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他们的体温都在37℃左右

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这几种动物叫恒温动物。

下表是在一个身体健康的初中二年级学生身上测得的三个温度值(在同一时刻测得的),从测量的部位来说,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36.4 °C 36.9°C 37.3 °C

可以得出结论: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可以得出结论:同一个人不同时刻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经过许多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4.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5. 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

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动物的死亡。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人类何以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恒定的体温

1.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内脏。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2.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

3.人体的器官既能产热,又能散热。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了动态平衡的结果。

器官产热量

安静时运动时

脑16%1%

内脏56%8%

骨骼肌18%90%

其他10%1%

器官散热量主要散热方式

外界温度低于体温外界温度高于体温

皮肤90%直接散热间接散热(汗液蒸发)其他10%

人体美与医学人体美 (2)

一、人体美与医学人体美 (一)人体美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广义:包括人的身材、相貌、五官、 体态、装饰气质以及风度的美。 狭义:属于人的外表形体和容貌的 形式美,以感人的、鲜明、生动的 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最 易激起审美主体的情感,最富于形 象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2.人体美的特点 身材相貌比例协调匀称是个体美的 基本条件。 姿态动态自然和谐是人体美的重要 表现 气质风度文雅大方是人体外形美与 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二)医学人体美的概念和特点 1.医学人体美的概念 是指人在健康状态下的形式结构、 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和社会造应性 等方面的协调、与称、和谐,也是 自然美和社会美高度的结合统一。 2.医学人体美的特点 (1)人的生命内在活力美与外在形 式美的统一 A.生命是医学人体美的载体生 命的运动可表现在呼吸、脉搏、心 跳、能量代谢等生理变化的关系上。 B.是医学人体美的来源健康才 能有肌肤和谐的色调、光泽的毛发、 洁白的牙齿、健强的肌肉、匀称的 身体、身高体重比例适当。 (2)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普遍性:骨骼发育良好无畸形,肌 肤富有弹性、红润有光泽,眼 睛炯炯有神,牙齿洁白整齐, 身体线条优柔、比例和谐,动 作姿态协调。 差异性 二、人体的黄金分割美 (一)黄金分割律的数学内涵 黄金分割与人体美学 人体中的许多比例接近,是最和谐 的比例关系 人体中18个黄金点,15个黄金矩形,3个黄金三角,喉结、脐、乳头、肘、 眉间点、鼻下点、口裂点、颏唇沟

正中点、口角点 (二)黄金分割律在医学美学中的 应用 乳房松垂整复术 断肢再植或四肢成形术 唇整形术 眼睑扩大术等 三、现代医学人体审美观与美容观 (一)健康美是现代医学人体审美 观的基础内容 1.以健为美; 2.以力为美。 二、自然美是现代医学人体审美观 的崇高境界 1.以“自然”为美 2.以“个性” 为美 三、容貌是现代医学人体审美的核 心部分 1.容貌是接受外界美感信息的主渠 道,又是人的内在情感流露的窗口; 2.容貌是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的集 中反映及人体审美的主要目标 3.笑是容貌静动态美感的典型 四、医学人体美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个体观察 2.群体观察 3.分类观察 (二)测量法 1.直观测量法 2.影像测量法(1)照片测量法 (2)头颅测量法 (3)云纹影像测量法 (4)立体摄影法 (三)人体解剖学方法“人体是大自然最美的东西”——达芬奇(四)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 (五)科学抽象思维法 第五节医学职业审美活动 一、医学审美教育与修养 医学审美教育:指在一定的医学科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各种审美形式活动激活和美化医学美容工作者的美感体验,提高医学审美主体在医疗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能力的过程,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医学审美修养:指医学美容工作者在医学美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通

大学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和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和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2、体液调节: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6、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7、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8、冠状轴与冠状面:左右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冠状轴。延冠状轴所做的将人体分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也称为额状面。 9、矢状轴与矢状面:前后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矢状轴。延矢状轴所指的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切面称矢状面。 二、选择题 1、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A A、神经调节 B、全身性体液调节 C、局部体液调节 D、自身调节 2、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 A、血液凝固; B、减压反射; C、排尿反射; D、分娩过程 3、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C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4、在生理状态下,维持肾小球血流量恒定的主要调节方式是:C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是:A

