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鉴别内容

疾病名称

脑实质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烟雾病

年龄、好发部位及形成原因最常见先天有症状的血管畸形,

通常单发,90%幕上。胚胎期发

育异常所致。15-30岁多见。

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多发常见,

有缺少肌层和弹力层的海绵状多

房性血管窦构成。80%在幕上,

好发额颞叶。

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发生于中胚层

占后颅凹肿瘤的7%,好发30-40岁,

好发部位在小脑和脑干。

病因不明,可能于自身免疫和先天

发育异常有关,病理改变为颈内动

脉分支部近端进行性狭窄(虹吸部

C1段)进行性狭窄直至闭锁。

临床表现癫痫发作为常见症状,额顶部癫

痫发病率最高,可出现脑实质出

血,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

现头痛偏瘫失语甚至昏迷。

临床上多无症状,少数款有点像

或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血产生

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病理上有密集的不成熟的毛细血管构

成,血管间隙大,约80%发生囊变。

其余为囊实性或实性肿瘤,临床表现

取决于累及部位及肿瘤大小。

脑底部豆纹动脉、丘脑动脉、丘脑

膝状体动脉及前后脉络膜动脉代偿

并明显扩张形成异常血管网。

CT表现畸形血管平扫可为稍高或等密度

不规则病灶,占位及脑水肿不明

显,可见局部钙化萎缩。增强扫

描明显强化灶,如蚯蚓状。

CT扫描多位不规则混杂密度,多

以低密度混杂密度为主,亦可有

钙化或高密度。

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可见突入

囊内的壁结节,其直径一般小于2cm,

瘤周可见水肿带。

缺血性脑梗死以儿童多见,常常以

多发性和双侧性为特征,多见于额

叶,顶叶及颞叶皮层及皮层下区。

脑出血多见于成人,SAH多见,也

见于脑室出血并破入脑内。

MRI表现畸形血管在MRI上可以直接显示

流空的血管,脑实质内无信号影

扭曲成团,可见脑组织萎缩、胶

质增生出血及水肿。DSA及三维

多普勒可明确。

T1像上多呈现等信号、混杂明显

高信号,T2像多以高信号为主,

内有大小不等的极高信号,内部

可出现大小不等的低信号。

T1像囊变部分为低信号,壁结节及囊

壁为等信号,有时呈稍低信号,肿瘤

边缘常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征象,

增强扫描可见壁结节及肿瘤实质部分

明强化。出现四脑室受压症。

除脑梗死,脑萎缩和脑出血外,颅

底异常血管网因快速流空效应,在

基底节下部呈对称性多发点状低信

号呈特征型。颈内动脉及分支狭窄

不显影和侧副循环分布情况。

鉴别诊断1.脑瘤

2.脑内其他出血性疾病

3.脑梗死

4.颅内动脉瘤

1.脑瘤

2.脑猪囊尾蚴病

3.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性出血

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1.动脉炎

2.脑血管畸形

治疗措施1.抗痫药物以控制癫痫发作.对浅

表的AVM通常适宜作手术切除.

2.对较深较大的AVM最好是采

用血管内治疗配合立体定向放射

外科或显微外科切除治疗.切除

AVM可消除再出血的危险性,可

1.保守治疗无明显症状

2.手术治疗神经功能缺失、明显

出血(即使仅有1次)、难治性癫

痫、病灶增大或有高颅内压者

3.放射治疗效果不确切,残存的。

1.手术切除

2.放射治疗

1、非手术治疗:缺血者用血管扩

张药;出血者,以降颅压、止血为

主。病因明确者应对病因积极治疗。

2、手术治疗:缺血者可考虑作颈交

感神经节切除或颅内外动脉吻合

术;若有颅内血肿形成,应及时排

能降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或发作

除频率.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中风病首次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 记录时间:2012—1—15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 病例特点: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吐词不清一月余 患者自述一月前因“脑出血”在市人民医院治疗(具体用药不祥),后虽好转出院,但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划圈步态,吐词欠流利,欠清晰,并偶伴左侧肢体乏力,疼痛,夜间痛甚,为求治疗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中风”收住本科。 病程中,患者精神欠佳,夜寐难安,纳少,大便尚调,小便频数,色清,体重体力均下降。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十年,最高时BP200/100mmHg,一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治疗,平素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有阑尾切除五年,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3oC P:78bpm R:19bpm BP:125/75mmHg 神志清楚,面色少华,发育正常,形体适中,营养中等,表情痛苦,划圈步态,检查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无肿大,颅正,颈软,无抵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存在,口鼻无畸形,列齐,伸舌居中,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7bpm,律齐,心尖搏动正常,浊音界不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瓣膜杂音,腹软,右下腹可见一长约3cm斜行陈旧手术疤痕,未及包块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斯征阴性,双肾未及压痛叩击痛,右侧肢体肌力

