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八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拔高题型

最新八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拔高题型

最新八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拔高题型
最新八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拔高题型

平移与旋转

【考纲要求】

1. 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_,它是由移动的和

所决定.

2. 平移的特征是: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图形的与都

没有发生变化,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且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3. 图形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叫做旋转中心,

叫做旋转角.

4. 图形的旋转由、和所决定.其中①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②

旋转分为时针和时针. ③旋转一般小于360o.

5. 旋转的特征是: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了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相等,对应

相等,对应相等,图形的都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 .

6. 中心对称:

【教学重难点】

平移、旋转在全等图形中的应用。

【本讲命题方向】

填空题、选择题、作图以及证明题的形式都可以出现

【典型题例精讲】

一、平移的概念与性质

【例1】1.直径为4cm的⊙O1,平移5cm到⊙O2,则圆中阴影部分面积为()cm2.

A.20 B.10 C.25 D.16

2.(2015春?杭州期末)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BC=5,则图中四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为()A.13 B.23 C.24 D.26

3.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3cm得到△DEF,若△ABC的周长为14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14cm B.17cm C.20cm D.23cm

4.如图,∠1=70°,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

5.如图,在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草地内修建了宽2米的道路,则草地的面积为.

【反思与小结】平移不仅是全等变换,平移过程中对应边、对应点连线等都具备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所以常作为转化的工具.

【举一反三】

1.如果将一图形沿北偏东30°的方向平移3厘米,再沿某方向平移3厘米,所得的图形与将原图形向正东方向平移3厘米所得的图形重合,则这一方向应为()

A.北偏东60°B.北偏东30°C.南偏东60°D.南偏东30°

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D是底边BC上的高,现将△ABD沿DC方向平移,使点D和点C重合,若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则△ABC的腰长为.

二、坐标系中的平移问题

【例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三角形OAB的顶点B的坐标为(2,0),点A在第一象

限内,将△OAB沿直线OA的方向平移至△O′A′B′的位置,此时点A′的横坐标为3,则点B′的坐标为

()

A.(4,2)B.(3,3)C.(4,3)D.(3,2)

2.如图,在8×8的方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有点A(﹣2,2)、B(﹣3,1)、C(﹣1,0),P(a,b)是△ABC 的AC边上点,将△ABC平移后得到△A1B1C1,点P的对应点为P1(a+4,b+2).

(1)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写出点A1、C1的坐标;

(2)若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写出方格中D点的坐标.

【反思与小结】

平移的距离和方向会影响点坐标的变化.水平或是竖直平移时,横坐标或是纵坐标进行加减运算.斜向运动时呢?

三、旋转的概念与性质

【例3】1.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CD上的点,BE=CF,连接AE,BF,将△ABE 绕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BCF,则旋转角是()

A.30°B.45°C.60°D.90°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点E在CD边上,DE=1,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接

EE′,则线段EE′的长为()

A. B. C.4 D.

3.三角板ABC中,∠ACB=90°,∠B=30°,AC=2,三角板绕直角顶点C逆时针旋转,当点A的对应点A′落在AB 边的起始位置上时即停止转动,则B点转过的路径长为()

A.πB.πC.2πD.3π

【反思与小结】

从旋转的定义来看,旋转离不开对于角度的研究.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旋转中点运动的轨迹.轨迹就是指点运动的路径.

【举一反三】

1.如图1,教室里有一只倒地的装垃圾的灰斗,BC 与地面的夹角为50°,∠C=25°,小贤同学将它扶起平放在地面上(如图2),则灰斗柄AB 绕点C 转动的角度为 .

2.如图,在Rt △ABC 中,∠BAC=90°,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B ′C ′(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点C 的对应点是点C ′),连接CC ′.若∠CC ′B ′=32°,则∠B 的大小是( )

A .32°

B .64°

C .77°

D .87°

3.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B 的长为6cm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5°后得到△AB ′C ′,AC 与B ′C ′相交于点H ,则图中△AHC ′的面积等于( )

A .12﹣6

B .14﹣6

C .18﹣6

D .18+6

【例4】中心对称

1.下列美丽的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正方形ABCD 于正方形A 1B 1C 1D 1关于某点中心对称,已知A ,D 1,D 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4),(0,3),(0,2).

