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又称需求定理,是指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又称供给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6.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7.价格--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

8.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9、机会成本:又称替换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0.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11.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12.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13.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潜在收入。

14.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均衡收入。

15.乘数:又称为倍数,是指用来说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16.投资乘数:是指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17、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量之间的比例。公式:m为边际进口倾向。

18、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这就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9、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20.再贴现率:是指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我国分别称为再贷款和再贷款利率。

21.存款准备率:是指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所以又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22、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包

括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

23、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24.经济周期:把总体经济波动,即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二、简答题

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研究节约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三部分。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2、简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定的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唯一的。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原因会引起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即均衡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第一种情况:供给不变,由于需求增加或减少造成的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增加均衡价格提高,需求减少均衡价格降低。第二种情况:需求不变,由于供给增加或减少造成的均衡价格的变动。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第三种情况:需求、供给同时发生变化,造成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还有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均衡价格随各自增加或减少的幅度而定。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

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参见教材P

4.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参见教材P91 5.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区域?

解: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

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6、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 = MC)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增加,所以厂商不会停止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会缩减规模,减少产量。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即不增加产量也不缩减产量,此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7、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一,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第二,市场上的产品无差异;

第三,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第四,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化。

8.简述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内容

是由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他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

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9.简述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是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影响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是决定国民收入总量的重要因素。政府可以通过增减政府购买支出来调节国民收入。

第二,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不一定全部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收入再分配,即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是影响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财政支出政策工具。

第三,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因为生产性建设全部投资或绝大部分投资都是私人投资。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是政府支出的重要项目,并且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筹集资金进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

第四,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部分,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手段。改变税收总量和税率会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第五,当政府的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可以发行公债。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又一组成部分。政府发行公债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影响金融市场的扩

张或紧缩,进而影响货币供求和社会总需求水平

10、资源禀赋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的,其学生俄林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也称为H-O模型。

他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相对优势是一个中间环节,决定性的因素是形成这些相对优势的原因。如果两国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相同,生产效率相同,即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同的比较成本,就不会进行贸易。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国间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俄林以一般均衡理论为依据,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假定生产同样产品的要素组合比例,在各区域是相同的,只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差别不为需求差别所抵消,拥有丰富资源的区域便有较低的成本。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区际贸易如此,国际贸易亦然。

1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异同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及实际增加量;二是指决定一国生产能力的各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改进。只是指一国经济在数量上的变化,主要用来说明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展。

经济发展主要用于说明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转为发达的经济变化,其涉及面很广,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包括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经济体制乃至社会体制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等;

因此,经济发展中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发展。

12.政府制定经济增长政策上的对策

(1)重视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

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是积累性的,人力资本存量是长期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结果。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积累性的,一个国家或地区若想加快经济增长,必须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和提高技术水平上增加投入和采取重大措施。

(2)加强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加速技术进步,要靠激励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只有知识产权和专利得到保护,才能从制度上保证专利不断增加、技术创新成果不断增加,并推动科技人员和劳动者积极参加学习和技术创新,以不断提高科技水平。

(3)为加速经济增长,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加速技术进步和扩大人力资本存量的科技政策、税收政策、外贸政策和关税政策等,以确保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持。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联系农业生产说明。

参考答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量后,所提供的产量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即技术水平不变、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要经过从递增到递减的过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只有当可变要素投入超过一定量时,边际产量才开始递减。

联系农业生产说明:在农业生产中,如果在一块固定数量的土地上不断地增加劳动投入量,劳动的边际产量必然会出现递减。当然也是先增加后递减。

2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谈一谈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参考答案: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部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外部不经济是某个家庭或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人补偿的危害。

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即使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最终都将造成资源配置失当,不能实现资源的最有配置。

外部经济分析。假定农村某农户因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经济作物种植,属于外部经济,要支出一定私人成本(如种子、施肥、人力等),并获得私人利益(如收获出售等取得收入)和社会利益(为社会提供农产品供给),由于农产品本身的市场需求等客观因素,导致私人利益小于私人成本,农户对这项种植经济作物的经济活动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就不会再种植该农作物,导致社会某农产品的供给短缺。

