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电学生拉片作业

北电学生拉片作业

北电学生拉片作业
北电学生拉片作业

视听语言学期作业导演系××

《辛德勒名单》舞厅一场镜头分析

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博格完成于1993年的影片《辛德勒名单》描绘了德国工厂主辛德勒从一个投机商人演变成犹太人保护者的真实故事。荡气回肠的时代背景、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都使影片为广大观众所铭记。而这部影片成功之处还不仅仅在于此,作为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大奖的影片,其视听语言处理相当优秀。本文重点分析辛德勒在舞厅请德国人喝酒这一场戏的前半部分的视听语言。

这一场戏着重描绘了辛德勒作为投机商的一面,共计24个镜头:

1.第一个镜头的画面起幅是辛德勒的近景背影(图1),影片至此尚未出现其正面形象,斯坦尼康跟,引出招待和舞厅环境,观众可以看到门里的大致情况。辛德勒俯身对招待说话,低头的同时变焦虚掉后面酒吧的背景,使视线集中到人物对话上面来。前景的辛德勒着深色服装,后景的舞厅内这时也是暗的,给招待打顶光,突出他的白发和面部表情,画面构图虽然是强烈的明暗对比,但是非常和谐。(图2)这时就使招待拿钱的动作变成画面的焦点,这个动作交代了辛德勒的经济实力,对人物性格同样有提示作用。

摄影机肩高,平拍。

音乐起,画外群杂。

图1

图2

接着镜头继续跟随招待和辛德勒进入房间内,辛德勒脚步放慢,近景,画右出画(图3),镜头跟招待拉开凳子。前景依然是暗调,后景用舞台幕布制造一个亮的区域使画面明暗平衡。这里基本交代了舞厅的空间环境。

低角度平拍。

音乐继续。脚步声,画内画外群杂。

图3

辛德勒从画右入画,坐下(图4)。镜头跟摇招待,停在桌边,向下摇出辛德勒侧面,仰拍(图5)。主光从演员正面靠右打亮脸部,背后基本黑掉,凸现人物表情。辛德勒的面部形象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这个人物出场的画面相当的讲究。可以看到从画幅左下到右上的对角线上依次出现的几个亮的区域是一个德国军官的脸、招待的脸、窗,最终递进式的在黄金分割位置出现辛德勒的脸,而辛德勒脑后用柱子形成类似于画框的构图,辛德勒身后由画左向画右走过一个女人,再次把视觉中心集中到辛德勒。这样,后景的烘托就使人物的出场既好看又有英雄主义的隐喻性。

低角度平拍,机位再降低,仰拍。

音乐继续。画外群杂。

图4

图5

以上内容均由一个长镜头完成,流畅而表意丰富。

2.动接动。上一镜头女人从画左向画右的走动接招待从画左向画右走动,非常流畅。招待绕过窗格,这时走动变成从画右向画左,使方向稍有变化(图6)。窗格形成画框勾出辛德勒的面部,前景的人物目光全部集中过去,分两列的前景人物使画面有强烈的纵深感(图7)。

摄影机升到肩高,平拍。图7略俯。

音乐继续。脚步声,画外群杂。

图6

图7

3.镜头推上去,进一步通过窗格组成的画框强调辛德勒的面部。辛德勒看画右,桌上

的台灯作为光源给面部勾出轮廓。招待的声音在画外询问辛德勒身份,通过台词调动观众对人物身份的猜测。(图8)

略俯。

音乐继续。画外群杂,画外对白。

图8

4.回到房间内。上一个镜头辛德勒看画右,此时用他的视线关系,过肩交代酒吧内的人物。喝酒的女人酒杯碰唇的同时镜头从右向左移,画面过1/2的比例被辛德勒的背影占据。(图9)

摄影机高度降低到平行于演员坐时肩高,平拍。

音乐继续。画外,女人笑声,群杂。观察到女人即出女人笑声,虽然不是画内人物的动作,但对画面有强烈的提示作用。

图9

5.当画面主体变成辛德勒以后,越轴切到其正面,镜头方向变成从左向右移,人物视线继续向人物左侧(画右)看。(图10)

音乐继续。画外继续女人笑声。

图10

6.再次越轴切回辛德勒背影,镜头回复到从右向左的移动,交代后景喝酒女人对面的德国军官(图11)。可以看出镜4和镜6其实是一个镜头切开的,在其中插入镜头5并在角色的视线上和镜头3呼应,使内容不仅仅是交代酒吧内的人物,更交代了辛德勒对这些人物的关注。

音乐继续。女人笑声渐落。女记者对白提前入。

图11

7.机器回到镜头4的起幅位置。中近景交代女记者的出现。前景依然是辛德勒的背影,以显示后景所有的人物动作都在他的视线范围内。(图12)

音乐继续。画内女记者对白。

图12

8.切到女记者正面。景别卡到近景,这时观众可以清楚看到闪光灯,明白女记者的身份了——中近景到近景,机位移动,两个镜头交代了新出场人物的身份。闪光灯第一次闪动,这里提示了后面三个镜头的光线。(图13)

摄影机高度微升,到辛德勒演员坐时头部高度,仰拍。

音乐继续。画内女记者对白。闪光灯音效。

图13

9.在闪光灯的闪烁中特写德国军人勋章。按道理这时的景别应该是照片拍到哪儿景别卡到哪儿,至少是带头的近景。但是这时导演只交代胸口的勋章,看似不合理,其实清晰的表明了人物身份和时代背景;这个镜头是女记者的主观镜头,也就是说对象是具有特殊身份才进入她的视野的。(图14)摄影机从右向左小幅度缓慢摇。

