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洛林帝国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的奠基(附图)

加洛林帝国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的奠基(附图)

加洛林帝国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的奠基(附图)
加洛林帝国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的奠基(附图)

加洛林帝国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的奠基(附图)

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点

王晓天赵法新

科隆大教堂

公元8世纪到9世纪之间,欧洲大陆西部与中部曾统一于法兰克加洛林帝国之中,这虽然只是短暂的不巩固的统一,对欧洲以后的历史发展却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罗马基督教会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统治地位的确立,欧洲中世纪特有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丕平献土

宫相原只是国王宫廷总管,随着法兰克国内内战不断,王权削弱,实权逐步落入各宫相手中。从674年起开始了各国宫相争夺法兰克王权的内战。开创加

洛林朝的先驱登上了墨洛温王朝的政坛。第一个奠基者———“锤子”查理,其父赫斯塔尔·丕平于687年打败纽斯特里亚宫相的军队,集两宫相大权于一身。死后,其妻普来克特鲁把持大权。此时“锤子”查理因被控杀死丕平嫡长子而被关押,嫡长孙是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国家极度混乱。查理趁机逃出监狱,收罗拥护者,开始征讨四方,重树宫相特权,平息内乱,挫败萨克森人、日耳曼人、阿拉伯人。

其子“矮子”丕平继承父亲的权力,但并不满足于仅做一名宫相,认为希尔德理克———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块招牌碍手碍脚。他应当改变自祖父以来的“打杂”形象,做一名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的法兰克人之主。虽然,他身材矮小、体格瘦弱,却有无穷精力和才智,显示出非凡的领袖素质。原来王朝的贵族不想屈从于一个“打杂的”,轻蔑的议论横生,丕平听在心里,不动声色……一天,他召集军中贵族去领略一场格斗。圈子里,一头庞大凶猛的公牛和一头凶残的狮子正对峙。狮子狂暴地扑向对手,咬住牛的颈项。围观者面面相觑,心中泛起阵阵寒栗,这些出入沙场的人们头上冒着冷汗。“谁去把狮子从公牛身上拉开,或杀掉它。”丕平将剑一般的目光投向人群。“陛下,天下恐怕无人敢尝试。”人群中挤出几个字。丕平冷笑一声,矮矮的身形从座位上立起,抽出宝剑,一时血光四溅,两只动物头颅一同滚落在地。他擦擦宝剑上的血迹:“大卫、亚历山大都在年少时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难道我不配做你们的主人吗?”宝座前,一片匍匐的人群……随后,他召集大臣开了一个民众大会,匆匆派出一个使团觐见教皇。

罗马教廷庄严肃穆。使节毕恭毕敬道:“尊敬的教皇,我们的国家是由没有实权的国王统治好呢?还是由掌握实权的人来统治好呢?”教皇的回答令使团

圆满完成使命:“由握有实权的人来当国王更好些。”丕平的设想变成现实。752年,苏瓦松再次成为历史注目之地。丕平在诸侯、贵族、僧侣参加的集会上宣布了教皇的声明,各诸侯慑于其武力,僧侣附和于教皇之意见拥护丕平。在敲打武器和欢呼声中,新的国王诞生了。

751年,伦巴德王艾斯托夫占领拉文那,结束拜占庭的意大利统治,教皇权威和领土受到极大威胁。他们兵临罗马城下,要求其归他们保护,罗马居民每个人头交纳一个古罗马金币的贡金。教皇斯特望二世断然拒绝,但东罗马帝国的

防御力量不能够再网盖意大利,于是,教皇便光着脚,扛着圣像,带领属下及神职人员进入教堂,把灰撒在恸哭的罗马居民头上,向天主乞求赐予和平。但天主并没体恤自己的信徒。走投无路的教皇把乞求目光转向当时西欧惟一的天主教国———法兰克王国。

曾经受恩于教皇的丕平,出于需要,没有袖手旁观而给予全力相助。为了避免给别的王国留下把柄,他先派出三个使团去伦巴德王国进行调停,以期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平努力均告失败后,丕平决定出兵远征。此时的加洛林王朝尚未强大到可控制意大利领土,丕平的军事行动停留在为教皇收复失地,以赠礼的办法把意大利中部领土赠给教皇。于754年4月在克尔西签订献土文件。

从754到756年,丕平两次打败伦巴德人。756年,伦巴德王艾斯托夫根据法兰克、罗马、伦巴德三方协议,把他侵占的意大利中部领土交给教皇。这片领土包括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文那首府和大部分总督区,在彭大伯里斯地区的大部分城镇,以及埃米里亚、科马基奥和那尔尼的某些城镇。这时,没有明确的边界,而是以罗马教皇和拉文那主教,两地贵族所拥有的地产为范围。丕平特意从巴黎派出一名修道院长去索取这些城市的钥匙,连同754年的献土文件一起放在罗马梵蒂冈圣彼得的陵墓上,以示丕平向天主、向圣彼得奉献的诚意。

2、《罗兰之歌》

当堂·吉诃德骑着瘦骨嶙峋的老马,与风车大战,把村里的养猪女郎当做贵妇人而献上爱情时,你会哑然失笑。假如历史倒退几个世纪,这种骑士精神会受到颂扬。罗兰在朗塞瓦尔峡谷,展示了骑士风度。查理曼对上帝说:请让太阳暂停西落,我要摆战场。于是“罗兰之歌”传唱了几百年。

