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西安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姓名:李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王岚

2011-06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专业:企业管理

硕士生:李静(签名)

指导老师:王岚(签名)

摘要

盈余管理在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界已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盈余管理在我国公司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而是发展成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2007年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国公司选择会计政策的自主权,从理论角度来看,公允价值计量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因此,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成了人们最大的担忧,研究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也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和公允价值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其次,详细阐述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并就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从理论角度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基于此提出了本文的四个假设。再者,以我国上市公司从2006年末至2009年末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对修正的JONES模型进行改造,加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控制变量两个变量,利用SPSS等统计分析工具,实证研究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得出本文所提出的四个假设均不成立。

从研究的结论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但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明显。最后,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强调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要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修正的JONES模型;盈余管理

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Subject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Specialty :Enterprise Managemengt

Name :Li Jing (Signature)

Instructor:Wang Lan (Signature)

ABSTRACT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history in western countries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earnings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it has also not is a simple accounting problems, but th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omplex social problems. In 2007,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ntroduce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a certain extent gives companies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y autonomy, from theory perspective, the fair value provides ability for the company to earning management, therefore, use fair valu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comes the biggest worry,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air valu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also becomes necessary.

Firstl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about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air valu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aper’study method was brought forward based on this research. Second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air value of the actual business in the application at the listed companies, the fair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operating results were analyzed carefully, the influence of obtained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by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the possibilit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our assumptions. Moreover, take the listed companies’s data in China from the end of 2006 to the end of 2009 as a basis, and modified the JONES model, joined the changes in the fair value and losses and control variable two variables, use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s, empirical study the relevancy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earnings management.and draw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resented four assumptions are not established.

Judging from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All of listed companies generally exist by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fair valu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y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is not obvious. Finally, this paper takes situation about earnings management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 emphasized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strictly enforce accounting standards, perfec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Keywords :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ified JONES model Earning manipulation Thesis : Application Study

1绪论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盈余管理在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界已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盈余管理在公司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而是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上市公司由1990年的10家发展到2009年8月的1638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资源配置、筹集社会资金、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据2001年的调查研究证明,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后,普遍存在着利润下调、经营业绩恶化等现象,这也就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为配股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2002年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为了避免公司因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诸如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等处罚,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及亏损年度前后均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公司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2006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从2001年至2006年(2001年1月1日开始实行《公司会计制度》至2006年12月31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过度的盈余管理一方面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社会资源配置、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等,另一方面也使得投资者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借以决策的会计信息成为了一种“数字游戏”,并且给他们的决策增加了极大的障碍,甚至产生误导作用。

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联系,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能有效的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必须以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为前提。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提出。其实,公允价值最早在我国提出是在1998年,但由于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环境不成熟,监督体制不完善,在实务操作中出现了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情况,以至于在后来2001年修订会计准则时被取消了。2007年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市场发展情况,又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体现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我国会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会计准则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公司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作为基础,取消了存货的后进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出法、规定部分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能转回、扩大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等等,这些都给了盈余管理有意识的反击;同时,新公司会计准则又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规定主要应用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合并等领域,新的计量模式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影响。

从理论来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相关性,而且也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但是限于我国目前的市场发育水平,完全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难以实现,致使在实务中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一些方面给予了公司更大的自主权来选择其会计政策,这也就给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公允价值计量能否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目标。

1.1.2 研究意义

盈余管理不仅是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研究盈余管理既有它的理论意义,也有它的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的研究,为投资者、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1)为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质量提供保证

本文把我国上市公司按行业区分进行盈余管理研究,分析其盈余管理程度和主要手段,帮助投资者清晰识别投资对象如何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并明确其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增强了投资者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并为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质量提供了一定保证。

(2)为监管部门制定监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的普遍化,不同的行业所呈现出来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千差万别,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困扰,本文通过对不同行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为监管部门制定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公司会计准则制定者提供思路

2007年新公司会计准则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行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对比分析评价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的合理性,为公司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提供思路。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方法

(1)规范方法与实证方法相结合。本文以国内外盈余管理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的

1绪论

企业会计准则,对2007年至2009年的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分析得出有用的研究结论。

(2)比较研究方法。本文在实证研究中大量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如上市公司不同行业的研究比较、上市公司不同年份的研究比较等等。

(3)定量研究方法。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处理,该过程主要借助SPSS软件和EXCEL实现。

1.2.2 结构安排

包括引言在内本文共分为五章,现将各章内容简单叙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总体结构安排,并简要叙述本文各章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首先追溯国内外对盈余管理渊源,并分析国内外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和动机,最后对比介绍国内外公允价值的定义,指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和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分析。首先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阐述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给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带来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对四个领域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第四章公允价值计量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首先在前面章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并把修正的Jones模型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然后在收集和整理2006年至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根据模型研究结果,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应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虽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其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明显的结论,然后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结论并结合我国目前盈余管理状况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同时还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所示。

