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⑴大洲的名称①___洲②___洲③___洲

洲, B是洲, C是洲, D

洲,F是洲, G是洲。

图中世界最大的洲是,最小的洲是,跨经度最多的洲是

号称“高原大陆”的是 ;D、E所在的大陆叫大陆,大陆上的国家叫。

洋,②洋,③洋,④

大洲和大洋学案(最新整理)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海陆面积比例和海陆分布状况。 2.能识别地图的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 3.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大小顺序。 【学习重点、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1(1)地球的海陆分布比例。地球表面71%是___,而___的面积仅占29%。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就南北半球而言,陆地集中在__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__半球;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而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3)任意半球中,陆地面积都海洋面积(大于或小于)。 但是北极周围却是,而南极周围却是(陆地、海洋)。. 2.在下图中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4.根据课本世界地形图,完成下表: 大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山、河、里海、山脉、黑海海峡。 亚洲与非洲运河 非洲与欧洲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运河 【我展示、我最棒】 ⒈找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⒉找出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⒊找出全部水域均在东半球的大洋:全部水域均在北半球的大洋: ⒋找出赤道横穿了哪两个大洲的大陆部分: ⒌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大洋: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⒍找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⒎找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⒏找出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 9.找出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 10.我练习、我快乐 ⒈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 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C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D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⒉有关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B 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C南极大陆是南半球唯一的大陆 D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3.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字母代表的大洲是: A B C D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2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学习目标】 1、记住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结合地图能说出世界海陆分布特 征。 2、理解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并能看图识 别。 3、借助地图准确的指出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分布及洲界,并形成记忆。 【学习重难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海陆分布特征、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洲界 2、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___个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面积最小的是_____。 二、合作探究

读上面图形完成下列练习: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 ________ D 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________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________洲;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________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________洲。 (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洋,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________洋。 三、形成提升 1.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 A.大洋州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2.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3.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5.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6.面积最小的大洲与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 A.南极洲、印度洋 B.欧洲、北冰洋 C.欧洲、印度洋 D.大洋洲、北冰洋 四、小结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doc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节:与反思发布者:彭绍云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二、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四)学情分析: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

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二、新课教学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心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经常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胜利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统统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大洲和大洋 导学案(一)

大洲和大洋 导学案(一) 班级:七年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学 习 目 标 1. 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 2.会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 比例,描述分布特点 导 学 设 计 学习重点 海陆的基本面貌 一、设计问题情境,明 确学习目标: 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它们。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解疑,以确保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三、组内小展示、合作,教师参与引领: 教师巡视,解疑,收集、归纳同学之间交流所出现的问题。 四、班上大展示,教师点拨释疑、重点指导: 老师再通过比赛的形式看谁对“合作交流”的题目完成的更好,再由老师精讲。 五、评价反馈,教师反思: 六、整理学案,教师巡视督促纠错: 学习难点 海陆分布特点 一、自主学习 1. 阅读P26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海洋占________ 2. 世界海陆面积 陆地占_______ 概括地说, 分是海洋, 分是陆地。 3. 世界海陆分布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海洋集中在________ (2)从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_______,南极周围是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 探究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先转动地球仪,然后按住让地球仪停住,看看手指按到的是海洋还是陆地,为什么?(进行10次,统计) 2. 讨论课本P39 活动 三、达标检测 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他认为这颗星球应该叫做“水球”,是指:( )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木星 2. 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 ) A. 3:7 B. 6:4 C. 4:6 D. 7:3 3 . 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 ) A. 东半球、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四、课后反思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姓名赵芳芳学校韩城市新城二中 教材依据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大洋》,适用于七年级学生使用。 课题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学习地球的半球及五带划分时已经出现了地球陆地海洋的分布及轮廓图,而且 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这对数字也早已熟记在心,但学生对七大洲、四大 教材简析洋的位置却不清楚,再加上学生的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所以本节课通过指图、识图、填图、绘图、拼图等大 量感性认识,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掌握本节课内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 本概念; 知识目标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 规范地填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 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能力目标 2、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道德目标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登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本节课,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大量地球海洋陆地素材、图片,制成课件,课堂 中创设情境、组织讨论、探究、填图、拼图、动手操作等活动,极大的拓展了 设计思路学生的感知和认知空间,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奥秘的 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教师1、制作课件;、 2、地球仪 1、参看教材26 页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教学准备 学生分五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游记、郑和下西洋、哥伦 布地理大发现、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资料,课前组内整理 2 分钟介绍材料; 2 50 、每人准备一条长厘米左右的线绳; 3 、人手小地球仪一个。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活动探索式教学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 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大洲和大洋》名校自制学案

