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第3章 血液 知识点(复习题)

生理第3章 血液 知识点(复习题)

生理第3章 血液 知识点(复习题)
生理第3章 血液 知识点(复习题)

第三章血液复习题(知识点)

1.血细胞比容测定的方法及意义

血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血细胞比容课反映血液容积、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变化。临床测定有助于诊断机体脱水、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2.血清、血浆的制备方法及它们的区别

血浆:血液的液体成分。

血清:血液流出血管后如不经抗凝处理,很快会凝成血块,随着血块逐渐缩紧还会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称为血清。

3.血量、循环血量、贮备血量

血量: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简称血量

循环血量:血液总量中,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快速循环流动的这部分血量

贮备血量:血液总量中,常滞留于肝、脾、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内且流动很慢的这部分血量

4.血液的主要机能: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2)运输功能

(3)免疫保护功能

5.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定义及它们的生理意义

(1)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成为血浆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99.5%,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80%是来自Na+和Cl-。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成正比。

(2)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蛋白质(75%~80%来自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

6.血浆蛋白的生理特性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大类。各种血浆蛋白所含的比例,在不同动物中有较大差别。血浆蛋白在营养、运输、免疫、缓冲、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参与凝血和纤溶以及参与组织生长和损伤组织修复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特性。

血浆中还含有一些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胆红素和氨等非蛋白氮(NPN)。代谢产物中的大部分经血液传至肾脏,随尿排出。

此外,血浆中的葡萄糖和挥发性低级脂肪酸等是反刍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7.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脆性的测定及意义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入红细胞内,细胞膨胀、细胞膜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一现象成为溶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摸的破裂和发生溶血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大,则脆性小;反之。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笑,则脆性大。衰老的红细胞脆性大。在某些病理状态下,红细胞脆性会显著增大或减小。

8.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及意义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常用于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的沉降率,简称血沉。机体发生某些疾病时,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形成叠连。从而使其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小,与血浆的摩擦也减小,于是血沉加快。红细胞叠连形成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浆成分的变化。通常血浆中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含量增多时,红

细胞叠连、沉降加速;血浆中白蛋白和卵磷脂含量增多时,则红细胞不易叠连、沉降减慢。

9.红细胞的功能

(1)气体运输

(2)维持酸碱平衡

(3)免疫功能

10.血红蛋白的测定

11.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

(1)红细胞生成的条件:

○1生成部位成年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骨髓中生成

○2生成过程造血是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一般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前体细胞三个阶段。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为:造血干细胞→各系造血祖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BFU-E→CFU-E)→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3主要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维生素B12、叶酸和铜离子。前二者在核算(尤其是DNA)合成中起辅酶作用,可促进骨髓原红细胞分裂增值;铜离子是合成血红蛋白的激动剂。维生素B12在小肠被吸收时,需要内因子R结合蛋白参与。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爆式促进激活剂(BPA)早期红系祖细胞为其靶细胞,促进早期祖细胞的增殖。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在肾脏合成。主要作用于晚期红系祖细胞CFU(BFU也可),促进其增殖、分化;抑制红细胞的凋亡;促进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贫血、缺氧和肾血流量减少,均可促进EPO的合成与分泌。

○3激素多种激素可以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雄激素。

雄激素主要通过促进EPO的产生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它也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这也可能是雄性动物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高于雌性动物的原因之一。

雌激素可通过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抑制红细胞的生成。

1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主要功能

生理特性:

(1)白细胞渗出

(2)趋化性

(3)吞噬作用

(4)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功能:

(1)中性粒细胞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它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趋化性强。(2)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内有溶酶体和一些特殊颗粒,不含溶菌酶,能进行吞噬,无杀菌能力。它的主要机能是缓解过敏反应和限制炎症过程。

(3)嗜碱性粒细胞细胞自身不具备吞噬能力,但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相似,含有组胺、肝素和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4)单核细胞细胞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可渗出血管变成巨噬细胞。它能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体内发挥防御作用。

(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根据其生长发育过程、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类。

1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生理特性:

血小板具有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和吸附等生理特性,保证其生理功能的实现。

血小板黏着于非血小板的表面称为血小板黏附;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其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称为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中存在着收缩蛋白系统,可使血凝块回缩;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的诸多凝血因子并可浓缩局部凝血因子,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血小板功能:

