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心理问题的早期发展是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我也研究了北京市十年以来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大学生自杀时有发生,但并不像宣传的那么严重。当然,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心理危机的一般常识;第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第三,遇到有心理危机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危机及其影响

讲心理危机首先得明白危机是什么。危机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突发事件,一种指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感受。这是两个不同的含义,但这两个含义又是密切相关的。

危机的第一个含义是突发事件。地震、空难、恐怖袭击等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这时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我们就叫做危机。

从危机事件来看,一般危机事件的分类,简单讲不外乎就是两类:天灾和人祸。天灾挡也挡不住,比如泥石流、地震、海啸、冰雪灾害等,这些是没有办法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可以预防的。恐怖事件应该是属于人祸,这个我不多讲了,大家知道从9·11以来恐怖事件就没断过。

现在媒体不时报道校园危机事件,美国经常发生,我们也有。

校园危机事件的共同点有三:一是突发和不可预知。能预知的话,我们就会做好预防工作,就不会发生危机;二是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紧张、恐惧、担忧、不安,肯定会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三是惯常处事方法无法解决。

危机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我们叫做心理危机。美国心理学家凯普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系统研究心理危机,他提出了危机干预的好几个理论,如平衡论、认知论、心理社会平衡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以使自己和环境能够和谐。我想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能够被人肯定、接受、尊重、欣赏。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失衡,这就叫做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心理的危机呢?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很大的事件对他来讲也扛得起来。有些人很脆弱,一点点小事也能把他摧跨。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恋爱失败、学业受挫等,平时的应对方法不能解决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严重的话很可能出现自杀。我研究自杀已经二十年了,后面我会讲到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事先会有一些征兆。当我们了解这样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提前预防。当然不是所有的自杀都是这样的,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不属于我们说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二是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三是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危机没有什么可怕的,心理危机人人都会有。大家可以想一想,从你记事到现在,有没有过不知所措、心里困扰、混乱慌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当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面临大大小小的压力,承受的能力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就会出现危机。一般来讲,大部分人的危机在四周到六周内可以解决,但有一些人的危机就很难解决,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可能引发心理疾病,甚至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可能实施自杀的行为。人人都可能出现危机,因此我们要互相关心。如果真的发生危机的时候,自己个人难以应对,最好找同学、朋友倾诉。作为同学、朋友、同事发现了这种情况,要主动热情接近这些人,这才是好朋友、好同事。

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危机经常发生的阶段,因为青年期是从稳定的儿童期走向稳定的成年期的过渡。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会面临很多危机。一是发展性危机。因为我们在发展的转变、过渡阶段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比如第一次被别人追求,当你看到第一封情书的时候是不是吓得不知道塞哪儿好,不敢对任何人说。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会有很多新的经验,面对这些发展性的危机,我们出现适应不良。二是境遇性危机。比如学业不良,考试不及格,研究生没考上,恋爱失败等大学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事件。三是存在性危机。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思考过死的人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人。生和死是人

生的基本课题,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会去考虑生命、死亡:我什么时候死,我应该怎么样去过自己的一生。探索人生,探索自己发展,探索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考肯定会有很多的困扰。很多青年人有这样的想法:我存在的意义到底何在?按照佛语说,生命就是走向死亡的迂回曲折的过程。有人说,人终极的目的地就是死亡,反正我是死亡,我干吗还活?这些存在性的困扰,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在探索自我、探索人生时会遇到。

我们看看青年期的心理发展危机具体是什么?一是自我统一性和自我混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认知、了解、接纳得很好,就是有明确的自我概念,他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没有很好地度过危机,人就会变得混乱,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常感到彷徨、迷失。心情好的时候,觉得自己了不起,天下没有干不了的事;心情不好的时候,觉得自己笨得不得了,身边谁都比自己聪明,自己什么事都干不了,糟透了,完全地否定自己。

人在青年期以及成年初期会遭遇亲密和孤独,如果发展得好,那么他就能够和别人相处,并建立亲密的关系。如果是异性,可能成为恋人,进而成为配偶;如果是同性,就可能成为知己、密友。人需要有亲密的关系,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家人,可以是配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会孤单、疏离、寂寞,没有办法跟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的甚至发展为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症,这样的人将来走到社会上怎么办?怎么谈恋爱?怎么担负家庭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问题,会发展为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

清华大学给新生开一门特别的课,每个课堂15个人,上课的

都是资深的教授。这些课其实并不是要传达传授某种固定的知识,是要让学生们对做学问感兴趣,让学生们和大学者、大专家、老教授们接触一下。大家知道,越年轻越容易受到影响,做出改变的可能性也越大。

我给大一的学生开生涯发展规划课,这些课都属于个人成长的课程。我让他们每个人都说一下,进入清华以后满意什么、担心什么,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期待是什么。所有同学讲到担心时不约而同地说到挂科,我的课堂常常有一些省状元,他们的担心也是如此。别的同学本来认为那些状元担心的肯定跟普通同学担心的不一样,结果说来说去大家都差不多。很多同学担心成绩不理想,很害怕失败,尤其对那些尖子来讲,考一个80分简直觉得无地自容。

还有很多同学担心就业,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压力的来源。我给大一的学生上课,喜欢问学生最关心什么?以前学生们比较关心的是怎样能够充实丰富地度过大学生活、怎么样既做社会工作又不耽误学业、怎么样在大学里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等。可是现在的学生想的最多的是将来能不能找一份好工作。

