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

三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

三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
三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

一、内容框架

二、各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注意事项

1、一单元混合运算

(1)结合生活中实际的例子理解、认同法则。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情境为载体,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意义,掌握运算顺序——让混合运算变得有生命力,让运算顺序的学习变规定学习为理解认同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综合算式在情境中表示的含义,然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自然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这些理解了的算式中总结运算顺序: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混合运算“从哪里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寻找算数在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运算中表示的数量关系,体会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同时增强应用意识。

(2)运用画图策略,理解题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本册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了解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一单元第一课第一个问题就呈现了这一策略,无论是把画图直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手段,还是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工具或手段,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此法时,不用在画图的精确性上纠结,只要他有画图的意识,能感觉画图带来的思维的清晰性,能利用自己的画图解释并解决问题就可以。简而言之,此处不要怕浪费时间,能画图的尽量给学生画图的时间跟展示、解释图示的机会,并引导学生画图的简单、直观和直击问题分析。注:让学生上台讲题,此时为了让别人明白自己的表达,配上图解是最直观、易懂的,多几次这样的经历,学生自然会觉得画图是清晰思维的好方法,并且愿意在之后的分析、解决问题中使用画图策略。

(3)注意脱式计算的正确书写格式的教授。本册的混合运算步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二阶段,两大特点:一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一点建议已说);二是解题时要算出每步计算的结果,也就是脱式计算。如何书写在第一课时就得慢下来,讲清讲明,并在之后的练习中严格要求书写规范。

2、三单元加与减

(1)计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A、克服心理障碍(方法的多样性、多练习)B、注意总结计算时的易错点(比如进位、借位、运算顺序)C、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及时验算、试着估算——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数感的好途径)

(2)运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如果第一单元是开始尝试借助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那这个单元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画各种示意图来理解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节余多少钱”——条形图,“里程表”——线段图,要重视学生读图和画图的能力培养,给时间画,给时间交流,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较难的数量关系,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借助画图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3)里程表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如果一开始以此为例,理解上会出现困难。可以借助生活中学生更能理解的类似情景为例(累计计数的例子),比如学生学习积分的算法。Eg.每人有一个基础分100,周一结束时,AA的得分为115分;周二放学时,得分变成了135分···以这个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每天的得分=当天总分—前一天总分”。

(4)根据学生对知识实际的接收情况灵活调整课时。比如里程表一和二,就是建议课时数内无法完成的,尤其是要给足时间给学生去看图、标注、画图的情况下,无法1课时完成,但是宁愿慢一点,也不要赶进度。一方面避免夹生,另一方面避免错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机会。

3、四单元乘与除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探究乘除法口算方法,乘法中特别是点子图和表格,除法中重视直观模型的使用。本单元第一课时“小树有多高”中就介绍了三种计算方法:数线、列举、表内乘法类推,在教授时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只要合理都可以分享。然后再补充介绍学生未讲到的方法。点子图是学习乘法的重要脚手架,理解算理的关键,要重视,要花时间。要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点子图应用的技巧,其实就是一种转化的思想,转化为表内乘法能解决的;而表格实质上就是点子图里其中一种圈法——分成整十数和个位数的一种记录、表示法,同时这种呈现方式初步渗透了位值原则。在除法计算学习中,不要忽略直观模型的使用,利用小棒分一分、摆一摆,然后再说一说,真正理解除法计算的过程。点子图及表格对之后六单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帮助极大,而小棒这一直观模型对三下学习一单元除法有极大用处。

注:这一单元,重在理解,看得懂、说得清、摆得来,而六单元就一定要花多一点时间画一画点子图。

(2)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会观察、总结、验证、实践。本单元在新授课中出现三次“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出现在新授课里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强化学到的口算方法,另一方面应抓住机会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规律的能力,指导观察方法——从式子和结果中观察其变与不变,规律总结时也是从这两方面入手。最后一个发现,应在发现总结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为什么每增加三,最后的结果只增加1?要引导学生联系拓展,借助已有知识经验不断尝试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既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同时也激发探索精神、锻炼思维。