图1.1论文框架图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比较

2.1.1 国内外盈余管理定义比较分析

(1)国外盈余管理概念

会计学家Katherine Schipper(1989)[1]把盈余管理的定义建立在会计数字是一种有用的信息基础之上,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公司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会计学家William.K.Scott(1997)[2]在《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选择会计政策所产生经济后果的具体表现,只要管理层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权,其必然会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或符合管理层预期目标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Paul M.Healy,James M.Wahlen(1999)[3]在《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一文中指出,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经理层为了误导那些运用公司的经济业绩来做决策的利益相关人,或者影响那些以财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而运用其职业判断来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构造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行为。

(2)国内盈余管理的概念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魏明海教授(2000)[4]在《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中提出,盈余管理是公司经理层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经营成果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运用职业判断做出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

上海财经大学的顾兆峰(2000)[5]在《论盈余管理》一文中,把盈余管理定义为:是公司经理层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吴江涛(2003)[6]在《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其抑制剖析》一文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经理层为了实现特定主体的利益,而利用各种可控手段,对公司经营成果进行调节,以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3)国内外盈余管理定义比较分析

从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界定看来,国外的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经济结果,而我国的学者把其定义为一系列的行为;但他们都认为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密切相关,并在盈余管理的合法性上也达成了共识。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2 国内外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比较分析

(1)国外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研究

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就是找一个能代理盈余管理的数量化指标。国外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模型、具体应计利润模型、基于分布密度的实证模型、基于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实证模型和其他盈余管理工具的实证模型。

①总体应计利润模型

总体应计利润通常可通过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数据得到,它包括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两个部分,其中操作性应计利润被看做是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指标。在国外文献中,估计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模型主要有:Healy模型、DeAngelo 模型、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以及Jones模型的其他变型。

Healy(1985)模型[7],假设公司各年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均值是恒定的,它在估计期的各年中服从一个白噪声过程;同时,从长期来看,估计期各年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代数和应为零。DeAngelo(1986)模型[8],与Healy模型相区别,它把事件期前一年度的总体应计利润作为事件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估计值。

Jones(1991)模型[9]中的可操作性利润通过总体应计利润减去不可操作性利润得到,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运用一个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回归模型中的参数是通过总体应计利润回归模型得到,然后把总体应计利润回归模型中的变量作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自变量。Jones模型把总体应计利润分为两部分:营运资本产生的应计利润和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应计利润,则Jones模型回归方程包含两个变量:销售收入变动量和固定资产原值;其中,销售收入变动量作为营运资本所产生的应计利润的主要代理变量,固定资产原值作为固定资产折旧所产生的应计利润的代理变量。

修正Jones模型(Dechow1995)[10],修正的Jones模型和原Jones模型的主要区别是该模型假设在事件期内,体现为应收账款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额是盈余管理的结果,Dechow(1995)认为,营业收入被管理层操纵时,如提前确认收入会导致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被低估,于是,她将销售收入变动量扣除应收账款变动量后的差值,即现销收入变动量作为自变量。

②具体应计利润模型

与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相对应的是具体应计利润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具体应计利润项目的实证检验来验证盈余管理行为,其针对特定行业,并选取特定的自变量来研究盈余管理。部分学者使用具体应计利润模型研究特定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arquardt和Wiedman(2002)[11],他们研究了几种不同的盈余管理情形及其使用的具体应计利润项目,并发现,拟发行证券的公司倾向于利用提前确认收入的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有管理层收购动机的公司倾向于利用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来进行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而那些为了避免亏损的公司一般倾向于使用一些规划交易的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

③基于分布密度的实证模型

Burgstahlerl(1997)、Degeorge (1999)和Somnath (2003)[12]提出通过对盈余分布密度的检验来验证盈余管理行为,这些研究假设公司管理层存在为避免亏损和盈利下降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如果公司存在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所选样本的盈余分布图形上就会有所反映,即紧靠盈余为零的阈值点左边的样本数比预期的少,而紧靠阈值点右边的样本数比预期的多,从而造成分布函数的不连续,这个方法通过对这种不连续的检验来验证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④其他盈余管理的实证模型

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Mills and Newberry(2001)和Phillips,Pincus and Rego(2003)[13]等人通过研究提出基于递延所得税费用来研究盈余管理的方法。该方法以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来衡量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大小,其中会计收益是指提交给股东和其他投资者的财务报表中的收益,应税所得是指交给税务部门的报表中的收益。Nelson等人(2000,2001)[14]研究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意图和审计师是否对这些盈余管理意图进行阻止。该研究得出,对财务报告审计之前的盈余管理研究可以加深对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

(2)国内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研究

李吉栋(2006)[15]在修正Jone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金流量模型,他把公司的现金流做为一个变量加入到修正的Jones模型中,以此来估计公司的可操作性利润,进而评估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

(3)国内外盈余管理模型比较分析

国外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并被众多学者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多次引用,特别是修正的Jones模型,其检测能力较高,且通过运用截面数据进行研究,还可以降低研究结果的误差,基本可满足实证研究的需要。而由于我国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1.3 国内外盈余管理动机研究比较分析

(1)国外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目前的研究所考察的盈余管理动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监管动机。