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稳定状态 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性相对恒定的状态 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6、你做过的以下实验,哪个属于急性离体实验方法?C A、反射弧分析 B、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C、神经不应期的测定 D、家兔呼吸运动影响因素 7、以下不属于激素传递方式的是 D A、远距分泌 B、旁分泌 C、自分泌 D、突触分泌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反射 B、反应 C、反馈 D、兴奋 9、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调节幅度小 B、调节的敏感性差 C、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 D、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 10、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C A、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 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 D、人体血压稳定 11、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12、下列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 C A、身体直立 B、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C、双手掌心向内侧 D、双上肢垂与躯干两侧 13、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1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八年级科学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五节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教学思路 完整地说,“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结构上是统一的整体;二是功能上为统一的整体。本节重在后者,主要是以体温调节为例,讲述人体是一个功能整体。本节除了介绍性的文字外,还有“三个一”:一个思考讨论题,主要让学生呈现气温变化时人的一些反应,获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感性认识;一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绘制12小时的体温波动曲线,感受体温波动的规律;一批练习,主要是将“体温调节”拓展到“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从而真正使学生树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念。 鉴于以上分析,开展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纵向深究体温调节,横向广探生命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念性知识。采用的教育技术是“教学前置”——知识的了解提到课前预习,知识的理解提到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也提到课堂之中。具体操作是预习——课堂一体化,预习??展示?反馈整合一体。整个过程强调“学先于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体温调节情况,知道人体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能力目标:通过绘制体温变化曲线提高用绘制曲线的科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提问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体温随气温变化而调节的事实感受系统协调的思想,通过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体温随气温变化而相应调节的过程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前预习设计 1、预习指导 阅读本节内容,精读与图6.5.2和图6.5.3的相关内容,品味其中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初步完成“思考讨论”与“练习”(写在书上)。根据表格完成“活动”记载。2、预习作业 (1)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系统和系统的调节控制下完成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互、共同,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的整体。 (2)当气温下降时,人体通过将温度变化信息传送到脑中的,反射性地引起:①皮肤血管和汗腺分泌;②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出现;③甲状腺和腺上腺分泌,代谢率。总的效应是体内产热、散热,从而保持体温恒定。当气温上升时,人体的调节与上述调节。总之,人体通过和的调节,维持了体温的相对恒定。 (3)平时所说的体温是指人体的温度。体温之所以保持相稳定,除有意识的之外,主要是依赖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4)绘制一天12小时体温波动曲线。同桌两人为一活动小组,由一位同学每隔一小时测定另一位同学的体温(腋窝温度),并记录在右图,然后描出曲线图。(家中部分由被测者

人体解剖生理学 重要试题及答案

A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规定身体直立,头呈水平,两眼平视,面向正前方,上肢垂于肢 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平放地面,足尖向前。 2.兴奋性:生命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在生理学中,可兴奋组 织具有产生兴奋(冲动)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3.胸廓:就是由胸椎、胸骨、肋骨及其骨连接共同围成的前后径略短、左右径略 长形似圆锥形的笼子,其功能就是容纳并保护心、肺等器官,并参与呼吸。 4.异相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就是睡眠过程中周期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脑电 波与觉醒时相似,呈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 5.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就是合 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6.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时,断面以下所支配的骨骼肌与内脏反射活动 完全丧失或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主要表现为断面以下节段所支配骨骼肌的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直肠与膀胱内粪便潴留。7.肌节:两相邻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由二分之一明带加暗带加二分之一明带构 成。 8.内囊:就是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内含皮质延髓束、皮质 脊髓束及视觉、听觉传导束。就是大脑与下级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 9.内环境与稳态: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理化 性质相对稳定称为稳态。 10.血型:即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抗原类型进行分类。 1.人体冠状面:又称额状面,从身体左右方向,通过冠状轴与垂直轴所作的切面,可 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2.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 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差,也称静息电位。 3.骨盆:就是由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接组成的,其中髋骨又有髂骨、坐骨与 耻骨3块愈合而成,容纳并保护直肠与泌尿生殖器官等。 4.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为闰盘(有利于 电冲动在心肌细胞间的快速传递)。 5.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的中央部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相互交织成网, 各种大小不等的神经核团散在其中,它们共同构成了脑干网状结构。生命中枢,上行维持觉醒,下行调节肌紧张,再下行调节内脏运动。 6.去大脑僵直:如果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水平横切,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 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7.视神经盘:也叫视神经乳头,位于黄斑区鼻侧约3mm处,直径约1.5mm,境界清 楚,呈白色、圆盘状,因此也称为视盘,视网膜上视觉纤维在此汇集,并于此穿出眼球向视中枢传递。 8.内囊:就是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内含皮质延髓束、皮质 脊髓束及视觉、听觉传导束。就是大脑与下级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 9.反馈:受控部分的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的现象,称之为反馈。 10.血液凝固:血液从血管流出后,一般在几分钟内就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 能流动的凝胶状态,此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B简答题