肌张力正常,左侧上肢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2ˉ级,肌张力尚可,左下肢近端肌力3ˉ级,远端肌力3﹢级,肌张力稍高,左巴氏征(+),左霍夫曼征(+),左侧踝阵挛。 专科检查:左侧上肢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2ˉ级,肌张力尚可,左下肢近端肌力3ˉ级,远端肌力3﹢级,肌张力稍高,左巴氏征(+),左霍夫曼征(+),左侧踝阵挛,划圈步态。面色少华,乏力,肢痛,夜间痛甚。 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涩。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脑室低密度影软化灶 入院诊断:中医:中风(气虚络瘀,风痰瘀阻,肝肾亏虚) 西医:1.脑出血恢复期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辨病辩证分析:患者男,45岁,大病初愈,元气大伤,气血虚弱,气无力行血,气虚血瘀,闭塞经脉,而见肢体偏废不用,乏力. 面色少华。气虚则无力固摄水液,则见小便频数,清长。舌质淡紫,脉细涩均为气血血瘀之征象,故而此病当属祖国医学“中风”,证属“气血络瘀,风痰瘀阻,肝肾亏虚”。 西医诊断依据:1. 脑出血恢复期:依据: 1)患者,男,45岁; 2)患者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吐词不清一月”入院。 3)曾有脑出血病史 4)查体:左侧上肢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2ˉ级,肌张力尚

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

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原解放军 304 医院 ) 神经外科 闫润民,李安民,张志文,傅相平,郭晓明 面对迅速发展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技术,您掌握了多少呢? 脑血管病变的确诊依赖于血管显影系统,目前 DSA 仍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 MRA 、CTA 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某些方面有取代 DSA 之势,还有 B 超、彩色多普勒、TCD 等在血管病变的筛选、术中监测、术后跟踪检查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DSA 技术在图像质量、判断血流方 向和优势供血等方面是其他检查手段 所不能比拟的。 脑血管造影(DSA ) DSA 显示的是造影剂充盈的血管管腔的空间结构,目前仍被公认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常规 DSA 正侧位影像中,颅内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之间常互相重叠,观察其相互关系必须通过旋转 X 线管选择最佳角度。而长期以来,这一角度的选择主要依靠医师经验进行判断,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 摘 要: 脑血管病变的确诊依赖于血管显影系统,目前DSA 仍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MRA 、CTA 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某些方面有取代DSA 之势,还有B 超、彩色多普勒、TCD 等在血管病变的 筛选、术中监测、术后跟踪检查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脑血管病 DSA MRA CTA

并需进行多次投照来寻找,检查难度大,费时费力。应用旋转 DSA(RDSA) 和血管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以通过一次旋转投照获得满意的三维血管影像,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通过 RDSA 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利用数据资源,对影像在三维空间做任意角度的观察 ( 甚至机架无法达到的角度 ) ,清晰显露出动脉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与周围血管解剖关系,有效避免邻近血管重叠或掩盖。此项技术突破了常规 DSA 一次造影只能显示一个角度和图像后处理手段少等局限性。它极大的方便了介入诊疗操作,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血管内治疗方案的设计,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对于颅内血管病变,CTA的首 要任务是发现和定性诊断,其次是综合 显示有助于治疗的信息。 CT 血管造影(CTA) 三维 CTA 在显示管腔空间结构的同时,通过仿真内窥镜以及原始的横断位图像,能观察到未被造影剂充盈的腔内病变和腔外病变,如动脉瘤内血栓。相对于 DSA 来说, CTA 在操作和费用上也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CTA 的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 优点: ?仅做静脉穿刺,创伤小,避免了 DSA 麻醉和插管所引起的并发症。 ?可任意角度动态观察颅内血管,更加客观和细致地显 T 血管的解剖结构,而常规 DSA 只能 1-2 个角度进行投照。 ?可同时显示颈内动脉系、椎动脉系和 Willis 环血管全貌,而 DSA 一次只能显示一条大血管及其属支。 ?时间短费用少。 ?受患者病情因素限制少,急性脑出血或蛛网膜出血患者,属病情危重,当临床怀疑动脉瘤或 AVM 可能为出血诱因时, DSA 检查受限, CTA 可作为早期检查可靠方法。

