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背景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的研究

家庭背景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的研究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且陪伴一生的环境是家庭,接触最密切的即为他们的父母或者其他抚养人,在平时生活中,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父母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自身素质的反映。【1】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人格发展、学业、问题行为的产生、道德行为乃至对幼儿的终身发展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个体的各个成长阶段都会有所体现。周萍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使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2】张媛的研究结果中,忽视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很少给予关爱,会使儿童缺乏被关注感,而引起内心的失落和孤独感,性格会发展为比较内向和孤僻,具有攻击性,容易冲动,不顺从,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认知能力较差,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3】王玉娇,李海君的研究表明,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生活习惯方面的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父母越溺爱孩子,孩子越不容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4】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我观察到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宠溺,导致刚入园时有一些生活习惯比较差,尤其是小班幼儿园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差、意志力不坚决、抵制诱惑力不强等显著特征。据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和职业不同其言谈举止和家庭文化气氛也不同,对儿童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也就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到儿童的精神健康和智力发展。【5】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民主型教育方式是儿童在民主、平等与和谐的良好环境气氛中接受教育的最佳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在适应能力上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1】
父母的个性特征、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水平、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会对教养方式有一定的影响。曹美琦提出,家庭背景指的是一个人与身俱来的原生环境,同时它也包括由这种原生环境造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6】
陶沙等人研究显示幼儿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7】张爱玲,马秀琴的研究分析得出家庭结构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和谐家庭的父母关系良好、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教养方式上更民主,单亲家庭的父母一边带孩子,一边生活,压力较大,在教养方式上更倾

向于专制型和忽视型。【8】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社会男女观念的改变,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方面都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张晓纯的研究结果中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与年龄存在显著差异,拒绝否认与是否独生、家庭经济收入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教养方式与年龄、是否独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中的拒绝否认与家庭经济收入存在显著差异。【9】向文慧的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教养方式相对消极。父母的职业不同,他们的教养方式也存在差异,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父母面临的工作压力一般小于其他职业,因此他们有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孩子成长过程。【10】
家庭背景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向文慧的研究中比较中国与日本母亲的文化程度后发现,日本的母亲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实施,而中国母亲的文化水平一般较低,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较为消极。【10】张爱玲,马秀琴研究分析得出从事个体经商和其他职业的父母大多数常年在外,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成败,而缺少时间教育、关心孩子,教师和公务员每天按时上下班,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并且教师和公务员所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会更多地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8】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发展较好的孩子,通常父母学历很高并且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父母的职业也会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比如有一个女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并且性格特别好,据了解其父母都是艺术家,有的父母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缺少倾诉对象和依赖对象,容易缺乏安全感,可见父母的职业和文化水平也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教育知识越丰富,在家庭亲子关系中更民主、平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家庭背景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来了解家长及孩子在不同家庭背景因素下教养方式的现状,由家长填写,以确保问卷信息都准确无误,并与每个父母的教养方式相比较,从而发现家庭背景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程度,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家长提供相对应的改善对策和教育建议,帮助家长找到更合适其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为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1.2名词解释
1.2.1家庭: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在婚姻、血缘或收养等关系基础上,以情感为纽带,亲属之间结合组成的社会群体。【11】家庭成员是共同生

活的父母、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
1.2.2家庭背景因素:在陶沙、林磊的研究中,家庭背景因素包含儿童的年龄性别、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父母职业。【7】良好的家庭背景因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2.3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家长在教育、对子女抚养时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自身素质的反映,也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12】
1.3研究假设
本研究探讨的是父母教养方式受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
我的假设是:
(1)不同性别和年龄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呈显著性差异。
(2)不同家庭背景因素下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家庭结构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父母职业中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性。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2.1.1教养方式的界定
父母教养方式又称为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研究者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表述方式不同,目前普遍接受的为陈陈(2002)父母教养方式或家庭教养方式。【13】教养方式是一种教育和抚养的一种形式和形态,通常是指父母对于孩子的一种养育过程的方法。王春杰,王卓健(2010)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持续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自身素质的反映。【14】国内外研究把教养方式通常分为四种常见类型:权威型教养方式指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宽容、理解、尊重,经常跟孩子交流,和孩子做朋友并给予帮助;专断型教养方式指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对孩子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和监督;放纵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积极肯定并会极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缺乏必要的控制;忽视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缺少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同时也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10】
国内学者对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有不同的翻译,关颖(1994)和陶沙(1994)认为“教育方式”,学者钱铭怡,肖广兰用“养育方式”,方晓义,郑宇(1998)用“抚养方式”。【15】【7】【16】刘金花把教养方式分为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和分歧型。【17】白燕将教育方式分为溺爱娇纵型、家长专制型、启发引导型、放任自流型等。【18】王秀丽(2017)将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权威性、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19】
在国外,父母的教育