人体美与医学人体美

人体美与医学人体美

1.个体观察 2.群体观察 3.分类观察 (二)测量法 1.直观测量法 2.影像测量法 (1)照片测量法 (2)头颅测量法 (3)云纹影像测量法(4)立体摄影法 (三)人体解剖学方法“人体是大自然最美的东西”——达芬奇 (四)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 (五)科学抽象思维法第五节医学职业审美活动 一、医学审美教育与修养 医学审美教育:指在一定的医学科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各种审美形式活动激活和美化医学美容工作者的美感体 验,提高医学审美主体在医疗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能力的过程,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医学审美修养:指医学美容工作者在医学美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通过学习和医学审美等途径,在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品质、审美创造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 医学审美教育与修养的主要内容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2)提高医务人员的审美素质 (3)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4)增强医学审美能力(5)塑造完美人格魅力 二、医学审美创造 1.医学审美创造概念和作用

2.医学审美创造思维结构 3.医学审美创造特点 4.医学审美创造的制约因素 三、医学审美评价 1.医学审美评价的概念 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审美原则、审美观念、审美程序等,对对象进行美的价值判断。 2.医学审美评价的作用(1)增进人体的健美 通过美的欣赏和评价,促进人体机能的协调、运转和发挥 调节人们的精神,增进人们的愉快情感,使血液中分泌出有益健康的物质。精神上陶醉于美的享受之中,可使疲劳得到解除,精神得到鼓舞,大脑得到休息和放松。 通过医学审美评价活动, 提高鉴赏医学美、人体美 的能力,促进人们对健美 的自觉认识,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 (2)规范医学美容工作者的行为 在医学审美实践活动中,医务工作者的医疗 行为以及创造的事物是 否符合医学美的规律,是 否规范等等,医学审美评 价将作出肯定或否定的 结论。 (3)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3.医学审美评价的标准 (1)主观性与客观性的 统一(2)相对性与绝 对性的统一 (3)真善美的统一 第二章口腔医学美学基础第一节口腔医学美的形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器官 问答题: 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 (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 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就需要动用眼的调节能力,而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已接近它的最大限度,故近点距离较正常人为大,视近物能力下降。 散视:正常眼的折光系统的各折光面都是正球面的,从角膜和晶状体真个折光面射来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4.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在形态上均可分为4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的主要区别在外段,其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椎细胞外段呈圆锥状。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人体解剖生理学部分习题与答案2

人体解剖生理学7-13 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作用?、 答:1、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当R2在气体流入使其进一步增大时,使肺泡壁变薄,表面活性物质密度降低,T2增大,P2随之增大。R1、T1、P1相反。这样不至于使R2越来越大或R1越来越 小。 2、防止肺水肿: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表面张力对肺和支气管的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 3、降低气道阻力:R一定时,P随T降低而降低。有利于肺通气。 6 最重要的呼吸中枢是什么? 答:最基本的呼吸中枢是CNS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NC群。 包括: 脊髓:作为联系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第3-5颈段支配膈肌,胸段脊髓前角支配肋间肌和腹肌。 延髓:是呼吸节律产生的中枢。 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中下部有长吸中枢。 高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大脑皮层在一定限度内随意控制呼吸。 2 肝脏的血液循环有何特点? 答:两套入肝血管:一套胃肝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其血量约占肝总血量的3/4; 另一套血管是肝固有动脉,为肝的营养血管,其血量约占肝总血量的1/4。 6 肠肝循环在药学上有何意义? 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可在体内长期存留,而且总药量的大部分可陷于此循环中,大大延长半衰期。 5 促进和抑制胃排空的因素各有哪些? 答:胃排空促进因素: 胃内物→扩张胃→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运动加强; 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胃泌素释放→胃运动加强。 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因素: 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内食物→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胃运动→排空减慢)。 8 RAAS对尿液的生成有何调节作用? 答:①肾素分泌的调节:肾内机制与肾内存在于入球小动脉处的牵张感受器和致密斑感受器功能密切相关,当动脉血压下降,循环血量减少时,肾内入球小动脉压力下降,血流量减少激活牵张感受器;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将减少,滤过的Na+量减少,到达致密斑的Na+流量也减少,激活致密斑感受器,使肾素释放量增加。 ②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作用:对尿液生成的调节包括: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可直接刺激近曲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使尿中排除的Nacl减少;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素,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使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 ③醛固酮对尿液生成的调节: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主细胞对Na+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分泌,也能增加Cl-的重吸收,促进H+的分泌。 7 前庭器官和耳蜗分别有何功能? 答:前庭神经:传递位觉冲动。其双极细胞位于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布于球囊斑、椭圆囊和壶腹脊的毛细胞,其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经内耳门入颅。 蜗神经:传递听觉冲动(声波刺激)。其双极细胞位于蜗轴内,形成蜗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布于螺旋器的毛细胞,中枢突集中成蜗神经穿过内耳道底,经内耳门入颅。 1 脑神经有哪几对? Ⅰ嗅N;Ⅱ视N; Ⅲ动眼N; Ⅳ滑车N; Ⅴ三叉N; Ⅵ外展N;

