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和海洋化学((美)霍兰(Holland, H.D.)著;初汉平等译)思维导图

大气和海洋化学((美)霍兰(Holland, H.D.)著;初汉平等译)思维导图

大气和海洋化学((美)霍兰(Holland, H.D.)著;初汉平等译)思维导图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涂光炽)。 2.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 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量) 第二: 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质) 第三: 研究元素的迁移(动) 第四: 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 第五: 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第二章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生结合规律 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与亲铁元素的特点 (1)亲氧元素:能与氧以离子键形式结合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氧元素。 特点:惰性气体结构;电负性小;离子键为主;生成热>FeO;主要集中在岩石圈。(2)亲硫元素:能与硫结合形成高度共价键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硫元素特点:铜型离子;电负性较大;共价键为主;生成热

第五章 地球化学平衡系统的完整表达与计算

第五章 地球化学平衡系统的完整表达与计算 (殷辉安, 1988; Nordstrom and Munoz, 1994; Spear, 1995; Will, 1998) 纯相的Gibbs 自由能、多相系统的Gibbs 自由能、多相系统热力学平衡的完整表达、平衡常数、活度、流体逸度的计算、Duhem 定理、地球化学系统PTXM 相关系 5.1 多相系统的热力学平衡 以前研究的单个纯相组成的系统,又称为"单相系统"或"均相系统"(homogeneous system).由多种相构成的地球化学系统,称为"多相系统"或"不均匀系统)‖(heterogeneous system ).本章主要讨论多相系统的平衡热力学表达与计算。我们先从纯相Gibbs 自由能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出发,进而论述地球化学多相系统的平衡热力学的完整表达与计算。 地球化学系统的平衡,包含了多种平衡关系,即:(1)热平衡,系统内各部分的温度均匀一致;(2)力学平衡,系统内各部分的压力均匀一致;(3)相平衡,即系统内各部相之间的某同一种组分的化学势相等;(4)化学平衡,即系统内各部分之间达到化学反应平衡,保持质量平衡关系。 根据多组分平衡体系的Gibbs-Duhem 方程i i n 1i dn μΔVdP ΔSdT G d Σ=++-=?,平衡时 dT=0、dP=0,d?G=0,所以i i n 1 i dn 0μ∑==。此即多相平衡体系的平衡条件—Gibbs-Duhem 方程。例如,如果反应表达为2α+3β=4γ或4γ―2α―3β=0,该系统的平衡条件可表达为 0=γγββααdn μdn μdn μ++。因为反应进度γβαξdn 41 dn 31dn 21d =-=-=,所以 0=)d ξ4μ3μ2μ(γβα+--,即γβα4μ3μ2μ=+。 又例如,广泛发生于变质石灰岩中的反应(quartz) S iO (calcite) CaCO 23+ = (liquid) CO ite)(wollaston CaS iO 23+的平衡条件可表达为q u a S i O 2 c a l c i t e C a C O 3μμ+ = liquid CO 2te w ollastoni CaSiO 3μμ+;发生于变质泥质岩中的反应se)(plagiocla O S i 3CaAl 822 = licate)(aluminosi S iO 2Al 52 + (quartz) SiO (garnet) O S i Al Ca 212323+的平衡条件可表达为 Qtz SiO2Grt 12Ca3A l2Si3O A l A l2SiO 5Pl CaA l2Si2O 8μμ2μ3μ++=。采用化学势表达系统的平衡条件,显得简洁、 明了。 5.2 纯相的Gibbs 自由能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5.2.1熵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已知纯相的熵可表达为温度和压力的连续函数,即T)S(P,S =。当温度、压力均改

