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重点归纳)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重点归纳)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重点归纳)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重点归纳)

学前教育专科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第一章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单选]从数学的起源来看,数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由直观感知到结绳记事到集合再到数概念。

[单选]刚出生时,儿童并不具有数学概念。

[单选]2岁左右的儿童一般是通过笼统的感知来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单选]3岁以后逐渐形成了对应的逻辑观念,能够通过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单选]5岁左右,逐步抽象出初步的数概念,并能对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考。

[单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不是描述事物自身的特性,而是描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位置)

[单选]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将具体的事物和问题加以模式化。

[单选]学前儿童数学兴趣主要表现为对具体的数学活动的兴趣。

[单选]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规则意识。

[多选]数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

[简答]简述数学的特点。

答:数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抽象性

(2)逻辑性(包括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等)

(3)精确性

(4)应用性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原则

[单选]儿童出生后的前两年,他们的思维还局限于具体的动作。

[单选]在1岁半左右,出现“表象性功能”,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整个幼儿期,形象思维都是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明了教学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单选]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动作开始的

[单选]让儿童充分地操作、摆弄具体实物,有助于他们将具体的动作内化于头脑,是促进其思维发展的根本途径。

[多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儿童出生后的前两年,他们的思维还局限于具体的动作。

(2)在1岁半左右,出现“表象性功能”,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整个幼儿期,形象思维都是占据主导地位。

(3)学前末期,抽象的思维开始萌发。

[多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1.一一对应观念 2.序列观念 3.类包含观念

[多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自从中心到社会化

[多选]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念形成的源泉:1.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2.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多选]幼儿园的教学可存在不同的形式,除了直接的集体教学形式,还包括为儿童提供有结构的操作材料、创设学习数学的环境等。

[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答:

1.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2.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3.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4.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

5.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简答题]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有哪些表现。

答: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表现在:

(1)教育内容应和儿童的生活相联系

(2)在生活引导儿童学数学

(3)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论述题]论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答:

(一)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念形成的源泉

1.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2.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二)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三)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1.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明了教学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2.幼儿园的教学可存在不同的形式,除了直接的集体教学形式,还包括为儿童提供有结构的操作材料、创设学习数学的环境等。

[案例分析题]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自从中心到社会化

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单选] 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身心发展水平、需要、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规律性,是教育目

标制定的依据之一。

[单选]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内容的确定。

[单选]数学学科的结构,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对数学教育目标制定有重要的影响。

[单选]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遵循和利用人

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

[单选]数学教育目标可从教育内容的诸多方面提出,如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等方面提出要求。[单选]数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教育目标,其最终归宿都需落实在幼儿的发展上。

[单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阶

段教育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单选]目标层次越高,其概括性也就越高,目标层次越低,其概括性也就越低,而操作性则越强。[单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及其分析:

1.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7)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8)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关系,说出什么在什么上面,什么在什么下面。

(9)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表达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0)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

操作材料。

(11)在教师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

2. 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

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学习10以内序数。

(3)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4)喜欢用各种几何体(积木或积塑)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5)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6)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7)能听清楚老师的话,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

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10)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11)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2)能自己选择小组活动,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

喜欢选择数学游戏活动。

(13)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

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3. 大班

(1)学习10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

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

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能理解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关系。

(5)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特征在表格中摆放图形;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

(6)能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

性及可逆性关系。

(7)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9)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

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10)能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学习一些

表示时间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注意时间的长短和更替,知道要爱惜时间。。

(11)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值是不同的。

(12)能听清楚若干操作活动的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并能按规则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

清楚地讲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并能参加较多小组的活动。

(13)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况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4)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15)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单选]计数就是数数,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即幼儿能口说数词,手点实物使每

个数词与一个集合内的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数的结果会用数词来表示。

[单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数、计数与数的运算: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单选]量有连续量和不连续量。例如,小班有多少小朋友、铅笔盒中有几支铅笔等是不连续量;长度、面积、温度、速度等是连续量。

[单选]例如,小棍、筷子、纸条、小瓶等作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高低、容积等,这种测量方

法称作自然测量。

[单选]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单选]数量关系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

[单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单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具有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多选]数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其目标表述具体,操作

性强,所期望的教育成果基本上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

[多选]按照儿童智慧运算结构形成的特点和规律组织数学教育的内容

[简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制定的依据。

答: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制定的依据是:

(1)儿童

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身心发展水平、需要、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规律性,是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之一。

(2)社会

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内容的确定。同时也使我们明确到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建立情感、社会性、智力等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体系。

(3)学科

数学学科的结构,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对数学教育目标制定有重要的影响。数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儿童更好地适应生活,理解周围世界,学会表达和交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精神。

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1)分类、排序与对应

(2)数、计数与数的运算

(3)几何图形

(4)量与计量

(5)空间和时间

[论述]论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的内容。

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应包含以下具体内容:

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

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述4条目标,表达了以下思想:

目标1,这是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的目标。

目标2,这是有关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目标3,这是有关培养幼儿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同时还提出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要求。

目标4,这是有关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材料的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案例分析]小班,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单选]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单选]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富有成效的数学教育的关键。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二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单选]材料的提供和活动规则的确定是活动设计的重点。

[单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

[单选]活动区、角数学活动,一般都是由幼儿自由选择。

[多选]教学活动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做到:要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要清晰地呈现所教内容;要让儿童能较好地感知所学内容。

[多选]学习经验的选择:

所选的经验是否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

所选的经验是否使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

所选的经验是否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

所选经验是否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答: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以以下方式进行,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或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导幼儿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或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与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了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数学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

答:学前儿童数学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

1. 操作法

2. 演示、讲解法

3. 游戏法

4. 观察、比较法

(1)对应比较的分类:重叠比较、并放比较

(2)非对应比较:单排比较、双排比较

[简答]简述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的价值。

答: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的特点:

1、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能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的学习“数学”,获得有关数学经验。

2、幼儿在学习经验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权。

3、活动区、角数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为:创设良好的数学活动环境,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与材料进行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大量的数学感性经验。

[论述]论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答: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集体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形

式及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形式的主要问题是数学目标上的整齐划一,忽视幼儿在发展上的个体差异,同时在集

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很难给个别幼儿以帮助和指导,难以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难以促进每个幼儿能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小组活动形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是指在同一活动时间内既有集体活动也有小组活动形式,这样做

可充分发挥两种活动形式的长处,较好地解决一般的教学要求与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的矛盾,从而

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论述]论述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答:

(1)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2)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和探索,寻去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

(3)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并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

[教学设计题]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有时还包括活动建议和

活动延伸等部分。

第五章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单选]对集合的笼统感知即对数量的模糊认识,儿童不能精确地说出一组物体的数量,只能辨别它们的多少。

[单选]2岁-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

[单选]3岁-4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

[单选]4岁-5岁儿童已经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

[单选]5岁-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单选]引导幼儿学习用重叠和并放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相等或不相等。

[单选]小、中、大班分类教育要求:

小班

1.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2.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3.学习与分类有关的词语:如“相同”、“不同”、“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找出一个和某某一样的东西”等等。

中班

1.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2.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3.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等。

大班

1.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讲述出某种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

2.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

3.学习把集合分成部分(子集),比较集合与子集的数量,初步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

答: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如下:

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对集合笼统的感知

2.集合概念的发展是儿童数概念形成的必要的感性基础

3.儿童对集合的包含关系的感知和理解,为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建立作了准备

4.集合与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发展的特点。

答: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发展的特点:

(1)2岁-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

(2)3岁-4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

(3)4岁-5岁儿童已经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

(4)5岁-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简答]简述分类活动的教育意义。

答:分类活动的教育意义:

1.分类活动可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并逐步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

2.分类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3.分类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简答]简述比较物体数量关系教育的指导要点。

答:比较物体数量关系教育的指导要点如下:

1. 引导幼儿学习用重叠和并放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相等或不相等。

2.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时,应要求幼儿用手指着实物,同时用语言讲述正在做的事情。

3.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的情景,引导幼儿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第六章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单选]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单选]口头数数:

3—4岁幼儿一般能从1数到10,但一般都像背儿歌似的,带有顺口溜的性质,并没有形成每一个数词与实物间的一对一的联系,幼儿上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此阶段幼儿口头计数的特点:

1.一般只会从1开始,顺序地往下数,如果遇到干扰就不会了

2.一般不能从中间的任意一个数开始数,更不会倒着数

3.在口头数数中,常会出现脱漏数字或循环重复数字的现象

5岁以后,有不少幼儿能够从中间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这说明他们在数词之间逐渐建立了较牢固的联系。但幼儿还不会正确进位,从9到10时常会发生错误,又会从头数起。