(1)生理性止血

(2)参与凝血

(3)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

(4)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14.血液凝固的概念,血液凝固实验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5.凝血因子及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是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是由因子X的活化型Xa和其他凝血因子共同组成的复合物。因子X活化为Xa,可以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途径,全部凝血过程也因此被区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凝血系统。

○1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浆,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时,首先是凝血因子XII转变成具有活性的XIIa,从而启动凝血过程。

○2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启动凝血的组织因子不是来自血液,而是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的情况下,由组织释放的因子III进入血液与有活性的因子VIIa结合启动凝血过程。该途径又称为凝血的组织因子途径。

VIIa与因子III的复合物,还可以同时将因子IX激活成IXa,使外源性凝血途径与内源性凝血途径联系在一起。

外源性途径的血凝速度比内源性途径要快。通常情况下,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完成凝血过程。

(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因子II)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只需几秒钟便可激活形成凝血酶(IIa)

(3)纤维蛋白的形成IIa形成后,催化因子I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互相交织成疏松的网状,可溶且不稳定。继而在XIIIa作用下,以共价键形成牢固的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形成后交织成网,血细胞被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并可堵塞在血管破损处,起到止血作用。血小板释放的某些凝血因子使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黄色的液体血清。

16.机体的抗凝系统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不易发生凝固,与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生理性凝血只局限于血管受损的部位、血流的稀释作用、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生理机制有关。此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体内存在着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抗凝物质:

(1)抗凝血酶III

(2)肝素

(3)蛋白质C

(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17.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过程,抗纤溶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溶可以清除纤维蛋白凝块和血管内的血栓,保证血流在血管内的畅通,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纤溶的基本过程:

(1)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美元主要在肝脏内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有两种途径:一条是内源性激活途径,使凝血与纤溶相互配合,保持平衡;另一条是外源性激活途径,防止血栓形成,在组织修复、愈合中起到重要作用。

(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酶可将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分子分解成许多可溶性的小肽,总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一般不再发生凝固,其中一部分具有抗凝血作用。纤溶酶还能水解II、V、VIII、X和XII等凝血因子。

18.血型、ABO血型及其鉴定

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9.红细胞凝集

血型不相容的个体的血滴混合时,其中的红细胞凝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20.输血的原则

