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负数”教学思考与实践

“认识负数”教学思考与实践

“认识负数”教学思考与实践
“认识负数”教学思考与实践

“认识负数”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小李国良俞东良

【摘要】“负数”知识在新课程改革以后进入了小学阶段,但经过几次的教学研究后我们发现教师采用的教材、教法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差距较大。为了使负数知识更完整地呈现于学生面前,笔者试着通过对五个版本教材(负数)的研究、对负数历史的追寻、对学生了解负数知识前认知的调查分析等方法,逐步建立自己的教学材料与手段,掌握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的有效、更加的实在。

【关键词】负数教材梳理学情分析教学实践

近年来,笔者听了不少关于“认识负数”的课,发现有两种明显不同的情况:一是课堂引入上存在明显区别,有老师以事件相反意义的量来引出负数,如公交车到杭州延安路站上来13名乘客,到动物园站下去8名乘客等,也有老师以温度引入负数;二是安排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虽然都安排在第二学段,但有的放在四年级开展教学,有的则安排在六年级中进行。可笔者觉得,负数的认识作为一节概念性的课,它必须从负数产生的历史、负数的现实意义着手,切实尊重学生对负数认知基础来进行教学,实现负数的历史、负数的意义和学生的认知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基于对教材以及教法的困惑,我们试着从以下四方面对“认识负数”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与思考。

一、从“负数”的教材比较中,梳理负数教学的脉络

由于负数的学习内容在各个版本上都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在钻研教材时不仅要在微观的角度着力读懂教材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甚至每一道习题,把握文本背后所蕴藏的知识;也需要从宏观上、整体上去把握一册教材。只有这样才能理清整个负数教学的脉络。笔者把各版本教材在年级安排上进行了梳理(见下表)

从表中发现,人教版与西南师大版安排在六年级,北师大版和浙教版则安排在四年级,只有苏教版安排在五年级。

1.引出负数的生活情境分析

五套教材都以“温度”为载体引入负数(温度低于0时),其中人教版、苏教版、西南师大版、浙教版都以主题图的形式出现,北师大版则把“温度”作为认识负数前的单独一课进行教学。

笔者觉得虽然温度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零上、零下温度也能很形象地把正、负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对温度更显性的感觉是冷和热,他们听到或看到的天气预报往往是:例如杭州5℃—16℃,知道5℃比较冷,16℃比较热;还有如,昨天最高气温17℃,今天最高气温21℃,知道昨天比今天冷。一冷一热虽然也能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可是他们生活中的冷热不是真正意义上相反的量,而是对温度变化的一种感觉,这样明显地误导了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遵循负数意义的本质属性,从商品买卖的货币交易等形式为学习材料,如收入为正,支出为负;赢为正,亏为负;增加为正,支出为负……这样比温度更能直接让学生感受到这里的数据是相反变化的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感觉。

2.了解负数的生活情境分析

从温度的引入到负数定义的揭示,每个教材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内容来进一步了解负

数、掌握负数。笔者把它剪切并呈现如下:

人教版 北师大版

浙教版 苏教版 西南师大版

从上面五个图中我们清晰的发现,除浙教版安排了一个较为抽象的数轴以外,其他四个版本均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进一步了解负数:人教版安排了存折中钱的变化情况,明确存入的钱用正数表示,取出的钱可以用负数表示;北师大教材则安排的最充分,

有“海拔问题”、“抢答问题”、“盈亏问题”、还有“存折变化问题”;苏教版与西南师大版只安排了一个“海拔问题”。

笔者认为,除北师大教材外其它几个教材只通过一个事例让学生直接去感知负数能表示相反意义量是单薄的,也是欠缺的。苏教版与西南师大版及北师大版中安排的“海拔问题”笔者觉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它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大距离,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负数”的理念,应将这一内容安排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负数较为合理。而浙教版更是脱离学生实际,仅通过对温度的理解和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来理解,显得过于抽象,应增加与学生密切接触相反意义量的事情更为合理。

3.应用负数的生活情境分析

各教材都充分地挖掘了生活中能表示相反意义量的典型情境,笔者进行了统计与梳理。具体见下表:

从表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五套教材所反映的生活情境问题很丰富,除“时区问题”、“海拔问题”两个问题外,其他的情境都是学生熟悉的,而这些情境问题都能揭示负数的本质意义。北师大版由于在了解负数时已大量采用了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在具体应用的题目上就相对少些。而浙教版、苏教版、西南师大版在了解负数中安排得较少,所以应用的题目就多些。

