这些廉价的植物蛋白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肽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综述了降血压肽、抗氧化钛、降胆固醇肽这3类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将其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同时归纳了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并指出其发展应用前景。 1.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1.1 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肽通常由细菌、真菌产生,或从动植物体中分离。它们尽管在结构上千差万别,但几乎所有的抗菌肽都是阳离子型的,两亲结构是它们的共同特征[1]。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抗菌肽对部分细菌、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临床试验也表明,抗菌肽能够增强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而且在体内还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1.2 免疫活性[2] 免疫活性肽能够刺激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降低机体发病率。从人乳和牛乳的酪蛋白中已检测到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肽片段,这些肽具有刺激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另外,乳蛋白、大豆蛋白和大米蛋白等通过适当酶解处理也可产生具有免疫 活性的肽类物质。 1.3 抗高血压活性 血压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on enzyme,ACE)的作用下进行调节的,血管紧张素Ⅰ在A C E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血压升高。降血压肽是具有抑制ACE活性的肽类, 来源广泛,ACE 抑制肽的主要来源是乳制品和鱼蛋白(沙丁鱼、金枪鱼、

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丽娜, 赵瑞利, 雷连成, 王教玉, 韩文瑜 作者单位:江丽娜,赵瑞利,雷连成,韩文瑜(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王教玉(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刊名: 中国水产 英文刊名:CHINA FISHERIES 年,卷(期):2008(5)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张书剑.Zhang Shujian几种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饲料研究2007(12) 2.李华.杨桂文.温武军鱼类抗菌肽研究概况[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2) 3.黄平.章怀云.HUANG Ping.ZHANG Huai-yun鱼类抗菌肽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 4.杨学明.江林源.蒋和生.YANG Xue-ming.JIANG Lin-yuan.JIANG He-sheng水生动物抗菌肽及其基因工程研究[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讯2006,17(1) 5.王克坚.林志勇.杨明.任洪林.黄文树.周红玲.邓尚龙.陈君慧.蔡灵.蔡晶晶海水养殖鱼类抗菌肽hepcidin基因的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5 6.王小玲.尹建文.Wang Xiaolin.Yin Jianwen鱼类的先天性抗菌和抗病毒机制[期刊论文]-现代渔业信息2006,21(7) 7.叶星.白俊杰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0,15(4) 8.单晓枫.郭伟生.张洪波.钱爱东鱼类体液中的几种抗菌因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2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c14779150.html,/Periodical_zhongguosc200805040.aspx

包装薄膜种类和性能资料

常见的薄膜有:PVC、CPP、OPP、CPE、ONY、PET、AL七大类。 一. PVC(聚氯乙烯) PVC(聚氯乙烯)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另外,因其良好的柔韧性、收缩性,加工和贴标性能良好,耐化学腐蚀能力强,牢固耐用,因此适合长期在户外使用。PVC有优良的着墨性能,又能制成各种颜色(PVC-4淡蓝色,PVC-5白色),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抗水、油及化学物品等性能要求较高的标签,顶正主要使用50u的PVC作为瓶标印刷,而娃哈哈瓶标一般使用40u的PVC。 包装薄膜大多是由聚氯乙烯树脂,通过添加增塑剂、稳定剂等多种助剂经由加工塑化而成。由于其材料特性,决定了聚氯乙烯包装薄膜使用过程中与食品接触的安全问题外,聚氯乙烯包装薄膜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同样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正是基于此,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环保部门已颁布相关法规禁止或限制PVC的大量使用。此外,PVC标签材料的降解性较差,对环境保护有负面的影响。 PVC热收缩膜适用于各类产品外包装及组合包装。该产品特点为:透明度好、收缩率强、易操作.包装后的产品能密封防潮湿、绝缘、光亮、坚固、美观。 以此作为瓶标材料在,50%收缩率最大可达--收缩自如1.