所以我常说,心理危机不是哪一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能遭遇心理危机,可能是某些方面的丧失而极度痛苦,可能是某一种角色没有了,某一种关系丧失了,某一种经验上的一种失败。比如说考试不及格、遭受拒绝。当我们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困扰的时候,每个人心理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一样。

心理危机常常是比较严重的状态。从心理困扰一直到精神障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精神病,可以分很多层次。有一些轻的困扰,调解一下,或者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可以化解,但如果不去寻求帮助,这些问题又不能解决,久而久之可能会酿成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到自杀意念的时候就算比较严重了。

当我们遭遇这些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感。我们应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当然也就有不一样的后果。应对压力有两个纬度:一是指向谁,指向自己还是指向别人;二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对。当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去做些什么呢?可以去助人,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有一些人只是对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很困扰,他只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弄明白了就好了。如果再积极一点的话可以使自己的烦恼得到升华,像《少年维特的烦恼》就是作者失恋后升华的结果,他把自己失恋的痛苦转移到写小说,写出来刻骨铭心。过完了再去写,再追诉那段感受,过去的东西很难再去重现。在一个人最有感受的时候写东西,语言从心里流淌出来,感人至极。如果对自己消极,轻则自卑,重则自我毁灭。如果对别人消极,轻则嫉妒,重则他杀。

有些人能够度过危机,而且还学会了应对危机的方法,就是经历了灾难、磨难以后抗灾难的能力更强。正像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农村插队,现在回头看,我觉得那是我人生中一笔丰富的财富,否则我根本不知道中国大部分人是怎么生活的,吃了那个苦以后我觉得自己特别坚强,什么苦都能吃。

但有些人度过危机后留下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大家都在关心所谓的PTSD,就是压力或创伤后应激反应心理障碍。随着时间的流逝,家园慢慢重建,生活慢慢回归正轨,但是心理的创伤挥之不去,有很多人现在还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比如一个老太太68岁,三个女儿死了两个。有人对这个老太太说,忘了她们吧。她说,我活多久就能记多久,我怎么忘得了?这种在生命中打下如此深刻烙印的事情是绝对忘不了的。我去给她做心理辅导时,没有叫她去忘掉,而是让她带着对女儿的思念继续往前走,因为生活还要继续。我没有过多地关注她的创伤有多深,我关心她现在还存在的能力、潜能,强化她拥有的积极的资源。

谁能保证人生道路是一片坦途呢?有人说,真倒霉,刚刚学了一点投资吧,金融海啸全都砸进去了;有人说,我怎么那么倒霉,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赶上现在大学生一堆一堆地都找不到工作了。谁也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人生就是很多很多的未知,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怎样去应对这些未知以及由未知带来的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接下来我讲一下怎样识别心理危机。当我们知道心理危机的表现特征就能知道哪些人需要帮助,哪些人可以自己抗过去。

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会有一些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

一是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觉得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我那么倒霉?用语言表达出活得没有意思,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

二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

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看到,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酒精和毒品的食用量增加,所谓借酒消愁。还可能会用一些药物,过度依赖这些药物,行为紊乱或者古怪。

三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比如睡眠是人身心健康的第一关口。如果睡眠出现问题,早起或者入睡困难,或者睡眠表浅,睡着的时候梦很多,虽然睡着了可是身心并没有得到放松。如果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状态,只要能踏踏实实地睡觉,问题就不会太大。如果他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别注意了。

比如吃东西没有胃口,吃不下东西,没有吃的欲望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一个人内心痛苦可能不愿意跟别人说,但他的一日三餐是否正常是可以看见的,要学会观察他的饮食,以此为依据去判断。

比如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这样的话: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等。

再有就是可能出现一些自伤、自我虐待行为。

危机有那么多症状或者表现,是不是非得等这些现象出来才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处于心理危机当中呢?并不是这样的,没有上述现象并不等于说一个人肯定不处于心理危机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了解一个人心理危机程度有以下几种方法:行为观察法,面谈诊断法,心理测量法,心理健康普查法。

所谓观察,就是直接在一个自然情境中看他的行为跟平时有什么不同。如果跟平时差不多,就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说一些行为发生的频率出现异常,就可能是心理出现问题。比如一个人一天去几次厕所基本上是有一些规律的,突然有一段时间,一个人老往厕所跑,夜里要去五六次,那么他的睡眠肯定有问题。一般来讲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是非常敏感的,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尿频、拉肚子。

所谓面谈,就是我们看到有的同学、同事、亲友最近好象情绪比较低落,可以主动关心他:最近你不怎么爱说话了,挺不开心的,能否告诉我一下是咋回事?不知道你遇到什么事情了,我不知道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请大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考虑受助者的感受。比如我们在帮助贫困生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我帮你。这样会让别人很不舒服。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说最近我看你好像挺沉闷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这样说让他感觉到你很关心他,如果你不关心就观察不到他的变化,于是传递了一种关心和陪伴。不过要注意,一般人都不喜欢那种居高临下的帮助,有时候过了头的热情和帮助,反而让当事人觉得自己很无能。我们帮助别人不是要代替他做什么,而是要让他看到自己的力量,去彰显他的能力。另外我建议,大家在关心别人的时候尽量不要用肯定的语气,要用虚拟的语气,要给人家和自己一个台阶,这样可以让人感觉舒服一些。