(1)输血前必须坚定血型,输同型血。

(2)家畜在情况紧急时,可允许初次输给少量血量未明的同种血液,再次输血时必须进行交叉配血并遵守输血要求。

(3)成分输血。将血中分离出的不同成分选择性地输给受血者。

21.交叉配血

最新血液学检验复习题

精品文档 14、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特点的是 A 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 B 血小板计数增高,伴小血小板; C 总铁结合力(TIBC )减低; D RBC 原卟啉增加 15、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 A 血浆铁减低,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力(TIBC )增加; B 血浆铁减低,转铁蛋白减低,RB C 卟啉正常; C 血浆铁减低,饱和度%减低,TIBC 减低; D 血浆铁减低,饱和度%增加,TIBC 减低 16、测定贮存铁的检验项目是 A 血清转铁蛋白; B 血红蛋白; C 肌红蛋白; D 血清铁蛋白 17、重型地中海贫血的缺陷发生在 A DNA 合成; B Hgb 结构; C β链合成; D Hgb 磷酸化 18、引起Hgb A2升高的疾病是 A HbH 病; B HbS C 病; C 轻型β地中海贫血; D HbS 病 19、不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特点的是 A 全血细胞减少; B 网织红细胞增高; C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D 大红细胞指数 20、50岁恶性贫血患者,最可能的检验结果是 A RBC =2.5×1012/L ,WBC =12.5×109/L ,PLT =250×109 /L ; B RB C =4.5×1012/L ,WBC =6.5×109/L ,PLT =150×109 /L ; C RBC =3.0×1012/L ,WBC =5.0×109/L ,PLT =750×109 /L ; D RBC =2.5×1012/L ,WBC =2.5×109/L ,PLT =50×109 /L 21、阻塞性肝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可见 A 裂细胞; B 巨大细胞; C Howell-Jolly 小体; D 小红细胞 22、患者的有核红细胞为80个/100白细胞,多色素红细胞增多,其他最可能异常的参数是 A PLT 增加; B MCV 增加; C Hct 增加; D RBC 增加 23、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的患者,可能的结果是出现 A WBC 左移; B 靶形红细胞; C 反应性淋巴细胞; D Pelger 样细胞 24、1岁外周血淋巴细胞相对百分率范围是 A 1%~6%; B 27%~33%; C 35%~58%; D 50%~70% 25、Chediak-Higashi 综合征粒细胞形态学变化常见为 A 淡蓝色细胞质包涵体; B 巨大溶酶体颗粒; C 小的、深色颗粒和核致密; D 核分叶减少 26、必须与家族性Pelger-Huet 畸形鉴别的疾病是 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 May-Hegglin 畸形; C 幼稚粒细胞增生性左移; D G6PD 缺乏症 27、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产生的突发性利用呼吸氧增加,其最重要的生化反应产物是 A 过氧化氢和超氧离子; B 乳铁蛋白和NADPH 氧化酶; C 细胞色素b 和胶原酶; D 碱性磷酸酶和抗坏血酸 28、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伴左移,偶见有核红细胞时,称为 A 全骨髓萎缩期; B 再生障碍期; C 红白细胞增多期; D 巨幼细胞增多期 29、出现原单、幼单和单核细胞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 A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轻微分化型; B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C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D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发病频率高的年龄段是 A 1~15岁; B 20~35岁; C 45~60岁; D 60~75岁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考试复习题 血液学检验部分 1、 人体内处理RBC 的器官是 A 肝脏; B 脾脏; C 肾脏; D 淋巴结 2、下列各项是球形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区别点,但除外 A 表面和容积比减低; B 无中央淡染区; C 抵抗低渗盐水能力减低; D 变形能力增加 3、引起渗透脆性增加的疾病是 A 缺铁性贫血; B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C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D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镰状细胞贫血通常为 A 小细胞,正色素性; B 小细胞,低色素性; C 正细胞,正色素性; D 正细胞,低色素性 5、镰形细胞贫血病的机制是:血红蛋白肽链的6号位谷氨酸被置换成 A α链:赖氨酸; B β链:缬氨酸; C α链:缬氨酸; D β链:谷氨酰胺 6、不符合HbC 病表现的是 A HbC 结晶; B 靶形红细胞; C β链6号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置换; D 在pH 8.6的醋酸纤维薄膜上电泳,HbC 移动最快 7、有助于诊断镰状细胞的电泳结果是 A HbA :40%,HbS :35%,HbF :5%; B HbA :60%,HbS :40%,HbA 2:2%; C HbA :0%,HbA 2:5%,HbF :95%; D HbA :80%,HbS :10%,HbA 2:10% 8、不符合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 )特点的是 A 出血; B 血小板减少; C 血红蛋白尿; D 网织红细胞减少 9、不符合溶血性贫血表现的是 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 血红蛋白尿症; C 血红蛋白血症; D 触珠蛋白增加 10、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是基于 A M :E (粒:红)比率; B Prussian 蓝染色; C 红细胞指数; D 网织红细胞计数 11、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外周血涂片出现 A 靶形红细胞和Cabot 环; B 毒性颗粒和D ōhle 小体; C Pappenheimer 小体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D 裂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12、外周血涂片出现球形红细胞的疾病是 A Pelger-Huet 畸形; B 恶性贫血; C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3、网织红细胞增多常提示 A 炎症反应; B 肿瘤;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红细胞造血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7.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选择题 A. 贫血 A1型题 B. 出血 1. 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 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C. 发烧 种? D. 浸润 A. M1 E. 皮疹 B. M38. 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 C. M5 A. 30% ?90% D. M7 B. > 30% E. ALL C. > 90% 2. 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 D. > 80% 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 E.30%?80% 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9. 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 染色质细致,核仁2-4 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 3.5 %,其他无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粒细胞系列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单核细胞系列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淋巴细胞系列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巨核细胞系列 E. 复发骨髓象 3. 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10. 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病细胞,约为多少? A. > 30% A. 104~106 B. > 40% B. 106~108 C. > 50% C. 108~1010 D. > 60% D. 1010~1012 E. > 80% E. 1012~101411. WH(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 4. 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整为多少? A. 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A. > 10% B. 血小板破坏增加 B. > 15% C. 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C. > 20% D.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D. > 25% E. 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E. > 30% 5. 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12.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张采用下列哪种 A. t(8;21) (q22 ;q22)分型? B. t(9 ;22) (q34 ;q11)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C. t(15;17) (q22 ;q11-12) B. 细胞形态分型 D. t(8 ;14) (q 24 ;q 32)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E. t(11 ;14) (p 13 ;q 11)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6. 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A. ALL13. ALL 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 B. M2型? C. M3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D. M5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E. M6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循环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肌自动节律性 2.窦性心律 3.异位心律 4.房室延搁 5.期前收缩 6.代偿间歇 7.心率 8.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 10.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 12.心指数13.心力储备 14.动脉血压 15.收缩压 16.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 19.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 二、填空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_______自律性最高。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期自动_______速度快,被称为正常心脏。 5.主要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_______期去极机制的不同,把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6.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 7._______和_______是慢反应心肌细胞。 8.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_____内流所致,2期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和_______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9.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所致,3期是由_______外流所致。 10.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1.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2.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3.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______。 15.成人正常心率为_______~_______次/min。 1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保持相对不变的时期是_______和_______。 17.用心音图描记心脏有四个心音。第一个心发生于_______;第二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三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四心音发生于_______。 18.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输出量为_______。 19.正常成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为_______,心指数约为_______。 20.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主要动力来源于_______的舒缩活动。 2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主要缩短的是_______。 2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后负荷,会同时增加_______,使心室收缩张力_______。 23.剧烈运动可使心舒末期容积从140 ml增加到160 ml,此称_______储备。 24.典型心电图包括五个基本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QRS波群出现在_______开始收缩之前,其波幅与T波相比通常较_______。 26.心电图上的_______间期是冲动从窦房结传到房室束所需要的时间。 27.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在_______期末;最低在_______期末。 28.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百分比称_______。 29.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0.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_______。 31.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阻力与_______ 和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4次方成反比。 32.在体循环中,平均血流速度在_______最快,在_______最慢。血压以_______最高,_______最低。 33.平均动脉压等于_______。 34.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_______,舒张压为_______,脉压为_______。 3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6.增加每搏输出量将导致收缩压_______,脉搏压_______。 37.每搏输出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动脉顺应性减小,脉压则_______。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胚胎期造血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三个时期。2.幼稚红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期。3.五大血细胞系统中,在幼稚阶段能进一步分成早幼、中幼、晚幼三期的是: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均以____________细胞与_____________细胞之比来进行,通常分为______级。 5.正常成人在1.5cm×3cm的骨髓涂片中可见巨核细胞_______个,其中以 _________细胞占主要比例。 6.骨髓涂片低倍镜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7.通常情况下,骨髓检验能对白血病、急性再障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肯定诊断。 8.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于________,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完成。10.在血小板膜糖蛋白中,___________具有粘附功能,_____________而具有聚集功能。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干抽: 2.溶血性贫血(hemoiytie anemia): 3.白血病裂孔现象: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种? A. M1 B. M3 C. M5 D. M7 E. ALL 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染色质细致,核仁2-4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 A. 粒细胞系列 B. 单核细胞系列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D. 淋巴细胞系列 E. 巨核细胞系列 3.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约为多少? A. 104~106 B. 106~108 C. 108~1010 D. 1010~1012 E. 1012~1014 4.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B.血小板破坏增加 C.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E.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5.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 A. t(8;21) (q22;q22) B. t(9;22) (q34;q11) C. t(15;17) (q22;q11-12) D. t(8;14) (q 24;q 32) E. t(11;14) (p 13;q 11) 6.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A. ALL B. M2 C. M3 D. M5 E. M6 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A. 贫血 B. 出血 C. 发烧 D. 浸润 E. 皮疹 8.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A. 30%~90% B. ≥30% C. ≥ 90% D. ≥80% E.30%~80% 9.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3.5%,其他无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复发骨髓象 10.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A. ≥30% B. ≥40% C. ≥50% D. ≥60% E. ≥80% 11.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整为多少?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12.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采用下列哪种分型?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B. 细胞形态分型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13.ALL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型?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D.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下降 E. 全血细胞减少 14.下列哪项是前B-ALL较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 A.t(6;9) B. t(1;14) C. t(8;16)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_________ ,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____________ 。由窦房结细胞 所控制的心律称为__________ ,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___________ 。 7、心电图的P波代表________________ 过程,QRS综合波代表______________ 过程,T波代