真正完善的骑士制度是9世纪确立的。骑士风度和精神使得他们在战斗中勇敢作战,遵守诺言,忠于首领。查理曼这次带来了他的侄子罗兰,一个合格的武士。他勇猛善战,头脑灵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查理曼对外征战总让他随行。这时,对萨拉戈萨城的战斗没什么进展,该城首领在拖延时间。法兰克大营,萨拉戈萨城的使者挽着求和的橄榄枝,觐见查理曼:“我们国王让我向您致意。只要您从这儿撤军,他就改变信仰,接受洗礼,永远做您的藩,并献出金银财宝。”

查理曼沉吟良久,在军中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和战大计:“我想听听诸位的意见。”罗兰劝叔叔:“决不能相信马西尔,以前他也求过和,反倒杀掉了我们的和谈使者。我们只有让他彻底臣服。”“我的孩子,你太鲁莽了。陛下,对于我们神圣的基督来说,是消灭马西尔的肉体对陛下有利呢,还是让他皈依天主,使圣疆扩大更有利呢?”罗兰的继父伽尼龙反对道。“对,伽尼龙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况且我们后方告急,理应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莱蒙斯附和着,“不过我们不能不防。”

“那好,我们就派使者去一趟。”查理曼道:“谁去好呢?”大臣们都回避查理曼的目光,罗兰自告奋勇地说道:“我去。”“你不能去。”查理曼摆摆手,“最好选一个年长的。”又一阵沉默,没有人自荐,也没有人推荐别人,罗兰开玩笑地说:“让我继父去吧。”大家都舒了一口气,伽尼龙十分气恼,又不好发作。

伽尼龙一路上把罗兰恨得咬牙切齿。马西尔接见了他。伽尼龙说:“我们最尊敬的大帝收到了你的书信,不过你必须信守诺言,否则,我帝国大军将踏平你的城池,烧毁你的市场,把你绑到法兰克落个可耻的下场。”马西尔恨不得一枪把他扎死,但又强装笑脸:“我很想了解一下查理曼国王。”“他是当今世界最强有力的君主,他还有一个得力助手罗兰。他这次撤退,一定让罗兰断后。”伽尼龙在出卖自己的军队。

查理曼开始撤军了。罗兰率领2万人断后,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御膳官吉哈德、宫伯安塞尔姆。丹麦将军容吉尔当做先锋开路。查理曼大帝在莱蒙托的陪同下,朝着本土阿斯可尼地区进发,主力消失在崇山峻岭中。

罗兰的后卫部队也进入形势险恶的伦西瓦列斯山口,为适应地形和山隘的特点,军队排成长列。突然,山南传来一阵喇叭声,那广阔而茂密的山林里冲下一队人马。“阿拉伯人!”军士大呼。“来得正好!”罗兰很镇静,“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战斗了,不必再为叔父的安全担心了。一个真正的骑士早已做好为大帝献身的准备了。”阿拉伯人像潮水一样涌来,刀枪如林,头盔闪闪,光怪陆离的斗篷在阳光下闪耀。三角旗在风中飘来飘去。罗兰抽出了他的居郎德尔宝剑,纵马上了一个高岗,对士兵们大呼:“战斗吧,为了上帝的荣誉,去反抗异教徒的

强暴。即使不幸牺牲,你们将升入天堂。”“冲啊!”军队在呐喊。阿拉伯人人踏马践,法兰克人刀光血影,士兵们一个个倒下了。法兰克人终究寡不敌众,罗兰受伤了。他想到腰中的号角,他吹出一声长鸣。

罗兰面对着异教国土,想着自己的一生。在后人写的《罗兰之歌》中,有一首概括其一生的诗:

晶莹而纯洁的居郎德尔剑,

我用你为查理征服了安茹、不列颠,

我用你为查理占领了诺曼底……(诗里的查理指查理曼)

罗兰抱着宝剑安详地死去。

查理曼赶回来时,敌军已撤走,他悲愤地埋葬了罗兰,严惩了伽尼龙。罗兰作为一个“民族英雄”,作为一个骑士所应效仿的模范,在法兰克大地上流传……

但罗兰仅是当时社会效忠国王很普通的一员,大肆的宣扬无疑是统治者的要求,他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政权拥戴者……

这次查理曼又失败了。但他不是败在伊斯兰教徒的手中,而是败在基督教教徒的手中。上面的记述是在法国流传的一个传奇故事。真正的经过是法兰克军队在撤退中误把潘普洛纳当做柏柏尔人的城市而给夷为平地,激怒了加斯康人,他们袭击了罗兰的后卫。

3、查理曼大帝与加洛林文艺复兴

学界一般认为,“加洛林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公元8世纪前后西欧中世纪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也被称为是“欧洲的第一次觉醒”。这一现象的出现,对西欧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同时这次文化的复兴也与