有人要自杀,都站在楼顶边儿上了,马上就要跳了。如果你说,不要自杀,最蠢、最自私、最不负责的人才自杀;或者说要想

想对不对得起爸妈啊等。这样说会让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没人可以理解他。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的时候,通常是受到了责备、指责或者是被人喋喋不休地讲道理。

在一个人要自杀时最需要的是理解、关怀、希望。可以跟他说,我知道你站在那儿是万不得已的选择,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很痛苦。要不谁想走这一步啊?这在专业心理咨询中叫同理心。要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想想,当一个人要自杀的时候,你去跟他说理,其实是在说他自私、没良心、不懂得父母、不体恤别人,这是责备、批评、挖苦。这只能加重他的危机。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可以用诊断心理问题、评估心理健康的一些量表。有一些自杀危险性比较高的学生是要特别关注的,比如有明显外部刺激,突然失恋、亲人死亡。汶川地震后,我到四川灾区给一组大学生做过危机干预,他们都是北川和什邡的学生,家里有亲人死亡,我发现他们的压力非常大,情绪低落,比较悲观、自卑、抑郁,性格比较孤僻,跟周围的人都不交流。由于他们不怎么跟人交流,别人也不了解他,他的心理出现问题,又没有相应的知识帮他抗过去,就容易出问题。

讲了如何识别心理危机,接下来讲如何进行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就是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人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他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危机干预的目的,一是努力保护他的生命,绝对不要伤害生命;二是慢慢恢复他的心理平衡。

危机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使人失去了控制感、安全感、价值感、方向感。如果我们对危机有系统地研究,能够早发现,并用学习到的一些应对方法就可以预防危机。

危机之所以能够预防,是因为危机心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般讲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会感到惊慌、害怕。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部分人都是惊慌失措,只有极少数人能保持冷静。第二个阶段是逐渐安定。慢慢我们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有所改变,无论我们多么痛苦,只能接受现实。第三个阶段是解决问题,寻求改变。这个阶段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认真面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自己解决还是寻求救助。

心理治疗专业进行危机干预的目的是:第一,扩展求助者的应变能力,就是说一个人要是能产生应对危机的意识的话就容易抗过危机。第二,要减轻求助者的后续压力,帮他重建对人、对事的信心。

危机干预的对象首先是危机事件的当事人,还有次级受害者,不仅要干预当事人,还要干预当事人周围的人。比如目击别人自杀的人、目击爆炸现场的人,还有警察、军人等参与救人的人,他们可能遭受二次创伤。汶川地震灾区就专门设置了一个针对援助者的心理咨询服务点。我听到一个军人说,他那些天根本没有办法睡觉,脑子里面全都是倒塌的房屋和死去的百姓。我还直接参与了对一个医生的心理干预,这个医生一直奋战在手术台前,困了就睡一睡,起来接着做手术。他一直在救人,没有时间思考。回到北京之后,他就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一讲到跟地震有关的事情,他就会跳起来。他说他没有办法入睡,他的脑子里面到处都是残肢、断臂。他根本不能看水,看到水滴就觉得那是血。这就是典型的二级受害者。

我在做危机干预时提出了一个预防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我认

为我们应该把危机干预的工作往两头拉,也就是说在危机发生前我们就做心理教育、人格健康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和温暖的班级环境。通过一些方法让这些人、这些学生提高应对能力。一旦危机发生,有过教育和没有过教育的人的应对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了心理准备,不怕它,积极应对它,而且知道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利用。同时,危机结束不等于一切随之结束,还应总结我们可以从灾难中获得什么样的成长,通过总结经验就能够使自己的情绪从失去当中走出来,看到自己获得的,朝着自己期望的生活去努力。?

面对危机怎么办

危机发生后,作为个体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一,按照预防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一些鉴别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心理调试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第二,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一点不可怕,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当我们发生心理困扰时,能够主动求助的是聪明人。我常常夸奖那些来咨询的同学,我很欣赏他们能够走到这里来,我知道是因为他们想改变,才有这样的动力。寻求心理咨询的人应该被鼓励。

不要认为求助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求助是虚心,是开放,也是一种幸福。我要让我的学生知道求助是一件非常积极的、幸福的事情时,先不跟他们讲求助是很幸福、很幸运的,而是让他们做一个练习,就是闭上眼睛像盲人一样走路,通过这样一个练习让他们体会被别人帮助的时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事。使他们知

道人是要互相帮助的,今天别人帮助我,明天我也帮助别人。别人的帮助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别人的帮助可以给我们的支持,让我们很快能够走出困境。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万事不求人,求人显得自己能力不够,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要积极地利用资源,要懂得求助。当然,也要懂得助人。

第三,改变是需要持续的,不是说你跟别人说了你的困扰,别人给你出了主意,困境就消除了,有时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病去如抽丝。如果一个人真的得了抑郁症,医生开的药该吃还是要吃,一定要听医生的,不要自己随便停药,以免复发。尽量避免食用一些让自己麻痹的东西,比如说酒精、毒品,还有一些麻醉剂、咖啡因等。

如果遇到一个人处在危机状态,该怎么帮助他?