①影响公司股价的动机

美国Loughran 等人(1997)[16]和Spiess等人(1995)[17]的研究证明,公司在发行股票之后的五年内,其股票价格走势弱于整个市场。Teoh等人(1998)[18]提出了增发期间的盈余管理假设,试图来解释这种股价走低现象,他认为,公司在准备增发股票之前会人为提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利润,使投资者因此而高估这些公司的赢利能力,增发前的盈余管理会导致增发后的利润下滑,最终使公司的股价在增发后走低。

Abarbanell和Lehavy(2001)[19]研究了股票价格对盈余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敏感度是否会影响盈余管理的方向和程度。该研究发现,那些股票价格对盈余信息敏感度较高的公司,他们更倾向于对盈余进行管理以达到分析师预测的水平,而那些股票价格对盈余信息敏感度低的公司,他们更愿意采用保守的盈余管理来满足或超过分析师的预测,而那些被推荐为卖出的公司,他们更倾向于采取降低收益的盈余管理,从而出现较大的负向预测误差。

Beneish(1999)[20]的研究发现,那些违反公认会计原则而高估盈余的公司,在盈余被高估期间,他们发现管理者更多地减持了手中的股票。Beneish等人(2001)[21]对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那些有管理者异常卖出行为的公司,他们在违反契约之前报告的非预期应计利润显著高于控制样本公司,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推迟了契约被违反的时间,以使自己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卖出手中的股票。

Perry(1994)[22]考察了管理当局收购前的盈余管理。Perry和Williams(1994)指出在管理层收购的估价中公司的盈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其对根据收入变动量和固定资产折旧变动量后估计所得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研究和检验,其研究结果表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在管理层收购前是负的,即在管理层收购前存在减少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Erickson和Wang(1999)[23]通过对美国公司在兼并前后的研究发现了被兼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兼并协议签署前,被兼并公司有正向的盈余管理行为。Louis(2002)[24]的研究也发现,被兼并公司在兼并完成后会出现业绩下滑,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在兼并前实施了盈余管理,即在兼并发生之前有正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兼并之后有反向的盈余管理行为。

②与契约订立相关的动机

DeFond和Jiambalvo(1994)[25]对那些实际已经违反了债务契约的样本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公司在违反契约的前一年会人为的调高应计利润,也就是说临近债务契约边界条件的公司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另外,Sweeney(1994)[26]也通过研究发现,公司为了债务契约而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Healy(1985)、Guidry(1999)和Holthaus(1995)[27]都通过研究证明,管理当局会运用会计判断来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果,以提高其基于盈余的奖金报酬。Healy(1985)和Holthausen(1995)[28]等人发现,设置奖金上限的公司在实际已经达到上限的情况下,编制财务报告时会采用递延收益的会计方法来增加公司的下期盈余,以保证管理者下期的奖金报酬。

③应对政府监管的动机

由于众多的行业发展都受到政府的监管,并且有些行业的监管行为与公司财务数据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密切相关,因此,对行业的监管会诱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Beatty等人(1995)和Collins 等人(1995)[29]的研究发现,接近最低资本要求的银行往往会高估贷款损失准备,低报贷款注销额,并确认非经常性的已实现投资组合利得,以应对政府监管。Patten和Trompeter(2003)[30]研究了环保调查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美国1984年Union Carbide的一次泄漏事件引起了全行业的环保调查,该研究发现在1984年被调查公司都降低了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2)国内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蒋义宏,魏刚(2001)[31]曾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概括为“扭亏为盈假设”、“配股资格假设”和“高价发行假设”三大假设,这些假设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以下具体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盈余管理动机研究进行综述:

①配股增发动机

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的配股有明确的限制条件,2006年证券法修订后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的公司才能实施配股,孙铮、王跃堂(1999)[32],陈小悦、肖星、过晓燕(2000)[33]等的研究都发现,在配股生命线右侧,上市公司具有非常集中的趋势,这就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的要求,而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李志文、宋衍衡(2001)[34]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配股后,普遍存在着利润下调、经营业绩恶化等现象,这也就说明了公司在配股前存在夸大经营成果的盈余管理行为。

②扭亏为盈动机

陆建桥(2002)[35]以1993年至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22家亏损公司和22家行业相同且规模相似的盈利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个模型多角度地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前后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张昕(2008)[36]通过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是否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当年亏损或下年亏损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来实现当年扭亏为盈或者调低利润,为下年扭亏做好准备。

③高价发行

Aharony Lee和Wong(2000)[37]对我国1992年至1995年间初次发行B股和H股的国有公司的上市财务报告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发现IPO公司平均的资产利润率在发行新股的前两年开始上升,在发行新股所在年份达到顶峰,在随后三年则呈现下降趋势,他们得出结论:我国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较大,动机较明显和强烈。

(3)国内外盈余管理动机比较分析

从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的研究理论都是基于其各自所特有的经济环境展开,相关研究结果相当的成熟并已达成共识,其实践意义也较强。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严重依赖于财务报告数据,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国外不尽相同,并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 国内外公允价值定义比较分析

