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04729大学语文试题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04729大学语文试题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04729大学语文试题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04729大学语文试题答案

2019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必备知识点笔记

基本要点归类 2.作者归类 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 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 3.体裁归类 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 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书协》。 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4.题材归类 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

基本要点归类 1.作品作者 《沁园春。雪》: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选自《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东晋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 《出塞》(其一):王昌龄,盛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诗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盛唐诗人。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蜀相》:杜甫,盛唐伟大诗人,其诗称为“诗史”。 《枫桥夜泊》:张继,中唐诗人。 《游子吟》:孟郊,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 《乌衣巷》: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中唐大诗人。 《江南春》:杜牧,晚唐著名诗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晚唐杰出诗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时著名词人,后世称之为南唐后主。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大学语文试题附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附答案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马伶传》马伶拜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的主要启示是 < ) A.深入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B.善于模仿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C.刻苦磨炼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D.耻居人下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答案: a 2.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答案: b 3.《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 < ) A.贡献卓著 B.无私奉献 C.全才罕遇 D.英年早逝 答案: b 4.《长恨歌》第四部分所描绘的杨玉环在仙界思念唐玄宗的情景是 < )

A.天然之境 B.融情入境 C.移情于境 D.因情造境 答案: d 5.贯串《爱尔克的灯光》的线索是 < ) A.故居的变迁 B.亡姐的不幸遭遇 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D.“长宜子孙”四个字的联想 答案: c 6.《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b5E2RGbCAP A.对比 B.类比 C.烘托 D.象征 答案: c 7.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答案: b 8.《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排比 答案: b 9.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 ) 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答案: c 10.《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 )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b

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

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 第一篇《寡人之于国也》 1、抑扬兼施:(1)第一个层次:抑: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扬:指出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和根本措施(2)第二个层次:抑:用杀人怪兵器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推卸责任,扬:告诉他应该持有的态度 2、实行王道的措施:(1)初步措施:不违农时(农业)、数罟不入池(渔业)、斧斤以时入山林(林业)(2)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 3、修辞手法:A、比喻,(1)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2)用拿到杀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讽刺梁惠王不顾百姓死活,把“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非常形象、生动,具体深刻 B、排比:(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材木不可胜用也”(2)“五亩之宅….无饥也”; 4、演绎论证方法: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养生丧死无憾”,而梁惠王“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因此认为梁惠王没有实行王道,是运用了演绎的论证方法 第二篇《秋水》 1、庄子的介绍: (1)庄子,战国人 (2)庄子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批判黑暗现实,蔑视富贵 (3)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多采用寓言形式 2、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空间,受教条件的限制。 3、以寓言的方式说理,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的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4、中心主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即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现实意义:其实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持续开阔视野,不断进步 5、景物描写的作用:(1)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写河水的景(2)顺流而东行...不见水端写海水的景,用河景和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渲染了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6、修辞手法:(1)反诘句(有问无答):吾在天地...又奚以自多?(2)比喻句(3)排比句;营造气势 7、又奚以自多:奚以是何以,怎么的意思