第一,向他表达你的关心。刚才我已经示范了,询问他目前的困难,以及困难带来的影响。

第二,多听少说,尤其不要教导。地让当事人说,他说是一种倾诉,他说是一个自我整理的过程。如果他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你说再多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只能让他觉得你跟他距离很远,所以少说多听。

第三,提问时要用开放式问题,如发生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要有耐心,不要因为他不容易与你交谈就轻言放弃。有时沉默以后会出现重要的信息,有时当事人很伤心、痛苦的时候,你什么都不用说,静静地坐在他身边本身就传递了一种支持,陪伴是有力量的。

第四,要允许他流泪,允许他表达,不要担心他会出现强烈

的情绪反应,如果真的出现的话反而是好事。如果是大哭也没关系,释放完了以后就会感到痛快和轻松,所以你不要担心。这时千万不要跟他说不要哭,哭是一种治疗手段,哭能减轻压力。第五,发现一个人有自杀的念头时,不要先批判他,要先接纳他。这时候不要试图改变他内心的感受,不要试图改变他的观点,千万不要跟他辩论。

第六,给予希望,让他知道面临的困境能够有所改变,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第七,可以跟他谈论自杀。可以问他,你有没有想过死。他如果说想过,就接着问他,你是怎么想的?这样你可以多了解他心里的想法。不要怕问这个问题,有时刻意回避反而可能错过一些机会。

第八,在谈话结束的时候,要鼓励他再次讨论、交流,也就是说跟他形成一定的契约。比如你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话都谈完,就跟他说,今天我们谈到这里,下个礼拜或者明天的这个时候我们俩再见面,可以吗?一定要得到他的同意“可以”,这样可以让他知道你的关怀是持续的。做人都要讲信用的,当一个人做出了承诺之后,一般情况下都愿意履行承诺。

第九,有的人不想让你帮助,你不要伤心。人在困难和危机中的时候可能根本无法面对自己的需要。

第十,如果你认为他需要专业的帮助,要给他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第十一,如果发现一个人有自杀倾向,不要承诺你会对此保守秘密。你可以跟他说,在你看来他的生命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你无法做出不跟别人说的承诺。

第十二,如果你发现一个人马上要自杀,一定不能让他独处。我们学校有过这样的教训,一个想要自杀的学生承诺了不自杀,老师放心离开后,结果一不留神自杀了。如果发现有自杀的行为,马上要把他监管起来,这个监管并不是说要剥夺他的自由,而是一种保护。

对有自杀倾向的人有一个“三要原则”:第一要倾听,第二要建立关系,第三要针对自杀求助者寻找他实施自杀的各种可能性,他计划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自杀,这些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

此外,还有一个“九不原则”:不要说不能自杀,不能认为要自杀很幼稚,不要说其实自杀者并不敢真的自杀,不要说自杀者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不要跟自杀者讨价还价,不要对自杀者所说的事情表示震惊,不要答应自杀者你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讨论死得值不值得这样的问题,不要让自杀者感到孤单,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理解、尊重、欣赏、称赞、支持、关怀,因为这是人性最根本的需要。

[讲稿]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樊富珉)讲稿

[讲稿]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樊富珉)讲稿 心理问题的早期发展是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我也研究了北京市十年以来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大学生自杀时有发生,但并不像宣传的那么严重。当然,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心理危机的一般常识;第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第三,遇到有心理危机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危机及其影响 讲心理危机首先得明白危机是什么。危机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突发事件,一种指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感受。这是两个不同的含义,但这两个含义又是密切相关的。 危机的第一个含义是突发事件。地震、空难、恐怖袭击等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这时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我们就叫做危机。 从危机事件来看,一般危机事件的分类,简单讲不外乎就是两类:天灾和人祸。天灾挡也挡不住,比如泥石流、地震、海啸、冰雪灾害等,这些是没有办法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可以预防的。恐怖事件应该是属于人祸,这个我不多讲了,大家知道从9·11以来恐怖事件就没断过。 现在媒体不时报道校园危机事件,美国经常发生,我们也有。校

园危机事件的共同点有三:一是突发和不可预知。能预知的话,我们就会做好预防工作,就不会发生危机;二是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紧张、恐惧、担忧、不安,肯定会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三是惯常处事方法无法解决。 危机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我们叫做心理危机。美国心理学家凯普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系统研究心理危机,他提出了危机干预的好几个理论,如平衡论、认知论、心理社会平衡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以使自己和环境能够和谐。我想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能够被人肯定、接受、尊重、欣赏。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失衡,这就叫做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心理的危机呢?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很大的事件对他来讲也扛得起来。有些人很脆弱,一点点小事也能把他摧跨。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恋爱失败、学业受挫等,平时的应对方法不能解决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严重的话很可能出现自杀。我研究自杀已经二十年了,后面我会讲到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事先会有一些征兆。当我们了解这样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提前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一,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第二,人格成长中的挫折与早期经验不良现状; 第三,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 第四,学习、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第五,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四)心理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2.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一样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3.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而且还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4.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5.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五)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心理问题的早期发展是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我也研究了北京市十年以来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大学生自杀时有发生,但并不像宣传的那么严重。当然,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心理危机的一般常识;第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第三,遇到有心理危机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危机及其影响 讲心理危机首先得明白危机是什么。危机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突发事件,一种指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感受。这是两个不同的含义,但这两个含义又是密切相关的。 危机的第一个含义是突发事件。地震、空难、恐怖袭击等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这时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我们就叫做危机。 从危机事件来看,一般危机事件的分类,简单讲不外乎就是两类:天灾和人祸。天灾挡也挡不住,比如泥石流、地震、海啸、冰雪灾害等,这些是没有办法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可以预防的。恐怖事件应该是属于人祸,这个我不多讲了,大家知道从9·11以来恐怖事件就没断过。 现在媒体不时报道校园危机事件,美国经常发生,我们也有。