音乐继续。闪光灯音效。

图14

10.辛德勒的脸,近景,摇移,表情不再柔和,闪光灯的光线同时在他脸上闪了一下。(图15)摄影机从左向右小幅度缓慢摇。

音乐继续。闪光灯音效。

图15

11.机位到6号镜头的落幅处,推特写再次强调德国军人的勋章。闪光灯的光线闪动一次。这时勋章的表现就由女记者的主观镜头变成辛德勒的主观镜头,叙事终点回到辛德勒身上(图16)。从第8个镜头的结尾处到第11镜是通过闪光灯的闪动节奏剪到一起的,四次闪动流畅而具有瞬间的视觉冲击力。

摄影机小幅度缓慢推。

音乐继续。闪光灯音效。

图16

12.切回辛德勒的脸,看画右。机器摇移,机位和运动方式与10号镜头完全一样,但是景别在这里是特写,进一步勾勒人物内心对眼前事物的关注。(图17)

从左向右缓慢摇。

音乐继续。无环境音,无群杂。暗示辛德勒的关注点集中。

图17

画面内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以上四个镜头均按音乐节奏用小幅度的摇和推造成外部运动,使视觉更流畅。

13.主观镜头。按辛德勒上一镜看画右的视线接舞台上的乐团演奏,交代了从第1镜开始的音乐的来源。使用摇臂,镜头从左上向右下摇出空桌的近景。(图18)。

音乐继续。无群杂。环境音渐起。

图18

14.上一镜落幅机位推到空桌特写位置,从右向左摇,摇的方向与上一镜相反,这种改变使“预约席”的牌子在视觉上显得非常突出。(图19)

俯拍。

音乐继续。群杂渐起。

图19

15.辛德勒侧面特写,迅速变焦,后景由虚变实。(图20、21)镜头从右向左摇移,跟随辛德勒的视线观众可以看到德国军官与情妇进入酒吧走向刚才特写镜头中的预约席。(图22)镜头摇到辛德勒身后,变焦虚掉背景,辛德勒的头部压到画面右侧1/6处,左边的大量空间用来表现他掏出的钱。(图23)

角度从仰到平。

音乐继续。细微女人高跟鞋脚步声。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侍者从画左入画,对话。辛德勒头部勾轮廓光,面部左侧打辅光;侍者头部上部勾轮廓光,主次分明。摇成辛德勒侧面特写,神态自若。(图24)侍者拿钱后镜头向左摇移,依然回到辛德勒侧面特写

音乐继续。画内对白。

图24

以上15个镜头跟随辛德勒的视线,全部为运动镜头,或者是摄影机和演员一起运动,或者是在演员处于相对静态时摄影机外部运动,这种不停的运动不仅是为了画面的优美,也描摹了辛德勒此时的心态——在观察和搜寻中发现合适的对象来拉拢关系。

16.酒杯特写,向上摇出德国军官,女左男右。(图25)

低角度仰拍。

音乐继续。酒杯酒瓶音效。群杂声音压低。

图25

17.机位移到军官背面,越轴,男左女右。后景是辛德勒,交代人物位置关系。画面纵深的层次是这样的:最前,侍者走过,虚;第二层,德国军官和女人,实;第三层,桌子对面军官的下属,实;第四层,舞池中跳舞的人群(为后景的辛德勒留出了空隙),有点虚;第五层,辛德勒,虚;第六层,背景,虚。纵深调度层次繁复,视觉饱满好看。(图26)俯拍。

音乐继续。画内对白。侍者脚步声。群杂。

图26

军官问副手是否认识辛德勒,副手回头瞬间迅速变焦,现在前景虚而辛德勒位置的后景实,可以看到他叫来女记者在交谈。(图27)

俯拍。

图27

副手回头,再变焦,前景实而后景再虚掉。(图28)

俯拍

图28

副手走向辛德勒方向,军官和情妇交谈,声音延续到下一镜头。

俯拍。

音乐继续。拉凳子效果声。群杂。副手脚步声渐落。画内对白。

图29

18.上一镜头交谈声音延续。越轴,女左男右。(图30)

仰拍。

音乐继续。画内对白。无群杂。

图30

19.交谈声音继续延续,再次越轴,机位回到17镜位置。用长焦镜头压缩纵深空间,前景军官景别推到特写位置,虚。后景辛德勒和军官副手握手,实。(图31)镜头向左小幅度移,向右小幅度摇,将视线引向辛德勒。

仰拍。

音乐继续。画内对白。群杂起。

图31

17镜结尾的对话和18镜的插入构成平行蒙太奇剪接,省略了辛德勒和军官副手的互相介绍,加快了叙事节奏。

20.第三次越轴,镜头面对军官和情妇,女左男右,视线投向辛德勒方向。上一镜机器从右向左运动,接本镜前景跳舞人群从右到左入画出画。后景出现军官和情妇。(图32)俯拍。

图32

21.第四次越轴,镜头面向军官背面,从两人头中间看到辛德勒和副手。跳舞人群从右向左掠过画面。(图33)

平拍。

图33

22.跳舞人群从右向左越过画面,与上一镜结尾呼应。第五次越轴,机位与第20镜位置相同。(图34)军官正面,跳舞人群从左向右掠过画面,与前面跳舞方向相反,使运动方向不至于单调。军官疑惑,起身。(图35、36)

低角度俯拍,军官起身后近景低角度仰拍。

音乐继续。画内对白。

图34

图35

图36

23.第六次越轴。长焦压缩纵深空间。军官走向辛德勒,辛德勒起身迎接。辛德勒身后的墙上打出一个椭圆的亮斑,造成后景相对丰富的明暗对比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群众演员调度,前面几个镜头在画面前景穿来穿去的跳舞人群躲到画面左右两侧,给军官留出通道。前虚后实。(图37)

低角度仰拍。

音乐继续。画内对白。脚步声。

图37

24.第七次越轴。辛德勒携军官情妇由纵深处走向前景,跟焦(图38、39、40),人物脸上始终是实的,后景渐渐虚掉,前景变实。镜头结束在闪光灯闪烁的静帧上。(图41)低角度仰拍。