当然,各教材应用负数的情境也有明显区别,大部分情境题目仅仅是通过一件事情直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苏教版的9个情境题和北师大版的3个情境题;也有部分情境题的安排适当地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共有4处,分别是人教版

的“时区问题”,浙教版的“盈亏问题”,人教版和西南师大版的“身高体重问题”。人教版的“时区问题”以北京12时为准,比北京早的时间用正数表示,比北京迟的时间用负数表示,由于要先看某城市的时间,所以一定程度上渗透着正负数的减法问题;其他的“盈亏问题”、“身高体重问题”都以平均数为标准,呈现上下浮动的情境来表示正负数,这是求总数的另一种方法。笔者觉得,在认识负数后适当安排一些能力提升情境题是需要的,有利于学生对负数意义本质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

二、从“负数”的产生历史中,把握负数教学的本质

“负数”属于概念性知识,它的产生、发展、运用必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五套教材仅把它作为背景知识进行介绍,笔者觉得是不够的。为使负数教学更加符合负数发展规律,在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后我们发现中国对于负数的产生、认识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1.负数在中国的发展史

在我国古代,人们早有买卖等商品交易,期间慢慢地产生了负数。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明确记载着:古代秦、汉时期,人们把“卖(收入钱)”作为正,则“买(付出钱)”作为负,把“余钱”作为正,则“不足钱”作为负;在关于粮谷计算的问题中,是以益实(增加粮谷)为正,损实(减少粮谷)为负等。书中,除了引进正负数的概念之处,还完整地叙述了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正负术”。后来数学家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更明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尽管如此,但负数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像“自然数”、“分数”那么顺利,这来自于负数本身的“不可视性”,也就是负数“看不见”。

归根结底,负数在中国的产生更多的是因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要一种表示“亏损”、“下降”、“支出”的数。古代中国人对负数的认识和使用,鲜明地烙上了生活经验的痕迹。

2.负数在外国的发展史

在中国之外,印度是认识和使用负数比较早的国家,其最早记载见于1000年前婆罗摩笈多(公元7世纪)的著作《婆罗摩历算书》中,他把正数称为“财产”,负数称为“债务”,并据此来解释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而在西方,负数被认同还只有400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大多数学家并不接纳负数,例如法国数学家韦达,他在代数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努力避免引进负数,在解方程求得负根时统统舍去(如:

X+1=0)。1544年,德国人斯梯弗尔还把负数称为“荒谬”、“无稽”,他们认为负数

荒谬的原因是“1表示一件物体,0表示什么都没有,而负数比零还要小”,比“什么都没有”还要少,不可能”,直到1637年,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儿发明了解析几何学,创立了坐标系和点的坐标概念,负数才获得了几何意义和实际意义。逐步确立了它在数学中的地位,慢慢地为人们所公认。

3.分析与思考

笔者觉得,负数在中西方的发展史,恰恰反映了中西方哲学的差别,西方的哲学是静态的,他们认为数是表示物体的,1表示1个物体,0表示没有物体,怎么会有比0更小的数呢?但中国的哲学是动态的,负数虽然不能表示物体,但却能记录一件事。

所以,从数学史的视角来看,“负数”的教学无疑要关注:

一是要引发学生学习新数的情感需求;

二是要寻找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直观的教学模型,以顺应抽象认识源于直观模型的心理顺序;

三是要注重沟通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以避免以后学习的认知障碍。

从教学经验的角度,我们也可以通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这三个建议,但那种从“经验本身”的教法设计,并不能解释“认识负数”教学中的独到价值。这种状况恰恰印证了数学教育的一个原理:即一个数学知识为什么要这么教,不是由“教学经验”所决定,而是由儿童的数学现实和数学的学科本质决定的,数学史为新教法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和视野。

三、从“负数”的认知调查中,找准负数教学的起点

鉴于对教材和负数发展历史分析,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一个原始的调查,便于把握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学习起点。

1.调查一:对温度及相反意义量的认识情况

(1)调查的意图(调查题见附件)

第一题是与教材配套的题目:负数在温度中的应用,天气预报中北京最低温度是零下4℃,在电视里是怎样显示的?这里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温度的理解程度。

第二题是乘坐电梯的题目(配图):去5楼按数字键5,去地下2层按数字键几?这是一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主要是让学生去感知一下负数,地下二层应该在地的下面。