最新自考04729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 (课程代码0472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寡人之予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为什么“王好战” B.如何使“民加多’, C.不可以“违农时” D.必须要“谨庠序” 2.下列《咬文嚼字》所提到的戏剧、小说的人物形象中,“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从而“表现着强烈的情感”。这个人物形象是 A.婵娟 B.石秀 C.杨雄 D.茗烟 3.下列《吃饭》语句中,作者据以生发议论,进而抨击和嘲讽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是 A.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B.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 C.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 D.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 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为盂尝君到薛地收债,却尽烧其券,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勇于变革 B.不甘屈居人下 C.无为而治 D.注重民心向背 5.《张中丞传后叙》。写南霁云抽刀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夸张 B.铺垫 C.衬托 D.对比 6.柳宗元写作《种树郭橐驼传》的根本目的是。 A.批评长人者政令繁苛 B.阐发养民治国思想 C.说明种树的正确方法 D.赞叹郭橐驼的技艺 7.下列《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武灵王的言语中,表达了他坚持变革的勇气和决心的是 A.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B.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 C.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D.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8.下列《秋夜》意象中,表现出色厉内荏特征的是 A.天空 B.恶鸟 C.小青虫 D.小粉红花 9.《爱尔克的灯光》的主要写作特点是 A.文字筒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 B.融叙事、写景、记人、抒情予一体,善于铺陈,物象层出 C.笔墨客观冷静,写人鲜明生动,剪裁得当,层次井然 D.熔叙事、抒情、议论予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 10.下列《纪念傅雷》提到的事件中,让作者“更深一步的了解傅雷”的是 A.谈翻译技术 B.傅雷夫妇的逝世 C.论绘画艺术 D.傅雷家书集出版 11.《哭小弟》中引用了小弟的诗:“圆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这两句所体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一.《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兯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介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云、第六自然段。孟子兲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极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云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云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兲体提出,要给民以云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云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兴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云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共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巬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巭掌握了论辩的主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2018年4月自学考试04729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大学语文---2018年4月 1.下列《咬文嚼字》所引的唐人语句中,用以抨击“套板反应”的是 A、蓝田日暖玉生烟 B、僧推月下门 C、烟光凝而暮山紫 D、惟陈言之务去 正确答案:D 解析: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层递 C、对偶 D、借代 正确答案:C 解析: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3.《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文中,罗素认为,对于富于心理想象力的人来说,避免愚蠢的见识的“一个好办法便是设想一下自己在同一位怀有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对此展开论说时,他所提到的见识是 A、亚里士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 B、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或者说冰岛位于赤道 C、圣雄甘地就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 D、不论男人或女人,十之八九都坚信男性或女性特别优越 正确答案:C 解析:课文原文:有些人富于心理想象力。对于这些人来说,一个好办法便是设想一下自己在与一位怀有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这同实地跟论敌进行辩论比起来有一个(也只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圣雄甘地就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在他看来整个产业革命都要不得。也许你永远没有机会真的遇见一位抱有这种见解的人,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大多数人都把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视为当然。但是如果你确实想同意这种流行的看法乃是正确的,那么一个好办法就是设想一下甘地为了反驳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而可能提出的论据,从而检验一下你自己想到的论据。 4.下列《垓下之围》的人物语言中,表现项羽对自己失败原因至死不悟的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我何面目见之 C、时不利兮骓不逝 D、是何楚人之多也 正确答案:A

2017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04729试题有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 (课程代码04729) 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述“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时用作论据的历史人物是 A.西楚霸王 B.汉武帝 C.唐明皇 D.后唐庄宗 2.《论毅力》一文所使用的写作方法是

A.逐层比较,深化中心论点 B.先抑后扬,论说逐层推进 C.通过人物对话,展开论述 D.结合自己经历,以身说法 3.《我的世界观》中,被爱因斯坦斥为“妖魔”的是 A.猪栏的理想 B.天才的暴君 C.专制 D.战争 4.下列《垓下之围》语句中,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无可奈何心境的是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C.于是项王大呼驰下 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动机是 A.废弃文治,崇尚武功 B.匡正风俗,破除陋习 C.克敌复仇,开拓疆土 D.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6.《先妣事略》的艺术特色是 A.叙事一波三折,写人先抑后扬 B.意境冷寂峭拔,细节动人心弦 C.文字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 D.结局出人意料,语言幽默风趣 7.《香市》结尾说:“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

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时间 9 0 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得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复核人 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 .《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读音是。 2 .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3 .《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 .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 .子曰:“君子博学,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 .西绪福斯是 ________ _ 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 .《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 1952 年度诺贝尔奖。 9 .《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10 .《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得分评卷人复核人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每小题 2 分,共 3 0 分) 答 1 . [A] [B] [C] [D] 6 . [A] [B] [C] [D] 11 . [A] [B] [C] [D]

