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赫章县地质地貌

赫章县地质地貌

赫章县地质地貌
赫章县地质地貌

赫章县地质地貌

一.地层

赫章地层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发展。为海相沉积,厚度巨大,与沉积作用和岩石、地层密切相关的煤、硫铁矿、铅锌矿较为丰富。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中统至侏罗系,尤以石灰系、二迭系、三迭系较为发育。缺失奥陶系中、上统及志留系下、上统,并有零星分布的下第三系和第四系。二叠系的玄武岩流,遍及全县大部地区,另于石炭系大塘组至二迭系第口组地层中有辉绿岩体侵入。在贵州地层分区中属黔北分区、黔中分区和黔西分区。

寒武系

零星出露,厚度0~193米,面积约6 平方公里,反中上统,娄山关群出露。娄山关群代表上寒武统和部分中寒武统地层,为灰白色中厚层的白云岩。后河山衫树林,六曲河至野马川一带有中上寒武系娄山关群出炉。

奥陶系

下统奥陶系发育完整,北部的安乐、平定、毛姑、中寨一带。后河山衫树林一带出露,厚度0~181米。分布于古基孩子坝、苗寨等地,面积约10 平方公里。上部为灰绿色薄至层砂岩、粉砂岩夹泥,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砂岩,灰岩透镜体。

志留系

分布于水塘朱砂厂,雉街构飞摘一带,面积约3平方公里,在可乐、妈姑、兴发、白果一带均有出露。厚度为0~230米,为灰绿、紫红色页岩、砂质页岩夹少量砂岩。

泥盆系

发育完全,下泥盆主要出露于珠市铁矿山,在可乐、妈姑、兴发、城关、白果一带也有出露。是NW~SE向展布,面积约71 平方公里。分上统、中统、下统、独山组

猴儿山组、帮寨群,厚度0~647米。为灰岩、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石英河岩、泥质砂岩。

石炭系

分上统、中统、下统。上统有马平群,中统有黄龙群,下统有摆左、大塘、岩关三组。大塘组出露于珠市张口洞。六曲河至野马川有中统的黄龙群,上统的马平群出露。最大厚度1551米。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灰岩夹泥灰岩、页岩夹泥灰岩。

二迭系

二迭系地层发育良好,遍布全县。分上统、下统。上统有茅口组、栖组、梁山组。上统有长兴组、龙潭组。六曲河至野马川,罗州至城关,可乐、妈姑、兴发、甘河、丰家、安乐、平顶、毛姑、中寨有下统茅口组、栖露组出露。主要为灰岩。六曲至野马川、结构至朱明,甘河、丰家等处有上统的长兴组、龙潭组、峨眉山玄武岩出露。主要为深灰色绿色隐晶至细晶玄武岩夹粗玄武岩、煤炭、含煤砂岩等。

三迭系

分、上、中下三统。上统有二桥组,中统有关岭组,下统有永宁组和飞仙关组。三迭系分布全县。露头良好。甘河、丰家、花泥、德胜有下统飞仙关组,可乐有永宁组、关岭组,罗州

至城关有上三迭飞仙关组、永宁组,葛布、辅处也有少量的飞仙关组。主要岩性为含煤砂页岩、灰岩、白云岩、沙页岩、泥灰岩。

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命题方向1 褶皱与地貌 下图示意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该地地表分布有三种不同的岩层,其分布范围分别是M、N、P。经观测发现,该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且岩层年龄为M<N<P。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处于( ) A.背斜顶部B.向斜槽部 C.向斜右翼D.背斜右翼 答案 C 解析岩层年龄为M<N<P,右侧岩层老,左侧岩层新,结合背斜、向斜的岩层弯曲的特点,可以判断地质剖面示意图位于向斜右翼或背斜左翼,故C项正确。 (2)①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处于断裂带,岩石破碎B.向斜槽部地势凹陷 C.夏季汛期流水侵蚀严重D.地表岩层差异侵蚀 答案 D 解析根据提示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断裂带岩层发生明显的位移,岩层有错位,岩层在形成时间上会不连续,即该处不可能是处于断裂带,A项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处不是向斜槽部,B项错误;由于图示地区是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少,流水侵蚀弱,C项错误;①处起伏较大,且地势走向与岩层分界线走向一致,故应是两个岩层地表岩层差异侵蚀造成,D项正确。 命题方向2 断层与地貌 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直立性强。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间