第三、第四题是与负数产生密切相关的题目:答对一题得10分用+10分表示,打错一题扣10分用()表示和得到5元用+5表示,用掉2元用()表示。让学

生明白生活中存在这样意义相反的事情,需要用不同的符号去表示它。

第五题是四道减法题,前面2题是为下面两题2-3,1-3不够减作些铺垫,也迎合西方国家对负数认识的困惑。

第六题是对负数定义的认识,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

(2)调查的方法

我们分别选择了一所农村学校和一所城区学校,在一至六年级中随机抽一个班进行调查,要求一年级进行读题,其他年级均不得读题或暗示,由学生独立完成。

(3)调查的结果(见统计表一、二)。

统计表一(农村)

(4)调查结果分析

①从整体答题情况看

城区学生对于负数的认识比农村学生好,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答题反馈及与学生交谈中,了解到城区学生接触的生活面比较广,看课外书、电脑上网也比农村学生来得多、早,晚上在家长的陪同下能适当的看些新闻类节目(含天气预报),家庭教育也比农村重视。

②从每题回答情况看

第一题农村学生中四年级开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正确的回答零下4℃就是-4℃,因为同期的科学书上已有温度的介绍。城区从三年级开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知道-4℃是表示零下4℃。

第二题农村四年级大部分学生能知道到地下二层按数字键-2,而城区学生一年级已经有近一半人知道按-2。一、二年级学生回答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经验,坐过电梯知道按-2(如

右图);二是推算,因为到上面是

按5,到下面就按-2(如下图)。这也是正负数能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的一个体现。而

高年级回答问题就基本上集中

在推理上,知道-1就是地下1层,-2就是地下二层。

第三题回答的正确率均比较高,在回答“你怎么想到的”问题中,一、二年级学生基本上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也有学生回答是从老师批改时候看到的和在口算比赛中遇到的(基本都用拼音描述)。而中高年级回答的就更为直接,答对等于加分,就是+10分,打错等于扣分,就是-10分。

第四题回答的正确率比第三题稍微低一些,正确的学生回答基本上是得到5元就是多5元(+5),用掉2元就是少了2元,就要用-2来表示。

第五题农村从四年级开始,城区从二年级开始大部分已经能够计算出来,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知道对不够减可以用负来表示。城区中一、二年级学生的回答还是蛮有新意的:例如2—3不够减那就到0下面去找。问为什么到0下面去找?他们认为0下面还有负数(如图);

还可以先交换为3—2再减,然

后加上一个“-”号。

第六题城区从三年级开始有一半以上学生知道什么是负数,负数要比0小;农村学生从四年级开始也有近一半学生知道什么是负数,负数比0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课程标准把负数的起始教学放在第二学段是可行的,我们发现到了四年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安排电梯上下或答对答错这样的问题来了解学生认知基础,然后安排商品交易时的货币收入或支出作为例题来展开。这样既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又从年龄上符合了学生对认识负数的认知特征。

2.调查二:对三组相反意义量的表示情况

对于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记录(负数产生的原因),学生有哪些思考?在他们的脑中又是怎样想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又开展了第二个调查。(调查表见下)

(1)调查方法与过程

调查均有笔者一个人完成,选择了城区与农村的班级,并且与调查一参与过的班级不重复。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对学过的数熟悉吗?学了哪些数?现在老师说几件事情,请你把听到的数据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注意要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并且让其他的人一眼就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巴西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本学期转学情况,三年级转来5人,四年级转走3人;账目结算中,张阿姨三月份亏了2000元,四月份赚了3000元,”

(2)调查结果统计(见统计表三、四)

统计表三(农村)

(3)调查结果分析

①这三件事情都能反映同一件事情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第一件事情上半场进2个球下半场丢2个球有些无所适从,当记录第二件事情时,发现这样用文字来表达数学内容显得有些肤浅,便改变方法,转进5个学生就表示成+5,转走3个学生就表示成-3,亏2000元就表示成-2000,赚3000元就表示成+3000元,同时也把第一个问题改成

了+2与-2。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是

这样表述的“一开始我没有十分清晰的知

道什么意思,但到了后来转学情况,发现

他们的意义是相反的,我就想如果进2个

球写2,丢2个球也写2,就搞不清到底

这个2是进球的还是丢球的,所以我想进球就写成+2,丢球就写成-2”。在调查中还发现有学生这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和√表示进球,和×表示丢球”,也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转来、转走和赚、亏的(如图)。这其实是负数发展进程中对于负号如何统一的一个雏形。

