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洪评价报告

防洪评价报告

防洪评价报告
防洪评价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依据 (2)

1.3 技术路线 (2)

1.4 研究内容 (3)

1.5 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 (3)

2 基本情况 (3)

2.1 建设项目概况 (3)

2.1.1 工程设计布置原则 (3)

2.1.2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

2.1.3 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4)

2.1.4 排水系统 (5)

2.2 河道基本情况 (5)

2.2.1 河道概况 (5)

2.2.2 河道地质条件 (6)

2.2.3 水文、行洪 (8)

2.2.4水文泥沙 (14)

2.3 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 (15)

2.3.1 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 (15)

2.3.2 主要桥梁情况 (15)

2.3.3 其它情况 (15)

3 河床演变分析 (16)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6)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6)

3.2.1 河道形态变化分析 (17)

3.2.2 河道冲淤量 (17)

4 防洪评价计算 (18)

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18)

4.1.1 模型计算控制方程 (18)

4.1.2 模型方程离散和求解 (19)

4.1.3 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 (20)

4.2 数学模型验证 (21)

4.2.1 模型验证计算资料 (21)

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 (21)

4.3 计算条件 (22)

4.3.1 计算方案 (22)

4.3.2拟建工程概化 (22)

4.4 计算成果分析 (22)

4.4.1 断面缩窄率分析 (22)

4.4.2 对水位影响分析 (23)

4.4.3对流速影响分析 (23)

4.4.4 对流场影响分析 (23)

4.5 护堤工程稳定性分析计算 (23)

5 防洪综合评价 (23)

5.1 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 (23)

5.2 对行洪的影响分析 (24)

5.3 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24)

5.4 对现有防洪工程和其它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 (25)

5.5 对其它事宜影响分析 (25)

6 结论 (25)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万州地处重庆东部,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上距重庆327公里,下距宜昌321公里,是重庆东西部地区的结合地。万州区位于渝东北,自古以来为水陆交通要冲,是重庆市、川东北、湘鄂西、陕西、黔北等地区的物资主要集散地。重庆直辖后,万州区作为重庆第二大城市,是重庆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三峡库区水陆空交通枢纽,也是三峡库区重要工业、商贸和移民迁建城市。

万州城区面积4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69.5万人。城区用地结构形态为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由龙宝、天城、五桥三大片区,高笋塘、枇杷坪等八大组团构成。三峡水库蓄水后将对万州城区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淹没计算,淹没区人口占城区总人口的47.6%,房屋淹没比重约48%,城市一半将被淹没。目前万州城区北滨大道是现有的城市道路、港口码头、市政管线的主要大道之一,由于北滨大道临江,维护改造好北滨大道,是保持城市原有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城市发展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北滨大道畅通也将有效地解决旧城高笋塘、枇杷坪组团在三峡水库运用后与整个城区交通骨干网络的衔接问题。

苎溪河流域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中北部,界于E108°08′~108°23′和N30°47′~30°54′之间,为长江上游干流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万州区分水镇三正场响水沟,全流域面积228.2km2,至至河道长30.6km,平均比降8.7‰,流经三正、李河、高粱、沙河、红光、映水、周家坝、白岩、钟鼓楼等场镇街道后于南门口注入长江。

苎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具有治理苎溪河流域水土流失,拦截苎溪河流域泥沙进入长江干流,减少对三峡水库危害,降低库区该部分消落带影响,进行库岸整治、恢复城区功能、改善城市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城市旅游资源、发展万州经济等多种功能。因此于2002年开始在苎溪河下游万安桥上游150m 处设计修建天仙湖拦砂坝形成正常库容4226万m3,稳定水位169.00m(吴淞高程)以解决泥沙入库和消落带及消落滩地等问题。天仙核心区库岸整治工程位于天仙湖大坝至沙河吴家湾,总长约3.86km.该段河道两岸外侧滩地形态复杂、岸线曲折、凹凸不齐,原天然主河道为不规则“V”字型,上沿为宽度不等的阶地,构成万州区三大片区、八大组团中的龙宝、天城片区之间的高笋塘、周家坝、枇杷坪核心组团地带,修建天仙湖拦砂坝形成的天仙湖将该片区主城区形成有机整体,天仙湖核心区含1号~13号地块。6、13号地块位于天仙湖核心区入口段,该两地块由重庆江大苏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重庆川东南地质勘察研究院进行了详细地质勘察,报告表明,该地块在三峡水库运行中各主要不利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或欠稳定状态,在6号、13号地段存在安乐寺滑坡、沙河子滑坡群等。在三峡蓄水前曾采用抗滑桩、锚索抗滑桩在自身部分进行了整治,但若不对6、13号地两岸进行整治,必将引起滑坡等地质灾害或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上述前缘引起滑坡,必将带来牵引滑坡,带来更大的地质灾难和损失。因此必须对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实施综合治理,通过该地块地勘报告资料分析,针对其地形地质构造特点,根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结合万州区大量移民在建工程和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和弃渣,考虑到库岸抗冲刷能力和水土流失,对苎溪河两岸前沿采用块石碾压,块石或浆砌石护坡进行回填反压,对核心区库岸稳定防冲进行治理,并对两岸后缘城区滑坡安全减少水土流失、二次污染、建筑造地、城市环境治理和交通功能起到良好作用。

由于本工程兴建占据了河道部分水域,改变了工程附近河道的边界条件,将对工

程河段局部范围的水流运动产生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三条“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水建管[2001]618号),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要“严格进行防洪与河势影响论证”的要求;重庆天仙湖置业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就本工程建设对天仙湖河势、河道行洪及沿岸防洪设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评价依据

评价的主要依据为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文件及相关规程等,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公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第3号发布);

(4)《防洪标准》(GB5020-94);

(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年7号文);

(6)《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

(7)《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2004年7月);

(8)《三峡(围堰发电期)~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规程》(2002年5月,长江水利委员会);

(9)《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993年7月,长江水利委员会);

(10)《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

(11)《重庆市万州区苎溪河~万一中段消落区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5月);

(12)《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05年8月);

(13)《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地质勘测报告》(长江、川煤、川东南等勘察院,2005年~2007年)

(14)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护岸工程初步设计文件(长江勘察院、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2007年~2008年)

(15)水土保持报告(万州水土保持站,2008年5月)

(16)《重庆市万州区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库岸综合治理》(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17)苎溪河核心区涉河建设方案报告(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2008年5月)

(18)《万州区苎溪河库岸综合治理工程核心区防洪评价报告》2008年5月

1.3 技术路线

收集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相关资料,了解工程地质勘测工程布局,工程结构及工程主要设计参数等。实地勘查工程建设场地、工程河段的基本情况及工程河段主要涉河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收集历年来万州河段实测的水道地形图(2002~2007年4次)、固定断面(2002~2007年6次)和水文泥沙资料(1951年~2006年),对工程河段河床演变、水沙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工程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河势变化规律,预测河床演变趋势。

收集工程河段已有可研成果,对该河段已编写的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的涉河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成果,在进行本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时可作适当参考。

本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方法是采用实测统计和用二维水流运动数学模型进行演算,对工程建设前后河段的水流运动变化情况进行数学模拟。在综合考虑工程兴建后对河段水流可能的影响长度,并结合现有水文资料情况,确定模拟河段范围上其原万一中至沙河大桥,全长约682m。

1.4 研究内容

分析工程河段近期演变情况及其演变趋势,计算分析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的运行初期和天仙湖拦砂大坝实施近期阶段及竣工后,工程对河道洪水水位、蓄水期水位以及流速的影响大小和范围,分析工程实施对现有的水位、蓄水期水位以及流速的影响大小和范围,分析工程实施对现有的防洪堤等水利工程以及涉水工程设施影响程度,进行工程对防洪以及河势影响评价。1.5 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

本文涉及到的高程系统:三峡水库坝前水位采用吴淞高程,其它高程系统均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两基面换算关系为:黄海基面高程一吴淞基面高程=-1.70m;本文涉及的平面系统采用万州独立坐标系。

2 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工程设计布置原则

根据苎溪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天仙湖核心区库岸整治工程建设目的,工程需要采用护岸工程回填造地结合的形式,建设天仙湖核心区及护岸工程,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城市用地、治理城市环境、防止库岸再造、冲刷、坍塌、滑坡、保护已建的滑坡治理工程,同时应尽量减少工程对河道水流运动的影响。因此工程研究和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工程实施以维护河道稳定,保持现有河势特点为前提,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建设发展,减少对防洪、河势、水土保持、旅游开发、河运等方面的影响。

