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2008年06月08日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一、实习区位置、交通、自然地舆及经济地舆大概情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之滨,归属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千米。实习区位于城市地区北部多山地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岑岭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多山地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打击平原,地形平展,水系发育,系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道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实习区交通极为便当,淮南铁路贯串境内,高档级公路四通八达。以巢湖市为中心,有干线连结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和邻县庐江、无为、含山等地,乡村都有支线相通。水运以巢湖为中心,水轮、木帆船沿水运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

巢湖市交通位置图

巢湖市归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序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全年在232—247天。年均等空气温度为15.7—16.1℃,无上可达40℃,最低在-7℃,年均等降水量1200mm,一般在1000—1158mm之间。季候分布不均,三春(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二月)占10—11%,一年内七月降水最多,十二月最少。区内归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候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均等风速3.0—3.4米/秒,三春最大为3.4—3.7米/秒,秋季最小,为2.6—3.2米/秒。

农产品以稻子、麦子为主,豆、薯次之。技术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生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之赞美的称呼。

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白灰岩、熔剂白灰岩、水泥白灰岩、硅石、萤石、耐火粘土、陶用粘土和驰名省表里的半汤矿泉水等。

工业较发财,主要为水泥、化工、机械及轻工业等,规模较大的工厂有巢湖水泥厂、安徽维尼纶厂、柴油机厂、油泵油咀厂、铸造厂、坦克修配厂等。

二、巢湖市北部地质调查简史

1、1934年,徐克勤曾经在巢湖市北部地区作过1:5万地质调查,著有“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2、1953年4月,安徽省地质局合肥市地质队李云祝,对于该区曾经做过1:1万泥盆纪铁矿普遍调查,著有“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3、1956年元月,华东地质局巢县地质队曾经做过1:1万煤田普遍调查,著有“安徽含山、巢县、怀宁一带煤田普遍调查报告”。

四、1978年,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作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20万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五、1983年,安徽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作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5万巢县幅区域地

质调查报告”。

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五十多年来,我院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重要发现,诸如巢北侏罗系的发现,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青苔山推覆机关的发现,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发现等,对于深入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自从八十年代后,区内前后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九十年代中期,合肥工业大学负担的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深化了科研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积聚了教学资料,并要患上该教学基地能适应于大地学专业中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第二章地层

(一)震旦系

区内震旦系出露在青苔山及半汤两地(背斜核部),仅有上震旦系灯影组(Z2dn),因为受断裂影响或者袒护,该组未见底。如本区北部之青苔山,灯影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厚度360.06m。

下段厚约291.49,以灰白碳酸镁岩为主,可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含硅质条带、硅质结石,148.33m,中部为厚层葡萄状含凝块石含蓝藻泥晶碳酸镁岩95.82m,上部类硅质岩,白云石呈碎裂状,厚47.34m。上段为灰白、灰紫、灰黄色薄层微晶碳酸镁岩、条纹状碳酸镁岩及细晶鲕粒碳酸镁岩,底部为厚层钙质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层,顶部袒护,产微古植物化石原始光面球藻等,厚68.57m。

本区灯影组上段顶部直接为下寒武统冷泉王组假整合超覆,缺失西南地区及南京、巢县前湾灯影组顶部的一套厚层硅质岩。

四)志留系

志留系在巢南与巢北都比较发育,常组成背斜核部地层。但巢南、巢北的志留系沉积有明显差异,表此刻巢北地区缺乏上统茅山组,而以中统坟头组直接与泥盆系五通组相接触。

下统:

高家边组(S1g)

除邻区含山县境内横山一带可见本组下部与奥陶系五峰组呈假整合接触(缺化石带)外,区内高家边组大多出露不全,仅见高家边组之中上部。以狮子口及旗山出露较好。如狮子口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下部厚>29m。

中统:

坟头组(S2f)

区内都较发育,其中以下朱田村与旗山两地剖面化石丰富。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总厚89m。

下部:黄绿色局部呈浅紫色中薄—中厚层石英细砂岩及含泥质砾石石英砂岩。砂岩中具交错层理,厚148m左右。含磷。

中部:黄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石英砂岩呈互层。层内波痕、交错层系都较发育,厚38.31m。

上部:以紫红、灰紫红、灰绿等杂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厚2.63米。该段地层在巢湖南部地区缺失,巢湖北部地区时有断续可见,如万家山较发育而狮子口处则不见。从本组化石分析,可与四川中志留秀山阶相对于比,归属中志留统。

(五)泥盆系

上统:

五通组(D3w)

区内泥盆系分布广泛,但仅有上统五通组。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明显分为上、下两段。巢湖市北狮子口处剖面最为良好,其岩性可分上、下两段。

下段(D3w1)

石英砂岩段。厚73.18m。下部的灰白的色彩厚层或者中厚层砾岩、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砾石身分以石英、燧石为主也含有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身分。上段(D3w2) 砂、页岩层段。厚103.48m。该段岩性以灰黄、灰紫、灰白等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中厚-中薄层石英细砂岩呈明显的韵律性互层。(六)石炭系

本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备。分上、下二统。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巢北缺失,仅在巢南发育。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

下统:

1、金陵组(C1j)

如凤凰山东风石料矿剖面所示,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15.7m。主要测到的是15.7m的灰色生物碎屑灰岩。

下部为灰黄色薄层含泥细砂岩或者含铁砂岩。上部:深灰玄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含方解石小晶。里面含有丰富的化石。因为缺失一个化石常,因而一直认定金陵组与下状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据认为金陵组中灰岩部分在区内分布不定呈透镜状断续出现,无灰岩之处碎屑岩则中厚。故本组与五通统的关系,值当进一步考证。

2、高骊山组(C1g)

巢湖北部地区高骊山组比巢湖南部地区(28m)薄,而且相变明显。如凤凰山剖面本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厚13m。

下部:为灰、灰黄薄层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0.1-0.3m)层,含植物化石碎片。

中部:灰黄、紫红薄层,含生物碎屑,含钙、铁质泥岩夹姜块状灰岩和中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含腕

足类

上部:灰黄、黄褐色含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及灰白的色彩石英砂岩。层内虫迹机关发育,自下而上,自成一水平管迹、V-Y形管迹、似甲壳状管迹之组合。

主要测到的是厚13m厚的一层紫色,黄色的杂色页岩。

巢湖北部地区自西往东明显变薄(歫嶂山厚6.1m),而且下部见豆状赤铁矿层,中部变为钙质页岩。以往认为高骊山组是陆相-海陆交互相沉积,近年来因为海生古物不断发现,因此除底部为海陆交互相外,往上已渐为汪海-滨岸环境。

3、和州组(C1h)