(1)国外公允价值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5年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4年6月颁布的公告Fair V alue Measurements中,把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价格。

(2)我国公允价值定义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公司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并且新准则也明确指出一些会计信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如: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资产性交换、关联方交易等等。(3)国内外公允价值定义比较分析

虽然我国和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界定略有不同,但可以发现,它们都认为公允价值的实现要基于两个基本条件:公平交易和信息对称,这也表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依赖发育完善的市场,对相关环境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这相对于以前谨慎性理念原则下的市价和成本孰低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直接影响盈亏变化的力量。

2.3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葛家澍(2000)[38]指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日益严重,虽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但会计准则作为报表编制及审计的客观依据,在防范和抑制盈余管理方面责任重大,只有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才能不使弄虚作假者有所借口,才能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葛家澍(2002)[39]指出,美国安然事件和我国的银广夏事件所反映出的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体现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葛家澍(2007)[40]指出公允价值有一个重要的局限性:估计价格会出现偏差。

吴战篪(2009)[41]认为作为波动性较强的资产,证券投资本身就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比较有利的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为上市公司利用政券投资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叶建芳、周兰等(2009)[42]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关注公司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通常会用公允价值计量来进行盈余管理。

公允价值计量从理论上看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其运用存在较大的人为操作性,偏差较大,为公司的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并且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它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之一。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本文的研究中,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拟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公司的治理层或管理层在会计规范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选择有利于实现其自身利益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从而修饰对外财务报告,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经营业绩的理解和决策的一系列行为。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一种蓄意欺骗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一种合法行为。本文通过运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分析

2006年2月15日是我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国家财政部正式颁布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宣布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全面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使得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并进一步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公司等各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重新广泛引用,此次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等方面均再次启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下面就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上市公司各项资产中的应用情况及实务处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其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

3.1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的应用分析

3.1.1 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007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做了明确规定,取消了曾经一贯使用的短期投资项目,提出了金融资产的概念,并规定公司新获得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均以公允价值计量。

新准则将公司的投资进行了重新分类,并把公司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从交易所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2)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贷款和应收账款。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和除上述三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43]

(1)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

新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但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该资产的初始成本。

(2)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3 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分析

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并将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及时计入当期损益,当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将曾经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部分也转入到公司当期的投资收益。其会计处理是,资产负债表日,金融资产的现行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借记各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之做相反的会计分录;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账款,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当该资产确认转出公司、发生减值或发生摊销时,由此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到公司的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部分除减值损失和由于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所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直接计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即资本公积帐户,而当该项金融资产确认转出公司时,将曾经计入资本公积帐户部分转出,计入到公司的当期损益。

3.1.2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如果上市公司拥有大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那么其对公司的利润影响是比较大的,在以前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公司的金融工具变动只在其实际转出公司时才确认收益,最终反映在公司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而新准则要求公司把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及时计入公司的损益,反映在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即要求其收益和损失不是在报告期末反映,而是要根据市场价值变动情况立即确认,比较而言,运用公允价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计量具有一定的人为操作性,会使公司的盈余随市场的变化会有较大的波动,这也就是说,使用公允价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计量在一定程度上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

3.1.3 我国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状况分析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把我国上市公司A股按所属行业进行分类,共分为13门类,并分别用大写字母表示,其中,A表示农、林、牧、渔业类上市公司,B表示采掘业类上市公司,C表示制造业类上市公司,D表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类上市公司,E表示建筑业类上市公司,F表示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类上市公司,G表示信息技术业类上市公司,H表示批发和零售贸易类上市公司,I表示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J 表示房地产业类上市公司,K表示社会服务业类上市公司,L表示传播与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M表示综合类上市公司。本文根据需要剔除了I类,即金融保险类公司,因为金融保险类公司的业务具有特殊性,其会计数据可比性差。因此,依据此分类,,把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归类和汇总,共12门类,并根据2007年至2009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搜集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情况,列示如下: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1 2007年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金融资产持有状况表

行业代码上市公司总数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数比重

A 39 10 25.64%

B 31 4 12.90%

C 900 185 20.56%

D 63 9 14.29%

E 34 5 14.71%

F 66 17 25.76%

G 98 32 32.65%

H 91 24 26.37%

J 67 13 19.40%

K 47 17 36.17%

L 11 5 45.45%

M 73 19 26.03%

合计1520 340 22.37% 表3.1中的比重为行业类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数占该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从该表可以看到,我国2007年度上市公司共1520家(不含金融类公司),年末仍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有340家,占总上市公司总量的22.37%,可见,2007年末我国拥有交易性金融投资的上市公司并不多,这主要是受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公司把所筹资金都用来日常经营已捉襟见肘,公司能用来做投资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中持有金融资产较少是正常的。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最多的是L类上市公司,即传播与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2007年度该行业共有11家上市公司,有5家在年末拥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该行业中的公司持有金融资产是由其业务特点所决定的,以出版传媒为例,从其2007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到,该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为辽宁印刷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中国石油普通股(A股)股票17500股,同时还发现公司2007年度较2006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年末帐面有大量的货币资金,少量的应收帐款,并且公司还存在大量的预收帐款,这都说明文化传播类行业的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经营状况良好,且资产的流动性较强,为其进行短期投资创造了条件,因此,该行业类公司拥有金融资产的较多。

