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他的绰号叫“刘县长”

他的绰号叫“刘县长”

他的绰号叫“刘县长”
他的绰号叫“刘县长”

他的绰号叫“刘县长”

刘明说,他有“两怕”:一怕在讲台上磨嘴,底下不听;二怕发达地区来学校撬生源、挖师资。

内蒙古最穷的地方是乌兰察布市,乌市最穷的县是凉城。当地有个名号让人费思量:刘明为啥叫“刘县长”?

位于大青山南麓汉代长城北侧的凉城县,地处山区,当地主要农作物是杂粮豆谷,全县20多万人勉强混个温饱,而今,还有不少乡间老人住着土窑、石窑。当地人的孩子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凉城终于有了自己的知名企业鸿茅酒厂。然而,给千家万户老百姓带来真正实惠的不是鸿茅药酒,而是凉城高中教育的喜人变化。从那时起,凉城一中特级教师刘明就得了“刘县长”这个绰号,一叫就是16年。

不叫“刘县长”的岁月

打小,刘明就看不上教师的行当,尤其见了父亲有时被学生气得嘴唇直抖,更感觉卡车司机也比教书匠有身份。但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死活给他报师范,说的话现在听来挺有远见:“国家越发达越会重视教育,待遇又高人们又尊重,像人家日本,排队买菜也得让教师插前头。”

1982年,刘明从集宁师专毕业分回凉城,进了县上新成立的职业中学。学生全是考不上普高的学困生,教室是水泵厂废弃的厂房。

没成家的刘明搬进学校,整整住了一年半。他和校长与学生一守就是一天,晚上校长回家,他和学生回宿舍。让刘明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带的应届二年制职高班,30人中竟考了4个本科,十多个中专。他的名字开始在凉城叫响了,认识他的人都开始高看他一眼。

1984年,他来到凉城一中——全县唯一的公办普通高中,校长老郑教过他。他本以为凭师生关系能受照顾,谁想学校缺数学教师,谁也不愿“改行”,老郑说:“俊平,你是我学生,我知道你,你教哇!”他越琢磨越不对劲,去办公室找了老郑七八趟,“郑校长,我教不了,我是学物理的,数学只有高中水平,这高中教高中不是害人家娃么!”老郑次次把他顶回去。刘明咬牙跺脚,情急之下出了个主意:“要不,你让我带初中数学!我给你从初中抓个拔尖的替我。”老郑点头说:“这行!”

教了半年初中数学,碰上学校改为三年制高中,学校又把他抽到高中。刘明一开始带两个班的物理课,一个多月后又接了另两个班的物理课。四个班中,二班班风不好,一些调皮学生常把班主任气病,班主任一气之下去教高一了,谁也不愿替他。老郑又说:“俊平,你当班主任!”

在二班,刘明感化过一个叫刘建刚的学生。刘建刚父亲去世早,母亲卖冰棍养他们兄妹三个。他给刘明的第一印象是散漫,平时不好好上物理课,但在刘明组织的课外趣味物理知识竞赛上,他反而频频举手。1987年高考,刘明的班级成绩不错。庆功宴上,他猛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