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人际交往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人际交往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人际交往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人际交往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学习知识,认知社会的启蒙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但目前有不少小学生因不善交往和交往不善引发的问题已影响了他们中一部分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由此诱发的心理疾病和相互伤害已引起学校管理者和社会的关注。

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自恋及难以协调与他人关系等心理和行为表现。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丧失自信,难以沟通,极强的自我意识和抵触他人。

一、小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封闭型

案例1:李某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表现为不愿与他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去,不合群,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不关注集体活动。

(二)、自我否定型

案例二:张某某,自入学懂事后,由于在学习、经济、家庭乃至相貌(患有侏儒症)方面感到不如人,有强烈的失落感,甚至有在人前抬不起头的感觉,心理压力很大,丧失自信心和进取精神。表现为忧郁,遇事小心翼翼,从不在人前大声喧哗,与他人交往少。

(三)、自我欣赏型

案例三:刘某,不易与他人相处,但自我感觉良好。喜欢出头

露面,招摇过市,在各种场合都希望自己是中心,对别人的反感缺乏敏感。

(四)、盛气凌人型

案例4:王某这个学生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一直是家庭、社会的宠儿,这一切造成她心理上的优越感,肯定自己,否定他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权利欲和表现欲极强。喜欢围着老师转,经常用一些不良手段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

以上四种类型的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的不协调较为突出,其中前两种类型的学生属于不善交往。由于不善和不主动与他人交往,感到孤立,自我心理压力很大,生活态度不乐观,遇事总从坏处着想,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或过于自信,对同学和老师的话过于敏感,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后两类学生属于交往不善,对他人的伤害要大于自己,易引起他人反感。

针对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

首先在人际交往时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交流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第二,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觉得低人一等,也不能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要有诚心,平等互利的交往,才能持久。第三,交往是有选择的。要选择与自己能产生共鸣的人作为交往对象。第四,对交往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

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所以,小学生在进行交往中应学会主动适应、积极调整、端正心态、增强信心,不要将人际关系想象的多么复杂和可怕。

二、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

1.接纳孩子的伙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第一步。

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的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的清洁与秩序的“破坏”。父母可以巧妙地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孩子们自理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

2.给孩子空间,允许孩子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

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节假日主动为孩子们创设机会,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游玩、一起活动。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让孩子明白与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权利,处理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盾.鼓励孩子自行解决问题。

由于孩子年龄小,判断是非、自制自控能力较低,因此积极监控孩子的交往状况、预防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必要的。

4.有意识地经常和孩子讨论择友的标准与注意事项,以促进孩子恰当选择交往的同伴。

鼓励孩子把在同伴交往中遇到的困难、麻烦讲出来,教孩子学会辨别是非,分析并寻找积极的解决策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与孩子积极沟通、共同协商,取得孩子的理解、信任与合作是父母积极监控孩子的重要前提。

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好孩子交朋友,在良好的朋友圈子里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孩子到底交什么样的朋友却不是家长所能左右的,很多孩子却偏偏喜欢同“坏孩子”交朋友,让家长们很头痛。 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往往都处于小学高段以及初中,尤其以初中比较突出,这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学习、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上会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也希望家长和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因此对说教式教育很厌烦,他们表现出向往“自由”,要求脱离大人的管束,这也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叛逆的原因之一。但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只是“孩子”,他们受到生理限制、知识不足、社会经验缺乏等影响,自我意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因此他们择友、交友带着主观的好恶,缺乏正确的判断。 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往往成绩不太理想,或者是性格特别叛逆。有一类是本身成绩不够理想,行为不够规范,在同学中不能获得被重视的感觉,他们无法忍受别人的漠视或是孤立,就和一些行为出格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以期望自己也是“特别的”。另一类是属于“你不让我做我偏偏这样做”,目的就是要表达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能“说了算”。家长首先要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喜欢交朋友的,并能够支持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正常社交,不