题栏2 . [A] [B] [C] [D] 7 . [A] [B] [C] [D] 1 2 . [A] [B] [C] [D] 3 . [A] [B] [C] [D] 8 . [A] [B] [C] [D] 1 3 . [A] [B] [C] [D] 4 . [A] [B] [C] [D] 9 . [A] [B] [C] [D] 1 4 . [A] [B] [C] [D] 5 . [A] [B] [C] [D] 10 . [A] [B] [C] [D] 1 5 . [A] [B] [C] [D] 1 .《大同》一文选自()。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2 .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A .狄、卫、齐、曹 B .宋、郑、楚、秦 C .齐、曹、宋、郑 D .狄、齐、楚、秦 3 .《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A .七言排律 B .七言歌行 C .古题乐府 D .新题乐府 4 .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夸张对偶比喻 B .夸张对偶比喻对比 C .反复对偶比喻夸张 D .双关比喻对偶夸张 5 .《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A .刘孝标 B .刘义庆 C .刘向 D .刘伶 6 .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大学语文04729自考历年真题 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全国2012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B)2-6 A.礨空之在大泽 B.稊米之在大仓 C.毫末之在于马体 D.尔向之自多于水 2.下列《论毅力》所提到的事例中,引自《孟子》的是(C)4-14 A.操舟 B.为山 C.掘井 D.平地 3.下列《咬文嚼字》所引的例句中,被作者称赞为“点铁成金”的一句是(D)7-30 A.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B.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C.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D.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4.《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出自《战国策》中的(A)12-59 A.齐策 B.楚策 C.魏策 D.秦策 5.下列《垓下之围》的情节中,暗示了项羽众叛亲离的是(A)13-67 A.四面楚歌 B.东城快战 C.拒渡乌江 D.慷慨自刎 6.《马伶传》一文具有时政讽刺意味,所讽刺的对象是(D)19-97 A.金陵士女 B.李伶 C.严嵩 D.顾秉谦 7.《纪念傅雷》一文称赞傅雷为“儒家之刚者”,是因为他(B)24-119 A.性直好怒 B.坚持真理 C.一怒而死 D.教子严厉 8.《都江堰》一文认为都江堰胜过长城,所反映的人文理念是(B)26-133 A.尊崇更加悠久的历史遗迹 B.推崇为民造福的从政精神 C.显示人类驯服自然的信心 D.赞赏民间宗教的世俗精神 9.《我与地坛》第三部分中四季描写的表现手法是(D)27-143 A.对比 B.衬托 C.夸张 D.象征 10.《陌上桑》夸夫一节运用的描写手法是(C)32-165 A.侧面映衬 B.借景烘托 C.铺陈夸饰 D.比兴象征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宝黛吵架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宝黛吵架 学习要点 (选择)(1)本文是清代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所著长篇小说《红梦梦》的节选。 (选择、简析)(2)本文的精到,在于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之愈深,争吵愈多愈烈。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妙。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情人弄假成真,弄巧成拙是超越时代和国界的。今天在我们周围还时时发生。 作者总结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有口角之事。”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拔的正是这个道理。 (选择、简析)(3)宝黛二人本来内心是相互爱恋的,但在封建大家庭中,自己的命运要由父母而不是自己做主,不能挑明,所认二人之间只能“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张道士给宝玉提亲之事引起了黛玉的疑虑,不宜明宝玉,只好用假情试探。宝玉则急着要表白,又因黛玉的讽刺而懊恼,于是误会产生了,二人吵了起来。这正是少男少女的扭曲心理。(选择、简答、简析)(4)《红楼梦》通常是以行为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极少运用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手法写人。本文是一处例外。作者描述了恋爱中的宝黛二人吵架的起因和愈演愈烈并最终后悔的过程,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方法,深入展现了