加工成型过程中可以紧贴瓶子。 2.晶莹光泽--高透明度可清晰展示产品外观,增加感观意识。 3.紧密封口--焊封性能好,不易开口,尤其适用于高速自动包装。 4.坚韧抗撕--韧性好,不易脆化,耐久抗撕裂强度大。 5.集体包装--增加销售数量,提高顾客购买欲望。 应用:PVC瓶标 二.流延聚丙烯薄膜(CPP) 流延聚丙烯薄膜是采用流延工艺生产的聚丙烯薄膜,又可分为普通CPP和蒸煮级CPP两种,透明度极好,厚度均匀,且纵横向的性能均匀,一般用做复合薄膜的内层材料。普通CPP 薄膜的厚度一般在25~50μm 之间,与OPP复合后透明度较好,表面光亮,手感坚挺。这种薄膜还具有良好的热封性。蒸煮级CPP(简称RCPP)薄膜是指能与PET、ONY、铝箔等通过干式复合后,而耐高温蒸煮杀菌的复合用基材薄膜。蒸煮级CPP薄膜,阻湿性好、耐热性优良、透明性好、光泽度高、挺度好、易于热封合等优点。蒸煮级CPP 薄膜 的厚度一般在60~80 μm 之间,能耐120℃、30 min的高温蒸煮,耐油性、气密性较好,且热封强度较薄膜。CPP 高,一般的肉类包装内层均采用蒸煮级的. CPP(流延聚丙烯)是塑胶工业中通过流延挤塑工艺生产的 聚丙烯(PP)薄膜。该类薄膜与BOPP(双向聚丙烯)薄膜

关于编制食品抗菌包装薄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食品抗菌包装薄膜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doczj.com/doc/2c14779150.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食品抗菌包装薄膜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食品抗菌包装薄膜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2) 2.5食品抗菌包装薄膜项目发展概况 (12)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青霉素的发现使人们对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各类疾病不再束手无策,并由此发展了大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保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上述“传统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不断产生出诸多新问题。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以及长期使用导致抗药菌株的产生。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新一代抗菌剂。近期的研究发现,某些阳离子型多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同时具有“传统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不会诱导抗药菌株的产生,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菌剂[1]。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称。1975年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2]等从惜古比天蚕(Hyatophoracecropia)蛹中诱导分离得到一种杀菌肽,并将其命名为cecropin。此后,许多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一些抗菌肽的氨基酸一级结构和基因序列得到确定。80年代,有关抗菌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的经济昆虫。90年代以来,在继续对大型经济昆虫进行研究的同时,又扩展到一些小型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及脊椎动物,抗菌肽已成为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研究的内容包括:抗菌肽的分离与纯化,氨基酸序列的分析,蛋白质构型与功能的关系,抗菌肽的作用机理[3,4],应用基因工程克隆与表达抗菌肽基因,改造合成抗菌肽基因以及动植物的转抗菌肽基因工程等,其中昆虫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最受重视[5,6]。目前已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包括细菌、动植物和人类。这种内源性的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大多数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有些则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起作用。对某些真菌、原生动物,尤其对耐药性细菌有杀灭作用,并能选择杀伤肿瘤细胞,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1. 抗菌肽的分类迄今为止从不同生物体内诱导的抗菌肽已不下200种,仅从昆虫体内分离获得的就多达170余种。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5类:(1)单链无半胱氨酸(Cys)的抗菌肽,或由无规则卷曲连接的两段а-螺旋组成的肽。该类包括天蚕素Cecropins, Magainins等。Magainins最初是从非洲爪蟾的皮肤中发现的,它是爪蟾的皮肤在一定的环境压力下分泌出的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成分,由两个紧密相连的肽链组成,每一个肽链有23个氨基酸,低浓度便可抑制许多细菌和真菌生长[7]。(2)富含某些氨基酸残基但不含Cys的抗菌肽。如富含脯氨酸(Pro)或甘氨酸(Gly)残基的抗菌肽。如从猪肠内分离的抗菌肽PR39中Pro含量占49%[6]。鞘翅肽Coleoptericin和半翅肽Hemiptericin的全序中富含Gly[8]。(3)含一个二硫键的抗菌肽,该二硫键的位置通常在肽链C端。如爪蟾皮肤细胞中产生的Brevinins[9]。(4)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硫键,具有β 折叠结构的抗菌肽。如绿蝇防御素(Phormindefensin),分子内有6个Cys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肽链C末段是带有拟β 转角的反向平行的β片层[10]。实验证明,分子中的二硫键在其抗菌作用中至关重要。(5)由其他已知功能较大的多肽衍生而来的具有抗菌活力的肽。 2. 抗菌肽的作用及机理 2.1抗菌肽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抗菌肽分子可以在细菌细胞质膜上穿孔而形成离子孔道,造成细菌细胞膜结构破坏,引起胞内水溶性物质大量渗出,而最终导致细菌死亡。抗菌肽分子首先结合在质膜上,接着其分子中的疏水段和两亲性α-螺旋也插入到质膜中,最终通过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位移,抗菌肽分子聚集形成离子性通道,使细菌失去了膜势而死亡[10-14]。但是,Gazit[15]等得出