拥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最少的行业是B类,即采掘业类上市公司,2007年度该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31家,但在年末拥有金融资产的只有4家,通过阅读该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到,该行业在2007年总体经营状况良好,且资产的流动性也较强,但金融类投资却非常的少,联系当年此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不难得出,由于在2007年各

3 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分析

种能源的价格是一路飚升,该行业公司把大部分的投资都放在存货上,这点在中国石化的财务报表中就表现的比较明显,2007年中国石化的存货同比增长了22%。

总体看来,2007年度我国上市公司中持有金融资产的家数并不多。相比旧准则,金融资产的初始和后续计量都采用公允价值,会给公司的盈余变化产生影响,但只有当上市公司拥有大量金融资产时才会对其当期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结合我国2007年度实际情况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的运用并不会向大多数学者所想象的那样,使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产生较大波动。

表3.2 2008年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金融资产持有状况表

行业代码上市公司总数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数比重

A 39 15 38.46%

B 32 6 18.75%

C 938 205 21.86%

D 64 13 20.31%

E 34 5 14.71%

F 66 15 22.73%

G 104 27 25.96%

H 94 24 25.53%

J 72 17 23.61%

K 48 8 16.67%

L 12 7 58.33%

M 71 24 33.80%

合计1574 366 23.25% 从表3.2可以看到,我国2008年度上市公司的总量达到了1574家(不含金融

类公司),相比2007年度略有增幅,同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

了365家,绝对数较2007年有所提高,但持有金融资产家数占总上市公司数量的

比重增幅不大,仍保持在23%左右,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对金融资产的投资状

况并没有较大的变化。

其中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最多的依然是传播与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最少的是

建筑业类上市公司,由于该行业上市公司对经营资金需求较大,资产流动性较慢,

致使其投放在投资领域的资金减少。总体看来,各行业持有情况整体平稳,波动不大。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3 2009年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金融资产持有状况表

行业代码上市公司总数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数比重

A 40 12 30.00%

B 36 9 25.00%

C 994 210 21.13%

D 65 14 21.54%

E 66 9 13.64%

F 67 15 22.39%

G 112 33 29.46%

H 96 31 32.29%

J 79 20 25.32%

K 51 12 23.53%

L 13 4 30.77%

M 72 24 33.33%

合计1663 393 23.63% 从表3.3可以看到,我国2009年度上市公司的总量达到了1663家(不含金融保险类公司和创业板公司),相比2008年度增幅较大,这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比较迅速。同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39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量的比重为23.63%,较2008年略有提高,这主要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证券市场失去了信心。其中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最多的依然是综合类上市公司,拥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最少还是建筑类上市公司。从2007年至2009年搜集到的数据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情况变动不大,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数量,占上市公司总数量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3%左右。

3.2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分析

3.2.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新准则提出了投资性房地产概念,把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有之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44]。

按新准则的规定,公司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且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处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卢永华杨晓军 (厦门大学会计系316005)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矗例如,当接受股票捐赠时,应采用市场股票的现行交易价格。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CostAccumulation),有效清偿价值(EffectiveSettlement),在用价值(Value-in-use)以及特定主体价值(Specific-entity-value)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英国ASB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折现”中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把在用价值定义为:特定主体期望的现金流量的市场价格。IASC也在IAS36“固定资产的减损”中采取了类似的描述,将在用价值定义为:主体连续使用某项资产以及对其在使用寿命终了进行处置时,估计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

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中应用

2013年6月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Jun.2013第15卷第3期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Taxation College Vol.15No.3【财务与会计】 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 王晓英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以充分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核算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背景,论证了其优越性和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途径。 关键词:公允价值;活跃市场;相关性;可靠性会计收益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06(2013)03-0037-03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实施。本文拟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背景、优越性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的途径,以期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背景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人们投资意识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只有引入公允价值,才能进一步适应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于是,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实施。 我国会计准则在引入公允价值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坚持了“适度运用”的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作为转型经济国家,有些资产和负债仍缺乏成熟的活跃市场,在会计核算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固然重要,但应当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前提,如果我们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可能会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等现象。根据上述理由,我国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规定,只有在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 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拥有自身的优越性。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适应了金融创新的需求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从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由于它们以合约的形式出现,具有跨期性、杠杆性、联动性、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等特点,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无法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因为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必须等到合约真正履行时,才能进行会计核算。 收稿日期:2013-05-14 作者简介:王晓英(1988-),女,山西万荣人,山西财经大学2012级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7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所瞩目的焦点。尽管有一些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但仅以个例作为论据,并未举出具有概括性的确切数据。本文根据盈余管理的特点及主要手段,对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整体上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盈余管理的状况。 一、盈余管理的特点国外学者PaulM.Hyaly和JamesM.Wahlen 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下:“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第一,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作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第二,盈余管理的途径有两条: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但为什么不利用其他途径?答案在于盈余管理的难度不同。从编制现金流量的间接法可知,利润由两部分构成: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各种应收应付项目。其中的各种应收应付项目根据受到操纵的程度不同在会计科目上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由于调整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难度较大,而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的会计核算多涉及到职业判断,操纵难度相对较小,因而盈余管理主要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上做文章。故而,报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运用的探讨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运用的探讨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渐渐难以满足会计市场的需求。这时公允价值出现了,它是一种更能客观真实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纵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推行过程,我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反复。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我们仍需要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