表__________ 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__________ 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___________ 的作用,心房起着_________ 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__________ 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___________ 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________________ ,后负荷是 _____________ 。 12、心力储存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_______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mmHg ,舒张压一般为mmHg 。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直捷通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阻力是______________ 禾口 _____________ 。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_________ ,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5、在心室等容收缩期时: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最新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发育演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胞体由大到小 B. 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C. 核染色质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 胞浆由少到多 E. 胞质内颗粒从无到有 2. 人体内具有多项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 红系祖细胞 B. 造血干细胞 C. 粒系祖细胞 D. 巨核系祖细胞 E. T淋巴系祖细胞 3. 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 A. 肝脏 B. 脾脏 C. 骨髓 D. 胸腺 E. 淋巴结 4. 关于造血祖细胞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具有多项分化能力 B. CD34+ CD38- C. CD34+ Lin- D. 分化能力较局限 E. 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5. 胚胎期造血下列错误的是 A. 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B. 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的 C 胚胎第五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D. 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 E. 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 6. 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 A. 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B. 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C. 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 D. 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E. 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 7.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 A. 胸骨 B. 肋骨 C. 下肢股骨远心端 D. 脊椎骨 E. 颅骨 X 型题 8. 关于红骨髓下列正确的是 A. 含大量发育的各阶段血细胞而呈现红色 B. 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 C. 红骨髓约各占骨髓总量的50%左右 D. 红骨髓是脂肪化的骨髓 E. 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留造血潜能 9. 血细胞分化是指 A.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B. 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 C. 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 D. 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 E. 分化后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 10. 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 A. Lin- B. CD38+ C. CD38- D. CD34- E. CD34+ 11.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 A. 对称分裂能力 B.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 C. 定向分化能力 D. 多向分化能力 E. 有明显的形态特征 12. 造血微环境包括: A. 网状细胞 B. 造血细胞 C.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 骨髓微血管系统 E. 造血岛 13. 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有: A. 骨髓 B. 肝脏 C. 胸腺 D. 脾脏 E. 淋巴结 14 髓外造血可发生在下述哪些情况: A. 婴幼儿严重贫血 B. 急性再障 C. 骨髓硬化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5