2)护岸工程需平顺河岸,包括平顺汛期和汛后蓄水期岸线,根据河道沿程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天仙天仙湖核心区沿岸平面布置,对工程断面形态进行调整,以保持整个河岸平顺。

3)充分考虑三峡水库建库运用过程中情况,符合天仙湖拦砂坝形成的水域规划,基本不占用河道有效过流断面面积。

4)尽量减少工程对天仙湖水库库容的影响,并基本做到回填方量最少。

5)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充分注意工程河段的环境保护,建设亲水型防洪工程。

2.1.2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6、13号地块位于天仙湖核心区上游段,其位于原万一中至沙河大桥全长682m,其地理位置见区位关系图。

根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6、13号地块地勘报告》、《天仙湖核心区综合整治工程涉河建设方案报告》,该地块两岸护岸全长1349m,工程采用护岸与造地综合治理相结合方案,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拟将原河道截弯取直,河道岸线平顺流畅,沿天然河道边缘或滩地布置回填反压。

本工程护岸走向和布置需综合考虑各地块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从工程区域地形地貌分析,各地块变化不一,但基本趋势为原天然河道为不规则“V”型,总体呈斜坡或斜坡加阶地形式,各地块陡缓不一。根据地勘报告分析,苎溪河位于川东褶皱复式向斜中的万县向斜轴部偏北西翼,岩层随着向河床延伸倾角逐渐变缓。因此本工程护岸岸线布置主要考虑三方面:一是尽量吻合详规,体现功能组团造型美观;二是根据水力要求形成较好水力条件,对部分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岸线保持平顺流畅;三是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在保证不增大占用库容和行洪河面宽度前提条件下,利用靠近河道基岩面平坦或反翘,将护岸工程尽力向前缘布置,达到回填反压,有利岸坡稳定和滑坡治理。因此本工程主要形式为分段回填反压+碾压块石护岸+“L”型挡墙。在吴家湾两岸6号、13号地块,由于6号地块地势较陡,而13号地块(原沙河)为几个大滑坡段,采用常规护岸处理难以达到工程技术要求,在原河道上游段回填至156.3以上,采用1:3.0坡度过度,至下游段回填153.3标高再处理后,再采用以上护岸型式。护岸顶沿标高根据规划及市政建设要求,高程为177.3m,然后1:2.5放坡植花草至“L”型挡墙,“L”型挡墙顶沿高程考虑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及天仙拦砂坝和护岸影响值壅高水位定为175.3m,“L”型挡墙高5m,高程170.3m,下为碾压块石护岸根据地形地质及高度构造要求,分为一级或二级放坡,坡比为1:1.5~1.7不等,其构成为过渡层,至堆块石碾压层、反滤层、土工布、块石或条石护坡,护岸坡角设置护脚增加稳定性,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护岸工程设计横断面图详见附图。

2.1.3 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1)工程等级及标准

根据万州区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修建性详规,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01-98)有关规定,参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要求及地方呈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本工程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为50年(p=2%),校核洪水标准重现期200年(p=0.5%)。

2)设计计算工况

按照《技术要求》之规定,本滑坡防治级别应定位II级。据此确定设计标准如表。

苎溪河库岸防治工程设计荷载组合

按以上各工况进行设计验算,设计标准为50年基准期。由于在推理计算时已考

虑了荷载组合,并计入了安全系数K,故推理值为荷载效应,结果重要性系数取1.0,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0,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0。

3)设计计算参数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地勘报告及试验取值,地表荷载根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取值。

4)地震烈度

有记载来,工作区未发生震度大于3.0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2.1.4 排水系统

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内侧未淹没城镇,其城市及道路排水通过市政、滨江路自身设置的排水系统流经各支沟箱涵或各地块下游部位的排水管含最后进入苎溪河,因此各地块排水是主要解决各小区内部的地表水和生活用水,地表水量考虑到护岸填土造地水量入渗将降低承载入及稳定,地表将进行封闭处理,因此为设计标准下的天然降水量,生活排水量按天仙湖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地表面总体按1%坡降(湖内方向)设置。在此基础上进行排水管网布置及断面尺寸确定。排水系汇入堤岸外环路后经落水井由连接进入的D600钢筋砼涵管接出至堤岸外侧,堤岸外侧消落带采用浆砌条石跌坎消能方式排泄,对与原市镇或滨江路排水系衔接处采用原排水箱涵或管涵相同形式及结构的基础上外延至天仙湖其上进行填土护坡,再进行绿化和设置交通,将工程进行优化,使各地块连接呈一个有机整体,增加小区市政功能更符合天仙湖规划,有利美化点缀天仙湖景观效果,其他采用1:2坡比明式砼跌坎排泄注入苎溪河。

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在施工期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场地后侧设置截水沟,施工时场地应形成1~2%坡度顺向天仙湖,以利填土排水和天然排水,禁止逆向坡和形成凹地,造成不利施工和降低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当有外来泄水或大量降雨时,应设置盲沟施工临时排水系或设置将下部临时来水排出至堤岸外侧泄入苎溪河。

2.2 河道基本情况

2.2.1 河道概况

6、13地河床位于天仙湖核心区入口段,河道平面形态上为弯曲单一河道,弯道曲率变化不均,根据防洪评价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河道上起原万一中,下至沙河大桥,河道全长约682m。三峡水库蓄水后工程河段位于水库常年回水区内,由于在苎溪河修建拦砂大坝形成天仙湖,除受三峡水库运行影响外,主要受天仙湖拦砂坝运行控制,因天仙湖水位常年各时期水位运行在169.0m左右,河宽变幅相对较小,各河道断面水面宽变化一般小于50m左右,工程河段在天仙湖拦砂坝附近是本河段河宽最大水域,上游沙河大桥吴家湾处附近河宽相对较小。

工程河段水流走向主要受两岸山地地形地质控制,主流随河流弯道变化而变动,在三峡天仙湖水库和天仙湖拦砂坝修建后主流在本工程上游及支流长生河主要沿主河槽,在中游主流受长生河水流及地势影响由一般偏向南岸逐渐转向北岸,在工程下游受地势、较场沟及拦砂坎泄流影响,一般由北岸逐渐过渡向河流中部。总体上,两岸山体地形地貌控制作用减弱,主流有改善趋中趋稳趋势。

工程河段内有多个小溪沟、市政排水沟,其各支沟、市政沟涵入库水量较小,不到苎溪河汛期流量的0.3%,主流长生河在天子湖大坝设计时根据万县站多年平均径流深度及水文手册推算,多年平均流量在0.07~0.3m3/s,其最大洪峰流量在268 m3/s 左右,占苎溪河200年一遇洪水的13%。因此各溪沟及市政排水沟对苎溪河水流运动

影响较小,汇水流对苎溪河的水流运动影响较小。

工程河段河势见附图。

2.2.2 河道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区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貌区,河谷呈不对称的V字型。勘察区内苎溪河段宽10~15m,长约727m。河床高程在139.00~146.10之间,河床纵坡度0.8%。河谷两侧斜坡多呈阶梯状。两侧斜坡在本次工程地质测绘(调查)范围内最高高程在230~290之间。

5号地块位于苎溪河右岸斜坡上,总体地形南高北低。斜坡上发育三级台阶:一级台面高程155-165m,其前部大部分修建有沿苎溪河的护堤挡墙,高6.90~9.40m;二级高程190-200m;三级高程220-240m;高程240m以上为基岩裸露的陡坡、陡崖。5号地块及其护岸工程主要就分布在一、二级台阶上。各台阶内较平缓,坡角大多在5°内,各台阶间斜坡坡角平均在25°~31°之间,局部较陡达40°~90°。靠近万州大桥一侧,为一突出山梁,地形坡度角为31°~64°。

13号地块位于苎溪河左岸斜坡上,总体地形北低南高。在本次勘察工程地质测绘(调查)范围内东侧斜坡斜坡上有两个台阶组成:上台阶高程200~220m,位于青年路以北地带,其上分布有大量的鱼塘,台阶北侧为坡度角约25°的陡坡,南侧由坡度角约20°的斜坡与下台阶相连;下台阶分布在原天城区林业局—重庆长江涂装机械厂—沙河镇一带,该台阶上建有大量的楼房,厂房及民宅,高程150.00~170.00m,西部前缘地带为相对较陡的斜坡,坡度角约25°。该台阶前部临近苎溪河一带修筑有护岸工程,西侧原天城区林业局附近以放坡条石护面为主,坡高5~6m左右,坡度角36°~44°;东侧以条石挡墙为主,高5.1~9.5m之间。13号地块及其护岸工程主要就分布下台阶上。