An Analysi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nd Its Application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cost has been the main measurement mode for quite some time.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changes i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people's demand for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the historical cost can’t meet the need of accounting market. Fair value is a kind of measurement attribute that can more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economic resource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China has experienced reversals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we still need to apply fair value carefull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fair value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further improvemen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Keywords: fair value; th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pplication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应用问题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即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者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2、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的难点 (1)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问题 公允价值需要的市场环境是近乎完美的活跃市场,它要求交易双方信息对称,这样才能使交易价格与公平价格保持一致,不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地区之间差异比较明显,整体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反映真实的市场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此环境下确认的公允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影响企业资产或损益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问题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增加成本。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为了预防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也必须增加监管成本。于此同时,实务中很多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十分陌生,要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运用,还必须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导致培训成本的增加。 (3)公允价值应用的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会相对影响其实务中的可操作性。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例如,当接受股票捐赠时,应采用市场股票的现行交易价格。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Cost Accumulation),有效清偿价值(Effective Settlement),在用价值(Value-in-use)以及特定主体价值(Specific-entity-value)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英国ASB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折现”中持有相同的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文献综述 (2) 1.国外研究动态 (2) 2.国内研究动态 (4) (四)主要研究内容 (6) 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6)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7)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 (7)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 (7) 2.盈余管理的客体特征 (8) 3.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 (8) 4.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 (8) 5.盈余管理对盈余的影响 (8) 6.盈余管理的合法性 (9) 7.盈余管理的其他特征 (9) (三)盈余管理的动因 (10) 1.防亏损或避免退市动机 (10) 2.商业信贷动机 (10) I

3.税收筹划动机 (10) 4.IPO、配股、增发新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 (11) (四)盈余管理的手段 (11) 1.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11) (l)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12) (2)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 (12) (3)利用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 (12) 2.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13) (1)商品购销 (13) (2)委托经营、受托经营或托管经营 (13) (3)转嫁费用负担 (13) (4)转让资产 (13) (5)债务重组 (14) 3.利用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 (14) 三、中国房地产企业盈余管理分析 (14) (一)房地产行业及其特点概述 (14) 1.房地产行业概述 (15) 2.房地产行业的特点................................. 15-17 (1)周期性 (16) (2)高投资、高风险 (16) (3)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 (16) (4)综合性和关联性强 (16) (5)政策敏感性 (17) (二)房地产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17) 四、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 (17) (一)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18) (二)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 (18) (三)不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 (18) II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质疑与争论。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放大作用,而非金融危机的根源,即便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也不能解决金融危机本身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种先进的,能够反映资产、负债的本质的计量属性,是不能够被摈弃的。但通过金融危机也使人们认识到执行公允价值的难度,要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有关公允价值会计、评估体系,为公允价值在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环境。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新会计准则 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和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大量无形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必然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了条件,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言,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加符合资产的本质,体现出资产内在价值,反映资产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然而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中,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则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美国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认为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会造成金融机构对资产的过分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的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必要性………………………………………2-5 1、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奖金动机 (5) 2、债务契约动机 (5) 3、避税动机 (5) 4、政治动机…………………………………………………………5-6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6-8 1、收入的不当确认或虚假确认收入 (6) 2、虚假确认费用………………………………………………………6-7 3、利用关联方交易 (7) 4、利用非经常性损益 (7) 5、操纵各项准备的计提………………………………………………7-8 6、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8)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8-10 1、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8-9 2、资本市场的完善 (9) 3、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 (9) 4、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减少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9-10 5、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识别能力 (10) 6、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政策的建设 (10)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摘要:目前,证券市场中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操纵手段、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市场参与

者的游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或超过市场对它的盈利预期或风险效应,从而提高股票价值。为了适应多变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在利用会计准则中的某些政策时留有余地,会计人员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使得会计准则具有所谓的弹性,这些弹性在某些方面能够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者的需要。但当这些弹性被“过度开发”时,滥用这种弹性的盈余管理便随之出现。如何利用会计技能审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个重要的会计问题。 关键词:操纵手段;控制措施;必要性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必要性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管饭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受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受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受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受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受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 一是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浅析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浅析 摘要: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涵义以及在运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公允价值计量作了反思,为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公允价值意义问题思考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深入学习研究有关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其限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C)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有序的市场中,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C、F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上是致的,即所谓公允价值,是充分了解情况的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的金额。也就是双方都同意的交易价格。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引入,使得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能充分反映该其真实的现时价值,也使公允价值的变动能充分反映到当期损益中,使公司净利润更客观、更真实,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拥有的资产和承担债务的真实价值,从而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也是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二、公允价值的内在逻辑及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内在逻辑 I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中公允价值计量框架的内在逻辑是:1.首先要求报告主体确定计量的对象即特定的资产或负债;2.要求从报告主体角度考虑,确定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最有利市场或主要市场);3.强调市场参与者,这是从市场交易主体角度认知公允价值计量的参照市场,同时为在缺乏提供定价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如何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考虑计量公允价值提供了一致的方法;4.明确使用有序交易的“退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即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最有利市场或主要市场)中的有序交易的退出价格即是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其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再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提出了一些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合并会计报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盈余管理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容忽视的、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为此立足我国国情,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不违背现有法律法规、不违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职业判断或

