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

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

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

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

(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

(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

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

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

教学内容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

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

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写下教学目的

(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

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

巧用一张图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除了分析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分析学习者,分析他们学习的环境,分析他们的应用环境。学习环境和最后技能的应用环境的特征决定了学习者当前的技能、偏爱和态度。这些因素形成了模型中许多关键的步骤,特别是教学策略。

(4)编写绩效目标

在明确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的基础上,你要具体写出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做什么。这些描述来源于教学分析中技能的确定,这些描述决定来要学习的技能、技能形成的条件和成功完成的标准。

(5)开发评价工具

根据刚才描写的目标,开发相应的评价方案,衡量学生完成你描述的目标的能力。重点在于把目标中描述的行为类型和评级需求相关联。

(6)开发教学策略

根据前五步获得的信息,确定你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所要使用的教学策略。这个策略包括教学前的活动、信息的呈现、练习与反馈、测试和后续活动几个部分。教学策略要基于当前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研究成果、媒体传递教学内容时的特点、教授的内容和接受教学的学习者的特点为基础。这些特征被用来开发或选择材料以及开发课堂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在这一步你将使用你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典型材料包含学生手册、教学材料和测试。(当我们使用教学材料这个词时,包含了所有形式的教学,如教师指导、学生、模型、投影胶片、录影带、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的网页。我们试图使用材料这个词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是否决定开发原始材料取决于被教授的学习类型、现有材料的可用性和可开发的资源。还要提供已有的资源中选择的标准。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完成教学草案后,一系列评价杯开战,目的是收集数据提高教学。形成性评价的三种类型是: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评价。每种评价都为设计者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来改进教学.同样的技术可以被用来对已有的材料和课堂教学做形成性评价。

(9)修改教学

最后一步(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是修改教学。形成性评价中获得的数据在这一步被总结和及解释,目的是确定学习者在获得目标过程中的困难尽力并且把这些困难与教学中具体的不足联系起来。图表中“修改教学”的流程线暗示通过形成性评价获得的数据并不是简单的只修改教学本身,而是被用来重新检验教学分析的有效性和对学生入门技能以及学生特点的假设。根据手机的数据重新检查绩效目标和测试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策略被重新考虑,最后所有这些被整合成教学的修改版,成为促进有效教学的工具。

(10)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虽然总结性评价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终评价,但它通常不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价值作绝对或相对评价的,他发生在对教学进行了形成性评价和为满足设计者要求标准进行了有效修改后。由于总结性凭借通常不包括教学设计者而是包括独立的评价人员,所以本质上这一部分不应包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九个基本步骤描述了一个使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系统方法,因为他是由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这些元素结合到一起产生预期的产品。关于系统有效性的数据同样被搜集,因此最后的产品可以被修改直到达到预期水平。当开发教学材料时,数据被收集并且材料被修改,这一切使教学更加有效益和效果。

在总结我们关于系统方法模型的讨论以前,必须澄清这不是课程设计模型,要设计一堂课,

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前更多的步骤要做。其中的一些技术是需求分析和任务分析。在课程开发项目中要使用这个模型必须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图示,说明了迪克凯里模型使用更广泛的课程开发过程。

第二章评估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

一、绩效分析

1、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罗宾逊的绩效分析模型:

(1)绩效问题是可以通过组织的目的和使命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来确定

(2)绩效分析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信息,以确定问题,寻求可能的解决办法。(3)绩效分析的结果是对问题作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的原因的证据,提出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3、需求评估的方法有调查问卷、访谈、直接观察。

二、明晰教学目的

1、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含糊的目的没有说明学生达到了母系,她能做什么,如欣赏、知道、感觉等字眼。

2、教学目的最重要的方面是描述学习者能够做什么,包括:

学习者;

在什么样的应用环境下;

利用什么样的工具;

能够做什么。

三、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

1、目标陈述让接受者信服

2、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教学时间)

最主要的教学考虑是尽可能的选择最好的教学策略来教学习者必须掌握技能,然后再决定需要多少时间。

3、教学内容是否稳定,具有开发价值。

4、能够找到学习者试用教学。

5、设计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

第三章教学目的分析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确定教学应该包含的技能和知识。

教学分析应用于某个教学目的的时候,导致了对实现目的的相关步骤以及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从属技能。包括目的分析和从属技能分析。

目的分析有两个基本步骤:

①按照将要发生的学习种类对目的进行分析;②确定并顺序化完成目的所需要的主要步骤。

一、能力分类

1、言语信息:需要学习者对于相对特定的问题给出特定的回答。

2、智慧技能:即问题求解任务。要求学习者做独特的认知活动,其独特性在于学习者使用以前没有碰到多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包括形成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问题分为:良好结构(有正确答案)和病态结构(多个答案,但没有正确答案)。

3、心智运动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要有肌肉运动,可以借助设备,也可以不借助设备达到某个目的。

4、态度技能:趋向于做出某种选择和决定。这种目的通常都是长期的,非常重要的,在短期内难于评估。态度教学目的可以视为影响学习者在某种环境下的行为选择,看他们所做的智慧技能、运动技能或陈述的言语信息就知道他们的选择。

二、目的分析过程

1、对于智慧技能和运动技能的目的分析就是对要执行步骤的分析,精确描述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学习者每步要做什么。一步该有多大?一步应有多少内容?主要与学习者有关。描述每个步骤的语句必须要有一个动词,来描述可观测到的行为。

2、言语信息目的的分析则是列出要学的主要主题。

3、态度目的的分析要确定为了证明态度要展示的行为。

三、子步骤分析审核目的中的每个关键步骤,想象如何执行这一步,或者向学习者解释。对每个步骤作目的分析。

第四章确定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

一、分析从属技能

1、智慧技能和心智运动技能——层次方法

加涅所提出的层次分析技术就是要问:“学习者必须具备什么指示,只要再有少连搞得叫徐饿就能学会这个任务?”,通过问这个问题,设计者能够确定一到多个关键的从属技能,这些技能是学习者进入教学步骤前所必须要掌握的,在确定了这些从属技能后,设计者就要对这些从属技能问同样的问恩提,“学习者必须要知道如何做什么,才能学会从这个从属技能”,这将确定从属技能的从属技能,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找出越来越低层次的技能,很快就能达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很基本的层次。关键是确定学习者成功所必须要知道的。

2、言语信息——簇分析法

确定目的中所隐含的信息主要种类。

3、态度目的——综合

(1)学习者选择做某个心智运动和智慧技能,这一部分使用层次分析技术。

(2)用言语信息描述,这一部分使用簇分析法。

二、入门技能

1、入门技能:是学习者为了学会教学中所包含的新技能而必须已经掌握的技能。

2、教学设计师要确定理想的学习者入门技能,就需要不断的做教学分析,直到所确定的技能都是学习者的基本技能为止。

3、如何区分是学习者的一般描述,还是入门技能?