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作者总括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有口角之事。”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拔的正是这个道理。这种热恋中少男少女的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如果作者不直接把它提示出来,读者就很能可能于无意中将它忽略了,而这或许正是曹雪芹一反常态,在这里采取直接心理描写方法的用心所在。 (选择、简析)(5)“两假相逢,终有一真”是作者在二人吵架刚开始时以叙述人的身份直接议论的,点明了二人吵架的原因和实质。“不是冤家不聚头”是贾母知道二人吵架后生气时讲的话,贾母是因为二人是表兄妹、二人之间关系很好而发的感慨,无意中隐含了夫妻吵架很正常的意味,让二人听后明白了吵架是多么不应该,内心无比悔恨,这正是歪打正着,说中了。“人居两地,情发一心”是文章结尾,作者对二人当时心绪的概括,再一次点明二人相恋的实质。这三句话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对二人的关系和心态都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还预示了二人爱情的悲剧性,二人不能直接进行心理交流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统治的时代,必然是悲剧的结局。

大学语文试题三答案

1.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做了简明通俗的说明,其中阐释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的艺术手法是() 兴 2.下列不属于《黍离》一诗中的"黍离之悲"的情感是:希望天佑东周 3.我国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是:《庄子》 4.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5.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派是:新乐府诗派 6.其独特诗风被称为"诚斋体"的诗人是:杨万里 7.中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花间集》 8.下列不属于"辛派词人"的作家是:苏轼 9.下列不属于唐代"古文运动"提出的理论主张的是:"点铁成金" 10.文集为《昌黎先生集》的作家是:韩愈 11.《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12.标志着南戏振兴和成熟的戏曲著作是: 《琵琶记》 1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话本的是:《王子猷居山阴》 14.除辉煌的小说价值外,还被称为中古文化百科全书作品是:《世说新语》 15.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作家是: 郭沫若 16.1921年,与成仿吾、田汉、郁达夫、张资平等组织文学社团"创造社",提倡个性主义的创作的作家是:郭沫若 17.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分别形成了"京派"和"海派"的文学流派。"京派"重视作品中人性内容的表达,把现代散文界定为个人传情达意的文体。下列作家中不属于"京派"作家的是:施蛰存 18.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这一论断出自于:钱钟书的《论快乐》 19.1930年,强调演剧是"所谓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提出了"演剧大众化"、"戏剧走向农村"等口号的左翼剧作家在上海成立的剧社是: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20.张承志小说有一种散文化倾向,一种浪漫主义的格调和理想主义精神,下列不属于他的作品的是:《灵与肉》 1.《诗经》所录均为可配乐演唱的乐歌,即歌诗,故其按乐调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错 2.《楚辞》将我国诗歌创作推向了第一个高峰。:对 3.《论语》由孔子所著,主要记载了孔子的一些言行。:错 4.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仁政、王道的主张,强调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说,强调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修养。:正确 5.陈子昂反对初唐时期沿袭的六朝浮靡文风,高举革新的旗帜,为端正唐诗发展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正确 6.孟浩然的诗作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正确 7.唐五代文人词,奠定了后世婉约词的总体风貌,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 8.苏轼不但"以诗为词"而且"以文为词",将豪迈奔放的爱国词推向了高峰。:正确 9.古文运动中的"古文"指的是古典散文,它是和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文体。:正确 10.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阐释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天命的道理。错误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自考04729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课程代码 04729)
B.地点统一性 C.相似性 D.对比性
4、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宗 教感情”,指的是(A )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
1、《都江堰》所写到的器物中,象征为民造 福的是(C )
A.金杖
着追求 B.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
以忍受 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
B.长锸
帝存在
C.铁戟 D.钢锤
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 续活着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新刷出 的雪白的起跑线”的象征意义是(C )
A.古老中国负重前行 B.祖祖辈辈希望失落 C.新时期中国如日东升 D.新时期青年热血沸腾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 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B )
A.背诵《汉书》 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 D.抽矢射塔
3、《吃饭》中,从吃饭想到结婚、想到政治, 这种联想方式的基础是( C)
6、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 (A )
A.时间统一性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10、李白《行路难》中情感流程的特点是(C )
D.杜甫
A.逐层递进
7、
《我与地坛》中,让读者联想到“我”艰难坎 坷的人生道路和自强不屈精神的景物是(D )
B.逐层减退 C.起伏跌宕 D.平缓舒展
A.“谁也不能改变”的落日光辉 B.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 C.忧郁而镇静的苍黑古柏 D.“历尽沧桑”、“荒芜但并不 衰败”的园子 8、《诗经? 秦风? 蒹葭》是一首(D )
A.山水诗 B.送别诗 C.悼亡诗 D.爱情诗
9、《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 方法是(B )
A.正面刻画 B.侧面烘托 C.对比反衬 D.类比彰显
11、《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 下,已易衣遁矣。”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是(C )
A.语言描写 B.细节描写 C.行为描写 D.肖像描写
12、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使用了排比句 式的是( D)
A.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 之,环坐露台
B.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 丝,竹肉相发
C.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 饱,呼群三五
D.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 呓,如聋如哑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D)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D)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C )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B)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C)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