音乐继续。画内对白,辛德勒声音提高时稍稍加大混响,显示环境空间的细微变化。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第16至24镜跟随德国军官的目光认识辛德勒。相对前面15个镜头,这一段摄影机运动减少,除少量推拉外基本固定,摇移不明显。节奏的调整靠纵深调度、反复越轴和剪接来完成。

至此,辛德勒完成了他在舞厅对第一个德国军官的邀请。这一场的后半部分,他把整个舞厅的德国军官都变成自己宴席的客人并请女记者拍摄照片,以便他在影片后面情节中把自己的投机生意做得更大。辛德勒在舞厅这场戏的前半部分,通过一个具体事件刻画了他狡猾的投机商人性格。在视听上最重要的特征有:

一.全场张驰有度。镜1至镜7,辛德勒落座、观察人物,节奏舒缓。镜8至镜11,闪光灯的闪烁造成压迫感,快速剪辑,节奏紧张。镜12至镜16,节奏再次舒缓。然后紧接连续七次越轴,镜头切换频繁,造成影片结构再次紧张。镜头排列松紧间隔,非常巧妙。而前15个镜头的运动和后9个镜头的相对静止也形成了对比。

二.主观镜头的穿插使用。前一部分的线索是辛德勒的目光,画面中时时感受到他目光的存在,处处是他观察和行动的目标。通过关系镜头和主观镜头的组接,把人物的目的通过画面手段不露痕迹的显现出来。后9个镜头基本是关系镜头,但是过肩拍摄能够让观众的注意力从辛德勒的目光转向注意辛德勒的行动。

三.剪辑点设置巧妙。闪光灯作为剪辑点,跳舞人群的动作作为剪辑点,使镜头间转接流畅、排列严整、和背景音乐相呼应,像鼓点一样打击出整个旋律的重要节奏。

四.这一场全铺音乐。动作的长度、节奏、强度均紧贴音乐,视听和谐。环境声参与叙事,主观镜头隐去环境声,对整场戏氛围起到提升作用。

这场戏完成的功能首先是人物出场,然后刻画了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为后面故事中辛德勒和纳粹的关系埋下伏笔。在一个封闭空间内通过一个事件完成这样多的功能,并且在视听上如此精致、完美,斯皮尔博格精湛的导演能力可见一斑。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二战后意大利掀起“新现实主义”创作思潮,产生《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等影片,中国三、四十年代时早于意大利就运用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江泽民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

影视编导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和课程

朔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发展,特别是现在的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从初的广播媒体到电视媒体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越来越多的岗位对影视编导专业需求越来越大,广播电视和影视制作是该专业主要就业方向。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1.文化艺术管理:该专业以艺术文化为主体,辐射社会文化,主要培养能在各级政府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等文化传播部门、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艺术活动团体,以及群众文化、企业文化、文化产业、旅游文化等部门从事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文化产业管理(文化经纪):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高品位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具有现代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基础知识和国际文化传播的基本能力,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和经营的专门人才。 3.制片管理:本专业主要为全国各级广电集团、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电影制片厂、影视制作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影视艺术创作基础和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影视节目制片人和为其它媒体机构培养从事媒体管理、

朔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组织、协调、项目运作、受众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能从事影视剧项目运作的宣传策划、组织协调及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人才。 4.媒介经营管理:本专业主要为各类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政府媒介管理部门、图书出版机构和广告公司培养既懂媒介传播业务,又懂媒介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够独立策划和运作媒介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性的高级管理应用性人才。 5.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本专业为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频道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6.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专业方向主要为电视台和电视传媒机构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事电视新闻采集与制作、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编导、频道与电视栏目策划以及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导专业人才。 7.电视节目制作:本专业为各级电视台、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音像制作机构、电视教学节目制作单位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培养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电

导演基础 教学大纲

《导演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导演基础/Basics in Film and TV Directing 课程号: 学时:64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 影视广播电视编导开课单位: 影视动漫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 通过讲授影视导演创作的基本要素和规范,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影视导演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今后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影视导演的基本理论基础 2、创作出用于短片拍摄的剧本,并能通过片例分析出建构一部影片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周次內容学时

讲授内容910 11 12简明xx电影史 简明xx电影史 电影剧作一(结构) 电影剧作二(细节) 电影剧作三(动作) 电影剧作四(悬念) 电影剧作五(学生作业分析) 电影剧作六(学生作业分析) 电影的时间观 电影的空间观 场面调度一 场面调度二444 4PPT PPT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学生带作业到课堂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备注13 14 15 16xx一 xx二 电影中的表演 电影中的美术444 4带作业到課堂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17电影中的声音4PPT,结合片例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影视导演基础》王心语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 五、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占50%、期中占20%、平时成绩占10%。《导演基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英文): 导演基础/ Basics in Film and TV Directing课程号:

雷蔚真、朱羽君《电视采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视采访的整体策划)【圣才出品】

第四章电视采访的整体策划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策划,是指记者对自己的采访行为进行优化和选择,以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事前准备活动。策划是解决电视采访中主客观矛盾的需要。从本质上讲,策划也是电视采访所必需的超前编辑意识的直接要求和体现。 一、整体策划的意义 1.策划的必要性 (1)策划是获得采访机会的需要。 (2)电视采访是一个协同作战、分工合作的过程,没有事前的周密策划,面对复杂的现场,各工种之间很难配合默契,不能顺利完成原始画面的采集工作。 (3)电视记者介入现场如果缺少合理的策划,很容易破坏现场必要的原始信息。