巢湖北部地区的和州组以歫嶂山剖面较为完整,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34.1m。

下部:深灰、灰玄色中薄至厚层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质类岩中厚层灰岩。厚19.2m。含蜓。上部:灰、微带浅红色色中厚层至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厚5m。底部是含铁石英砂岩和页岩厚7.3m。微晶灰岩2.6m。

本组岩性巢湖南部和巢湖北部地区有所不同,下部灰岩在巢南地区泥质较高,厚度亦薄(巢南地区和州组厚约7m±).上部灰岩在巢南地区含白云质,而巢北地区为纯灰岩而且顶部为渣状灰岩。

上统:

1、黄龙组(C2h)黄龙组在长江沿岸一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浅红色纯灰岩、粗晶灰岩(有人称砾晶灰岩)、碳酸镁岩。下部碳酸镁岩段在南京到江北一带又称为老虎四组,属早石炭晚期。而中上部粗晶灰岩、纯灰岩段属黄龙组。按此特征对于此,巢北地区黄龙组仅存纯灰岩段,见纯灰岩段直接覆于炉渣状灰岩之上。巢南地区则有粗晶灰岩存在。

巢湖北部地区黄龙组以金银洞北至岠嶂山一带剖面较好,另外在凤凰山东风石料矿也相当完善。可见到黄龙组纯灰岩段直接覆于和州组上部炉渣状灰岩之上。灰岩段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10.6m。

2、船山组(C2c)

本组岩性以含球藻灰岩为特征,厚16m。在巢湖北部岠嶂山一带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玄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有一层灰黄色含碣铁矿团块泥岩。

上部: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球藻灰岩,夹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在凤凰山东风石矿,船山组下部夹同生砾岩或者同生角砾岩出露。

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分布在马家山及俞府大村一带由下统:栖霞组、孤峰组、银屏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组成。总厚288.41-487.84m。

下统:

1、栖霞组(P1g)

按巢湖市北部北平顶山剖面,共厚194.7 m。

下段:

厚140m。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为碎屑岩夹石煤,平顶山剖面碎屑岩风化为土黄色风化物。该部分岩性变化较大,在岠嶂一带为深灰色、灰黄色钙质透镜体泥岩,厚0.25m,向西到东风石矿为灰玄色页岩及玄色石煤层,厚0.75m,与下伏船山组呈凹凸不平之假整合面。

测到的主要是臭灰岩层:深灰、灰玄色薄至中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厚140m。

上段:厚54.6m。

上部(上硅质层):玄色中薄层硅质岩、深灰色含燧结石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主要是厚46.9m的微晶灰岩。

顶部(顶部灰岩层):灰、深灰色含泥质灰岩、碳酸镁岩质灰岩。厚7.7m。

上述剖面自下段上部起至上段顶部各地发育都较稳定,但其厚度在巢南地区大于巢北地区。本区以拟纺缍蜒带或者米森珊瑚带之顶界为栖霞组之顶界。

2、孤峰组(P1g)

孤峰组由薄层玄色硅质岩及薄层棕、褐、紫等色泥岩组成,巢北地区该组厚度一般在26.5m左右。如平顶山西侧姚家山剖面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硅质页岩和含硅质页岩和页岩互层26.5m。

中部:灰玄色、玄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夹紫色泥岩及页岩互层。上部: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岩夹少量放射虫硅质岩。其底部与栖霞组界面凹凸不平,其上含有10-20cm的含砾泥质松散物,为假整合接触。

上统:

1、龙潭组(P 2l)

本组以灰黄色、厚层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为底部,与下伏银屏组接触面有一薄层铁质层,认为存在一沉积间断。龙潭组为一套滨岸池沼相的含煤沉积,可以为三部分。厚7.7

下部:灰黄、青灰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英砂岩及含砾砂岩,夹玄色薄层泥岩。

上部:青灰、灰黑、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煤线。

顶部:灰玄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含燧后团块及条带。

龙潭组在巢湖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俞府大村向斜核部炭井村一带及平顶坟的方向斜平顶山四周,但袒护较多,剖面不全,但三部分区分清楚可以分患上出来。区内顶部灰岩呈透镜状,与大隆组硅质岩沉积易于区分清楚。

但部分被第四纪黄土层和植被覆盖。

2、大隆组(P2d)

本组岩性较稳定,以灰玄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及紫色泥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为主,化石较丰富,厚约27.3m。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灰玄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炭质页岩,底部可有一薄层灰黄色细粒岩屑砂岩,含铁长石石英砂岩,厚27.3m。。

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隆组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因此本区龙潭组并不代表晚二迭世早期全部地层,而应包括大隆组下部地层在内。这是岩石地层单元与年代地层单元不一致的表现。

(八)三叠系

巢湖北部地区三迭系主要发育在平顶坟的方向斜核部平顶山-马家山-阴都山一带。以马家山剖面为代表。

下统:

1、殷坑组(T1y)

本组厚83.5m,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浅灰绿、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下部泥岩中局部含钙质结石或者似瘤状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厚43m。

中部: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者似瘤状灰岩。厚22m。

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厚40.5m。

2、南陵湖组(T1n)

巢湖北部地区在平顶山剖面硅质页岩厚21m。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为厚层灰岩段。

下部:以瘤状灰岩为主,由灰绿、微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深灰色灰岩组成。

上部:以厚层灰岩为主,由灰、深灰色厚层灰岩夹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及钙质泥岩、同生砾状灰岩组成。

中段:

为瘤状灰岩段,厚46.79m。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以紫红色瘤状灰岩为主,由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泥灰岩夹中薄层灰岩组成,厚16.39m。

中部:以厚层灰岩为主,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组成,厚17.94m。

上部:以灰绿色瘤状灰岩主为,由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杂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层灰岩,厚12.46m。

上段:

为薄层玄色灰岩段,厚64.13m,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由深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钙质页岩,厚26.03m。

上部:以玄色灰岩夹炭质页岩为主,由深灰、玄色薄层灰岩夹沥素质页岩、棕色钙质页岩组成,顶部有时含燧石结石,厚38.10m。

经岩相分析,殷坑组、和龙山组可能属陆棚潮下较深能力低下环境,而南陵湖组属开阔台地潮下浅水能力低下环境。但巢北地区地层厚度比巢南地区要小。

四、东马鞍山组(T2d)

本组创名于怀宁月山,代表青龙群顶部碳酸镁岩和含膏、盐碳酸镁岩(盐溶角砾岩)段。本区曾经称为月山组。巢湖北部马家山剖面本组厚度大于95.84m,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灰、深灰色薄、中层灰岩,底部为灰、浅紫红色含石膏假晶灰质碳酸镁岩,厚12.65m。含牙形刺。