2)地质构造及地震

勘察区地质构造位于川东褶皱带万县复式向斜中的万县向斜轴部偏北西翼,岩层产状130°~160°∠2°~7°,向南东方向倾斜,岩层呈单斜产出。场地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在场地靠近万州大桥一侧出露基岩中见有两组裂隙:(1)、产状130°~140°∠60~75°,部分330°∠78°,裂隙多呈闭合状,局部微张1~5mm,少许被泥质充填。裂面不平整曲折延伸,呈张性。间距约0.5~2.0mm,延伸1~5m左右,结合差。(2)、产状20°~75°∠76°~85°,张开度1~15mm,裂面平整,无充填,间距约0.50~2.5m,延伸2~8m左右,结合差,为剪切裂隙。

有记载以来,工作区未发生过震级大于3.0级的地震。按GB50011-2001规范,本场地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3)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区人工堆积层,结构松散~稍密,多空隙,具备地下水赋存及运移的条件,但因其分布不均匀,且厚度变化大,故不构成统一的含水层。其特点是受大气降水补给,短途径流排泄,仅在地势低洼处形成少量孔隙水。

崩滑堆积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局部碎、块石含量高形成碎、块土。粉质粘土隔水较好,为相对隔水层,该层地下水的分布及含量取决于粉质粘土中碎块石的含量及粉质粘土与碎块石的结合程度。该层中碎、块石分布不均匀,局部地段粉质粘土含量较纯,因此不同部位的透水性、含水性也不相同。

根据该场地内三个滑坡的勘察资料,前人对该层进行了大量水文地质测试工作,其渗透系数0.004692m/d(采用自沙河子滑坡勘察报告)~0.153m/d(采用自安乐寺滑坡勘察报告),为微~弱透水层,由上可见,该层含水、透水性差异大,局部可形成上层滞水。崩滑堆积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该层分布于斜坡上,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因此该层地下水受天气变化影响大。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本次根据钻孔揭示:少数钻孔为干孔,滑坡勘察探井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多呈浸润状、散滴状渗出,部分呈线状流出,可见崩滑堆积层不同部位地下水含量不均匀。该层地下水的特点是:含量少,分布不均匀,在局部形成上层滞水。13号地块该层水位在140.36~173.26m之间,5号地块该层水位在142.14~169.22m之间,局部水位较高主要是受上层滞水的影响。在场地最低处沿苎溪河及两侧分布冲洪层,该层以砂土为主,为粉砂~砾砂土,多孔隙且孔隙连通性好,该层分布连续,厚度比较大,其下部为以泥岩为主的隔水层,且具备地下水的移运及存赋的条件,为良好的含水层。该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苎溪河和大气降水。补给源稳定,地下水较丰富,具有统一潜水面,局部略具承压性。地下水水位高程在138.58m~144.88m。在ZY27钻孔砂土层中进行抽水试验,其结果及过程见表2.5。计算结果k=2.82m/d。说明场地砂土层属透水层,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4)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区内包括安乐寺滑坡,沙河子滑坡群、天城实验小学滑坡等多个滑坡体,这些滑坡体均在三峡库区二期地灾防治工程中都得到治理。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工程区位于旧城淹没区,建筑比较密集,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6)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结论

○1工程区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属于三峡水库淹没区,岩层倾角较缓,属抗震设防6度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拟建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综合确定本次评估级别为二级。

○2工程区沿线内侧包括天城农技校变形体、沙河子滑坡群2号、3号滑坡、游泳池变形体2号变形区、草街子双堰塘滑坡、天城实验小学滑坡、和平广场滑坡、关塘口滑坡、豆芽棚滑坡、石包嘴滑坡、梦娜化装品厂滑坡等10个滑坡体,这些滑坡体均在三峡库区二期地灾防治工程中都得到治理。根据重庆市万州区地质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资料及部分地勘资料,滑坡目前是趋于稳定状态。评估区内未见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损失中等、危险性小。

○3工程区内万开路综合景观区工程建设诱发石包嘴滑坡重新滑动的可能性大,防治费用大于该小区建设总投资的30%,不适宜进行本项目的建设。其它小区的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防治费用均小于工程建设总投资的 1 0%并小于30%,基本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4工程区内包含10个二期治理项目,现已通过各级组织的初步验收。苎溪河库岸297,280已经纳入三期规划项目。工程区地块必须在二期滑坡治理项目经过国家最终验收合格和库岸治理后,方可使用。

7)结论和建议

○1工程区域为河谷地貌、单斜构造、地震设防烈度为6。,大多数自然斜坡为稳定。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拟建防洪护堤。

○2拟建工程需填方,建议场地类别按II类考虑。

○3有滑坡体段,结合地灾工程治理。

○4填土高度超出20m,适当减少填土坡度建议取1:1.5~2.5,坡形宜采取2级放坡方式。

⑤对于地面标高160~155m以下的填土边坡地基,可采取机械强夯进行夯实,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填土材料选取应满足规范要求。

⑥做好坡后填土的滤排水措施,避免排水不畅形成较大水头压力而降低填土边坡的稳定性。

⑦对于坡后压实填土、坡后夯实填土,均应进行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以确保填土质量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

2.2.3 水文、行洪

1)流域概况

天仙湖流域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万州区中、北部的小流域,界于E108。08'07"~108。22'42"和N30。47'26"~30。54'24"之间,属长江上游干流下段左岸的一级支流,源于万州区三正镇川兴村响水沟,向东流经高升、李河、高梁三镇和沙河、红光、映水、周家坝、白岩、钟鼓楼六街道办事处,于南门口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28km2。流域主河道长度30.6km,河床平均比降8.7‰,流域形状近似长方形,其支流垂直于干流,呈羽状发育,由于流域左、右侧为低山台地、岭谷高差悬殊较大,河流谷狭、坡陡源短。

流域属构造剥蚀浅中切割台状,单斜低山与丘陵和侵蚀堆积河谷地貌,水系发育、沟壑纵横、切割强烈、地形破碎、坡陡谷狭,最大相对高差1110米。

流域内有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黄壤黑色石灰土等五个土类,八个亚类,八十八土种,耕地缓陡与土层厚薄、肥瘦和产量高低差别悬殊很大。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灌草丛、经果林、竹林、四旁树等,森林覆盖率17.51%。

流域内普遍出露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和上统遂宁组,砂、泥岩地层,第四系崩坡积、残坡积和滑坡堆积层及河流冲洪积层分布于岸坡和河床滩涂。

2)水文、气象

苎溪河流域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较丰、夏雨多雷、伏旱频繁、秋多绵雨、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1.5mm,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暴雨中心多出现在中、上游地区,一次大暴雨亦笼罩全流域,雨量大,雨时长。多年平均气温17.8。C,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2.1。C和3.7。C,多年平均年蒸发量994.5mm(20cm口径蒸发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95.3h,多年平均风速0.5m/s,最大风速达33.3 m/s,无霜期349d。

流域内降水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为年最小降水量的1.94倍,年内雨季从4月延续至10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87.5%,其中以6、7两月降水量最多,约占年降水量的31.10%,12月至次年2月是少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4.4%。

流域地处铁峰山暴雨区南缘,暴雨量大、雨量集中,大暴雨一般笼罩整个流域,暴雨多发生在5-9月,一次大暴雨过程1-3d,其中大部分暴雨集中在24h内,历年最大24h暴雨量达288.5mm(龙宝站)。

3)径流水文基本资料

天仙湖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径流年内变化与降雨量基本一致。每年3月下旬随着降雨量增加,径流相应增大,4月份为讯前过渡期,5-9月为汛期,径流量大增,期间7月中、下旬至8月常发生伏旱,出现汛中枯水段,10月为汛后过渡期,

降雨减少,径流相应亦减少,11月至次年2月降雨较少,径流大部分由地下水补给,1-2月是径流最枯时期。

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较大,丰水期(4-10月)径流约占年径流的91%,枯水期(11月至次年3月)径流约占年径流的9%,1-2月径流约占年径流的2%,丰水年径流约占枯水年径流的5.5倍。