(4)电视记者在现场组织信息时,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性,没有策划,记者不能在一些可预知的新闻现场迅速找到拍摄的对象和细节。 (5)完成节目样式的需要。 2.策划的运作机制 (1)以编辑部为核心的采访策划 宏观策划,就是根据—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形势,制定这一时期的报道方针、目标、重点以及为实现这一方针、目标、重点进行的重大选题部署和采访安排等。大编辑部意识是电视采访宏观策划的一大发展。 (2)由记者完成的采访策划 在电视采访的策划中,还有一部分内容需要记者亲自完成。这些策划内容相对微观,即运用对比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对整个采访个案的切入点、表现角度、表现手法等进行策划。微观方面的策划通常需要记者(摄制组)独立完成。 具体到电视采访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加强预见。 ②具体的技术设备要求人员构成、资金保障等人、财、物方面的准备。 ③对现场提问,现场播报、述评要有充分的准备。 ④确定摄制组对采访现场的介入方式。 二、策划现场的介入方式 1.参与和观察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第一讲导演在影视创作中的中心职能 (一)导演中心的形成 (二)影视的本性(即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和叙述方式上的蒙太奇特性)决定了导演必然成为创作的中心 强调导演中心,并不意味着贬低剧作的作用。对一部影片来说,剧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剧作是通过导演的再创作而成活的,导演必然用自己的思想去阐发,至少要加上许多他的主观理解和色彩。决定影片质量的关键还是导演,因为最终剧作还是要靠导演体现在银幕上。 第二讲导演的工作程序 导演拍摄一部影片时的工作程序: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其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中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前期(筹备期): 第一阶段:根据文学剧本产生导演构思,即对未来影片的总计划和各种重大问题作出思考和决定。 第二阶段:写出或通过各个部门的讨论形成分镜头剧本。这是对导演构思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是未来影片的设计图。 第三阶段:选演员、选外景、商定内景的方案和确定人物造型,商定影片音乐、音响构成。 中期(实拍期): 第四阶段:写出并向摄制组宣讲“导演阐述”。 导演要把一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以及如何达到,用非常简洁、清楚的语言,写在“导演阐述”中。也就是说,“导演阐述”表达了导演创作一部影片的初衷。在好的影片中,导演阐述基本上是能够实现的。 导演阐述的内容因人而异。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影片主题、时代背景、人物设计、分场景设想、风格样式,以及对各部门的要求。 第五阶段:排演。 每个导演的工作方法不同,排演方式也各异。有的导演把影片中的所有的戏从头到尾串排下来,让演员适应一下未来的形象感觉;有的导演则强调电影(电视剧)表演的现场感受,根本不排戏,而是通过小品练习,在表演方法上达到一致,以便于导演将来在镜头前的调动;还有的导演在摄影机摆定以前,让演员走地位。无论导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排演,其目的都是通过演员的实体活动,检验自己从接到剧本到实拍以前所有的工作。排演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分镜头方案。 第六阶段:实拍。 后期: 第七阶段:剪辑 第八阶段:声画合成。 包括配对白、音乐、音响效果、混录等等。这些工作结束了,一部影片才算是最后完成。 第三讲导演构思 在导演工作程序的八个阶段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里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导演构思产生于第一阶段,它的酝酿、修改、落实,却贯穿于影片创作的全过程。 导演构思的任务是使剧作银幕(屏幕)形象化。通过连续不断、结构有致地出现在银幕(屏幕)上的人物和一切视觉听觉形象,阐发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感染观众的艺术作用。 导演构思所包括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题意念的把握(二)确定人物形象的配置和基调,安排具体的行为动作来表现性格 (三)造型形式和音响手段的选择和组织(四)叙述结构的安排(五)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要点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 秋【1888----1935】

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

拉片作业

拉片作业一: 中国人的活法纪录片内容介绍: 中国人的活法以记纪录片的形式介绍了,喜欢唱歌的农民朱之文的传奇经历,朱之文,从一个普通农民,通过选秀的形式,成功登春晚,在成名后,所经历的喜悦与苦脑,喜是因为自己的歌声爱到大家的喜欢,苦是因为成功后的各种压力,如家庭与现状严重脱节的情形, 又如,因为要接受各种应酬是这位憨实的农民玩不来,更让朱之文心力憔悴的是感觉失去了原来那种无拘无束唱歌机会;纪录片中他经常回家,那一份故土难离的心情,真实地展现了我们中华儿女对家的眷恋,在朱之文这里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中国人的活法纪录片,结尾片段,导演返璞归真的用意很明显,朱之文原先就是一个普通农民,自从成名后,打破了他原来的生活,各种应酬让他应接不暇,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相信他是一个地道和农民,因此,演导在开篇就展现出朱之文的原来生活场景,一个中国随处可以见,普普通通的农村;在结尾又以他一边与妻子摘玉米捧子,一边与采编聊天,用写实的手法,完整地展现出农村的自然环境,声效方面加上风声、鸡叫声、玉米堆杂的现场录音,轰鸣出一个完整农村的生活场景,通过与朱之文对话的形式,让观众了解到朱之文的那份平常心,那份农民式的纯普的心;通过与彩编对话 更展现出他大自然的热爱,那份故土难离的心情;真实地展现了我们中华儿女对家的眷恋,在朱之文这里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影片剪辑手法:在42分50秒处,朱之文肩膀上搭着条毛巾,双手圆规式一插腰,往门栏上一站, 而在片尾又从他在地里干活,标准的庄稼人把式,一边干活一边唱歌的场景作业结尾, 他在纪录片也说道:“干完农活才再去唱唱歌”很明显朱之文还是喜欢原来生活;因此,演导在开篇就展现出,朱之文的原来生活场景,