外部不经济分析。假定农村因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一化工厂,村集体经济所取得的收益高于其付出的社会成本,但是由于该化工厂对村民的居住环境有污染,从社会角度看,这种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不利于整体社会发展,也不利于建设和谐新农村,这种实体经济的生存发展也就不可能持续,也就可能造成该实体经济投资的浪费。

3.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谈谈货币政策内容调节经济运行。参考答案:货币政策的内容: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主要内容是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其最重要的是稳定币值。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

农村经济由于历史原因,其发展程度远不及城市,基本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随着经济的

发展,农村也针对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发展实体经济、旅游服务。资本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农村由于历史原因,资本短缺,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加以支持。货币政策的执行体现在银行体系,如果政府采取降低贴现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这将会增加资本市场资金供给量,当市场资金供给量增加,利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农户及村实体经济可以降低筹集资金成本,从而刺激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民增加实惠,也可进一步扩展农村消费市场,带来整体经济的好转。在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从城市返乡,他们可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可能掌握了一技之长,但囿于资金短缺,无法开展自我创业,也影响农村的稳定。因此,目前应考虑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调节农村经济运行,建立和谐、富裕、稳定的新农村。

判断题:以下对的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2、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之一。

3、世界石油价格下降有助于增加汽车的需求。

4、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5、同一条线形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是不同的。

6、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则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7、一般来说,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与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绿的曲线。

9、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区别主要在于产品是否有差别。

10、分配理论实际上是价格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11、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均。12、平等与效率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13、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

14、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变动的总需求曲

线上是不同的。

15、短期总供给曲线分为两部份,一部份向右上方倾斜,另一部分向上垂直。

以下为错的

1、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说明了随着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在递减减。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在任何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都是反方向变动的。

4、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量减少。

5、限制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代价格。

6、各种药品(包括营养补品)的需求弹性都是相同的

7、盗用就是使用价值。

8、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一定是不断增加的,边际效用总是正的。

9、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是无差别的。

10、消费者均衡之点可以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也可以是它们的切点。二.简答题

(1)“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数量增加反而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降低。一般地,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因而当其价格下降以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价格的下降幅度,从而导致农民的总收益(需求量乘价格)下降。

政府的措施: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或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减少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供给

(2)试解释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

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是指: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金刚钻对人

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们对金刚钻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金刚钻则很稀缺,生产金刚钻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金刚钻很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金刚钻昂贵。

(3)你认为花钱做广告宣传是完全竞争厂商获取更大利润的手段么?

答:不是。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所以,不需要广告宣传。其次,由于所有的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异的,所以,一般不会有一个厂商去为市场上所有相同的产品做广告。再次,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一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而所面临的又是无数的消费者,这样一来,每一个厂商都认为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总可以卖出他的所有产品,所以,也不需要做广告。

1、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2、均衡价格的变动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2)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

衡价格上升。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4、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为什么?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化妆品之所以能薄利多销,是因为它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的降价可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使总收益增加,而药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只能使总收益减少。2)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例如一些滋补药品,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可以薄利多销。

5、试述市场结构的划分标准及类型。1)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2)各个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结构,根据三个标准来划分市场结构。第一,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集中程度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一般用四家集中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英文简称为HHI)两个标准来判断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第二,行业的进入限制。进入限制来自自然原因和立法原因。自然原因指资源控制与规模经济。2)如果某个企业控制了某个行业的关键资源,其他企业得不到这种资源,就无法进入该行业。立法原因是法律限制进入某些行业。这种立法限制主要采取三种形