构造规划交易事项等经营手段向企业外部一切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非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实现企业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影响其他以会计数字为依据的有关契约的履行结果的行为。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是从上市公司管理层角度进行分析,即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诱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奖金动机 资本所有者为了消除委托代理带来的道德风险,往往会针对经营者对货币收入的追求,将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考核离不开利润(或减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各种财务指标。在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当出现实际经营业务没有完成业绩考核指标的情况时,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往往通过管理盈余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 2.债务契约动机 债务契约中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能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上市公司不敢轻易违反这些条款,因为违反这些条款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债务契约中规定的条款限定底线,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上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及启示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及启示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环境日益变更,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会计信 息忽视了未来价值,越来越不能及时和全面的反映经济实质,与经营决策也越来 越不想干。在此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越来越被国际会计学界广泛认可。于是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大融合,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也将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正式纳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中。但公允价值应用的时间较短,还 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旨在认识公允价值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优 点和弊端,并针对性的提出更好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 利润操纵对策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accounting changes, the original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model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integ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environment. Historical cost provided for in the past, ignore the future valu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creasingly unable to timely and fully reflect the economic substance, and business decisions are increasingly want to do. In this context, the fair value has been more widely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circles. So tight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研究 发表时间:2009-03-06T15:41:31.793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09年第二期供稿作者:闻静 [导读] 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需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 摘要: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需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推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会计如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还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 关键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配比原则虚利实分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有效清偿价值,在用价值以及特定主体价值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2.有效清偿价值计量基础为某些特定资产的现值,这些资产以固定利率进行投资并期望其产生的现金流入能与某项特定的负债的现金流出相匹配。这在套期保值会计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外部市场将把此项资产的不确定风险考虑在内,所以将要求更高的现行价值,对于负债而言,外部市场将会考虑该主体的信用水平,所以相应负债的现值也是不同的。有效清偿价值基础排除了市场对同样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以主体本身的评价。? ???? 3.成本累积基础意指主体期望获得某项资产或清偿某项负债的过程中所需付出的成本。例如,在以提供实物或某项服务来清偿负债的情况下,主体在计量成本累积偿付额时通常不考虑一般的管理费用、盈利以及风险报酬等。而同样在市场交易中,这些因素将被包括在交易价格之内。? ???? 特定主体的评价虽然可能含有更加丰富的信息,但是市场却始终是资产或负债的决定者。而且,以上计量基础折现利率的选择都存在较强的主观因素。例如,有人会认为资产盈利率较适用于负债的成本累积计量基础,但也有人会认为增量借款利率或内含利率较为适合,哪一种是正确的尚未达成共识。并且,考虑到无论主体的期望如何,在多数情况下,必须接受市场价格以获得资产或清偿负债。所以,对于初始确认或在重新计量时,基于市场基础的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具代表性并且可靠的计量办法,能够有效地评判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经济实质。? ?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排除利用基于特定主体的信息与估计。有时市场并不具备估计某项资产或负债现金流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在合理、允当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现金流量,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表明这种估计是不适当的。但如果可获得有关的数据与信息,则必须加入市场数据与信息对所作的估计进行调整。?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就目前而言,公允价值指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在我国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 1.推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会计如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还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实物资本维护的观点认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护,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但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反过来,当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时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 2.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目前一般认为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即某一时间的收入必须与某一时间的成本、费用相对应;另一方面则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必然因果联系,即不同收入的取得是因为发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成本和费用,而不同成本和费用的发生是为了获得不同的收入。但我觉得仅把配比原则理解为这两方面的含义是不够的。它应有更广义的理解。它除了有前述两方面的含义以外,还应有在计量方面进行配比的含义。目前,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从以上可看出,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当然,由此类推同样可得出,推行公允市价计量也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的。? ? 3.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

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实践报告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 学年论文 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实践报告 姓名陈垒 学号 01 专业班级 08会计实物与管理B1班所在系部会计学院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日期