上部:灰、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岩状灰岩及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度大于83.19m。本组可能属蒸发台地潮上能力低下环境沉积。其底界以出现含鸟眼机关之碳酸镁岩为界。因为化石稀少仅采获少量牙形刺化石,因此仅依据岩性及层序与怀宁地区对于比而确定。

(九)侏罗系

出露较少,巢湖北部地区仅零星见于俞府大村向斜南部。

(十)第四系

第四系沉积在巢湖市地区覆盖了一定的面积,沉积类型较多为:早更新世的残积与冲积、中更新世的冰川、冰水堆积、晚更新世的冲积物和全新世的冲积与湖积类型,其中尢以早一中更新世的洞穴堆积更为重要,近年来在巢北地区的猫耳洞、巢南地区的银小村后山坡皆发现重要的动物群化石,对于确按时代及了解第四世早、中期下扬子区古生态、古气候、古地舆具备重要意义。

巢湖北部地区第四系一般发育于南侧,多山地区内有坡积物(受溪流切割可见完整剖面)。由含砾石或者砾块及含砂砾粘土组成,可达3-4m厚;山坡边的倒石堆,河谷中及四康医院附近的冲积物、砾石或者含砾粘土、粘土呈层状排列。近巢湖湖滨有河道-湖泊沉积物,以含砂或者砾石亚粘土、亚砂土、亚粘土等组成。

第三章岩浆岩

巢湖市北部多山地区岩浆岩石不很发育,仅发现有4个小岩体,分布在7410工厂-王乔洞一线,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单个岩体规模均很小,面积仅100-1200m2,其中以维尼纶厂东侧、炭井村东侧岩体规模最大,露头也较新鲜,但现已全部被维尼纶厂平整建成运动场,难以看到。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斑岩(7410工厂岩体)、花岗斑岩(王乔洞岩体)呈岩株状产出,一般侵蚀不太深,属浅成-超浅成相。岩体与围岩均为接触关系,除7410工厂岩体进入境内在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外,其余三个岩体均进入境内在二叠系中。

岩体一般风化强烈,呈疏松状,但岩体蚀变很微弱,仅见叶腊石化、绿泥石化和高岭石化。围岩仅具轻微的硅化、角岩化等,一般不见矿化现象。岩体SiO2含量在70%左右(67.88~70.37%),Q值为29.29-36.55,属查氏二类三科或者四科,为SiO2过饱和的过碱性及中碱性岩石,Al2O3偏高(13.9-15.29)出现a′值,归属铝过饱和系列。

王乔洞岩体为例介绍如下:

王乔洞岩体位于王乔洞南约30m处,俞府大村向斜的西翼。平面呈圆形,面积160m2。岩体进入境

内于下二叠统栖霞组下段灰玄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岩株的南接触带产状252°∠50°。

岩性为花岗斑岩,岩性呈浅灰-浅灰黄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斜长石20%、钾长石4%、黑云母2%(野外人的眼睛不雅察大于10%)组成,斜长石较钾长石自形晶,颗粒大小不等,粒径约在0.05-1mm之间,钾长石呈不规则状,黑云母多有暗化现象。

基质主要由石英、微晶钾长石及斜长石等组成,均呈它形晶微粒结构,钾长石多已高岭土化,斜长石绢云母化。岩体南界附近边缘相很明显,斑晶显著小且近接触带出现大量的气眼,均呈细长的卵形空洞,少量为方解石或者沸石类矿物充填的杏仁体,定向排列,可见十分明显的流线、流面机关,流面产状70°∠45°。

外接触带围岩可见几厘米宽的烘烤退色化现象,并可见30cm多宽的硅化及角岩化带。

岩石系SiO2过饱和的过碱性岩石,为铝过饱和系统。

岩石中含有锆石、磷灰石、金红石、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矽灰石、黄铁矿及自然铅等副矿物。

微量元素有:Be、Cu、Pb、Sn、Cr、Ni、V、La、Zn、Y、Yb、Co、Ba、Zr、Mn、Ga、Sr等,一般都和克拉克值相近。

第四章机关

本区位于扬子模块的东北部、郯庐断裂带的东侧、半汤复式背斜的西翼。南缘以桥堍集—东关断层为界,西缘以夏阁—圣桥断层(滁河断裂带的一部分)为界。

区内位于特提斯机关与太平洋机关的交汇处,中生代以来的机关活动强烈,并奠基了区内的机关格架,尤其是印支运动在本区表现最为明显,以NNE—SSW向褶皱为主,伴随有一系列的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

一、褶皱

本区位于半汤复式背斜西翼,以三个二级褶皱为主要机关形式,自东向西主要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坟的方向斜组成。出露地层有志留系(S)、泥盆系(D)、二叠系(P)、三叠系(T)。其中二叠系龙潭组(P2l)为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地层,而三叠系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南陵湖组(T1n)和东马鞍山组(T2d)地层则构成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凤凰山背斜核部由志留系(S)组成。三个褶皱两翼的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局部倒转。轴迹方向为20゜—30゜,枢纽均向SSW倾伏,倾伏角15゜—26゜不等。因为多期机关运动的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甚至铰纽。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加之褶皱枢纽倾伏,在平面上表现为“M”形展布的低山地貌,南端则被EW向桥堍集—东关断层横切而终止。多期机关运动的叠加,使区内形成的褶皱大都斜歪,局部倒转,次级小褶皱颇为发育,特别在两个向斜核部尤为明显。褶皱多被断裂粉碎,并有岩浆进入境内。

(一)向斜

1、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北部,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机关线的方向为

NNE—SSW。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P2d)、龙潭组(P2l)、栖霞组(P1q)、孤峰组(P1g)的地层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C3h)、和州组(C2h)、高骊山组(C1j)、金陵组(C1j)、泥盆系五通组(D3w)、志留系坟头组(S2f)、高家边组(S1g)的地层组成。因为受机关多期运动的影响,该向斜大部分直立并且局部倒转,甚至铰纽,特别在其核部栖霞组(P1q)、龙潭组(P2l)、大隆组(P2d)地层发生强烈揉皱,枢纽升沉,向SSW倾伏,轴面倾向NW,倾角变化很大。该向斜NNW端在本区石刀山北部迁移转变,并且扬起,其SSW端被本区南部近EW向的桥堍集—东关断层切断而倾伏终止。该向斜被许多断裂错切,并有岩浆进入境内。

因为俞府大村向斜在空间的展布形态复杂多变,因此,根据其在不同部位的表现特征,可将其分为六个部分举行分段研究、描述。

2、平顶坟的方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白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机关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90゜∠51゜,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西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迁移转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迁移转变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

