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暑期培训材料

高一历史暑期培训材料

高一历史暑期培训材料
高一历史暑期培训材料

高一历史暑期培训材料

宝坻大钟高中李文恒

一.课改的感受

转眼间,一年的课改实验已经匆匆而过,这期间有些成功的体验,也有很多困惑。下面我主要谈谈自己的感受。

1.认识新课程

各位教师即将面对新课程,要了解新课程的特点及其变化:

(1)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和学习过程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较看,有一点值得提醒的,就是课程目标有明显的不同,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主要有七个环节:一是学习动机的确立;二是历史知识的积累;三是对历史的体验与感受;四是相关能力的培养;五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评价与理解;六是对历史线索、历史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七是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2)新课程内容更加接近学生生活(比如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互联网与信息社会)为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新课程增加了二战后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等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同时,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贴近学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进而达到提高历史课程教育质量。比如必修1增加了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3)新课程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与传统相比,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精彩:观看影视资料、计算机课件运用、网络查询、实地考察、自由阅读与讨论交流等。学生学习历史将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和高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程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新鲜的东西,人教版的新课程历史教材中有:每一单元都有导言、学习要点、学习建议,这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即将学习的新的专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一定程度上理解该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如:必修1每节课都有导言,导言下有“探究的主要问题”、“重要概念”,而这些正是课标所要求的,另外每节课还有“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本课测评”、“学习延伸”以及“学习延伸”下有探究活动、阅读与思考,每一单元后都有单元学习小结,小结中有重要概念简释、归纳与总结、历史感悟,课本最后有推荐的历史读物与网站、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等,这些都体现了教与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注重世界,把握宏观

随着我国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为此,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不仅弥补了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而且使世界史的总量上升到了全课程总量的40%左右。如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

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

(1)如何把握《历史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和内容框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学内容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由师生共同确立的、落实于每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内容。由此可见,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2)教材跨度大、难度大、跳跃大、内容增加、中外结合,课时受限制(如何处理高中专题学习和学生自身历史知识欠缺问题?)学生基础差,怎样教效果好?

历史新课程的专题式模块教学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定位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专题模块的学科要求上,这是高中新课程的特色,既简化了知识架构,又简化了教学过程。然而,知识框架,无论纵向知识还是横向知识,却都是不能省略的,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历史阶段、阶段特征都应在教学中体现。这对必须实施的专题教学而言,无疑就有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困难,而且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于是怎样从初中的横向思维转换到高中的纵向思维,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顺利进入到专题式的模块学习,的确要有一个引导培养的过程和学生适应与习惯的过程。所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专题教学的关系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在培养学生能力、新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上下工夫,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

第二,设法增大学习信息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音像等,加强对某一阶段史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接解读。比如:抗日战争这节课可以给学生看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片,讲新航路开辟时用幻灯片展示动画路线图,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可以截取《百年中国》有关片段,学生非常爱看,加深印象。

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阅读课外书籍、上网、复习初中知识,以便理解高中知识,建立专题模块学习的基础,进而在学生之间组织和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掌握史论结合的基本关系,搜集更多史实依据作为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使学生得出论从史出的结论和认识,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四,教学中应该指定每一节的中心教学目标,即分层次的知识、能力目标和重点难点,要有所取舍,未必面面俱到。一切教改的核心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革,都离不开对问题的认识,以问题的提出开始,以问题的解决结束。所以设计好每一节课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关键,通过不断的积累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比如:必修一《抗日战争》这节课,我认为教学中应注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突出日本侵华罪行(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以及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崛起的事实,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既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历史教育的功能。同时抓住抗日的全民族性。

第五,重新建构教师的能力和专业发展方向。传统教学延续多年,有它合理的地方,不能全盘否定,尤其是历史学科,不论是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传统的基本功依然重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课外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能力,都是教师必备的素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课件的制作已经应用到了历史课堂,但这只是专业教具在手段上的改变,并不能改变历史教学的内容。所以加强基本功,更有利于教学改革。

(3)如何在有限教学课堂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好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在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节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节中,对于“走向联合的欧洲”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上自己讲述,结果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不仅包括欧共体还有欧盟,也就是说他们把第2、第3节的内容连在了一起,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在课堂上进行实物展示,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这样的学生活动自然精彩,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这样做。类似这样的探究活动必须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否则效果不好。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惊喜。

(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这一节时,告诉学生学习革命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即从背景或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这些都是课本上比较明了的知识,就不需要教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那么需要教师讲解的是,造成革命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等。如太平天国运动中需要给同学们分析农民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再如五四运动的影响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什么说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根据是什么。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更加便于学生掌握。

(三)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教学与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历史知识点,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感,启迪学生思维,创设历史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讲必修1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2节抗日战争一节时,“日本的滔天罪行”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我就给学生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片(为配合课改,学校买了大量历史资料光盘),学生看得极为认真,有的学生甚至留下了眼泪,相信他们永远也忘不了当年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场面!这就是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使知识内容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手段,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所以不管什么课,只要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四)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有历史习作(小论文)、历史制作(历史课件、历史漫画、历史网页、历史flash)、历史调查等形式。(展示学生作品)

(4)对教法的认识?(实现课标、教材、教法、教学效果的同一性)

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①新课改下传统教学方法是否可用?