校园危机事件的共同点有三:一是突发和不可预知。能预知的话,我们就会做好预防工作,就不会发生危机;二是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紧张、恐惧、担忧、不安,肯定会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三是惯常处事方法无法解决。 危机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我们叫做心理危机。美国心理学家凯普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系统研究心理危机,他提出了危机干预的好几个理论,如平衡论、认知论、心理社会平衡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以使自己和环境能够和谐。我想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能够被人肯定、接受、尊重、欣赏。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失衡,这就叫做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心理的危机呢?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很大的事件对他来讲也扛得起来。有些人很脆弱,一点点小事也能把他摧跨。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恋爱失败、学业受挫等,平时的应对方法不能解决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严重的话很可能出现自杀。我研究自杀已经二十年了,后面我会讲到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事先会有一些征兆。当我们了解这样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提前预防。当然不是所有的自杀都是这样的,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不属于我们说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至少会遇到一次的经历,这个主题叫做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讲到心理危机,我想和大家互动下,你觉得哪些事件会引起心理危机呢?……2008年国际创伤心理研究学会指出,大多数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难;空难、交通意外等人为灾难;离异活失恋;家庭暴力;重大疾病;丧亲;出生——与母体分离;入幼儿园与家庭的分离等。 为什么这些事件对我们影响如此之大。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1.生活是可以预期的(灾难面前) 2.生活是公平的(疾病面前) 3.生活是有意义的 4.自我是有价值的(救援人员) 5.危险离我很远 6.我能够掌控生活 你觉得哪句是正确的,其实以上都是安全的错觉,非合理的乐观,(马航、地震、轮船、车祸、病故等等)这些事件首先破坏了我们的核心信念。 基本需要 安全:受到保护,不受环境和他人的伤害(周围充满威胁)eg大病的人都非常容易发脾气 信任:信任他人,信任自己(对周围的基本信任被破坏) eg.年轻

妈妈 控制:能控制自己,对他人有影响力(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安全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Eg.骆水中学群体厌学、教师辞职 自尊:重视自己的感觉、想法和信念(自我价值和自尊下降)eg.领导,那房子倒了啊,房子质量有问题,可是房子又不是他建的 爱:接受自己、亲近他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eg.地震后的重组家庭 社会关系 与自我的关系:陌生 与家人的关系:疏远 其他关系:失去联系,隔离 基于此,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符合人性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心理危机的概念,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人们对危机的反应方式和反应程度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受危机的影响严重程度、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会经历4个阶段

小学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情况汇报完整版

小学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情况汇报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 情况汇报 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格外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做如下情况汇报: 一、首先我们小学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每个学期对班主任、教职工、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举办“心理素质拓展”、“健康知识讲座、辅导”培训班,指导老师们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联络网。 二、确定了心理危机干预对象 危机干预的对象一般是: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5、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6、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 9、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0、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11、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12、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制定了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制度及系统 1、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排查制度和汇报制度。新生入校后,各班将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指导下,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筛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老生于放假前或返校后进行心理排查。平时在班主任工作班会上,班主任及时向上反馈学生信息,制订出个体干预计划。 2、学校建立了四级干预系统。一级系统以早期发现为主,二级系统以预防为主,三级系统以咨询为主,四级系统以治疗为主,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干预计划,包括措施、预案和定期谈话制度。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方法 1,电话危机干预:比较方便、及时、且经济、保密性强。难度较大,因为互不见面,声音是获得信息、施行干预的唯一途径。治疗者的任务应迅速从音调、语气及简洁应答中判断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基本干预策略是先稳住对方的情绪,导其倾诉,晓之以理。 2,面谈危机干预:基本方法为倾听、评价及干预,干预措施包括①调整认知。②改善应对技巧。③松弛训练。④充实生活内容。⑤扩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统。 五、设立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1、负责全校心理危机干预年度工作规划,日常工作落实、心理危机救治、专兼职教师培训等。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心理干预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心理干预 什么就是心理危机呢?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当意识到困难与境遇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难以解决、把握,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引发人的心理失衡与危机事件共存,自杀就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 ●校园危机事件主要有五大类: 1、学生意外事件:如车祸、疾病身亡,运动及游戏伤害,溺水、自杀、自伤、中毒、校园建筑设施危害。 2、校园安全维护事件:火警、地震、人为破坏、校园侵扰、台风、水患、失窃。 3、学生暴力与偏差行为:学生斗殴、暴力犯罪,枪炮弹药刀械违规,财产犯罪,赌博犯罪,吸毒、破坏校园,性侵害犯罪。 4、管教冲突事件:师生冲突,亲师冲突,亲子冲突,管教体罚,学生抗争申诉。 5、儿童少年保护事项: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乱伦、遗弃、长辈凌虐等。 ●面对危机下身心反应主要有: 1、生理反应,肠胃不适,头痛、失眠、噩梦。易惊吓、呼吸困难或梗塞感,肌肉紧张等。 2、情绪方面,害怕、焦虑、恐惧、怀疑、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愤怒、烦躁、自责等。 3、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4、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自责或怪罪她人,不易信任她人。面对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人们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都应瞧做“对不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呢? 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语言方面,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有些人会流露出语言上的直接征兆:“我希望我已经死了”“再也不想活了”或直接表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由四个层级的递进询问: 1、有时想轻生不?如果答:“想过。”继续询问 2、就是常想轻生还就是极偶然的想?如果回答:“常想。”可以询问 3、想过轻生的途径不?如果说:“有。”询问 4、采取过轻生的方法不? 如果答:“有。” 想过轻生途径的学生就是高危心理危机人员;如果采取过轻生的学生,则要告知领导,并留下证据,这就是极度高危心理危机人员。 情绪方面:容易激动愤怒,持续不断的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 社会功能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小学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情况汇报