注:出现在新授课中的“你发现了什么”都不要轻易对待或者由老师代劳,思维的火花、数学的有趣及后续学习的后劲从这里迸发。

4、六单元乘法

(1)用好点子图,且必须要用点子图帮助理解算理。以第一课时“蚂蚁做操”为例,处理方式:让学生利用已学方法解决12×4,学生一般会使用点子图和列表,先给学生机会分享自己圈点子图的办法,主要学习分成10和2的,然后对照着说明列表中各部分的来由和与点子图间的对应关系。接着介绍另一种记录算法的方式——竖式,将它与点子图、表格之间的内在联系疏通,此处切记慢,且要让学生自己多说一说,边说边指——对应在点子图和列表的哪一部分,清晰地明确各步算理。

(2)学会使用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初步体会“化繁为简”的思考方式。“去奶奶家”尤其能够体现从本册起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层次提升的要求——从以前的直接信息变成了从繁杂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从以前的单一数量关系变为需要建立起多个数量关系间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所以这一课的处理十分重要(其实这一课的处理基础可以追溯到三单元的“节余多少钱”),重在方法和思想的渗透:1、要有简化题目信息的过程,将文字描述以数学形式呈现——画图。这里不要急于呈现最佳、最简画法,可以跟学生一步一步体会描述简化的过程,从中体会摘取信息和呈现信息的方式。2、根据问题,通过看图,找到需要的数量关系。一共行的=坐火车行的+坐汽车行的,其中火车行的=火车每小时行的×火车行的时间,汽车行的=汽车每小时行的×汽车行的时间。3、要求写好小标题,每一步求什么,写清楚。一方面助于理清思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混乱而出错。4、总结方法:利用画图简化描述(图中只体现有用信息),找到需要的数量关系,写小标题。这个课时的处理可以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专题处理,专门实现以上三点的渗透,强化学生从繁杂情境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思考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5、第七单元常见的量

(1)认识年月日时将附页中的日历好好利用起来,千万不要直接就给学生固定值,要让他

们用数学眼光去看日历,经历观察总结的过程,这样他对年、月、日相关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同时才会去看到之前没有在意过的地方;在记忆上给以指导,同时构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网络。

(2)在学习本单元知识前,要有一个教看日历的学习,以提问方式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关注日历:2013年4月13日是星期几?4月的最后的一天是几号?它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等等,要确认学生会看日历,并且能直观感受其间的排列规则。

在本单元的时间与数学中,日历中的规律又再一次从数学角度认识日历,三个维度:横着、竖着、成米字,在这个课时注意渗透有序观察、猜想验证的思维方式。

(3)有必要把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一一对应写下,让学生观察他们间的关系,以此来总结互化方法。

(4)对于计算“经过时间”,本单元呈现的都是不需要进位和退位的,不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并且只限于一天(24小时)之内。但是如果有学生用减法进行计算,给展示机会并加以肯定,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八单元认识小数

(1)第一次认识小数且本身就是初步认识,以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为背景,使小数的意义建立在实物模型之上去理解与认识。

(2)尽量简单,不要超纲:不脱离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小数加减法原则限于一位小数。本身与整数相比,理解小数的意义就不容易,所以初步认识时不要有难度,免得让学生对小数的初印象就是难。

(3)在认、读、写上要细致,本身就是初认识,认读写是基础也是初认识的第一任务。第一课时“文具店”的第二个绿点“认一认,读一读”,要去观察,要将读法总结得细致到:整数部分连着读,小数部分分开读。要用此方法多读几个小数。