(二)背斜

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吉祥物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机关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升沉,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因为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如许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吉祥物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迁移转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图3—3 凤凰山背斜南倾迁移转变端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千米,宽约4千米。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迁移转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因为是志留系页岩构成,侵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低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二、断层

本区因为多期机关活动,特别是郯庐深大断裂带的影响,断层极为发育,性子尤为复杂。

1、青苔山逆冲推覆机关

位于巢湖市西北部的青苔山一带,出露长约30Km,呈北东方向延伸。青苔山推覆体主要有震旦系灯影组条带状白云质灰岩和寒武系半汤组薄层灰岩组成。

推覆体的前锋位于在青苔山的东侧,主要有灯影组条带状白云质灰岩构成。前锋带中发育大量密布的,走向平行于青苔山山脉延伸的次级断层,走向40°—60°,倾向北西,倾角大小不一取决于机关位置的不同。前锋的机关范式为单冲式和背冲式两种。

2、狮子崖逆断层

位于吉祥物山与凤凰山接壤处的冲沟、俞府大村向斜西翼。

断层证据:

(1)、形成机关地貌—断层崖,因貌似狮子,故名狮子崖。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组成的集合体叠置在一起形成的。角砾岩的身分为五通组(D3w)石英砾岩,硅质、铁质胶结,角砾石的粒径不大,一般3cm。该断层面清晰,产状343゜∠59゜,断层擦痕80゜W,断层下盘地层产状121゜∠51゜,断层倾向与地层相反。

(2)、断层带旁侧次级机关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两组劈理,产状分别为330゜∠30゜,343゜∠41゜,均指示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移动方向。

(3)、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节理、破劈理万分发育,并有一破碎带延伸长度约700米,被NWW—SEE方向的断层切断。

本断层为逆冲断层。

3.平顶山南坡正断层机关

位于平顶山西南方,所归属平顶坟的方向斜核部,断层NW-SE方向分布,多被第四系覆盖,产状不清,判断依据是地层走向,因为简易公路双侧岩层根据走向延伸不持续,具备NW向左平移断层的错动特征,因此推测存在一个NW-SE方向左行的平移断层。

因为实习的局限性,此断层没有产状测量,标本抽样和岩性分析。下图为断层手稿。

第五章矿产

根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的资料,区内主要形成与沉积岩有关沉积矿产。主要矿种有:白灰岩、碳酸镁岩、砂岩、粘土、煤、铁矿等,尤其是作为水泥原料的白灰岩最为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水泥原料基地之一。

一、煤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及其外围邻区,汽油矿产仅有煤。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主要产于龙潭组下段含煤岩系中。其中又以下段顶

部灰岩(欲称“压煤灰岩”)之下约3m处的煤层较好,为区内主要可采煤。

煤层均等厚0.5m,局部可达7.5m,一般呈透镜状、藊豆状、鸡窝状产出。顶底板均为页岩、炭质页岩,少数为粉砂岩。

煤层身分:以亮煤、暗煤为主,含少量丝煤。煤岩中含有机质总量达41.7-90.2%,粘土质4.2-

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均属高硫无烟煤。

二、铁矿区内铁矿,按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楔状产出,产状变化较大。出露宽度0.5-1m,长15-30m。矿石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沥青质褐铁矿、软锰矿、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等。

矿石具充填胶状结构、交接假相结构及块状、角砾状、肾状机关。矿石品位TFe31.79-51.57%。

矿体围岩为含泥质粉砂岩,围岩蚀变有高岭土化并见有烘烤现象,与矿体界线清楚。

该铁矿属低温热液充填、交接类型。也有人认为是原生沉积,经后期热液叠加再造成因。

三、磷矿

区内现有磷矿点三处,分布于大尖山、曹家山和岠嶂山,均为沉积型。含矿岩系为下二叠统孤峰组、砂泥质-硅质岩制作。

磷矿层赋存于孤峰组底部,由含磷泥岩和含磷结构泥岩组成。矿体比较稳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0.8-1.8m,因为沉积环境影响,巢湖市北部较南部矿层厚度大,结石率高,矿石品位高。

巢湖市北部曹家山磷矿发育较好,矿体较稳定,厚1.5-1.8m,走向延长约2000m,矿层顶板为硅质岩、硅质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及含磷泥岩,地层产状倒转,较陡,常有挠曲现象。

矿石类型为含磷泥岩和结石状磷块岩两种。前者主要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亚类为主)和钙磷酸盐(大部分为碳—氧磷灰石)组成,隐晶-显微鳞片结构、含生物碎屑结构及微层-薄层状结构,矿石中还可见砂屑磷块岩和泥岩互层现象,单层厚度1-8.5mm。矿石均等品位P2O54.09%;后者主要由碳-氟磷灰石(95-97%)组成,含少量铁质和有机质,结构多呈扁椭球状、饼状、球状或者不规则状,大小

2×1×3cm3±,隐晶质结构,结石状机关,均等品位P2O527.78%。

上述两种磷矿石均等品位P2O513.26%。该矿为浅海低地环境沉积形成,矿体厚度小,品位低,无工业价值,但曾经有本地群众土法开采哄骗。

四、白灰岩矿

区内白灰岩发育较好,分布很广,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系,矿层多、厚度大,是本区主要矿产之一。根据工业用途不同可分为:化工原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水泥原料矿产及建筑石料矿产。

1、水泥原料白灰岩矿产

巢湖市北部现有茨苔山水泥白灰矿和马家山水泥白灰岩矿,均由巢湖水泥厂开采哄骗。

2、建筑石料矿产

建筑石料矿产主要是白灰岩,分布极广,但目前广泛开采哄骗最多的主要是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灰岩,厚度大、单层薄、结构致密、性能好、易于开采,是良好的建筑石料。

五、耐火粘土、陶用粘土

此类粘土矿层位较多,分布较广,主要含矿地层为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及下二叠统银屏组。

矿石物理性能:耐火度1580-1710℃,烧结度1205℃,烧结范围1205-1330℃,白度53.7%。该类型粘土矿可作三级耐火物质,经工业试验可作粗陶瓷原料。现有本地群众开采哄骗。

六、砂岩矿

可供冶金辅助原料之用的砂岩矿,含矿层位为上泥盆统五通组下段,矿层产状与地质产状一致,厚度较稳定,以巢湖市北部凤凰山石英砂矿发育较好,含矿六层,矿层为含砾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中粒石英砂岩,各矿层顶、底板均为含杂质较多的石英砂岩或者粉砂岩。

矿石主要为石英,呈砂状、砾状结构,块状机关。SiO2含量93.94-97.88%。

该类石英砂岩矿床,属滨岸陆屑滩——滨岸滩坝照相机械沉积成因。矿石可作冶金熔剂,其中有些矿层的部分矿石可达到出产硅砖、硅铁的工业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业价值。