式:一是特许经营,二是许可证制度,三是专利制。第三,产品差别。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引起垄断,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根据以上三个标准,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形成这种市场的条件是企业数量多,而且每家企业规模都小。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决定,每家企业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产量而影响市场价格。第二,垄断竞争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这种市场与完全竞争的相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无进入限制。但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有差别。企业规模小和进入无限制也保证了这个市场的竞争的存在。第三,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在这种市场上,大企业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影响价格。而且,由于每家企业规模大,其他企业就难以进入。由于不是一家垄断,所以在几家寡头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第四,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形成垄断的关键条件是进入限制,这种限制可以来自自然原因,也可以来自立法。此外,垄断的另一个条件是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如果有替代品,则有替代品与之竞争。

6、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差别竞争T8E0W A在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竞争的结果是经济利润为零,但短期中可以凭借产品特色形成的垄断地位获得经济利润1有些产品差别是实际产品差别,消费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认知,例如,产品质量、外形、包装等等。企业创造产品差别就要使自己的质量、外形、包装不同于同类其他产品。2另一些产品差别是消费者不易识别的,甚至产品本身没有什么实际差别,仅仅是消费者认为它有差别。因此,创造产品差别还要使消费者承认这种差别。靠企业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来创造产品差别。3)在产品差别中,品牌是一种重要的产品差别,它既有实际差别,又以消费者对它的认知。所以,在垄断竞争行业中,企业创造名牌是十分重要的领丽

7、公共物品是如何引起市场失灵的?市

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2)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但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8、外部性是如何市场失灵的?[1)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2)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利益。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这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9、垄断是如何引起市场失灵的?1)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2)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如果是购买者垄断,就称为买方垄断。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在竞争情况下,价格由供求决定,当价格调节使供求相等时,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表示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表明价格调节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当有垄断时,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这就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从而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这就是垄断引起的资源配置没有实现,即市场失灵。10、哈罗德经济增长模

型是如何解释经济中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1)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是在假设技术不变的前提下研究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其基本公式是:G=S/C: 2)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即G=Gw=Gn。如果这三种增长率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具体来说,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背离也会引起经济波动。所以,应该使这三种增长率达到一致。

1、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分为哪几种?答: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不相同,因此,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原因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种:(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工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价格水平上升。(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而影响到其他国家。

:某种商品原先的价格为1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4,如果降价至0.8元一公斤,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降价后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已知:P1=1元,Q1=1000公斤,Ed=-2.4,P2=0.8 元,求:(1)Q2=?(2)TR2-TR1=?

解:(1)根据公式:Ed=(Q2 – Q1 ) / Q1/(P2-P1)/ P1 将己知代入上式,可得Q2=1480公斤

(2)TR2-TR1=P2?Q2-P1?Q1=0.8×1480-1×1000=184元*B z8a L0[)E即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184元。(Q/p@ K2B-n7Q

发展经济学试题A及答案

1.新古典主义: 2.发展经济学: 3.隐蔽失业: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 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 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 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3.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 如何理解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发展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论述题(30分): 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1.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2.发展经济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3.隐蔽失业: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不发达国家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隐蔽性失业”。因为在这些国家里,人口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许多在工资体系下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对发展的定义多种多样, 目前,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广为流行。托达罗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其中有三个基本方面或者核心观念: 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这些需要包括食物、住房、健康和保护。这些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可以称为“绝对不发达”。全部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无非是向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 其次,第二个公认的基本元素是自尊——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感觉,一种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他人实现其目的工具的感觉。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社会都在寻求某种基本形式的自尊。这种自尊的性质和形式可能因时因地有所不同,但一旦社会流行的观念将物质福利当作美好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物质上欠发达的人们要感到有尊严就变得困难了。发展因此是一个重要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获得尊严的途径。