影视导演基础

影象表义和情节表义方法的区别: 导演必须重视时间因素的叙事功能,熟练掌握运用影象达到情节表义的再现方法。这是导演的基本功,也是最常用的表述方法。 擅长用影象表义和表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艺术感觉去创作,而擅长情节表义用再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理性去拍片。由于创作方法不同,使用的技巧不同,在创作个性和风格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导演必须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三个方面: 1.要有灵性 主要指艺术感觉好。 2.要有悟性 主要指对生活中新事物的敏感性。 3.要有韧性 主要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导演的职责与工作: 一、筹备阶段: 1.研究剧本 2.遴选演员 中国演艺界有一句经验之谈,叫“人保戏”和“戏保人”。 3.写作导演阐述(重点) 导演阐述是导演对未来影片或电视剧描绘的蓝图,是导演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说明,也是导演的纲领性的整体设计。 导演阐述写作,并无固定的格式,由于导演的个性和风格各异,所以有各不性同的写法,有的写的非常具体细致,甚至涉及到每场戏的构思和设计方案;有的则是提纲挈领地只谈主要问题。所以不必拘泥于一种格式。从内容上看,一般包含以下几点: a.对剧本的立意、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方面的阐释。 b.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c.对剧中主要矛盾冲突的理解和把握。 d.对未来影片风格样式的定位。 e.对节奏的处理。 f.对表演、摄影(像)、美术、服装、道具等创作的构思和造型设计的要求。 g.对音乐(作曲)、录音、剪辑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 h.对剧中需要运用特特技处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与特技部门协商处理。 4.选景 依据是剧本。景物是为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活动提供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造型环境。 写分镜头前应去所需的场景踩点,熟悉场景后在写分镜头。导演在选景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将自己想象中的环境向现实的环境上靠。 5.创作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用于现场拍摄的蓝本和依据,也是导演对文学剧本的二度创作。将文学语言转化为可读的视听语言结构,并将导演的一切艺术构思溶入到分镜头剧本之中。 导演在分镜头时,应该注意的是,要有自己的构思,并为实现构思寻找到可视的

专业电影拉片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 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出的音空间来,它是什么样的,下个镜头的声音空间感有什么变化。 第四,背景是什么,与前景的关系,它怎样变的(这是透视关系)。 第五遍,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 第六遍,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 第七遍,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 第八遍,剪辑点在哪里,起幅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落幅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体造型好不好,好与不好,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是用切换多,还是用叠化多。 第九遍,在一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是怎样的,有没有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即所有镜头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摄影机,就象幼儿园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员的单独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墙? 第十,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节的转折点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是用嘴皮子说出来的,还是无声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用无声把这一段落表现出来吗? 第十二,画面上人物关系的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A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 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 第十三遍,画外空间是怎么用的,是作为画面内的空间的延伸,还是另外一个非叙事的空间。 第十四,对话写得是否生活化,还是舞台腔,好念吗? 第十五,每个镜头中人物都穿什么颜色的服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有没有色彩的调度,即作为流动色彩来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确吗?

电影导演基础知识

电影导演基础知识 导演艺术: 1 电影导演所追求的是如何使银幕形象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 整体感。 2导演艺术的独创性,不仅在于表现技巧或形式上的新颖,更重要的在于这种创新是建 立在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觉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因而是表现内容所需要的最恰当的表现技巧 和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并为广大观众所欣赏的。 3导演十分重视电影文学剧本的质量,因为它是影片的基础。 4电影是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导演从文学剧本出发,形成他的艺术构思,并邀请 最适合完成他的艺术构思的演员,摄影,美术,音乐,录音等各方面的创作人员组成摄制组 来体现其构思。 5导演是集体创作的核心,他对影片未来的银幕形象有全面的,完整的设想,也就是艺 术上的总体构思。 6导演艺术的水平,不仅表现在个人的造诣方面,也表现在他关于激发艺术合作者们的 创作热情和创作想象方面。 7导演艺术还表现在对影片的最后剪辑中,导演要将前辑看作创造性过程的一部分,而 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导演构思:在导演构思中,导演首先要确定影片的主题思想及其现 实意义;影片的风格和样式;人物的性格冲突及其时代特征的所处环境;运用导演手段的基本原则;并对影片的情节线索似出总谱。导演构思并无固定模式,但它总是建立在导演对文学剧本的分析和对现实生活理解的基础上,由导演以丰富的创作想象,全面运用电影的形象思维来完成。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而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包括: 1 运用画面主体的动作和摄影镜头的运动,构成动的视学形象; 2 运用蒙太奇技巧来处理画面,组接镜头,以突出重点,渲染影片的节奏; 3 运用恰当的音乐,自然音响和人物的语言,与画面 有机结合,以表达思想内容,丰富并加强形象的感染力; 4 运用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灵活的伸缩性,变换场景,扩大或压缩环境的规模和过程的容量; 5 运用光影,色调,色彩,以制造影片所需要的气氛。

电影经典开场拉片

电影经典开场拉片 什么是电影中的开场 要交待时间、地点,给出人物关系的起点,交待人物的生存状态等要素,短短的几分钟却足以奠定整部电影的基调,这就是电影的开场。 十部电影经典开场拉片 《革命之路》 《大白鲨》 《出租车司机》 《八部半》 《教父》 《搏击俱乐部》 《Love》 《苏州河》 《饮食男女》 《霸王别姬》 究竟什么样的开场才是最好的?大胆的设计风格、令人印象深刻的摄影都很重要,但是怎样运用才是最关键的。下面,就让我们拉一拉这十部电影的经典开场。

电影中的开场 开场是全剧结构中的一个独立单元,有自身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开场的概念来自于戏剧,例如《哈姆莱特》的一幕一场可以说是戏剧开场的典范。 《哈姆莱特》的开场,笼罩着一种恐怖气氛。通过守夜卫兵之口,介绍了危险的丹麦国情和紧张的国际形势。其后,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揭示了宫廷发生的惨剧,预兆了全剧的悲剧结局。鬼魂出现是一个例证性动作,观众可以从这个例证性动作中,感悟到全剧的风格和故事走向。 在《哈姆莱特》的开场中,莎士比亚不是通过文学叙述来介绍全剧的总情境和先行事件,而是采取模仿生活的戏剧手法,以具体任务冲突来展示环境。 电影叙事从控制情节的需求出发,借鉴了戏剧开场的技巧。电影的情节量远远大于戏剧,要有力的控制剧情,必须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印子,于是就在原来话剧的序幕、断音式开端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现在的电影开场形式。在影视剧中,开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自足的叙事结构单元。 开场要初步介绍全片的基本情境。开场要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要交待时间、地点,给出人物关系的起点,交待人物的生存状态,提供主人公的例证性动作,按时风格体裁的特点,交待先行事件等等,它们涉及到总情境的所有内容。 影视剧的开场是全剧的浓缩,经常对剧情走向和特殊因素加以强调和按时;经常采用提示性对话或象征手法,喻示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圆个导演梦)【圣才出品】