①如果教师认为值得或有可能在学习者开始学习之前测试学习者是或否具备那个技能,最好定义为入门技能;②如果认为在教学之前测试学习者不合适,则作为学习者一般特征来描述。

4、如果人群中只有一部分学习者具备入门技能,如何调整?

方法一:教学有不同的起点,学习者的入门测试分数给他们分类;

方法二:该教学只是为具备入门技能的学习者准备,则不具备入门技能的在别处先学会这些技能。

第五章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一、学习者分析

1、分析目标人群的有用信息:入门技能、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对教学内容和将采用的传递系统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业能力水平、学习偏好、对培训机构的态度、群体特征。

2、收集数据。

二、应用环境

1、分析内容:管理监督支持、实施点物理条件、实施点社会环境、与工作环境相关的技能。

2、收集数据。

三、学习环境分析

1、分析内容:教学点对教学需求的满足程度、教学点模拟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对教学传递方式的可行性、影响教学设计和传递的教学点限制。

2、公立学校环境:重新认识学习者、教师、教室环境,超越现行的教材和课程大纲;不要过分夸大最终应用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分析的评价和修改

为了审查教学分析的合理性,可以找几位符合目标人群特征的人,与每个人单独交谈,解释所做的分析是什么,陈述目的,说明一个人要能达到目的需要能做什么。可以举例说明完成这些步骤的过程,然后解释每个人从属技能如何支持目的中的各个步骤,解释入门技能的含义,了解这个人是否或者能够完成你的教学中所列举的所有入门技能。通过解释,可以发现重复的信息、遗漏的信息和不必要的信息。此外,观察目标人群代表的反应,掌握时机了解学习者是否理解技能的实用性,是否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学习和使用这些技能是否能够解决问恩提或满足某种需求。还可以向工作环境的主管解释材料,征求意见,有助于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分析修改。

第六章编写绩效目标

1、绩效目标:是学习者完成一个教学单元后能够做什么的详细描述。它的同义词——行为目标、教学目标。

2、学习目标:精确的描述了学习者完成一个教学单元后将能够做什么,完成学期目标的环境产生于学习环境中,而不是在现实世界里。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在应用环境中能够做什么。

教学目标是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若干个从属目标,每个从属目标多对应一个学期目标。

3、目标的组成

A:学习者能够做什么:教师必须要审核每个目标,并自问:“我们能够观察到学习者在做这个吗?”,不太可能观察到学习者“知道”或者“理解”什么,但是这些动词经常出现在老师对学习者学习的要求中。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清楚要学习的技能,最好能够准确地按照要求学习者证明他们“知道”或“理解”的方式来陈述目标。对智慧技能和言语信息的教学目标还要给出行为的意图。

B:完成任务的条件:考虑要显示的行为,目标人群的特点,个各条件成分所能提供的功能。条件的功能包括:提供学习者线索和刺激物;说明完成任务需要的资源材料;控制任务的复杂度,限制任务,使他能够适应目标人群的能力和经验;辅助知识和技能从教学环境迁移到应用环境。

C、评估学习者表现时的标准:对智慧技能和言语信息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评判标准是学习者能说出准确答案。答案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应该敖汉答案中必须出现的信息或要素,怎样才算答案足够精确之类的信息。心智运动技能列出所希望的行为诶,还要记录速度和限制时间。4、目标的编写

(1)修改教学目的以反映最终应用环境。

(2)编写学期目标反映学习环境

(3)为目的分析中确定的每个步骤编写目标

(4)对某些学习者可能不具备的入门技能编写目标

5、目标的评价

根据目标编写考试题,如果写不出逻辑合理的考题,那么目标需要重新考虑。

6、目标的用途

A、目标是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将教学分析中的技能转换为在教学完成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完整描述的手段。

B、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说明从材料中学习什么。

第七章开发考核量表

一、四种标准参照评测

标准参照评测是由一组能够直接测定一个或多个绩效目标中所描述的技能的题目或任务组成。作为标尺来判断一个学习者的表现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入门技能测试:开始教学前对学习者的考试。目的是评定学习者对预备技能(即学习者在教学开始前必须具备的技能)的掌握情况。

2、前测:在教学开始前实施。确定学习者是否已经部分或全部掌握了教学中要教授的技能。

3、练习测试:使学习者能够联系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判断自己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水平。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提供反馈,控制教学进度。

4、后测:教学之后进行,测定教学中包含的目标。

二、设计考试

1、题目类型

(1)言语信息领域:客观题,如简答等。

(2)智慧技能:如果学习目标需要学习者产生唯一的解法或作出同样的作品,那么写出操作说明,让学习者照着做,同时建立一套标准来判断学习者完成的质量,将这些标准转换为评分标准。

(3)态度:学习者陈述他们的偏好,或者要求教师观察学习者的行为,推断他们的态度。

(4)心智运动:要求学习者顺序执行一串步骤,并将标准转换为评价量表。

2、确定水平

每个目标都有一个达标陈述,即学习者必须要做到多好。

3、编写考试题

(1)以目的为中心的原则:考试题与学期目标和绩效目标一致,符合目标中规定的行为,包括动作和概念。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考试题适合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题目中的语言、应用环境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注意性别问题和多元文化的问题。