包装市场-新型薄膜及发展趋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包装市场:新型薄膜及发展趋势 水溶性塑料包装薄膜作为一种新颖的绿色包装材料,在欧美、日 本等国被广泛用于各种产品的包装,例如农药、化肥、颜料、染料、清洁剂、水处理剂、矿物添加剂、洗涤剂、混凝土添加剂、摄影用化学试剂及 园艺护理的化学试剂等。它的主要特点是: 1.降解彻底,降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可彻底解决包装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2.使用安全方便,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触被包装物,可用于对人体有害 物品的包装; 3.力学性能好,且可热封,热封强度较高; 4.具有防伪功能,可作为优质产品防伪的最佳武器,延长优质产品的寿命周期。 水溶性薄膜由于具有环保特性,因此已受到世界发达国家广泛重视。 例如日本、美国、法国等已大批量生产销售此类产品,像美国的W.T.P 公司和法国的GREENSOL公司以及日本的合成化学公司等,其用户也是一些着名的大公司,例如Bayet(拜耳)、Henkel(汉高)、Shell(壳牌)等。在国内,水溶性薄膜市场正在兴起。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需要包 装薄膜占塑料制品的20%,约达30.9万吨,即便按占有市场5%计,则每年需求量也达1.5万吨。目前市场售价:美国产品为13~17万元/吨,日本产品为20~25万元/吨,国内产品销售价仅为美国的40%,平均售 价为6万元/吨,因而在价格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注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WTO,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对包装的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因而水溶性包 装薄膜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一定十分广阔。黑白膜黑白膜复合包装(Black/white film for packaging)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种新颖包装。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头孢菌素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在抗生素工业中具有广阔前景。本文简单介绍了头孢菌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物研究进展 1948 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年,Abra-ham 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 C 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 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 的结构[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抗菌药,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及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及心内膜炎等。目前其相关研究仍是抗生素药物研发的热点内容。自头孢菌素首次被发现到现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历经了五代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1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抗菌谱较窄,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则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用药。目前,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国外临床应用上还普遍使用。这类头孢菌素均是7-ADCA或7-ACA的3、7-位取代衍生物,且7-位仍有一个氢原子未被取代,此类头孢菌素也被简称为7-氢头孢菌素。 此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但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按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和口服两类。注射用头孢菌素类主要