第3章圆个导演梦 3.1 复习笔记 一、导演是可以学成的 (一)两条道路 如何圆这个导演梦,只有去学习。学习导演的通道基本上有两条。 1.正规教育 到影视艺术院校里去学习是一条道路。通过教师的帮助,学习有关导演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制作技能,为走出校门后独立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自学成才 自学成才是另一条路,即跟随摄制组在拍摄现场边干边学,或者边看电影边学习。好在现今录像带和VCD、DVD光盘影碟较多,影视爱好者可以通过看电影来学电影。 此外,其实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不应贬低其作用,拍电影未尝不可从模仿入手。 (二)基本要求 导演在摄制组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作为导演,不仅要精通业务,而且要对制作的影片或电视剧的成败和艺术质量负重大责任。

1.文化知识 导演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既要专,又要博;既精于本行,了解影视艺术的本性,又要博学多识,熟悉各门艺术的原理和规律;同时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2.组织能力 导演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把摄制组内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因此,导演要能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不怕困难,处事果断,以保证摄制工作的顺利运行。 3.三项素质 由于导演的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因此学习导演和培养导演,都必须注重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要有点灵性 灵性,主要指艺术感觉好。感觉是最直接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对艺术的处理常常不经过理性的分析,而通过直觉做出判断,获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最新鲜、最诱人,常常能把人带入佳境。 (2)要有点悟性 悟性,主要指对生活中新生事物的敏感性。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能够深刻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发现和悟到常人不易发现和悟到的哲理层次。导演的悟性不好,必然会影响作品内涵的深刻性。

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基础知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 构图 - 光影 - 色彩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 人物语言 - 音乐 - 音响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 镜头语言 - 蒙太奇 - 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 我们可以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拍摄的人物与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人物是置身于画面的中心还是画面的边角处,画框是否不正常的切割了人物的形象。)、前景与后景(人物是位于引人注目的前景中,还是位于画面的后景中,是否被前景中的物体所遮挡。)等多种方式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 光影,是电影画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 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 色彩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 色彩还可以用来配合叙事。 - 色彩的运用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在电影的声音中,人物的语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物对白,一类是画外音,进入电影的人声是电影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 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 画外音: 可以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被称作"旁白",用在纪录片和科教片中的时候,也叫解说;二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有时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 在剧情开始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 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可以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简要介绍,为人物性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

雷蔚真、朱羽君《电视采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记者出镜)【圣才出品】

第七章记者出镜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1.记者出镜包含以下要素 (1)用人的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世界,如亲眼目睹、亲耳听闻等。 (2)跨越时空交流,了解异地异时的事物。 (3)以人自身为媒介,接收信息时面对“人”,而非“物”。 2.电视记者现场出镜的主要作用 (1)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2)使现场的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 (3)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4)使采访更加深入。

一、电视记者出镜的行为类型 1.电视记者出镜的言语行为 电视记者出镜采访中,一般使用口头语言,简称电视口头语言。 (1)电视口头语言主要特点 ①电视口头语言是综合性的语言。 ②电视口头语言是人际交流状态中的语言,电视记者口头语言的起点是人,终点是观众,恢复了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模拟状态”。 (2)电视记者出镜语言的具体要求 ①语言结构的口语化。 包括:a.少用书面语言中常用的单音字,多用双音字;b.少用书面语中的关联词,多用口头语中的语气表达;c.避免倒装句;d.避免谐音和歧义。 ②语言的通俗化。 遇到专业术语、复杂的思想表达等情况,记者要做语言通俗化的工作,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记者的出镜提问和出镜播报述评中。 ③语言内容的形象化 口头语的劣势在于严谨性和理性化程度不易实现,而优势则在于其富有感染力和形象性,这一特点要求电视记者主动扬长避短。记者在出镜报道时应多考虑如何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而不要一味地追求语言形式上的严谨深刻。 2.电视记者出镜的非言语行为 对于电视记者而言,常用的镜头前的非言语传播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导演与剧作)【圣才出品】

第4章导演与剧作 1.简述剧本的重要性。 答:(1)剧本的定义 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剧本是未来影片的基础,基础不牢靠,上层建筑就不稳固,甚至会倒塌。所以历来的导演和制片人都非常关注剧本的好坏,因为剧本关系着未来影片的成败,也关系着影片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2)剧本内容 ①剧本中包括开始、发展、高潮、结束; ②剧本中包括主题思想和表现形式; ③剧本是整个电影拍摄的基础,包括内容形式、角色定位、矛盾冲突。 (3)剧本最根本的问题 剧本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影片的内容和思想。所有的形式技巧都是外在的,是表现手段。真正打动人心引起欢笑和共鸣的是影片的思想和内容。在确定影片内容和思想前很重要的是确定创作目的和受众。不同的创作目的有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受众。针对不同的群体也会有不同的思想和内容,这是导演考虑剧本的第一步。 2.剧本经过导演和各部门的工作转化成为演出有几种转化方式? 答:剧本经过导演和各部门的工作转化成为演出主要有以下几种转化方式: (1)爬疏法,直译式