流域内无水文观测站,只有邻近流域普里河上游的余家水文站,有27年(1970年~1996年)实测水文观测记录资料,利用同流域的梁平气象站月降雨量与余家水文站月径流量进行相关延长,将余家水文站的径流历时系列延长到45年(1952年~1996年),据此系列统计,余家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深为630.7mm 。天仙湖流域和余家水文站流域紧邻,在自然地理,地质土壤、气象水文特征方面基本相似,移用余家站的径流特征值到天仙湖流域,计算出天仙湖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多年平均流量为4.58m3/s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44亿m3,丰(P=20%)、平(P=50%)、枯(P =80%)水年径流量分别为1.88亿m3、1.35亿m3和0.95亿m3。天仙湖的多年平均径流特征值见表。

天仙湖防洪护岸整治工程出口径流特征值表

4)洪水 ①洪水特征

天仙湖流域的洪水是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4月下旬入汛,5-9月流域内多发生大暴雨,大洪水,10月及以后暴雨很少,一般不会产生洪水。天仙湖流域为山区性河流、支沟发育、山坡陡峭、河床比降大,坡谷汇流快,洪水具有峰

高、陡涨陡落、峰型尖瘦、峰顶持时短的特点。洪水过程多为单峰,一次的洪水过程,一般24~48h ,最大洪量主要集在24h 内,约占三日洪量的80%,经计算天仙湖护岸工程出口的洪水流量成果见表。

天仙湖护岸工程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天仙湖护岸工程出口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

天仙湖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②历史洪水

天仙湖流域未进行过系统的历史洪水调查,1988年我们对天仙湖的天仙桥水电站设计时,调查到1970年5月29日洪水为近40年来最大洪水,当时沙河镇街道和

低洼处被淹没,损失严重。据沙河以上河段洪痕推算,其洪峰流量为1160m3/s ,该次洪水由局地性的“70529”暴雨形成,雨区笼罩在余家站至兴华站的铁峰山两侧,天仙湖流域与暴雨中心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因此。造成了天仙湖“70529”特大洪水。

流域内无历史洪水文献记载。邻近流域余家。新华、两河、大滩口等站有历史洪水调查资料,据《四川省洪水调查》资料刊布这几个站洪水调查成果看,1870年洪水应是本地区百余年来首大洪水,此年也是长江特大洪水。天仙湖流域系长江左岸一级小支流,毫无例外的受到1870年特大暴雨区控制,只因沙河至河口一段河道受当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回水影响,使小河洪水的灾情反映远小于长江洪水,故天仙湖无此年洪水记载,但从面上比较可以认定1870年洪水也是天仙湖流域最大洪水,1970年洪水为次大洪水,以1870年至今的132年作为调查期,则1970年洪水的重现期定为66年。据《四川省洪水调查资料》刊印成果河沱口站实测资料记载:万州城区河段从1870年到1998年间共发生9次较大洪水,实测最大流量76400 m3/s (1981年7月17日),其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见表。

万州城区长江河段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表(吴淞高程)

天仙湖防洪护岸工程紧邻长江,受长江洪水位影响严重。1981年洪水倒灌至万

一桥,沿河两岸地势较低处被淹没,灾情较重。因此,长江大洪水是造成防洪护岸工程灾害的主要因素。

③设计暴雨

由于设计流域无暴雨资料,本地区缺年最大1h 暴雨资料,因此本次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最大1h 暴雨均值及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的查值成果,6h 、2h 设计暴雨采用邻近流域龙宝站资料。经对6h 、24h 暴雨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用P-III 型曲线适线后,求得流域点暴雨设计成果见表,频率曲线见附图。

天仙湖防洪护岸流域设计点面暴雨成果表

本流域无定点、定面的暴雨分析成果,采用《手册》中以动点、动面资料分析综合时面折减系数,计算时面平均雨量。

由《手册》查得设计流域属长江河谷区,集雨面积228.8km2的点面折减系数a6=0.928,a24=0.95。天仙湖流域设计点面暴雨成果见表。

天仙湖防洪护岸流域设计面暴雨成果表

由于《手册》只刊布了短历时暴雨时面深折减系数,本阶段以中值法计算的三日设计暴雨作为设计流域面暴雨使用。

根据对当地暴雨特性的分析和资料的条件,选择当地区综合成果相似的余家站1983年10月5日~7月较大暴雨作为典型雨型,该雨型实际雨时为47h,主雨峰出现25个时段(Δt=1h)。

以“83105”典型暴雨过程为模型,用各时段设计暴雨作控制,采用同频率缩放法推得天仙湖防洪护岸流域设计暴雨过程详见表。

天仙湖防洪护岸流域设计暴雨过程线表单位:mm

④设计洪水

由于设计流域无实测洪水资料,故天仙湖防洪护岸整治工程采用推理公式和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求设计洪水分析比较后选用。

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L252-2000)天仙湖防洪护岸整治工程建筑物级为4级,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为50年(P=2%),核洪水标准重现期为200年(P=0.5%)。

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按推理公式计算,基本参数F=228.8km2,L=29.7km,J=8.7‰,设计雨力SP及暴雨指数n。由设计暴雨成果按《手册》相应公式计算,产流参数u采用《手册》的分区公式计算,即u=4.8F-0.19,Cv=0.18,Cs/=3.5Cv,汇流参数m由设计流域特征参数查《手册》分区综合公式得0.943,综合瞬时单位线汇流参数If查《手册》中的综合分区图,设计流域为II区,If=29-35mm,取均值为30mm,流域平均稳定入渗率fc查《手册》综合分图为fc=0.95mm,取fc=1.0mm,汇流参数根据设计流域地理位置,查《手册》综合瞬时单位线汇流参数分区图属○6区m1-1=0.6845F0.3099J-0.0619(F/L2)-0.1727

b=2.1563-0.5814logF

n=4.8082(F/L2

)-2.2698 J-0.5287

根据设计暴雨及以上参数,用《手册》有关计算公式,推荐两种计算方法:推理公式法、综合瞬时单线法,计算处天仙湖。防洪护岸工程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天仙湖防洪护岸工程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由此看出两种计算方法成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瞬时单位线与推理式成果比较,

综合瞬时单位线洪水计算成果在频率P=0.2%偏大洪峰相对误差1.15%,在P=0.33~5%偏小,-1.85~-22.5%,由于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求设计洪水的综合因素较多,参数确定较困难,概化后的参数与设计流域存在一定差异,而推理式比较适合本地区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应用也较广泛,再将历史洪水(1970年)调查成果(1160 m3/s)用推理式推求50年一遇洪峰流量(Q=1170 m3/s)比较,相对误差为0.85%基本接近。因此,本次设计洪水采用推理公式计算,用《手册》中的Wp=0.1a.h.Tp.F=0.1hF公式推求天仙湖防洪护岸工程的洪水总量。

洪水径流系数,据设计暴雨成果,由《手册》中的综合分区暴雨径流关系查值计算,其成果见表。

天仙湖防洪护岸工程不同频率洪水总量表

防洪护岸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手册》提供的概化过程线法计算,据调查,本流域的大洪水过程线一般为单峰型。因此,采用东部地区单峰概化模型,以峰量控制放大加以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见表。

天仙湖防洪护岸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⑤分期设计洪水

经过点绘成图的余家站实测各月最大流量图(见附图),可以看出本地区洪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每年3月下旬开始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降雨量增多,流量逐渐加大,4月为汛前过渡期,5-10月上旬为主汛期,降雨量最丰沛,暴雨频繁,洪水也大,年最大流量主要发生在该期、10月中旬~11月上旬为讯后过渡期,随着降雨减少、洪水也小,11月中旬到次年2月是稳定退水期。天仙湖防洪护岸整治工程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

天仙湖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⑥天仙湖防洪护岸工程设计洪水水面计算成果

根据普里河余家水电站和龙宝气象站提供的资料数据2003年11月天仙湖流域断的实测纵横断面图,洪水流量采用本工程50年一遇(P=2.00%)的最大洪峰流量1170m3/S ,相应的起始水位142.64米(吴淞基面)根据自下而上进行洪水水面线排放,其成果见表。

天仙湖防洪护岸洪水水面线成果表

注:表中为吴淞基面高程 5)万州区河段天然水面线

天仙湖防洪护岸工程距长江1200m ,汛期水位直接受长江水位控制。据长江科学院2001年8月所作的《重庆市万州城区河段泥沙模型试验报告》水面线验证成果,经内插求得长江万州河段各断面天然状态下洪水水面线成果见表。