(1)求对称中心的坐标.

(2)写出顶点B ,C ,B 1,C 1的坐标.

3.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并回答相关问题:请在网格中设计一个图案(图中每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 1的等边三角形),要求所设计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且图案的顶点在格点上,面积等于3.请将你所设计的图案用铅笔涂黑.

【反思与归纳】(1)中心对称的性质和应用的关键是要明确中心对称的性质:①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四、坐标系中的旋转问题

【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点坐标分别是A (2,4)、B (1,2)、C (5,3),如图:

(1)以点(0,0)为旋转中心,将△ABC 顺时针转动90°,得到△A 1B 1C 1,在坐标系中画出△A 1B 1C 1,写出A 1、B 1、C 1的坐标;

(2)在(1)中,若△ABC 上有一点P (m ,n ),直接写出对应点P 1的坐标.

【反思与小结】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角都相等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也相等,由此可以通过作相等的角,在角的边上截取相等的线段的方法,找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得出旋转后的图形.

五、旋转中的最值问题

【例5】——选作例题,根据实际上课情况选作.

1.如图,在Rt△POQ中,OP=OQ=4,M是PQ中点,把一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处,以M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POQ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B.连结AB,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AOB的周长的最小值.

2.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是对称轴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运动过程中,DF的最小值是.

【拔高限时训练】

1.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

A.2 B.3 C.4 D.5

2.如图,把Rt△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 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

A.4 B.8 C.16 D.8

3.如图,长方形ABCD中,AB=6,第一次平移长方形ABCD沿AB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1B1C1D1,第2次平移将长方形A1B1C1D1沿A1B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2B2C2D2…,第n次平移将长方形A n B n﹣1C n﹣1D n﹣1沿A n﹣1B n﹣1的方向平移5个单位,得到长方形A n B n C n D n(n>2),若AB n的长度为56,则n=.﹣1

4.已知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BC=3,EF=4,把30°的三角板向右平移,使顶点B落在45°的三角板的斜边

DF上,则两个三角板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课后作业】(20-30分钟做完)

5.如图,矩形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A (0,0)、B (6,0)、D (0,4).

(1)根据图形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 ;

(2)已知直线m 经过点P (0,6)且把矩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只用直尺准确地画出直线m ,并求该直线m 的解析式.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 △平移到DEF △的位置,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

(A )先把ABC △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 )先把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 )先把ABC △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 )先把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2. 将点A (2,1)向左..

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则点A '的坐标是( ). (A) (0,1) (B )(2,1-) (C )(4,1) (D )(2,3)

二、填空题

3. 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C=30°,将△AB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至△A′B′C ,使得点A′恰好落在AB 上,则旋转角度为

4. 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与原图形重合,则这个角至少为 度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1),N (2,0),

△MNP 和△M 1N 1P 1的顶点都在格点上,△MNP 与△M 1N 1P 1是关于某一点

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

6.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单位1,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结合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下列问题:

(1)将AB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画出两次平移后的111.A B C △

(2)写出11A C 、的坐标;

小学数学平移与旋转课件

学生观察板擦的运动过程,请学生举类似这两种运动现象的生活中的例子,并说出这种运动现象的名称。(目的:了解学生对平移现象的生活经验基础。) 2.让学生玩陀螺,问学生:你还见过什么类似东西像这样运动?这种运动的现象你知道叫什么吗?(目的:了解学生对旋转现象的生活经验基础。) 题目人数百分比备注 第一题正确:4人66.7﹪学生表达的语言不规范, 有2人 不清楚名称,其中有1人误认为错误:2人33.3﹪ 关门运动是平移现象。 第二题正确:5人83.3﹪学生举旋转的例子比举平移的例 子容易。 错误:1人16.7% 从前测结果分析看,学生有以下两种情况:①能较清楚分辨出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哪种是平移,哪种是旋转,但对这两种现象叫什么并不十分清楚。②清楚平移和旋转这两个现象的名称,但头脑中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它们的外延与内涵还存在模糊区域,对它们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入理解。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比如学生举例:跷跷板是平移现象。 面对以上两个问题,我的思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怎样进行教学定位?(仅仅是知道“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的名称?会比较这两种现象吗?)经过研究,我认为应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直观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价值。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 以多元智慧理论作指导,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利用动作表征、形象表征、语义表征和数学符号表征等多种形式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特征,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 在教学手段上运用操作体验、多媒体为手段学生创设有效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渗透变换等数学思想方法。 (四)技术准备与教学媒体 技术准备:彩笔、纸 教学媒体:CAI课件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 汝城县土桥镇中心小学祝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2、6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与旋转。 2、使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4、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使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师:听说我们三(1)班的同学观察能力非常好,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在做什么?(师拿起黑板擦沿水平方向擦黑板) 生众:擦黑板。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是怎样擦黑板的?