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

1.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点所回答的问题在下列几点中只有哪一点才不是?() A 如何生产; B 生产什么;满分:100分 C 为谁生产; D 在哪里生产。 正确答案:C 2.下列各项中()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 投资的增加; B 就业人口的增加; C 人才的合理流动; D 发展教育事业。 正确答案:C 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 A 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 B 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 C 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 D 以上说法都对。 正确答案:A 4.下列()项命题不正确。 A 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NI); B 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 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 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正确答案:A 5.从最终使用者的角度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6.如果实现了哈罗德模型的自然增长率,将使() A 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B 实现均衡增长; C 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 经济持续高涨。 正确答案:A 7.说“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 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殆尽。 正确答案:B 8.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 A 总需求曲线右移一段时间; B 总需求曲线永久右移; C 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永久性右移; D 总需求曲线右移,在连续几个时期后,新的均衡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 正确答案:A 9.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 持续高涨; B 长期萧条; C 均衡增长; D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10.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 MRTSLK=PL/PK; B MPPL/PL=MPPK/PK; C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相切;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均衡点为A,乙国均 衡点为A’,国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 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 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均衡点由A移 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 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 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 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 品,国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 为乙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 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 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

西方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1.简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1-2) 答:当代西方经济学把稀缺资源的配置作为研究对象。经济社会面临着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无限需要的问题。也可以表述为个人或组织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社会现有资源的使用,即如何进行经济决策。将其归结为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⑵如何生产⑶为谁生产 2.简述恩格尔定律及其意义。(P30) 答: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对德国劳动者生活状况的调查统计,提出了一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即富裕程度越高,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基于恩格尔定律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在收入(或总支出)中的比重)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的富裕程度。 五、论述题 试论供求是如何达到均衡的以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答: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就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调整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产品市场:⑴消费者在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中,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最终将使其用有限的收入在商品中进行选择获得最大效用。⑵生产者在追求最大利润的过程中,同样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以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获得最大利润。⑶需求和供给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产品市场的均衡。这时,消费者最大地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厂商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2.要素市场:⑴厂商根据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来使用生产要素。据此,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求曲线。⑵要素供给者根据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原则决定要素供给量,据此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⑶要素供给曲线与要素需求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的要素价格与要素使用量。 3.一般均衡理论。依据一定的假定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一般均衡,此时,所有的产品或者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 4.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理论提供了判断福利水平的托标准。所有人都没有了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改进福利的可能。 所以,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私人目的的时候,会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着人们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P30) 答:恩格尔定律认为: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据此定义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西方经济学作业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C) A. 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 B.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C. 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 D.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3.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A. 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D. 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4.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B) A. △Q/△L B. MP·P C. △TR/△Q D. MP·MR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A. 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 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 之和小于1 6.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C)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 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D. 不动 7.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A. E=(ΔB/ΔA)·(A/B) B. E=(ΔA/ΔB)·(B/A) C. E=(ΔB/B)·(ΔA/A) D. E=(B/ΔB)·(A/ΔA) 8.某企业产品的价格为常数时,其属于的市场结构类型是(A) A. 完全竞争 B. 完全垄断 C. 垄断竞争 D. 寡头垄断 9.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 A. 不变 B. 下降 C. 增加 D. ∝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D) A. 水平垂直 B. 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 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 D. 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11.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 A. 右端 B. 左端 C. 最低点 D. 无法确定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NO.1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核心:金银财富论 贸易保护主义 零和博弈 二、古典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二)比较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 (三)相互需求论-穆勒和马歇尔 (四)机会成本论-哈勃勒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 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2)用生产成本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一)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揭示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部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批判重商主义。 3、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利益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 2、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根据该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与实际不符。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相对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比较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各国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促成各国的分工与专业化,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呢?(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2)用相对生产成本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从整体上看,比较利益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他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比较利益理论表明,无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因此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应该惧怕对外开放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管理经济学作业及答案(2)