长江万州城区段各断面天然状态洪水水面线表 单位:m

注:表中数据为吴淞基面以上米数计,以下同。黄海基面=吴淞基面-1.739m 6)三峡水库建库后万州区段水位情况

根据1993年审定的《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三峡工程建设期及建成投运后的坝前和万州城区段水位情况见表:

三峡工程坝前设计水位和万州城区段水位表

7)水文、气象观测站点分布和观测项目

天仙湖流域无水文、气象观测站,只能靠邻近的普里河,磨刀溪、龙王河三个流域的余家、龙角、大滩口水文站和龙宝、梁平气象站及合兴、桥亭、龙驹、白羊、双河等雨量站。龙宝气象站已有41年(1955—1995年)实测气象资料,各站观测项目

齐全,降水、气温、湿度、蒸发、风速、日照等,各站水文气象一览表。

天仙湖邻近流域水文、气象、雨量测站一览表

2.2.4水文泥沙

苎溪河无水文及泥沙观测站,为水、沙资料缺乏的山区小流域,流域内现有小(1)型水库3座,小(2)型水库8座,山塘1131口,为

了解分析流域水土流失数量,2001年9月1 8日~24口,选择汇水区自然地理、土壤植被、农耕状况及水沙条件具有一定代表性且较少溢洪的流域下游的双堰、五梁两座小(1)型水库和流域上、中游石船一座小(2)型水库作典型,进行现状蓄水位容积测量调查,将此容积与建库时实测的水位容积对比分析,确定其建库至目前泥沙淤积量。由于伏旱续秋旱所至,测量时库蓄水位较低,可见推移质沉积于库尾而术推至测时库中,因此,调查推算的泥沙淤积基本为悬移质泥沙。

实测推算双堰水库、五梁水库和石船水库悬移质泥沙多年淤积量分别为20.0973万m3、10.32万m3。和2.73万m3,三库至今己运行41年、44年和36年,因泥沙的长期淤积,据有关资料其泥沙容重可取1.4t/m3,计算双堰、五梁和石船三水库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分别为5160t/km2·a、469lt/km2·a和5324t/km2·a,以三库多年平均加权悬移质输沙模数5027.5t/km·a代表土壤明显侵蚀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情况,并考虑无明显侵蚀的水田、森林区等进行再加权平均,计算全流域悬移质输沙模数为3374t/km2·a。

苎溪河系山区性河流,河谷狭窄,岸坡陡峻,流域地势北、西、南三面高耸而向东倾斜,为低山、深丘地貌,区内地层为侏罗系砂、泥岩不等厚互层,以泥岩为主,裸区易快速风化呈碎屑,砂岩常成陡岩、陡坡分布,加之土层较薄和暴雨洪水的侵蚀冲刷及重力作用,为其水土流失创造了地形、地质和动力条件。流域岩性、土质单一,植被较差,降雨面分布与下垫面状况大体一致,其坡面侵蚀与水沙分布基本均匀。

按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计算,苎溪河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77.197万t。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约占年输沙量的90%。

推移质输沙量据有关资料,山区河流采用悬移质输沙量的15~30%计算,结合苎溪河流域推移质形成分布和沿河床沙淤积状况,确定流域推移质输沙量为悬移质输沙量的20%,计算流域推移质年输沙骨为15.44万t。

流域年输沙量为悬移质年输沙量与推移质年输沙量之和,为92.64万t。

泥沙颗分试验:2001年9月20~25日,在双堰水库悬移质泥沙淤积区不同部位、不同高程取悬移质泥沙淤积样3组及苎溪河中下游高梁镇万四桥河心洲滩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位置挖三坑对推移质进行称重筛析取样,经重庆三峡水电建筑工程质

量检测站按《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分析,其悬移质和推移质3组样颗分成果均质见表。

悬移质泥沙颗分成果表

推移质泥沙颗分成果表

悬移质颗分最大粒径5mm,最小粒径0.005mm,中数粒径0.018mm,0.075~0.005mm的细粒约占60%,0.Olmm以上的床沙质约占70%。

推移质颗分最大粒径800mm,最小粒径2.2mm,中数粒径51.8mm,推移质中的主要成分为卵石,其次为砂,漂石较少。

2.3 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

2.3.1 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

1)万州区是重庆市东部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万州城区应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三峡水库蓄水后,原万州一半城区将被淹没,城市防洪护岸工程需要新建或改建,目前万州城市护岸工程除北滨路外,已完成的护岸工程有:

○1高笋塘小天鹅护岸工程。该护岸工程位于长江北岸上起和平广场,护岸长约2.7km,坡顶高程175.5m~178.0m,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

○2天城区护岸工程。该护岸工程位于苎溪河北岸,上起苎溪河鸭子沟,下至天仙湖拦砂坝,处于天仙7号地块后缘,护岸长约250m,设计破顶高程175.5m~177.0m,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该项目工程2004年底开始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路面、景观绿化施工。本综合整治工程位于该护岸工程下段,该处北滨大道的路堤工程已完工。

○3在建天仙湖拦砂坝,拦砂坝工程位于苎溪河下游万州城区天仙桥上游150m处,非溢流坝顶高程177.0m,坝顶宽8.0m,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重现期为50年。

○4天仙湖核心区护岸工程,该护岸工程位于苎溪河两岸,上起吴家湾下至天仙湖拦砂坝,护岸总长约9.820km,堤顶高程177.3m,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

2.3.2 主要桥梁情况

1)万州大桥。该桥位于本综合整治工程天仙拦砂坝上游1.5km,是跨越苎溪河连接主城区与天城移民开发区的主要城市桥梁。大桥主桥为72m+140m+72m钢管桥架混凝土拉桥,两岸引桥为28m跨连续梁;主墩薄壁为实体墩,引桥为圆柱墩;桥宽18m,桥长约710.0m。

2)沙河大桥。该桥位于本综合整治工程上游3.5km,是跨越苎溪河连接吴家湾和沙河子的主要城市桥梁,大桥为钢筋砼箱梁结构15跨连续梁,桥墩为实体混凝土圆柱墩,桥宽15m1.75m*2,桥长495.4m。

2.3.3 其它情况

1)天仙湖拦砂坝及苎溪河护岸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多块人工造地,建筑造地总

面积约124.9公顷,其后缘为滨江大道及沙河、红光、周家坝、白岩等街道大量移民居住片区。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基本清库搬迁完成,由于各方原因在沙河镇156.0m 高程以下还有几十户居民住房未迁出。

2)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州处于库区腹心地带,为常年深水巷,湖面结合天仙拦砂坝建成将形成常年稳定水位在170.00m的天仙湖。

该片区规划为客运、旅游、水上餐饮和休闲娱乐区,并将建在苎溪河游艇基地。

各涉河建筑物在工程河段分布情况见附图。

3 河床演变分析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河道处于渝东平行岭谷区,万县向近轴部,为构造剥蚀浅中切割分状,单斜低山与丘陵和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出露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地层,以一套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灰绿色厚层块状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山顶出露侏罗系上流遂宁组(J3s),下部为紫红色、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薄层粉砂岩为主,上部分为紫红色、灰紫色薄——中厚层西丽岩屑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及不同色粉砂质泥岩组成。为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的红色岩层。第四系地层除河流冲洪积的砂、卵块石、粉质粘土、粉土层外,两岸发育崩坡积,残坡积和滑坡堆积层。

工程区地质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四川沉积带川东褶皱束北东缘弧形构造万县复向斜的万县向斜北西翼,河流入江段处于万县向斜近轴部。万县向斜北西翼为铁锋山背斜,南东翼为方斗山背斜,向斜宽缓,两翼急剧变陡,北西翼倾角34~85°,倾向SSE,南东翼倾角14~35°,倾向约3~10°,无断层发育,仅岩层中见有几组构造裂隙,地层相对稳定。

场区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貌区,河流基本沿“向斜”层发育。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河床在江水侵蚀下缓慢下切,河床形态变化十分缓慢,由于地质构成不同,侵蚀强弱有差异,形成了参差不齐的岸线,河谷呈不对称的“V”型,逐步形成近期河道形态。