中医病例鉴别诊断

一、咳嗽的鉴别诊断: 1、咳嗽与喘证:喘证可以兼有咳嗽,但主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2、咳嗽与肺胀:肺胀常伴有咳嗽症状,但肺胀有久患咳、哮、喘等病证的病史,除咳嗽症状外,还有胸部膨满,喘逆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颜面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3、咳嗽与肺痈:肺痈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 4、咳嗽与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其特点是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咳血痰,但尚有低热、盗汗、身体消瘦等主要症状,具有传染性,X线胸部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二、胁痛鉴别诊断: 1、胁痛与悬饮:悬饮可表现为胁肋疼痛、但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肋胀痛、持续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2、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常伴有胸闷不舒,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胁痛部位在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胆病症状。 3、胁痛与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 三、黄疸的鉴别诊断: 1、黄疸与萎黄:黄疸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疏泄,胆汁外溢;其主症为目黄、身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常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 2、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诊断: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以皮肤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面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伴纳少、乏力、舌淡、脉迟或细缓。 四、积聚的鉴别诊断: 1、积聚与痞满:痞满是指腹部痞塞不通,满闷不舒,系自觉症,而无块状扪及。积聚是指腹内有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是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扪及。

中医鉴别诊断

一、痞满鉴别诊断: 1、痞满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胃脘部可有压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此患者无明显胃脘部疼痛,故属痞满。 2、痞满与结胸: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同,拒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该患者胃脘、腹部柔然,压之不痛,不属结胸。 3、痞满与鼓胀:二者均有胀满感,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胃痞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位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胃痞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软。 4、痞满与胸痹心痛:胃痞常伴有胸膈满闷,胸痹偶有脘腹不舒,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可予区别。胸痹心痛属胸阳痹阻,心脉瘀阻,心脉失养为患,以胸痛,胸闷,短气为主症,伴有心悸、脉结代等症状;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多伴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状。 二、胁痛鉴别诊断: 1、胁痛与悬饮:悬饮可表现为胁肋疼痛、但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肋胀痛、持续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2、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常伴有胸闷不舒,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胁痛部位在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胆病症状。 3、胁痛与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 三、黄疸的鉴别诊断: 1、黄疸与萎黄:黄疸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疏泄,胆汁外溢;其主症为目黄、身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常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 2、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诊断: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以皮肤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面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伴纳少、乏力、舌淡、脉迟或细缓。 四、积聚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痹病当与萎症相鉴别,痹病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病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病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病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眩晕 应与中风相鉴别,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 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应与厥证相鉴别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应与痫病相鉴别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头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诞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厥证 厥证应与昏迷鉴别: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证候,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存在,厥证——突然发生,昏倒时间较短,常因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亡血伤津。 胸痹心痛病 应与胃脘痛相鉴别;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应与悬饮相鉴别 相同点二者均有胸痛,胸痹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是胸胁胀痛,持续不解 应与真心痛相鉴别 真心痛为胸痹的进一步;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急性脑血管病优秀教案

教案 班级:学时:4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内科学单元、章节: 课题:急性脑血管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诊断、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病因病机、辅助检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难点: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治疗 课时安排: 病因 40’治疗 40’ 临床表现 80’ 诊断 40’ 教法设计: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及病案分析。 教学用具: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讲授内容旁批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急性脑功能损伤的一组 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迅速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按神经功能 缺失症状持续的时间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4小时)和脑卒中(>24小 时)。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apoplery),接病理性质又分为缺血性卒 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为脑梗死,包括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栓塞; 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疾病是具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严重疾病,是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时间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不 足引起的供血区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每次发作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 小时即完全恢复。TIA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频繁发作的TIA 易进展为脑梗死。 【病因和发病机制】 颈部大动脉粥样斑块和心脏病的附壁血栓脱落形成微栓子,微栓子进 入颅内小动脉造成缺血症状,当栓子破碎或溶解移向远端,血液供应恢复, 症状消失。此外脑动脉硬化狭窄的病变可刺激脑血管发生痉挛。血压过低、 心律失常、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颈椎病所致椎动脉受压也可造成一过 性脑灌注不足,引起TIA。 【临床表现】 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高脂血症病史。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持续数分 钟,恢复快,不留后遗症。通常TIA每次发作时间少于1小时,不超过24 小时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对恒定。根据病变部位的 不同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Ⅱ^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常见症状为对侧单肢无力、轻偏瘫、麻木感觉和/或对 侧面部轻瘫。特征性体征有眼动脉交叉瘫(病侧一过性黑蒙或失明、视野 模糊、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和Homer盯征交叉瘫;优势半球受累出现暂 时性失语。 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症状有一过性眩晕、共济失调、耳鸣。特征性症 状有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 遗忘症,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出现暂时性皮 质盲。可有复视、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脑干的交叉瘫、一侧视力障碍伴 对侧局限性肢体无力等。 【辅助检查】 CT、MRI检查大多正常。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CD微栓子监测 适合发作频繁的TLA患者。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TLA发作为一过性.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突然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 主要为偏盲、局限性瘫痪、局限性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构音困难