人体美的概念和形式美法则

人体美的概念和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 ●人体美天然地汇集了所有形式美的法则,诸如对称、 匀称、均衡、节奏、和谐、整体、多样性统一等形式美的法则。 ●黄金分割定理:是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发现, 从数学关系去探讨美的规律,并认为美就是和谐与比例,按照这种比例关系就可以组成美的图案,1.618:1或近似等于8:5的关系. 在人体以肚脐为分割下半部与上半部的比例关系,恰是8:5的关系; ●早在5世纪. Leonardo De Vince就把颅面部横分成 二等分 ●上半部是从颅顶到鼻根部,下半部从鼻根部到下颏 部,这两部分的高度应该相等, ●两眼之间的距离为一个眼的宽度, ●鼻翼的两外侧缘不超过两内眦的垂直线。 ●口角的两侧缘恰好在两角膜内侧缘的垂直线上, ●面部正面可纵行分为四等分 从面部中线和其左右通过虹膜外侧缘及面部外侧角做垂线纵向分割成四个相等的部分 也有人将面部做五眼分法,即在眼睛水平线上,左右耳孔之间的距离正好等于五个眼的宽度. ●右边的牙齿咀嚼,因此右半边的咀嚼肌和下巴骨发 达,给人以健壮的感受。相比之下,左半脸给人以匀称和温柔感,流露着爱情和体贴。 ●由于左脑掌管思维和语言,支配人体右半侧 ●右脑掌管感情和视觉,支配人体左半侧,所以,多数 人左半脸表情机敏。从而使得左半脸更富丰富的表情 ●Leonardo认为八头身(即身长是头高的8倍)的身 材,且以两侧髂骨最高点连线将身体分为上下相等的两段才是健康男女青年理想的身材. ●测角学说、常用以鼻尖点和颏下点的直线为基准,这 条线可以用来观察嘴唇的突出度 ●鼻尖唇-颏下点基本为一直线时,被认为是美人的标 志之一。 美学新标准 ●对脸部也做了精确的数学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卡尼如 默经过研究,提出了下列6条通用标准: 1、眼宽为脸宽的3/10; 2、下颏长度是脸长的1/5; 3、眼中心至眉毛的距离是脸长的1/10; 4、正面可见的眼球纵向长度是脸长的1/14; 5、鼻子所占面积应为整个脸部面积的5%以下; 6、嘴的宽度应是嘴部脸宽的50%。 ●眉毛的外侧缘向上外微微翘起才显得年轻、有朝气, 否则就毫无生气.在平视时上睑缘与瞳孔上缘齐平, 下脸缘则与角膜下缘齐平,但是对于老年人则不适 宜. ●人体是这世界上最杰出的艺术品,从面部到身体都遵 循黄金分割率。以人的面部来说 ●脸的宽度和长度比值为0.618时,为最完美的脸型; ●上身长和下身长的比值为0.618时,是最协调的身 材。 ●我们的牙齿、耳朵、宽度和长度的比值也都近似 0.618。 ●在人体内, ● 1.消化道长9米,乘以0.618后正好为5.5米, 是承担消化吸收任务的小肠的长度。美国牙科学博士 杰弗逊表示:“这个比例不仅仅关乎审美,也关乎健 康。” ● 2.面部过长的人普遍容易有呼吸方面的问题,因 为他们的鼻窦窄,很多时候需要用口呼吸,导致打鼾 甚至失眠,还可能导致牙齿畸形。 ● 3.面部过短,下颌关节就容易压迫血管,阻挡部 分流入大脑的血液,导致头疼,反过来头疼会加重下 颌关节周围肌肉紧张,导致磨牙。 ●而一项对于心脏健康的研究显示,心电图中的T点如 果出现在两次心跳间的黄金分割点上,表示此人无论 生理还是心理,都有一颗“健康心”。 温度黄金分割点 ●人体的体温和黄金分割率也有着直接联系。水的冰点 是0℃、沸点是100℃。而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恰好处于负黄金点0.382的附近。所有其他生物 的体温,也都是围绕这个值上下波动的。 ●基于人的正常体温37℃,可以得出人体在22—24℃ 时感觉最舒适,因为37℃与0.618的乘积为23℃, 在这一环境温度中,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 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对此,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 专家洪昭光表示,确实,不论春夏秋冬,23℃最让人 感到舒适,工作时不会觉得热、睡眠时不会觉得冷。 年龄黄金分割点 ●如果把人的一生定为0岁至100岁,它自然地包括了 两个点。一个人一生最顶峰的年龄是100×(1-0.618) 即38.2岁,在此之前,一切都在积累和上升阶段. 38.2岁是人体的黄金年龄是有道理的。虽然此时人 的体能肯定已经不处于顶峰,但是心理上已经趋于成 熟,接近孔子所说的“四十不惑”,在价值观、判断 力等方面达到了顶峰 ●而最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年龄是61.8岁,在此之后, 身体开始全面老化。危险年龄61.8岁,可能是源于 此时积聚的健康问题开始暴露,而退休的压力又会带 来内心的空虚,所以,在这个“人生转型期”蕴藏着不少危机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名词解释: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 1.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 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3.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功能。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较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护功能。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有维持体温、缓冲、支持等作用。 4.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细胞质称肌浆,内含可产生收缩的肌原纤维。肌肉组织可分骨骼肌、心肌、平滑机3种类型。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受意识支配;心肌收缩持久,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和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5.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有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及答案