万州为千年古城,有史记载及考古发掘,证明工程河段河道平面形态,近千年来基本稳定,无异常变化。

根据万州河段近70年水位观测及有史记载,三峡水库蓄水前,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最高洪水位为142.64m。因此,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河段近代的河床演变主要发生在145m以下的河床上。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苎溪河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万州区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河段位于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特别是天仙湖拦砂坝修建及天仙湖核心区护岸工程实施受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及天仙湖拦砂坝溢流双重控制。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前后,河道水流泥沙运动条件将发生显著变化,根据天仙湖拦砂坝及6号、13号地块护岸工程实施过程中,在近几年的坝址,万州大桥桥墩及天仙湖核心区尾部吴家湾建立的水位观测点。依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护岸工程布置及断面设计,对此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及天仙湖蓄水运行前后,工程近期演变情况。

3.2.1 河道形态变化分析

1)滩地变化

工程河段主要滩地位于各地块下侧前缘,主要大的洲滩有13号、12号(中下游)、5号、3号、2号及1号地块,各滩地各时期变化情况如下:

三峡水库蓄水前(1995年12月~2002年9月),各滩地呈冲刷之势,面积逐渐减少,主要冲刷洲头及外侧,但洲后缘略有淤积,部分滩地由于深切割淘刷作用引起一定坍塌现象,但洲滩平面形态总体上基本稳定。

2)河槽变化

工程河段在天仙湖上游段吴家湾6号地块至4号地块上游长约1.7km,宽线平坦,常年河槽深度及形态变化不大。

工程实施及蓄水后,由于天仙湖水位受天仙湖拦砂坝堰顶溢流高程控制,常年水位控制在168.8m高程(后面相同),上端缘河面增加较少(是原河道宽1倍以上),中上游及下部河面及中部急剧加宽,蓄水及工程实施后,新形成的河槽基本稳定,槽底高程将会增加。

工程河段主要深槽在4号地至3号地块中部,长约750m,蓄水前该深槽呈冲刷切割的深趋势,深槽长略有增加,宽略有变窄趋势;蓄水后该深槽基本稳定。

工程河段在天仙湖3号地块中部至天仙湖拦砂坝长约1.2km,河床平缓,河床基以出露的石英砂岩为主,蓄水前常年河槽深度及形态变化不大,略有冲刷现象;蓄水后河槽深度河面宽显著增加,显露出开阔的湖面,河槽高程将有提升。

纵观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工程河段,蓄水前河槽及两岸以冲刷切割为主,三峡水库及天仙湖蓄水后由于受天仙湖拦砂坝常年正常水位控制在168.8m,整个河面宽度及深度增大,同时受天仙湖水库调蓄水作用,流速将大大降低,冲刷对两岸及河床冲刷作用大为削弱。时受拦砂坝拦砂影响,河槽变化以淤积萎缩为主,受淤积影响,河床将会抬高,总之蓄水前后河槽及河势形态有较大变化,且蓄水后有良好流态,对河段运行有利。

3)横断面变化

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河段横断面蓄水前及护岸综合整治实施前,由于受地形地貌地质及人为因素影响,天然河道呈不对称“V”字型河谷,多变道形态及河势多变且差异极大,最大到河床宽度有80m,河岸高约3m,最小河床宽度不足10m,且深切河槽深度达40m(原较场坝上游50m段),使流速及流态变化极大。

根据《三峡天仙湖详细规划》并考虑对苎溪河综合整治目的,从水力角度防冲及形成良好水力流态进行护岸工程岸线布置及断面设计(详见附图);岸线布置由规律平顺流畅使河流能够形成较稳定有规律渐变的流势流态,河段河岸断面基本都进行了整治处理,且护岸工程断面基本为同意形式,且为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长期主要过水断面岸面为钢筋混凝土或堆石碾压块石护面,工程实施蓄水后断面由规律稳定,基本无变化,冲淤变化不大。

总之,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工程河段天然断面较不稳定,造成的流态紊乱多变,冲刷变化大,有一定切割影响,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及天仙拦砂坝修建后,工程河段横断与天然河道断面变化较大,重新形成新的河道断面,有规律稳定,有利形成良好流态冲刷深切降低,天仙湖水库蓄水运行后断面有大量淤积,断面部分有一定淤积,其它微淤,形态基本稳定。

3.2.2 河道冲淤量

按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计算,苎溪河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

77.197万t。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约占年输沙量的90%。

推移质输沙量据有关资料,山区河流采用悬移质输沙量的15~30%计算,结合苎溪河流域推移质形成分布和沿河床沙淤积状况,确定流域推移质输沙量为悬移质输沙量的20%,计算流域推移质年输沙骨为15.44万t。

流域年输沙量为悬移质年输沙量与推移质年输沙量之和,为92.64万t。

苎溪河流域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后,土壤侵蚀模式由6289t/km3.a减少至1275t/km3.a,年均水土流失量减少至19.56万t,按85%为悬移质输沙计算,流域悬疑移质年输沙量约为16.626万t,推移质年输沙量为2.934万t。

采用拦沙率法计算拦砂坝的拉沙率为94.26%,悬移质年拦沙量为15.672万t,折合为体积12.055万m3。推移质沙量全部被拦截,折合为体积2.096万m3。悬移质和推移质沙量合计体积14.151万m3。根据2007年苎溪河请与项目进行的探测和分析坝前主要为淤泥悬移质,最大深度在1.4m,天仙湖核心区段吴家湾处为细粒推移质,根据探测深度变化分析为三角形分布,其淤积总量与分析基本吻合。

拦砂坝运行100年损失容积约1415万m3,占170.00m的容积的33.48%。

综上所述,三峡水库蓄水前工程河段较不稳定,流态较差,冲刷较大,有一定切割,局部段深切较大。在三峡水库蓄水、天仙湖拦砂坝及库岸整治工程实施运行后,工程河段水位抬高,流速及比降变缓,流态变好。河床逐年呈累积性淤积趋势,主要在160.0m滩地及河槽,对整个河段流态及过水能力影响较小,总体河势稳定,当按规划及现时一定年限进行清淤将更有利于河势稳定和行洪。

4 防洪评价计算

本报告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辅以传统水力计算分析对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流运动条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洪水条件下工程实施后河道水位和流速变化情况及工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同时用水力学法计算了施工渡汛水位变化情况。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对于复杂天然河道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为了克服计算区域边界复杂的困难,同时也为了提高数值计算成果的精度,多采用基于曲线网格的坐标变换方法,使计算网格贴合曲折的河道边界。本报告采用一般曲线坐标变换方法实现计算边界与物理边界的准确耦合。

4.1.1 模型计算控制方程

考虑侧向入汇流影响,笛卡尔坐标系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控制方程为:水流连续方程:t?

Z

?

+x?

M

?

+y?

N

?

=q (4-1)X方向水流运动方程:

t?

Z

?

+x

uM

?

?

+y

vM

?

?

=-gh x?

M

?

+D

??

?

?

?

?

?

?

+

?

?

2

2

2

2

y

M

x

M

-34

2

2

2

h

v

u

M

gn+

+qu0 (4-2)Y方向水流运动方程:

t

N

?

?

+x

uM

?

?

+y

vN

?

?

=-gh y

N

?

?

+D

??

?

?

?

?

?

?

+

?

?

2

2

2

2

y

N

x

N

-34

2

2

2

h

v

u

N

gn+

+qv0 (4-3)其中:力为水深(m);凹和矿分别为石和y方向的流速(m/s),M=uh,N=vh;z为水位(m);n为Manng糙率系数;D为紊动粘性系数;q为单位面积上水流的源汇强度(m/s)。

一般曲线坐标下,令

J=ξ

η

η

ξ

y

x

y

x+(4-4)

《洪水影响评价类项目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洪水影响评价类项目报告编制大纲 (试行) 福建省水利厅 2019年4月

编制说明 根据《水利部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水规计〔2016〕22号)和《福建省水利厅关于推进全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贯彻意见》要求,为规范设计成果,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特编制本大纲。 一、洪水影响评价类情形 洪水影响评价类包括以下四种情形: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河道(海堤)管理范围内涉河工程防洪评价,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项目对水文站水文监测的影响评价。有上述一种及以上情形的,须编制洪水影响评价类报告。 二、报告名称及装订要求 1.报告名称及格式 (1)报告名称 报告封面列出报审项目审批情形,并在相应类型中打勾,报告名称为“XXXX工程(XXXX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类报告”。 (2)报告格式 报告格式详见附录。 2.报告装订 报告各种情形统一装订成册,按前言、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河道(海堤)管理范围内涉河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项目对水文站水文监测的影响评价报告的顺序进行