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下图示意冲沟上游横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D.断裂下陷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可知,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故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断裂下陷,D项正确。 (2)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 ) A.地震频发,土桥中部易断裂 B.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 C.雨季冲沟流水冲刷土桥顶部 D.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 答案 B 解析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土层的直立性强。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B项正确。是流水侵蚀形成,地震不是主要因素,A项错误;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C项错误;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不是土桥的主要成因,D项错误。 命题方向3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下图示意我国准噶尔盆地南缘小泉沟油藏地质剖面。据此完成(1)~(2)题。

云台山风景区介绍

云台山风景区介绍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2003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云台山地质公园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黄山、庐山之后,成为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8个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3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金榜题名,成为了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全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森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不禁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皆飞流直下,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让人流连忘返。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题

专题 地质作用与地貌 【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岩石类型及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按照岩石成因可以分为: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凝结(花岗岩)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又叫火成岩(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变质岩 知识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 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 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 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 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 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板块相撞(消亡边 界)地区 运动结果

地质公园中地域特色的塑造与研究以河南省云台山地质公园为例

地质公园中地域特色的塑造与研究以河南省云台山地质公园为例 发表时间:2015-01-26T13:20:58.4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陈歌 [导读] 公园内以峡谷群为特色,景区内有很多人工湖泊,这些湖泊, 为公园锦上添花, 其湖光掠影、群峰秀色, 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陈歌陕西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设计 摘要:地质公园是随着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事物,国家地质公园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乐于采取和大力推广的一种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拥有着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由于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地形地貌特点各异,国土资源部创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质公园,以有效保护现有的地质遗迹资源并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科研、科普、科考价值和旅游开发的潜力。然而各个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技术条件各不相同,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差异造就了各地域的特色,而这些或明显或隐匿的特质,正是我们作为设计师对场所的设计的灵感之一。 关键词: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地域;特色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尽管地质遗迹类型繁多,科学价值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的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中,少不了受当地自然、人文、经济技术的影响。在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抓住公园的本质及特色。 1、地质公园的定义及分类1.1 地质公园的定义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它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且具有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提倡保护地质遗迹, 促进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于此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科学家对地质的研究和科学普及的基地。 1.2 地质公园的分类地质遗迹景观简称“地景”,由地质遗迹构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地质公园的主要景观内容。地质遗迹景观包括:①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②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③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熔、丹霞、黄土、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川、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地貌景观;④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⑤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遗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⑥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⑦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2、地域特色的含义地域,即地方(指本乡本土),相对另一地方,该地方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不是根据面积大小区分的,如地域文化;特色,即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地域特色是特定区域土地上自然和文化的特色,它包括在这块土地上天然的、由自然成因构成的景观,也包括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改造形成的大地景观。也就是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征与特色,属于本乡本土最本质的特色,区别于其他地方。 从研究园林设计与地域特色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地域特色分为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和经济与技术特色三个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是形成地域性的内在因素;文化背景则由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精神需要所构成,包括历史文化、城市文化和人文文化,是形成地域性的外在因素;经济与技术状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所构成的技术力量和经济条件,是地域性得以形成的实现因素。 地质公园的地域特色,即除了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后形成的珍稀罕见地质遗迹景观外,还有区别于其它地域的公园所富有的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反映出该地区以及该地质公园自身个性魅力的独特风格,如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西安的太平峪。 3、营造地质公园地域特色的要素分析在对地质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时,应该以保护地质遗迹为主要前提,结合景观生态学,顺应自然结构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适应自然地理气候,合理利用地质遗迹周围的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植物等,体现地域和场所的自然环境特色。在自然环境的场地基础,重点保护地质遗迹景观,因地制宜再现当地的地域传统风貌,物质构建与地域的人文特征取得共鸣,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反映本土文化特质,使公园景观总体风格与地域特色相契合。 3.1 以地形地貌体现地域特色地质公园的地形处理要因地制宜,注重大自然原来的状态,而且要遵循原始的地形地貌,不应对其进行大工程量的采挖及砍伐。对原始现状地形进行提炼、利用和保护的原则,进行修整改造。合理确定地质遗迹的范围、面积、边界,保持地质遗迹景观的完整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尽量减轻施工、道路等人为因素对地质遗迹景观的不良影响。 3.2 以本土植物体现地域特色植物只有在适应的地区才能生长,这使得植物最能表现某一区域公园的地域特色。但中国每个省市的乡土树种相互交叉,没有绝对的界限,以大的地区性划分比较适宜。以特色植物循环使用、重复使用、在重点部位突出使用的办法来强化该植物,引起人们的关注。 3.3 以本土材料体现地域特色在选择材料时,应当选用本土的材料,这样有利于采集。这些材料可应用于景观建筑、景观道路、景观设施、景观小品等的建设当中,充分发挥其性能、质地、色泽、形状等特征,使其融合于公园之中,既能节约经费,又能体现地方特色。 3.4 以历史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地域的历史文化主要由该地域的历史传说、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名人轶事等共同构成。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以历史为见证的,历史展现了城市的发展过程,同时也预示着将来的变化趋势。所以在设计公园的景点、空间营造、空间布局等都应该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历史遗迹相结合,反映其地域特色。还有在展示科普景观的一些指示牌、警示牌、垃圾箱、灯具座椅等设施小品也可以以地方的民俗色彩为主,来体现地域特色。 4、河南省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分析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座落在焦作市的北部山区,它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 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 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构造地貌型地质公园。 公园的主体碑以三层基座和上面一块形状如焦作地图的四块石头组成。这四种石头代表了云台山主要岩性和形成地貌的特征,这个标识碑很好的将云台山地质公园所处的地域特色和地质环境诠释出来。公园内以峡谷群为特色,景区内有很多人工湖泊,这些湖泊, 为公园锦上添花, 其湖光掠影、群峰秀色, 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公园在设计标示牌、路灯、广告、展示牌时结合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地质特色,运用