(3)以情景为中心的原则:情景尽可能的真实、可信。

(4)以评测为中心的原则:让考试变得更为轻松,避免偏题、怪题。

4、确定掌握标准

如果考试题的回答允许学生猜测,那么对于同一目标出即到同类题。

5、题型

学习者答题需要的时间;批改需要的时间、考试环境、猜中正确答案的几率。

6、编写答题指示

说明评测的内容范围,而不是简单的“测试”或“考试”;

简要说明要求评测的教学目标或行为,及每个正确答案的价值;

告诉学习者不知道答案时是否可以猜测;

说明写错字是否会扣分;

答卷上是写他们的名字还是写小组名;

说明考试时间、限制字数、可用空间。

7、评估试卷和试题

三、开发量表

开发量表是写知道学习者活动的说明,构造一个评分标准来指导对行为表现或作品的评价。

1、编写操作说明

说明学习者要做什么、怎样做、特殊条件(资源和时间)、评估的标准。

2、开发量表

A、确定评估要素:可观察的

B、重新表述每个要素:用一两个词组表示过程的步骤、产品的行为

C、在量表中安排要素的顺序:与事件的自然顺序一致

D、选择评估人员要做的判断类型:核查表、等级量表(每个质量水平提供一个清晰的语言描述、限制量表中分级的数目)、频度技术标(记录观察的要素重复出现的次数)。

四、学习档案评估

是指对所收集的反应学习者可观察的变化或发展的学习样品进行元评估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学习者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第八章开发教学策略

一、概念

教学策略:包含了内容的顺序安排和组织,特别是学习活动的顺序和安排,及决定如何传递内容和活动几方面。

传递系统:管理和传递教与学活动的基本方法,可以是开发教学策略需要考虑的条件,也可以是教学策略开发导致的结果。

开发教学策略是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计划过程。

选择传递系统通常是课程管理方面的决定。

二、选择传递系统

考虑教学目的、学习者特点、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教学目标、评测要求。

重温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的逻辑分组、以便按合适的顺序讲授。规划在教学中要用到的学习成分。

选择对学习最有效的学习者分组方式。

确定符合对学习环境成本、一哟个和使用要求的有效地媒体和材料。

选择或开发传递系统。

三、教学策略

1、内容顺序安排和分块

安排教学顺序,可以依据教学分析流图,从上向下,从左到右。

教学内容分块,考虑学习者的年龄,教材的复杂性,所发生的学习类型,不管是什么学习活动,都将注意力放在任务上,完成每个教学块中所有教学策略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2、教学策略的学习成分

教学前活动——激励学习者、告诉他们学什么,确保他们具备预备知识

激励学习者——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满意度

告诉学习者教学目标

告诉学习者预备技能

内容呈现和例子

学习者参与活动

评测

增强活动

记忆技能

学习迁移——使培训环境和应用环境尽可能的相似之外,要求学习者学一个计划,说明他们在迁移环境下会怎样应用新技能,列出学习者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建议。

注意:如果学习者能够在进入更高级专题的学习中使用它,或者在工作中运用它,并使他们的组织的效力产生不同的变化,那么就说教学时有效地。

四、其他

开发教学策略所需要的材料包括教学教学目的、学习者和环境分析、教学分析、绩效目标和评测试题。在设计教学策略的时候会多次参照这次材料。

教学策略是可以用来开发或选择教学材料的规定。首先要考虑的是将教学内容顺序化,将教学分析中的技能按逻辑分块。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演技,教学策略应由四个学习成分组成,这些成分会指导学习者头脑中的智慧加工,完成孕育学习的活动。这四个成分是教学前活动、内容呈现、学习者参与和反馈、增强活动等。教学策略中还包括评测成分以促进教学管理。评测使人们能够按照学习者的需要定制教学,评估教学材料的质量,评价学习者的进展。尽管在教学策略中的评测主要功能是管理,但是他也能支持学习,特别是如果能够向学习者提供有关行为的正反馈的话。在计划这些成分的时候,设计师要说明学习者如何分组,为传递每个成分选择一种或多种媒体。媒体选择基于理论和管理或实施方面的考虑。

虽然教学会按照教学策略中给出的成分的顺序呈现给学习者,但是,设计教学策略并不是按照这个顺序。设计教学策略的第一步是将教学目标顺序化和分组以便呈现;第二步是规定教学前、评测和增强活动;第三步是规定内容呈现和学习者参与策略;第四步是为每堂课分配教学目标;最后一步是修改教学策略,统一媒体选择,确定或选择一个传递系统。

教学目的的类型是设计教学策略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无论是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或态度,教学策略的所有五个成分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每种目的的类型,对每种教学策略成分都需要特殊的活动。

在创建教学策略的每个成分时,还要考虑目标学习者的特点,他们的需求、兴趣和经验以及如何在教学的五个学习成分中引起并维持他们的注意力。科勒的ARCS模型提供了用来考虑如何设计激励学习者学习材料的便利模型。

第九章开发教学材料

教学的开发步骤:

1、审查每堂课的每个目标的教学策略;

2、了解哪些教学材料可用;

3、考虑修改或采用现有教学材料;

4、决定是否涉及新教材、否则以教学策略为指南,开始组织改编现有教材。

5、决定自定步调或小组同步的程度;

6、重新考虑传递系统和媒体;

7、计划和编写教学草稿;

8、审查已完成的每堂课及上课过程;

9、选择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编写活动指示;

10、开始评价;

11、继续编写教师手册。

为了开发教学,已经具备了如下的资源材料:

?教学目的

?教学分析

?行为目标

?考试样题

?目标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和实施环境的

特征分析

?包括以下成分的教学策略?目标的分块和顺序化?教学前活动

?要进行的考试

?内容呈现和样例

?学习者参与活动(练习和反馈)?记忆技能和迁移技能策略

?每堂课的活动

?学习者分组和媒体选择

?传递系统

?在编写教学材料的时候,最好拥有两份重要的资源,一份是设计评估表,表中的绩效目标

可以用来保持所创建的教学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另一份包括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文档,参见这些文档,可以使工作更有针对性。