生1:轻轻的擦。 生2:直直的擦。 生3:平平的、直直的擦。 …… 师:请你们模仿一下刚才老师擦黑板的动作。(学生模仿做动作) 师:在生活中,像老师擦黑板这样平平的、直直的运动现象还有很多,你们看(课件出示升旗、推动推拉窗、缆车的运动等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让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观察) 师:你们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方式吗? 生众:能! 师:请你们用手势表示推动推拉窗时推拉窗是怎样运动的? 师:升国旗时国旗是怎样运动的? 师:缆车开动时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刚才老师擦黑板,还有推动推拉窗、升国旗、缆车的开动这样平平的、直直的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2、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师:请同学们抬起头看看这个电风扇的转动,它还是平移现象吗? 生众:不是。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不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它是转圆圈的。 师:对了,在数学上除了平移现象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运动现象,就是像电风扇这样转动的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八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 每小题3分,共33分) 1.如图一-1,正方形EFGH是由正方形ABCD平移得到的, 则有( ) A 点E和B对应 B 线段AD和EH对应 C 线段AC和FH对应 D ∠B和∠D对应 2.如图,共有5个正三角形,从位置来看,( )是由左边第一个图平移得到的. A B C D 3.如图一-3,四边形EFGH是由四边形ABCD平移得到的,已知AD=5,∠B=700,则( ) A. FG=5, ∠G=700 B. EH=5, ∠F=700 C. EF=5, ∠F=700 D. EF=5. ∠E=700 4. 如图一-4,所给的图案由Δ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 )前后的图形组成的. A 450、900、1350 B 900、1350、1800 C 450、900、1350、1800、2250 D 450、1350、2250、2700.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则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 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C 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也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D 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6、数轴上的点A表示-2,将点A向左平移5个单位后,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到点B,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 A 0 B 6 C -10 D -4 7、下列运动是属于旋转的是( ) A滾动过程中的篮球的滚动 B钟表的钟摆的摆动 C气球升空的运动 D一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过程 8、如图一-8,ΔABC和ΔADE均为正三角形,则图中可看作是旋转关系的三角形是( ) AΔABC和ΔADE B ΔABC和ΔABD C ΔABD和ΔACE D ΔACE和ΔADE 9、下列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后,不能与原来图形重合的是()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2.对称、平移和旋转 青岛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2.对称、平移和旋转 一、单选题 1.下列数字是对称的是()。 A. B. C. 2.下边的图形,()是通过平移左边的图①得到的。 ① A. B. C. 3.下面是平移现象的是() A. B. C. 4.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下面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中,中心对称的图形有()个。 A. 1 B. 2 C. 3 D. 4 二、判断题 5.平移和旋转后的物体,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也改变。 6.飞机在空中飞行是旋转现象。 7.“脸谱”不是轴对称图形。() 8.判断对错. 左图是六边形,每条边都相等,它有三条对称轴. 三、填空题 9.我们学过的汉字中有很多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写出几个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图中图形A是图形B先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再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后得到的。 11.移一移,说一说。 向下平移了________格。向右平移了________格。向上平移了________格 先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再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先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再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 12.“小鱼之家”。小鱼尼莫要去“小鱼之家”,首先要潜入水草底躲过大鲨鱼。那么,它应先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再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潜入水草底。躲过大鲨鱼后,尼莫再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安全到达“小鱼之家”。 四、解答题 13.在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

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的第1、3。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上个周末我和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在游乐园里,像(点击出现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定格画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点击出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现定格画面)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二、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电梯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们呢!(聪聪:“小朋友,快来移移看!”) 2、移移看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生说)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5格)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对称平移与旋转青岛版