《大洲和大洋》名校自制学案 【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正确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重点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自主探究】(独立自主,快乐收获) 1.⑴世界海陆分布(均匀、很不均匀)。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概括的说地球上分海洋,分陆地。 (2)南北半球对比,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阔,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陆地、海洋),而南极周围却是 (陆地、海洋)。 (3)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2.古人在给地球起名字时,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谈谈你的观点。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都在这里) 探究1:读P33图2.6及课文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并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 (2)从东西半球上来看,亚洲、洲、洲和大洋洲主要位于东半球,而南美洲和洲主要位于半球。

(3)找出赤道并试着画出南北回归线,观察这些线穿过的大洲和大洋: ①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其中,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是洲和洲。 ②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洋是:、、。 ③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和。 探究2:读教材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线图”,在图上找出并记住: ⑴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河、大高加索山脉和 海峡。 ⑵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⑶你还知道哪些大洲的分界线?(请查阅世界地图找一找) 【达标测评】(懂了,不等于会了) 1.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 A.大洋洲 B.非洲 C.南美洲D.南极洲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亚洲和太平洋 B.欧洲和大西洋 C.美洲和印度洋 D.南极洲和北冰洋 3.下列属于南美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的是()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苏伊士运河 4.下列哪个大洲完全位于南半球() A.南美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非洲 5.亚洲、欧洲主要位于() A.东半球和南半球 B.东半球和北半球 C.西半球和南半球 D.西半球和北半球 读右图回答6~7题。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The first sectio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g uidance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理念: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 实现有效学习。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 布特点。 2.了解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等概念。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 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 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思想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勇于向未 知挑战。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地球仪、课件、学习提纲、学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分组学习。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引导):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其实更应该叫“水球”,为什么?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然后展示课 件图片,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蓝色代表……,绿色代表……,白色是……,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挡住了,但还是能明显地看出海 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从海陆的分布比例来看,地球上几分是海? 几分是陆?(学生看课件图片回答)陆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 看图回答)。那么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就要靠远行,当然 远行需要激情,而支撑激情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展示如下图片,点击文字可出现相关介绍)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到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这里列出 的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远行活动,可能有些在当时只是一种贸易往来或者为了其他的目的,但在客观上的确对人类认知世界做出了贡献。当然有些就是纯粹的探险。 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再放一遍录像,利用暂停键由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的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课文主要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陆地及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2)在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峡。 (3)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4)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卫星遥感图片、《东西两半球》图、海陆面积之比的饼状示意图、海峡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多媒体课件或把含有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模型图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四大洋的材料和海峡的图片。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

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并穿插其他教学方式。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录像,由此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协作知识探究教师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创设地球表面大小的形象情境。 用饼状图直观展示海陆面积比,请学生给地球取“别名”,引导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或《东西两半球》图,边问、边讲有关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指导学生用地理术语正确地表达七大洲的地理位置。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对人类的意义。观察《东西两半球》图,估算海陆面积,比较海陆面积大小。 在图上寻找具体的大陆、岛屿、半岛的名称。 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分成四个小组探讨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第一组:用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交流、讨论、说明海洋的作用。 第二组:讨论关于海洋的概况。 第三组:利用地图说明四大洋的位置。 第四组:利用课外收集的关于海峡专题的资料交流。强调学生自身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地图能力,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 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通过找图、填图,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用信息作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 学法指导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对各组交流、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

大洲和大洋1-学案.doc

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人: 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 3.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和海峡。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30页的内容,观察图2.1和2.2。 1、地球的海陆分布比例。地球表面71%是,而的面积仅占29%。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北极周 围是,而南极周围是O 二、读一读、找一找(阅读课本28页、29页及图2. 5,填写下列各题): 大陆;大洲; 半岛;海峡; 三、动动手、填一填 阅读课本29页图2.6,在下图中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四、读一读、 记一记七大洲面枳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顺序“太大印北” 五、说一说、议一议