?当完成这个阶段的设计后,就有了教学材料、考试卷和教师手册的初稿。

?在学习者、教师和领域专家反馈的基础上不断复审和修改,直至定稿。

一个教学开发包的三个主要组成:教学材料、评测材料、课程管理信息;

教学材料中要包含哪些学习成分:

第十章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

总结性评价:当教学的最终版本一经完成,就要由其他评价人员来采集数据并确定其有效性。

2、形成性评价分为三个阶段

一对一评价:(诊断性)从单个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

小组评价:8至20个目标人群组成小组,利用教学材料自行学习,然后通过测试,采集数据。实地试验:30个实验者,关键要有一个与“真实世界”尽可能接近的教学情景。

3、进行教学材料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教学材料的有效性,修改其不足之处。

?不仅要对新开发的材料做形成性评价,也要对基于教学策略选择的现有的材料进行形成性评价。

?不仅要对各种媒体类型的材料做形成性评价,也要对教师呈现的材料进行形成性评价。

?经过精心设计的评价所搜集的数据可以指明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如何修改。4、形成性评价的整个过程至少包括三次数据收集、分析和修改的循环,每次循环侧重质量的不

同方面。

?第一个循环为一对一评价,目的是找出材料中的严重错误。

?这些错误主要涉及语言、概念和所使用例子的清楚度,及教学材料的五个学习成分的激励作用。

?评价可以由内容专家或熟悉目标学习者特点的人来实施,一对一评价必须使用目标人群的典型代表,并采用交谈方式,这样,评价人员不仅能够发现材料有什么问题,还能知道为什么。

?第二个循环是小组评价,在修改了教学中的主要错误后进行,参与评价的学习者在8到20人之间,都是目标人群的代表。

?小组评价的目的是确定教学材料中还有那些问题,及管理过程还存在什么问题,教学策略的成分再次成为评价量表和评价过程设计的依据。

?在这个循环中,评价人员很少与学习者交谈,只是收集学习者表现和态度方面的数据,并在实验结束时深入倾听学习者的意见,由此获得质和量两方面的数据。

?最后一个循环是场景评价,在经过了小组评价并对材料求精修改后进行。

?这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材料在预期环境下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前两个循环类似,评价量表和评价过程都是基于教学策略的五个成分。

?在这个阶段,不仅要设计量表来收集学习者的表现和对教学的态度,也要收集管理方面的数据,诸如学习者完成材料的时间以及管理计划的可行性等。

?在期间,评估人员不能进行影响和干扰从学习者或教员那里收集数据的过程,尽管观察材料使用过程会有助于对所收集数据的解释。

5、在形成性评价每个阶段结束之后,设计师都要考虑,当学习者回到可以运用教学中所学技能

的环境后,是否还可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得更进一步的数据,如发现学习者是否使用了所学技能,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信息也可用于修改教学。

这章集中在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过程,下一章将介绍数据分析和基于数据对材料的修改。

第十一章修改教学材料

为了确定教学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形成性评价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所要整理的数据包括学习者在教学材料上作的标记、学习者在前测和后测的成绩、态度问卷的答卷、讨论时的议论和现场环境所搜集的信息。一旦你收集了所有这些数据,就可以开始进行如下的分析了:

1、审查与入门技能相关的数据,由此推论目标人群所具备的入门技能情况。

2、对前测和后测成绩分别按教学目标和总分进行分析,在教学分析图上标出每个目标的前测和

后测的平均成绩,并分析试验组在每道题和每个目标上的表现。还可以将从入门技能题目获得的数据与前测和后测的数据进行比较。

3、对于那些学习者表现文能达到你的要求的目标,分析其目标表述、考题和教学策略。一定要

在对教学材料改动之前,仔细分析目标的表述、考试题目、词汇、教学顺序和教学策略。

4、审查教学过程和实施指示以及教学所需要的设备,这些也可能需要改变。

5、做一个教学材料修改分析表,其中要说明存在的问题,要做的修改,证明修改必要性的证据

以及这些被引用证据的来源。

6、根据你在材料修改分析表中的建议修改教学,对于那些还需要其他课的现场试验数据的修改

可以延缓进行。

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活动在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评价之后要进行。如果你是在现场评价之后才对教学材料做较大改动,那么建议你之后还要做一次试验,以检验修改的有效性。

教材的最终修改版应该能有效地将所希望的教学带给目标人群。定稿之后,就可以以开始批量生产或印刷这些有效的教学材料了。

第十二章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做总结性评价是为了对是否采用该教学或者是否继续使用该教学做出决定。总结性评价的主要评价人员很少是该教学的设计师和开发者,评价人员甚至并不熟悉要评价的材料,不了解要求作评价的组织,不熟悉材料被评价的环境,这样的评价人员就叫外部评价人员。之所以选者这些评价人员作总结性评价是因为他们对教学没有个人的投入,对教学的优、缺点能有客观的评定。

教学设计师是最优秀的总结性评价人员,因为他们了解教学设计过程,认识设计良好的教学应具有的特征,掌握评价教学的各项标准。这些技能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设计和实施专家评价还是做实地试验,都能够提供作业性的意见。

总结性评价的专家评价阶段的设计根植于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与开始设计教学类似,材料的评价人员先是要判断组织的教学需求与候选教学材料目标的一致性,不适合的材料就被否决了,有希望的材料就要做进一步的评价。下一步,要评价材料中所呈现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用于这个评价的标准文档是教学目标分析,包括所需要的从属技能。参与其中的内容专家主要是生产或核实技能流图的质量。同样,不适合的材料就要被否决了,有希望的材料继续进入下一轮的评价,即进行教学策略的质量、可用性以及他们对当前用户影响方面的评价,只有通过这些评价活动的材料才可以进入实地试验阶段。

在实地试验阶段,教学是按照在预期环境下对目标人群的影响来评价。评价之后,教学的优点和缺点都将记录下来,这包括学习者的成绩和态度、教师的态度、实施条件等。

评价报告既要包括专家评价分析(如果做了的话),也要包括评价的实地试验分析,其设计和编写都要将读者的需求牢记在心。

练习题

1、总结性评价的目的——记录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2、总结性评价分哪两个阶段——专家评价和实地试验;

3、为什么必须做总结性评价第一个阶段——专家评价阶段决定候选教学是否有可能满足组织的需求;

4、说明总结性评价第一个阶段要做五种分析,各需要哪些种类的样表?