②从调查中还发现,农村学生四年级与五年级对于记录意义相反量的方法有一个质

的飞跃,城区中三年级学生与四年级有个质的飞

跃(如左统计图),所以我们认为把负数教学放

在第二学段的四年级下册或五年级上册中是合理

的。如果像人教版、

西南师大版把负数

放在六年级,学生的

起点显得有些低,因

为四年级已经有近50%的学生(如右统计图)能正确的表

示出相反意义的量来,在他们的思维中已经建构了增加用加、减少用减的方法,并能用“+、-”等符号来表示。当然,人教版这样安排,是把整数、小数、分数完整地呈现于学生之后来学习负数,是对负数整个系统知识的有效把握,避免学生走一些弯路。

四、从“负数”的重组教材中,形成负数教学的方案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对“认识负数”的目标要求。基于这个目标笔者认为负数的认识、意义的建构应在具体的、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并且会用负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一个好的教学素材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内容。

1.教学内容的思考

根据上面的研究,笔者认为:

(1)教学从负数的应用模型(温度)切入值得商榷

温度是和学生非常接近的一种生活体验,但如果都以温度引入课堂是否会让学生产生“先有温度再有负数”的错误认识。其实零下的温度只不过是负数的一种应用而已,温度中的零上零下之分只是一种计量方式,并且正数、负数、零产生在前,温度计量应用在后,并非因应用才产生负数。

笔者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对于负数在温度中的运用掌握也并不是很好,农村中到

了四年级也只有50%多的学生知道零下温

度用“-”来表示,一、二年级学生基本

上认识零下温度这一知识为空白。所以我

们认为负数教学的引入,可以借鉴七年级

教学负数的经验(如右图),从人类的生

活和实际需求,也就是从负数的产生、发展等历史来引入负数比较合适。

(2)教学相反意义的量,从负数的认知原型切入未尝不可

负数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各种相反意义事情,如商品交易时的盈亏、行走方向的东西,电梯的升降,财务的收入支出等。逐渐抽象出:进是正数、支是负数;盈余是正数、亏损是负数;强是正数、弱是负数。这些才是负数的本真原型。基于这样的思考,教材对负数的直觉思考和负数的本真意义是一致的。

笔者把统计表一中学生对温度的认识(第一

题)与对支出问题的认识(第四题)作了更为详

细的比较(如右图),发现第四题的正确率明显

高于第一题,显然他们所接触生活中相反意义的

量要比温度多,而且更为直接,这也印证了统计表三和四中所反映的数据,所以笔者认为教学相反意义的量从负数的认知原型切入未尝不可。

2.教学过程的设计

(1)体验负数的产生过程

①记录相反意义的事情;②反馈学生记录信息(对不同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梳理、交流);

③明确上述意思相反的事情,可以用(+、-)来记录;④揭示课题,明确负数的定义,知道写法与读法(负号、正号);⑤质疑正号可以去掉,负号不能去掉;

(2)了解负数的悠久历史

①播放投影片;②谈看了短片后的体会;

(3)深入了解负数的应用

①出示相关温度,再次认识负数;(播放天气预报);②明确0℃的重要性;③感受-15℃和21℃给人体的感觉;④知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⑤知道所有的负数都比正数小;⑥给数分类。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4)适当的巩固拓展

①电梯问题(上15楼,地下2层,)

②海拔问题(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死海低于海平面155米)

③跑步问题(向东跑,顺风,向东跑,逆风)(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5)小结

3.执教后的体会

笔者经过四至六年级三个班级对重组后的教材进行试教觉得以下方面有了提高。

(1)充分体验负数的产生过程

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是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经历负数知识形成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更好掌握负数的意义,采用了负数产生的原因入手来引入,让学生有明显的认知冲突,进球与丢球、赚钱与亏钱、答对与答错等在原来数学领域里要用数来记录这样相反意义量的欠缺,必须对数的记录方式进行拓展,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负数的产生是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这三题的安排也是结合例1原型的一种拓展。第三个“答错与答对”的记录方式在学生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记录时会显得容易一些,也有利于对前面两件事情在记录时产生困难

进行解决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建构。这样学生对负数产生的原因较为清晰,对负数的定义认识也较为容易。

(2)逐步揭示负数的本质意义

负数本质意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呈现在这个教材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了解负数的产生过程中答对与答错、收入与支出、存钱与取钱等等,其实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也是负数本质意义的揭示过程,因为这里学生明白上述事情中它们的意思是相反的,意思相反的量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第二次揭示负数的意义是在例2的教学中,5℃与—5℃也是一对同一事情意义相反的量,一个在0摄氏度的上面,一个在0摄氏度的下面。通过这样两个环节的安排,学生对于负数本质意义应该较深刻,也较为有效了。