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2、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2、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升旗场面图,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场面? 师述:升旗是一个很庄严的活动,无论在哪里遇到升旗仪式,就要停下手头的事情,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军人行军礼。国旗就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讲授】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图片:出示信息窗1的部旗帜,这是哪个地方的旗帜?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小组中交流问题 (2)小组汇报

(3)小结: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2、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1)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读课本83页最下面的部分。 (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它的对称轴。) 用自己话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它的对称轴。 展示,交流。对称轴是一条直线,用“点画线”来表示。 【设计意图: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对称轴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这里安排了,先读概念,再动手操作剪,最后画一画对称轴。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合作探究 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小组合作,交流 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几条对称轴? 折一折的方法,画出对称轴。 小练习。完成自主练习1题、2题和5题。 小游戏:猜一猜,这是什么? (盖住了一半,能不能猜出它是什么?) 【设计意图:为了引出下一个知识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4、动手操作,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说一说你怎么画。 读课本84页下面两个同学说的话 分几步。 先从图形找到几个重要的点; 再根据每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找到这些点的对称点; 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5、尝试做85页自主练习第3题。

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A B D E F 例1 如图,已知Rt △ABC 中,∠C=90°,BC=4,AC=4,现将△ABC 沿CB 方向平移到如图所示位置: (1)若平移距离为3,求 △ABC 与△/ //C B A 的重叠 部分的面积; (2)若平移位置为x (0≤ x ≤4),求△ABC 与△ ///C B A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 解:(1)由题意得CC ′=3,BC=4,所以BC ′=1; 重叠部分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其面积为:2 11121=?? (2)2 )4(21x y -= 【方法技巧】 平移要注意起点和终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变式演练】 1、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 沿BC 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 △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2、由图中左侧三角形仅经过一次平移、旋转或

轴对称变换,不能得到的图形是( ) 考点二 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例2 如图8,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Rt △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A 的坐标为(-4,1),点B 的坐标为(-1,1). (1)先将Rt △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Rt △A 1B 1C 1.试在图中画出图形Rt △A 1B 1C 1.,并写出A 1的坐标; (2)将Rt △A 1B 1C 1.,绕点A 1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Rt △A 2B 2C 2,试在图中画出图形Rt △A 2B 2C 2,并计算Rt △A 1B 1C 1在上述旋转过程中C 1.所经过的路程.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画 出经过两次平移后的图形 Rt △A 1B 1C 1.即可写出A 1的坐 标; (2)根据以点A 1为中(A (C (D ) (B ) 第2题图

五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归纳

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归纳:平移就是物体沿(上下左右或东南西北)方向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二、仔细观察,填一填。 三、先画出向右平移8格的图形,再画出原图向上平 四、画一画。房子向右平移 5格,小船向下平移4格移4格的图形。 五、分别画出平行四边形向右平移5格和小鱼向下六、在方格里画出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4格平移4格后得到 后的图形 五、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六、(1)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2)绕O点顺时针旋转 90°(3)绕O点逆时针旋转90°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小鱼先向()平移了()格,再 向()平移了()格,又向()平 移了()格,最后向()平移了() 格。

第二单元知识点姓名_____________ 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图形上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点到对称轴的垂线段)相等。 3.轴对称图形的画:1.标拐点 2.找对应点 3.连实线 4.旋转四要素:(1)谁在转(2)旋转中心(3)方向(4)角度 5.旋转、平移、对称的特征:平移:位置改变,方向、大小、形状没有变化。给实则虚,给虚则实。对称:位置、方向变化,大小、形状不变化。实线,对称轴为虚线。旋转:位置、方向变化,大小、形状不变化。给实则虚,给虚则实。 6.画旋转的方法: (1)找到旋转图形的关键线段(2)画出旋转后的线段(3)旋转图形确定关键点(4)连接关键点成图,虚线图。 过关练习: 1、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3)剪窗花是利用了()现象。 2、右图指针从A开始,绕中心o点()旋转()°会转到B; 指针从C开始,绕中心o点()旋转()°会转到D。 指针从B开始,绕中心o点逆时针旋转90°会转到()。指针从D开始, 绕中心点0逆时针旋转90°,会转到()。 3、画出下面图形所有的对称轴。 4、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5、将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每次旋转90度,旋转3次。画出第二个图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6、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2.12×2.7+7.18×2.7 1.25×0.25× 3.2 24×10.2 5.7+5.7×99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下册《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