7、二单元观察物体

(1)本单元做题难度不大,关键是利用“大胆去想,亲自去做”的方式发展空间观念。所以需要设计丰富的观察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观察活动,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教材中出现的四个观察情境都是可以实现也是易于操作的,不要用大人的空间想象水平去衡量学生能否想象,一定要在想象、推理之后模拟情境、实际观察验证。尤其在体会“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这一结论是,给学生机会从相对位置各观察一次,体会不同与联系。

(2)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有关混合运算的计算技能掌握情况,穿插进行适量的计算练习。这是教材在编排时将不同性质内容单元穿插的意图。本册大量的计算:一、三、四、六、八都要求计算技能的掌握与训练,而如果训练过度、强度过大,很容易影响学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技能的熟练需要必要的练习,但一定循序渐进、适当安排,这个意识对本册学习的顺利完成十分重要。

8、五单元周长

(1)上好第一课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首先,描边线的操作活动要做实,在引入概念时描,在学成概念找周长时更要描;其次抓关键词:一周的长度,而一周则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边线;最后要说得清,在试一试求多边形周长时要请学生多表述“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具体到这个图形,而不是去描述一个笼统的概念——一周的长度)(2)突破难点“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种计算方法,虽然形式上最简洁,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最抽象、最不好理解,但同时又是做题中最方便的一种。突破方法:1、将一个长方形(用彩笔区分好长与宽),展示拆开,然后重新组合到一起的过程。直观地让学生明白这里的×2,实质上就是把长方形四条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包含一个长和一个宽。2、从对角线将长方形分成两组(长+宽),这里可以借助手势,更加形象直观易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图形周长时画图的习惯,尤其体现在靠墙围篱笆这一问题上。

(4)适当的拓展:比如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突破关键点:1、要摆长方形,关键找出长和宽;2、16根小棒相当于长方形的周长;3、据条件能找出(长+宽)一共要多少小棒;4、找到相加等于8的组合。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解读理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解读感悟 李鹏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八个单元,新教材的编排也增强了单元整合,注重落实课程目标。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每单元包含:导语,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 教材加强了阅读与表达方法的迁移和应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促进读写结合,体现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指向阅读的,另一个是指向习作的。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从本册教材单元编排的结构来看,主要是采用了双线结构。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学校生活”,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然后指向应用,单元习作是体会习作的快乐,把本单元学习的“有新鲜感的句子”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第二个单元,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语文要素是,“应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习作的应用主题是“学习写日记”。其实本单元读写结合点是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写下来,也是一个运用的延伸。 第三个单元安排了“童话世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丰富的想象。”应用主题是“编童话”,接着安排了“故事猜想和预测”,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猜想,预测故事情节”,学习一些预测的方法,尝试着编故事。极大的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第五组课文安排了“观察与表达”小眼睛大世界。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本单元主要是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并且对观察的内涵进行理解,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想、用五官去感受。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指向表达的交流平台,观察后初试身。运用前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并把观察所得记下来。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习惯。 表达的过程,本单元也有详细的说明。本单元是一个完全指向习作表达的习作单元,条理清楚便于老师教学。第六单元安排了“祖国山河”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安排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古诗词三首》,第二篇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篇是《海滨小城》第四篇是《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单元的主要的语文要素是,学习能够围绕一个意思采用总分的方式,写一个自己观察过的美景。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单元,是“人与自然”感受体会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应用表达主题就是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另一个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的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应用的主题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情”。从本单元的八篇课文来看,语文要素可以理解为一般有两个目标构成,一个是指向阅读的,另一个是指向表达的。我们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等都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 本册教材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窗户外面呢,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作为教师呢,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 1、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基

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汪玲《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三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在保持和发扬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不少新的突破。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学习目标和教学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做一些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体现整合,这一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如,第四组的导语:“童年,像一条弯弯的小河。这组课文就像小河里翻腾着的几朵浪花。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段导语概括地点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明确了学习要求,读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陶情冶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如,学了精读课文《画杨桃》,在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前有这样一段话:“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同时也引出略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和要求。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如,第八单元专题是“神话、传说故事”。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故事,有的包含在古诗中,有的是历史人物传奇,还有想象中的神人神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成一位数、长方形与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就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处理,就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就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以及千米、质量单位吨。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长度观念与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与质量以及时间长短的意识。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瞧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