无论导演如何忠实于原著,一定程度的改动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是从情节上、台词上还是行动上。 ①情节上,你会根据舞台美术的需要或者行动线的因素,对剧本的情节结构进行前后次序的调整,轻重程度的修正; ②台词上,你会根据时代特征、语言习惯对原剧本的台词进行口语化、国语化; ③行动上,剧本一般是很少明示舞台行动的,行动都是隐藏在台词中的,需要导演去转译、去构思行动——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 (2)窜改法 这在古典名著的改变、搬上舞台中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这里的古典名著是指经典剧本,经典剧本现在来演,必须要改要删,但是删改不能乱来,不能光凭自己喜好和观点倾向乱来。 ①删比改要严谨,不是说一定是删比改好,而是更谨慎,更忠实于原著。 ②削着改比大块改要严谨。 在二度创作这个本体的对立统一中,二度是规定性的,创作是主导性的。二度创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化,既意味着导演要尊重一度创作,承认一度创作必然带来的某种限制,又意味着以剧本提供的东西为启示,唤发出自己的热情与想象,进行生机勃勃的再创造。 就现在的高科技条件,文学甚至文字的东西都能被搬上舞台,无所不至,灯光、机械装置等等,创作是有无限空间的,但必须要遵循剧本的规定性。 3.简述剧本分析的目的。 答:概括地说,导演分析剧本的目的是进行二度创作: (1)剧本是导演创作的开始,要研究剧本及其中的生活,并搜集资料;

(完整word版)电影拍摄基础知识

————————场记———————— 现场记录员,导演部门最低职位,工作量大,报酬少。需要细心认真,还要能熬夜。电影入门最易上手的职位,脚勤手快的话一部戏便可速成副导演。熟悉整个拍摄过程,也是洞悉导演的最佳位置。很多导演都是从场记、副导演出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坚持住啊,可别半途而废. ————————副导演———————— 千万别以为副导演跟导演差不远了,为了去掉这个副字,花你十年八年也不嫌多!这不是人干的活,虽说是辅助导演工作,但全是跑腿的干活,挨骂是家常便饭。(要知道,剧组是一个最践踏人格的最粗俗的地方,别以为那里的人在搞艺术,通常剧组里的人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毕业,但文凭高也没人会特别看得起你,一切全看你有没有料。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超长的体力,呆得久了,清纯女孩子也会随口带出那些框框叉叉的字。) 副导演通常需要有拍摄经验人士担当,是晋身导演的常规途径。 -————————制片———————— 影片生产的工作与工序虽然数不胜数,但一些基本步骤在各种影片的制片中都是相同的。但没有绝对,大制片公司雇佣成百的专业人员,搭建昂贵布景,小制片商则用几个人的摄制组,独立制片则可能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特别是DV的兴起,使得普通人也可制作自己的电影。无论什么规模的制作,复杂程度和预算如何,无论职位为何,只片工作都是必须的,这些基本工作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 剧本写作组织摄制组成员准备工作 电影开拍前应有一个计划并仔细筹备,剧本出来以后便有一个依据,制片主任要分门别类把剧中每一人物、道具、特技效果和拍片所需要的项目挑选出来,再将剧本印成若干份分发到包括布景设计师、置景人员、摄影、道具、服装、运输等各部门手中,请他们分析详细计划,然后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一部电影的赚与赔,在筹备期已经决定了八成以上,所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2.影片拍摄拍摄画面并录音 拍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先制定计划时的认真程度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设备是否按时到达现场。制片组要确保通知各部门开工时间地点,并预先联络好拍摄场景和电源,为工作人员提供运输工具以及饮食。总之,剧组的吃喝拉撒睡都要负责。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也是制片部门的职责范围。 3.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包括停机后完成该片所必须的一切工作。停机后,工作只完成了20%,工作样片还需要剪辑,音响效果需要录制成声带,所有声带,包括对白、音响效果、音乐、解说等要混录合成,字幕需要设计并拍摄,光学效果需要制作,底片要按照样片搭配好,最后要送审,并合成拷贝洗印,然后发行。 4.制片还担任一项重要工作:拉赞助,此活动可贯穿整个制作过程。 ————————烟火枪械———————— 合法的非执法持枪者,可放炸弹打机关枪,炸什么都可以,只要电影里需要。香港已经开始发放枪械师执照,大陆则由电影厂垄断,你可到电影厂拜师。 ————————电影特技———————— 在影片摄制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成本高或危险性大及难以在生活中拍摄的一些镜头和景象。由于常规摄制技术难以完成,这就必须用特技方法来完成。 早期的电影特技使用一些常规的特技摄影的手法,除了快速摄影、慢速摄影、倒拍、停机再拍(画面多次暴光)。 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特技的制作有了极大的飞跃。电子影像的形成、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为数字特技奠定了基础,数字特技即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后的音视频信号的方法,来实现视觉和听觉上的特殊效果。

拉片模板

固定镜头 平角拍摄 光线 昏时的夕阳的余晖,湖面反射的余光。 昏暗, 在黄昏的光影里, 轮廓清晰的剪影。 色彩: 色为主色调。 镜头分为三部分, 氏梳妆时,镜头固定,镜头缓慢的向左摇,家来报,镜头再向右摇,回到聂田氏的身上。 光线 光, 中心人物为聂田氏,景的烛台设置出景深,突出层次。

移镜头,向右缓缓摇动, 拍摄。 光线 前景明亮的烛台与隐娘的黑衣产生较为明显的反差, 烛台呼应,加深层次,突出景深。 色彩 色和明黄色为主色调。 移镜头, 行礼先下降后上升,又跟随道姑公主的离开而缓缓向左移。 光线: 为明亮, 温的灯光, 色温的自然光源。 色彩:冷暖色的对比,产生浓郁的华丽风格。

固定镜头, 摄。 光线 屏风出投过来, 前景中的桌子最为明亮,人物出光线暗。色彩:主要以黑色为主, 分明, 感。 固定镜头, 面拍摄, 过来的光线。 为清晰的轮廓。 画面左侧较为明亮,侧昏暗,前景明亮,景人物暗,后景明亮。营造出空间感,层次感。

移镜头, 有直接对准远处出现的人物, 棵静止的树木, 让观者的视线逐渐被后景中出现的队伍所吸引。 光线:采用自然光源色彩: 色和花朵的粉白色,景的蓝色自其中最吸引注意力。 固定镜头, 摄。 光线: 风处投射过来, 物的轮廓。