脑血管畸形的诊治指南

脑血管畸形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脑血管畸形(Cerebrovascular disorder)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根据畸形血管团直径的大小,临床分为大、中、小型病变。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年多见。临床表现以畸形血管破裂出血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由于“盗血”现象,局限性脑缺血可致脑萎缩,智力减退、精神不正常可存在。如出血严重,出现脑疝,如不及时救治,常可致死。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手术切除病源最为理想。血管内介入治疗与γ-刀治疗是一种全新治疗方法。 脑血管畸形病因 血管畸形是颅内血管床的发育畸形;表现为颅内某一区域血管异常增多。目前一般分为4型: 1、动静脉畸形(AVM) 又分为典型者和Galen大静脉畸形两种。典型AVM多位于大脑半球,也见于丘脑、基底节或脑干,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是一团动脉和静脉杂乱的血管,没有毛细血管床。出现症状的年龄由新生儿至年长儿不等。 AVM未破裂前,可无任何症状;亦可有发育延缓、癫痫发作、头痛、偏瘫、视力障碍;体积大者可有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进行性神经症状、头围增大、颅内血管杂音等。如AVM 破裂,则发生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出血。可有家族史,曾报道一家三代AVM,似为显性遗传(Larsen等,1997)。CT、MRI可显示脑的缺血灶、钙化灶、出血、囊变、脑室扩大等影像。治疗应手术切除,术前应作血管造影。 AVM的血管盗血现象值得注意(Sheth等,1995)。AVM的临床症状除因为占位和压迫以外,盗血也是重要的原因。 由于AVM内部血管阻力低下,动脉血被分流到畸形内,使正常(甚至远隔)的脑组织灌注不良、慢性缺血,从而引起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PET也证明此现象。 Galen大静脉畸形是脑的大动脉和Galen静脉之间有血管交通。可见于新生儿和婴儿。因血管壁较厚,故少见破裂出血。主要表现是由于大量血液被分流至畸形中。新生儿可有进行性高搏出量心力衰竭,生长发育受阻,往往误为先天性心脏病。颅内血管杂音明显。婴儿期可出现脑积水。病死率很高,约50%死亡。血液分流量不大者,心衰较轻,可有反复的一过性偏瘫。治疗困难,可进行分期手术。 2、先天性颅内囊性动脉瘤(Congenital intracranial cystic artery aneurysms)

中医完整病历中风

新建县xxxxx院 入院记录 姓名:xxxxx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 性别:男入院日期:2012年03月21日9时 年龄:68岁记录日期:2012年03月21日11时 婚姻:已婚发病节气:春分第二天 职业:无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民族:汉住址:新建县xxxxx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月 现病史:患者于二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送当地医院,当时测血压:200/100mmHg,查头颅CT示:脑干、右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及左侧小脑梗塞灶及软化灶。住院经活血溶栓、降压等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现仍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求进一步康复,故来本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无吸烟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22岁结婚,爱人及子女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6.5℃ P :85次/分 R: 21次/分 BP:14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精神软。舌淡,苔白腻,脉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心肺听诊无异常。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 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新建县xxxxx院 姓名:xxxxx 性别:男年龄:68岁科别:中医科床号:八床住院号:2035 首次病程记录