此外,作为水泥配料的砂岩,主要产于中志留统坟头组,含矿岩系为一套碎屑岩,此刻被开采的有巢湖市柴火山和汤家山两处。矿层为坟头组中细粒石英砂岩、含泥质石英砂岩,顶板为石英砂岩,底板为泥岩或者石英砂岩。SiO2均等含量75-80%,FeO235-7%。

该类矿床为浅海陆棚型沉积成因,层位稳定,规模大、质量较好,是良好的水泥配料。

第六章结语

在巢湖我经过10多天的实习,将书册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学到了许多。学会了施用罗盘、描述岩性、分层、敲化石等一系列的野外基本操作,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也培养了自力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在去巢湖实习以前我对于专业知识只是定见方面的认识,对于一些地质现象认识很模糊,但在李老师和韩老师的带领下,学会了踏勘、地层剖面测量、野外填图、室内整理材料、然后对于资料举行分析和审查、一系列的室内工作,如:绘制地层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实习报告总结等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方法。

此次实习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非常重要,感谢老师的指导,我们收获很多,对于我们以后的专业知识有巨大帮助。

此报告一部分为实测数据,一部分为参考资料数据。

2008年6月8日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简介

xx地质实习基地简介 一、地理概况 1、位置: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巢湖市北郊,距合肥66 km,面积33 km2,根据教学实习内容的需要,可向外辐射20 km。 2、地貌: 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南临巢湖。 3、交通: 铁路(淮南线)、高速公路(合—裕高速公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主干线连接合肥、南京、芜湖等地。另有水路通往合肥、芜湖。 4、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为 15.7℃— 16.2℃,年平均风速 3.0— 3.4米/秒。 二、研究历史 1953年,李云祝,万铁矿普查,“安徽巢县凤凰山—巨嶂山铁矿评价”。 1955年,罗庆坤,万“巢北地质调查”。 1956年,华东地质局,万煤田普查,“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万区域地质调查,“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0年,金福全等,巢湖北部C-P地层剖面研究。 1981年,斗守初等,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万区域地质调查,“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5年,朱光等,石油研究项目,“基于剖面研究”。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 三、地层特征 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郯庐断裂带中。 实习区内地层厚度不大、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接触带典型,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易采集;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加之大量采场、路基坡,露头极好,特别适宜于教学。 四、岩石特征 三大岩类发育xx,以沉积岩为主。 1、沉积岩: 碎屑岩、碳酸岩盐、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块岩、蒸发岩等。 2、岩浆岩: 中—酸性岩、中—基性岩为主,酸性岩、碱性岩次之,火山岩在邻区有出露。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兴仁县水井湾煤矿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6月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结合我矿《地质简测报告》,为能给矿井水害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害防治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我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其调查情况如下: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范围内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二级支流马路河汇水范围,马路河向东径流至安龙县石灰窑村附近进入地下河后排泄于北盘江一级支流坝子河中,最终汇入深切割的北盘江中。区域上南、北盘江分水岭位于矿区西部5km处,呈“7”字型通过。北盘江二级支流马路河、大桥河地表分水岭距矿区北部约4公里处呈东西向穿过。 与矿床充水有关的含水层为P3c+d、P3l碎屑岩裂隙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径流途径短,富水性弱,具近源补给排泄的特点,其排泄不受外围的深切割河流控制,根据地质构造、充水含水层空间形态结合补径排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水文地质单元位于南北盘江分水岭南部,南以包谷地背斜伴生断层为界,北西以南北盘江分水岭为界,东为无限边界。矿区位于该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300m(北东部马路河谷)。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矿区内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二级支流马路河汇水范围,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300m(北东部马路河谷)。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其地表水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矿区北西部发育有沟头溪沟(H1),其丰水期流量为56.1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北西径流后转向北径流汇

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矿区北部发育有高峰溪沟(H2),其丰水期流量为29.9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北东径流汇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矿区南部发育有祥隆煤矿新井口溪沟(H3),其丰水期流量为131.2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东径流汇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二)地下水类型及地层富水性 矿区内出露和钻遇的地层有第四系(Q)、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龙潭组(P3l)、大厂层(P3dc)、中统茅口组(P2m),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内的各斜坡及各冲沟的沟底地段,分布零星,岩性为泥砾、砂砾、粘土及砂、砾石等残积及冲积层。根据地表及钻孔资料,厚3.75~20.00m,一般小于10m。地表未见泉水。该层具透水性,由于厚度小且变化大,仅季节性含水,富水性弱。 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一段(T1y1)裂隙含水层 于矿区北西部及北东部出露。该地层主要为中厚层、厚层状含钙质粉砂岩与粉砂质粘土岩,局部夹少量灰色透镜状泥晶生物介壳灰岩。厚度>111.34m。含基岩裂隙、风化裂隙水,矿区北部见3个泉点出露(S2、S3、S4)其中对S3泉点进行了长期观测,流量为0.04-0.53L/s,据区域水文资料,该层泉流量为0.1—3L/s,为HCO3-~Ca2+型水。ZK401、ZK402钻孔钻进至该层时钻孔冲洗液有漏失现象。综合分析认为,该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具相对隔水性。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大隆组(P3c+d)裂隙、溶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北部及东部反向坡斜坡地带,该地层顶部为灰色中厚