(3)初步建立负数的模型特征

在教材中我们把数轴模型两次呈现给学生:一次是例1中温度计以0刻度为中间点,0度以上是正数,0度以下是负数,越往上,温度越高,也就是正数越大,越往下温度越低,也就是负数更小,这是数轴出现前的初步模型;第二次是例3中,采用向东走向西走来呈现,以树为出发点,就是数轴中的原点0,这里已经把数轴完整地表示出来,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第六条这样描述:“要拓宽教材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细读这条建议,我们体会到要上好一堂精彩的课,必须把教材这个“工具”钻研透,把学情分析透,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笔者对“认识负数”的思考与研究正是对这一建议的积极理解与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人教版数学教师用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朱旭平,徐旭琴,三次递进式思考:追寻负数的本义[J],教学月刊。2010,1:(27-30)

[5]孟佩娟,探寻认识负数的教学基本要点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0年第11期

[6]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浙江省教研室 2009.10

附件:

学校:班级:姓名:

1.在电视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或听到天气预报:主持人说北京的最低气温是“零下

4℃”,电视里是怎样显示这个零下4℃的,请你把看到的或想到的记录

下来()℃;

2.右图小明坐电梯,去五楼按数字5,去地下二层应该按数字

()

是怎么想到填这个数的?

3.在口算比赛中答对一题得10分,可以写成+10分,打错一题扣(kou)10分,可以写成()分。

你是怎么想到写这个数的?

4.今天我得到5元钱可以写成+5元,明天我用掉2元钱,可以写成()元。

你是怎么想到填这个数的?

5.计算:3-2=() 3-1=() 2-3=() 1-3=()最后两题不够减,你是怎么想到写这个数的?

6.在数学上像-1,-3,-100……这样的数叫()数,它是不是比0还要小的数【是,不是】(选择一个打√)

《负数》教学反思

《负数》教学反思 《负数》教学反思1 我今天教学直播的内容是《负数-第一课时》,是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它的知识只涉及到负整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学生首次感知负数。第二,用正数或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第三,初步揭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先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借助温度计、海拔高度等来理解和认识正、负数,尝试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一步体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导比较帮助学生突破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最后通过适当的生活应用练习,丰富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我布置了一道看似很简单的题目,但对他们完成有一定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同样会在细节上有很大收获。 虽然没有连麦,但在聊天区里我们进行了互动,同学们出现的易错点,我也及时地进行纠正,大部分学生还是回答正确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负数》教学反思2

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一与众,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呢? 开始时,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前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但是,数学活动不是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更不是“作秀”。课堂让学生通过对话、倾听、欣赏、互动和共享,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正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负数》教学反思3

结合绘本开展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结合绘本开展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以中班美术活动“小蜘蛛织网”为例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幼儿园吴雅萍 二期课改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如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教”才能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习得美术表现的技能,获得认知、技能和情感多 方面的经验,做到“教的无痕”呢? 众所周知,绘本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着瑰丽多元的情境,更有着绚丽多姿的画面。利用绘 本开展美术教学,有益于孩子在情境中感受画面的美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益于教师将 技能和情境融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更有益于孩子获得多元能力的提升。 以下通过中班美术线描画活动“小蜘蛛织网”的两次课例比较,具体阐述我是如何结合绘本开 展美术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思路、感受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背景: “线描画”强调点、线、面的组合和运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排列规律,对中班的孩子来说非常 枯燥。他们已经认识、并会画一些简单的线条,但是对线条的组合却缺乏经验,因此,线描画可以 从线条的组合入手。 而绘本《好忙的蜘蛛》中,小蜘蛛的形象和故事情节都深受孩子的喜爱,同时蜘蛛织网的整个 过程在绘本中一览无遗,对于线描画的布局和线条的运用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直接拿来就 用。 中班孩子接触的绘画形式已经非常多样化了,对于握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而刮蜡画的形式, 正好与本次活动的重点“表现线条”契合;另一方面在刮画的过程中也能降低线描画的枯燥和乏味。 有了以上的思考,美术活动“小蜘蛛织网”就此开展了。 (绘本《好忙的蜘蛛》) 实录一: 当故事PPT播放,孩子们被小蜘蛛吸引了:“小蜘蛛在吐丝织网”,“小蜘蛛吐出一根根很长的丝,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实践,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如何改革学校管理,以推进新课程的落实,是摆在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几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实践,并结合其他学校改革的经验成果,着手对教学工作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反思传统教学方式,确立新型教育理念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有学者以为:“传统学校在教师中心、师德尊严背后,掩盖着的是对教师发展的漠视或遗忘。” 基于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反思,在新课程的大潮中,更凸显教师的主体意识与主导地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培养一支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教师队伍,我们坚持做教学管理的参与者,引导老师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学生发展的评估能力,有与同事、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千方百计地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把单一的、扁平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丰富的、立体的知识结构;用综合的、复杂的思维方式去把握教学问题;注意锻炼自己把握具体情况下的、动态的、多因素的、变化的教育过程的能力;不断更新思维方法,尽快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努力成长为创新型、开拓型、专家型的教师。