1 .第1题 下述哪一项与肾脏的排泄功能无关 A. 排出代谢尾产物 B. 维持机体水和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C. 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D. 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您的答案 2.第2题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强的食物是 A. 蛋白质 B. 糖 C. 脂肪 D. 矿物质 您的答案 3.第3题 对胃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其所需的酸性环境;并使蛋白质变性 B. 抑菌、杀菌 C. 保护胃粘膜 D.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您的答案 4 .第8题 下列激素中那一种属于胺类激素 A. 肾上腺素 B. 胰岛素 在线作业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2.0 2.0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2.0 2.0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C. 促性腺激素 D. 睾酮 您的答案 &第12题 使胃蛋白酶原转换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 内因子 B. 肠激酶 C. 组织液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2.0 2.0 5 .第9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 持续时间短 B. 除极幅度小 C. 复极速度与去极速度相等 D. 复极有平台期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2.0 2.0 6. 第10题 关于减压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也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B. 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敏感 C. 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D. 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2.0 2.0 7. 第11题 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人体与自然的美

人体与自然的美 人与自然的美是浑然天成的,大自然的美来自于天地间的和谐,来自于山与水的和谐,来自于人与动物间的和谐;人之美则来自于人体外在和内在的和谐,来自于心灵的纯洁美,来自身体的健康美,正如我们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金、木、水、火、土五型,五型相生相克,又浑然合为一体,由内而外,构成人体自然的美。 当我们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时候,瞭望云雾缭绕的雄山,聆听远处山林中潺潺的溪流声,无不被这种自然的美所感染,当我们站在大山脚下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渺小,又被其气吞山河之势所震慑。大山就犹如一把双刃剑,时而美丽,时而威严,从地底直通云霄,又无声无息的滋润着世间万物。意气蓬发的英勇少年,面对大山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勇攀高峰,与天公试比高,他们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放马平川,驰骋于疆场。 人体的肺属金,把控着一呼一吸的尺度,用力深吸气之时,正是形成人体内的气吞山河之势,体内的热血沸腾了,急速的充斥着肺部每一条毛细血管,与此同时,也进行着人体血液氧分的补给,呼气的过程,即体内循环完成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人体会瞬间感到全身一下子放松了。 在那些战乱年代,商人们驾着小船在雨夜战战兢兢地运送粮食去城中贩卖,生怕遇到绿林劫匪,为了生计,商人们还要四处去打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做了赔本的买卖。想一想,其实不论年代,困难和荣耀都伴随着我们成长,从意气蓬发的少年到身坚毅钢的中年,有多少欢喜,多少坎坷,多少忧愁要等着你去面对。只有经历了才会让我们的心更勇敢、更坚定,我们才能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回忆更多的其实不是拿了多少奖,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为了荣誉所经历的漫长而又难忘的过程。有的时候金钱和荣誉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金牌的体验和结交良友共患难的过程。 人体的脾属土,脾胃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我们吃饭的过程,其实也是消化食物的开始,伴随着唾液吞咽食物的过程,正像是一次次考验的开始,对五脏六腑是考验,对食物来说也是考验。三国时期,关云长闯五关斩六将分外英勇。食物想过关靠英勇可不行,除非变成了石头,否则就必须要粉身碎骨才行。食物所经历的第三关,也叫幽门关,食物通过幽门才能开始十二指肠的旅行。食物在人体中最难受的旅行就是在胃中,要受到胃部的反复挤压,胃液的侵泡,之后才能通过幽门关。 一年有四季,若一山也有四季,岂不妙哉?早上在溪边踏水迎着毛毛细雨体会春的抚慰,中午迎着烈日赤膊攀岩,体验夏的酷热,下午又在林中欣赏红叶飘落,感受