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 ? 【学习总结】 【学习自评】 1.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B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C有两块大陆被赤道穿过D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有关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B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C南极大陆是南半球唯一的大陆D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3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做() A岛的B、半岛C、海峡D、运河 4、半岛是() A、一面临海 B、两面临海 C、三面临海 D、四面临海 5、连线加加林开辟丝?绸之路 麦哲伦进入太空第一人 哥伦布首次环球航行 张骞发现美洲大陆 6、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1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1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并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各大洲的分界。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A: 1、海陆分布比例:地球表面 %是海洋、 %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 ⑴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不均匀) ⑵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但北极周围是;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但南极周围 是。(观察33页图2.6)东西半球中陆地集中在半球(东/西)。 ⑶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学习目标B 1、看图,完成对各大洲大洋的认识及记忆。 ⑴大洲名称:A B C D E F G ⑵大洋名称:甲乙丙丁 ⑶大洲分界线:A和C的分界是;A和E的分界是; E和F的分界是。A和B的分界是。

2、面积最大的大陆是,面积最小的大陆是, 3、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4、面积最大的群岛是。 5、轮廓呈“S”字形的大洋是。 【随堂检测】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的是( ) 2、下图表示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南美洲、南极洲、北美洲C.欧洲、非洲、大洋洲、非洲 D.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读下图,回答4~5题。

3、“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二,赤道横穿我的中部,因此有人说我这里是一块灼热的大陆”。与此自述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图四大洲中,没有濒临大西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大洲和大洋教案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分界线。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分界线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地球?水球?”的小问题以及图片引出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海陆分布 1、出示地球立体图和平面图,让学生直观比较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大小, 点出71%和29%以及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这组数据,让学生快速记住。 2、依次出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图,让学生明确海陆分布的不均匀。 (1)就南北半球而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附近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附近却是一块陆地。 (2)东西半球比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 3、出示相关的概念图,依次解释大陆、岛屿、群岛、半岛、海峡、洋和海的概 念,并利用世界地形图进行相关的举例,让学生有理解。 (二)七大洲 1、先介绍概念并知道有七大洲

2、出示基本轮廓图,让学生识记(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抓住主要的 特点),2分钟以后出示图让学生说出名称。 3、出示立体图简单清晰的看七大洲的分布, 4、出示平面图让学生识别七大洲。让学生根据图记忆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教给 学生记忆的方法:找参照物亚洲,亚洲的西边欧洲、西南面非洲、南面大洋洲、东北面北美洲)3分钟以后检测。 5、观察,并回答问题 (1)点出赤道,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学生分别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有哪几个大洲。注意赤道穿过亚洲和大洋洲的岛屿,所以亚洲并不完全在北半球,大洋洲也并不完全在南半球 (2)点出160°E经线,回顾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分别观察东西半球分布有哪几个大洲。注意亚洲在西半球的一小部分,还有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在西半球。 (3)将东西半球的图变化一下,让学生观察并填写大洲的名称。 (三)大洲分界线 1、出示世界地形图,和同学们一起找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 (先看大图找到这两个大洲,然后根据两大洲的基本轮廓找到交界部分,根据洲界的图例找到分界线的名称) 2、让学生根据我们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到世界地形图中去找其他大洲的分 界线: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填表 3、师生共同找对答案,学生在图中识记。 4、在整体图中检测,然后出示局部图让学生识别、记忆 5、出示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检测学生识记的情况。 (四)四大洋 1、出示四大洋的分布图 2、学生识记四大洋和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教给学生识记的技巧,比如亚洲东临 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幅图,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的识记将图画在脑子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 教材分析 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从传统意义上讲,全书从本节开始才进入了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既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必须准备的知识。应逐步展开,不断具体、深入,力求使学生能够把海陆分布架构具体落实在地图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过程与方法目标】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教学难点】 1、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3、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4、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 课前准备 1、轮廓图卡片; 2、地球仪; 3、(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板书: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师: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观察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生:海洋。 板书: 1、海陆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来探讨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练习 一、课堂导学案. 1、地球表面 %是海洋, %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 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北极周围是,南极周围是 .读33页图2.6,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 3、全球陆地共分为个大洲,即、、、、、和 .其中洲面积最大,洲面积最小.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岛;最大的大陆是大陆. 二、课堂练习案. 1、认识七大洲的轮廓: A B C D E F G 2、读世界地图回答: ⑴、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⑵、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 ⑶、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 .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 ⑷、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有、 .赤道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大 洲是 . ⑸、纬度最高的大洲是洲. ⑹、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洲.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学案. 1、⑴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山脉、河、里海、山脉、黑海、海峡. ⑵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⑶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⑷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⑸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 .全部 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洋. 3、北冰洋被洲、洲、洲所环绕.南极洲被洋、洋、洋所环绕. 二、课堂练习案. 1、读图回答: (1)、七大洲: A B C D E F G (2)、四大洋:a b c d (3)、大洲分界线; ① ②③ ④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导学案课题 2.1 大洲和大洋(1)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海陆分布特点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订正(复备) 导入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它们。 自主学习1. 阅读P26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海洋占________ 2. 世界海陆面积 陆地占________ 概括地说,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3. 世界海陆分布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海洋集中在________ (2)从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_______,南极周围是________ 团队合作1. 探究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先转动地球仪,然后按住让地球仪停住,看看手指按到的是海洋还是陆地,为什么?(进行10次,统计) 2. 讨论课本P27 活动 小结 提纲海洋占________