神经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神内常见病鉴别诊断 头晕: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在头位变化时发作,如起卧床、抬头、 转头或坐梯,保持一定位置后症状消失,直立行走时症状不明显。每次发作时间:以秒计算,多在10秒以内。发作时为眩晕,发作间期可表现为头晕或昏沉感,眩晕具有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和可复发性。Nylen-Barany或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可呈阳性。 2、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 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 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冷热水试验可见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 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多见于20-60岁成年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使,以突发的重度眩晕,而无耳聋、耳鸣等耳蜗及其他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于病毒性疾病后24-48小时内发生,持续4-5天。 头部移动时症状加重,但听力不受影响。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有时呈现健侧优势偏向;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急性期内血象常偏高,发作期中可有自发性眼震。 4、后循环缺血(PCI):PCI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塞。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 硬化的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头晕是PCI的常见表现,后循环脑梗塞可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定位征,如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眼球活动异常以及共济失调等。头颅MRI,特别DWI检查有助明确。 头痛: 1、偏头痛: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多成波动性。常伴有 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可有家族史。 活动后头痛加重。 2、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情绪激动及突然用力时出现局 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伴有血压升高、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意

中风:鉴别诊断[1]

中风:鉴别诊断 学习成果 完成本单元后,您应该: ?知道中风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 ?懂得中风的常见鉴别诊断 ?能够辨识中风的鉴别诊断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 ?知道怎样治疗出现急性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 "中风是一种常见内科问题。您需要立即开展治疗以将患者长期残残或死亡的风险降至最低。存在其它可能表现出与中风相似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医生能够辨识这些疾病很重要,因为它们的治疗和预后与中风不同。" 临床经验 ?中风患者需要尽快进行脑部成像,以便在溶栓治疗前排除出血可能 ?在计算机断层(CT) 扫描中,大脑中动脉中的血栓可能被误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患者出现急性神经系统症状,必须检查患者的血糖 ?多发性硬化应始终由专科医生诊断 1.您在急诊科接诊一名 33 岁的女性,最近几天她出现逐渐加重的右侧乏力和唤词困难。四年前她 出现过眩晕发作,但是无其它既往病史,且从不吸烟。最近一次血液检查显示,她的总胆固醇水平为 4.0 mmol/l。 您应该做什么? a.开始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中风 b.将患者转诊给神经科医生进行明确诊断 c.将患者转诊给神经外科病房 1. a.开始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中风 此例患者不太可能患有中风,因为症状是逐渐发生的,并且她不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中 风症状通常在几秒或几分钟内迅速出现,而多发性硬化或脑肿瘤症状倾向于在数天或数 周内逐渐出现。不需要开始中风二级预防。 b.将患者转诊给神经科医生进行明确诊断 患者症状的时间过程提示为多发性硬化诊断。您应该将患者转诊给神经科医生,由他们 确定或推翻该诊断。多发性硬化诊断的基础为发现两个或多个在空间和时间上独立的特 征性神经系统事件。国家指南指出,仅专家可以进行多发性硬化诊断。1 下图显示了患者的脑部 MRI T2 加权扫描图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依据 一、血栓形成性梗死: 血栓性病因包括内皮细胞损伤或变性、纤维素样坏死,但大多数与高血压有关。在所有的梗死类型中,腔隙性梗死预后最好。CT 显示出低密度软化灶可以证实临床诊断,CT 未显示出来也不能排除腔隙性梗死的存在。CT 的阳性检出率约为50 % , 它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 1、是腔隙灶的部位,凡内囊、丘脑区者易于显示,而桥脑区不易显示。 2、是腔隙灶的大小,有症状者腔隙灶直径一般都大于1.71cm。而无症状者一般都于1.63cm。 3、是扫描时间,早期软化的脑组织对X线的吸收率与正常脑组淆。以10天左右进行CT 扫描其检出率与准确率最高( 超过58 %)。显露内皮下结构激活血小板,促发血栓生成,抑制纤溶系统、血液凝滞。患者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可产生颅内的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线索为: (1) 发病年龄多较高; (2) 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现症状; (3) 发病前可有TIA ; (4) 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先症状;(5) 症状多在几小时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 6) 多数患者意识清楚、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7) 脑脊液多正常。CT 检查早期多正常,24~