管理经济学网上作业答案 1.什么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 答: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同样一笔数额的资金,在不同的时间里,其价值是不等的。必须明确的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必须体现在投资活动中,即资金处于运动中才会有时间价值。处于静止姿态的资金,不仅会有时间价值,甚至还会由于通货膨胀而贬值。 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注意如下几点。 (1)资金在运动中才有时间价值。也就是说,资金只有投资出去,才可能有时间价值,闲置的资金是没有时间价值的。 (2)资金的时间价值不是真的由时间创造的,它仍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按复利计算。这是假设资金在不断地运动,也就是说资本积累(利息)在不断地资本化。 2.垄断产生的弊端有哪些? 答:垄断除带来分配不公平、容易产生腐败、缺乏追求技术进步动力等弊端外,对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垄断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必然要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如何解决垄断问题主要是政府进行干预,制定反垄断政策。一是促进竞争,二是管制垄断。主要包括限制不正当竞争和不公正交易政策、反垄断政策及反兼并政策。 3.试述市场机制在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中失灵的主要原因? 答:①在所有的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均衡产量都低于完全竞争是的均衡产量水平。垄断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必然要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②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任何一个人消费的同时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当投资者不能独占其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时,就可能导致这类产品的供给不足。 ③由于经济活动中外部效应的存在,当事人不会承担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或占有全部收益,这将影响到均衡产量,从而使资源偏离最优配置状态。 ④市场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者及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充分掌握。但实际决策中无法掌握到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决策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决策,就会导致资源的非有效配置。4.肯德基向消费者发放折扣券的定价策略是:二级价格歧视 新产品定价方法有哪几种? 答:(1)取脂定价——取高价 它原意是指取牛奶上的那层奶油,含有捞取精华的意思。百货商场可对新上市的新产品实行高价,大规模上市后放弃经营或实行低价。这种策略要求新产品品质和价位相符,顾客愿意接受,竞争者短期内不易打入该产品市场。 (2)渗透定价——取低价 它与取脂定价策略相反。在新产品上市初期把价格定得低些,待产品渗入市场,销路打开后,再提高价格。 (3)满意定价——取中价 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定价策略,即价格适中,不高不低,给顾客良好印象,有利于招来消费者 5. 很多超级市场为了提高整体利润水平,都增加了如熟食、自制面包和鲜花等构成产品组合销售,利用多产品定价的知识分析这种做法的好处。 答:多产品组合可以分散风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多样化的要求。企业为了获得最大

经济学作业

《经济学原理》书面定时作业1 1、有人说:“将来,随着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我们最终会消除稀缺性。在高新技术发展的未来,稀缺性将会消失。”根据你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解释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1)答:我不赞同。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虽然人类的科技在迅猛发展,有些需求可以通过科技来达成,比如,核资源的利用,深海油田的采用,都或多或少的帮助了我们缓解了眼下的资源短缺危机。但正如经济学上所说的机会成本,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放弃的东西,科技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成本,比如时间、金钱、劳力等,而那些成本就是社会拥有的资源。再者就是技术来给人类的成果即效率也是不确定的,比如核能,如果利用不当、或者环境不许可,带来的不是更多的资源,反而是毁灭性的灾难,如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而且经济学中也谈到了平等的概念,即将资源的成果平均的分配给社会成员,但这与现实有着巨大的出入。首先不同的人的学历、能力、眼界见识等存在差异,其次是不同的政府设计的政策的目的往往是不同的,而政策普及的人群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做平等,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需求是无法满足的。综上所述,稀缺性不会消除。 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个主要经济特征就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这个理想能实现吗?解释你的观点 (2)答:西方经济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反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构想的最有利依据,西方经济理论的立论基础之一,就是“理性的自私人”的概念。那么人性和人的本能的自私性在经济领域的二大显著特征就是:第一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生存、幸福、发展的最基本的问题。父母必须为子女,成人必须为自己获取生存、幸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而这个充分条件又是无限的,人的精神和物质的需要和欲望是无限的,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无限地递增发展的,吃饱穿暖后,还会需要房子,车子甚至飞机等无限的欲望。世界级行为科学大师马斯洛就论述了人的“欲望五层次”的理论体系。所以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满足全体人员的所有欲望。第二是人是厌恶劳动的。没有充分的内部欲望为动力,任何人都不愿意劳动,或者说不愿意努力劳动的。劳动对人来说永远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快乐。因此,在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社会实践中,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证明人类可以使每个人都自觉地将劳动作为第一需要,把劳动作为一种享受,这永远只能是个别人的体验,没有普遍意义。 因此“各尽所能”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和‘空想’。那么“按需分配”又怎样呢?在生产力和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必然前提下,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欲望,也不可能根据人类的无限需要来分配消费品。其次,“按需分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消费品的平均分配,每个人得到相同的一份,来现实人类的“人人平等”的“乌托邦”式的美好理想。但是,“每个人相同的一份”只能是形式上的平等,实质上的不平等,是另一种更落后、更反历史发展的剥削的产生。因为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之间的收入上的不平等是基于个人的劳动效益,劳动成果,社会贡献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又是基于个人的劳动能力,身体素质的不平等,这种劳动能力,身体素质的不平等正是人们天生就有的,是基于父母天生及后天个人的努力造就的。所以说这种基于个人天生和后天努力造就的劳动能力的不平等和由此产生的社会贡献的不平等所决定的消费品分配的不平等,也就是现实的和实质上平等。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绝对平等,也就是现实的和实质上的不平等,因为在不同的劳动成果,不同的社会贡献中实行平均的分配,也就是劳动能力差的人剥削了劳动能力强的人的劳动成果。 因此,“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但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而且是一种更严重,更落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word格式文档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