思维 导图海陆分布陆地占________ 海陆分布______均匀,陆地集中在_____(南、北)半球 反馈练习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他认为这颗星球应该叫做“水球”,这个“水球”是指:()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木星 2. 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 A. 3:7 B. 6:4 C. 4:6 D. 7:3 3 . 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A. 东半球、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课题 2.1 大洲和大洋(2) 学习目标1.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 2. 知道几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重点难点1. 大洲、大洋的分布 2. 大洲分界线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订正(复备) 导入我们都知道自己生活在亚洲,哪个同学能说出世界一共有几个大洲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 自主学习1. 大洲、大洋的概念 (1)大洲:____________与它周围的___________的总称。(2)大洋:海洋被陆地________,形成彼此________的四大洋,______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1)七大洲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_____年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 大洲导学案 【自学目标】 1、记住七大洲的名称。 2、知道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和分布特征以。 3、通过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大洲分界线。 4、通过笔绘和拼图七大洲位置图,掌握七大洲的相对位置。 【学法指导】 1. 依据导学案阅读课本32-35页和地理图册第20-21页,进行知识梳理,勾画知识点; 2. 完成自学思考题; 3. 课堂中依据自主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并展示; 4. 新课结束后,完成当堂检测。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认识七大洲 1、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写出七大洲的名称。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 2、大洲面积从大到小顺序: 学习任务二: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 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_________ 赤道穿过的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大洲分界线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抢答法、小组讨论法、游戏竞赛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小地球仪人手一个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小黑板、七大洲轮廓简图、四大洋注记图。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感性导入: 课件展示加加林、费俊龙聂海胜初登太空的电脑画面。(提问:画面中的人物是谁?是什么让他如此惊讶?他为什么说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到底应叫水球还是应叫地球呢?) 活动:学生观看画面回答,他是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和中国的费俊龙聂海胜,加

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他们惊讶于地球上会有那么多的水,在太空中会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洲和大洋。 (二)、探究新知: 课件: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的分布图”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海陆面积哪个较大?比例大概是多少?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看地图准确回答“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教师强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活动:同桌之间就海陆分布比例进行问答练习,达到识记的目的。 演示:课件展示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讨论:分小组讨论,针对导入图中加加林的感想及海陆的分布比例,你对地球名称有什么看法?古人在给地球取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活动: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讨论,有的说叫“地球”,有的说叫“水球”,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提问: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否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两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两个半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演示: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南北半球图、水陆半球图”。 学生:观察地图和地球仪,自由发言,描述出海陆分布特征。教师强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承转:对地球海陆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那么,人类是如何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