二、多渠道、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通过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各人结合本班的实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时进行调整与修正,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优秀群体,大大增强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2、坚持说课制度 说课就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前向领导、同行,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程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预演,是督促教师业务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3、坚持听课制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行动反思有五个阶段:行动→对行动反思→意识到关键所在→创造其他行动方法→尝试,就是学校常规的“听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收获是重要的:一方面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听课,可以互通有无,可以在倾听中革新自己。 4、制定科学评课标准 学校以以下方面作为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 ①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前提); ②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投入足够的激情(是灵魂);

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的意义、步骤(教师必读)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

真的是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思考 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真的是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思考绘本 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子阳 到目前为止,我读过好多篇关于写母亲的文章,看过日本《我的母亲》电影,母爱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早已经定型,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母亲,其实享受母爱都有着自己的体现。没有读这篇课文,我们的思考其实不由自主的在头脑中就有了,当然也会有这篇文章所介绍的母爱不会有多少创新的心理。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第一想法是我错了,也许老师们和我一样。也许是我阅读这类文章太少了,不过在我头脑中存在的歌颂母爱的文章来看,这一篇是最美的,有着心在流血的感觉。对于亿万人来说,真的如此抱母亲恐怕了了无几。我想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震撼也在此。我读这篇课文之前,也思考过课题,我把眼球停留在抱字上,我想这个抱应该是拥抱吧,但阅读之后,发现这个抱不是拥抱,这种抱我找不到什么词来命名,最后一段这样写的: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看这一段,想一想,我找不到答案,只有与我同时感动。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实录,从于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学生读那么几遍其实就有了感动。我想只要一遍阅读,然后放下课本,静静地想一想,留在大脑中的信息一定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教学中每一次阅读后,最后要求学生放下课本,合上书,看看每一次阅读留在头脑中是什么,反复这样做着,学生就会自动产生一种思考冲动。 怎么教这课呢?一遍遍地读,用心去,用心去想,想自己的母亲,想父母亲的母亲,其实就行了。所以,这一课,我非常欣赏于老师引导学生的读。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读起来,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喀旗牛家营子中心学校兰海生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亦是由一个个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下面就学校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重管理,讲规范,凸显“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就人为因素而言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是教师,而在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教师,他们上要对学校要负责,下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课改工作实施以来,老师们的思想不统一,有这样想的,也有那样想的,有溜堂的,有不写教案的,也有放怨气的……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加强思想统一,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因此,梳理教师的思想就成为学校班子成员的主要任务。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班子结合学校实际,讲民主,重实效,从细节入手,以课改精神为学校发展的统一思路,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每个学初,学校班子成员都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进行系统的研究,把重视教师的思想教育拿到首位上来,在管理过程中凸显“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每个学期伊始,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够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激发教师,用先进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观念去影响教师,用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的身影去感召教师。班子成员树立起终身学习、超前学习、随时学习的思想。学理论、研政策、习法规,随时把好工作的方向;懂管理、抓落实、亲实践,随时抓好工作的指导落实;讲师德、重德育、做示范,随时做好教书育人的典型。 在管理上要做到用真情、讲实学、凭实据、有真才,从而大张旗鼓的弘扬

正气,树立正气,传承正气。工作必须体现出:干与不干不一样,成绩面前都平等。用责任去制约领导和教师的思想,用规章和制度去引领领导和教师的意识,用真情和爱心感染领导和教师的行为,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章程,立制度,狠抓工作落实。 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让老师们听在心中、记在脑中、落实在行动中。诸如,教师坐班管理,学校统一要求教师课下必须坐班,在要求上让老师们知道坐班是在“坐”质量,是在“坐”安全,是在“坐”学生的心,不是在教室里“死”坐,而是在与学生随时交流,随时娱乐,随时拉近感情,随时在一起…… 学校每学期都召开班子会,根据课改深化的不同程度为发展脚步,研究讨论调整各项措施,措施中没有任何强制的条款,而是随时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为了统一思想,随时利用好集中培训和学习的时间,随时根据教师的思想波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因人而谈,因人而议,因人而做,让大家知道思想统一的归根结底就是讲团结、讲奉献、讲责任、讲贡献。随时调查了解每个教师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论,因时而导,发现闪光点就及时肯定他们,表扬他们,让教师很快进入角色,慢慢的老师们也就适应了大环境的影响,适应了学校管理的模式。 三、身作则,材施能,充分调动兴趣。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学校工作而言,其实质就是领导的示范和引导。班子成员只有团结一致,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汗往一块儿流,才能形成学校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子成员在工作面前,要处处以身作则,为教师们做出表率,问题面前敢于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 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 ,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 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以下是关于“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育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 ·