48 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24小时内组织差别不大CT 难以分辨。过晚又容易与出血灶形成的囊腔混 二、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标准: (1) 症状符合临床腔系性脑梗死综合征; ( 2)临床腔隙性脑梗死综合征: 腔隙性脑梗死容易出现在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3) 缺乏近端单侧血栓形成狭窄或闭塞的证据; (4) 有小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慢性高血压患者中。在临床上可无症状或表现为单纯性神经麻痹、单纯性感觉缺失或一些综合征( 如构音障碍- 笨拙手综合征、共济失调- 轻偏瘫性综合征)。 三、分水岭梗死: 分水岭梗死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10 % 。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站占40 % 。临床诊断线索包括: ( 1) 病史中有有全身血压下降的佐证; (2) 由坐位或卧位变为直立位时起病; (3) 病史中有反复一过性黑蒙; (4) 颈动脉检查发现有高度狭窄; (5) 影像学上发现符合分水岭梗死的表现。其他病因: 动脉壁的炎症如结核性、梅毒性、化脓性炎症、钩端螺旋体感染、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动脉炎等。还可见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原因不明: 有些脑血管病的病因不明。随着大脑白质和脑干灰质核团受损程度的加深常产生广泛的明显的缺损。

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脑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鉴别内容 疾病名称 脑实质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烟雾病 年龄、好发部位及形成原因最常见先天有症状的血管畸形, 通常单发,90%幕上。胚胎期发 育异常所致。15-30岁多见。 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多发常见, 有缺少肌层和弹力层的海绵状多 房性血管窦构成。80%在幕上,好 发额颞叶。 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发生于中胚层 占后颅凹肿瘤的7%,好发30-40岁, 好发部位在小脑和脑干。 病因不明,可能于自身免疫和先天 发育异常有关,病理改变为颈内动 脉分支部近端进行性狭窄(虹吸部 C1段)进行性狭窄直至闭锁。 临床表现癫痫发作为常见症状,额顶部癫 痫发病率最高,可出现脑实质出 血,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 现头痛偏瘫失语甚至昏迷。 临床上多无症状,少数款有点像 或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血产生 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病理上有密集的不成熟的毛细血管构 成,血管间隙大,约80%发生囊变。 其余为囊实性或实性肿瘤,临床表现 取决于累及部位及肿瘤大小。 脑底部豆纹动脉、丘脑动脉、丘脑 膝状体动脉及前后脉络膜动脉代偿 并明显扩张形成异常血管网。 CT表现畸形血管平扫可为稍高或等密度 不规则病灶,占位及脑水肿不明 显,可见局部钙化萎缩。增强扫 描明显强化灶,如蚯蚓状。 CT扫描多位不规则混杂密度,多 以低密度混杂密度为主,亦可有 钙化或高密度。 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可见突入 囊内的壁结节,其直径一般小于2cm, 瘤周可见水肿带。 缺血性脑梗死以儿童多见,常常以 多发性和双侧性为特征,多见于额 叶,顶叶及颞叶皮层及皮层下区。 脑出血多见于成人,SAH多见,也 见于脑室出血并破入脑内。 MRI表现畸形血管在MRI上可以直接显示 流空的血管,脑实质内无信号影 扭曲成团,可见脑组织萎缩、胶 质增生出血及水肿。DSA及三维 多普勒可明确。 T1像上多呈现等信号、混杂明显 高信号,T2像多以高信号为主, 内有大小不等的极高信号,内部 可出现大小不等的低信号。 T1像囊变部分为低信号,壁结节及囊 壁为等信号,有时呈稍低信号,肿瘤 边缘常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征象, 增强扫描可见壁结节及肿瘤实质部分 明强化。出现四脑室受压症。 除脑梗死,脑萎缩和脑出血外,颅 底异常血管网因快速流空效应,在 基底节下部呈对称性多发点状低信 号呈特征型。颈内动脉及分支狭窄 不显影和侧副循环分布情况。 鉴别诊断1.脑瘤 2.脑内其他出血性疾病 3.脑梗死 4.颅内动脉瘤 1.脑瘤 2.脑猪囊尾蚴病 3.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性出血 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1.动脉炎 2.脑血管畸形 治疗措施1.抗痫药物以控制癫痫发作.对浅 表的A VM通常适宜作手术切除. 2.对较深较大的A VM最好是采用 血管内治疗配合立体定向放射外 科或显微外科切除治疗.切除 A VM可消除再出血的危险性,可 能降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或发作 频率. 1.保守治疗无明显症状 2.手术治疗神经功能缺失、明显 出血(即使仅有1次)、难治性癫 痫、病灶增大或有高颅内压者 3.放射治疗效果不确切,残存的。 1.手术切除 2.放射治疗 1、非手术治疗:缺血者用血管扩 张药;出血者,以降颅压、止血为 主。病因明确者应对病因积极治疗。 2、手术治疗:缺血者可考虑作颈交 感神经节切除或颅内外动脉吻合 术;若有颅内血肿形成,应及时排 除