因此,幼儿口头计数只是一种机械的记忆,实际上一种“唱数”。

[单选]按物点数:

这一阶段,幼儿能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但往往说不出总数。

按物点数是口头数数后必经的基本计数过程,但在这两个过程中,有时幼儿会出现手口不一致的现象,即数词与实物没有一一对应,出现重数或漏数现象。

[单选]说出总数:

3—4岁幼儿有的虽能正确点数物体,但常不能说出被数物体的总数,而是随意地说一个数。能够说出总数,这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它表明幼儿能运用数目和理解数目的实际意义。

[单选]按数取物:

即按一定的数目拿出同样多的物体。按数取物首先要求儿童能记住所要求取物的数目,然后按数目取出相应的物体。3—4 岁幼儿一般只能按数取出三四个实物。

[单选]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力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单选]按一般的发展趋势,5岁—6岁阶段是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

[单选]在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幼儿自己的操作和探索。

[单选]小、中、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要求

1.小班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会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5以内)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2.中班

(1)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4)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3.大班

(1)会10以内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接数、倒着数的有关事例。(单选)

(2)认识10以内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数差关系,知道10以内的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自然数是按大小顺序排列的。

[多选]各年龄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感知10以内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感知和认识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3.在10以内基数教学中,重视数守恒观念的渗透

[多选]学前儿童数概念掌握的指标: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顺序、掌握数的组成。

[简答] 简述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阶段。

答: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1.对数量的感知阶段(大致相当于3岁左右)

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大致相当于4—5岁)

3.数的运算初期阶段(大致相当于5岁以上)

[简答]简述认识10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答:简述认识10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1.学习序数,首先应让幼儿明确从哪个方向开始数,开始的一个物体称第一个。

2.运用教、学具引导幼儿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教师应为幼儿序数学习提供操作的材料。

4.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进行序数练习。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

答:学前儿童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

1.数的组成学习,有助于幼儿对组成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2.数的组成的认识是理解加减运算的基础

3.数的组成的学习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分析题]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案例分析题]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

1. 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响。

2. 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度对计数活动也有影响。

3. 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动的成绩。

第七章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单选]动作水平的加减,指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合并、分开等作进行加减运算。[单选]表象水平的加减,指幼儿不是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动作,而是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体表象进

行加减运算。

[单选]概念水平的加减,也可称作数群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指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无需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以表象为依托。

[单选]3 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而需要借助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几个。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的符号,

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很困难的.

[单选]4 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

两堆实物合并,在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

[单选]4 岁后,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单选]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

中去。

[单选]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单选]在大班后期,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

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多选]学习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一)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二)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问题难

(三)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多选]应用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内容、条件、问题。最重要的特点是来源于生活。

[简答]简述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答: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如下:

1.口述应用题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

2.口述应用题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学前儿童解答和自编应用题的心理特点

[案例分析]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一)10以内加减教学活动的安排

(二)教师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三)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和体验加减运算的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四)引导幼儿运用组成经验学习加减

(五)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

2.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教师可结合教学情况进行选择

3.在大班后期,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

进其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单选]学前儿童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

[单选]学前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难易顺序:先圆形,后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单选]学前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单选]在形体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变式”的运用,向幼儿提供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使幼儿在辨认图形时,能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

[单选]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

(一)小班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能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和图形相识的物体。(二)中班

1. 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知道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3.学习不受颜色、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别图形。

(三)大班

1.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

2.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体有长短、宽窄和高低。

3.学习制作立体图形,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4.学习将1个实物或形体分成相等的2份或4份,知道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实物或形体小;2

份或4份合起来仍是原来的实物或形体。

[多选]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1)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的难易顺序:先圆形,后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3)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答: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如下:

(1)3-4岁儿童对平面图形有较好的配对能力;能准确辨认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2)4-5岁儿童知道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的平面图形更多,对相似的平面图形能进行比较,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3)5-6岁的儿童能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教育的指导要点。

答: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教育的指导要点如下:

(1)几何体教育应该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2)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体时,应让幼儿运用视觉、触觉、动觉感知形体的特征。

(3)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和体验几何形体的基本特点。

(4)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渗透图形守恒的教育。

第九章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单选]2岁左右的儿童对不同大小的物体作出反应,能按成人的语言指示选择大的或小的物体,但尚不能用积极的词汇给以表示。