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

包装学报Packaging Journal Vol.3 No.3July 2011 第3卷 第3期2011年7月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 孙 淼1,郝喜海1,2,邓 靖1,2,李 菲1,史翠平1,李慧敏1 (1.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株洲412007; 2.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抗菌包装薄膜是一种加入抗菌剂后具有抑制或杀灭表面细菌能力的功能性薄膜。根据所添加抗菌剂的不同,抗菌包装薄膜可分为有机抗菌膜、无机抗菌膜和天然抗菌膜3类。抗菌包装薄膜能通过不断释放抗菌剂来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被包装食品的货架寿命。目前,抗菌包装薄膜只有解决好安全与环境保护2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抗菌膜;安全性;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TB48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100(2011)03-0006-05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bacterial Film for Packaging Sun Miao 1,Hao Xihai 1.2,Deng Jing 1.2,Li Fei 1,Shi Cuiping 1,Li Huimin 1 (1.Key Laboratory of New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 2.School of Packaging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 Abstract :Antibacterial Film for packaging is a kind of new functional material containing antimicrobial which has the ability to restrain or sterilize the bacteria that accretes on the surface of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timicrobial added, the Antibacterial Film for packag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at is, organic antibacterial films,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films and natural antibacterial films and they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the microorganisms by constantly releasing antibacterial agent to extend the shelf life of food packaged. At present two main problems of safe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still to be resolved to achieve a better development for Antibacterial Film for packaging. Key words :antibacterial film;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收稿日期:2010-12-22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2009CK3028)作者简介:孙 淼(1986-),女,辽宁阜新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菌性PVA 薄膜的研究与应用, E-mail :sm5418@https://www.doczj.com/doc/2c14779150.html, 0 引言 具有抗菌作用的塑料称为抗菌塑料。它是在塑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菌剂,以起到抗菌与抑菌的作用,从而保持其自身及所包装产品的清洁 [1-2] 。在塑 料制品的生产中采用抗菌技术,不仅能减少因使用这些制品而发生的交叉污染,并且能在保持塑料常规性能和加工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起到杀菌的功效, 对塑料制品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抗菌塑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抗菌包装薄膜是其重 要应用领域之一[3]。抗菌包装薄膜的应用,可以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4]。因此,开发天然防腐的抗菌剂,制作安全的抗菌包装薄膜,将成为今后食品用包装材料方面的研究热点。 用于塑料添加的抗菌剂,可依据其形态分为气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摘要: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出现, 研发新型抗菌物质已迫在眉睫。而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中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的多肽。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肽的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肽;作用机理;前景 抗菌肽,简称ABP,是由宿主产生的一类能够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1980 年,瑞典科学家Boman 等从天蚕蛹的血淋巴中分离得到天蚕素( cecropin ) 抗菌肽,使人们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菌肽共有1 700余种。由于热稳定性强,且对较高离子强度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仅有广谱抗细菌能力, 而且有的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杀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杀伤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却又极少破坏动物体内的正常细胞,因此,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昆虫学、生理学、药理学研究热点,在动植物转基因工程及药物开发领域及农业、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抗菌肽的结构 1 .1 一级结构 据报道,已分离并测定其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的抗菌肽达几十种,且一级结构都比较相似,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由20~7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其N 端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等阳离子型氨基酸,C 端富含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非极性氨基酸,中间部分则富含脯氨酸,且在许多特定位置都有一些较保守的氨基酸残基,这些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是一些抗菌肽分子具有抗菌活性所不可缺少的, 1. 2 二级结构 通过圆二色性分析、二维核磁共振谱法及脂质体模拟实验研究抗菌肽的二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抗菌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a-螺旋和β-折叠结构。a-螺旋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水脂两亲结构,即圆柱形分子的纵轴一边为带正电-的亲水区,而对称面为疏水区。这种两亲性结构是抗菌肽杀菌的关键,改变a-螺 旋的螺旋度会影响抗菌肽的活性。抗菌肽有许多保守序列,在N端易形成a-螺旋,中间部分易形成β-折叠或铰链。a-螺旋肽主要包括天蚕素、爪蟾抗菌肽ma g a i n i n 、c a t h e l i n d i a 等,β-折叠肽主要包括哺乳动物防御素、植物防御素、昆虫防御素和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等。 2 抗菌肽的来源 2.1微生物抗菌肽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lizz 国际药业来源:文献点击数: 42 更新时间:2011-6-27 [关键字]:抗生素头孢菌素礼来ADM Basilea Abraham Ceftaroline头孢噻吩 健康网讯: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简介 1948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 年Abraham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C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的结构。美国礼来公司于19 62年成功地采用化学裂解头孢菌素C制造出头孢菌素母核7-ACA后,其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50多个品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酸、耐碱、低致敏、耐β-内酰胺酶、副作用小等特点,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开发的,多为半广谱抗生素,耐青霉素酶,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当有效,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仅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流感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活性。因此,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 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吩(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其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效能较强,主要表现在抗β-内酰胺酶性能强和抗菌谱广,如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等) 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较有效;且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菌、部分柠檬酸杆菌、部

中药抗菌研究进展

中药抗菌研究进展 作者:刘华钢,申庆荣,刘丽敏 【摘要】通过查阅5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药抗菌研究的文献,对抗菌中药实验方法、抑菌成分、联合抑菌作用和抗耐药菌感染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总结,为抗菌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药;抗菌;逆转耐药 Abstract:This study consulted the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in antibacteria effect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complemanted and summarized four aspects of research,including experimental methods,antibacterial composition,joint bacteriostasis and

anti-drug-resistant provides a basis and new ideas for the antibacterial medicin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bacterial; Reversal of drug resistance 近年来于人们滥用抗生素从而使很多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于中药抗菌的特殊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抗菌中药引起众人的关注,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此我们将从抗菌中药实验方法研究、中药的抑菌成分、中药的联合抑菌作用和中药抗耐药菌感染的作用这4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抗菌实验方法研究 体外抗菌实验 常用的实验方法早在2O世纪5O 年代我国医药工作者即开始了中药抑菌作用与抑菌成分研究,并发现许多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常规的药敏实验方法:有①纸片琼脂扩散法;②试管稀释法; ③平板稀释法;④打洞法;⑤挖沟法;