比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因有满堂灌之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受到一些质疑,(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就是改革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并非全盘否定以前的教法)但它仍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仍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单元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就比较适合用讲授法,而且讲授法在每节课均可和其他方法交叉使用。

②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应注意什么?

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等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法。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如分组讨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后争鸣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香港、澳门为什么能顺利回归?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结合历史根据时政预测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等。

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辩性较强,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可采用个人辩论,小组辩论和大组辩论的方式进行。如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东欧剧变是坏事还是好事?该不该抵制日货?等等。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辩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材料学习法。这是提升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运用材料学习法,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说明观点;第二,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第三,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材料学习活动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体现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

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关于历史实物与历史图画、表格的功能,传统的教学法认为主要在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对象的直观感。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合理运用历史图片、图表、视频资料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因为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历史现象的各种表现显露或折射出来。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如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通过观察《清明上河图》、功夫针商标图片、交子拓片既增强学生兴趣,又记住宋朝商业的繁荣。

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新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有明显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

(5)怎样搞好教学设计?

①认真研读教材,做到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人教版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展现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使之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整体的社会视野,从而促进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比如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政治制度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但是学生在学完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后,他们会认识到人类奴隶社会史既存在专制制度又存在民主制度,所以新课程围绕着一个专题把古今中外的历史放在一起,有很大好处,可以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教材的模块编写体系,跨度大,跳跃大,中外结合,无形中使教材难度提高,与课时限制、学生基础差,不适应相矛盾,这就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所以我们建议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

②教学设计时应以问题设计为核心。问题设计是要注意问题的逻辑性。

③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设计体现新课标的试题。

首先,结合相关内容,在试题中渗透一定的情感因素

比如:“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

问题:近代的中国饱经苦难沧桑,但中国人从未放弃过抗争和探索。通过近代史的学习,请你简要地说明近代中国(1840——1949)在政治上、经济上主要经历了哪些苦难?(3分)中国各个阶级或阶层做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

其次,设计一些既考查客观史实又反映学生主观感受的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的问题。

比如:在2003年8月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剂伤人事件,导致我国44名公民受害,其中伤势最严重的李贵珍死亡。2004年元旦,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一次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愤慨。

请自拟题目,给你的同龄人——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

要求: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告诉他们你所知道的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热爱和平的心愿。

2、字数200字左右,注意书信格式,收信人是“日本中学生”,落款是“宁夏全体高中生”,若出现真实信息将视为零分。

3、注意将日本军国主义,右翼分子与日本人民区分开来。

再次,注重图、表考题的设计。

这种类型的题目侧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使学生在“分清史实与史论、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解读图表材料”等方面提高历史技能,即培养学生攫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新旧教材的变化(重点说二三章)

新旧版本(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历史1(必修)》主要内容变化一览表

三.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主要以“民主”为主线,讲述了西方古代和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历程。

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新教材中比较难的一课,不但资料少,而且由于文化的差异,学生年龄的限制,是极难理解的。

1.课标要求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

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围绕一条线索(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把教材分解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条件、典型代表(雅典)、作用和影响、城邦衰落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条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三部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古代希腊城邦衰落。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重点:

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作用

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单元导入:

首先请学生回到教材的目录部分,看第一单元的单元标题和课标题,回忆总结出古代中国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再看第六单元的单元标题和课标题,讲的是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我们将会在下面的学习中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粗线条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勾起学习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看第六单元的单元导入语。为什么说辉煌属于希腊?是因为希腊的民主政治和高度的文化成就。为什么说宏伟归于罗马?是因为罗马的法律制度、军事制度、建筑艺术和辽阔的帝国版图。古希腊罗马文明被西方人奉为西方文明之根,由此可见它们对后世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古代希腊。

2、课导入:

请同学说出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思考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性?为什么会有这个共性?教师点拨,学生总结出四大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比较肥沃,便于古代先民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四大文明古国被冠以大河文明、农业文明或者是黄色文明的称谓。

值得注意的是,希腊文明的地位至少可以说不亚于我们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国。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欣赏古代希腊文明留下的遗迹:米诺斯王宫遗址、迈锡尼文明时期的狮子门等等。

所以,我们要知道,在古代中国傲立于世界东方的时候,西方也出现了文明中心──古希腊。并且古希腊除了在文化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在政治领域同样创造出奇迹,那就是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问题一:什么是民主?