专家评价阶段进行的分析类型:A:适合度分析——信息总结表

B:内容分析——产品核查表或等级量表;

C:设计分析——产品核查表或等级量表;

D:可用性和可行性分析—信息总结表、产品核查表或等级量表;

E:当前用户分析——信息总结表、产品核查表或等级量表。

5、总结性评价第二个阶段要做的决定——实地试验阶段,记录在预期环境下对目标学习者的教学效果;

6、说出总结性评价第二阶段要做那两类分析以及每类分析收集信息的过程?

进行实地试验时所进行的分析类型:

A:结果分析(教学对学习者、工作、组织的影响)——标准参照考试,态度问卷,访谈,观察,公司记录

B:管理分析(态度满意度、实施可行性、消费合理性)——问卷,访谈,观察,公司记录

7、试比较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目的——形成性评价是为了修改教学而收集数据;总结性

评价是为了记录教学的优、缺点而收集数据;

8、试比较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中评价人员的立场——形成性评价评价人员是设计师,对教

学的改进过程中有个人的投入;总结性评价评价人员是外面的人们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教学的质量;

9、试比较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最终结果——形成性评价最终产品是关于教学材料修改的

建议,以及修改后的教学材料;总结性评价的最终产品提供给决策者的评价报告,其中记录了研究的目的、过程、结果和建议。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迪克&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 下面我们先考虑什么是系统,然后考虑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方法。系统这个词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说的是我们的所作与他人所为是相关的。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最容易理解的系统是人工系统而非自然系统。例如,家里有一个冷暖空调系统,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系统就会自动关闭。 什么是教学系统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什么是教学系统化思想 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 成分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 分一样,为了达到期望的输出,必须有效地合作。显然教 学系统不仅要有机制评价系统产生学习的有效性,还要有 机制在学习失败时进行修改。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讨论还只是局限于这个 过程的交互环节,即老师和学习者在一起的时间,希望会 产生学习。但是备课过程呢?教员如何决定要做什么,何 时做?毫不奇怪,一个具有系统观的人会将教学的准备、 实施、评价和修改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更广的系统观

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十章

第十章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目标 ●能够说出对教师开发的材料、教师选择的材料和教师呈现的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所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有哪几个阶段组成 ●能够说出几种形成性评价常用的评价量表 ●能够为一组教学材料或教师呈现的教学制定合适的形成性评价计划,设计评估量表 ●能够按照对教学材料或教师呈现型教学所制定的形成性评价计划搜集数据 背景 在30年前开发教学材料的情景是这样的:将你的初稿,也许是修改后的初稿,直接当作成品,发给目标人群。结果,由于初稿的不完善,在使用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被指责为不会教,学习者被批评说不好好学,而实际上是教学材料不能够很好地支持他们的教与学。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大型课程开发项目的出现,这种未经测试的教材所引起的问题更加突出。在那个时代,“评价”这个概念被定义为新产品和已有产品的有效性比较。在进行这类研究的时候,研究者们经常发现使用新课程材料的学习者成绩相对较低。在对这种情况研究之后,克罗班彻和斯克瑞温认为必须拓展“评价”的概念。他们建议开发者实施后来被称之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的活动——即在教学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搜集用于改善教学效度的数据和信息。

有研究表明每年美国卖出的数千种教学产品都没有经过学习者评价,在分发前也没有做过修正。还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只找一个学习者来试用,根据其使用情况修改教学材料,也会明显改善教学材料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模型的这个阶段强调有必要从目标学习者那里收集与教学材料的使用及教学效度相关的数据,用这些信息使教学材料更加有效。 你应该注意到教学设计模型中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各个步骤都以理论、研究以及常识为基础。在此刻,你要作为评价人员收集你所开发的教学材料的有效性数据,按照教学设计模型,你应该已经完成了教学材料的开发,并寄希望于它能够帮助那些原先不能完成学期目标的学习者取得重大成就。你现在正处于要验证这一假设的关键时刻。 形成性评价起初是用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一个过程,在教学材料的第一稿开发出来后进行。但是,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发现,应该在设计过程的早期各阶段都进行,以防止大量的问题直到教学材料初稿完成后才被发现。 让我们回想一下,在我们讲到教学情境分析的时候,曾经建议使用教学分析的结果向从目标学习者中挑选出来的一些学习者解释你将要教他们什么;在你选择好教学策略之后,我们也建议你用类似的方法——即用你选定的方法来教一些学习者,力求在使用它指导教学开发之前发现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上述这两个过程都可以视为形成性评价,因为你在从学习者那里收集信息,在进入设计过程的下一步之前修改教材。现在你要做类似的事情,以更加系统化的方式,对待你所开发的教学。 这一章和下一章的内容划分相当随意,我们一般都认为形成性评价和对教学材料的修改是同一步骤。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强调在教学材料修正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全过程进行再度审视的重要性,我们特意把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从教学材料的修正过程中分离出来单独说明。 在这一章,我们将要讨论如何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对新开发出来的教学材料、选择并修改的材料、教师传递的教学,以及这三种方式的结合体进行形成性评价。我们还将说明如何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以确保教学无论是采用哪种呈现模式,都能够被恰当地实现和管理。 概念 这一章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形成性评价的重点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改进教学。当教学的最终版本一经完成,就要由其他的评价人员来采集数据并确定其有效性,这后一种评价经常叫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称其为“总结性”是因为这时候教学已经呈现其最终形态,而且此时也适合将它与其他类似形式的教学进行比较了。 形成性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对一评价,或称为诊断性评价阶段,在这个最初的阶段中,设计师从单个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第二个阶段称为小组评价阶段,一个由8至20个目标人群的典型代表组成的小组,利用教学材料自行学习,然后通过对他们的测试来采集所需要的数据;第三个阶段通常称为实地试验,在实地试验阶段,有多少名学习者并不是特别重要,一般30个就足够了,关键是试验过程要有一个与“真实世界”尽可能接近的教学情境。