东师人体解剖生理学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人体解剖生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根据你的判断,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40分。) 1、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与外界特定的化学物质进行非特异性结合,引起蛋白质构 型的变化。 ( × ) 2、感觉神经系统是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外周效应器的神经纤维。 ( × ) 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姿态平衡,协调各肌群的随意运动 ( √ ) 4、下丘脑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 √ ) 5、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皮质产生的感觉和知觉 ( × ) 6、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叫做去极化。 ( × ) 7、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 √ )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引起了K离子的通透性提高而发生的局部电位. ( × ) 9、老年人的神经细胞完整,但是传导速度减慢。 ( × ) 10、从发展的顺序看,躯干的生长早于肢体 ( × ) 11、对声源方向的判定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 ( √ ) 12、中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 × ) 13、感受器的唯一作用就是换能作用。 ( √ ) 14、视杆细胞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是视紫红质。 ( √ ) 15、舌头两侧中间部分对酸最敏感。 ( √ ) 16、声音传导中的骨传导在通常情况下发挥巨大作用。 ( √ ) 17、下丘脑合成并释放调节性多肽,经下丘脑-垂体束输送到神经垂体,调节其内分泌功能。( √ ) 18、肾上腺是成对的内分泌腺器官。 ( √ ) 19、成年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 × ) 20、催乳素具有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 ( × )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甲状腺激素虽然属于含氮类激素,但其作用机制却与类固醇类激素类似,简述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 机制 答: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进入靶细胞,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Ca2+参与下,发生变构获得透过核膜的能力。激素进入核内后,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的非组蛋白的特异位点上,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转录过程,进而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诱导或减少某些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实现其生物效应。一个激素分子可生成几千个蛋白质分子,从而实现激素的放大功能 2、20世纪60年代Von Bekesy提出了行波学说,试述其基本内容。