区域地质调查总结

一、基本内容 1.区调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本地质工作,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质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2.区调的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5万(或1:25万)比例尺的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评价,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基础地质信息。3.“区调”的基本准则:是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区调”的五个程序(阶段):⑴.前期准备工作和立项论证,⑵.区调设计书的编写和审批。⑶.野外填图及阶段性资料整理、野外资料验收。⑷.最终资料整理和报告书的编写、最终成果的评审。⑸.最终成果的出版和“区调”原本档案汇交。 6.“区调”设计的五个基本程序:认真研究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收集和阅读各种资料、野外踏勘、实测剖面、设计书的编制。 7.出队前的准备工作:资料的准备、统一地质认识、统一地质观察点的编号、按设计书附件的要求,统一图式图例和各种地质体花纹、符号,代号等。 8.野外填图路线的布置原则:一般是穿越路线和追索路线相结合,而以穿越路线为主。常用的定位方法有:⑴目测法:⑵.交绘法与目测法相结合:⑶间接定位法:⑷GPS定位法 9.野外填图阶段的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保证野外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整个填图阶段和野外工作结束后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工作步骤。按工作进度可分为:日常的资料整理和阶段性资料整理。10.野外资料验收包括:⑴野外地质工作报告;⑵复印着色的地质清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⑶野外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各类原始资料;⑷已经取得的分析鉴定成果;⑸实物资料(包括重要化石标本、岩石标本);⑹部分过渡性资料:(包括巳完成和待完成的各类地质卡片、登记表册);⑺以上各种资料目录。 二、沉积岩区 11.沉积岩区地质调查的基本特点:是以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依据,从我国的现实地质工作出发,以多重地层划分为基础,通过研究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较准确地描述沉积地层的组成、结构、变化和识别特征,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填图,查明并具体表示其时空存在状况、纵横变化、以及与地质年代的相互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地层格架和区域地层模型;探讨和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形成环境、沉积作用、区域地质发展史与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12.剖面小结的主要内容:(1)工作概况(2)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3)剖面分层简述(4)剖面综合描述(5) 主要收获和尚存在的地质问题13.岩石地层单位两类: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14.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和间隔带。 15.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 16.年代地层划分研究方法:即生物地层法、同位素测年、年代地层综合研究。生物地层法与年代地层综合研究法最为经济实用。17.基本层序的概念:基本层序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一般能在露头范围内观察到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同一微环境或亚环境的沉积产物,一般上下都有明显的沉积界面分开。基本层序的类型按其性质可划分为旋回性基本层序和非旋回性基本层序,其中旋回性基本层序中的一部分又可称为韵律性基本层序。 18.第I类型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Ⅰ的形成被认为是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海平面下降的速率超过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下降的时期形成的。 19.第Ⅱ类型层序:陆棚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没有任何相对的海平面下降。因而没有下切谷,并且其也缺少明显的侵蚀削蚀;第Ⅱ类型的层序边界被认为是在层序的(当时的)沉积岸线坡折处,在海平面下降时期,在海平面下降的速率略小于或等于盆地沉降速率时形成的。 识别IⅡ标志是:层序边界的不整合类型;层序边界之间的体系域组合。 20.地层格架一般概念: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有序排列形式,区域地层格架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和阐明不整合界限单位的垂向叠覆及其内部地层的侧向堆积规律,一般可用一定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地层格架按物理含义又可分为空间格架和时间格架。通常以岩石地层格间架(岩石地层的沉积格架)为基础,它是进行沉积盆地分析和沉积地层及层控矿产分布规律预测的基础,年代地层格架(时间格架)是解释性格架。 21.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一套由剥蚀面或无沉积面及其相当的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内岩层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层序地层学划分的基本单位为层序。层序之内又可分为不同的体系域。 各体系域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主要岩相和形态几乎都是固定的。各体系域之间系如:低水位体系域与海侵体系之间以海侵面(TS)为界,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之间有一过渡层段,即饥饿段(SS),饥饿段也称凝缩段(CS)或低速沉积层。饥饿段的中部有一最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一、概况 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在2009年根据晋煤重组办52号文件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2011年3月根据晋煤重组办21号文件《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和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联合开采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将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进行二次整合,即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平定县上马郡头煤矿整合为一处,井田面积8.9742平方公里。年产60万吨。 二、调查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在2011年5月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调查工作分为收集资料,地面调查和井下调查三个步骤,地面对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调查,调查1.2平方公里,井下调查由原来在矿工作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带领着重调查原矿井突水点、老空区、废弃巷道的位置及水量等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恒昌做为裕泰的后备资源,对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上马郡头煤矿进行了关闭。 三、矿井水文地质: 裕泰公司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沱河支系洮河支流,年降水量最大995.7mm,最小242.3mm,平均601.4mm,井田北部有桃花河,为阳胜河支流,平时无水,仅雨季有水流过,水量不大,时间短,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由西向东经南后峪、上马郡头村汇入阳胜河。阳胜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2-4m3/h,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20 m3/h。 中部毛家山村南有一自然小河沟,其他多为山涧冲沟,最高洪水位在南后峪村883米,水质PH=7,硬度0.67--35.8,矿化度370-983mgh,地下水文地质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石灰岩溶水,水量丰富、水位低,对矿井开采无影响,本溪组有厚4米左右隔水层,太原组有K2、K3、K4三层石灰岩均属裂隙含水层,仅K2含水性强,K3、K4含水性弱,对矿井开采无影响,山西组为砂岩裂隙水,含水性弱,对矿井影响不大。 三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及含水层水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范围内地表水和井下水的调查分析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矿区采空区积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表冲沟水、第四系孔隙水。 井田内各井筒的标高均高于附近的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一般情况下洪水不能

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 DZ/T0001—91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958 区域地质图例(1:50000) ZB/T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3 目的任务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1-06-11批准1991-10-01实施

4 基本准则 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有条件时,在一个片区可由若干分队组成联队进行填图,并保持填图人员的相对稳定。 4.7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为底图。没有此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并辅以一比五万地形图进行填图;也可用大于一比二万五千地形图缩编以及用精度符合要求且现势性好的一比五万地形图放大编绘成为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做底图。 4.8 不同地质条件,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的调查区,其工作内容和要求允许有所侧重和区别,但应在设计书中加以明确。 5 地质调查程序 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地质填图、成果编审及出版准备五个程序。

(整理)巢湖市北部山区地质特征

巢湖市北部山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及交通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安徽省会合肥约70km。实习区位于巢湖市郊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区内东、北、西三面环山,一面(南面)紧邻巢湖。山脉走向为北东35°―40°,平面图上呈一个向右倒伏的斜体英文字母“M”形,由西向东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麒麟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峰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为巢湖—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及其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育,系长江流域。裕溪河是巢湖水注入长江的通道,也是沟通省会合肥市与长江沿岸芜湖等城市的水上通道。 实习区交通十分便捷,淮南(阜阳—芜湖)线贯穿境内,向东南可与皖(芜湖)赣(江西)线相连,向西北经合肥可与京沪线、京九线、合(肥)九(江)线以及即将建成通车的宁(南京)西(安)线相接;合(肥)芜(湖)高速公路途径巢湖市,与合(肥)宁(南京)高速、合(肥)徐(州)高速、合(肥)安(庆)高速、沪(上海)蓉(成都)高速相连;此外,尚有省道、县道、等支线与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和江苏省南京市相连;以巢湖为中心,水上运输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市,可谓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纵横交错,直达

全国各地, 巢湖市位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全年在232—247天。年平均气温为15.7℃—16.1℃,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1200mm。雨量分布不均,春季(3—5月份)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6—8月份)占38%—44%,秋季(9—11月份)占18%—19%,冬季(12—2月份)占10%—11%。夏季梅雨显著,每年约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12月份降水量最少。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0—3.4m/sec,春季最大为3.4—3.7m/sec,秋季最小,为2.6—3.2m/sec。 巢湖市工业欠发达,主要有水泥、化工、机械及轻工业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巢湖水泥厂、安徽维尼纶厂、油泵油嘴厂和铸造厂等。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石灰岩、溶剂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硅石、萤石、耐火粘土、陶用粘土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岩的储量均属大型,在安徽省占有重要位置,是华东地区水泥、化工、溶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巢湖半汤温泉驰名省内外,温泉水资源丰富,流量达1055m3/d,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 1、井(孔)标高明细表 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 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 4、抽水试验综合图 5、回灌试验综合图 6、水质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 2、测试地下水温度; 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 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 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 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

