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课后习题(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课后习题(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课后习题(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课后习题(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6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

月)

1.战后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的建国方针、国内斗争的实质和斗争焦点。

答:(1)战后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的建国方针分别如下:

①中国国民党

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②中国共产党

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要求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③各民主党派

主张建立一个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国内斗争的实质

各阶级为实施各自政治主张,实现本阶级利益的一场政治斗争,中心是如何建国和建设怎样的国家。

(3)斗争焦点

军队和政权问题。

2.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五项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答:(1)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

①中国人民反内战运动高涨。

②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不得人心。

③国民党内战准备不充分。

④美国政府的调解与撮合。

⑤共产党为促进和平建国,积极主动。

(2)五项协议的主要内容

①政府组织

国民党代表王世杰竭力回避“改组”“联合政府”等字眼,带有明显的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的性质。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发言中就国民党的言论进行发问,旨在揭露其反民主的性质。

②施政纲领

通过了以中共的草案为基础的《和平建国纲领》。

③军事问题

通过了“军队属于国家”“军党分立”“军民分治”“以政治军”等原则规定,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④国民大会问题

争论集中在十年前的代表是否有效的问题上,但是国民党始终未同意给中共、民盟已超过代表总额四分之一的名额。

⑤宪草问题

就宪草修改原则和如何防止个人独裁问题进行了讨论,协议规定组织宪草审议委员会,负责根据政协通过的宪草修改原则制定《五五宪草》修正案,准备交国大采纳。

(3)五项决议的基本精神

和平、民主、团结。

3.“中间路线”的基本主张和它的归趋。

答:(1)中间路线的基本主张

①中间派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国共两党的政策都不能代表他们的的利益,只有中间路线能代表他们的利益。

②主张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在政治方面是英美式的民主政治,并把它变为全体人民所共治的民主政治。在经济方面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经济。

③对外主张“兼亲美苏”,做美苏合作的桥梁,不做美苏冲突的牺牲品。对内主张“调和共和”,但保持自己独立的政治立场。

④在思想方面是自由的,反对任何思想上的统治和清一色;在行动方面是和平、改良的,不赞成暴力的革命行动。

⑤政协路线本质上是中间派的政治路线。

⑥呼吁国共以外的一切民主派组成强大的中间党派以发挥在政治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2)归趋

中间派企图建立一个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这条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4.战略决战的过程和意义。

答:(1)战略决战的过程

①1948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继续发动攻势,在各个战场上进一步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和战争形势。在中原、陕北、华北、东北等地都取得了巨大突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日益扩大并相继连成一片。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②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及同时期其他战场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军。

③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及其他部队,在邓小平、刘伯承等人的带领下,发动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歼灭了敌军大部分兵力。

④淮海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兵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1月21日,傅作义接收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解放。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

(2)战略决战的意义

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5.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崩溃的原因。

答: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崩溃的原因如下:

(1)军事方面

三大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国军巨大部分精锐部队,国民党在军事上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基本陷入崩溃。

(2)政治方面

国民党一贯主张独裁统治,引起民众的不满,在发布“戡乱”和“宪政”之后,在政治上完全丧失了民心,此外,国民党集团内部出现分裂,加剧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迅速崩溃。

(3)经济方面

国民党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入不敷出,出现巨额财政赤字,南京政府负债累累,国统区的财政经济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尽管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依靠暴力维护的市场,很快便维持不下去,经济崩溃的局面无法扭转。

6.新政协的召开和《共同纲领》。

答:(1)新协的召开

①时间和地点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

②会议代表

会议代表有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特邀五个方面,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③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④重要议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⑤四项决定

a.定都北平,并将北平改为北京。

b.采用公元纪年。

c.暂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⑥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毛泽东为主席。

(2)《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于1949年提出,全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文教、民族、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

答:(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影响。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改变,维护了世界和平。与此同时,还大大激励了类似于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的民主解放战争,增强了他们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③中国行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经验成为我党今后治国的宝贵财富。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②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坚持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把全国各族各阶级的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