生理学血液循环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A、推动和运送血液保证血液功能的实现 B、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 C、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D、以上都是 2、不属于特殊传导系统的是() A、窦房结和结间束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和蒲肯野氏纤维 D、心室肌 3、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Ca2+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CL-内流 4、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相比较,其显著的特点是() A、有峰电位 B、去极化速度快 C、去极化幅度大 D、复极化时间长 5、心肌细胞在生理情况下所受到的刺激是() A、交感神经的兴奋 B、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C、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D、窦房结传来的扩布性兴奋 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1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形成的原理是() A、Na+内流和Ca2+内流 B、Cl-内流和K+外流 C、Ca2+内流和K+外流 D、Na+内流和K+外流 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10、快通道是指() A、Na+通道 B、K+通道 C、Ca2+通道 D、C l-通道 11、慢通道是指() A、Na+通道 B、K+通道 C、Ca2+通道 D、C l-通道 1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 A、0、1、2、3、4五个时期 B、0、1、2三个时期 C、0、2、4三个时期 D、4、0、3三个时期 13、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的原理是() A 、K+外流B、Na+内流C、Cl-内流 D、Ca2+内流 14、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有平台期 B、有峰电位 C、0期去极化速度快 D、具有4期自动除极化 15、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生物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B、4期自动去极化 C、复极化时间的长短 D、0期去极化的离子转运

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2012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 循环)练习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快速射血相缩短 3、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4、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6、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为机能合胞体 B.肌浆网不发达,储 Ca2+ 少 C.有自律性 D.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7、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肌小节初长 B.肌钙蛋白活性 C.肌浆游离Ca2+浓度 D.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 酶活性 8、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收缩期延长 B.等容收缩相延长 C.心室射血期延长 D.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9、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横桥ATP 酶活性 C.胞浆游离Ca2+浓度 D.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0、正常人心率超过 180 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快速充盈相 B.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1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0分一.单选题(共 733题,每题 0分) 1.下列哪项不符合髓外造血 ( C ) A.多见于儿童 B.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明显增高的一种代偿C.是机体正常反应,不属于病理改变 D.造血部位可以累及到胸腺 E.可导致相应器官的肿大 2.下列哪种疾病不是造血干细胞异常疾病 ( D ) A.CML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男,58岁,诊断为M2型白血病,化疗后缓解。近日来感两下肢无力,逐渐发展成截瘫。检查血象及骨髓象仍处部分缓解状态,CSF 中蛋白(++),白细胞0.025×109/L。患者截瘫原因可能是( E ) A.第二肿瘤转移 B.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C.细菌性脑膜炎 D.化疗药物损害 E.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4.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 D ) A.是一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 B.女性多于男性 C.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 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E.病程常大于一年 5.临床上患者尿检查中,检出哪一项异常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意义最大 ( E )