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 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2、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耕土: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及各种残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1.0m。○2粉质粘土:黄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呈星点状分布,局部混有粉细沙颗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机质,刀切面略见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可见摇振反应,多与粉质粘土互层分布,湿,一般为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厚层1.5~3.0米。 ○4中粗砂:黄褐色、浅灰色、石英、长石质,含较多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局部相变为粗砂,稍湿,中密状态,该层厚度较薄,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米

地理地质调查报告格式

地理地质调查报告格式 地理地质调查报告格式一、城市的概况 凉城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地理坐标在北纬4016–4050、东经1120211302之间,东邻丰镇市、和林县、难连山西省左云、右玉县,北倚卓资县,东西最宽82公里,南北最长73公里,总面积3458平方公里。总里程公里,其中省道2条,155078公里分别是呼阳线和凉左线,县道公里。辖1镇、19乡,总人口24万人,有蒙古、汉、满、回族等民族。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环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 (一)凉城的地貌 凉城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等。还有少量的平地。主要山峰有汉山,马头山、平顶山、脑包山等。蛮汉山最高,海拔将近2304米凉城县地形以山司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怀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凉城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部山林,长城北侧。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四面环山,中间怀抱岱海,呈海棠叶状,境内的山脉均属阴山山脉支脉,有蛮汉山和马头山两个山系。主要峰分布于县境内北部和南部。蛮汉山的海拔是2305米。其山顶为县境内最高点。而且山地丘陵的切割比较深。而且这里的

土质是垂直节理,所以山坡的坡度都比较大。这里的大规模的山是由大规模燕山运动早成的,至于岱海,岱海以前是一片平面的地面。从苜花河两岸的自然剖面层层分布,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海象沉积。从海象沉积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以前是个大海。从二十多米的剖面我们可以推断岱海是海象切割而成的。由凉城县南面是马头山山系,北面是蛮汉山山系,中间是岱海盆地和永兴盆地我们可以把凉城看作是个大的褶皱带,而岱海处于褶皱的低部。正是处于这种凹状地带的低部给岱海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第三纪以前这里是一个平面。第三纪以后这里开始下沉,由于外在的压力超过了褶皱带的承受力以至发生了断裂,南边马头山山系发生了两次断裂,北面的蛮汉山发生了一次断裂,在加上三条河水的注入慢慢的形成了今天的岱海。现在我们在蛮汉山的山顶可以经常的看到第三纪的花岗片麻岩。 (二)水文情况以及水文规律 凉城县境内有三大水系。即永定河水系,面积围433平方米、黄河水系,面积为1103平方米、岱海水系,面积为2232平方米。全县淡水总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是毫米。蒸发来年感是降水量的五倍。在这三大水系中只有岱海是内流水域。它的水源是木花河等三大河流,它的凉城县最大的水域。 岱海坐落于城关镇东南八公里,处在一个狭长陷落盆地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提纲 1.绪论 1.1目的、任务和依据 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概况 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煤矿生产建设情况等。 1.3 以往地质工作 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 2.矿井地质 2.1井田地质 2.2煤层 2.3煤质 3.矿井水文地质 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3矿井充水因素 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4.1采空区普查 通过采用调查走访、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近年来生产作业过程中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查明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井田内及周边采空、老空区情况。对采空区分布、范围、面积、形成时间、积水情况、积水来源、自然发火、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说明,预测

采空区及积水区对本矿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将采空区普查的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分析相关隐患对煤矿生产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 4.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 废弃老窑(井筒)的普查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对废弃老窑(井筒)要做到查明其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及充填情况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相关资料。将废弃老窑(井筒)、井筒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孔台账。 通过整理分析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资料和质量记录,对钻孔封孔质量进行评述,查明封孔不良钻孔的分布,以及封孔不良钻孔的封闭材料、封闭质量和封闭不良层段。对封孔资料不详、封孔资料不清的钻孔,应以封孔不良钻孔对待。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分析预测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对煤矿未来生产可能的影响及危害程度。 4.3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普查 利用地面物探和钻探、矿井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的成果资料及采掘过程中地质构造揭露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情况综合分析。①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产状、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导水性。②褶曲的观测和探查包括:查明褶曲位置、产状、规模、形态和分布特点及裂隙发育情况,探讨褶曲的形成方式。③陷落柱普查内容包括: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对煤层破坏情况及影响顶底板情况等。 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分析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富导水情况、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影响、是否存在瓦斯积聚及瓦斯突出危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下列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内容: (1)基岩地质调查;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4)地表水体的调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 (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①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②水文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工作报告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实习报告巢湖北部凤凰山、平顶山及周边地区 实习学生:x x x 学号:00000000 指导老师:x x x 小组组长:x x x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 (1)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 (一)实习目的 (1) (二)实习任务 (1) 二、实习要求 (1) 第二节巢北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 一、位置 (1) 二、地貌 (1) 三、气候 (2) 四、物产 (2) (一)农副产品 (2) (二)矿产资源 (2) 五、交通 (2) 第三节工作方法 (2) 第四节成果 (4) 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 (4) 第二章测区地质 (5) 第一节地层 (5) 一、古生界 (5) (一)志留系(S) (5) 1.高家边组 (5) 2.坟头组 (5) (二)泥盆系(D) (5) (三)石炭系(C) (9) 1.金陵组 (9) 2.高骊山组 (9) 3.和州组 (9) 4.黄龙组 (6) 5.船山组 (6) (四)二叠系(P) (6) 1.栖霞组 (6) 2.孤峰组 (7) 3.龙潭组 (7) 4.大隆组 (7) 二、中、新生界 (7) (五)三叠系(T) (7) 1.殷坑组 (7) 2.和龙山组 (7) 3.南陵湖组 (8)

4.东马鞍山组 (8) (六)第四系 (8) 第二节地质构造 (9) 一、概述 (9) 二、断层的描述 (9) 1.狮子崖断层 (9) 2.东风石矿倾向断层 (10) 三、褶皱的描述 (10) 1.凤凰山背斜 (11) 2.平顶山向斜 (11) 四、构造应力分析 (11) 结语 (12)