云台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云台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作为儒、释、道景观并存的宗教名山,有汉献帝避暑台和陵墓,也有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地,至今还有刘伶醒酒台、稽康淬剑石、孙登啸台等遗迹。有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洞府,还有唐代大诗人王维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话……可谓名副其实的“避暑有楼,醒酒有台,载文咏诗有碑碣”。 在中国历史上,凡名山大川与宗教无关者甚少。云台山作为旅游文化名山,从汉末至今的两千多年间,不但引来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的青睐,佛教、道教也接踵而至,并在此互相影响,生根开花,演绎出灿烂的云台山宗教文化,使云台山成为一座底蕴厚重的宗教名山。 佛教自后赵时期印度高僧佛图澄在这里创建元极寺以后,多有释家弟子到此禅栖修行,并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隋初净影寺慧远法师,一生著书立说,第一个提出净土分类说,成为净土宗初祖;又如唐代中期百岩大师,师承马祖,北上弘法,来到百家岩后在讲禅说法,在当时的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并到京城与发难者激烈辩论,最终将禅宗发扬光大、传播天下,成为中国佛教界的主流。

云台山一日精品游 郑州—云台山早8:00左右出发,赴世界级地质公园、五A级景区:云台山景区(2个小时抵达),游览太行峡谷极品——红石峡景区,感受地质文化。观子房湖,听桃花水母的生长环境。下午游览有三步一瀑,五步一滩的潭瀑峡景区,观清人瀑、丫子瀑、不老泉、蝴蝶石、龙凤壁等精华景点。观赏亚洲第一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幽潭。欣赏太极拳表演,游览猕猴谷观赏太行猕猴,看太行猕猴与其它猴类不同的地方。下午17:00返郑州结束愉快行程。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列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狝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2003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云台山地质公园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黄山、庐山之后,成为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8个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3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金榜题名,成为了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国内外引起瞩目,名扬世界。 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森林,有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云气缭绕,仙风回荡,为道教历代重玄派妙真道士仙居之福地洞天,道教妙真祖庭。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玄帝宫、云台观、重阳阁、紫虚洞、火炬观等等。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千里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大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山水相连,不禁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落差314米的全国、亚洲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皆飞流直下,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让人流连忘返。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云台山景点简介