要以学业为理由剥夺他们玩乐的权利。另一方面要灌输给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不能让他们单从兴趣出发去交朋友。有一些方法家长或许可以试一试。 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 首先,要摸清楚他的朋友圈的具体情况,不要道听途说,亲自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比如请他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了解孩子们的品行。如果只是淘气一点、不爱学习,并没有道德上的问题,家长不要一棍子打死,应该积极引导,好的坏的都分析一下,跟他如朋友般交谈。如果父母掌握了孩子朋友恶劣行为的证据,那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告诉他不赞成交这样朋友的原因,讲清危害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其次,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作为他们中的一分子。家长如果本着理解、信任和尊重的态度,多与孩子感情沟通,了解他的愿望和苦恼,家长不要整天纠缠在孩子的小错误中,使之情绪对立,不要把成人化的要求强加于孩子,使他无所适从。 另外,要给孩子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家长可以多和老师、学校联系,尽力帮孩子实现表现自己的愿望,改善孩子在集体中的地位,帮助他赢得“重视”和“尊重”,孩子自然会疏远坏朋友。培养广泛的兴趣以及多做运动也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不妨多陪孩子玩玩,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重视。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做事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做事 高铺小学三年级王娟 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做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掌握引导孩子正确做事的技能和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引导孩子正确做事的技能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孩子学会做事是孩子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演习,尤其现在的孩子,他们做事的能力是欠缺的。光教会孩子做事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正确做事。今天就一起谈一谈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做事。 二、授课 1、请家长说出你孩子在做事方面有哪些不良习惯? 2、家长罗列孩子做事方面的不良习惯: (1)孩子学习不主动 (2)孩子不能使用文明语言

(3)孩子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没有责任感 3、提问:孩子的做事不良习惯你在家里是如何教育的? 三、引导孩子正确做事的方法 (一)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1、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经常带你的孩子走出家门,让他多和其他人接触,你可以带他去公园的人群中,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积木等。多带孩子一起去发现生活中充满乐趣充满欢快的地方,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慢慢地,害羞就会自动消退。 2、对孩子的害羞不要大惊小怪 一个害羞的孩子可能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显得有些笨拙。作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个劲地要求孩子做,子说:“你真是个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让孩子自己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格格不入,他会更加封闭自己也会更害羞。 3、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引导孩子,让他适应和别人的交往。每次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记得和别人打招呼话”之类的。这样不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临走前孩子不愿意说再见,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还没有准备好说再见,是吗?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说。”这样会减缓孩子紧张的心理。

教育孩子应该以引导为主

教育孩子应该以引导为主,多鼓励、赞美孩子。 教育专家谈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实、最具有操作性的抓手。 经过十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赋予了养成教育更多的新内容,特别需要强调是,新的养成教育,因为青少年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学习生活中度过,学习不好,做人就没有信心。因此,从学习习惯突破,从而解放孩子的大脑,进而拓展到做人、做事和创造等习惯,才能全面丰收。 养成教育有两个任务: 一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人格; 二是突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大脑潜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养成教育实施原则是:家庭学校互动,遵循成长规律,启发阶段觉悟,引导主动发展。 养成教育操作要求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让我们来理解什么是习惯? 习惯有哪些特征呢: 一、是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 二、是稳固性和可变性。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有一个孩子时常生闷气,父亲就对他说:“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气暴躁,就不要培养这种习惯,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长怒气的事。”这位父亲首先让孩子设法保持安静,然后让孩子计算自己有多少天没发脾气。从原来的天天生气,到后来两天生一次气,然后三天一次,再后来四天一次……这个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起初只是减弱,后来则渐至消灭。 三、是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如果想都没想,自动地去喝一杯白开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别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习惯了。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在儿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家长迫切的要求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个态度多半可以再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着手,论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字:幼儿、行为习惯、原则、方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 1、严爱结合原则 爱和严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出相应行为习惯要求。幼儿年龄小,需要成人的关心、帮助,但并非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在每一日的活动中,我们都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在提要求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等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因为,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即使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的要求超出其接受能力,他们就难以做到。而幼儿发觉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甚至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因此,我向幼儿提出要求从最简单的生活规则开始,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再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言行一致原则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或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首先确立准则,准则一旦经过幼儿认可而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执行。在幼儿园,准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中有了大家一起制定的准则,幼儿就愿意按照规矩办事,当有人违反准则要求时,教师对其作出的惩罚也会有理有据,这样更容易使幼儿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因素在里面。在家庭中,言行一致原则表现在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自己先做到。家长以身作则,与幼儿同进退,幼儿也就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 3、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即教育。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灌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想。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有意识地将一些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的感知教育范围。如在午睡完起床时,发现幼儿挑食、偏食,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小朋友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午餐起床后,有幼儿做事拖拉磨蹭,可以让幼儿们在讨论中知道做事拖拉磨蹭会影响大家的集体活动时间,多数人为等少部分人要浪费许多时间。如发现有幼儿在绘画时姿势不正确,教师可以给幼儿多看一些图片或图像资料,知道不正确的姿势不利于身体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刚人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只靠简单地指责、阻止,只能一时起作用,必须进行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随笔:正确引导孩子做事.doc