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问题二:为什么西方民主源于雅典?(明确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首先放古代希腊地理形势图。提醒古代希腊仅仅是个地理名词,而今天的希腊是个主权国家。

提问:从图上可以看出古代希腊在地理上有什么特点?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观察,能够答出:希腊环海、多山、多岛;而中华民族的摇篮在黄河流域,地势平坦。那这种地理特点决定古希腊人能不能象古中国人一样,以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经济活动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古希腊人由于地理条件所限,主要从事商业活动;而古中国人则以农业生产为主。再思考两个地区的两种经济活动各对政治有什么要求呢?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归纳: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需要安定,所以希望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进行统治,而我们中国古代事实上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的历史;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地区则更需要自由,因此民主政治成为希腊众多城邦首选的政治制度之一,雅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这倒印证了一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前面我们从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方面分析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再分析一下文化条件。古希腊距离古巴比伦、古埃及不远,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从中吸取文化养分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最后看一下历史条件,即希腊城邦的形成。同样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古希腊形成了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分析城邦产生的时间、涉及的范围、组成人群、突出特征。

学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哪一个条件是民主政治得以生存的根源?学生异口同声,说是地理条件。提醒学生,越是远古时期,生产力越低下,人们对

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强。如果把四大文明古国称为大河文明、黄色文明,那么我们可以把依托于海洋生存的古代希腊文明称为海洋文明、蓝色文明。此处可以出示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名言“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三、雅典的民主政治

指出雅典在地图上的位置,简单介绍雅典多山的地形,向学生说明雅典城邦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杰出代表。

问题三: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体现这些特征的机构有哪些?(相当于今天的什么机构。)

首先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分别从时间、内容、作用三个方面分解每一个阶段。梭伦改革在公元前6世纪初,主要是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公元前6世纪末,内容包括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正式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重点放在伯利克里改革上。时间已到公元前五世纪。内容包括:第一,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提问哪些人可以参政、参政的范围有哪些;第二,改革公民大会,参与者是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公民大会的地位相当于现代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改革五百人会议,其地位相当于现代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最高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可以被选举为审判员;第五,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第六,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和接受文化熏陶。伯利克里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学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后,可以假设一种情境:拉威的一天。有一个3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拉威,今天一大早就高高兴兴地准备好要去城里参加公民大会。其实今天也正好是他家收割麦子的日子。那他为什么还愿意脱身前去开会呢?因为家里的农活自有他的妻子和奴隶完成,他去开会还能拿钱,两不耽误,何乐而不为呢?上午拉威开完公民大会,下午又作为陪审员参加了陪审法庭的会议。今天审理的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案子。由于苏格拉底不断地发表抨击时政的言论,最后陪审法庭一致决定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对一个除

了发表言论以外没有犯任何罪行的人来说,在一个以民主、以言论自由著称的国家,因为自己的言论获罪死刑,这可真是一个不小的讽刺。晚上拉威又在城里的剧院看完一场戏剧后才心满意足地拿着观剧津贴回家了。通过这种创设的情景,可以缩短学生认知与历史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可是这种原始的直接的民主显然只能适应小国寡民体制。而妇女、奴隶、外邦人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体现了只是公民内部的平等。五百人会议等由抽签产生,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公民大会的立法工作、陶片放逐法等,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特点。

问题四: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用阶级分析法明确奴隶社会“民主”的含义)

雅典人希望通过这种民主政治,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一方面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另一方面则尽可能地夺取其他城邦的财富和奴隶。应该说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行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这个目的,雅典成为众多城邦中的佼佼者。

可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很大的局限性。妇女毫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所以说,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四、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问题四: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用阶级分析法明确奴隶社会“民主”的含义)

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正是这种全民族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古代希腊文明成为近代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西方民主乃至今天中国的民主都可见其影子。可以从最高权力机构、最高法院、执掌军政大权者等几个方面列表比较古代希腊、现代美国、现代中国的情况。

五、古代希腊城邦的衰落

古代希腊文明之所以能够高度繁荣,得益于奴隶辛勤的劳动。奴隶劳动为城邦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可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希腊城邦衰落的根源也是由于奴隶制度的存在。