景点描述: 云台山古称:“覆釜山”,又因山岳高峻,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又名云台山.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因山势险峻,主峰孤峦云台山满山覆盖原始生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这些都使得云台山形成了其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因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峭崖台,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地质公园园区包括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风景名胜区东部及外围地区。范围北起晋豫省界,南到山前西村一方庄一线,西起艾曲一裴庄一线,东止修武县界。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皆飞流直下,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让人留连忘返。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云台山以文聚友,唐代诗人王维在茱萸峰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白居易也留下了“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的诗词,而山中更留有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这又使云台山具有了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云台山以史颂名,汉献帝在此留有避暑台和陵基;这里还曾是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曾在此采药炼丹。众多的名人都曾到过云台山,也为云台山留下了众多历史故事。秀矗,形似一口巨锅,兀覆在群峰之上,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得名云台山。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太行山风景名胜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四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30公里的修武县境内。北邻山西省,东接辉县市,西与方山对峙,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有大小名峰三十六座,峰峦叠翠,雄奇险秀。春日山花烂漫,夏季满目苍翠,秋季红叶似火,冬天苍茫雄劲。风景之美,兼有泰岱之雄、华岳之险、峨嵋之秀、黄山之奇、青城之幽于一身。 云台山在元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其后,地

云台山旅游资源

云台山旅游资源 一、云台山旅游资源介绍 云台山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和山西陵川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八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猕猴谷、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 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春来冰消雪融,万物复苏,小溪流水,山花烂漫,是春游赏花、放松休闲的好去处;夏日郁郁葱葱的原始次生林,独特的飞瀑流泉,造就了云台山奇特壮美,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观,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避暑胜地,同时可以看到落差高达314米的华夏第一高瀑—云台天瀑,远远望去,景色十分壮观,只见它上吻蓝天,下蹈石坪,犹如擎天玉柱,震耳欲聋、气势磅礴;秋季来临,层林尽染,红叶似火,登高山之颠,观云台秋色,插茱萸、赏红叶,遥寄情怀;冬季到来,大自然又把云台山妆扮的银装素裹,冰清玉洁,但见群山莽莽苍苍,雄浑奇劲,不到东北就可以领略到壮美苍茫的北国风光。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不禁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皆飞流直下,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云台山景区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让人留连忘返。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云台山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四百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以及茱萸、连翘、天麻、当归等二百多种。唐朝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至今这一带山区还流传着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云台山区各种地方特产,与秀美的山水同享盛名。这里有被列为国家优良羊种的修武黑山羊,个大肉多,体质健壮,肉鲜香细腻,且无膻味。其营养价值很高,有较强的益气补肾,祛寒暖胃功能,为老年人和久病弱者的滋补佳品。另外,还有十足全虫、白山药、山木耳等,均别有特色,远近闻名。 自然资源的美学特征不仅有自然美,人文美也不能忽视。云台山的人文风景资源,是焦作修武县乃至整个焦作地区(含沁阳市、孟州市、博爱县、温县、武陟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话传说和宗教历史上,云台山被称为是神仙和仙家居住的地方。如真庆宫系茱萸峰顶云台观的“下院”,又如山阳古城内的百家岩寺是天门山百家岩寺的“下院”,还如李贵作的药王庙原为洞居于茱萸峰的孙真人的“行宫”等等。既可以讲云台山中的许多文化现象是外部的渗入,又可以讲云台山的许多外围景点,系山上向山下的辐射。为此,云台山内和山外

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各种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归纳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某火山的喷发的原因:两大板块相互挤压,边界处的地壳比较破碎,使得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的影响下所发生的疏松、崩解或化学成分改变。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膨胀与收缩不一致,发生崩解破碎。 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成份在水,二氧化碳,氧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新的物质。 生物风化: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破坏、动物分泌物对岩石的腐蚀。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 海浪侵蚀: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3.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流水搬运: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泥石流 风力搬运: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冰川搬运:搬运物质随冰川缓慢悬移或推移。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漂砾、飞来石 海浪搬运:波浪搬运较粗的沙砾,潮流和其他海流搬运粉沙和淤泥。 4.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产物,在外力搬运过程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原因,被搬运物质逐渐发生沉淀堆积的作用。 流水沉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风力沉积:新月形沙丘、沙丘、沙垄、黄土沉积 冰川沉积:冰碛物 5.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包括压固,脱水,胶结,和重结晶等形式,结果是形成新的岩石(沉积岩)。 形成的地貌 1.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在上中下游有不同表现。 原因结果 上游山地高原高差大流速急,侵蚀为主,河谷深切而狭窄 中游水流减缓,河谷宽阔河曲发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下游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平坦广阔的三角洲 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分布在石灰岩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 (1)分类: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2)发育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孤峰 (3)开发与保护:旅游价值高,但是溶洞易漏水,易坍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石灰岩不保水,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经济落后。 3.海岸地貌: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所形成的地貌。(1)分类: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海积地貌:沙滩,沙州,沙堤 (2)我国分布: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平原海岸(沙岸、泥岸)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适合水产养殖和晒盐。 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沿海,山地丘陵海岸(岩岸)其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适合建港,发展海运业、渔业、养殖业。 4.风成地貌: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沙丘 开发与治理:旅游,绿洲,植树种草。 5.黄土地貌:在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 (1)形成过程: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塬、粱、峁。 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粱:长条形的黄土高原 峁:孤立的黄土丘。 (2)开发利用 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多种矿物有利于作物生长。 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被冲刷得黄土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开发治理:综合治理(植树造林、打坝淤地、梯田、水利枢纽、退耕还林还草)。