当时的统治者查理曼大帝的文化政策密切相关。

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在公元8世纪时几乎被破坏殆尽,辉煌灿烂的古典文明濒临灭绝的境地。在查理曼帝国的辽阔疆域内,臣民几乎都是文盲,就是查理曼大帝本人以及宫廷里的许多显贵大臣,也大都目不识丁。查理曼大帝深切感到,靠武力征服得来的统一也许并不能带来长治久安;没有文化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国家,这偌大的帝国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统一。于是查理曼大帝在宫廷中办起了学校,培养人才。他从欧洲各地广泛招聘知名学者,到宫廷传授知识,其中较著名的有来自英格兰的阿尔昆、来自法兰克的爱因哈特和来自意大利比萨的保罗等人。另外,查理曼大帝还在主教座堂里建立学校,培养神父与教士,讲授神学;而修道院兴办的学校是最为普及的,学校的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所有学生都必修的基础课,即“七艺”;另一类是神学,旨在培养神职人员。这就是中世纪西欧学校的起源,这些学校的兴建为中世纪西欧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在宫廷学校里,查理曼特意挑选了三种人家的子弟就学,即名门巨第、中等之家和寒门小户出身的子弟。每过一段时间,查理曼便把学生们召集起来,亲自检查他们的作业。结果发现,出身中等和寒门的子弟功课较好,而出身高贵之家子弟的学习情况却十分糟糕。每次检查完毕,查理曼便亲切地对学习好的寒门子弟学生说:“我的孩子们,由于你们竭尽全力执行我的命令,因此深得我喜悦,你们自己也学到了知识,你们要继续学下去,我将赐给你们主教的管区和华丽的修道院。你们永远是光荣的。”对那些学习不用功的富家学生,他则愤怒地斥责道:“你们这帮贵族大官们的少爷,你们这群养尊处优的花花公子!你们仗着出身和财产,对我要你们谋求上进的命令置若罔闻,竟敢恣纵于奢侈和嬉戏,沉溺于游手好闲和吃喝玩乐。我鄙视你们高贵的出身和漂亮的衣饰!我发誓,除非你们发奋读书,弥补过去的怠惰,否则你们永远也不会得到我的任何恩宠。”他说到做到,时常把学得最好的穷孩子提拔上来,授予较高职位,表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

查理曼不仅致力于提倡文化教育,督促学习知识,为帝国培养有用人才,而且他还身体力行,率先扫盲,勤奋学习。他礼贤下士地自称是阿尔昆的门徒,从他那里学会了修辞学、辩论术和天文学。经过刻苦攻读,他掌握了古德语、古法

语和拉丁文,并粗通希腊文。爱因哈德说:“他经常在枕头下放一石板,以便在闲暇时习字;但因他开始太晚,故成绩不佳。他狂习拉丁文,但在宫廷中仍说日耳曼语;他编辑一本日耳曼语文法,并收集早期日耳曼诗歌的杰作。”他还发布敕令,督促教会和修道院兴办学校,传授知识文化,搜求、抄写古典著作和早期基督教的著作,使之得以保存和流传。查理曼的这些成就,曾获得一些西方史学家的大声喝彩,“加洛林文艺复兴”的说法可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在当时欧洲处于野蛮、愚昧和混乱的情况下,查理曼的作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他统治的46年中,法兰克的文化教育比过去几个世纪有了显著的发展,查理曼大帝的文化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成果。

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是短暂的,但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使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文化衰退过程发生了转折,出现了生机。不过从整体上说,这一时代的学术素质依然是比较低的,尚不足与当时存在于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文化、存在于巴格达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及存在于科尔多瓦的西班牙穆斯林文化相媲美。然而,尽管如此,一种崭新的欧洲文明已经在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之中生根了,它融合了罗马世界帝国的观念、希腊-罗马的理性遗产、基督教的彼岸思想以及日耳曼民族的习俗,为后世西欧中世纪中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4、凡尔登之盟

“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臣并非爱主而俯首帖耳,百姓并非爱主而争用,只因敬畏主人的威势。来自军功的权威,并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功效。查理曼笨重的帝国已在他还有微弱亮光的权力光圈中晃动了。跌跌撞撞的帝国虽然给了他一个面子———他交给儿子一份完整的家产,但权力和财富对某些人永远是挡不住的诱惑———三个孙子大动干戈……

查理曼帝国笨重庞大,不能机动灵活地自我保护。各领主又虎视眈眈,他决定分帝国给三个儿子。仿佛天意一样,两个儿子先他而去;使得他能把整个帝国传给他仅存的儿子“虔诚者”路易,避免了一次帝国的瓜分。但他知道帝国的前途是黯淡的,儿子的能力是远不及他自己的。因为儿子柔顺的性格是与统治这片帝国极不相称的。路易的确不如他父亲,虽然查理轰轰烈烈地给他举行了加冕仪式,但父亲却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和权威传给儿子。路易在查理曼死后未能保住皇

帝称号的尊严而开始受制于贵族和教会势力。他做了一些努力来加强中央行政机构,利用教会改革来继续维护统一。为了让他的称号“虔诚者”名副其实,他将查理曼的声乐歌手和妃嫔之流赶出宫廷,代之以教士和僧侣,大力支持寺院改革。他对教会进行了最忠诚的表白。他想依靠宗教建立统一的基督教帝国———世俗的上帝之城。但帝国不能在梦呓中崛起,路易缺乏的仍是保持帝国统一的实力。

路易是加洛林家族第一个考虑把最高政权传给长子的人。他设想这样可以从政策上维护王国的统一,而不是听凭命运的摆弄。但在817年,由于以他三个儿子为首的封建主的逼迫,不得不将帝国预先划分给三个儿子罗退尔、丕平和路易。作为对自己设想的坚持,让长子罗退尔保留皇帝称号和对其他两个王国的最高统治权。路易的用心是良苦的,他没有能力为帝国再添荣誉,却不想愧对祖先。他一定要让帝国有一个完整的形象,不管其实质怎么样。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竟成了统治法兰克王国分裂前的最后一位皇帝。立长为嗣的设想由于诸位幼子的纷争成了泡影。当时皇帝的称号已失去了其实质意义,不如实际领土有吸引力。当路易想再划出一部分领土给新生儿子“秃头”查理时,本来就占了便宜的长子罗退尔首先反对,因为这将要划出他的一部分领地。于是父子、兄弟间兵戎相见,多年混战不休。帝国陷于一片混乱恐慌之中。840年,路易终于结束了不愉快的统治而撒手尘世。罗退尔则急忙宣布承袭皇帝称号,想执掌帝国的最高权力。“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分别争取东、西法兰克王国的独立王权。他们想以独立来驾空罗退尔的权力。