系统的优化的教学设计

系统的优化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和延伸,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节教材中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建造隔音墙”案例,目的是为了阐述系统的意义。从实例分析入手,降低教学难度,运用系统的思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优化,在分析过程中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体会分析和优化仅仅靠定性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定量计算才行,以“为江边码头选址”为例,让学生们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 第二部分: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系统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要求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总结归纳出系统最优化方法的含义。 第三部分:通过试一试和技术试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验系统是如何优化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局限在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上,不能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优化系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2、能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3、初步掌握系统最优化的方法 4、能够对一个简单系统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5、运用系统最优化方法的一般性步骤对简单系统进行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指导学生把系统优化的思想延伸到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最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 难点:系统优化的过程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过程: ★复习巩固::

教学系统设计第五章思考题

第五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教学评价包括_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__和_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_两部分。 2、学业评价的三种形式是:__诊断性评价__、_形成性评价___、__总结性评价。 3、标准参照测验的“标准”来源于_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学习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能被接受的程度_。 4、对言语信息、良构问题的测量可以选择采用_标准参照测验_。 5、对动作技能、非良构问题的测量要使用_评价量规_。 6、对态度目标的测量,一方面要考虑测量时间的_周期__,测量环境的__自然性___。所以需要使用__频率统计图__。 7、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量可以使用__电子档案_______。 8、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有六种形式:_自我评价___、___专家评议___、_一对一评价__、___小组评价__、_实地试验__、__进行中的评价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 答:它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设计方案以及教学实施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两个方面。2、教学设计成果 答:教学设计成果,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以是一套新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计算机课件,也可以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如:网络课程等,这些设计成果一般在推广使用之前,要在小范围试用,测定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他情况,即进行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实质就是从结果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设计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 三、简答题 1、标准参照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试题编制的原则2、确定试题的类型 3、确定试题的难易程度 4、编制测验试题 2、如何评价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章-期权的组合策略教学文案

第三章期权的组合策略 期权交易的精妙之处在于可以通过不同的期权品种构成众多具有不同盈亏分布特征的组合。投资者可以根据各自对未来标的资产现货价格概率分布的预期,以及各自的风险--收益偏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期权组合。在以下的分析中同组合中的期权标的资产均相同。 一、标的资产与期权组合 通过组建标的资产与各种期权头寸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与各种期权头寸本身的盈亏图形状相似但位置不同的盈亏图,如图4.5表示①。 图4.5(a)反映了标的资产多头与看涨期权空头组合的盈亏图,该组合称为有担保的看涨期权(Covered Call)空头。标的资产空头与看涨期权多头组合的盈亏图,与有担保的看涨期权空头刚好相反。 图14.5(b)反映了标的资产多头与看跌期权多头组合的盈亏图,标的资产空头与看跌期权空头组合的盈亏图刚好相反。从图4.5可以看出, 组合的盈亏曲线可以直接由构成这个组合的各种资产的盈亏曲线叠加而来。 盈利盈利 X-p c+X-S t c 0 S T 0 S T X X-S t-p -p c-S t -S t -S t 亏损亏损 (a)标的资产多头与看涨期权空头的组合 (b)标的资产多头与看跌期权多头的组合 图4.5标的资产与期权组合的盈亏分布图 二、差价组合 差价(Spreads)组合是指持有相同期限、不同协议价格的两个或多个同种期权头寸组合(即同是看涨期权,或者同是看跌期权),其主要类型有牛市差价组合、熊市差价组合、蝶式差价组合等。 1.牛市差价(Bull Spreads)组合。 牛市差价组合是由一份看涨期权多头与一份同一期限较高协议价格的看涨期权空头组成。由于协议价格越高,期权价格越低,因此构建这个组合需要初始投资。 如果我们用X1 和X 2 分别表示组合中的两个协议价格,且X1 c2,那么牛市差价组合在不同情况下的盈亏可用表4.2表示。 ①在图4.5——图4.22中,为了便于对比,我们也画出组合中各构成期权或标的资产本身的盈亏分布图,用虚线表示。组合的盈亏分布图则用实线表示。在这些图中,c表示看涨期权的价格,p表示看跌期权的价格,X表示协议价格,S T表示标的资产到期现货价格,S t表示标的资产买进或卖出价格。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 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 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 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 (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 (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 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 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 教学内容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 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 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写下教学目的 (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 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读书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一、主要内容回顾 (一)关于迪克-凯瑞模型 1.系统的含义:从技术层面上,系统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集合,所有的这些部分协同工作,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有限目标。为了输入和输出,系统的构成部分相互依赖,整个系统采用反馈机制以确定它既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完成目标,系统被调整,直到完成既定的目标。 2.系统方法模型的构成成分 (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完成教学者设计的教学后,希望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 确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在做什么,以及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应该怎么样,说明各种技能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及情境 确定学习者当前已具备的技能、所持偏好与态度。 (4)书写行为表现目标 对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做什么,写出具体性的描述。 (5)开发评估工具 开发评估工具,以便测量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6)开发教学策略 确定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用开发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编制学习手册、选取教学材料和编制评估工具。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初稿完成之后,开展一系列的评价活动,以收集数据,确定如何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一般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试验评价。 (9)修改教学 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然后作出修改。 (二)进行起点-终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学科专家法、内容纲要法、行政命令法和绩效技术法。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绩效分析 分析组织、群体中存在什么影响绩效的问题。 (2)需求评估 学习者当前的状态水平与预期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什么差距。 (3)工作分析 对工作中所作的事情的进行汇集、分析和综合描述的过程。 (4)澄清教学目标 将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清楚的进行表述,即学习者展示出何种行为被认为是达到了教学预定的目标。 (5)学习者、情境和工具 目标中应该考虑:是哪些学习者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工具达到目标。 3.设置教学目标的标准 (1)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引发教学需求的问题; (2)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所接受; (3)是否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基于该目标的教学开发。 (三)分析教学目标 1.学习领域分类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_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______方法,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设计研究常用的方法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2.谈谈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区别。 3.请简要说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分析ID1和ID2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上) 一、填空题 1、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方面_______ 与_______ 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 和_______的综合。 二、名词解释: 1、学习需要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三、简答题 1、确定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是哪两种?其主要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2、简述小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中) 一、填空题 1.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采取下列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六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ABCD模式 三、简答题