编排,如无某情形章节,则跳过该章,后面的章节号顺接前章号进行编排。 三、报告编写有关说明 (一)各情形采用的编制导则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依据《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试行)》(SL/Z719-2015)进行编制;“河道(海堤)管理范围内涉河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依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办建管[2004]109 号)进行编制;“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依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SL520-2014)进行编制;“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项目对水文站水文监测的影响评价报告”依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建 设工程对水文测验影响分析评价报告示范文本大纲》进行编 制。 (二)报告目录 按前言、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河道(海堤)管理范围内涉河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项目对水文站水文监测的影响评价报告、总结论与建议进行编写,章节号分别为1、2、3、4、5、6,如无某情形章节,则跳过该章,后面章节序号接前章节号,以此类推。对只涉及一种洪水影响评价类情形的建设项目,可不编写“总结论与建议”章节,对两种评价情形及以上的洪水影响类建设项目,应对后续章节中同类内容适当精简。报告目录详见附录,各章节有关说明及编写要求如下: 1.前言

防洪评价报告收费标准

防洪评价报告收费标准 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收费意见(初步讨论稿) 关于安徽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 服务费计列的指导意见 一、缘由 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涉河项目防洪影响咨询服务费标准,只能通过相互协商确定咨询服务费用。一些咨询服务单位为了争取项目,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直接影响了咨询服务的质量,也影响了水利部门的对外形象。为规范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收费行为,提高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工作质量,促进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业的健康和谐发展,特制订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服务费计列的指导意见。 二、防洪评价咨询服务费计列标准 防洪影响咨询是涉河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防洪影响咨询内容包括编制防洪影响报告和防洪影响处理工程设计。 (一)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 编制费标准 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报告编制费计列标准×复杂程度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复杂程度系数=各项复杂系数之和+1 附加调整系数=各项附加系数之和+1 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计列标准 注:1、表中数字下限为不含,上限为包含。 2、单项涉河工程估算投资额,是指建设项目中每一个涉河工程,分别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估算投资额。比如某高速公路项目有多座跨河桥梁,

单项涉河工程估算投资额即是指每一座跨河桥梁的估算投资额,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应先根据每一座跨河桥梁的估算投资额计算相应的报告编制费,多座跨河桥梁的报告编制费相加即是该高速公路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总编制费。 3、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根据估算投资额在对应区间用插入法计算。 4、复杂程度系数按下表取值 勘察、地形测量、工程监测和工程检测等费用。 (二)防洪影响处理工程设计费标准 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包括涉河项目的护坡、护岸、防渗处理、堤防加固、防汛道路、河道断面补偿等,根据有关规定应由具有水利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其设计费标准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计列。 三、其它 1、考虑到防洪评价咨询与后续的工程设计关系密切,对防洪评价咨询增加资质要求。根据项目涉及河道、堤防等级,确定评价单位的设计或咨询资质要求,如一、二级堤防须持有水利甲级设计或咨询证书,三、四级堤防须持有水利乙级设计或咨询证书,其它须持有水利丙级设计或咨询证书。 2、上述收费标准制定时参考了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水利部《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保监【2005】22号)等。 3、由于涉河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与编制防洪评价的难度及工作量不完全成正比,较大项目的防洪评价工作量不是成比例增加,故在制定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标准时考虑了上述因素。 篇二:洪水影响评价的收费标准

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

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 合同 委托单位:XXX (以下简称甲方) 受托单位:XXX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的规定,经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就甲方委托乙方编写《XXX工程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一事达成如下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一、项目名称 垫江县普顺镇龙溪河梨树居委、磨滩村段污水主管网防洪评价报告、大丫口河普顺镇跃进村10社石梁坡人行便桥防洪设计方案。 二、工程地理位置 垫江县普顺镇龙溪河梨树居委、磨滩村;垫江县普顺镇跃进村10社。 三、委托内容 甲方委托乙方按照国家有关防洪法律法规有关技术要求编写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主要工作: 1、报告的编制。 2、根据报告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四、编制依据 1.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委托书(或合同)。 2.有关项目上报及批复文件。 3.甲方提供的项目设计报告及图纸。 4.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河

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等有关编制规定。 五、费用及支付方式 1.费用总额:本次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用为人民币XXX.00元(大 写XXX元整),由乙方包干使用,不作任何调整。 2.支付方式:合同签订后,所有工作完成,甲方取得评审后报告的15日内付清全部费用。 六、成果的提交时间 乙方应在合同签订后45个工作日内完成防洪评价报告和防洪设计方案,待审查通过后向甲方提交成果报告5份。 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⑴、甲方应配合乙方收集有关基础资料。 ⑵、甲方应按合同约定按时付款。 ⑶、甲方在审查通过后,应及时取得行政审批文件。 2、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⑴、按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按本合同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甲方交付评价报告,并对其质量负责。 ⑵、乙方应及时联系甲方,按时出席相关审查会议,依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报告,直到符合相关主管部门要求,可以出具行政审批文件。 八、违约责任 1. 乙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提交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和防洪设计方案,并保证该报告能通过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查。 2.甲方应按合同约定按时向乙方付款,每逾期一天,甲方应向乙方支付100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2004.9.6 水利部办公厅文件 办建管[2004]109号 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 行)的通知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原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部组织制订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部建设与管理司。 附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 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1 总则 1.1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概述 2 基本情况 3 河道演变 4 防洪评价计算 5 防洪综合评价 6 防治与补救措施 1.5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1. 7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2 概述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2.1 项目背景

防洪评价报告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水利部办公厅文件 办建管[2004]109号 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 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原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部组织制订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部建设与管理司。 附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 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1 总则

1.1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4.1概述 1.4.2基本情况 1.4.3河道演变 1.4.4防洪评价计算 1.4.5防洪综合评价 1.4.6防治与补救措施 1.5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

中小型涉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具体要求

一、中小型涉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内容具体要求 ?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1 概述 ? 2 基本情况 ?3河道演变 ? 4 防洪评价计算 ? 5 防洪综合评价 ?6防治与补救措施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 1 概述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 1.1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 1.1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 ? 1.1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 1.1 .2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 ? 1.1 .3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 1.1 .4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 ? 2.1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 2.1 .1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 2.1 .2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 ? 2.1.3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 ? 2.1 .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组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 ? 2.2 河道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 2.2.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工程状况。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办理指南 1.工作目的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就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的提出防洪影响预防与治理的对策与措施来规避建设项目对河道防洪、泄洪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2.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与国防洪法》第33条规定的建设项目。 3.主管部门 水行政主管部门 4.审批权限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第3条 5.法定依据 5、1《中华人民共与国防洪法》 5、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 5、3《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6.申报材料 6、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申请审批的文件或报告; 6、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书; 6、3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批复文件; 6、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5建设项目周边近期比例为1:10000-1:2000的地形图; 6、6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单位的资质证书; 6、7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 7.办理流程 7、1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7、2建设单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申请审批的文件或报告。 7、3建设单位提交相关材料,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7、4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建设单位、防洪影响评价编制单位进行现场踏勘。 7、5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建设单位、防洪影响评价编制单位召开评审会,并出具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评审意见。 7、6建设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组织有关单位修改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修改完毕后按照原程序申请复审,直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合格。 7、7防洪影响评价工作结束后,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批复。 8、注意事项 8、1申报提供材料如为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携带原件以备核实。

防洪评价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依据 (2) 1.3 技术路线 (2) 1.4 研究内容 (3) 1.5 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 (3) 2 基本情况 (3) 2.1 建设项目概况 (3) 2.1.1 工程设计布置原则 (3) 2.1.2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 2.1.3 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4) 2.1.4 排水系统 (5) 2.2 河道基本情况 (5) 2.2.1 河道概况 (5) 2.2.2 河道地质条件 (6) 2.2.3 水文、行洪 (8) 2.2.4水文泥沙 (14) 2.3 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 (15) 2.3.1 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 (15) 2.3.2 主要桥梁情况 (15) 2.3.3 其它情况 (15) 3 河床演变分析 (16)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6)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6) 3.2.1 河道形态变化分析 (17) 3.2.2 河道冲淤量 (17) 4 防洪评价计算 (18) 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18) 4.1.1 模型计算控制方程 (18) 4.1.2 模型方程离散和求解 (19) 4.1.3 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 (20) 4.2 数学模型验证 (21) 4.2.1 模型验证计算资料 (21) 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 (21) 4.3 计算条件 (22) 4.3.1 计算方案 (22) 4.3.2拟建工程概化 (22) 4.4 计算成果分析 (22) 4.4.1 断面缩窄率分析 (22) 4.4.2 对水位影响分析 (23) 4.4.3对流速影响分析 (23) 4.4.4 对流场影响分析 (23)