教育随笔:正确引导孩子做事 我班有个张梦怡小朋友就是一个聪明灵巧、特别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长会上谈起的时候她妈妈也是说她在家里,老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每次上制作课的时候,老师剪下来的废纸条等垃圾,不用老师说,她都会用手一块一块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也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天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感冒了。午饭后喝药,我把药给每个小朋友倒到杯子里,就把药袋放在了钢琴上,王姝涵什么话也没说就把药袋捡走了。我当时就表扬了她。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我还想这孩子真懂事。几后,我们打扫活动室,发现玩具橱后边都是垃圾,特别多的是各种各样药袋。我大吃了一惊。原来王姝涵把这几天收集的药袋没有扔到垃圾桶,。我一下明白了,我就把她叫到跟前问她,你把垃圾怎么放到这里了,我们天天夸你是个讲卫生好孩子,你怎么把垃圾放到处后边。其实她很明白,就是一句不吭,我想她只是一时贪玩吧!我就问她这样做对吗?她说:“不对”。看她紧张的样子,我没再多问。这件事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孩子做事情的出发点是对的。她是帮了老师的忙,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结果不一定对,事后我照样表扬了她,夸她是个知错就该的好孩子。任何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说都不是很单纯的,他都有她的想法和目的,只要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2020-01-23 我班有个张梦怡小朋友就是一个聪明灵巧、特别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长会上谈起的时候她妈妈也是说她在家里,老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每次上制作课的时候,老师剪下来的废纸条等垃圾,不用老师说,她都会用手一块一块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也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天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感冒了。午饭后喝药,我把药给每个小朋友倒到杯子里,就把药袋放在了钢琴上,王姝涵什么话也没说就把药袋捡走了。我当时就表扬了她。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我还想这孩子真懂事。几后,我们打扫活动室,发现玩具橱后边都是垃圾,特别多的是各种各样药袋。我大吃了一惊。原来王姝涵把这几天收集的药袋没有扔到垃圾桶,。我一下明白了,我就把她叫到跟前问她,你把垃圾怎么放到这里了,我们天天夸你是个讲卫生好孩子,你怎么把垃圾放到处后边。其实她很明白,就是一句不吭,我想她只是一时贪玩吧!我就问她这样做对吗?她说:“不对”。看她紧张的样子,我没再多问。这件事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孩子做事情的出发点是对的。她是帮了老师的忙,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结果不一定对,事后我照样表扬了她,夸她是个知错就该的好孩子。任何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说都不是很单纯的,他都有她的想法和目的,只要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谨记4个方法,引导孩子正确“说”出情绪