A.蛋白尿(++++) B.血尿 C.蛋白管型尿 D.原始细胞 E.本周蛋白 6.红细胞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约为 ( A ) A.1:1 B.1:2 C.1:3 D.1:4 E.1:5 7.肝硬化病人易发生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某些因子缺乏 B.血小板减少 C.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D.维生素K缺乏 E.组织因子缺乏 8.下列哪项不符合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 B ) A.严重肝病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B.血友病A时出血时间延长 C.DIC时凝血酶时间延长 D.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ELT延长E.Ⅻ因子缺乏症APTT延长 9.最适宜用来识别T细胞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是( B ) A.CD33 B.CD7 C.CD19 D.CD41 E.CD34 10.凝血过程中起加速作用和自我催化作用的凝血因子是( A ) A.凝血酶 B.组织因子 C.Ca2+ D.接触因子 E.因子Ⅺ11.血小板粘附率减低见于 ( D ) A.血栓性疾病 B.糖尿病 C.妊娠高血压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E.肾小球肾炎 1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致病因素中,正确的是 ( C )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01.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02.对G6PD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哪项是不正确的( ) 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下降 B.红细胞组织化学洗脱试验空影细胞大于30% C.自溶试验轻度增加,并能被葡萄糖纠正 D.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阳性 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03.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 ) A.幼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B.血清铁减低 C.血清铁蛋白减低 D.血清铁饱和度降低 E.血和尿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04.鉴别血管性血友病和血友病A,下列哪项最重要( ) A.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 B.APTT和因子Ⅷ:C测定 C.出血时间和血小板粘附试验 D.vWF:Ag和vWF多聚体分析 E.PT和血小板计数 05.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 ) A.G6PD缺陷症 B.PK酶缺陷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PNH E.血友病 0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Ph染色体的典型易位( ) A.t(9;22)(q34;q11) B.t(22;9)(q11;q34) C.t(11;14)(q13;q32) D.t(14;19)(q32;q13) E.t(2;22)(q34;q11)

07.vWF的主要作用是( ) A.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 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 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 E.下调FⅧ的合成 08.应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因子Ⅱ(Ⅱ:C.)、V(V:C)、X(X:C)、Ⅶ(Ⅶ:C.)的促凝活性,需下列哪一试验作为基础方法( ) A.凝血酶时间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C.血清凝血酶原时间 D.蝰蛇毒时间 E.蝰蛇毒复钙时间 09.下列哪项符合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 A.过敏性紫癜时AFIT延长 B.血友病A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 D.VitK缺乏症时出血时间延长 E.IPT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异常 10.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的典型细胞是( ) A.花细胞 B.镜影细胞 C.多毛细胞 D.异形淋巴细胞 E.淋巴瘤细胞 11.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物质是( ) A.纤溶酶原激活物 B.纤溶酶 C.凝血酶 D.凝血活酶 E.PK 12.确诊白血病的最重要的手段是( ) A.血常规检查 B.浆膜腔穿刺检查 C.骨髓细胞检查 D.腰椎穿刺 E.造血细胞培养 13.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 )