方式分为两种,第一是有具体的目标定向的行为,第二是包括姿势、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自然流露的行为。美国学者鲍姆林特(D.Baumrind)认为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包括父母对儿童所做要求的数量与种类和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反馈两方面内容,并按照不同的教育方式把父母分为权威的父母、专制的父母和宽容的父母。【20】从以上对教养方式的各种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研究者对此分类不同,虽然表述不相同,但是其意义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本研究中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抚养和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形式。
2.1.2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有关多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如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情况的教育对象、父母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
社会背景对父母教养方式有着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父母教养方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教育比较专制,子女必须对父母言听计从。家庭背景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更为显著,父母作为亲子关系中的主导角色,父母的个性特征、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水平、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会对教养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在关颖、刘春芬的研究结果中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的程度,是影响其采取的教育方式的最主要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教育知识越丰富,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比例越高;相反,文化水平低的父母采取宽容型和专制型教育方式的比例最高。【1】向文慧(2017)的研究得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温暖、理解、偏爱子女等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越容易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10】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相对比较复杂,田丰、刘雨龙将影响因素分为先赋因素和后致因素,前者与个人选择无关,比如出生时户籍性质、家庭背景,后者则与个选择和成就有关,比如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等。在研究中表明随着人的成长,后致因素会取代先赋因素发挥决定性作用。【21】
陈立章(1993)在研究中提及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经济条件。【5】父母的职业不同,他们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父母面临的工作压力一般小于其他职业,因此,他们有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长。
2.1.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包括多种方式,研究发现父母的民主关怀、情感沟通、专制粗暴、宽容理解和管教

结合对于幼儿的自控能力养成也具有直接的作用。教养观念、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情感表现以及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等父母行为对于日后儿童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具有显著影响。
向文慧提到父母的教养方式映射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养方式,父母被惩罚的经验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行为,这种代际传递在孩子早期就表现出来了。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影响幼儿的日常表现,对于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10】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孩子感兴趣的爱好,容易使孩子形成胆怯和自卑的性格和出现反社会性行为。【19】
张爱玲,马秀琴(2018)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指出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于幼儿以后的成长很重要,可以让他们在步入小学和长大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对孩子多关心,给予他们理性的爱护,减少一些放纵,对于他们表现出来的不好自控力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父母要与学校多沟通,学习有关教养的知识,可以很好的让幼儿学会自控。【8】周萍(2018)研究了“80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认为父母与孩子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中让他们学会逐渐的适应周围生活,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2】张媛(2017)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教育地点,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性格养成,父母对于幼儿的各项能力发展很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幼儿的生活指导。【3】张晓纯(2018)认为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外因有很多,而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最为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9】王秀丽(2017)研究中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水平。【19】
2.2 关于家庭背景因素的研究
2.2.1 家庭背景界定
国内外很少有研究者对“家庭背景”进行严格的界定。曹美琦(2018)提出,家庭背景指的是一个人与身俱来的原生环境,同时它也包括由这种原生环境造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6】伍开文研究中的家庭背景主要包含父母的职业阶层、父母的学历层次、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家庭所在地和家庭民族成分等。【22】魏雨欣的研究中指出家庭背景因素主要指一个人的家庭经济地位,这可以表现出家庭的父母在社会阶层中所占有的地位,其中包含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家长的职业及家庭的收入水平。【23】
家庭背景因素主要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等等。家庭背景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