教学系统设计第三章思考题

第三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教学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从属技能分析三个部分。 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首次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情感三大领域。他认为认知领域目标又可以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3、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4、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的学习行为的描述。 5、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马杰提出了ABCD目标编写方法。 6、为了体现学习是一种内在的过程,法国教育家格朗伦提出了内外结合目标编写方法。 7、如果构成教学目标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是相互独立的,对此类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归类分析法目标分析法。 8、构成教学目标的知识点之间有着明显的前后顺序,这类教学目标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目标分析法。 9、对从属技能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教学的基本内容。 10、对起点行为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必备的学习行为能力。 二、简答题。 1、常用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有哪几种? 答:马杰的ABCD目标表述法 (对象的表述、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基本部分和可选择部分)格朗伦的内外结合目标表述法 国家教育部颁发三维目标编写方法 2、比较从属技能与初始行为的异同。 答:同:从属技能和起点行为都是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分析; 不同:从属技能是学生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是确定教学的基本内容; 起点行为分析是学生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在从属技能的基础上依据学习者具体情况而定的,不同学习者,其

起点行为是不同的。 三、分析题。 1、判断下面两个实例,请分析它们分别采用了哪种目标编写方法。并分别指出各子教学目标所属的领域及目标层次等级。 [实例一]学完本单元后,学生应能够: 给“社会学”下定义; 描述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的三大事件; 指出有关社会学的六种错误认识; 分析一项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并从该项研究中总结出一条合适的结论; 就关于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陈述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论证。 [实例二] 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应能够理解杠杆的原理: 能举出三中生活中采用杠杆原理的实例;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写出杠杆实例中力臂和力矩的关系式; 实例一目标编写方法:ABCD目标表述法 实例二目标编写方法:内外结合法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上) 江苏省扬州中学刘超225009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我打算分2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节课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学生互动参与交流为辅。教学内容为1.1 节信息及其特征以及1.2 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中 1.2.1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和 1.2.2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安排: 1、考试纲要对本章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单元 知识与技能要点 试题类型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A 2.信息的一般特征 A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3.信息技术的概念 A 4.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A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 6.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A 上表中题型:A为基本选择题,B为综合分析题,C为操作题 思路说明:附该表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及应该达到的程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即:哪些知识是要求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可以作为学生大致了解的。 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怎么考,考什么,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课上避讳不谈考试,要知道,信息技术水平测试决不能等同于高二突击的几个月。相反,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从一开始就融合在教学设计中,分散到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学的轻松、学有所获。 知识要求: v 信息的定义是什么?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 提示学生注意,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有很多种,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所以,书本上用词很严谨,即:信息的一种定义。 以典型、趣味事例分析信息的一般特征: v 载体依附性 奥赛金牌 我校高三(4)班同学张煜承获得第24届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清华已向其抛出“橄榄枝” 提问学生:你们有免疫听说过这个信息?如果听过,你是从哪些渠道获得的?(如果学生留心,注意观察、回忆的话,至少有以下三种渠道:开学仪式书记讲话、学校橱窗、学校官方网站等)。同时列举该例,也希望能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大家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v 价值性 啤酒与尿布 在美国一家沃尔玛超市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尿布和啤酒赫然摆在一起出售。但是这个奇怪的举措却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双双增加了。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发生在美国沃尔玛连锁店超市的真实案例,并一直为商家所津津乐道。大家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思路说明:之所以仍举该例,是因为这个案例实在是太经典了。据我所知,很多政治老师在讲授经济生活时也会引用该案例。我们信息技术算是做了回“排头兵”了,呵呵,谁让我们是

第一章第三节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教学设计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教学设计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史实资料的分析探究,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通过案例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并理解技术设计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对案例进行探究的方式,学生初步学会从技术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悟设计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对技术设计过程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促进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及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理解技术设计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面对的是高一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已产生了一些技术的观念,但对本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刚刚学习完第一章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对技术一词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明了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学生有一定的资料阅读和理解基础,乐于进行团队协作,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初中时期有很大提高,更易于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现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要着眼于学,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双边交往、互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资料研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提供素材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学生去探究、发现。 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分析资料,让学生在交流和协作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设计、思考等过程,达到课程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本课使用到教师所准备的素材资料,以及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便于查找资料;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 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2002) 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 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瑞格卢斯,1994) 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教材观点: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设计模式(P19) 2.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学科性质

《教学系统化设计》书评Dick&Carey

《教学系统化设计》书评 现代教育技术 刘张周 读完Dick&Carey的《教学系统化设计》之后,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纠正了我对教学系统化设计的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通过对本模型的学习,我对“系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对系统的理解仅仅是知道系统的基本特征(动态性)。本书对系统的解释通俗易懂,即是相关部分的相互作用的集合。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确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在教学系统化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有对教学的有效性作出评价的机制,而且还要有在教学失败时能够及时修改的机制。 迪克凯里模型介绍了一种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教学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整个系统分为九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输入和输出,上一部分的输出又会成为下一部分的输入。比如,在评价需求确定目的阶段,输入信息是需求评估结果、对学习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实际做这项工作的人员分析等,输出信息则是所确定的教学目的;而这一教学目的又是教学分析、学习者和环境分析的输入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经过不断修改,最终输出的产品是一个能尽力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广义范畴的教学设计。书中提到,在进行这一系列步骤之前,要先确定教学目的。没有唯一适合的教学设计模型,只有更适合所处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模型。所以在真实情景中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该模型进行设计。书中的迪克凯里模型既是基于理论和研究的,也是基于广泛的应用和实践的。 经过个人分析,书中涉及到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模型中的分析学习者和环境阶段,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行为目标或学习者的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者的目标,即学习者能够做什么。编写绩效目标,教学策略开发,修改教学等也反映了行为主义“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影响后继行为”的观点。 2. 教学目标分析中能力分类依据的是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分析从属技能的方法、教学策略设计的步骤也来自于加涅的理论。另外在分析学习者、设计教学材料等方面也体现了认知主义不仅关注学习者外在行为,还重视其内部心理过程的观点。 3. 在教学策略设计、分析入门技能、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等环节也涉及到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中的新技能的学习要建立在入门技能的基础上。另外,要创设尽可能接近事实的问题情境,对教学进行评价、修改教学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反馈精神。