小学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 情况汇报 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格外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做如下情况汇报: 一、首先我们小学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每个学期对班主任、教职工、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举办“心理素质拓展”、“健康知识讲座、辅导”培训班,指导老师们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联络网。 二、确定了心理危机干预对象 危机干预的对象一般是: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5、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6、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 9、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0、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11、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12、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制定了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制度及系统 1、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排查制度和汇报制度。新生入校后,各班将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指导下,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筛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老生于放假前或返校后进行心理排查。平时在班主任工作班会上,班主任及时向上反馈学生信息,制订出个体干预计划。 2、学校建立了四级干预系统。一级系统以早期发现为主,二级系统以预防为主,三级系统以咨询为主,四级系统以治疗为主,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干预计划,包括措施、预案和定期谈话制度。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方法 1,电话危机干预:比较方便、及时、且经济、保密性强。难度较大,因为互不见面,声音是获得信息、施行干预的唯一途径。治疗者的任务应迅速从音调、语气及简洁应答中判断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基本干预策略是先稳住对方的情绪,导其倾诉,晓之以理。 2,面谈危机干预:基本方法为倾听、评价及干预,干预措施包括①调整认知。②改善应对技巧。③松弛训练。④充实生活内容。⑤扩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统。 五、设立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1、负责全校心理危机干预年度工作规划,日常工作落实、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语言方面,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有些人会流露出语言上的直接征兆:“我希望我已经死了”“再也不想活了”或直接表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由四个层级的递进询问: 1.有时想轻生吗?如果答:“想过。”继续询问 2.是常想轻生还是极偶然的想?如果回答:“常想。”可以询问 3.想过轻生的途径吗?如果说:“有。”询问 4.采取过轻生的方法吗? 如果答:“有。” 想过轻生途径的学生是高危心理危机人员;如果采取过轻生的学生,则要告知领导,并留下证据,这是极度高危心理危机人员。 情绪方面:容易激动愤怒,持续不断的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 社会功能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人际交往方面: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无缘无故的生气或与人敌对。 行为方面:行为紊乱或古怪。 生理方面:睡眠、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过度疲劳,体质或个人卫生状况下降等。 中小学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追踪重点: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经济受损,亲人意外死亡,父母离异等;遭遇性危机(被强奸或意外怀孕等);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如交通事故,受惊吓,蒙羞等);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调查显示,63%有精神障碍,尤其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为甚,精神分裂症50%试图自杀,10%死于自杀; 3.身体患有严重疾病,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4.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5.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缺乏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有性格缺陷者,(如孤僻、内向、敏感多疑者、冲动、易怒者、思想僵化者); 8.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9.家庭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10.对兴趣、爱好、运动、工作等丧失了兴趣,对自己打扮,形象等丧失了兴趣。

中小学校生心理危机识别及干预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 心理极端事件(如自杀)是中小学生在一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下的绝望选择。这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即是一种心理危机,会导致中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行为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可以被识别并预防的,这就有赖于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的建立。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进行:一是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二是学校的心理普查,三是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 (一)通过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 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比较方便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观察与关注,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二)通过学校的心理普查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 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的学生,发现有明显的性格异常(如极度偏执、抑郁、敏感等)的学生,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三)通过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

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学校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学校通过以上途径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后,应组织心理教师(学校心理评估小组)对相关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个别心理辅导和评估,最后根据其严重程度来确定心理危机级别,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并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2、学习或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如近期家庭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如亲人死亡、

心理危机的识别及干预

校学字[2011]3号 湖南理工学院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工作手册 (试行)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心理危机是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二、判断心理危机的三个标准 第一,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 第二,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 第三,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三、大学生面临的危机 第一,发展性危机 第二,境遇性危机:如学业不良、考试不及格、恋爱失败等比较常见的事件第三,存在性危机 四、心理危机的识别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头痛、失眠、肌肉紧张、食欲下降、做恶梦、容易流泪、容易惊吓、窒息等;如果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别注意;没有吃的欲望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 情绪方面:不稳定、抑郁、害怕、焦虑、恐惧、怀疑、易怒、过分敏感或警觉等。 认知方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无法做决定、精神萎靡等。

行为方面:社交退缩、不信任他人、不敢出门、容易自责、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行为紊乱或者古怪等;自伤、自我虐待;或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这样的话: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等。 五、心理危机的干预 危机干预就是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人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他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危机干预的目的,一是努力保护他的生命,绝对不要伤害生命;二是慢慢恢复他的心理平衡。 危机心理的发展的过程:第一个阶段会感到惊慌、害怕。第二个阶段是逐渐安定。第三个阶段是解决问题,寻求改变。 危机干预的目的是:第一,扩展求助者的应变能力,就是说一个人要是能产生应对危机的意识的话就容易抗过危机。第二,要减轻求助者的后续压力,帮他重建对人、对事的信心。 危机干预的对象首先是危机事件的当事人,还有次级受害者,不仅要干预当事人,还要干预当事人周围的人。 班级如何预防和干预 第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经常性的召开班会,特别是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时期。(从季节上讲,是春、冬两季;从学习生活上讲是新生入学时、考试结束时、临近毕业时等。)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活动。如介绍一些好的书籍、电影等。开展一些班级性的团体训练,增强心理素质。 第二,进行短期心理危机干预 根据一些心理障碍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对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的同学及时关注,主动关心。注意保密原则。讲求方式、方法。倾听的原则,语言交流的方法(如,我很理解你;产生共鸣)。 第三,心理障碍的转介疑似性心理障碍,向心理咨询中心转介。发现问题,如涉及他人或自己的健康及生命,及时向辅导员、学院、学校汇报。