厦门大学842海洋管理学概论2010年考研初试专业课真题答案解析

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科目代码:842 科目名称:海洋管理概论 招生专业:海洋事务 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 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海洋执法管理 【考查重点】: 这是第十章海洋执法管理的考点,本章涉及考点内容不多,历年考试比重不大,但是希望考生引以为重。 【答案解析】: 海洋执法管理是由负有国家海洋管理职能的机关,按照法律程序,依据已有的法律、法规,遵循一定的原则,针对特定的调整和管理对象实施的一系列行政管理行为。 2.海洋行政行为许可 【考查重点】: 这是第十章海洋执法管理的考点,本章涉及考点内容不多,历年考试比重不大,但是希望考生引以为重。 【答案解析】: 海洋行政执法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允许其从事某种海洋活动,采取某种有关海洋行为的许可形式,如海域使用许可、海水养殖许可、海洋倾废许可、外籍非军用船舶进入我国内水和港口的许可。 3.内海 【考查重点】: 这是第二章海洋立法的考点,因此需要考生重点掌握该章的相关其他名词的概念。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 【答案解析】: 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内海、港口、港湾、领峡以及其它位于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叫内水。内海是海水基线内侧的全部海水。 4.海岸带区域 【考查重点】: 这是第六章海洋环境管理的考点,该考点是本书的核心考点,因此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答案解析】: 海岸带区域可以分为五个主要地带:内陆区——主要通过河流和非点源污染影响海洋;海岸区——包括湿地、沼泽及类似地貌;海岸水域——主要是河口、泻湖和一些浅水区;近 《厦门大学海洋管理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40/77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练习题绪论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6. 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7. 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8. 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9. 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1. 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住宅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第四章地球化学热力学和地球化学动力学 1.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2.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3.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4.编制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6.简述化学反应制动原理的宏观解释7.简述热力学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8.简述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地球化学动力学的异同。9. 简述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方式。第五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什么是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其研究意义是什么? 2.了解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3.什么叫微量元素、什么是主量(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些? 4.阐述能斯特分配定律、能斯特分配系数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5.稀土元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在地球化学体系中行为差异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6.讨论稀土元素的研究意义。7.你认为岩浆作用过程中决定元素浓集成矿的主要机制和决定因素是什么?8 根据微量元素的特点,说明那些元素适合于研究沉积岩物源区特征,为什么? 第六章同位素地球化学 1.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解决地学领域问题中有何独到之处? 2. 何谓稳定同位素、何谓轻稳定同位素和重稳定同位素。 3. 选择同位素标准样品的条件。 5. 造成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6. 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公式,各符号的含义。

海洋环境管理答案

《海洋环境管理》答案(得分92分) 考生:宋德才本考试时长60 分钟,共30 道题,满分100 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优先污染物特点的选项是()【2分】A.容易降解B.有生物积累性C.致畸形D.有毒性本题答案: A 第2题对于海洋环境管理,不是按照环境管理空间范围划分的选项是()【2分】A.海岸带环境管理B.河口环境管理C.海港环境管理D.大洋环境管理本题答案:C 第3题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由两级五类构成,下列不属于五类的是()【2分】A.环境基准B.污染警报标准C.污染物排放标准D.环境保护基础标准本题答案:A 第4题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哪些内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2分】A.制定环境事故风险分析与评价实施方案B.建设项目所在海域和区域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现状 C.建设项目周围海域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D.制定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本题答案:A 第5题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下列选项不属于其作用的是()【2分】A.保护海洋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 B.海洋生物单一性的基地 C.保留海洋自然条件的天然“本底”和“原始”风貌D.科学研究的天然现场本题答案: B 第6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选项是()【2分】A.水污染B.大气污染C.城市垃圾污染D.土地沙漠化本题答案:D 第7题关于有机化合物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其来源主要有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其危害不包括下列哪一方面?()【2分】A.易被海洋生物富集B.毒害海洋生物,抑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长和繁殖 C.通过食物链,毒害人类D.为海水表层浮游藻类提供营养物质本题答案:D 第8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海上倾倒区的选划程序的是()【2分】A.提出倾废申请B.初步审查和组织倾倒区选划 C.组织倾废区环境监测D.审批本题答案:C 第9题在沿岸区堆放、弃置和处理固体废物的管理措施方面,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2分】A.禁止在岸滩区擅自堆放、弃置或处理固体废弃物B.临时堆放和处理固弃物的,应履行审批手续,只有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才可临时堆放和处理 C.即使批准的,使用单位或个人,也要按要求建造防护堤主防渗漏、防扬尘等设施,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废弃物入海的发生D.被批准的废弃物堆放场和处理场,使用单位可以堆放、处理未经批准的其他种类废弃物本题答案:D 第10题海洋环境监测的分类,按其实施周期长短和目的性质可分为多种类型,下列选项不属于该种划分的是哪一项?()【2分】A.例行监测B.临时性监测C.应急监测D.测定海洋环境中物理量及其状态的物理监测本题答案:D 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