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以往安排在中学阶段进行教学,新课程改编后,作为了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 一、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又和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熟悉而又有趣的数学活动。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置于真实的活动背景之中,在活动中得到知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从“说反话”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两种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自然而然引入新知。 2、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认识新知。 在数学资源的选择上,做到了将学生熟知、常见的经验和物品引入课堂,让学生以这些经验、物品为载体,形象直观地进行

学习。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为了表示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到原有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已经不够了。这样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并利用学生这些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知识的学习伴随学生活动而逐步深化,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3、交流信息,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银行利息上调下调如何表示?向南、向北反方向行走又怎样?海平面是怎么回事?包装袋上的正负0.5g是什么意思?这部分内容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借助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4、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学生认识负数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查阅有关负数的资料,从中让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史,丰富知识,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1、知识目标落实到位。

绘本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文案

绘本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点击数: 1055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绘本阅读教学。在去年举行的烟台市优质课评选活动中,第一次将绘本教学纳入到优质课评选课例当中。绘本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绘本阅读,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到绘本阅读教 学指导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节绘本导读课。(观看精品课例——《大脚丫跳芭蕾》。) 刚才我们聆课听了由牟平区贺爱华老师执教的绘本导读《大脚丫跳芭蕾》一课。这节课贺老师独到的文本解读、精巧的教学设计、灵动的课堂过程和精彩高效的课堂生成,使我们充分领略到绘本阅读教学的无穷魅力。之所以选这节课和各位老师分享,是因为目前,我们对绘本的阅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有的教师把它上成看图说话课,有的上成精读分析课,有的以提问贯穿绘本阅读始终,使绘本阅读没有发挥其优势。而贺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绘本阅读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下面就结合这节优秀课例和自己在学习、听课、实践中的所得,谈几点思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思考一:绘本导读,如何凸显图画的价值?

绘本又叫图画书,但是她跟普通的图画书绝对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本优秀的绘本,它的图画所传递给读者的,往往是比文字更细腻、更深远、更耐人寻味的信息。因此,我总喜欢叫她们绘本,而不是图画书。我总也固执地认为,绘本的价值,在于她图画的价值,绘本的阅读,阅读画面比阅读文字更为重要。 1、从封面猜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从封面猜故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导读中,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关注封面的。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封面,猜一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我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只母鸡和一只狐狸之间。 师:你发现了故事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猜测吗? 生:故事肯定是讲母鸡萝丝去散步,而狐狸偷偷跟在她身后想吃掉她。 师:看看这两位主人公,你们猜,故事的结局也许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看这只母鸡长得有点呆头呆脑的,而狐狸却长得很狡猾,也许最后是狐狸把母鸡吃了。 生:我有不同猜想。书名里一点都没讲到狐狸,我想最后狐狸应该吃不到母鸡才对。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发表的见解也挺有道理,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吧……