《平移和旋转》优质课教学设计

学生先试一试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找点、移点、描点) 问:画完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什么没变?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没变,但位置是改变了的。) 四、全课总结 2017.6.8

旋转和平移的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寇占德 本节课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感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1、我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火车、观光电梯、风扇叶片、飞机螺旋桨,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再现,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观察感知,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引入“平移和旋转”时,出现视频,有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演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而讲不同的运动方式加以区分,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初步了解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紧接着有学生先想象再用手势演示,在头脑中构建起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 2、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电动、推拉窗、电风扇梯、时钟、帆船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当一会小小工程师,引导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

八年级数学图像的平移和旋转知识点、经典例题和习题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考纲传真】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考察考点主要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旋转,并探索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复习考纲】 1.探索图形平移、旋转的性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内涵. 2.掌握平移、旋转的画图步骤和方法,掌握图形在坐标轴上的平移和旋转. 【考点梳理】 一、平移定义和规律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注意: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会改变图形的方向,但改变图形的位置); (2)图形平移三要素:原位置、平移方向、平移距离. 2.平移的规律(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意:平移后,原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全等. 3.简单的平移作图 平移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按一定方向和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 平移作图要注意:①方向;②距离. 二、旋转的定义和规律 1.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饶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关键:(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但会改变图形的方向,也改变图

形的位置); (2)图形旋转四要素:原位置、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2.旋转的规律(性质): 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意:旋转后,原图形与旋转后的图形全等. 3.简单的旋转作图: 旋转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绕旋转中心按一定的旋转方向和一定的旋转角度旋转移动. 旋转作图要注意:①旋转方向;②旋转角度. 【典题探究】 【例1】、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移过程的有( ) ①时针运行的过程;②火箭升空的过程;③地球自转的过程;④飞机从起跑到离开地面的过程。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例2】、如图所示的每个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是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例3】、下列图形经过平移后恰好可以与原图形组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梯形 D 、都有可能 【例4】、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B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C 、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 、图形上任意两点连线的长度不变 【例5】、有关图形旋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形上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 、图形上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 A B C D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练习题

平移和旋转练习 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归纳: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二、仔细观察,填一填。 小鱼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了()格,又向()平移了()格,最后向()平移了()格。 三、先画出向右平移8格的图形,再画出原图向上平移4格的图形。 四、画一画。房子向右平移5格,小船向下平移4格 五、分别画出向右平移5格和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 六、在方格里画出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 五、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六、(1)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2)绕O点顺时针旋转90°(3)绕O点逆时针旋转90°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七、判断。 1、拉抽屉是旋转现象。 ( ) 2、所有的锐角都比直角小。 ( ) 3、开着的电风扇叶片属于旋转现象。( ) 4、放大镜下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倍数和因数知识点归纳: 1、2、3、5的倍数特征。 2、100百以内的质数:2、 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共25个。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4、质数×质数=合数合数×合数=合数质数×合数=合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 一、填空1、同时是2,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2、一个数既是9的因数、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3、有一个两位数5□,如果它是5的倍数,□里填()。如果它是3的倍数,□里可以填(),如果它同时是2、5的倍数,□里可以填()。 4、三个连续的偶数和是96,这三个数分别是()、()、()。 5、226至少增加()就是3的倍数,至少减少()就是5的倍数。 6、两个连续的质数是()和();两个连续的合数是()和() 7、用质数填一填。22=()+()=()+() 8、100以内最大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差是()。 9、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十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小的合数,这个数是()。 二、应用题 1、一个小于30的自然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2、当a分别是1、2、 3、 4、5时,6a+1是质数,还是合数? 3、幼儿园里有一些小朋友,王老师拿了32颗糖平均分给他们,正好分完。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 4、小红到文具店买日记本,日记本的单价已看不清楚,他买了3本日记本,售货员阿姨说应付134元,小红认为不对。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5、501班上体育课,有34人参加跳绳活动,要分成5人一组,至少还要再来几个人?可以分成几组? 6、502班有48名同学,参加学校体操表演,要求排成长方形队形。每行或每列不得少于3分,可能是怎样的队列?(把所有的情况都写出来) 格式:502班可能每行排()人,排这样的()列; 7、李叔叔的果园每行树的棵树都是相等的,下面是几位小朋友各自数出的总棵树,其中只有一个小朋友数对的,你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直接答) 李刚:73棵程鸣:77棵王冰:79棵赵强:71棵 8、小明将黑板上的一个两位数乘以一个最小的合数,把这个最小的合数看成了最小的质数,结果得188,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列式计算)