【高中生物】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生物科技行业)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以及所含化合物的特异性,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许多机遇与挑战。由于海洋存在许多极端环境,如高压(深海)、低温(极地、深海)、高温(海底火山口)和高盐等。为了适应这些极端的海洋生境,海洋生物蛋白质无论氨基酸的组成或序列都与陆地生物蛋白有很大的不同。生物活性肽是指那些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肽类。同时,海洋生物蛋白资源无论在种类还是在数量上都远远大于陆地蛋白资源,并且未得到很好的开发。 1海洋天然生物活性肽 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包括肽类抗生素、激素等生物体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各种组织系统,如骨骼、肌肉、免疫、消化、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的活性肽。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RP-HPLC,2D-NMR,TOF-MS,手性色谱(包括GC,HPLC)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洋活性肽的研究易于进行。目前研究的海洋活性肽主要包括来源于海鞘、海葵、海绵、芋螺、海星、海兔、海藻、鱼类、贝类等的活性肽以及在海洋生物中广泛分布的生物防御素。 1.1海鞘多肽 海鞘(Ascidian)属于脊索动物门,海鞘纲与尾索动物亚门的另外两个纲称为被囊动物(Tunicate),约有2000种,海鞘是被囊动物中种类最丰富、含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最多的一类。自1980年Ireland等从海鞘中发现一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肽Ulithiacycla-mide 以来,不断有环肽从此类海洋生物中发现。最令人瞩目的是从加利福尼亚海域及加勒比海中群体海鞘Trididemnumsolidum.中分离出的3种环肽DidemninA~C,它们都具有体内和体外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其中DidemninB的活性最强,对乳腺癌、卵巢癌具明显的抑制活性。同时,它还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活性,体内活性较环抱霉素A强1000倍,有望成为新型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高分子分离膜材料是一类新型水处理材料,其在低成本、低能耗的同时还具有高效、清洁并可富集回收目标物质等优点,可以取代蒸馏、萃取、蒸发、吸附等化工单元,因而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子、食品、环保、化工、冶金、水处理等领域,膜分离技术的核心是高分子分离膜材料。膜分离材料作为一个热门领域,发展一日千里,通过阅读一些文献,本论文着重介绍复合分离膜、智能型分离膜、分子识别功能高分子膜、新型耐高温高分子分离膜等新型高分子分离膜。主要介绍了以上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的概念、特性、改性方法应用以及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一些膜分离材料在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分子分离膜复合分离膜智能型分离膜应用开发 Review on thePolymer Membrane Material Abstract Polymer membrane material is a new type of water treatment materials, and its low cos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lso has efficient, clean and enriching and recovering the target substance, etc., can replace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evaporation, chemical adsorption unit,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medicine, electronics, food, environmental, chemical, metallurgy, water treatment and other fields, the cor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s the polymer membrane material. Membrane separation material as a hot area, rapid development, by reading some of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composite membrane, intelligent membrane, molecular recognition polymer film, the new high-temperature polymer membrane and other new polymer membran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features,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reforming method above polymer membrane material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membrane materials urgent need to address future problem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Keywords polymer separation membrane ;composite membrane ; intelligent membran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polymer separation membrane materials 2.1 composite membrane 2.2intelligent membrane 2.3moecular recognitio membrane

常用食品包装塑料薄膜的分类

常用食品包装塑料薄膜的分类 (一)普通塑料膜 普通塑料腆是指采用挤出吹塑成型、T形摸法成型溶液流涎法成I及压延成型的未经拉伸处理的一类薄膜.包装性能主要取决于树脂品种.常用单一薄膜性能比较见表3一3. 食品包装常用薄膜品种与性能见表3一4, 从表3一3中可见,在单一薄膜中.阻肚性能好的薄膜有PVDC、拉伸PP和PE, PET;气体阻隔性优良的有I'M PA, PE, PVDC, EV AL.耐商沮性较好的有CPP, PA, PET,适用于高沮杀菌食品的包装。 (二)定向拉伸塑薄膜 将普通塑料薄膜在其玻瑞化至熔点的某一沮度条件下拉伸到原长度的几倍,然后在张紧状态下.在高于其拉伸沮度而低于熔点的温度区间内某一沮度保持几秒进行热处理定型.最后急速冷却至室沮。可制得定向拉伸塑料薄膜(stretched film).经过定向拉伸的薄膜.其抗拉强度、阻隔性能、透明度等都有很大的提高。 定向拉伸薄膜具有的性能除取决于塑料的品种、分子质且大小、结晶度等材料因素和热处理沮度、时间外,与拉伸程度有重要关系,其机械性能、阻透性能和耐热耐寒性能等随拉伸率的增大、分子定向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此外,拉伸薄膜的性能与拉伸方向也有关,单向拉伸薄膜在拉伸方向上强度增加,而未拉伸方向强度较低、易潇裂.双向拉伸薄膜叮分为非均衡拉伸和均衡拉伸两种,均衡拉伸膜纵傲两向性能相同.而非均衡拉伸膜性能有方向性.