固定镜头 光从右打,轮廓清晰,线条明显 色彩 显人物身份高贵, 高雅。 色彩: 色和后景牡丹白色为主, 燥点, 效果。 固定镜头 主观镜头, 色彩: 色和后景牡丹白色为主, 燥点, 效果。

固定镜头 光线:利用自然光源,光线从左侧进入, 左侧光线明亮, 色彩: 主要以浅紫色系列为主,整体环境略显冷静。 固定镜头 光线:侧面光 光从侧面打, 象刻画的更生动, 摄物富有层次感。 色彩: 主要以浅紫色系列为主,整体环境略显冷静。

一 举例说明搜索引擎中filetype

一举例说明搜索引擎中filetype、site、双引号这三个高级检索语法的功能。 ①: filetype 的作用是专业文档搜索。有价值的资料在网络上并非 是普通的网页,而是以 Word 、 PowerPoint 、 PDF 等格式存在。 百度支持对 Office 文档(包括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Adobe PDF 文档、 RTF 文档进行了全文搜索。要搜索这类文档,很简单,在普通的查询词后面,加一个“filetype:”文档类型限定。“Filetype:”后可以跟以下文件格式: DOC 、 XLS 、 PPT 、 PDF 、RTF 、 ALL 。其中, ALL 表示搜索所有这些文件类。例:某高 中一语文老师答应第二天帮同事代一堂课,课文是朱自清的《荷塘 月色》。当天晚上做课件时间紧,无法做到那么完美极致,于是打 算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个课件。便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检索表达式: 荷塘月色 filetype:ppt 。点击结果标题,直接下载该文档,也可以点击标题后的“HTML 版”快速查看该文档的网页格式内容。评价:通过这个检索可以准确的找到有关《荷塘月色》课件的PPT,提高 了查准率。 ②:site的作用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站点中。有时候,如果知道 某个站点中有自己需要找的东西,就可以把搜索范围限定在这个站 点中,提高查询效率。使用的方式,是在查询内容的后面,加上“site:站点域名”。例:小白特别喜欢韩国当红明星李敏镐, 平时就喜欢在乐视网上看李敏镐的各种视频。偶然一次从朋友口中 得知李敏镐除夕上了央视春晚,并演唱《情非得已》。可惜当时不 关注春晚,没能看到节目,但是又特别想看那段视频。便想到在互 联网上搜索那段视频,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检索表达式李敏镐《情非得已》 site:https://www.doczj.com/doc/2214542405.html,。点击结果标题,就可以愉快的看视频。 评价:通过这个语法检索可以准确的找到想要观看的视频,快速又 准确。

导演基础 - 副本

《导演基础》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导演基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工作。上学期有我开辟了专业课博客《我的课堂我做主》,这里需说明一下:博客的名称是第一人称的口吻,这个“我”指的可是你们啊——同学们做课堂的主人,但我身为教员,引领的职责不可推卸。所以,利用这个平台,我将根据教学内容在此发布一系列的教学文件。大家有什么要求和建议,也欢迎反馈给我。 关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导演基础》课程涵盖了对影视各种元素的认知和运用、对形象思维的研讨和开发,以及对导演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演练,全面阐述了导演影视作品的要领,是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下面是关于本课程及教学计划、要求的简要说明,算是开场白吧 先谈一谈对这门课的认识。这门课我已接手三年,教了三个来回,每次都在调整,除了去年实在没时间外,讲义每年都更新,其依据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要求,及我对对这门课的认识。电编专业的课程设置出自何人之手,有何科学依据,未知。课程的教学范围、目的、计划、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均没有任何说明,因此,其教学的随意性,可能是各个专业中是罕见的。因此,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全凭教师自己揣测和把握。 这门课的特点,一是双重性,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课程的设计则根据这个特点。 第二是综合性。我对这门课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整合。我把《导演基础》定位在整合上,首先因为授课对象是本科或专接本三年级下半年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骨干专业课已基本学完,已形成了一个大致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他们所需要的,正是对所学各门课程的一个整合。《导演基础》正是以影视导演艺术为切入点,对本科学生之前所学习过的若干专业课程的整合,如“影视艺术概论”、“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导演分析”及各类制作技术课程。 当然,对于专业教师的我来说,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积累的一个整合。比如,之前我讲授过的《电视写作》、《影片分析》、《中外电影史》、《导演分析》、《纪录片创作》及影视欣赏类的公选课,还有虽没讲过,但一直在学习运用的《视听语言》等,都整合在《导演基础》的讲义之中。 针对这个理念,我将《导演基础》设计成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 基础理论包括两部分,一是电影的本体理论(电影的空间、时间、时空关系、声音等等),二是导演创作理论(导演与剧作,与表演,蒙太奇、场面调度、视听语言等)。 应用理论则偏重于影视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希望通过讲授基础理论,电影大师导演艺术的个案研究,经典影视文本读解分析,学生完成文字与实习作业、课堂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们对本影视导演基础理论的理解,并学会将一些表述技巧、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并成功地运用于实践,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具体地说:理论讲授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对影视本体的基本认识:电影、电视是什么?时间、空间、时空关系等等。二、导演工作的程序及其职责与

电影基础知识(1)知识讲解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构图 ?光影 ?色彩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人物语言 ?音乐 ?音响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镜头语言 ?蒙太奇 ?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我们可以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拍摄的人物与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人物是置身于画面的中心还是画面的边角处,画框是否不正常的切割了人物的形象。)、前景与后景(人物是位于引人注目的前景中,还是位于画面的后景中,是否被前景中的物体所遮挡。)等多种方式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光影,是电影画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色彩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色彩还可以用来配合叙事。 ?色彩的运用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在电影的声音中,人物的语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物对白,一类是画外音,进入电影的人声是电影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画外音: 可以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被称作“旁白”,用在纪录片和科教片中的时候,也叫解说;二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有时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在剧情开始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可以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简要介绍,为人物性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 ?对人物形象塑造也起到重要作用。 ?具有议论、抒情的作用。 二音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