五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

小学五年级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一、填空题 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2)推拉窗的移动。()(3)钟面上的分针。() (4)飞机的螺旋桨。()(5)工作中的电风扇。()(6)拉动抽屉。() 2、看下图填空。 (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 )”;(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3”;(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6”;(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5)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12”。 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 (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二画一画。 (1)画出下图绕点A顺时针旋转90°、180°、270°后的图形。(2)画出下图绕点O逆时针旋转3次图形,每次旋转90°。(3)按照图中的变化规律画出图中的阴影部分。 三、(1)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 (2)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4)如下图,点M 是线段AB 上 一点,如果线段 AB 绕点M 逆时针旋转90°,画出AB 所在的位置。 奥数提高 1、有一个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25,差是7,这个真分数是( ) 2、一个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1,如果分子再加上1,化简得12,原来的最简分数是( )。 3、把3个完全相等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0平方厘米。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平均锯成3个长方体.已知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偶数,体积是960立方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3)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责编:杜少波 【学习目标】 1.了解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图形变换后的图形; 3.利用平移、旋转、中心对称、轴对称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移变换 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 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要点诠释: (1)平移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本讲的平移是指平面图形在同一平面内 的变换; (2)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 (3)图形的平移是指图形整体的平移,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只改变了位置, 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 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要点诠释: (1)要注意正确找出“对应线段,对应角”,从而正确表达基本性质的特征; (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这个基本性质既可作为平 移图形之间的性质,又可作为平移作图的依据. 3. 平移与坐标变换: (1)点的平移 点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2+对称.平移与旋转》

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2 对称.平移与旋转》 题号一二三 得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三个大题,满分102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选题(共54分) 评卷人 得分 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3分) A. 等边三角形 B. 正方形 C. 圆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分) A. 长方形 B. 平行四边形 C. 圆 3.下面图形中有( )条对称轴。(3分) A. 1 B. 无数 C. 2 4.下面图形中有( )条对称轴。(3分) A. 1 B. 3 C. 2

5.下面图形中有( )条对称轴。(3分) A. 1 B. 3 C. 2 6.下面图形中有( )条对称轴。(3分) A. 1 B. 没有 C. 无数 7.下面图形中有( )条对称轴。(3分) A. 1 B. 没有 C. 无数 8.汉字“田”有( )条对称轴。(3分) A. 1 B. 2 C. 4 9.椭圆有( )条对称轴。(3分) A. 1 B. 2 C. 无数 10.下面属于平移现象的是( )(3分) A. 电风扇的移动 B. 时钟的分钟运动 C. 推推拉门 11.下面不属于平移现象的是( )(3分)

A. 风车转动 B. 缆车运动 C. 电梯的下降运动 12.下面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3分) A. 树上的水果掉在了地上。 B. 汽车的轮子在不停地转动。 13.下面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3分) A. 小明向前面走了3米。 B. 风扇的叶子在转动。 14.下面运动不属于平移的是( )。(3分) A. 火箭发射升空。 B. 拧开茶杯盖。 C. 拉动抽屉 15.下面运动不属于平移的是( )。(3分) A. 射箭运动员把箭射在靶子上。 B. 窗帘被拉开了。 C. 小明推开教室的门。 16.推拉窗的运动是( )。(3分) A. 平移 B. 旋转 C. 既平移又旋转 17.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 )。(3分) A. 位置 B. 大小 18.升旗时国旗的运动是( )。(3分)

