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与答案(刘锋)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与答案(刘锋)

导言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所包括的很多个组成部分中,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因为这是针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最迫切需要做出理论说明的三门科学。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严密的内在联系。大体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起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中介、是桥梁,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其终点、最高层次、最高境界。

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列宁)。因为任何科学研究,起点和中介都只反映局部进程,只有到达终点,才算结束全部进程,才算最后完成。阐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这个最关键问题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所以,就理论体系结构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核心部分。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这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同时也要明确,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着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科学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核心部分。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

当今时代,我国人民正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同时面临种种挑战,世界社会主义同世界资本主义进行着复杂的竞争和较量。在这种形势下,科学社会主义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意义。

第一,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青年一代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近现代探索人类理想社会最具科学依据、最有生命力、最有群众影响的改造社会的理

论。认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全面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使我们坚定不移的为建设社会主义、造福人民大众而竭力奉献。

第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心。建设社会主义,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有些人的社会主义信念有所动摇。显然信念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更谈不上为社会主义奋斗到底。历史告诉我们,作为新鲜事物的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发展的,每一次曲折之后都有新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因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根据,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因此,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心,不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的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要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就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贡献。

第四,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3、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具体地说,它研究的是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即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有资本主义社会,它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作为研究客体的,也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改变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是千头万绪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千秋万代的宏伟事业,需要许多门类的科学为之服务,需要掌握一般规律和众多具体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不能取代研究众多具体规律的各个部门的科学,但是它对众多部门的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使其他科学在明确社会主义的性质、目标和道路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为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服务。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政治为先导,着重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政治学加社会主义经济学,加社会主义文化学,再加上社会主义对外关系学的简单总和,而是以政治为先导,总体上综合研究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4、你认为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应当采用那些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的可靠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以下几点方法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第一,普遍联系的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2、世界联系中国。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置于世界范围内。

第二,发展变化的眼光:

1、成就联系挫折。历史告诉我们,作为新鲜事物的社会主

义是在曲折中前进发展的,每一次曲折之后都有新的发展。

2、现实联系历史。以史为鉴,联系现实。

3、现在联系未来。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心,不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一章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实际中叶时期到达顶峰,期间经过300多年的时间。

(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

1、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2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社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是3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

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是非

三大贡献

1、其社会历史观中包含许多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积极的合

理因素(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分阶段的,从低到高的,试图从生产的因素分析社会的发展)

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

人阶级觉悟的材料(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充满矛盾的社会,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性)

3、他们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对于未来

社会理想的描绘中包含的合理因素,对马克思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提供了思想材料(消灭私有制,废除国家,人人平等,劳动光荣,三大差别,分配)

4、他们当中有些人如巴贝夫、欧文等,还通过各种形式,不

断实践着他们的理论主张。

三大局限

1、找不到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而只能表现为空想

的描绘。(空想,典型实验)

2、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主

要力量—无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天才人物和有钱阶级的善心和钱袋上)

3、历史观从根本上说是唯心主义

2.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地斗争的结果,是科学社会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开始占据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地位,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

义;批判的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欧洲19世纪先进文化为依托,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的吸收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推进到科学阶段。

(3)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还有一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也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称为科学,首先在于它不再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总是受到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不例外,他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不断在丰富、发展自己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这并不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是正确无误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仍包含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而且它的很多原理还缺少实践检验,甚至会被实践证伪。对此,他们本人是非常清醒的。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称为科学,还在于它不断地吸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从不固步自封,自视为绝对真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就吸收了当时欧洲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不断在丰富、发展自己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要求人们在运用它以前认真地、客观地研究它,以保证在运用这一理论时能够实事求是地考虑运动的实际出发点,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现成的结论,用教条式的理论原则去剪裁现实。对此,恩格斯晚年曾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纠正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内的教条主义倾向。

要防止教条主义,就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他们希望各国工人组织都能够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的道路,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不

是封闭的教条,而是不断的以开阔的心胸去面对新的问题。

4、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

根据我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六点:

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历史进程;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5.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6.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我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上六项。这些原则是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是必须遵循、不可背离的,是普遍适用、少有例外的,是长久有效、不会过时的,但这些原则的具体内涵又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各国共产党人要把这些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独立探索本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第二章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既是19世纪的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20世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产物。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队里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也高涨起来,必然引发社会主义运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暴露。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第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具备了主观条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干涉,造成这些国家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如无能。本国无产阶级有强烈的革命性,并且有了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

民主革命的旗帜,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做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率先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并不违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历史的辩证法则。人类社会发展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纵观生产方式更迭的历史,率先建立新生产方式的国家,往往既不是旧生产方式发展最充分的国家,也不是旧的生产方式最不发达的国家,而是这种生产方式有一定发展但有发展尚不充分的国家。)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不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四,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提供了客观依据。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的存在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和弊病。(如何评价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1)作用:

◆历史功绩

第一,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现,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为赢得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第四,为其它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榜样和支持。

第五,为资本主义的改良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第六,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两个超级大国之一),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严重弊端:

第一,经济上的高度集权和僵化的计划体制,严重束缚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

第二,政治上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

第三,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严重影响了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理论上的教条主义,严重影响了社会主

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

第四,对外关系上,盛行大党大国主义,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总的评价:正是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这些严重弊端,极大地玷污了社会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声誉。实践证明,苏联这种社会主义传统模式不仅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选择,更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首先: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

再次: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第一,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

第二,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

第三,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

第四,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第一,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

第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

4、苏联模式形成原因

A、经济上:资源有限,需要集中管理和使用;

B、政治上: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国内的反动势力又不甘心失败,需要集中领导;

C、文化上:文化教育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低下,必须集中领导。

D、思想认识上:沙皇专制的影响

5、苏联模式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国际因素:苏联曾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而孤立无援。

◆经济因素: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的农业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

◆历史因素:革命前的俄国是具有专制主义政治传统的

国家,列宁多次称其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意义何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理想变为现实,体制上的一个质的飞跃,为取得对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鼓舞了其它的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

试述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的伟大意义?

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准确把握历史时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理想变为现实,从此,社会主义不再是人们头脑和书本上的东西,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2、基本消灭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3、体制上的一个质的飞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显示了公有制经济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4、为取得对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各国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5.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6为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社会主义由实践赋予了活力,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并迅速发展。

7社会主义制度在20世纪为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的正确性。

5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它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

内容

第一,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第二,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1920午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5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第三,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

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 1 原因:为了恢复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以及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所造成的被动局面。2 主要内容:第一,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并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第二,在工业方面,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第三,在商业方面,逐步开放市场,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等。第四,改革经济管理的体制和方法,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计划委用价值规律和货币、信贷、商业、财政等手段调节经济。

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时期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问题。

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交换。关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问题。

4.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6.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出发的,力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上前进了一大步。

意义

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标志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其出现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直接原因是为了克服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从深层次上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要寻找新途径和新模式。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概括而言有两点:一是巩固了工农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