罗退尔退让了,历史到了又一个十字路口。

843年,这是令西欧永远铭记的一个年代。这个年代预示了现代欧洲政治结构的前景。他们三人在凡尔登签订了和约。条约规定罗退尔继续保留皇帝称号,但不能在其他二人辖区内享有最高治理权。日耳曼路易统治东法兰克王国,日后成为现代德国的核心;“秃头”查理为王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为现代法国。罗退尔辖有中间的狭长地带,它有两个首都———罗马和亚森。但由于这块土地部族纷杂,划界不清,此后千余年便成了东西两强反复争夺的对象。罗退尔死后,他的领地被三分,几个王国忙于内战无力他顾,于是名义上的皇帝称号在几个王国中相对有实力者之间转移。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用的剑

查理曼大帝

教皇为查理曼加冕

凡尔登条约签订前后的查理曼帝国

西欧封建制度优秀教案

西欧封建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世纪西欧的封君与封臣制度。 (2)能够概括领主与农奴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庄园经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再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的价值是在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封建制度。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封君与封臣。 教师提问: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8世纪上半叶,掌握法兰克王国实权的宫相査理·马特对以往无偿赏赐给贵族土地的做法进行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以宣誓效忠和服军役为条件,这些封地称为“采邑”。接受土地的人要根据受封土地的多少,提供相应数量的骑兵及武器装备,为国王服兵役。 后来,获得国王分封的大贵族也把土地封赐给自己的属下。赐封土者为封君,亦称“领主”;接受封土者为封臣,亦称“附庸”。封臣要效忠封君,并对封君承担军事防卫或征战等义务;

封君有义务为封臣提供保护,不得随意侵害封臣的名誉和财产等。分封的土地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称为“封土”。10到11世纪,西欧的大小贵族之间已经普遍结成了封君封臣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读一读”信息窗,并“议一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一般而言,封君和封臣只承认直接的主从关系。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交织,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目标导学二:领主与农奴。 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与封君封臣相对应的是西欧的庄园制度。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在经济上主要依赖于他们所拥有的领地。国王、教会、贵族都在其领地中建立庄园,他们就是庄园的“领主”。 庄园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民,包括农奴和自由农。他们是领主的佃户。农奴在法律上不是自由人,不能自由迁徙或离开庄园。封建领主虽然不能随意杀害农奴,但可以将农奴买卖或赠送他人。 农奴和自由农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领主不能随便没收他们的份地。在劳役之外的时间里,他们在自己的份地上劳动,那是他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 目标导学三:庄园生活。 问题思考:你知道古代欧洲的庄园经济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庄园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庄园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物品,从领主的生产和生活所需到农民的口粮、日用品和劳动工具,基本由本庄园生产。只有盐、铁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外面购买。 庄园中通常建有教堂,神父负责庄园的宗教事务。 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还拥有行政、司法等权利。庄园法庭是领主管辖的地方法庭,处理庄园中的各种纠纷和案件。开庭时由领主本人或管家充当主持人,要求全体农奴和自由农必须出席。陪审员由一些农奴或自由农充当,这是他们的义务,但他们也可以对判决施加一定的影响。领主会利用法庭强化对农奴的控制和剥削,农奴也会利用法庭与领主斗争。因此,庄园法庭也是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工具。 教师提问:庄园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朱伟奇(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①]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试就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做一点探讨。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原先的部落首领和亲兵逐渐形成贵族,与罗马的大地主及僧侣构成社会上层;日耳曼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与罗马的自由民、隶民及奴隶则形成社会下层。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上层进一步从高到低分化为僧侣集团和以国王为首的骑士贵族集团,社会下层按职业依次分化为以农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平民集团,从而也就形成了僧侣、骑士贵族、平民等级秩序。在这种等级关系中,僧侣的责任是:祷告、赞扬上帝,在精神上救济人类;贵族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秩序抵御侵犯;平民的责任是:用劳动来支持上述两个等级。11世纪的扎克·得·维特里就三等级的关系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支持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②]。三种不同的人的出现,标志着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形成。在这种封建等级制中,各等级排列秩序是由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作用与影响决定的,同时每个等级内部又都有着各自的等级秩序。 僧侣被视为社会的第一等级,这是由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僧侣成为罗马文明的唯一继承者。做为征服者的日耳曼人尚处

2019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检测试卷语文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检测试卷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话。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时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一些 B.城市属于国家,由国王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C.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领主的剥削 D.城市居民通过斗争,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 2.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庄园里的居民不包括() A.领主 B.农民 C.农奴 D.商人 3.下列关于中古世纪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②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奴隶③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 ④ 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右面是西欧中古时期庄园示意图,庄园里有农田、 牧场、森林和水源,还有教堂、磨坊及法庭等。其中 庄园的土地分为( ) ①直领地②农奴责任田③份地④国王的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取得自治的过程中,被市民视为自由“保护神”的是() A.“特许状” B.城市立法 C.市议会法令 D.罗马法 6.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7.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 资料反映了()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8.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与西欧大学兴起无关的是()A.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 B.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人西欧。 C.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D.欧洲封建庄园广泛出现 9.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这里”是() A.古希腊雅典城邦 B.中世纪欧洲庄园