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业1答案#精选、

一、单选题(共40.00 分) 1. 垄断厂商把商品购买量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购买量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上我们称之为()。 A. 一级差别定价 B. 二级差别定价 C. 三级差别定价 D. 四级差别定价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2. 一般来说,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公共物品()。 A. 道路、桥梁 B. 国家安全 C. 义务教育 D. 房地产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 3. 国家发改委本次对日本12家企业开出了史上最重的一个罚单,不管是从被揪出企业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处罚的金额来看,都破了《反垄断法》出台以来的纪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在发改委通报的具体情况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在汽车零部件反垄断案中和轴承反垄断案中,各有一家企业因为率先出来充当“污点证人”而被免除了处罚,坦白越晚的企业遭受的处罚也就越重。 这里用到了什么经济学理论?() A. 占优策略 B. “囚徒困境”模型 C. 胜者全得 D.

多数原则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4. 下面有关需求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拥有替代品的比没有替代品的更缺乏弹性。 B. 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更缺乏弹性。 C. 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 D. 奢侈品更缺乏弹性。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5. 有关本课程所讲的等边际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边际原则与效用最大化没有任何关系。 B. 根据等边际法则我们应该这样安排自己的消费,即在每一种物品上所支出的最后1美元,都能给我带来相等的边际效用。 C. 消费的每一种物品,最后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D. 如果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1美元能够提供更多的边际效用,那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会减少总效用。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6. 有关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动时需求的变动量。 B. 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微弱时,我们说这种物品富有弹性。 C. 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强烈时,我们说这种物品缺乏弹性。

精选-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1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根据老师所划重点制作的精简版仅作为进行教材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5×6’ 二、简答题4×10’ 三、论述题2×30’ 说明:1、不考模型2、边看书边补充,资料有局限性。 一、第1、2章综合(名词解释) 李约瑟之谜:即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已经相对十分发达,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该问题的回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为何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2、为何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至今尚无定论。 马尔萨斯陷阱:如果一个国家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那么这个国家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居民的平均社会福利水平却是在下降,这种经济总量的增加与平均社会福利下降同时出现的现象 人口转型:指人口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 人口红利:针对第二阶段后半段,这个阶段劳动人口相对于被抚养的人口更丰裕,从而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 二、第三章、农业与经济发展(大题) (一)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1、保障粮食供给2、提供就业3、缓解贫困4、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化进程。(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下降的原因? 答:两个方面:从供给方面,现代农业的进步率高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进步的实质是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的相对价格会降低。这样劳动力将转移到技术进步率较低但相对价格较高的产业;从需求方面,农产品主要是食品这样的必需品,而必需品的弹性小于1,故但收入增加时,越来越多的收入份额会用到非食物产品上,从而降低了食品消费占经济总消费的比例,进而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下降。 (三)对农业的过度汲取及其后果? 答:对农业的过度汲取表现为:实行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形成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用于工业的积累。 后果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农业生产效率的严重下降;其次农民被固着在土地上,农村开始呈现完全等同于农业的态势;最后是城市农产品供应空前紧张。 我们能逃避的只是逃避的本身—卡夫卡; 我们所恐惧的只是恐惧的本身—罗斯福