(整理)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学情分析】黄岛的学生尽管在海边生长,但他们对海洋的了解,更多的是看到了大海的壮观、海边景色的优美和餐桌上丰富的海鲜,学生很可能不会从资源的角度去认识海洋,他们知道大庆油田,但很少有人知道从海洋中也可以开发石油,也不知道我们做燃烧实验使用的镁条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对海水淡化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先要设法让学生认识到海洋是个资源宝库,可开发海水中的物质以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等。 2、了解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 5、通过对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分离混合物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6、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蒸馏法分离物质。 2、通过观察图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量的方面认识事物。 3、通过学习海水制镁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如学会权衡利弊选择原料,学会化学上少量物质的富集方法并会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海洋不仅是壮观和美丽的,它更是一个资源的大宝库。 2、] 3、让学生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过程的探究,了解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体会海洋开发的不易, 树立节能意识。 重点: 1、海洋资源的两个开发:镁的开发和淡水开发。 2、帮助学生树立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难点: 1、对海水提取镁的过程的探究。 2、对海水淡化的方法的探究。 *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图表、实验活动 板书设计: 6-1海洋化学资源 一、化学资源 海水制镁 海水淡化

《地球化学》练习题

《地球化学》练习题 绪论 1.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2.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 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6. 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 7. 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8. 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 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 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 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住宅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 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 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海洋管理概论复习总结

海洋管理概论复习总结测绘工程学院吴建平 2014-12-22

第一章 1)海洋管理: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2)海洋管理的主要内容:海洋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经济管理、科技管理以及其它产业化管理、海洋信息管理、权益管理、海洋人力资源管理等。 3)海洋管理的基本原则: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原则。 4)海洋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 5)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声明指出“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 6)1960年,我国提出了“国社并举,海淡并举,养捕并举”的渔业 政策。 第二章 7)国际海洋法:国际上形成的有关海洋的各种法规的总称,即国家 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为调整相互关系在不同海域就沿海国国家安全、海洋航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科研与技术等制定的各种法律的总称。 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和通过标志着国际海洋法律体系的

确立。1982年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大会通过,1994年11月16日生效。 9)登临权:登临权指的是一国军舰对公海上的外国船舶,有合理根 据认为其有海盗、贩奴、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等嫌疑的,享有登临该船的权利,并可检查该船悬挂的旗臶及船舶文件,甚至进行搜查。这是船旗国专属管辖的例外。 10)紧追权:在国际法中,紧追权是指沿海国当局如有充分理由认为 外国船舶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对该外国船舶进行紧追的权利。 1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将当代国际法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 一”:一峡(海峡)、一架(大陆架)、一岛(岛屿制度);“二国”:群岛国、内陆国;“三区”: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区域”;“四海”:内海、领海、闭海或半闭海。 12)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陆与领水之上的空中空间和领陆、 领水之间的底土四部分组成。 13)内海:指领海基线内侧的全部海水。法律地位:其与国家领土具 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主权。 14)内水:内水是一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全部水域,内海则是这部 分海域中的直接与领海相邻的海水部分。 15)历史性海湾:是指海岸同属一国,湾口宽度虽然超过24海里,但 在历史上一向被承认是沿海国内海的海湾。比如加拿大的哈德逊湾,前苏联的大彼得湾。 16)领海: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领接的一带海

九年级化学下册 8.1 海洋化学资源课后达标训练(含精析) (新版)鲁教版(1)