具体来说,由于在希腊传统中,公民不得沦为奴隶,所以城邦只能想尽各种办法甚至通过战争以求从外部获得奴隶加以补充。这给雅典等城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邦间混战不断。同时,这种传统也使得有些公民日益堕落,不思进取。总之,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曾经繁盛一时的希腊城邦制度逐渐衰微。最后被来自北边的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8年征服。希腊城邦制度进一步衰落下去。

本课围绕一条线索(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四个方面(产生条件、典型代表、作用和影响、城邦衰落)来分析教材。授课时注意与现代社会一些制度的比较,并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弄清问题:第一单元讲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单元希腊民主制度,是不是有同学认为:中国古代是专制,西方是民主.对此问题要辨证的去看.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化进程影响深远。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罗马法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

(3)运用:探究罗马法内容的变迁。

2、过程与方法:以案说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查阅资料探究问题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史上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也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罗马法的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马法的影响和罗马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幻灯片1

某中学学生王某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一日,投递员给其邻居送信,恰好其邻居不在,投递员便委托他将信件转交他的邻居。他一看信封上的邮票是自己所没有的,便将邮票揭下来,又担心受到邻居的责备,便将信扔到垃圾箱。

由学生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导入,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总结:如今大家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大家知法懂法守法。其实在今天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法庭里都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法律的影子。同学们知道这个国家是谁吗

学生:古罗马

教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关于罗马大家并不陌生,有人说罗马三次征服了世界,第一次是他的武力,但随着罗马的覆灭消失了。第二次是他的宗教但也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科学的进步影响的范围在缩小。唯有法律对世界的影响是永恒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罗马法呢?打出幻灯2

一、什么是罗马法

学生思考,寻找答案:它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教师:罗马出现过哪些法律呢?并在学生回答后总结:罗马法的内容包括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教师过渡;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那罗马法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打出幻灯3

二、罗马法的形成及发展

1、习惯法

师;罗马最先出现的法是什么

生:习惯法

师:习惯法是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打出幻灯4

(案例一)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大家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

生:-------

师:法官会偏袒罗莫洛的家人。因为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习惯法的存在,就成了平民与贵族矛盾的一个焦点,当时的罗马是怎样来处理这个焦点的?

2、十二铜表法

学生活动阅读书中材料

师:如果还是上一个案例,根据《十二铜表法》,法官会怎么判呢?

生:根据《十二铜表法》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一半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师:《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假如你生活在这个时候的罗马,你会有什么感想?(你的身份可能是贵族、平民或奴隶)

学生活动讨论:---------

师:内容广泛,条纹清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权利,但维护的仍是奴隶主贵族的权利

3、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而《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打出幻灯5

屋大维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版图扩大后的统治阶级遇到了怎样的麻烦呢?

打出幻灯6

(案例三)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恺撒。当恺撒归国执政之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为什么?那这种现象合理吗?怎么解决的?

生:--------(学生活动)

师:(1)由于版图扩大,很多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势必会出现新的矛盾,尤其是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引起社会动荡;(2)国际交往扩大,引起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原来的公民法已经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3)对外战争的胜利,获得了大量奴隶,由此奴隶制在罗马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奴隶主的私人利益,就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以稳定统治,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受侵犯。

4、万民法为巩固统治,罗马帝国的皇帝重视法律的制定,法学家也积极立法。3世纪初,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5、《民法大全》

从4世纪开始,罗马的统治者们注重法的编撰,特别是在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编撰完成了《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律体系的完成。

(罗马法的发展是伴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那么罗马法到底有怎样的思想内容呢)

三、罗马法的思想内容播放幻灯7

现在请看这一份案例(四),这是公元2世纪的一件事:“卢修斯是亚历山大港的一个平凡的经营航运的小商人,他向放高利贷的大商人加图借贷5000枚金币,并立下了契约半年后归还6000枚金币,可是卢修斯下半年经营不善,无力还钱,只有一份家产和二十几个奴隶。为此加图告上法庭。下面由同学们自愿扮演卢修斯、加图和法官进行一次现场审判模拟。

学生表演:

教师总结: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的适用条款,另外奴隶制也是不可侵犯,所以卢修斯家的奴隶只得乖乖地作为一种财富或物品被判定归属于加图家。

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播放幻灯8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民法大全》

以上规定能否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

师:不能,有君权至上和男女的不平等。罗马法提倡的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条件的。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因此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宣扬君权神授,体现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播放幻灯9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政治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材料二: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

师:古罗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自然法则?

生:理性权利平等正义

四、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1、作用:维护奴隶制度和稳定帝国统治。

播放幻灯

(1)“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2)“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3)“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师: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件

生:《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影响

①是近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②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③对中国的立法也产生一些影响

小结:播放幻灯12

作业:活动与探究: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法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