定向拉伸腆的缺点是延伸率降低,热封性能变差,独立使用时不易封口,使用时一般与PE 等具有良好热封性的薄膜复合.

食品包装上目前便用的单向拉伸一有OPP, OPS, OPET, OPVDC等.双向拉仲翻有BOPP, BOPE, BOPS, BOPA等.常用拉伸膜包装性能见表3一5.

抗菌药物研发进展_王菊仙

抗菌药物研发进展 王菊仙,冯连顺编写刘明亮审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50) 摘要:随着抗菌剂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尽快研发能够有效对付耐药菌感染的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睫。在简述抗生素发展史和分析当前研发新型抗菌药物紧迫性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传统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的结构修饰物和新作用靶点(如Fabl、蛋氨酰-tRNA合成酶、MurI、RFaE、WaaC等)抑制剂2个方面比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最新研发进展,并进一步指出寻找新作用靶点抑制剂和新作用机制药物可能是解决细菌耐药性的潜在途径。 关键词:抗菌剂;β-内酰胺;喹诺酮;四环素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51(2010)01-0013-06 1 研发新型抗菌药物的紧迫性 随着抗菌剂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加,耐药性细菌感染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棘手问题。据报道,在美国住院患者中每年发生院内感染约200万例,其中约9万例死亡。70%以上的院内获得性感染已经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因此,加快研发能够有效对付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所致重度感染以及耐药性递增的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等)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口服抗菌药已迫在眉睫。2006年初,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公布了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6种耐药性致病菌,其中MRSA高居榜首,以下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鲍氏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60%以上的院内肺炎是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如在7种最常见的院内肺炎致病菌[即铜绿假单胞菌(17%)、金葡菌(16%)、肠杆菌属(11%)、克雷伯菌属(7%)、大肠埃希菌(6%)、流感嗜血菌(6%)和黏质沙雷菌(5%)]中有6种为革兰阴性菌。据统计,2002—2003年度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甲氧亚氨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47%。由不动杆菌属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比率不断增大,且死亡率高达20%~50%,而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已从1975年的9.6%提高至2003年的18.1%,增长近1倍。尽管如此,近20年来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抗菌药物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如1998年以来的10年间,仅有10种新抗菌药获准上市。2 抗生素发展史 上世纪40、50年代,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早期医药工业的发展,而且成为研发各类药物的重要推动力,为延长人类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随后的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抗菌药物研发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已知药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修饰是人们最常采用的新药研发策略,因此而合成了数以万计的新化合物,并从中筛选出多种更具特点的新一代抗菌药物。这些药物或在抗菌活性、抗菌谱、药动学性质(PK)、毒性以及给药方案等方面得到改善,使临床医师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新一代抗菌药物的及时上市,极大地推迟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或/和增加。然而,相对于细菌耐药性而言,近年来新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已明显滞后,为此,一些制药公司改变研发思路,试图通过某些特定的抗生素和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靶酶抑制剂合用以对付不断增加的细菌耐药性并延长其临床使用寿命,然而基于此策略的药物组合极少真正上市,其中最成功的抗生素当属奥格门汀(Augmentin)。 3 抗菌药物研发的低迷期 面临对人类健康危害日益严重的耐药性细菌感染,加快研发安全有效的新抗菌药物至关重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获准上市的新抗菌药物数量却在逐年减少,如1998—2002年间仅有6种新抗菌药物获得上市许可,而在随后的4年间更是减至3种(图1)。 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抗菌药物不足30种,而其中大多数仍是对传统药物的结构修饰物。 ·研究进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