谨记4个方法,引导孩子正确“说”出情绪 相信对很多家长来说,在培养塑造孩子情绪性格的道路上,最难的可能不是过程,而是开始。很多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都已经学得十分到位了,但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压根不知道从何着手。 这种情况还很普遍,理论派和实践派在家长群体中往往无法合二为一。 首先,他们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情绪性格的塑造上到底有什么问题。 “什么?自己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我们还能不知道吗?”这个问题说出来,可能许多家长都觉得可笑。如果他们都不了解自己孩子在想什么,那又有谁会了解呢? 然而事实上根据调查研究,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理解孩子,却有超过一半的孩子认为家长并不真正懂得自己。这种家长单方面一头热的”了解”,在遭到孩子的否定时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有时候是我们没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他们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给我们,也有时候是因为孩子总愿意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不愿意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心理变化,所以家长没办法把握他们的思想脉络。 前者,需要家长主动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而后者,就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向家长主动“说” 出他的情绪。 案例: ”孩子,你到底在想什么?”这是彬彬妈妈最想问自己孩子的一个问题。 她觉得自己可能是最差劲的母亲,连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彬彬的情况还真就有些特殊。他的个性看起来并不算腼腆,却是个“闷葫芦”,从小就不愿意跟别人聊天,更不愿意跟别人聊关于自己的事情。小小年纪,彬彬就好像藏了一肚子的情绪,永远都不表露出来,这样,妈妈就很难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前段时间,彬彬爸爸本来答应带他在周末时去植物园玩耍,却因为临时要加班而取消了这个活动。彬彬心里感到非常失望和生气,但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愿意告诉妈妈,就攥着拳头蹲在角落里生闷气。 妈妈有些担心,她猜测可能是彬彬因为爸爸的失信而生气了,就问他:“彬彬,你是不是生气啦?你要是有什么想法就跟妈妈说"。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一、父母之爱——力量的源泉 孩子小的时候都把父母看作是巨人,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常常说“我爸爸如何如何——”或者“我妈妈怎样怎样——”。 一个在外留学的女孩子在自己的厨房里煮开水,一不小心烫伤了手,她不知道做任何处理,却抓起电话打给远隔重洋的妈妈,“妈妈,我该怎么办?”而在几年后,当她自己成为一个小女孩的母亲的时候,她的小女儿受伤的时候,她却迅速的作出了反应,进行了一系列安全而恰当的处理。事后她回忆到,她自然的知道怎么做,虽然没有受过训练。 是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在我们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认识到父母并不是知识和真理的唯一来源,甚至很多人会推翻父母的权威性。但是,父母一直给了儿童无条件的关注与支持,从父母那里,儿童首先知道世界上有人爱自己,有人支持自己,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接纳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与热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他还会努力改变自己与发展自己吗?那么他也不会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人们对自己的接纳源于父母对其的接纳。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之一,它不仅会树立孩子的信心、自尊心、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决心,而且它本身也使父母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所以,请珍惜你成为父母的机会,并且努力的爱你的孩子。 家长应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不少挫折和失败的时候。 二、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父母亲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 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付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充满了阳光,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卑和畏缩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周胜香 时间:2012年8月20日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如何正确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5个基本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如:我的一个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二)、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

二年级第三章引导孩子正确做事

第三章引导孩子正确做事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 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遵规守纪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正确做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二年级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做事。 二、怎样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1、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经常带你的孩子走出家门,让他多和其他人接触,你可以带他去公园的人群中,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积木等。多带孩子一起去发现生活中充满乐趣充满欢快的地方,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慢慢地,害羞就会自动消退。 2、对孩子的害羞不要大惊小怪 一个害羞的孩子可能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显得有些笨拙。作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个劲地要求孩子做,更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礼貌,你为什么不是这样?”如果父母长期将“害羞”这个词定格在孩子身上,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格格不入,他会更加封闭自己也会更害羞。 3、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引导孩子,让他适应和别人的交往。每次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记得和别人打招呼话”之类的。这样不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临走前孩子不愿意说再见,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还没有准备好说再见,是吗?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说。”这样会减缓孩子紧张的心理。 4、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家附近有幼儿园或者有孩子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带自己孩子一起加入。这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龄小伙伴玩耍的乐趣。可能在一开始孩子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你,但慢慢地他就会试着加入孩子们的队伍。不过如果孩子想走,一定不要勉强他继续呆下去,只有让孩子感觉轻松自然,才有利于缓解他的羞涩。 5、多做社交游戏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论文)