8.1 海洋化学下册资源课后达标训练(含精析) 【基础达标】 1.(2011·十堰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下列海洋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海底石油、天然气 B.潮汐能 C.海滨砂矿 D.锰结核 3.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减少海洋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A.垃圾填海 B.油轮泄漏 C.海水“晒盐” D.生活污水排入海洋 4.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海水制备金属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5.(2012·烟台中考改编)烟台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下列对海洋化学资源利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B.利用风吹日晒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利用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以它为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6.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时的泄漏事故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 B.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D.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源 7.海洋是人类未来开发利用资源的主要场所。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 是( ) A.过滤 B.蒸馏 C.低温多效蒸馏 D.多级闪急蒸馏 8.下列区分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滴加硝酸银溶液 B.加热蒸发 C.滴加澄清石灰水 D.滴加酚酞试液 9.下列关于用海水提取出镁盐来制取金属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氯化镁溶液 B.将石灰乳加入海水中制得氢氧化镁 C.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直接蒸发海水制得氯化镁 10.我国地质工作者在祁连山脉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成为第一个在中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存在于海洋表面 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有可燃性 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 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11.(2012·滨州中考改编)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下图为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

第五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2011

第四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第一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基本原理 一、微量元素概念(是相对的概念) 主量元素(主要元素、常量元素):岩石的主要组成部分,含量>0.1wt%,通常用氧化物的重量百分数来表示(wt%); 微量元素(痕量元素、痕迹元素):难以形成独立矿物,浓度<0.1%,通常用ppm或ppt表示。 Gast(1968)对微量元素的定义是:不作为体系中任何相的主要化学计量组分存在的元素。微量元素的另一定义为,在所研究的地球化学体系中,其地球化学行为服从稀溶液定律(亨利定律,Henry’s Law)的元素。 常(主)量和微量元素在自然界中是相对的概念,常因所处的体系不同而相互转化。如Cr在大多数地壳岩石中为微量元素,但在超基性岩中可呈常量元素;Fe在岩石中是常量元素,但在有机物中多为微量元素;Zr在岩石中是微量元素,但在锆石中为常量元素;K在地壳整体中是主量元素,但它在陨石中却被视为微量元素。 在自然界中,主要的常量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有限(多小于1个数量级),而微量元素的变化范围较大(常达2个数量级),明显超过常量元素。例如: SiO2在基性、中基性、中酸性和酸性岩浆的平均含量分别约为45、52、65和75 (wt%),其相对变化量为1.7; Rb在基性、中基性、中酸性和酸性岩浆的平均含量分别约为0.2、4.5、100和200 ppm,相对变化量为1000。 二、微量元素的特点 1、微量元素的概念难以用严格的定义进行描述; 2、自然界“微量”元素的概念是相对的,应基于所研究的体系; 3、低浓度(活度)是微量元素的核心特征,在宏观上表现常为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相),近似服从稀溶液定律(亨利定律)。 三、微量元素在共存相中的分配规律 地球化学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在实质上表现为,当所在的介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其在相关共存的各相(液—固、固—固等)之间发生重新分配过程。自然过程总量趋向于达到不同尺度的平衡,元素在平衡条件下,相互共存各相之间的分配取决于元素及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内因)及物理化学条件(外因)。 常量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相,其分配行为受相律的控制,遵循化学计量法则。 微量元素——在自然体系中浓度极低,不能形成以独立矿物。因此,微量元素的分配不受相律和化学计量的限制,而是服从稀溶液定律(即分配达到平衡时,微量元素在各相之间的化学

厦门大学842海洋管理学概论2014年考研初试专业课真题答案解析

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科目代码:842 科目名称:海洋管理概论 招生专业:海洋事务 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 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海洋管理 【考查重点】 这是本书引论的考点,因此希望考生对对引论加强重视,并对海洋管理概念重点掌握。 【答案解析】 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的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2.transit passage 【考查重点】 这是第二章海洋立法的考点,因此需要考生重点掌握该章的相关其他名词的概念。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 【答案解析】 过境通行制:指专为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或飞越自由。意为船舶在经过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时应遵守的制度。 3.闭海或半闭海 【考查重点】 这是第二章海洋立法的考点,因此需要考生重点掌握该章的相关其他名词的概念。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 【答案解析】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所环绕并由一个狭窄的出口连接到另一个海或洋,或全部或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构成的海湾、海盆或海域。 4.海洋环境污染 【考查重点】 这是第六章海洋环境管理的考点,该考点是本书的核心考点,因此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答案解析】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其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 《厦门大学海洋管理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69/77