经济学基础作业答案资料

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如何区分?假定马丽原来生产产品A,无须人工费和材料费,利润收入为40元。现在改生产产品B,花费人工费50元和材料费30元,总收入为100元。马丽生产产品B的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各是多少?(第三单元) 答题要领: (1)解释会计成本含义 (2)解释机会成本含义分析生产B的机会成本 答题要领: (1)解释会计成本含义 答:会计成本也称历史成本,是企业为购买生产要素实际支付的成本,直接反应在账目中。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2)解释机会成本含义分析成产B的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个特定的用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如何区分? 答:经济意义上与会计意义上的成本在于在处理工资和折旧方便的区别。 马丽生产产品B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各是多少? 答:马丽生产产品B的会计成本是80元,机会成本是400元 分析:马丽生产产品B所得到的利润为20元,如果把马丽生产B产品的成本80元投入生产产品A将得到320元的利润,因此马丽生产产品B所产生的隐形成本为320元,显性成本为80元,所以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为400元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然字面意思相似,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取向。按照国内外公认的解释,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是对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而言,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所带来的产品的增加。它的核算常使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这些理论对当今相关研究仍有指导价值。现在经济学界结合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给予的解释是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划分,将经济增长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占用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等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等集约型增长方式。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都非常关注经济增长指标,但如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就会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调和重大损失。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增长是其发展目标也是其实现的重要途径。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寻求的依然是一种经济上“量”的变化,用来衡量其变化的尺度还是一定时间段中“GDP(GNP)”或“人均GDP(人均GNP)”的增长率,基本上还是在经济活动数量变化的旋涡中兜圈子,尚未能有足够力量使人们从“GDP”崇拜或“GDP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走出。由此有的学者评价说,经济增长是指更多的产出,显现为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具有物本性、片面性、短视性、极端功利性等特点。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复杂得多,内容更丰富。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后更多的产出和变化,同时,还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上的改变,意味着产业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这里有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要素和质的变化过程,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包括众多方面在内的经济社会进步过程,其所指向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核心的。 增长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只有增长才能发展,但增长并非必然带来发展,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其与“经济增长”相别的鲜明特征就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也即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的共享性。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的核心是落实在经济发展的“质”上。它蕴涵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含有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过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的质量提升和社会的和谐,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考研资料-发展经济学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哪些基本特点? 答: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就广义而言,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都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发展经济学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首先;发展经济学是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政策建议的需要出现的。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属于应用经济学这一层次。 (2)其次,有发展经济学的内容较为混杂,要运用经济学各个分支的知识。 (3)发展研究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学各分支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多门学科的合作。因此,发展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4)发展经济学是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批虽为数不多但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来研究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因此,对发达国家的历史研究是其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与前一特点相联系,比较分析是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之一。 2.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发哪些阶段?其基本流派与观点。 答: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从时间上看是40—50年代,上限是1943年,下限至1960年。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

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2)60—70年代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新古典主义重新得势,但结构主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激进主义者也加人论战,与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三分天下。 (3)第三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与重建阶段。这一阶段从时间上看是7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经济学死而不僵。 3.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第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第六,现代经济增长的扩散,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1/3人口的范围内 4.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下列共同的特征: (1)发展中国家普遍生活生平低、收入差距大;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 2、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 (1)如果一国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大卫?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2、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核心: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2、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的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课件) 练习: 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非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 B. 嘉图 C. 赫克歇尔 D.里昂惕夫 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论 D. 规模经济理论 E. 相互需求理论 4、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 B. 技术水平相同 C. 市场完全竞争 D. 消费者偏好相同 E.规模收益不变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要素禀赋理论容:H-O定理(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 4、H-O定理:瑞典: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俄林《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5、H-O定理:定理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评价:为不同国家确定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提供了便利标准,有助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世