题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姓名:唐秋芳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1) 1.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1) 1.2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1) 1.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2) 1.4要有坚决的态度 (3)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3) 2.1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3) 2.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5) 2.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5) 2.5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6)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7) 3.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7) 3.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7) 3.3进行榜样教育。 (7) 四、致谢 (7)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摘要: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关键词:引导、养成、习惯、方法、策略

引导孩子良好品质的方法和策略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姓名:刘彩冬 指导教师:白玉平 学科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14035281301003 学习中心:涪陵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6年10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 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 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刘彩冬 日期:2016年10月

摘要 习惯就是"简单的动作重复做,重复的动作认真做",作为幼教工作者,要不断帮助幼儿认真做好每件事情,最终将行为变成习惯。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 因此,作为幼教者,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方法策略

前言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非常困难,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自身的不良习惯同时本身也带着旧想、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引导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引导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复备栏 一、导入 家长科学地引导孩子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不但可 使老师教与学的效果相得益彰,而且能使孩子终身受用不 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 我们的孩子还处在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因而引导和修正孩 子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显重要。但是在 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的家长经常会有一些困惑和遗憾,为 什么家长教育孩子有许多无奈?我总结为以下几种情况:无 方——无力——无路——无能——无果——无奈,究其原因, 可以归结为因为不懂所以无方;因为不才所以无力;因为不 思所以无路;因为不学所以无能;因为不行所以无果;因为 无果所以无奈。 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自觉呢? 孩子学习就像给我学似的。只要我不坐在身边,写作业就特 别慢,时不时地搞些小动作。为此,每天晚饭后,我不得不 和孩子一起坐到书桌前,监督孩子做作业,结果弄得我和孩 子都很疲劳……”这的确是活生生存在的。到底怎么做可以 把我们和孩子都解放出来呢? 二、出示幻灯片,教师讲解。 我们现在来看看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 入哪些误区。 (一)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容易走入的误区

1、包办代替 孩子入学了,家长帮孩子抓好学习,这是正常的事,每位有责任心的父母都会这样做的。我时常接到我们班学生家长的电话,是孩子的父母打电话问作业布置情况。家长们会向我抱怨:“我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还不写呢,每天都要磨蹭到十点多,有时到十一点。”据我所知,家长一直在陪读,孩子题不会家长帮忙做,孩子的作业着急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正是因为家长的包办,让孩子变得依赖,变得不负责,变得失去了动力——我不学妈妈着急,会替我想办法,我用不着费劲地学!于是,孩子学习越来越不主动,家长只好越帮越多,帮孩子问作业,陪孩子做作业,帮孩子检查,还要为孩子收拾书包……,就这样,上学学习几乎变成了父母的事情。 大家也许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前几年,我们中国的教育家和日本的教育家在我们中国举办的一次夏令营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是五公里徒步走,孩子的后面有一辆大客车,如果谁走不下来,可以无条件上后面的大客车。开始倒还顺利,走到中途天气突变又刮风又下雨。有的孩子就坚持不住了,陆陆续续上了后面的大客车。好不容易到了终点,当家长们打开大客车的车门,从车上下来的全都是我们中国的孩子,没有一个是日本的孩子。每一个日本孩子就是再艰苦也顶着风冒着雨,走完了全程。听到这里不知诸位感想如