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正文)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心理危机的一般常识;第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第三,遇到有心理危机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危机及其影响 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情感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心理的危机呢?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很大的事件对他来讲也扛得起来。有些人很脆弱,一点点小事也能把他摧跨。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恋爱失败、学业受挫等,平时的应对方法不能解决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严重的话很可能出现自杀。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事先会有一些征兆。当我们了解这样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提前预防。当然不是所有的自杀都是这样的,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不属于我们说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二是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三是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危机没有什么可怕的,心理危机人人都会有。大家可以想一想,从你记事到现在,有没有过不知所措、心里困扰、混乱慌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当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面临大大小小的压力,承受的能力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就会出现危机。一般来讲,大部分人的危机在四周到六周内可以解决,但有一些人的危机就很难解决,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可能引发心理疾病,甚至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可能实施自杀的行为。人人都可能出现危机,因此我们要互相关心。如果真的发生危机的时候,自己个人难以应对,最好找同学、朋友倾诉。作为同学、朋友、同事发现了这种情况,要主动热情接近这些人,这才是好朋友、好同事。 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危机经常发生的阶段,因为青年期是从稳定的儿童期走向稳定的成年期的过渡。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会面临很多危机。一是发展性危机。因为我们在发展的转变、过渡阶段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比如第一次被别人追求,当你看到第一封情书的时候是不是吓得不知道塞哪儿好,不敢对任何人说。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会有很多新的经验,面对这些发展性的危机。二是境遇性危机。比如学业不良,考试不及格,研究生没考上,恋爱失败等大学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事件。三是存在性危机。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思考过死的人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人。生和死是人生的基本课题,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会去考虑生命、死亡:我什么时候死,我应该怎么样去过自己的一生。探索人生,探索自己发展,探索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考肯定会有很多的困扰。很多青年人有这样的想法:我存在的意义到底何在?按照佛语说,生命就是走向死亡的迂回曲折的过程。有人说,人终极的目的地就是死亡,反正我是死亡,我干吗还活?这些存在性的困扰,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在探索

心理危机挑战与应对

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承载着诸多的压力和冲击,其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在增加。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预警机制,对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把握心智成长的契机,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工作如何把握做才合理、合情、合法?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突然遭受重大变故、应激事件或长期累积的压力,原有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突然的变化,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克服,陷入痛苦和不安状态,出现绝望、焦虑、麻木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心理危机进行早期的预警,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时,各级相关人员通过对预警信息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及时的保护,防止过激行为和严重侵害事件的发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的目的。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 一般来讲,心理危机的高危险人群有: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患有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因失恋等导致个人感情受挫的学生、性格过于内向或孤僻的学生、经济条件很差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压力过大、解决问题能力较弱、身体有严重疾病的学生等。如果上述多种特征并存,其危险程度更大。

1、重要考试失败 小A,女,四年级本科生。入校以来,该生每年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前就会生病。有时是上吐下泻,有时是持续咳嗽。 2、身体疾病引起的心理反应 3、父母关系不好影响孩子 小C,女,二年级本科生。该生入校报名是由男朋友陪同来报名注册。大一期间,有一次周末点到没有来,第二天辅导员找她了解情况,教育她周末点到必须要到,有病有事要请假,她认真写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以后,她会时不时来辅导员老师处请个病假。大二上学期开学不久,该生找到辅导员,很不好意思的要请事假,妈妈和爸爸闹了矛盾,现在妈妈不知去向,爸爸一个人在家不好好吃饭,她很担心,想回家看看。 4、求职受挫 小D,男。大学四年级学生。9月上旬,离毕业还有10个月左右,小D找到辅导员老师说:面临毕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入校以来,该生一直学习非常努力,成绩较好,多次获得奖学金,担任班级干部,一直是班上同学学习的榜样,跟同学关系也不错。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他因为学习成绩好,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母亲对他期望较高,希望他能找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去过几家培训机构实习,没有呆多长时间就放弃了,感觉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 5、与同学或老师的人际冲突引发的人际关系失衡或人际交往困难 小E,女。某文科专业二年级本科生。该生入住四人间寝室。一天,寝室里面另外三位同学找到辅导员,集体反映没法和小E同住一间寝室了,理由是小E经常打游戏到很晚,深夜敲击键盘的声音会影响其它三位同学休息,寝室同学给她提过好多回意见她都不改正。 三、识别心理危机 当我们遇到上述问题,陷入困境时,如果出现下面的情况就 要引起重视:第一、是否出现失眠、疲乏、易惊吓、肠胃不 适、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加等生理反应;第二、是否出现注意 力不集中、健忘、无法做决定、缺乏自信等认知问题;第三、