帝国,王国,公国,共和国的区别

帝国,王国,公国,共和国的区别 帝国、王国、共和国、大公国、公国是国体,反映了国家的性质。王朝是帝国或王国中的某一段时期,反映了统治者的性质(姓氏,领地,统治者期望等)。帝国欧洲的体系而言,「帝国」称号最难得,一般国家即使实力强大也不能随意称「帝国」或「皇帝」。就算硬称了也是杂牌帝国,认可度不高。这里只讨论罗马帝国之后的帝国,之前的众说纷纭加之史载不明、神化过甚,评断标准比较模糊。「皇帝」来源于罗马帝国,一般指拉丁语中的Imperator 和Caesar,这两个称号并无高下之别。由于英语的原因,我们对Imperator 比较熟悉。其实叫Caesar的也不少。拉丁语中Caesar 念作「keisa」,即恺撒。英语中Caesar音标为['si:za],所以有的电影会念成西撒。德文中写作「Kaiser」,这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皇帝和奥地利帝国皇帝的正式称谓。其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德文写成「R?mischer Kaiser」,拉丁文写成「Romanorum Imperator」,都是「罗马人的皇帝」的意思。俄文中写作「царь」,中国采半音半意译为「沙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称呼沙俄君主以及保加利亚君主时,「恺撒」才翻译成「沙皇」,其他情况下均翻译成「皇帝」。 凯撒大帝君主为「皇帝」的国家一定是「帝国」,但「帝

国」的最高领袖有时不一定是「皇帝」,比如神圣罗马也存在君主未加冕为皇帝的个例。在欧洲诸国中,能称「帝国」或「皇帝」者,需满足如下三个条件之二或之一:1.传承罗马帝国国祚a 西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于286年分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直接继承罗马帝国国祚。 b 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继承西罗马帝国国祚。神罗的帝位是由查理曼大帝奠定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两代,法兰克王国扩张并占领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公元800年的圣诞节那天,教皇“出其不意”地把王冠戴在了他头上,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大帝于西元814 年去世,法兰克帝国被分裂为三。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和东法兰克(德意志)王国自认上的皇帝之名也存在,皇帝之位一直被争夺。962 年,罗马教皇若望十二世为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神罗的本质是披着罗马外衣的德意志民族国家。虽为「罗马皇帝」的延续,却并非所有神罗君主都能成为皇帝。在确立了七大选帝侯选举皇帝的制度后,其选举出来的君主也只是「罗马人的国王」,还要通过「进军罗马」、「征服意大利」,来获得教皇的册封,才能最终取得「罗马人的皇帝」的头衔。期间教皇权力之大,甚至废过几次皇帝。一直到哈布斯堡家族垄断王位之后,选帝侯的实际作用几乎消失,皇帝也不再需要教皇加冕,于是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经济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经济和城市复兴 “中世纪”一词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代,它是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首先提出来的。它一般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 成为欧洲中世纪经济基础的是封建庄园。而庄园是自然经济(即小农经济)的一种,所以确切地说中世纪欧洲经济体系属于庄园经济。 中世纪的西欧庄园其实源自罗马帝国。我们知道4-8世纪之后,东边过来的蛮族军事集团完全取代罗马帝国旧部,成为整个西部欧洲的统治阶层.他们起先属于游牧部落,在攻击罗马帝国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游牧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不适合于新的领土,而新的领土上,原先已经存在的罗马帝国奴隶制庄园和农业生产供应下的奴隶制城堡、城镇,其生产能力之高、生活条件之舒适,完全符合这些军事领袖从物质和人员上补给军队、生活享乐等方面的需要,庄园和城堡在战争中的作用也使他们意识到这两者是战斗中的重要军事建筑,同时也是统治被征服地区的良好工具___统治者可以住在防卫森严城堡里,被征服地区的人则多被赶到附近的庄园里做工,在和平时期他们是农业生产者,战争时期则被抽出来武装成士兵派往战场. 因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得以大部分保留,高层军事领袖分封手下的人成为某地区的管理者,这个人也就同时成为这里的庄园主和城堡主,他在城堡处理军事和行政事务,在庄园组织农业生产活动。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下的庄园,就庄园土地成分而言,大致上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领主的私有地。 第二,农民的份地。 第三,供放牧的草地。 第四,提供庄园木材的林地。 就庄园的建筑而言,则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是位于高处,豪华的庄园主住所,但并非一般人认为的城堡。 第二,简陋的农民茅舍。 第三,公共设施,包括教堂,水磨房(庄园主所有)和手工业者的库房。 庄园内有一切日常生活的设施,从根本上而言,庄园作为集体耕作,无人可以单独拥有耕地和耕地所需的动物和工具。 庄园内的公共设施很多,包括庄园主的私地在内,作为隶农的劳役,且具有优先权。 封建庄园经济的特点就是:封建主拥有庄园,在庄园中使用农奴(无人身自由,终身及自己的后代都属于封建主,以罗马帝国时期奴隶、4-8世纪蛮族入侵时期战俘后代为主要来源)、雇佣自由农民(由破产的有人身自由的农民和破产市民等组成,庄园主雇佣其进行耕作,或者直接把农业用地分割出一部分来租给他们经营农业)进行农业劳动。生产上自给自足,由于中世纪欧洲战乱频繁影响了经济发展,所以在生产技术改造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国、阿拉伯等地区,生产力也就显得低下。 同时庄园收成分配上,农奴劳动部分完全上缴给主人,主人仅提供给农奴维持生存的必须物品和粮食;雇佣农民的收成则至少一半以上、有时甚至达到8成要交给封建主,一般长期采用上缴农产品的实物地租;在15世纪前后因对金银的需求量加大,慢慢向货币地租转变。封建主获得地租后,用实物形式向上一级封建主(比如骑士向封自己为骑士的男爵或伯爵,有时甚至是国王本人)交纳一部分收成,作为对上级的回报。该收成比例并不统一确定,上一级封建主自己规定,一般是一成到三成。同时封建主也要把收成的十分之一(按《圣