[单选]3—4岁的儿童能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用简单的词汇表达物体的大小。3岁儿童一般能辨别图形大小,但是完全不能判断不相似图形的大小。

[单选]5岁-6岁幼儿中甚至有个别儿童能借助其他中介物作为比较的量尺,发展到进一步的比测操作。

[单选]3岁幼儿已能感知和判断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单选]4岁幼儿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达物体轻重的感知。

[单选]5岁幼儿判别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较大提高,能理解和运用轻、重词汇。

[单选]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

[单选]量的一个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可以测量的,即把一个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这个比较过程就是测量。

[单选]排序是指根据一组物体的某种特征的差异或规则,按序进行排列。对于幼儿来说,排序要比分类难。

[单选]幼儿数概念研究协作组(1979年)实验调查表明:儿童认识物体大小、长短的次序要比认识实物(包括直观图形)的数序发展得早,实物的数序的掌握又比抽象的数序的掌握先发展。

[单选]学前儿童几种排序活动:按规则排序、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按数量和数排序。

[单选]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要求:

(一)小班

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词汇。

2.能从4个大小或长短不同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哪个最小(最短)。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

(二)中班

1.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并掌握相应的词汇

2.能从5、6个大小(或长短、高矮、粗细、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

(三)大班

1.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能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

2.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能用语言表达物体排列的顺序。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

3.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多选]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的方法:

1.运用变式进行教育

2.教师提供两份同等量的物体,引导幼儿进行守恒判断

3.利用数来表示量的守恒

[简答]简述幼儿重量感知的发展。

答:幼儿重量感知的发展是:

(1)3岁幼儿已能感知和判断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2)4岁幼儿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达物体轻重的感知。

(3)5岁幼儿判别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较大提高,能理解和运用轻、重词汇。

(4)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量的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答:学前儿童量的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如下:

(1)提供幼儿学习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和比较物体量的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量的差异和学习排序

(4)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

(5)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论述]论述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

答:

1.要确定排列方向

2.要确定排列规则

3.要明确排列的起始线

4.幼儿在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序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范例,让幼儿接着往下摆

5.在引导幼儿学习按量的差异排序时,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排序过程中感知与体验量的相对性

第十章学前儿童初步空间和时间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单选]空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形式。

[单选]狭义的空间概念,即空间方位概念,指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

[单选]儿童最初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系统认识空间方位关系。

[单选]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幼儿认识空间基本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单选]小班儿童能够辨别上下,开始学习辨别前后。

[单选]中班儿童空间概念快速发展的时期,能辨别前后,并开始学习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单选]大班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能把空间分为两个区域,或者左和右;还能把其中一个区域分成两部分。

[单选]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单选]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

1. 主动性

2. 含糊性

3. 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4. 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单选]儿童对时间的认识,是从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一天”开始。

[单选]小班儿童能掌握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如:早上、晚上、白天、黑夜,但对时间的理解往往和生活中的实践相联系。

[单选]中班儿童都能理解并会说出早晨、白天、晚上、黑夜等词汇,而且知道早晨、白天、晚上、夜里就是一天,在此基础上逐步认识今天、明天、昨天。

[单选]大班儿童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扩展。能认识前天、后天的含义,具有“星期” 的概念。而且对几点也有了较好的认识,能学习认识时钟、学会看正点与半点。对时间周期性也有了初步认识。

[多选]空间方位概念具有相对性、可变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多选]时间概念的特点:

1. 流动性

2. 不可逆性

3. 周期性

4. 抽象性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答:

1.帮助儿童学习并理解方位词的意义。

2.充分利用儿童的身体和身体动作。

3.以儿童的实际生活情景为素材,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教儿童认识空间。

4.鼓励儿童观察、预测和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善于引导儿童的冲突和讨论。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初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答:

1.帮助儿童学习并理解表示时间的词汇。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关注时间、渗透时间的教学。

3.有意识地向儿童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

4.帮助儿童理解时间的先后关系。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

[单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单选]教育评价的作用:1. 鉴别作用 2. 诊断作用 3. 改进作用

[单选]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是指儿童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发展的评价。

[单选]诊断性评价是在开展数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了解教育对象的发展基础,发现现存的问题,以便制定教育计划和实施教育时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诊断性评价既可以在学期开始时进行,也可以在一个活动开始时进行。