中医疾病鉴别诊断_(32个病症)

1中医痞满鉴别诊断: 1.1痞满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 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胃脘部可有 压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此患者无明显 胃脘部疼痛,故属痞满。 1.2痞满与结胸: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同,拒 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 特点。该患者胃脘、腹部柔然,压之不 1.3痛,不属结胸。 1.4痞满与鼓胀:二者均有胀满感,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胃 痞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位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胃 痞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软。 1.5痞满与胸痺心痛:胃痞常伴有胸膈满闷,胸痺偶有脘腹不舒,但二者 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可予区别。胸痺心痛属胸阳痹阻,心 脉瘀阻,心脉失养为患,以胸痛,胸闷,短气为主症,伴有心悸、脉 结代等症状;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所致,以胃 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多伴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状。2胁痛鉴别诊断: 2.1胁痛与悬饮:悬饮可表现为胁肋疼痛、但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肋胀痛、 持续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侧肋间 饱满,叩呈浊音,或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2.2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常伴有胸闷不舒, 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胁痛部位在一侧或两侧胁 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胆病症状。 2.3胁痛与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 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 口苦等肝胆病症状。

脑卒中的诊断

脑卒中的诊断 主讲人:吴怀柱 病人送达中心后,首诊医生立即向病人或知情者有针对性地询问病史,相应的体格检查宜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整个过程应在5--10min 之内完成,并与抢救病人同时进行。 (一)病史采集病史可以提示体格检查的重点,又能从中获得患者所患疾病的部位、性质与可能的致病因素的初步,应予重视。注意病人首先出现的症状、主要症状,重视起病缓急和病程特点。 对于头痛、眩晕、晕厥、意识障碍、瘫痪、感觉异常、视力障碍、言语障碍、面神经麻痹、抽搐发作和吞咽困难等应重点询问,澄清病人或家属所说的术语,切忌主观臆断,从而造成以后诊断困难。询问病人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有脑卒中病史对诊断有帮助。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是脑卒中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在病史采集就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体位、姿势、表情、发音和言语等。 1、一般检查这方面的检查对脑卒中病人很有帮助。如果血压明显升高或心率低于60次/min,应注意可能颅内压增高。血压升高伴有意识障碍及定位体征常提示病人有脑出血。小脑病变引起循环功能改变虽不常见,但却是致命的,不管是小脑出血、小脑梗塞均可压迫延髓心血管调节中枢,导致血压升高及心律失常,这些改变有时发生在小脑体征出现以前。体温升高提示脑桥出血或丘脑出血;呼吸节律改变多为脑干损害所致。意识障碍检查对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帮助。 2、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对定位诊断最有帮助,并可帮

助医生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重点检查眼部、肌力及反射。眼部检查包括眼球位置(居中或斜视)、瞳孔(大小、对称性及光反射)、眼球运动、底眼(有无水肿或出血)及角膜反射(是否对称)。面部和肢体检查包括:额纹、鼻唇沟、口角、手足的位置(双侧是否对称)及病理反射。如果病人清醒且病情较轻,高度怀疑小脑病变,可考虑共济运动和步态。脑膜刺激征明显,高度提示出血性脑卒中。 (三)辅助检查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互有重叠,治疗则明显不同,所以首先要区分这两种性质的脑卒中应尽快做头颅CT检查,对于脑岀血,检岀率达100%。若CT末发现岀血,则有力支持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对症状和体征高度提示蛛网膜下腔岀血而CT又末发现岀血的病人,可行紧急脑脊液检查。急性脑卒中与心脏病有很强的相互关系。不少脑卒中病人不是死于脑卒中本身而是死于并发的心脏疾患,因此病人应做心电图,有条件的医院可予心电监护和床边胸部X线照片。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液电解质、血糖和肝肾功能等检查,可为治疗和寻找病因提供参考。做辅助检查要有针对性,不应因检查而耽误治疗。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意识障碍,并有以失语、运动及感觉障碍等脑部局灶性定位体征为特点,高度提示是否为脑卒中。对每一个患者的诊断,基本过程和步骤如下: 1、首先应明确是否为脑卒中临床上疑似脑卒中的疾病大致分为: (1)全身性疾病:全身疾病的脑部表现,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性昏迷、肺性脑病、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CO中毒