海洋物理化学思考题1

海洋物理化学思考题 第一章液态水的结构 1、液态水有哪两种结构模型 一混合型理论模型 间隙模型 混合模型闪动簇团模型 二连续体模型 2、“闪动簇团”模型有什么特点? 不必假设冰I h结晶的存在,也不必考虑簇团中水分子构成的方式,因而避开了过冷、结冰与流动性等现象所提出的问题 “自由”水中的氢键已破裂,分子之间力为偶极-偶极作用和L o n d o n作用 簇团具有闪动的特性 3、用“闪动簇团”模型解释压力和温度对纯水结构的影响。 压力:簇团理论:簇团由于具有一定的构型而比它周围“自由”的水体积更大,压力增大,将破坏这些簇团使体积减小 温度::簇团的破坏所引起的密度增加和正常热膨胀所引起的密度减小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什么是电缩作用? 离子与水偶极的局部电荷的相互静电作用把水分子拉近离子周围,使靠近离子附近水的比容变小,即离子周围水的体积缩小了,这种现象称为电缩作用。 5、水的双区模型有几种? 6、什么是溶剂化配位水? 7、什么是非溶剂化配位水? 第二章海水状态方程式 1.什么是海水状态方程式 2.海水状态方程式可能的用途 3.UNESCO高压海水状态方程式的形式 4.UNESCO高压海水状态方程式有什么优点? 第三章海水热力学基础 与盐度、离子强度的关系;离子强度与盐度的关系。 1、m s 2、偏摩尔体积与表观摩尔体积的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离子水化作用 1、根据连续电解质模型,推导水化焓公式 2、对连续电解质模型的改进工作有哪些?

3、在结构水化模型中,将离子与水的相互作用分成了几个步骤?最后得到的水 化焓公式是什么? 第五章海水体系中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1、离子雰的概念,离子互吸理论的假设。 由于静电作用力的影响,在中心离子(正离子)周围,距离正离子愈近的地方,正电荷密度愈小,负电荷密度愈大,结果在中心周围大部分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但总效果犹如在其周围分布着一个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我们把这一层电荷所构成的球体称为离子雰。 2、离子雰在中心离子J上引出的电能变化是什么,并据此推导D-H活度系数公 式。 3、对D-H公式的修正有哪些? 4、Pitzer理论的特点是什么,对D-H的改进有哪些?优点是什么? Pitzer理论是半经验式的统计力学理论,其计算活度系数的公式引入了硬球动力效应。 计算电解质活度系数、渗透系数等热力学性质的公式的形式比较简明和紧凑。 应用范围非常广,对称价的电解质和非对称价的单电解质,无机的和有机的电解质,混合电解质溶液等的热力学性质都能准确地计算。可以应用于海水微量组分体系。 可用于真正的电解质浓溶液,离子强度可以高达6m。 第六章海洋中的络合作用——海水化学模型 1.什么是海洋化学模型? 是为研究海洋中发生的地球化学过程与化学作用的关系,进而建立的定性和定量的模型。 2.什么是海水化学模型?海水中元素存在的化学形式。 3.研究海水化学模型有什么意义? ?海水中元素的溶存形式,对其参与海洋中种种地球化学过程时所起的作用,对其在海洋中迁移变化规律的研究,都是必先预知的基本知识。 ?在海洋无机化学和海水无机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海水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也是基础知识。 ?在海洋有机化学的发展中,海水化学模型中的有机存在形式的研究是其重要推动力之一。 ?在海水分析化学中,了解海水中元素的溶存形式是进行分析操作的必要前提。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测定方法的选择。 ?在海洋污染和防污研究中,海水化学模型是每个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因为它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海洋地球化学,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的研究等均有重要意义。