中世纪西欧

第四单元中世纪西欧 [导学目标] 知道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确立时间,采邑改革及其影响,庄园的特点,城市的自治,理解等级君主制。 [边看边练] 第12课封建制度 1.封建制度的产生 ①5世纪法兰克人克洛维建立的是当时新兴的日耳曼国家中影响最大的。 ②西欧封建制度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制和日耳曼人的制,大体产生于下半叶,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③封建经济制度基本特征是和。 ④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史称为“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由此,形成封建制度。 2.中世纪庄园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的经济实体。庄园最初普遍采用地租,农奴与领主的关系明显。14世纪以后,庄园开始衰败。 第13课城市的复兴 1.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①11世纪开始中世纪城市再度兴起。兴起原因是和商品经济发展。、成为最初的城市居民。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中世纪城市是在、法兰西南部地区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 ②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常用手段是 和武装斗争。 2.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实施统治的政权形式,是西欧封建制度重要特征之一。它的出现是由于国王和新兴阶层联合,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重点探究] 1、“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对法兰克王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描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反映的封建等级关系? 2、13世纪下半叶—15世纪下半叶,英法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当时西方商人拥有怎样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为什么西方商人能获得这种权力和地位?

1、如果给右图配个标题的话,较恰当的是 A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 、西欧封建庄园制度 C 、西欧等级君主制 D 、西欧封建采邑制 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 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 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 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作 坊,还有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 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 A 、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 、一个亿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 、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 、一个比较工业化的经济实体 3、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两国相继出现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等级代表会议的大多是①教会贵族②世俗贵族③城市市民④农民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 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5、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状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 B.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领主与农奴矛盾尖锐 6、当西罗马衰败时,大批日耳曼人涌入罗马帝国境内,他们建立的国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 A、法兰克王国 B、东哥特王国 C、查理帝国 D、萨克逊王国 7、采邑制的改革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开始推行这种改革的是() A、查理?马特 B、克洛维 C、奥托一世 D、亨利四世 8、13世纪以后,西欧逐渐形成了等级君主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B、国王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推动 C、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兴起 D、国王实力下降而作的进步 9、11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西欧的城市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斗争,采取方式主要有 ①金钱赎买②武装斗争③与领主谈判④教会的赠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中世纪的欧洲城市规模都比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人口总是人口剧增后又很快骤减,徘徊在数千人之间。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B、封建主的屠杀和劫掠 C、环境差,传染病流行 D、男女青年独身主义勃兴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第7课西欧中世纪庄园和城市提高练习 中华书局版

《西欧中世纪庄园和城市》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A. 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B. 封建主加强了对市民的剥削 C.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 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2.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是() A.8世纪B.9世纪 C.10世纪D.11世纪 3. 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究其影响,反映在( ) A.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B.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较小 C.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所有的城市发动争取自治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4. 以下关于欧洲中古时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B.教会垄断了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 C.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对瓦解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了重要作用 D.希腊罗马文化继续繁荣发展 5.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 A.资产阶级 B.市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6. 十一二世纪,在西欧一些城市出现市民与封建主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冲突日益尖锐 B.封建主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级的形成 7. 西欧的封建城市和中国的封建城市相比,它具有的哪一独特性为其后来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资产阶级奠定了基础( ) A.城市规模大B.商业繁荣

C.拥有自治权D.人口众多 8. 10世纪时,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等开始成为西欧著名的城市。这些城市重新兴起的进步作用主要是(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B.封建主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市民阶级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 9. 公元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铁制农具的使用 C.封建城堡的修建D.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这里的道路铺设很差,稍有点水就变得湿乎乎的,由于用大量的牲口车运水以及岛内多雨,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于是形成大量恶臭的污泥……他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到这里,积极从事商业贸易。通过海洋和泰晤士河,各种货物可以运入伦敦,又可以从这里运到其它目的地。” ——意大利商人伦敦旅行见闻录(1497年) 材料二“在中世纪中期,西欧各国的城市如雨后春笋,增加很快……当时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也很少,一个典型的城市,居民通常不过五千到一万……城区面积不大,房屋拥挤,街道狭窄……” ——杭州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三“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世纪西欧各国城市如雨后春笋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具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4分) (不得照抄原文,可摘抄关键词,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西欧的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2分)。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为文艺复兴的出

史上十个最强帝国:中国统治世界三次

史上十个最强帝国:中国统治世界三次 这里的―帝国‖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领土广大,由多种族多民族构成,是区域内最高 政权。这个榜单将根据影响力、持续时间和帝国本身的强大程度进行选取,您或许会对榜单中的一两位有不同意见。 此外,这个榜单的一个条件上是所谓的―帝国‖必须被一位皇帝或国王统治过,因而如美 国和苏联这样的现代帝国将被排除在外。而进榜的帝国将大致按照影响力和国家体积进行排序。中国有两个朝代入选: 奥斯曼帝国 10 Ottoman Empire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在其全盛时期(十六到十七世纪)横跨三大洲,控制了南欧、西亚和北非的 大块领土。奥斯曼帝国有十九省,并不计其数的诸侯国,其中一些在后期被吞并进了帝国, 剩余的则在几个世纪间一直维持着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奥斯曼帝国雄踞东西方交流中枢长达六个世纪。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在苏莱曼大帝时期控制着地中海东部大片土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堪称是东罗马帝 国的伊斯兰继承者。 9 Umayyad Caliphate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是四个哈里发王国中的第二个,在默罕默德死后建立。王国由倭马亚王朝统治,这个名字来自王朝第一位哈里发的曾祖父倭马亚·伊本·阿拜德·夏姆斯。虽然倭马亚家族最早来自麦加,王朝却以大马士革为首都。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 自建立以来,这个国家最后变成了一个占地500 万平方英里的巨大王国,这样的领土 面积不仅是前无来者,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五大疆土连贯的的帝国。