浅谈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浅谈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3-07-23T15:02:41.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4期作者:王俊民 [导读] 血管畸形是指在结构和数量上不正常的血管的集合体,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发育异常造成的原始的血管短路持续存在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 长岭县医院脑外科王俊民 131500 血管畸形是指在结构和数量上不正常的血管的集合体,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发育异常造成的原始的血管短路持续存在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本课件详细介绍了脑血管畸形中动静脉畸形,脊髓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症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标准,旨在为临床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一、前言颅内动静脉畸形 (AVM)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良性疾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临床过程却表现为一种恶性过程。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癫痫、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表现为头痛及其它症状。颅内出血是AVM最常见的症状,占 52%~77%。文献报道未治疗的AVM年出血率为 2%~4%, AVM初次出血病死率约 10%,而再次出血病死率将会更高。每次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的发生率约50%,出血引起的年病死率及致残率为 2.7%, 15年自然病死率为 15%~20%。对颅内AVM的分级,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众多不同的分级标准。如国外的 Spetzler-Martin 分级系统和国内的Shi AVM 分级法,以准确预测治疗风险。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应用较多的分级系统是Spetzler-Martin 分级系统。 1 、概念血管畸形是指在结构和数量上不正常的血管的集合体,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发育异常造成的原始的血管短路持续存在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 2 、简介 1895年国外学者Stetinheil首次报告了脑血管畸形, 1983年Olivercrona首次手术全切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颅内血管畸形部分病人可合并有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可以发生在不同的部位,颅内血管畸形中约有6%为多发,还有一些家族的报告。 3 、脑血管畸形分类脑血管畸形最常见的是动静脉畸形约占56.3% 。海绵状血管瘤约占15.7% ,毛细血管扩张约占 11.7% 。静脉畸形占 16.3% 。此外还有静脉曲张,比较少见。 二、脑动静脉畸形 1 、概念脑动静脉畸形是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性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以20岁到40岁为发病高峰,美国的资料显示动静脉畸形与动脉瘤的比例是 1.5 :3 ,国内早期资料显示其比例是 2 :1 ,脑动脉畸形诊断年龄比颅内动脉瘤早 10年,动静脉畸形在脑血管畸形里是最常见的,幕上约62.7% ,幕下约 42.7% 。病因不明,家族性罕见。 2 、病理如图 1所示动静脉畸形由一支或几支弯曲扩张的动脉供血,引流静脉多扩张、扭曲,内含有动脉血。颅内 AVM's可位于任何部位,但最多见于皮质与白质交界处,呈楔形,其广阔的基底位于皮质,尖端指向白质深部。病变区内有脑组织存在是 AVM's 的病理特征之一,是区别于血管性新生物的重要标志。 图 1 3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脑出血,约占 52% 到 77% ,一部分人以癫痫起病,占 15% 到 47% ,另一部分人以头痛起病,现在阵发性、短暂性头痛也可归到癫痫里,还有一部分病人有出血,持续癫痫发作,一些功能障碍约 4% 到 12% 。其他症状如颅内杂音约占 2.4-38 %,精神症状约占 30-72 %。 4 、检查方法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CT ,新的发展有 CTA ,核磁共振,包括 MRI 和 MRA ,目前诊断的金标准仍是脑血管造影,此外还可以行脑电图检查。 5 、动静脉畸形分级 Spetzler-Martin 根据血管畸形大小进行了血管畸形分级,下图为分级的具体内容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3)脑室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4)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急性期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防止继续出血患者应绝对静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躁动时可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60-150)/(100-90)毫米汞术左右为宜;可选用止血剂,但无明显止血效果。

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 腰椎:本病中医属于“腰痛病”范畴,应与“痿证“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痿软无力为主症 痿病:痿证应与痹症、中风后遗症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风:本病属“中风病”之气虚血瘀证,须与“痿病”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萎缩无力为特征,易鉴别。 中风后遗症应与痹症、痿证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风(口舌)中风后遗症应与痹症、痿证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舌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面瘫:本病中医属于“面瘫病”范畴,应与“中风”之后的口舌歪斜、语言蹇涩、失语相鉴别。 面瘫:本病中医属“面瘫”应与“中风病”相鉴别,两者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伸舌歪斜,而面瘫没有这些症状,易于鉴别。 颈椎病:本病属“项痹病”之气滞血瘀证,须与“痿病”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萎缩无力为特征,易鉴别。 癫痫:本病中医属于“痫病”范畴,应与“厥证“相鉴别,后者除见突然扑倒,昏不知人主证之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进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痫病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等症状,临床易于区分。 痿证:痿症应与痹症、中风后遗症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