《海洋地球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海洋地球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试卷题型 一、名词解释约27% 二、简答题约53% 三、论述题或解析题约20%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 一、海洋地球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海洋地球化学的研究历史、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意义,海洋的基本化学组成、化学元素分类及其分布规律,海洋中化学元素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以及海洋的化学特性。 考试要求: 1.了解海洋地球化学的研究历史 2.掌握海洋地球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了解其主要研究方法 4.掌握海洋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 5.掌握海洋中化学元素的分类 6.掌握海洋的化学特征 二、同位素海洋地球化学 考试内容: 同位素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其在海洋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主要有测年、测温、示踪,以及进行古环境、古气候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恢复,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最常用的是测年。常见的同位素测年方法包括:铀系、14C、K-Ar法等;海洋中常用的稳定同位素主要包括H、O、C、S、Nd、Pb、Sr等。 考试要求: 1.放射性同位素在海洋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2.稳定同位素在海洋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3.同位素在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三、海洋沉积作用地球化学 考试内容: 海洋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海洋中陆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和生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和规律。 考试要求: 1.海洋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2.陆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和规律 3.生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和规律 四、海底成矿作用地球化学 考试内容: 海底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问题,包括热液系统、冷泉系统、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以及锰结核和结壳等。 考试要求: 1.热液、冷泉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地球化学过程 2.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生成、释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环 境和生态效应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球类陨石:主要由基质、球粒、金属和一些特殊矿物集合体等组成。 碳质球类陨石是球粒陨石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并且主要由 含水硅酸盐组成。 CI型陨石为什么能够作为太阳系元素丰度标准? I型碳质球类陨石中难挥发元素的丰度与太阳一致,且未经受热变质作用影响、形成于远离太阳的较低温区域,是最原始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资。因而,它能保持着太阳星云 中非挥发元素的初始丰度。 第二章复习题 1、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主要指阳离子在自然体系中趋向同某种阴离子化合的倾向。又可指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 特性。 2、戈尔德斯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1)、亲石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8电子(S2P6)惰性气体型的稳定结构, 与氧容易成键,主要集中于硅酸盐相。 2)、亲铜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18铜型结构(s2p6d10)在自然界中容易与硫形成化合物,这些元素在分配时,主要分配在硫化物相中。 3)、亲铁元素:离子最外层电子层具有8-18过渡型结构,这种元素同氧、硫的化合 能力较差,倾向于形成自然元素,因此,这类元素倾向分配在金属相中 4)、亲气元素: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原子半径大,具有挥发性或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大气圈中。 5)、亲生物元素:这类元素主要富集在生物圈中。 3、类质同像的概念 类质同像概念: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这种现象称类质 同像。 5、影响元素类质同像的物理化学条件 1)、组份浓度 ---“补偿类质同像”一种熔体或溶液中如果缺乏某种组份,当从中晶出包含此种组份的矿物时,熔体或溶液中性质与之相似的其他元素就可以类质同像 代换的方式加以补充。2)氧化还原电位.