八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情景再现: 你对以上图片熟悉吗?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汽车中的乘客在乘车过程中,身高、体重改变了吗?乘客所处的地理位置改变了吗? (2)传送带上的物品,比如带有图标的长方体纸箱,向前移动了20米,它上面的图标移动了多少米? (3)以上都是我们常见的平移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还能举一些平移的例子吗? 1.如图1,面积为5平方厘米的梯形A′B′C′D′是梯形ABCD经过平移得到的且∠ABC=90°.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A′B′C =________. 图1 2.在下面的六幅图中,(2)(3)(4)(5)(6)中的图案_________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的. 图2 3.请将图3中的“小鱼”向左平移5格. 图3 4.请欣赏下面的图形4,它是由若干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拼成的.你能用平移分析这个图形是如何形成的吗? §3.1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一、填空: 1、如下左图,△ABC 经过平移到△A ′B ′C ′的位置,则平移的方向是______,平移的距离是______,约厘米______. 2、如下中图,线段AB 是线段CD 经过平移得到的,则线段AC 与BC 的关系为( ) A.相交 B.平行 C.相等 D.平行且相等 3、如下右图,△ABC 经过平移得到△DEF ,请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______,互相平行的线段______,相等的角______.(在两个三角形的内角中找) 4、如下左图,四边形ABCD 平移后得到四边形EFGH ,则:①画出平移方向,平移距离是_______;(精确到0.1cm ) ②HE=_________,∠A=_______,∠A=_______. ③DH=_________=_______A=_______. 5、如下右图,△ABC 平移后得到了△DEF ,(1)若∠A=28o,∠E=72o,BC=2,则∠1=____o,∠F=____o,EF=____o;(2)在图中A 、B 、C 、D 、E 、F 六点中,选取点_______和点_______,使连结两点的线段与AE 平行. 6、如图,请画出△ABC 向左平移4格后的△A 1B 1C 1,然后再画出△A 1B 1C 1向上平移3格后的△A 2B 2C 2,若把△A 2B 2C 2看成是△ABC 经过一次平移而得到的,那么平移的方向是______,距离是____的长度. 二、选择题: 7、如下左图,△ABC 经过平移到△DEF 的位置, 则下列说法: ①AB ∥DE ,AD=CF=BE ; ②∠ACB=∠DEF ; ③平移的方向是点C 到点E 的方向; ④平移距离为线段BE 的长.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个 B.2个 C.3个 D.4个 8、如下右图,在等边△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AC 、AB 的中点,则△AFE 经过平移可以得到( ) A.△DEF B.△FBD C.△EDC D.△FBD 和△EDC 三、探究升级: 1、如图,△ABC 上的点A 平移到点A 1,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A 1B 1C 1. 3、 △ABC 经过平移后得到△DEF ,这时,我们可以说△ABC 与△DEF 是两个全等三角形,请你说出全等三角形的一些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4、如下图中,有一块长32米,宽24米的草坪,其中有两条宽2米的直道把草坪分为四块,则草坪的面积是 ______. 5、利用如图的图形,通过平移设计图案,并用一句诙谐、幽默的词语概括你所画的图形. §3.3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五年级上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练习题

五年级上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练习题一、连一连。 升旗时国旗的运动 钟摆的运动 在算盘上拨珠平移 电梯的运动 风扇叶片的运动 火车的运动旋转 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 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二、操作。 1、向( )平移了( )格。 2、把上面的小船图向上平移5格 3、画出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三、选择。 汽车在公路上运动时;轮子的运动是( )。

A、平移 B、旋转 C、既平移又旋转 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练习题(二)一、看图填一填。 1、长方形向()平移了()格。 2、六边形向()平移了()格。 3、五角星向()平移了()格。 二、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画“√” 三、按要求操作。

1、把图中长方形向上平移2格; 2、把图中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 3、把图中平行四边形向左平移5格。 四、按要求填图 五、分别画出下面图形向下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六、画出拖拉机先向左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平移和旋转练习题(三) 一、看图填一填。 1、长方形向()平移了()格。 2、六边形向()平移了()格。 3、五角星向()平移了()格。 二、按要求操作。

1、把图中下边的长方形向上平移2格; 2、把图中左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 3、把图中上边的长方形向下平移4格; 4、把图中右边的平行四边形向左平移5格。 5、平移后的图像什么? 三、接着往下画。 四、在各图形中填上合适的数。 五、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空格处画出适当的图形。