云台山风景

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 云台山 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狝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 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2011/1/7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2003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云台山地质公园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黄山、庐山之后,成为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8个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3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金榜题名,成为了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 公园而在全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森林,有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云气缭绕,仙风回荡,为道教历代重玄派妙真道士仙居之福地洞天,道教妙真祖庭。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玄帝据中国园林学会专家测定,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瀑布落差310多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坐落在云台山风景区老潭沟的尽端。老潭沟长约2.5公里,沟内高峰耸立,气势恢宏,花木繁茂,泉壑争流,沿沟上行400米,就可以制看到华夏第一大高瀑。瀑布上端如同朵朵白云,又如团团棉絮,悠悠飘落,连绵不绝。下端宛如飞花溅玉,纷纷扬扬,洒入墨绿色的水潭。急泻而下的瀑布,在水潭中,溅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团水雾,把瀑布罩在朦朦的雾中。若遇多的季节气势更为磅礴,山洪暴发时,瀑布象脱缰之烈马,日夜奔腾,声震数里,近听如闷雷轰响,远听似古钟长鸣。红石峡(温盘峪)位于子房湖南,峪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苔卉莳草翠,故称红石峡。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自然界山水的精品云台山风光 ” 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皆飞流直下,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让人流连忘返。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谷里分布“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九龙溪”。还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双狮汲水”、“孔雀开屏”、“棋盘石”等景观。谷口南端有一狭窄的峡谷称为“一线天”,且有瀑高50余米的白龙瀑布。两侧高山耸立,恰似一个石阙,正好是云台山的西大门。在云台山风景画廊

05_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岩石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最新发生的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2.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3.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 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 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 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5.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 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 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 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 向斜。 6.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云台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云台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摘要: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修武县境内,面积359.3公顷。云亩山属太行山系,山脉自北延入,由中、低山组成。海拔在600—1382米,境内最高峰——滑稽山,海拔1382米。主要山峰还有茱萸峰(小北顶)、锯齿山等。山地平均坡度35o左右,最大坡度45o以上。因受断层构造和长期剥蚀影响,山势陡峻,峰峦起伏,沟谷纵横,奇峰林立。悬崖峭壁,奇洞狭谷比比皆是,整个地貌千姿百态,。 关键词:地质地貌地壳构造运动太行山南麓 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 正文: 云台山地质地貌的形成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 山南麓。因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峭崖台,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地质公园园区包括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风景名胜区东部及 外围地区。范围北起晋豫省界,南到山前西村一方庄一线,西起艾曲一裴庄一线,东止修武县界。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

园区内山地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自北而南,由中山逐步过渡到低山丘陵和山前缓倾斜冲洪积平原,山地由于受强烈的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且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 云台山在元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近纪末--新近纪初(距今约2300万年作左右)地壳相对稳定,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形成准平原面--太行面,继后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破坏太行面的完整,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在新近纪末--第四纪初(距今约250万年左右),地壳相对稳定产生前夷平面--唐县面。第四纪中后期,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本区表现为红石峡上升,进一步地海拔80--90m高,Ma;五级60m高,四级36m高,80--40万年;三级27m高,15--10万年;二级10m高,5--3万年。 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 在具有全球构造规模效应的东亚裂谷体系中,云台山地质公园处在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西安—郑州—徐州近东西 向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位。受太行山前深大断裂控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之” 字形、线形、环形、台阶状长崖、翁谷、深切障谷、悬沟等地形组合