地表及海洋环境的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_范百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综 述· Bulletin of Min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Vol.32No.1,Jan.,2013 收稿日期:2011-12-01收到,2012-03- 05改回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 1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第一作者简介:范百龄(1986-),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E-mai:fbl860726@126.com.通讯作者:赵志琦(1971-),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水岩作用过程的硼、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E-mail:zhaozhiqi@vip.skleg .cn.地表及海洋环境的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范百龄1, 2 ,陶发祥1,赵志琦1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39摘 要:镁(Mg)是主要造岩元素,其地球丰度仅次于铁和氧。Mg几乎参与了地表所有圈层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随着多接收器等离子质谱等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完善,Mg同位素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Mg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使其在地表及海洋地球化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主要就近几十年来Mg同位素在地表及海洋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探讨。虽然,目前对Mg同位素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许多研究成果显示,Mg同位素具有很大潜力成为环境变化的新的指示工具。关 键 词:进展;Mg同位素; 地球化学;海洋和地表过程中图分类号:P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02(2013)01-0114- 07Advance of Geochemical Applications of Magnesium Isotop e in Marineand Earth Surface  EnvironmentsFAN Bai-ling1, 2,TAO Fa-xiang1, ZHAO Zhi-qi 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550002,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39,ChinaAbstract:Magnesium,whose Earth abundance is in the third place only after oxygen and iron,is one of the majorrock-forming elements.Magnesium takes a part in,almost,all geochemical,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ofdifferent spheres.Given rapid improving of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 multiple collector-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MC-ICPMS),Mg isotope will be used in a broad range of geochem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nearfuture.Due to its distinc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Mg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monstrating wider applicationperspectives in Marine and Earth Surface Environment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Mg stable iso-tope studies.In addi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are also discussed.Regardless of its earlystage,the most recent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Mg isotopes are potential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Key  words:advances;Magnesium isotopes;geochemistry;Marine and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作为生物营养元素的镁(Mg ),是地球上的常量元素,其地球丰度(1.6×105  mg/kg )仅次于铁和氧,Mg的克拉克值在2.4×104  mg/kg(陆壳)~4.3×104  mg/kg(洋壳)之间[1]。自然界Mg主要以硅酸 盐形式存在,主要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等,也是白云岩的主要组成元素,并广泛参与生命活 动。Mg有三种稳定同位素:24 Mg、25 Mg、26  Mg ,相对丰度分别为78.99%、10.00%、11.01% [2,3] ,三者 的质量差达4%~8%,是相对质量差仅次于Li的 第二大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低温地球化学过程会产 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 4,5] 。目前报道的地球样品Mg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约6. 5‰(图1),天然样品的Mg同位素组成与其所经历的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受不同分馏机理的控制。Mg同位素作为 新的化学示踪剂, 已被用来探索宇宙事件[6~8] ,示踪古海洋环境[9,10],研究风化作用[11~13] 、石笋的形

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教材分析: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海洋的开始,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中的资源是本节课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运用情景导入,把学生带入海洋环境,然后展开讲解。1、海水中的物质这一知识点,可利用课本P30饼状图展开教学。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可利用问题解决法,提出“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进行教学。3、可燃冰、锰结核的教学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其现在的储量及现在的开发状况。4、海水淡化的知识,做好盐溶液与淡化后的水,滴加硝酸银的对比实验。另外,海水淡化可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海水淡化的相关技术及发展状况,其中多级闪急蒸馏法可以用网上的工艺图片给学生讲解,膜法要能与过滤操作相区别。5、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可以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行总结。 重点:了解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难点:海水淡化的方法,检验淡水的方法。 需要解决的问题: 1、海洋中有哪些化学资源? 2、利用海水制取金属镁的过程,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海水中存在MgCl2,为什么还要先与石灰乳反应生成Mg(OH)2, 然后再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 4、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形成条件,为什么被称为“未来能源”? 5、按资源属性分类,海洋资源主要分为哪四大类? 6、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有哪些? 7、海水淡化有哪些方法?如何检验淡化后的水是淡水? 预习学案: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 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2017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2017修正) 现行有效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15号发文日期:2017年05月23日生效日期:2011年02月01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三章船舶污染物的排放与接收 第四章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及其有关作业 第五章船舶拆解、打捞、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有关作业活动,是指船舶装卸、过驳、清舱、洗舱、油料供受、修造、打捞、拆解、污染危害性货物装箱、充罐、污染清除以及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等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全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职责权限,具体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 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船舶检验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并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五条 船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取得并随船携带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证书、文书。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证书、文书目录,并及时更新。 第六条 中国籍船舶持有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证书、文书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或者其认可的机构签发;外国籍船舶持有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证书、文书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 第七条 船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参加相应的培训、考试,持有有效的适任证书或者相应的培训合格证明。 从事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作业人员进行操作技能、设备使用、作业程序、安全防护和应急反应等专业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关安全和防治污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