人体结构图

消化系统 心脏结构 呼吸系统 生殖系统 骨骼结构 人体的五脏六腑一、各司其职的五脏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五脏六腑、皮肉筋脉骨、经络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就象—个国家的各个部门, 既分工又协作维持着社会的正常运转—样,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1、心一个国家,要有领袖,一个人体,应有—主宰,以主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医认为这个主 宰就是心。居中医四人经典著作之首的《内经》认为,心、心有二大主要职能:其一,主血脉, 即心推动血液运行和促使脉管跳动。心功能正常,则脉搏正常跳动,血液不断环流,人体各部得 到血液的濡养,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心跳停止,脉跳亦停,血液不流,人体各组织器官 就“断炊”而死亡。其二主神明:“神明”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明,意为心主持 着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这种功能与心主血脉分不开。中医认为血址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的物质基础,如人们常说“呕心沥血”、“心血来潮”,就是这个意思。人们也常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心,如精神很愉快时,称“开心得来”或“心花怒放”。 2.肺一国之中,有君主则必有宰相以协助君主来治理国家。中医认为肺在人体中的职能犹如宰 相之于国家。肺的职能有以下几点:其一,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机。呼则气出气引·,吸则 气入气降。全身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随着呼吸而动。肺也是人体吸入清气的场所;清气是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故气功除“调身”、“调心”外,更重要的是“调息”。通过特殊的呼吸运动,来锻炼人体的气,使人体的气产生特殊的运动,从而发挥气的特殊功能。其二, 主宣发肃降。“宣发”为宣布发散之意,“肃降”是消肃下降之意。“宣发”可呼出浊气,把卫气和津液宣发至休表,以维持皮肤的功能,抗御外邪的入侵,控制汗腺的分泌,故中医有“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七) (2007-09-23 20:14:16)标签:学习公社考试医学分类:药学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什么?( ) A.组织液 B.血浆 C.细胞内液 D.淋巴液 2.血小板聚集释放的物质是( ) A. ADP B. ATP C. cAMP D. PGG2 3.心室肌的静息电位,相当于( ) A. Na+的平衡电位 B. K+的平衡电位 C. Ca2+的平衡电位 D. Cl-的平衡电位 4.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 ) A.静息电位增大(绝对值) B.静息电位减少(绝对值) C.阈电位增大(绝对值) D.Na+通道正处于备用状态 5.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淋巴回流不会增加?( )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蛋白浓度升高 C.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 D.血管通透性增加 6.血管紧张素可引起( ) A.醛固酮释放减少 B.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C.肾脏排出钠量减少 D.血量增多 7.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 )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骨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8.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 A.血压轻度降低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容量轻度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9.含氮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之一是( ) A.激素 B.受体 C.腺苷酸环化酶 D. cAMP 10.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

A.高血糖 B.低血糖 C.血中氨基酸增多 D.血中脂肪酸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含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肠管为( ) A.盲肠 B.阑尾 C.乙状结肠 D.直肠 E.横结肠 2.输尿管( ) A.起于肾大盏,终于膀胱 B.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 C.属腹膜外位器官 D.沿腰大肌前面下降 E.与子宫动脉交叉处是结石易嵌顿部位 3.子宫( ) A.位于盆腔中央 B.属腹膜内位器官 C.呈前倾前屈位 D.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 E.前倾指子宫体和子宫颈之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 4.腰干( ) A.由腰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而成 B.腰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 C.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 D.还收集下肢和盆部的淋巴 E.注入乳糜池 5.支配手皮肤的神经有( ) A.正中神经 B.前臂内侧皮神经 C.前臂外侧皮神经 D.尺神经 E.桡神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实测的静息电位值比钾平衡电位略_______,这是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对_______也有较小的通透性所致。 2.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不同之点在于前者是_______的_______梯度的转运过程。 3.粗肌丝主要由_______分子组成,分子的球状部裸露在粗肌丝主干的表面,形成_______。 4.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和_______。 5.甲状腺激素主要有两种,_______和_______。 6.影响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pH降低、_______、_______和温度升高。 7.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和眼球会聚。 8.咽鼓管平时处于_______,当吞咽或呵欠时_______。

人体结构图

消化系统心脏结构呼吸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结构人体的五脏六腑一、各司其职的五脏中医认为人体是由五脏六腑、皮肉筋脉骨、经络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就象—个国家的各个部门,既分工又协作维持着社会的正常运转—样,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1、心一个国家,要有领袖,一个人体,应有—主宰,以主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医认为这个主宰就是心。居中医四人经典著作之首的《内经》认为,心、心有二大主要职能:其一,主血脉,即心推动血液运行和促使脉管跳动。心功能正常,则脉搏正常跳动,血液不断环流,人体各部得到血液的濡养,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心跳停止,脉跳亦停,血液不流,人体各组织器官就“断炊”而死亡。其二主神明:“神明”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明,意为心主持着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这种功能与心主血脉分不开。中医认为血址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如人们常说“呕心沥血”、“心血来潮”,就是这个意思。人们也常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心,如精神很愉快时,称“开心得来”或“心花怒放”。2.肺一国之中,有君主则必有宰相以协助君主来治理国家。中医认为肺在人体中的职能犹如宰相之于国家。肺的职能有以下几点:其一,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机。呼则气出气引·,吸则气入气降。全身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随着呼吸而动。肺也是人体吸入清气的场所;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故气功除“调身”、“调心”外,更重要的是