云台山游记之小寨沟

云台山游记之小寨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是深知这一点,所以我只要有空,就愿意带孩子去外面的世界。今天“五·一”,我携女儿邀父母一同去河南的云台山玩了两天。 云台山是一个新兴的四a景区,有世界地质公园美称,在河南武修县境内。以前并不怎么出名,只是近年才被有识之士发掘了它的价值,引起人们的注意。虽然开发时间不长,但是它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时代的文化气息也附着在它的层面,这便让它增添了几分诱人的色彩。 因为司机不识路,闷罐似的车颠簸了近九个小时,害得女儿和我一路呕吐不止,如受酷刑,心里直悔这次远行。次日八点终于到达山脚。在月季饭店吃了早餐,名字倒是不错,可惜厨艺不佳。倘不是人们饿得前心贴后心,估计没人咽得下。 汽车在盘山公路绕来绕去,女儿一下子又把饭吐了出来,我看着她腊黄的小脸,说不出的痛惜。既来之,则安之,无奈,只能携手逐着人流。导游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游览的是小寨沟,这是一个“u”形的山沟,约6公里,里面景点多,想听故事的就跟上她。可置身熙熙攘攘的人流,很快人们就走散了。 眼前是一泓溪水,潺潺流过,牢牢牵着女儿的小手,过石桥,上石阶,一路上,叮叮咚咚,不绝于耳,若古筝,如丝弦,悦耳动听,更妙的是那一弯沟渠,真是小到极致(不过十来厘米宽),像孩童撒欢,缘石阶雀跃而下。越往前走,眼界越开阔,越往前走,窄窄的山路上

便越拥挤,人们不得不驻足。这倒让我有机会细细地赏这大自然的杰作,但见两壁危峦,如锷刺天,山上绿树丛丛,或横斜,或团簇,奇姿妙势,宛若盆景。谷底,怪石嶙峋,溪流淙淙。跟着蠕动的人流往前走,不远处,我们惊奇地看到了对面一幅仕女图,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了。趁着驻足的间隙,扶苍岩小憩,头顶着绿伞,山隙中浸渍出湿润透着阵阵凉意,给燥热的人们带来些许快慰。琳儿也活泼起来。继续前行,我们来到情人瀑,情人瀑前面是一块带大红“寿”字的石,状若鲜桃,据说是王母娘娘扔下的。情人瀑却是三条瀑布比肩而居,不知谁的奇思妙想,居然赋予了它社会的内容,烙上时代的烙印。其中两条是情人,最边上的一条比较小,一说是孩子一说是第三者。我宁愿是一家三口,而不愿称它为第三者。瀑并不高,不过几米,却也是飞花溅玉,珠浪翻涌。瀑下的潭翠绿翠绿的,清澈见底,“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我是体会到的。印象中还记得“y”字瀑,以形命名,这一路,所见之水,俱是青翠可爱,宛如少女衣袂飘飘。从巨石上倾泻而下的,声势浩大,从窄小处挤撞而出的,鸣声婉转;还有一处宛如水帘,几米宽的石头上,清澈的泉水像一块光滑的白布,被扯成大大小小的几绺,游人争相下水,光着脚丫在水里嬉戏、拍照。导游说,在这里洗洗手,就可考上清华北大,女儿在这儿留连时间最长,又洗手又玩水,不是我压着,早脱了光脚丫子了。那不舒服的感觉早被她忘到爪哇国了。好容易轰她上路,看过唐王试剑石(据说是李世民安营扎寨的地方),来至水帘洞,这才是真正的水帘啊!那晶莹的水珠不急不缓地从岩石缝隙滴出,既形不成水流,也不至于断珠,

05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岩石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最新发生的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2.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3.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4地质作用与地貌(教师版)

第二章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貌 概念知悉 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按产生的 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是地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表面宽广,地平;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农业种植重视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功能。)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但是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丘陵(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坡度较缓;主要由低矮的山地组成)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能源时代的地质学重视盆地研究。1901年里海盆地石油占当时全球原油产量的50%,后来波斯湾盆地石油称霸。中国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山脉是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

山岭的总称。山系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有联系、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的地域上,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已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那么就可以进攻。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我占领,就应该率军撤离,不要去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敌我双方地势均同,就不宜去挑战,勉强求战,很是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第一节内力作用与地貌 【基础知识整合】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S、P两类地震波的区别 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