巢湖北部地区地质构造概述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1)、设计目的....................................(1)、任务和要求..................................(1)、实习区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1)第二章地质特征...............................(3)、地层......................................(3)、构造.....................................(9) 2.2.1、褶皱.............................(9) 2.2.2、断层..............................(13) 2.2.3、节理..............................(16) 、岩浆岩..................................(16)第三章构造发展史.............................(18)第四章矿产资源...............................(20)第五章个人小结...............................(21)附图:巢湖北部地区构造纲要图、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剖面图

第一章前言 、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1至2幅地质剖面图,对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进行文字概述。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锻炼学生运用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学习编绘、编写某些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任务和要求: 根据构造地质学课程特点,本课程设计采取综合阅读地质图、绘制巢湖构造地质图(或构造纲要图)、编写读图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在全面分析、解读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图的基础上,要求: 1、绘制反映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的1/5万构造纲要图1幅。 2、绘制反映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的地质剖面图1幅。 3、编写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报告1份。 4、掌握构造课程设计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 、实习区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实习区位于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炬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大致位于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5′-31°42′,面积约50平方公里。 (2)、交通: 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东半汤接口,可抵南京、芜湖、蚌埠、淮南、合肥、安庆,另有省干线可至无为,和县,庐江,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抵合肥,南下经裕溪河可达长江。市内公交可直达驻地巢湖铸造厂,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 图1—1 巢湖市交通位置图 (3)、地形:

煤矿水文地质划分报告

XXX县XXX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制人:XXX 审核:XXX 时间:2012年3月26日 威信县XXX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一、矿井的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交通及矿权的设置 1、地理位置、交通 矿区位于XXX城北东20°方向,直线距离XXX城7km。行政区划属威信县XXX管辖。矿区呈东西向不规则斜长体,矿区东西长约2100m,南北平均宽250m,矿区面积为0.4906km2。开采标高为+980~1140m,地理坐标(极值): 东经:105°4′50″~105°6′25″ 北纬:27°50′33″~27°50′40″ 矿区围拐点坐标见下表(表1-2-1、2)。 威信县花家坝煤矿矿区围坐标表表1-2-1

矿井之间无矿界重叠现象 2、XX~省市主干公路从矿区东部边缘经过。矿区距XX县城7 km,县城扎西镇距市323公里,距720公里。该矿区向北到省珙县火车站约100km,向西到省盐津县火车站约260Km,向南到省威宁县火车站亦约260 km,;向北达省市约250 km,沿长江向东可达、、、等地;公路由矿区向北可达省省会,向东可达西南重镇,向南可达、、省省会,向西可达省市,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 交通位置示意图 3、矿权设立情况 花家坝煤矿东北部有南风煤矿,其矿界拐点坐标见表1-1-2;东南部有大湾煤矿,其矿界拐点坐标见表1-1-3;西部有柳尾坝煤矿,其矿界拐点坐标见表1-1-4。花家坝煤矿矿区围无其他矿业权设置,矿界清晰,无矿权重叠。 花家坝煤矿区与相邻煤矿区位置关系见图1-2。 表1-1-2 威信县南风煤矿矿区围拐点坐标 拐点X坐标(54Y坐标(54坐拐点X坐标(54Y坐标(54 1 3089160.35508973. 5 3088510.3550717 2 3088783.35509297. 6 3088925.3550787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二O一O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4) 4总则 (5) 4.3任务 (5) 4.4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5) 5基本要求 (6) 6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9) 6.1设计书编制原则 (9) 6.2设计书内容要求 (9) 6.3设计书审批 (10) 7图幅调查 (10) 7.1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10) 7.2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 (13) 7.2.1平原地区 (13) 7.2.2丘陵山地地区 (13) 7.2.3岩溶地区 (14) 7.2.4滨海地区 (15) 7.2.5内陆盆地区 (15) 7.2.6黄土地区 (16) 7.2.7红层地区 (17) 7.2.8冻土地区 (18) 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8) 7.3.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8) 7.3.2遥感调查 (19) 7.3.3水文地质测绘 (20) 7.3.4地球物理勘探 (22) 7.3.5水文地质钻探 (25) 7.3.6水文地质试验 (26) 7.3.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7) 7.3.8地下水动态监测 (29) 8综合评价 (30) 8.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 (30)

8.1.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0) 8.1.2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31) 8.1.3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 (32) 8.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 (36) 8.2.1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36) 8.2.2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 (39) 8.2.3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 (41) 8.2.4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价 (43) 8.2.5供水安全论证 (45) 8.2.6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45) 8.2.7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47) 9图件编制 (47) 9.1编图基本原则 (47) 9.2单幅图 (48) 11.3综合评价图 (48) 10数据库建设 (48) 10.1基本要求 (49) 10.2数据库内容 (49) 10.3数据库建设的组织 (49) 10.4数据库格式 (49) 11成果 (50) 11.1单幅图成果 (50) 11.2区域成果 (51) 12成果验收 (52) 12.1野外验收 (52) 12.2报告审查 (52)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技术要求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Z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B/T D10 004—89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技术要求 (1∶50000) 1989—12—11发布 199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ZB/T D10 004—89 技术要求 (1∶50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阐明了城市地区1∶50000区调的性质、任务、部署原则、选区范围、调查内容与作法。具体地规定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及其精度要求。适用于大中城市、开放城市、新建城市、沿铁路干线和沿海、主要江河两岸的港口城市以及重要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 引用标准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 3 总则 城市区调是一项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很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其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 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 a、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 b、矿产地质调查; c、环境地质调查; d、旅游地质调查。 城市区调的选区范围,应以城市的行政区划为主,并结合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来考虑,同时亦要顾及一比五万图幅的相对完整性。大城市一般以2—4个图幅为宜,中等城市以1—2个图幅为宜,必要时可适当扩大范围。 城市区调的作法,原则上采用实测为主的方式,在资料较多、研究程度较高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编测结合的方式。为满足某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急需,可采用编制一比五万城市地质系列图件,作为第一代城市区调图件。 城市区调中对环境地质评价、矿产资源和某些基础地质的调查,应根据城市地区的地质与地貌特点及城市建设的具体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解译等方法技术的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成果质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本标准只规定了城市区调工作的总要求,在实施本标准时,应结合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区调工作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设计是检查工作质量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4 调查内容与要求 基础地质调查 基础地质调查内容与方法,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有不同的要求,特别要注意对与城市经济建设关系密切的构造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的调查。 沉积岩发育区应进行多重地层单位划分,以岩石地层单位填制地质(组)图(一般要求划分到组或段)。在填制地质(组)图之前,应在剖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岩石地层单位。填图中应注意地层学和沉积学相结合,收集沉积相资料,进行沉积环境分析。 火山岩发育区,一般应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填图方法(即双重填图方法)。查明火山地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