倭马亚是历史上最大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自穆罕默德起到1924 年,先后出现了数个哈里发王国,而最后一个就是上面说过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8 Persian Empire or Achaemenid Empire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 巴比伦尼亚在罗马之前,这些全都属于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当年基本统一了全中亚,帝国由不同的文化、王国、帝国和部落组成。 它也是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其全盛时期约有领土八百万平方千米。帝国由居鲁士大帝建立,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7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帝统自古罗马一系承袭而来,因而拜占庭也可被称作罗马帝国,或是罗马尼亚。 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虽然也遭遇过挫折,丢失过领土,但它当时仍是欧洲在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从罗马与波斯、拜占庭与阿拉伯的两场战争中就可见一斑。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

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

中世纪西欧社会

第8课中世纪西欧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演变过程,以其查理帝国的分裂。 (2)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3)西欧中世纪庄园是一个自己自足的经济单位,了解庄园内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状况。 (4)了解西欧中世城市的一般特征。 2.能力与方法 (1)对比查理曼帝国版图与今天西欧行政区划版图,增强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认识到一个国家疆域的变迁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2)观摩由名著改编的能够反映欧洲历史的影片(如“堂吉珂德”等),了解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近代欧洲社会风尚和礼节的影响。 (3)作一次网上专题旅游,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或城堡)的基本风貌,增加对中世纪城市(或城堡)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罗马帝国是西方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罗马文明和希腊文明一起构筑了近代欧洲文明的两大基石(如希腊理性主义和罗马法)。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入侵的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日耳曼人王国。当时的日耳曼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从文明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无论是法兰克王国,还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查理曼帝国,在许多方面都要落后于昔日的罗马帝国。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澜式向前推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导语 本课导语讲述的是法兰克国王查理接受罗马教皇加冕的故事,其主旨是引发同学们去思考,这个昔日的蛮族国王为什么能够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呢?由此导入课文。 子目内容 查理曼帝国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本目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讲清封地(封主分封给下属的领地)与义务(受封者要为封主履行出征打仗的义务)是维系封主和受封者之间的纽带。第一段大字概述了公元5世纪西欧历史的背景,同时强调了在众多的日耳曼人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之所以日渐强大,教会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段大字介绍了西欧封建化开始的时间(公元8世纪)、方式(通过层层分封)和结果(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第三段大字讲述查理曼帝国是如何建立的。无论是法兰克王国的对外扩张,还是查理曼帝国的建立,都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支持有关。在中世纪西欧,教权与皇权常常是相互利用的。第

中世纪欧洲庄园经济与古代中国田庄之比较

中世纪欧洲庄园经济与古代中国田庄之比较 在中世纪的西欧和古代的中国都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生 产组织形式——庄园(或田庄),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这种庄园经济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以拥有大量的地产为前提条件;同时还有许多依附于庄园的劳动力;田庄的劳动者受到庄园主的超经济剥削,定期向庄园主缴纳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并承担各种义务;庄园内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整个庄园表现出很强的自给自足性。但由于受地域及历史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西欧和中国的庄园经济各自有着自身鲜明的地方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从存在的时间上看,中世纪欧洲庄园的起源要晚于中国,持续时间较中国短。欧洲中世纪的庄园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后半期的日尔曼民族的大迁徙,800年左右查理大帝颁布庄园敕令,此后庄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直到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步入后期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调整和变革,西欧的庄园也就逐步开始解体。而古代中国的庄园与战国初期(约公元前5世纪)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有关,此后,随着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到东汉(1—3世纪)时,在全国形成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庄园,在唐朝(7—10世纪)时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并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19世纪)。其次,从

大地产形成的途径上看,欧洲庄园土地是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自主地农民的土地;而中国古代的庄园土地则主要是靠兼并买卖而获得的。中世纪的欧洲庄园主要是伴随着日尔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而不断建立起来的。715年,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即没收一部分叛乱贵族的土地和教会的土地,作为采邑封给那些前线战斗的将领和官员,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终身享用,不得世袭。采邑分封使依附于采邑上的广大自由农民成为受封者的依附农民,这一切为欧洲庄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此后查理又将征服战争中争夺的大部分土地以采邑形式分封给自己的臣属和亲兵,使采邑分封遍及全国。于是欧洲的庄园是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自主地农民的土地而不断成长起来。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庄园则是由于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纷纷向封建个体农民伸出了攫取之手,用威胁、欺骗、敲诈、权威、买卖、强占等各种手段,兼并他们的土地,从而为其大庄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三,从庄园私有权程度上看,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而中国古代的庄园主对其地产相对而言则具有完全的私有权。由于西欧的庄园地产主要来源于国王的分封,而西欧封土的占有是有条件和期限的,条件一般是为封君尽服兵役的义务;占有期限一般为终身;当封臣不尽义务时,封君可以随时收回封地。经过较长历史时期,封土才变成世袭占有。所以,封土对于封臣乃至封君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 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 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他的基本思想是:8世纪时,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导致商道堵塞,造成地中海贸易的衰落;到11世纪,随着商道的畅通与商业的恢复,最早城市便作为商业据点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尤其是意大利;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城市得以兴起。他写道:地中海的全部商业活动,东面通过威尼斯,西面通过热那亚、比萨汇流到伦巴底,伦巴底异乎寻常地蓬勃发展起来了。在那个令人神往的平原上,城市像庄稼一样茁壮成长。商业促使那里工业的出现,随着商业的发展,所有古罗马的“城镇”、“自治市”,重新出现了新的生气,比之它们在古典时代更加蓬勃。他又描述北欧的城市兴起:像威尼斯的商业很快将伦巴底卷入它的活动之中一样,斯坎的纳维亚的航海活动激起佛兰德尔海岸的经济觉醒。佛兰德尔的地理位置确实使之成为北方商业最好的中转站。佛兰德尔还有一项传统的呢绒工业,1000年左右,在伦敦市场引人注目的是佛兰德尔的呢绒。这样商业和工业的结合使得佛兰德尔地区自10世纪起经济越来越活跃,在11世纪时,佛兰德尔所取得的进步是惊人的。最后,他得出结论:商业的扩展发端于两个地方(威尼斯和佛兰德尔),像一种健康的时尚传遍整个欧洲大陆。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最早从9世纪就开始了;10世纪时是大规模地、普遍地开始,12、13世纪达到了高潮。与国际贸易相联系,城市最早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依次有影响的城市有阿莫菲、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热那亚以及伦巴底城市,