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1

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 第一篇使孩子主动做功课 第二篇如何使孩子听话懂事 第三篇如何引导孩子自动自觉 第四篇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第五篇如何使孩子热爱学习 第六篇如何消除孩子的学习紧张情绪 第七篇如何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第八篇如何消除孩子学习的迷惑 第九篇如何让孩子变消极为积极 第十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十一篇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第十二篇如何变孩子的缺点为优点 一、使孩子主动做功课 你的孩子很听话,是一匹温顺的马儿,但人们常常这么说“能够把马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的确,除非马儿很渴,不然,即使能够把它带到水边去,也不能让他主动喝水。 第一招,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优点。 第三招,学习不可操之过急。 第四招,让他把喜欢的女孩带回家。 第五招,先让孩子玩个够 第六招,刺激她,使他全力以赴。 第七招,正话反说。 第八招,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第九招,列一个功课计划表。 第十招,先让孩子做擅长的功课。 第十一招,让孩子自己抽签决定。 第十二招,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 二、如何使孩子听话懂事 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第一招,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 第二招,用书信或日记与孩子交流情感。 第三招,用温和的语调交谈。

第四招,及时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第五招,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招,与孩子打成一片。 第七招,一次只交待一件事。 第八招,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 第九招,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 第十招,不要指责遭到挫败的孩子。 第十一招,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细节。 第十二招,多用赞赏的话肯定孩子。 三、如何引导孩子自动自觉 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第一招,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第二招,先让孩子做不喜欢的科目 第三招,用同一步调增强主动行动力 第四招,让孩子先吃点苦 第五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六招,母亲的激励最重要 第七招,要改变孩子先改变你的态度 第八招,偶尔用恳求的证据与孩子说话 第九招,不在孩子挫败时痛骂他 第十招,给孩子适当的报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十一招,多带孩子与大自然接近 第十二招,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第十三招,培养孩子主动自我的激励 第十四招,化愤怒为学习的动力 四、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常对父母有所不满,因为伴随成长而来的自我要求,总和父母的规定互相冲突,父母必须要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顺利地成熟长大. 第一招引导孩子宣泄不满情绪 第二招让孩子有自选课题的权利 第三招认真倾听孩子的不满心声 第四招把顾客的角色换成孩子 第五招别让工作忙成为你的借口 第六招民主方式处理孩子不合理要求 第七招以退为进说服教育 第八招用实际利弊得失来处理任性态度

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中的困惑 2、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家长的态度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态度 3、帮助家长学会感受并促进孩子的自我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 2、帮助家长学会感受并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教学方法:谈话法和情景演绎法相结合 课时:2课时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2015年10月12号上午三四节课授课地点:科技楼9楼授课教师:于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出话题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孩子却越来越不爱学习。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盼着孩子快快长大,可是,当孩子真的长大了的时候,我们作家长的却往往束手无测,尤其是面对着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孩子自我认识的缺陷,家长应该树立怎样的态度,家长学会感受并促进孩子自我认识?这是我们今天要一起交流的话题。 二、测一测,你了解孩子的成长吗? 您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有多少?请做下列测试题。 1.谁是他最好的朋友?2.谁是他最崇拜的偶像?3.他感到最难堪的是什么?4.他最害怕什么? 5.在学校里,他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科目是什么?6.哪些方面的成绩最使他感到自豪? 7.在家里,他最不满意的是什么?8.假如您能为他买到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他的第一选择会是什么? 9.他最喜欢什么体育项目?10.他最爱戴的老师是谁? 11.他希望自己长大后干什么?12.这一年,生活中哪件事使他感到最失望?13.他觉得自己长得比实际年龄大还是小?14.她(他)来月经(遗精)了吗15.有关性的知识,你主动告诉孩子了吗16.他对妈妈的啰嗦是什么态度,作为家长,你是否反思过自己的行为 17.他最近在看些什么课外读物?18.他在学校里的绰号是什么? 19.他最爱看哪个电视节目?20.家里的什么活动是他最喜欢的?21.他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周胜香 时间:2012年8月20日