西方经济学作业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C) A. 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 B.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C. 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 D.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3.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A. 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D. 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4.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B) A. △Q/△L B. MP·P C. △TR/△Q D. MP·MR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A. 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 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 之和小于1 6.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C)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 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D. 不动 7.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A. E=(ΔB/ΔA)·(A/B) B. E=(ΔA/ΔB)·(B/A) C. E=(ΔB/B)·(ΔA/A) D. E=(B/ΔB)·(A/ΔA) 8.某企业产品的价格为常数时,其属于的市场结构类型是(A) A. 完全竞争 B. 完全垄断 C. 垄断竞争 D. 寡头垄断 9.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 A. 不变 B. 下降 C. 增加 D. ∝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D) A. 水平垂直 B. 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 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 D. 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11.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 A. 右端 B. 左端 C. 最低点 D. 无法确定

工程经济学作业详解

作业: 1、某灌区面积为10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灌区的种植比例是小麦25%,棉花75%。在灌溉工程修建之前,小麦年平均产量是210公斤/亩,棉花产量为72公斤/亩,工程修建后,由于采取各种措施,小麦产量增加到300公斤/亩。棉花产量增加到105公斤/亩。经过分析,确定该灌区的灌溉分摊系数为0.45。市场上小麦价格为1.4元/公斤,棉花价格为5.6元/公斤,试分析该灌区的灌溉工程效益。 2、某灌溉试验站,对小麦进行灌溉试验,若干年来得到如下资料: (1)按自然降水试验,得小麦平均单产128.9kg/亩; (2)按作物需水量灌溉,农技措施不变,得小麦平均单产169.7kg/亩; (3)按作物需水量灌溉,改进农技措施,得小麦单产205.8kg/亩。 计算该灌区小麦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第四章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 习题和讨论题 1、如何理解资金和时间的关系?用实际例子来说明“时间就是金钱”这个概念。 2、试述利息的种类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息的作用。 3、动态经济分析方法的实质是什么? 4、用复利计算下列各题: (1)现在存入银行10000万元,月利率为8%,求5年后的本利和。 (2)若年利率为10%,要在8年后得到200000元,现在需要存入银行多少钱? (3)公司每年末存入银行100000元,若年利率为6%,问10年后的本利和为多少? (4)若年利率为7%,要在8年后得到100000元,从现在开始每年应存入多少钱? (5)现在借款80000元,10年内等额期末偿还,若年利率为6%,每年应偿还多少? (6)某工厂预计在10年内每年的盈利额年末累计为300000元,若年利率为6%,其现值为多少? 5、已知名义利率r=12%,计算下列各题: (1)按月计息,20000元,存期6年,求6年后的本利和。 (2)按季度计息,每年存入4000元,求8年后的本利和。 (3)半年计息一次,每年收入2500元,10年收入的现值为多少? (4)半月计息一次,5年归还20000元借款,每年还多少? (5)现在支出10000元,此后6年中每年末又支出5000元,而在第2年和第4年末个又支出8000元,若年利率10%,求到第6年的总支出。 6、某公司与外商谈判,拟向外商借款100万美元,年利率为7.5%,外商提出这笔贷款要在10年内还清本息,每年末等额偿还。在谈判时,外商提出每年应还本(100÷10)=10万元,还利息(100×7.5%)=7.5万元,因此该企业每年末共应偿还17.5万元,如该公司同意,即请签订合同。假如年利率7.5%是可以接受的,请你帮助决定该合同是否该签?如不能签,请你计算出以下几项数据来说明其理由: (1)若接受年利率7.5%,实际每年应该偿还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