就是(D )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DE )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CD)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BCE)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BCE)。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婴宁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婴宁 学习要点 (选择)(1)本文选自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属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选择、简答、简析)(2)本文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她个性的表层是爱笑;无时无地的笑,千姿百媚的笑;内里是痴憨:不解人情,不谙世事。整篇小说几成婴宁笑声的组曲、憨性的乐歌。无疑,这个性是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天性的自由流淌,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真情赞美和向往。 (选择、简答、简析)(3)在小说中婴宁性格最终发生了很大变转化。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显然,这转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应;虽然这是不得已的,但却是社会人生的必然。狐女要走出荒山深谷,投身人际社会,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由这样一番洗礼。如果说这里有一种“隐于笑”的悲剧情味,那就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也无法解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小说的主题思想就在于生动反映了这种人类的困境。 (选择、简答)(4)本小说结构线索,一条是明线,即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一条是暗线,即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两条线索、巧合、交叉,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暗线。明线是暗线发展成果的展现,二者巧妙融合,从而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

(选择、简答)(5)鬼母形象具有整套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内里实情,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表面上的重重偶然与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完成托养义务所作的有意安排。而鬼母无所不能,则是她导演这一幕幕喜剧的真正机抒。特别是她对婴宁的一再教诲,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也就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这就是《婴宁》整体构思的奥妙所在。(选择、简答)(6)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达到妙合无痕的境地。婴宁的生父是人,生母是狐,长期由鬼母教养,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乱山幽谷之中,正是这样的特定的环境,才养成了她纯真、痴憨而略带狡黠的天性。遇到了王子服,嫁到王子服家,进入了人类社会环境,不得不由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人类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婴宁不得不改掉爱笑的天性,变得稳重、复杂起来,但其善良的天性仍然保持着,这是合情合理的。 (选择、简答)(7)婴宁爱花,持梅花游玩初见王子服,执杏花与王子服复见,住地处处有花,嫁到王家仍爱花成癖,购花种花满园,争奇斗妍的百花始终陪衬在她周围,这有类比、象征之意,类比、象征婴宁美貌、善良的天性,更是对她音容笑貌、独特个性的有力烘托。花与笑的交相辉映,是这篇小说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大学语文(一)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D )中叶的诗歌305篇。 A、战国 B、东周 C、秦汉 D、春秋 2、( B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A、《诗经》 B、《楚辞》 C、《国语》 D、《史记》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A)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4.《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B) 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A) A.“顺民之天”以治国 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种树要“顺木之天”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C) A.句句骈偶B.通篇押韵 C.主客对话D.借景抒情 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D)A.自然天成B.因情造景 C.融情入景D.移情于景 8、《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9、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D ) A.山水诗B.送别诗C.悼亡诗D.爱情诗 11、《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正面刻画B.侧面烘托C.对比反衬D.类比彰显 12、在元曲四大家中,( C )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 13、《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B ) A 南、风、雅 B 风、雅、颂 C 雅、颂、南 D 颂、南、风 14、《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C ) A 重言 B 卮言 C 寓言 D 杂言 15、《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D ) A 四言体 B 五言体 C 七言体 D 杂言体 16、《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D ) 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