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西欧封建制度 一、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 ⒈罗马封建因素 在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4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1, 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六、七世纪,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第二阶段:到八世纪时,军事制度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查理·马特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 采邑制的广泛推行,导致以下后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大小封建主竟相争夺劳动力,把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排除了农民当兵的权利;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 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要重搞受封仪式.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877 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 2, 自由农民逐渐农奴化 (三)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 国内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时间是九、十世纪,主要根据是877 年的《克尔西敕令》.

【中华书局版】2019秋九年级历史上册习题:第7课_西欧中世纪庄园和城市培优练习

《西欧中世纪庄园和城市》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城市衰落了,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你知道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于哪个世纪 ( ) A.9世纪B.10世纪C.13世纪D.15世纪材料题 2. 在文化上,兴起的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在此情况下产生了哪种反映市民心态的文学( ) A.农奴文学 B.城市文学 C.现代文学 D.教会文学 3. 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 ①国王与教皇的支持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③选拔官吏的需要④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题 1.(14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①仔细观察图一、图二两福美术作品,从图中分别可提取哪些信息?(4分) ②图一、图二两幅中外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突出反映了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哪些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6分) ③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样的。除图一、图二所示的美术作品外,你在学习历史中还有哪些了解历史的途径?(至少写出两种)(4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这里的道路铺设很差,稍有点水就变得湿乎乎的,由于用大量的牲口车运水以及岛内多雨,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于是形成大量恶臭的污泥……他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到这里,积极从事商业贸易。通过海洋和泰晤士河,各种货物可以运入伦敦,又可以从这里运到其它目的地。” ——意大利商人伦敦旅行见闻录(1497年) 材料二“在中世纪中期,西欧各国的城市如雨后春笋,增加很快……当时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也很少,一个典型的城市,居民通常不过五千到一万……城区面积不大,房屋拥挤,街道狭窄……” ——杭州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三“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恩格斯

西欧的封建制度

房山区初中历史学案 课题名称: 第三册第五课西欧的封建制度 撰写人:房山二中白淑华 韩村河中学李豆豆 课标要求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封建等级制度,教材第一目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其形成过程也可以说是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过程。第二目罗马教会,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教会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上又是整个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第三目城市的重新兴起,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是生产发展推动的结果,但封建主的各种盘剥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使得一些城市采用赎买或武装斗争的方式争取自治权。第四目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起了桥梁的作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但是帝国内部矛盾纷争不断加上外敌入侵,最后灭亡了。 学习目标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大帝进一步推行分封制为例,了解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以“丕平献土”为例探讨教皇与法兰克国王的关系。 2、知道琅城起义的史实,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3、知道拜占庭帝国的时代、地域范围、都城、文化成就,以及延续上千年的原因和灭亡的史实。研读《查士丁尼法典》的部分条文,知道其法律成就。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兴亡历史的学习,树立文明需要开放交流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罗马教会、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学习方法及教学资源 参与合作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学提纲(印发部分) 一、自主先学 (一)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阅读课本P32—34了解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形成过程、作用及特点)1、8世纪初期,法兰克权臣__________进行大胆的改革,改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王______在位时,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800年,罗马教皇为其加冕,授予其“________”称号,史称“_________”,其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843年,查理大帝的孙子三分帝国,他们各自统治的区域分别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罗马教会(阅读课本P34了解罗马教会与西欧封建统治集团的关系) 4、8世纪时,在教皇的支持下法兰克王国宫相________夺取王位,罗马教皇派大主教为他加冕。为报答

《法兰克王国与西欧封建制度》(历史川教九上)

《法兰克王国与西欧封建制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三单元“中世纪的西欧和拜占庭”第7课内容,本课分“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庄园”“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三个子目,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介绍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世纪西欧上承古代罗马文明、下启近代西欧资本主义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法兰克王国及其发展的基本历程,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的新的文明。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了解庄园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基督教的传播情况,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阅读文字史料,分析采邑制的特点,了解庄园的生产生活状况,理解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的统治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想象自己走进西欧庄园,讲述庄园生产和生活的情景,进一步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别学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庄园经济、教会的传播和影响,对中世纪西欧的基本情况形成整体的认知。 2.通过对查理·马特改革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改革类知识的方法。通过制作图示学习古代欧洲的演变,绘制平面图学习西欧封建庄园,掌握利用图示法归纳梳理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全面了解农奴的生产、生活境况,评价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进一步学习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以法兰克王国为例,认识中世纪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的新的文明,体会欧洲文明的传承性。 2.了解中世纪的西欧所创造的独特文明,体会文明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差异、相互借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制度改革。 2.西欧的封建庄园。 3.基督教的传播及影响。 【教学难点】 1.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 2.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扑克牌中的“K”是什么意思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