血液学检验试题精修订

血液学检验试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第三章血液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 1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 A.肝脏 B.脾脏 C.卵黄囊 D.骨髓 2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 A. IL-2 B. IL-5 D. IL-6 3血友病A、B分别缺乏以下凝血因子 A. Ⅳ、Ⅷ B. Ⅲ、Ⅴ C.Ⅷ、Ⅺ D.Ⅷ、Ⅸ 4下列各项中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是 A. APTT B. SCT C. PT D. CT 5下列哪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B.粒红比例2~5: 1 C.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和肥大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占8% 6下列哪项不符合DIC A.血小板减少延长含量减少减少7绿色瘤常伴随于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8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109/L,网织红细胞15%,可能是下列哪种疾病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急性型ITP 9血清铁降低,骨髓细胞外铁增高、内铁减少,可能是以下哪种疾病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贫血 10为区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用 染色染色染色 D.α-NAE染色 11POX 染色多呈阴性,PAS反应阳性产物为红色粗颗粒状或块状,底色不红,可能是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 红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2下列出现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是RARA融合基因 ABL融合基因 C. t(9;11) D. t(15;17) 13下列哪项组合是错的 A.血友病时,APTT延长 B.严重肝病时,PT 延长 C.继发性DIC早期,3P试验阳性 D.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凝血酶消耗试验正常 14有关APC 的作用,下列错误的是 A.灭活因子Ⅴa、Ⅷa B.抑制因子Ⅹ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C.激活纤溶系统 D..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 15下列不属检测血友病的筛选试验的是 A..STGT APTT (涂硅试管法) (普通试管法) 16胞核偏位,核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有浑浊泡沫感,可见核旁淡染区,可能是 A.中幼红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浆细胞 D.原始单核细胞 17下列概念错误的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OX染色阴性 B.红白血病——幼红细胞PAS染色阴性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片分类计数中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粒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18健康成人骨髓象中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不应超过 % % % % 19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均可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0因子Ⅷ又称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骨骼肌的挤压 3 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 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7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8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9 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10 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1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2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等容收缩相延长 C 心室射血期延长 D 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13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 横桥ATP 酶活性 C 胞浆游离Ca2+浓度 D 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 快速充盈相 B 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姓名:学号: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D) A、锚蛋白 B、收缩蛋白 C、肌动蛋白 D、跨膜糖蛋白E肌球蛋白 2、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 E )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缺乏 D 、微量元素缺乏E、叶酸和维生素B12(vitamin B12)缺乏 3、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是( A ) `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 、血清铁降低 C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 、总铁结合力升高 E 、铁粒幼细胞增多 4、PAS染色对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 A、巨贫与红血病的鉴别 B、急淋与急非淋的鉴别 C、PNH与再障的鉴别 D、外周血象检查 E、以上均不正确 5、活化蛋白C可灭活下列哪些因子(C) A、因子Ⅹa、Ⅺa B、因子Ⅶa、Ⅹa C、因子Ⅴa、Ⅷa D、因子Ⅹa、Ⅸa E、AT、HCⅡ 6、关于NAP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 C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增强 B、{ C、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加,而病毒感染时则无变化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增强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性变时NAP活性增强 F、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NAP活性增强,PNH时则降低 7、下列哪项符合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指标( B )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 B、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C、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 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依据是(D) A、巨核细胞受抑、血小板减少 B、原始细胞形态差别显著 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 D、POX染色 E、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9、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交联性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参与的凝血因子有( C ) A、因子ⅩⅢ B、因子ⅩⅢa C、因子ⅩⅢa 、Ca2+ D、因子Ⅹ E、因子Ⅹa、Ca2+ 10、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 B )

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13. 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2. 每搏量(stroke volume)14. 血压(blood pressure) 3.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15.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4. 心指数(cardiac index)16 . 舒压(diastolic pressure) 5.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17. 脉压(pulse pressure) 6. 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18 .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7. 心音(heart sound)19.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8. 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20.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9. 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21 . 减压反射() 10.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remature22. 迂回通路() systole&compensatory pause)23. 低压感受器() 11.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24. 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12.窦性心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所构成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量。每搏量=舒末期容积一收缩末期容积。 3. 每分钟心脏搏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 4. 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心指数=心输出量(L/min )*体表面积(m)o 5.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末期容积x 100% 6.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7. 将听诊器放在胸壁特定部位,听到声音称为心音。 8. 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在功能状态和特征。 9. 心肌初长度对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调节,又称Frank-Starling 机制,即心肌收缩产生的能量是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函数。 10.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受到人工的或额外病理性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称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之后,通常出现 一次较长的心室舒期称代偿间歇。 11. 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2.在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控制下的心律。 13.兴奋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缓慢、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14.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称为血压 15. 收缩期主动脉压最高值称为收缩压或高压 16. 舒期主动脉压最低值称为舒压或低压 17. 脉压差=收缩压—舒压; 18. 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称中心静脉压。 19. 平均动脉压=舒压+ 1/3脉压差。 20.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循环称为微循环。 21. 当血压突然增加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果是心率J、外周阻力J、血压回降。 22.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微循环途径称迂回通路。 23. 心房、心室、肺血管压力感受器又称心肺感受器。 24. 心房肌嗜锇颗粒分泌的具有利尿利钠、舒血管降低血压、拮抗抗利尿激素和肾素-血管紧素- 醛固酮作用的肽类称心房钠 尿肽。 三、填空题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A)、(B)、(C)、(D) 2?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A),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是(B)。 3.心室收缩与射血的三个时期是(A)、(8)和(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