(五)、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一)、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儿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二)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儿童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 (三)、进行榜样教育。 身边的成人是儿童的榜样,包括家长,包括老师,也包括小朋友。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儿童,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总之,教育儿童,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再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参考文献: ①、《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②、《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④、《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⑤、《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⑥、《公关心理学》,张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心得体会

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心 得体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心得体会 四(1)班李向阳 该堂课老师分三个部分给我们作了讲述。 第一部分是互动环节,主要测试出家长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人际交往离不开与人交流,孩子不是天生就会交流的,需要家长教育和引导孩子。如果家长没有好的人际交往,又怎样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呢? 第二部分是讲了些案例,引导大家的思考,以便发现问题和引发思考。 第三部分则教给了我们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 在互动环节中的第一个问题,老师问“是否曾经刻意讨厌过某些人或看某些人不顺眼?”我曾经有过,跟自己不合拍的人会觉得心里堵得慌,没有换位思考自己又何曾不让人讨厌过呢。第二个问题“是否当着孩子的面埋怨或指责老师?”很荣幸这个我们都没有,都尽力在维护老师的尊严,所以孩子对老师是特别尊重。第三个问题“平时能否接受他人的善意的批评?”这个我也能做到。真正能使自己进步的是别人的批评,而不是奉承。遗憾的是老师提出的第四个问题“在孩子3岁后是否给孩子灌输过人际关系的思想?”这点做得很不到位,没学家庭教育前也不

知道怎样引导。我以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能学会,不用我们刻意教呢。第五个问题“孩子在吵架或受人欺负时是怎样解决的?”这点我们一般很少找对方的不是,还算马虎过关。 在如何培养孩子学会与人正确交往的习惯这节里,老师教了我们6个方法,分别是: 一:家长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对孩子今后人生的成长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关心,聆听,合作,分享等等,要求孩子以平和,对话,协商,非暴力的方法来处理矛盾,解决冲突。 老师举了个例,说有个叫荷马克叻崴的男士,既不年轻又不英俊,还不富有,但他能在15分钟让别人对他产生好感。 要做到交流畅通的话,与人交谈时就要少谈自己的事情,多谈对方的事情,让人感受到对对方的尊重,这样才容易被别人喜欢和接纳。 卡耐基也说个:一个成功人士,专业知识占15%,人际交往占85%。

如何引导孩子爱学习

如何引导孩子爱学习 学校的学习的确很重要,而且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课,如何引导孩子对文化课学习感兴趣呢?给家长提了四点建议。 1.向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常会“有意”地给孩子讲“我过去没学好,结果现在很不成功,在单位不顺”等等。其实,对于家长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自己的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幼儿园”或娘胎里去,认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自己“天生”马虎等,这样的归因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吗? 另外,有些家长也会向孩子提起自己当年成绩如何突出。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时代变了,“过去”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面前至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道路:如果你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借用一个古老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了解孩子,因势利导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这一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爱看童话的孩子,可以从对童话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从对同一童话不同版本的比较入手,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童话。当孩子从新的角度去看童话时,他会迅速地成熟起来,自然地走出对童话的沉溺。 对于喜欢飞机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飞机性能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数学和物理的大门;通过对于飞机发展历史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科学的大门。由于孩子以最基本的兴趣作为动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都会成为孩子知识的源泉。 3.不过分介入 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分介入孩子学习的事。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学好学不好关键在于自己。正像孩子的身体发育,家长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尽量把食物做得可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更不能替孩子长高。家长的过分介入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习是父母的事。 4.创造学习条件 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1)安静的环境,这可能要求家长自己也少看电视、少打牌;(2)读书的气氛,即家长自己也多读书、看报,多讨论读书心得和相关问题;(3)对探索“怪”问题的支持,如欣赏孩子提出的某些问题的独到之处,帮助孩子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孩子要进行的某些探索性实验提供材料及安全监护,等等。 许多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爱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趣,信息传递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够受到系统、有效的教育,不再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传统的、面孔呆板的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合孩子兴趣多样化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进步相吻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