(完整版)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接下来我讲一下怎样识别心理危机。当我们知道心理危机的表现特征就能知道哪些人需要帮助,哪些人可以自己抗过去。 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会有一些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 一是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觉得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我那么倒霉?用语言表达出活得没有意思,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 二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看到,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酒精和毒品的食用量增加,所谓借酒消愁。还可能会用一些药物,过度依赖这些药物,行为紊乱或者古怪。 三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比如睡眠是人身心健康的第一关口。如果睡眠出现问题,早起或者入睡困难,或者睡眠表浅,睡着的时候梦很多,虽然睡着了可是身心并没有得到放松。如果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状态,只要能踏踏实实地睡觉,问题就不会太大。如果他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别注意了。

比如吃东西没有胃口,吃不下东西,没有吃的欲望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一个人内心痛苦可能不愿意跟别人说,但他的一日三餐是否正常是可以看见的,要学会观察他的饮食,以此为依据去判断。 比如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这样的话: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等。 再有就是可能出现一些自伤、自我虐待行为。 危机有那么多症状或者表现,是不是非得等这些现象出来才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处于心理危机当中呢?并不是这样的,没有上述现象并不等于说一个人肯定不处于心理危机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了解一个人心理危机程度有以下几种方法:行为观察法,面谈诊断法,心理测量法,心理健康普查法。 所谓观察,就是直接在一个自然情境中看他的行为跟平时有什么不同。如果跟平时差不多,就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说一些行为发生的频率出现异常,就可能是心理出现问题。比如一个人一天去几次厕所基本上是有一些规律的,突然有一段时间,一个人老往厕所跑,夜里要去五六次,那么他的睡眠肯定有问题。一般来讲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是非常敏感的,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尿频、拉肚子。 所谓面谈,就是我们看到有的同学、同事、亲友最近好象情绪比较低落,可以主动关心他:最近你不怎么爱说话了,挺不开心的,能否告诉我一下是咋回事?不知道你遇到什么事情了,我不知道我可以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策略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策略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一,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第二,人格成长中的挫折与早期经验不良现状; 第三,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 第四,学习、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第五,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四)心理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第29卷第2期中国林业教育 2011年3月F or estr y Education in China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李东艳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处,北京100083) 摘要:目前,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校园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所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管理,建立校、院、班、宿舍4级心理危机预防监控体系;教育重于管理,以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为切入点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重视家庭的影响,建立家校合作的心理危机预防长效机制;关注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以队伍建设为保证,开展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重要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目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高校校园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安全和稳定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遭遇应激或挫折自己不能处理时所发生的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心理危机的确定需要符合下列3项标准: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如亲人死亡、天灾人祸等);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当事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1]。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较复杂,综合概括主要包括3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过渡时期,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同时还面临情感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以及自身价值和自身角色确立等各种重大问题,所以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发生思想观念的碰撞、冲突实属难免。这些问题都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导致大学生容易出现苦闷、焦虑的情绪状态。如果大学生的负面心理状态不能及时得到调整,缺乏有效的教育辅导或者社会支持,就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情绪偏激、报复心理、攻击行为等。 (二)教育培养的原因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教育和成就教育、轻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状况。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学校和家长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活动能力等看得见的指标,而忽视学生的情绪情感、心理需求、心理调适能力等看不见的指标,以至于学生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苗头,而家长和教师竟然毫无察觉,直到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了才引起重视。 (三)社会的原因 一方面,大学生在现实中面临的各种生存和发展压力,如就业、升学、人际关系等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更加复杂。例如,父母离异、父母感情不合、亲子关系不良、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家庭的经济困难等因素,都使大学生在成长环境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家庭支持,没有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人际适应能力,没有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他人友好的态度。此外,一些社会媒体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过度渲染,使大学生模仿和效仿的概率有所上升;趋利的动机导致很多盈利性机构对大学生不良嗜好的纵容等诸多社会不良影响,都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求学校的全体师生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进行重点预防;还要求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协同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高校要致力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测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导致心理危机 43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心理干预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心理干预 什么是心理危机呢?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当意识到困难和境遇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难以解决、把握,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引发人的心理失衡与危机事件共存,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 ●校园危机事件主要有五大类: 1.学生意外事件:如车祸、疾病身亡,运动及游戏伤害,溺水、自杀、自伤、中毒、校园建筑设施危害。 2.校园安全维护事件:火警、地震、人为破坏、校园侵扰、台风、水患、失窃。 3.学生暴力与偏差行为:学生斗殴、暴力犯罪,枪炮弹药刀械违规,财产犯罪,赌博犯罪,吸毒、破坏校园,性侵害犯罪。 4.管教冲突事件:师生冲突,亲师冲突,亲子冲突,管教体罚,学生抗争申诉。 5.儿童少年保护事项: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乱伦、遗弃、长辈凌虐等。 ●面对危机下身心反应主要有: 1.生理反应,肠胃不适,头痛、失眠、噩梦。易惊吓、呼吸困难或梗塞感,肌肉紧张等。 2.情绪方面,害怕、焦虑、恐惧、怀疑、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愤怒、烦躁、自责等。 3.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4.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面对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人们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都应看做“对不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呢? 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语言方面,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有些人会流露出语言上的直接征兆:“我希望我已经死了”“再也不想活了”或直接表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由四个层级的递进询问: 1.有时想轻生吗?如果答:“想过。”继续询问 2.是常想轻生还是极偶然的想?如果回答:“常想。”可以询问 3.想过轻生的途径吗?如果说:“有。”询问 4.采取过轻生的方法吗? 如果答:“有。” 想过轻生途径的学生是高危心理危机人员;如果采取过轻生的学生,则要告知领导,并留下证据,这是极度高危心理危机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