“调息”。通过特殊的呼吸运动,来锻炼人体的气,使人体的气产生特殊的运动,从而发挥气的特殊功能。其二,主宣发肃降。“宣发”为宣布发散之意,“肃降”是消肃下降之意。“宣发”可呼出浊气,把卫气和津液宣发至休表,以维持皮肤的功能,抗御外邪的入侵,控制汗腺的分泌,故中医有“肺 主皮毛”之说,还可把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宣发至全身。“肃降”可吸入清气,把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其三,通调水道。由于肺的宣肃作用,将水津宣发至体表化为汗液排出休外,并通过呼吸.化山水汽,呼出体外,同时使水液肃降下行,化为尿液,这样使水液内外上下畅通而行,故中医治疗水肿病,往往采取治肺之法。其四,朝百脉。即人体的“百脉”之血都聚会于肺.经过气体交换以后.又朝向百脉,而使血液正常运行。也就是说,肺朝百脉可辅助心脏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3、肝中医认为肝为刚脏,性如将军。其气易升易动,人们发怒常称动肝火,即与此打关。它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主疏泄。疏为疏通、舒畅之意,泄为排泄、发泄之意。肝能疏通人体的气机,以保持气机的畅通,若此功能失调,可见胸闷胁胀,甚则疼痛,多叹气。肝能促进脾胃的力能,还能疏通脾胃的气机,而使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正常。俗语说“气大胃痛”,指出人们在生气时常会引起胃痛,即与此有关。肝可调畅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舒畅,若疏泄功能失常,或为疏泄不及则情志抑郁、多愁善感;或为疏泄太过,则性情

人体的体型之美

一、人体的体型之美 人体体型美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为均衡、对称、对比、曲线。 1.均衡 均衡是指身高的部分的发育要符合一定的比例。例如:头与整个身高,上、下肢与身高,躯干与身高的比例。上、下身的比例一般为5:8,这些比例关系必须符合人正常发育规律的特点。 均衡还指身体的协调。一个协调的体型会给人竖看直立,横看宽阔的感觉。这种协调不仅包含人体各部分长度、围度和体积的协调,也包含色泽、光泽、姿态动作和神韵的协调。 2.对称 人体的对称是左右对称,从正面或背面看身体左右两侧要平衡发展。在正常的站姿或坐姿时,人体的对称轴一定要与地面垂直。控制人体对称轴的重要部位是脊柱,脊柱的偏斜、扭曲必然破坏人体的对称。除此之外两肩、两髋、两膝、两外踝之间的连线都要与地面保持平行。同时、面部器官和四肢也要对称。因四肢的长期从事某单一工作,或不当的生活习惯形成的不良身体姿势,都会造成身体的的不对称容易影响人的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绝对的对称往往使人生动活泼起来,如发型、服饰等。 由此可知,对称美和不对称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人们应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美的真谛,为美化人类行为而努力。 3.对比 在人们的审美观点中,常遇到两种不同的失误并列在一起,由于他们之间的差异和衬补,使食物显得完美。如形体上的大上小、长与短、粗与细、屈与直,节奏上的快、轻与重,行动上的动与静,都可以形成鲜明的反差,相互强调、相互辉映。 人的体型要符合性别的特征,这是一种隐形的对比。男子需符合男性的阳光之美,女子需符合女性的阴柔之美;对人的身体还要注意几个重要的对比:一是躯干与四肢的对比,应该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四肢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则应给人以灵活的感觉,如果哦躯干不直,四肢僵硬,只会给人弱而笨的感觉。二是关节和肌肉部位的对比。肌肉部位粗说明肌肉发达关节部位细,说明关节外附着的脂肪少,显得灵活一些。上、下肢的对比。人的下肢是完成各种动作的支撑部位,上肢则是完成精细复杂工作的运动部位。由于功能不同,对比要求也不同,下肢要有粗线条和稳定的结构;上肢则要求有细线条和多变的结构。 曲线 人体形态曲线美的第一个含义是顺畅、鲜明、简洁;第二个含义是线条起伏对比恰到好处。人体的曲线是丰富多变的,这些曲线的起伏对比应该是生动而有节奏。如:胸要挺、腹要收、背要拔、腰要立、肩要宽、臀要圆满适度、大腿修长、小腿腓部稍突出、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要十分明显。男女身体曲线美要有所不同。女子曲线影视纤细连贯的,从整体看起伏较大,从局面看则是平滑流畅;男子的曲线应该是粗犷刚劲的,从整体看起伏较小,从局部看由于肌肉块的隐现而又隆起。总之,女子的曲线要显示出柔润之美,男子的曲线要显示出力量之美 二、人体的姿态美 人的外在美,除了人体本身的静态美外,还表现在运动中的动态美。姿态美就是人体几种基本姿态所表现出来的静态和动态的美感,包裹站立、行走、坐卧三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