[单选]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育活动的反馈和成效,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优化教育过程。形成性评价一般都是非正式评价。

[单选]终结性评价是在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做出总结和鉴定。终结性评价一般都是正式的评价。

[单选] “临床法”是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和儿童的谈话,它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法的合并应用。

[单选]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或准自然状态下,对评价对象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做出评定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单选]行为检核的方法就是在观察之前,依据评价的内容确定观察的目标,并制成一份观察行为检核表,将要观察的行为列在表中。

[单选]事件详录就是详细记录某种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并作评价。

[单选]作业分析法是当不能直接观察儿童或进行测试时,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作业来间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多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

(1)确定评价目的

(2)设计评价方案

(3)实施评价方案

(4)处理评价结果

[简答]简述设计评价方案的步骤。答:

1.明确评价所依据的目标

2.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步骤

4.准备评价记录表格与文件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第一章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幵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幵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②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④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 1、烈乌申娜 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2、皮亚杰 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

2016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详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

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B卷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 教育衔接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卷) 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 无分。 1.数学所描述的是【 B 】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 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C 】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3.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 】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 5.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B 】 A. 条件不清楚 B. 结构不完整 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D. 问题不明确 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B 】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 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7. 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 8. 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 评价属于【】 A. 诊断性评价 B. 宏观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9.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 A. 确定评价目的 B. 设计评价方案 C. 实施评价方案 D. 处理评价结果 10. “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教育活动属于【】 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 11. 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的远近和小汽车行驶的时间长短混同起来。说明儿童时间概 念【】 A.易受生活实际经验影响B.易受知觉影响 C.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D.以上都错 12. 儿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的引导B.老师的引导 C.自己的活动D.环境的创设 13. 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A. 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 B. 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最新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内容的设计要领 3、学习设计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需要的教具 教学课时:十八课时 教学方法: 观摩、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3、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 2、年龄段目标 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指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1、认知方面的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地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有热自我意识的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协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仅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1、感知集合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福师秋学期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 共 10 分。) V 1. __A__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A. 现实生活 B. 儿童自己的活动 C. 教学 D. 实践。 2. 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 D ) 关系。 A. 可逆 B. 大小、多少 C. 传递 D. 等差。 3. 书写数字是结合( A ) 教学进行。 A. 数的组成 B. 加减法 C. 基数 D. 相邻数。 4. 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D ) 。 A. 智力 B.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 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D. 思维能力。 5. 等差关系存在于( C ) A. 数的组成 B. 序数 C. 相邻数 D. 数的运算 二、多选题( 共 30 道试题, 共 60 分。) V 1. 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的指导要点包括__ACD__。 A. 分三个单元进行, 每一单元各有其重点 B. 学会解答简单的( 求和、求剩余) 口述应用题 C. 应重视幼儿自己的操作与探索 D. 运用多种方式复习巩固。 2. 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指导要点包括__ABCD__。 A. 根据实际安排教学形式 B. 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含义及认识符号和算式 C. 指导幼儿学习列式和运算 D.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运算练习。

3. 下列属于感知集合教育的有__ABC__。 A. 物体分类的教育 B. 认识”1”和”许多” C. 比较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 D. 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教育。 4. 量的等分教育的注意事项包括__ABCD__。 A.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B. 采用的材料应适合于等分 C. 使用的实物和工具要卫生和安全 D. 要诱导幼儿寻求不同的等分方法。 5. 下列属于量的排序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ABCD__。 A. 利用一些序列玩具学习量的排序 B. 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操作 C. 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方法 D. 启发幼儿探索并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性、双重性和传递性。 6. 下列属于认识时间时钟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ABCD__。 A. 认识时钟及用途 B. 利用直观教具, 认识钟面的主要结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 C. 讲解演示, 认识整点和半点 D. 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对整点或半点的认识。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 相互关系 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 空间方位 3.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B. 小班中期 4.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A. 动作 5.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 儿童发展 6. 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 数量关系 7. “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C. 集体活动 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A. 目标B. 材料C. 规则D. 结果 9. 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D. 包含关系 10. 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D. 5~6岁 11. 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A. 层级分类 12.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3. 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C. 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14.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A. 教师讲解、示范B. 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 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D. 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 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C. 口述应用题 16. 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A. 自编应用题B. 教师口述应用题C. 日常生活情境D. 游戏形式答案:D 17. 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A. 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18. 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 B. 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19. 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C. 5~6岁 20. 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B. 大班 21. 在学前期,儿童辨别左右时主要以()A. 自身为中心 22. 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D. 生活经验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C. 收集评价资料 24. 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等,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 鉴别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A. 和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B. 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C. 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2. 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主要依据有()C. 儿童D. 社会E. 学科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有()A. 操作法B. 演示、讲解法C. 游戏法E. 观察、比较法 4. 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B. 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C. 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E. 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 5. 学前儿童的排序活动可分为()A. 按规则排序B. 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C. 按数量和数排序 三、简答题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答案:(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