六、画一画。 七、在下图空格内画出合适的图形。

八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全章复习与测试(含答案)

平移与旋转全章复习与测试 体系自主构建: 答案:①对折②垂直平分③平行④平行⑤相等⑥平行⑦相等 ?⑧旋转⑨旋转中心⑩旋转中心 11 180 12对称中心 13对称中心 ?14?平行 ?15相等 16位置 17形状和大小 18对应边 19对应角 20边 21角 思维方法点拨 1.运动和变化的思想 学习本章时要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变量和不变量,分析其构成元素,在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上的变化,注意从“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明白“动中不动”的含义是:①对应线段相等,②对应角相等,③形状、大小不变.在变化过程中把握住平移方向、平移距离、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及旋转方向.

2.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类比学习: (1)平移由平移方向及距离决定,而旋转由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决定. (2)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未改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运动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平移时,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旋转时,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中心对称是旋转对称的一个特例,旋转对称的角度大于0°小于360°,?而中心对称旋转角度是定值180°. 3.亲自动手操作 轴对称与平移,旋转及中心对称的联系,可通过运手画图操作得出,其规律分别是:①当对称轴平行时,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图形可通过一次平移得到;②当对称轴相交时,两次轴对称可通过旋转得到,旋转中心是对称轴交点,旋转角度是对称轴夹角的2倍;③当对称轴互相垂直时,?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成中心对称. 经典案例剖析 1.图形的变换作图 例1如图所示,将△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A′B′C′,将△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后得△A″B″C″,?请你画出△A′B′C′和△A″B″C″. 分析把A、B、C三个点分别向下平移4个格,得到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A′、B′、C′即得△A′B′C′;要画△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后的图形,即画△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只需把A′、B′、C′三点分别与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练习题培训资料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练习题 一、填空. 1、看图填空. ①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②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③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 )所在位置。 ④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2)如图。 ①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②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 (3)图形按( )方向旋转( )度可以得到图形. (4)图形按( )方向旋转( )度可以得到图形。 三、选择。 (1)将顺时针旋转270度得到的图形是( )。 A、B、C、D、 (2)下面的图形中,( )不能由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 A、B、C、D、 (4)将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的是( )。 A、 B、 C、 (5)左图中共有( )条线段。 A、4 B、5 C、8 D、10

(6)体育课上,第一小组六名同学为了庆祝胜利,小组内每两名同学 相互击掌一次,共击掌( )次。 A、6 B、8 C、10 D、15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 A.乘直升电梯从一楼上到二楼 B.钟表的指针嘀嗒嘀嗒地走 C.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行驶 D.汽车在平坦笔直的公路上行驶 四、画一画. (1)画出三角形AOB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2)画出下图锤形图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3)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4)画出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 图形。 五、描述下图中,图A如何变换得到图B?图C如何变换得到图D?

1、转一转,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A B B 2、填一填。 (1)分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 (2)分针从“12”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 (3)分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3”。 3、画一画。 (1)将图形A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B。 (2)将图形B再向左平移5格,得到图形C。 A O 4、画一画。 (1)图形A向右平移4个方格得到图形B。 (2)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对称图形,得到图形C。 A L

苏教版平移和旋转ppt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与旋转教学案例

苏教版平移和旋转ppt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 与旋转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案例 古排中心小学:苏运海 【简介】:在教学方格图纸上的平移中,使学生运用平移解 决实际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图形的平移分 两步,一是平移的方向,这是比较容易的;二是平移距离, 这是个难点,而平移的距离实质上是图形中每一组对应点之 间的距离,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 形时的基础。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来加深理解物体或图形旋 转和平移现象。 【理论依据】: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二).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三).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 (四).展示、归纳。

(五)检测、延伸。 【教具准备】课件,汽车、轮船、红旗、钟、风扇等教学模 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音乐,师生一起做运动。在欢乐的运动中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1.看一看。 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 还是旋转现象?(这是平移现象) 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 象?(旋转现象)

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 出示课本其他图形。 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3.做一做。 (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 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运动的物体吗? (玩具飞机、地球仪、吊扇等)像这样的运动我们把他称为旋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