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看来,只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拔、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三)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敦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指南视角下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指南》视角下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以《纸真好玩》早期阅读系列活动为例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近年来也是教育工作者最热衷研究的教育领域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指南》中语言领域指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绘本教学是承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教师如何在活动中正确的使用教育教学指导策略,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在早期阅读《纸真好玩》系列活动的实践基础上,进行观察记录及反思,对绘本教学实践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为后续开展同类教学活动做指导和参考,并提升理论研究。 一、绘本分析,挖掘有效教育信息,梳理适合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 1.筛选绘本,教师是优秀绘本的选择人 绘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书,绘本教学也并非是单纯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更不是单一的语言教学活动载体。绘本内容中几乎包含了幼儿期可发展的所有领域和认知。所以,教师要在进行绘本分析活动中对优秀的绘本进行筛选和抉择,选取优秀的、适合当前年龄段孩子阅读学习开张活动的绘本。读本分析中,教师是优秀绘本的选择人。 在作品《纸真好玩》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纸玩具”,贴合幼儿生活的同时,玩具也是孩子最喜欢的认知载体,所有绘本《纸真好玩》是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作品。 2.教学信息梳理,老师是绘本作品的品读人 选择了绘本作品,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通过专业的眼光,运用自身专业的技能技巧,深入挖掘绘本作品中有效的教学信息,对绘本作品的画面、文字、色彩等元素进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教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形式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 内,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事先 就需要预设,我们称之为课堂教学设计。大凡是那些有看点的、成功的、高效的课无 不是提前精心设计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必不可 少的环节,尤其是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建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考虑 的因素有很多,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梳理我认为概括起来说应该有以下这些: 一、心中有目标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做任何一件事都希望有一个预期的结果,那就是目标。 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设计时设计者心中要有目标。教学设计中对目标的要求和定位 有哪些呢?首先,目标的定位必须准确、清晰,其次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活动得 以达成,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测。除在目前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中 经常提到的“三维目标”外,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还有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之分,还 有当前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等等。这些目标经过处理,成为制定和指导教学设 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杠杆,所以说心中有目标必然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指 标。 二、心中有教材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我们主要依托教材来 承载这些东西,然而教材是固化和有限的,因此,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和再度开发 便成为彰显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素养又一个维度。同样的教材内容在不同教师手中会 演绎出不同的精彩,这跟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和灵活运用是分不开的。只有紧紧围绕教 学目标,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 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更乐于和易于接受,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师的 教和教材的运用才真正变得有意义。 三、心中有学生 从实际来看,现在所提倡的生本课程理念是颇有道理的。人们在不停地追问:“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只 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心中有学生,有全体学生、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学生,设计 的内容和过程才会更加的丰满、实效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 际和发展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只顾将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 顾自己的展示,而学生或者是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展示和成长,像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应 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四、心中有希望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只要希望之光不灭, 那就意味着还有发展变化的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无意的植入一些充满希 望的元素。这样的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 需要。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发展的眼光和心态去审视眼前的 事情、目前的学生,相信自己,也相信学生,即使是在最失利与失意的时候也要心存 希望,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罢。 除此之外,我认为课堂教学设计还应该有以下几点: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李红梅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李红梅 摘要: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而且识字量少。绘本中 精美的图画、生动的故事,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心等参与阅读,不仅可以增 长知识,拓宽视野,激发想象力,而且有了绘本阅读做基础,学生就容易把课堂 上讲解的内容更好地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育价值;实践方法 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生在阅读绘本过程中,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就能够快速理解绘本的意思, 而且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器官感受在脑海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象,不需要学生进 行复杂的逻辑思考,因此,将绘本阅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绘本阅读引入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绘本阅读的教育价值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绘本将图片和文字有机结合到一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而且绘 本内容主要以童话故事为主,符合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绘本相比于文字教材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 读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和督促者,不要代替学生进行 阅读,也不要将成人的理解和感受强加于孩子身上,而是要立足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空间中阅读,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不仅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能够发挥出学 生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很少能 够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探索,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 读习惯。在小学语文绘本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主动去认识世界。小学生由于年龄有限,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相对匮乏,认 识世界的过程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绘本阅读 给予了他们一个认识世界的通道,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第二,学生主动去改变世界。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学生在内心深处能够构建出自身 的主观世界,表现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學的知识运用 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改变客观世界。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独特性更加鲜明,而这种独特性也 造就了这个时代的丰富多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绘本阅读理解难度相对较低,每个学生通过阅读绘本都能 够有自身的体会,学生对于绘本个性化的体会就是学生独特性的外显特征。因此,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不以模式化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 阅读行为,释放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启发阅读,适时点拨。 在阅读的关键时刻,给学生一个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测,大家合作完 成一个故事,不仅会让绘本的知识丰富起来,而且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这 个美好的故事中,从而使这个故事比原作者的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如读《爷爷一定

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5.综合与实践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绿色出行。教材P105——106页内容 复习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二氧化碳放量的计算等。2.通过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研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及绿色出行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如何从繁多的信息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课本105页的主题图。这是北京交通的一个图画,你想说什么?师:对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么多汽车对环境产生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减少这样的影响。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 (1)阅读105页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2)阅读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3)阅读第1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学生汇报,老师逐一指导解答 1.爸爸家到单位的路程:20×(45÷60)=15(千米) 妈妈上班距离家的路程:30×(30÷60)=15(千米) 小明家离学校的路程:50×15=750(米) 2.15000×160=2400000(克)=2400(㎏)=2.4(吨) 2.4×49620000≈2.4×50000000=120000000(吨)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达标练习 1.完成P106第2、3、4题。 2.阅读106页的“你知道吗?”了解“绿色通行”和“同比和环比”的概念。(二)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