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幼儿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 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 和 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 和 四个发展阶段。 3、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 为逻辑起点,直线式编排活动内容;而是以儿童的 为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 4、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5、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 三个方面。 6、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叫 。 7、在等分的教学中,学前期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 。 8、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心理发展表现为一种过度性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 、 、 、 、 。 9、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是从

到欧式图形。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性原则、 、 、 以及系列性原则。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 2、量的排序是把物体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 3、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只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就可以了。 () 4、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类包含的观念。 ()

5、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 6、在拓扑几何中,三角形和圆形是几乎等价的。 () 7、认识与区别“1和许多”是中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状况的评价。 () 10、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三、概念题 1、自然测量(6分) 2、计数(7分)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2019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2019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

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 3 】 ①概括化②笼统化③具体化④一般化 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4 】 ①数序②序数③基数④计数 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1 】 ①函数②互补③可逆④多少 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 】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 3 】 ①小班②中班③大班④小、中、大班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错误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错误 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错误 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错误 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错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操作法:指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与环境,让幼儿在自己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并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4、游戏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富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二、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三、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四、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五、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 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数学教育练习题.doc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种数量关系中,不宜作为小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 )。 A.数字书写 B.区分“1”和许多 C.认识正方形 D.比较大小 2.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是( A )。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 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 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3.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一般出现在(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排序活动,不仅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其( B )。 A.合作意识 B.主动意识 C.守恒意识 D.规则意识 5.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研究,3岁左右幼儿的数概念发展处于( B )。 A.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 B.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D.数的运算阶段 6.幼小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产生有效的合作和交流,这反映了此时儿童学习数学具有( D )。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7.学前数学教育活动中,对一组物体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这种分类活动称为( B )。 A.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B.多角度(或多重)分类 C.层级分类 D.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8.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D )。 A.集体活动 B.分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活动 9.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 B )。 A.分析与比较 B.抽象与概括 C.归纳与综合 D.描述与反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1.数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4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 导要点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 指导要点有: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 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 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 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 助幼儿积累经验。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 幼儿学习分类。 5 .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 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 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 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 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 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 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 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 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 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 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 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 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 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 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 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 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 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 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 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 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 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 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 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 童全面发展。 6 .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 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 种形式: (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 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 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 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 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 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 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 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 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 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 的加减过渡。 7、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 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答案:首先,数学能帮助儿 童精确地认事物的数量属 性。儿童接触的各种事物都 和数、量、形有关,要解决 各种问题就需要运用数学来 加以解决。其次,数学能帮 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儿 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包含着 许多诸如对应、等量、可逆 等数学关系,而数学教育可 以帮助儿童体验并注意到蕴 涵在具体事物中的抽象关 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 认识。最后,数学教育能培 养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 性,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遇 到的问题。总之,通过数学 教育,儿童能掌握一些初步 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 学能力,并更好地认识客观 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 题。 8、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 之间的关系? 答案: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 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 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 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 动建构起来的。儿童建构数 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思 维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 让儿童获得某种结,而“教” 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 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 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 己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 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 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 还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 动,也就是自己的学,通过 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 获得。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 就是和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 (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 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 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 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 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儿 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 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 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 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 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 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 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 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 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 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 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 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 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 展。 9、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 展的过程与特点。 答案: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 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 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 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 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 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 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 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 说出总物,按数取物。幼儿 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 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 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方面: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 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 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 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 物体大小要合适。 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 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 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 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 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 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 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 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 (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数 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 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 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 的关系。①幼儿计数能力的 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 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 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 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 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 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 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 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 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 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 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 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 10以内的数。数的守恒标志 只供学习与交流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1.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2.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学龄前儿童数学教育 如何教大班孩子学数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1457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w ww.5 y kj.Co m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