引言………………………………………………………………… 一、会计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比较……………………… 三、实行公允价值的目的…………………………………… 四、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影响……………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财务会计是以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为中心内容,并主要向外部提供财会信息的一种专业会计。 企业财务会计计量时用货币或其他度量单位计量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结果的过程。企业财务会计的确认是明确某一项目属于什么会计要素的问题,而计量则是进一步明确该项目的数额是多少,即主要解决某项交易或事项在会计上“反映多少”的问题,体先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企业财务会计计量结果构成了确认记录和报告的内容,所以,计量问题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 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度量单位。我国会计法规中规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说明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集企业财务会计的计量单位是相对稳定的名义货币单位。计量属性是指要予以计量的某一题会计要数的品质或方面。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以往,企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但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生了许多无历史成本记录的资产项目,而且有些项目如自创商标、自创专利等在其形成时无法辨认其历史成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被认为是金融资产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对衍生工具则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一、会计计量属性 在财务会计中,计量属性是指资产,负债等要素可用财务形式定量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是迅速的,截止到2010年8月,我国深沪股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3000多家,其中深市1000多家,沪市2000多家,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依然是不成熟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行政色彩较浓,如为国营企业融资、促进国企改革等。许多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 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加上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政策不完善,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很多上市公司为逃避监管、惩罚或谋求其他利益,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方面大做文章。虽然在新的会计制度与修订的会计准则颁布之后,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仍刻不容缓。 二、国内外文献 国内文献 魏涛、陆正飞、单宏伟在 2007年01期《管理世界》上发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文章,文章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管理的行为,发现不管是亏损公司还是盈利公司,其盈余管理都相当依赖非经常性收益。 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2007)在2007年08期《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进行研究,运用数学估计的方法,对股票市场是否提高了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问题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股票市场确实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程度。 国外文献 特里. 沃菲尔德(2005)以1993一2000美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盈余管理与高管激励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股权激励越高的公司更有可能发生为满足盈余预期而进行盈余管理。 爱普里.克莱恩(April. Klein)(2006)经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盈余操纵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盈余管理与CEO是否为薪酬委员会成员呈正相关,与CEO持有股份数量呈负相关,与审计委员会成员中是否有外部股东呈负相关。 三、主要观点 美国会计学教授,希历(Healy)和惠伦(Whalen)(1999)认为,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及案例研究

1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 (函授站):济宁轻工学校 年级专业: 会计学 层 次: 本科 学 号: 姓 名: 黄东霞 指导教师: 杨老师 起止时间:2009年03月08日~05月08日

目录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及案例研究 (4) 摘要 (4) 引言 (4)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5)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5) (二)盈余管理的性质 (5) 1.积极方面 (5) 2.消极方面 (6)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及手段分析 (7)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 (7) 1.为了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而虚增利润 (7) 2.企业管理层为了体现自己的经营能力而虚增利润 (7) 3.为了少缴所得税而隐瞒利润 (8) 4.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造假 (8) 5.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增发新股资格。 (9) (二)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9) 1.利用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销的变化 (9) 2.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原则发生变化 (10) 3.折旧和摊销方法的变化 (10) 4.利用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 (11) 5.利用会计差错更正 (11) 6.利用收入以及费用确认比率发生变化来进行盈余管理 (12) 7.销售成本(存货)核算方法的改变 (12) 三.规避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负面影响的建议 (13) (一)提高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壮大投资队伍 (13) 2

(二)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14) (三)尽快出台相关的会计准则 (14) (四)彻底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14) (五)完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15) (六)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15) 结束语 (15) 谢辞 (16) 参考文献 (16) 3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 【摘要】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计量属性,在会计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逐渐暴露出其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会计环境的飞速变化,公允价值正逐渐显示出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诸多优势,以其较高的相关性和公允性日益融入当前的会计实务中。我国对公允价值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与国际会计准则方面要求日渐趋同,但仍然存在不少差异。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内在本质、基本特征及其现实意义进行略加探讨。【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公允性;估值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不足之处日益显露,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型计量属性更贴近商品的内在价值,日益成为国际会计和财务报告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活力、日益开放,为了顺应其创新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必将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程序与内容,提升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在价值量。我国财政部决定自2014年7月起,在全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的企业范围内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定。公允价值在准则中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从中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点:一是市场参与者可以看作是熟悉市场状况的对方;二是计量日并不是商品交换和劳务提供的实际交易日;三是交易过程和结果是基于两方自愿协议而产生的。在探讨公允价值本质内涵的时候会发现,不能仅仅认为公允价值是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简单组合,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是两个完全背离截然不同的概念,否则将会失去对公允价值内涵探讨的真正意义。在会计程序操作中,计量属性确定的是定量的层面,因此相同的会计核算对象在不同的计量方式下会呈现出存在区别的货币数量。公允价值是十分贴近商品非使用价值的近似价格,而商品的这种固有价值是根本的无以取代的特性,使用一种无限贴近事物核心内涵的描述方法是必要的,所以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为会计计量基础是十分准确可行的。 会计计量基础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亦步亦趋,在度过了依据如实记录为基础的直观计量阶段之后,又进入了历史成本为计量方法逐渐完善阶段,但历史成本逐渐暴露其自身具有的无法克服的弊端:其一,在某些会计处理中历史成本获得的难度较大或者可辨认的限度较低,就无法使用交易初期产生的价格进行精确记录,如自创商誉作为企业自身特有的无形资产缺乏确切的记录成本,且形成初期可辨认成本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