洪水影响影响评价报告法律依据

洪水影响影响评价报告 审批的依据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十七条在江河、湖泊上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等,应当符合防洪规划的要求;水库应当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留足防洪库容。 前款规定的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符合防洪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 第三十三条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在蓄滞洪区内建设的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厂、电信设施和管道,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建设单位自行安排的防洪避洪方案。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其防洪工程设施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平顶式结构。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审批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审批 基础编码:010******* 实施编码:11010500000000005296X100 设定依据: 1、[法律]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依据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发布号令: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7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公布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法条内容: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2、[法律]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依据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发布号令: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

会议修订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法条内容: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第三十八条第一款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3、[行政法规]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依据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发布号令:1988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法条内容:第十一条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未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机关。第十二条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设计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机关根据防洪规划确定。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模板)

()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水利勘测设计院 二O二O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依据 (2) 1.3 技术路线 (3) 1.4 研究内容 (3) 1.5 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 (3) 2 基本情况 (3) 2.1 建设项目概况 (3) 2.1.1 工程设计布置原则 (3) 2.1.2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 2.1.3 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4) 2.1.4 排水系统 (5) 2.2 河道基本情况 (5) 2.2.1 河道概况 (5) 2.2.2 河道地质条件 (6) 2.2.3 水文、行洪 (8) 2.2.4水文泥沙 (14) 2.3 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 (15) 2.3.1 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 (15)

2.3.2 主要桥梁情况 (15) 2.3.3 其它情况 (15) 3 河床演变分析 (16)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6)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6) 3.2.1 河道形态变化分析 (17) 3.2.2 河道冲淤量 (17) 4 防洪评价计算 (18) 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18) 4.1.1 模型计算控制方程 (18) 4.1.2 模型方程离散和求解 (19) 4.1.3 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 (20) 4.2 数学模型验证 (21) 4.2.1 模型验证计算资料 (21) 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 (21) 4.3 计算条件 (22) 4.3.1 计算方案 (22) 4.3.2拟建工程概化 (22) 4.4 计算成果分析 (22) 4.4.1 断面缩窄率分析 (22) 4.4.2 对水位影响分析 (23) 4.4.3对流速影响分析 (23) 4.4.4 对流场影响分析 (23) 4.5 护堤工程稳定性分析计算 (23) 5 防洪综合评价 (23) 5.1 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 (23) 5.2 对行洪的影响分析 (24) 5.3 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24) 5.4 对现有防洪工程和其它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 (25) 5.5 对其它事宜影响分析 (25) 6 结论 (25)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编制说明 主编单位(签章):天津市龙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2年6月1日

一、基本情况 1、体系号(或体系外标准的签报号) 2、主持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3、计划批次:1 补助经费(万元):15万元 4、标准级别:行业标准 5、格式体例:工程建设水利行业标准 6、修订(原标准号)/制定 二、背景情况 我国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每年洪涝发生灾害损失位居各类自然灾害首位。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对防洪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由水库、河道堤防、水闸枢纽、蓄滞洪区以及超标准洪水通道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在历次大洪水中发挥了显著的减灾效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及各地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由于工程建设需要,许多非防洪设施建在了防洪区内,不仅影响了防洪区的正常运用,同时一旦发生洪水,设施自身安全也将受到影响。为了防止非防洪建设项目造成的防洪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利

部逐步建立了洪水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各类建设项目在立项之前进行洪水影响评价分析,编写专题报告,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该项制度的建立,有效规范了非防洪项目的建设行为,保护了防洪工程的安全,减轻了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以及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从十几年洪水影响评价工作的实际看,由于缺少规范,各类项目对洪水影响评价采用的方法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基础资料、边界条件、计算公式、影响因子筛选以及报告格式等,各行业、各地方均有差异,制约了洪水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洪水影响评价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规范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行为,制订《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三、工作过程 1、意见汇总处理情况。包括未采纳意见是否得到与审查会议专家组负责人和提意见专家的理解和支持。 无。 2、重大争议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关于防洪评价报告批复范文

2020 关于防洪评价报告批复范文 Document Writing

关于防洪评价报告批复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关于防洪评价报告批复范文一 关于XX市屯里大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批复 XX市远博路桥开发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报送《XX市屯里汾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审查的函”(临远路(20xx)02号)收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发布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我厅组织专家对已竣工的XX市屯里汾河大桥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对你公司委托山西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的《XX市屯里汾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经质疑、讨论和研究,专家组原则同意该评价报告,并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现批复如下: 一、请你公司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严格执行。 二、鉴于该河段堤防与桥梁底板空间不能满足20年一遇设防标准下堤防维护及防汛抢险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因此,业主必须在当地河道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三、对施工堆渣、弃渣和原施工便道必须尽快彻底地予以清除,对建设过程中已损毁的堤防等水工程设施及时按原状进行恢复,确保20xx年河道安全度汛。该项工作要在当地河道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完成。 四、关于大桥扩建造成的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受损问题,应在当地河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由你单位及时、妥善解决。 附件:XX市屯里汾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二??八年一月二十一日 关于防洪评价报告批复范文二 关于XX管道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的批复 XX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你公司《关于申请审批〈XX管道工程(河北省段)防洪评价报告〉的函》(华油气函字〔20xx〕68号)及随文报送的《XX管道工程(河北省段)防洪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收悉。我厅于20xx年1月24日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了《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会,形成了专家评审意见(详见附件)。经研究,我厅基本同意该评审意见,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一、XX管道工程穿越我省永定河、蓟运河、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水系多条河流和永定河泛区,为确保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对该工程进行防洪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二、同意输气管道各河道穿越工程的规模和设计防洪标准,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具体要求

一、防洪评价报告内容具体要求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1 概述 ? 2 基本情况 ?3河道演变 ? 4 防洪评价计算 ? 5 防洪综合评价 ?6防治与补救措施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 1 概述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 1.1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 1.1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 ? 1.1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 1.1 .2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 ? 1.1 .3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 1.1 .4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 ? 2.1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 2.1 .1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 2.1 .2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 ?,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 ? 2.1 .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组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 ? 2.2 河道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 2.2.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工程状况。 ? 2.2.2 河道概况。

防洪评价报告

目录 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及评价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洪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路线与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程、坐标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河道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天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近期演变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防洪评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洪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分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雍水分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洪水水面线成果对比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防洪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1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2004.9.6 水利部办公厅文件 办建管[2004]109号 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 行)的通知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原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部组织制订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部建设与管理司。 附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 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1 总则 1.1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

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概述 2 基本情况 3 河道演变 4 防洪评价计算 5 防洪综合评价 6 防治与补救措施 1.5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1. 7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2 概述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2.1 项目背景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最新)

1 总则 1.1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概述 2 基本情况 3 河道演变 4 防洪评价计算 5 防洪综合评价 6 防治与补救措施 1.5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1.7 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2 概述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2.1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2.2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 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 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 3 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4 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 2.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线×县段升级改造工程×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晋科咨证:乙级004号 二〇一五年十月 ××线×县段升级改造工程 ×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审定: 审查: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 参加人员:

目录 1 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评价依据 (2)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 2 基本情况 (5) 2.1建设项目概况 (5) 2.2河道基本情况 (6) 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0) 3 河道演变 (12) 3.1河道历史演变及近期分析 (12) 3.2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12) 4 防洪评价计算 (13) 4.1防洪标准确定 (13) 4.2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13) 4.3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 (35) 4.4水面线计算 (35)

4.4壅水计算 (39) 4.5冲刷分析计算 (42) 4.6桥梁底部高程复核计算 (46) 4.7河道过流能力分析 (49) 5防洪综合评价 (57) 5.1建设项目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57) 5.2建设项目与现有防洪标准和技术要求分析 (57) 5.3建设项目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57) 5.4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58) 5.5建设项目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58) 5.6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8) 5.7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59) 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60) 7结论与建议 (61) 7.1结论 (61) 7.2建议 (61)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滇西边境地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交通必须先行,交通行业必须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线×县×大桥全长131m,3×25m,桥面宽9m,公路级别为II级,桩柱直径为1.5m,桩基位于地面以下28m。该桥在×村附近斜跨×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三条“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另根据《×省河道管理条例》第七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所有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建设方案和有关文件,按照管理权限,报送县级以上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为此,受**委托,我公司承担了《××线×县段升级改造工程×大桥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