教育学 第五章 课程结构

第五章课程结构 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第一节教与学之间传递着什么——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一、课程结构的要素与成分 (1)课程要素的演化 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是新生一代必须从前人经验中吸取的“因子”。 杜威确定的课程要素有: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和审美经验要素。 (2)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 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着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 为什么我国中小学课程需包含这些要素呢? 答:一方面,在前人积累的社会经验中,最有价值的经验是关于真、善、美的经验。另一方面,儿童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课程的结构

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一)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之间的关系 工具类学科主要指:语文、数学和外语。 知识类学科主要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类。 技艺类学科主要指: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活动四个“板块”组成的。 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选修课: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 活动课:主要是指兴趣小组、班团活动、课外辅导等。国外也有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三课堂’. 社会活动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同时为了培养学生活动能力而安排的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课程的基本类型 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 (一)学科的课程 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

系统的优化教案

3.2.2 系统的优化 授课教师: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杨丽丽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 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并能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对当前的系统提出优化的方案。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2.能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3.初步掌握系统最优化的方法 4.能够对一个简单系统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模仿非常6+1节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课前制作了计分牌,用来累分。 2.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完成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指导学生把系统优化的思想延伸到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用合作精神 3.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最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 难点:系统优化的过程分析 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本节教材中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通过“小闹钟”案例、“鸟巢”和刘翔训练方案的优化调整案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系统优化

的意义。从实例分析入手,在分析过程中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一个案例“风力发电”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系统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第二案例“利润问题”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第三案例“货物派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总结归纳出系统最优化方法的含义。 第三部分:提供学生一个探究任务,优化一所小学门前的交通问题,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进一步得到实践和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知 师:作为一个系统,通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随着私家车的数量迅速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车位不够停放等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要对交通系统进行改善、优化,我们进行优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来看几个实例是,然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案例:小闹钟 师:大家猜猜看,悬挂上面的这个白色的物体是什么? 学:灯、闹钟…… 师:是闹钟,当到了我们设定的时间响了以后,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学:关掉闹钟,再睡一会 师:等你醒来的时候,时间往往超了很多,这种情况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师:大家遇到个问题时,我们班同学有没有想到去改进闹钟的设计?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这个闹钟就解决这个问题,它叫拼图闹钟,当闹铃响后,你要把它底部的图拼好,它的铃声才能停止。 师:这个闹钟和普通的闹钟相比较,在哪方面进行了改进? 生:性能 师:这个闹钟和普通的闹钟价格上会不会有提高很多? 生:不会,因为拼图的材料成本很低。 案例:鸟巢的优化调整 师:我们再来看2008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鸟巢”采用是什么结构? 生:框架结构 师:使用的主要材料是? 生:钢 师:它采用是大跨度重型钢结构体系,它在设计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优化调整,其中有一项调整是取消了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优化后方案,减少用钢量1.2万吨,造价减少了约4亿元。 师:鸟巢去盖后,在哪方面得到改善? 生:成本降低 师:虽然去掉了盖子,但鸟巢的外观、设计理念都不会改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迪克&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 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 下面我们先考虑什么是系统,然后考虑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方法。系统这个词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说的是我们的所作与他人所为是相关的。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

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最容易理解的系统是人工系统而非自然系统。例如,家里有一个冷暖空调系统,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系统就会自动关闭。 什么是教学系统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什么是教学系统化思想 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成分都担当着 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

系统化教学设计笔记

第一章系统化教学设计导论 —、基本概念 1.系统的概念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 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 2.教学设计本身也是一个系统 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 3.ISD 对于教学设计,不存在唯一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有许多模型都贴着系统化方法的标签,有着几乎同样的基本组成。这些设计模型以及它们描述的过程统称为教学系统开发(ISD,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典型的ISD 主要阶段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4.本模型的三个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认知注意和建构注意 5.关于“行为”的概念 你会发现“行为” 一词在不同的场合频繁出现,不要认为本书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某个响应的概率改变,但是只能通过观察行 为得出概率的变化(如学习),行为主义者所使用的工具(如行为观察法)也是所有研究学习的心理学家都采用的方法,所以本书才会多次出现“行为” 一词,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本书是以早期的古典条件行为主义或后来的操作条件模型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模型介绍 1.评价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 本步骤是确定在学习者完成了你的教学之后你希望他们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 本步骤是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本步骤分析学习者、分析技能的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 4.编写绩效目标 本步骤基于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陈述,具体地写出学习者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5 ?开发评测量表

教学系统设计练习册

《教学系统设计》练习册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教学设计分的不同层次为____________ 。 A、以“产品”为中心 B、以“课堂”为中心 C、以“学校”为中心 D、以“系统”为中心 2.教学设计理论是属于___________ 。 A、描述性的 B、指示性的 C、规定性的 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_________ 方法,将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或_________ 、_______ 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 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_____ 。 2.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4.教学设计研究常用的方法论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2.谈谈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区别。 3.请简要说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分析ID1和ID2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上) 一、填空题 1、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方面 _________ 与_________ 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综合。 二、名词解释: 1 、学习需要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三、简答题 1、确定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是哪两种?其主要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2、简述小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中) 一、填空题 1 .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采取下列步骤: ________ , ___ , ___ , ___ , _____ , ____ 。 2.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六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 __ , ____ , ____ , ____ 。3.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二、名词解释: 1 .教学目标 2.ABCD模式 三、简答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