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度。还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三单元测量,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与千米,知道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估测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还有解决合理安排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就是从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就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与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与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调查了解一些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分析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一、教材的教学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 1、本套教材编写的总思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编写体系为: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教材设计基础是话题。如果把一个单元比喻成一篇文章,“话题”就是文章的题目、单元的主线。在进入一个新单元的学习时,可以利用主情景图,翻开主情景图,不了解设计意图,老师们会觉得挺有趣,挺热闹,看看就翻过去了,但了解了它的设计意图,就不肯放过,因为主情景图展示了本单元的词汇和主要语言,教学目标在主情景图上一目了然。再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这个单元的话题。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当然也可以在上完一个单元后回过头来用本单元所学句型编故事,总结话题。 2、语言教学的基础是功能——结构。以功能为目标,结构为手段。这种教学主张“把语言形式的教学纳入交际语言教学的大框架之中,将语言形式的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进行。”这样,也可以把“功能”理解为“中心教学内容”,而“结构”则是为“功能”服务的具体教学课程安排。这里的结构不仅包括语言结构本身,同时也包括人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掌握语言是一种智力活动,而每一种智力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所以在强调语言结构的同时也应尊重人的认知结构。有了这一理论基础,语言学习不再是呈现表态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三维和动态的语言功能,即发出符号,说出有意义的话,达到某个目的。所以在本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实现语言的交际。如:第二单元实现的语言交际功能是能介绍自己的家庭,并能用所学的语言了解别人的家庭成员,语言结构主要是这些典型句型: who’sthis/thatman/woman/girl/boy?he’s…she’s…及这些句型中涉及到的一些家庭成员的单词。 3、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是任务。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为了完成一项真实的任务而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最终完成这项任务,使学生为了运用而学习,学了就用,学了就能用,从而直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第三单元的任务是用英语询问东西物品的数量,howmany---doyouhave/canyousee?并将新学的语言知识纳入已有的语言结构中去,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运用。 二、教材的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庭成员词汇。即a、b部分的 let’slearn\let’stalk的内容。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滚动,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复式统计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等等。 (5)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起良好的数感;而且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现实的问题情境,大都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则更为明确地设计为: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

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等。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一方面获得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的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三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和教学建议 柳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中心组韦立明 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三年级学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第一,学习的独立性提高了,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经验。第二,从成绩来看,部分孩子走入低谷,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成绩呈马鞍状。第三,从语文教学来说,三年级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中年级的重点要逐步向阅读感悟转移;低年级让学生学习写话,中年级过渡到指导学生习作。 今天分三个部分和老师们交流: 习惯、阅读、习作 第一部分习惯 ■编排情况: 1、自主预习复习。 2、认真完成作业。 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一是能够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能够认真完成作业。 ■“习惯篇”的教学建议: 交给学习方法、进行检查评比、培养习惯贯穿全程。 1、交给方法。 如:教给学生预习新课的方法: 读准生字读音——读几遍课后的会认字和会写字(生字表),在生字表中标出每个生字的音序和部首,以便查字典。每个生字组词两个。 读通课文——自读课文,要读正确,不读错字,不会读的字、易读错的字通过查课后生字表、字典、工具书在课文中注音。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 查字典理解字词——不懂的词通过查字、词典、教辅书理解,标注在课文中。(在本册练习3、4中就要学生使用字、词典。 边读边想——在疑问处打上问号。 2、检查评比。 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跟进和监控。我们可以课堂布置,学生现场进行预习、复习、作业比赛,评比小结,让优胜者说说自己预习复习的方法。展出质量高的作业,大家观摩、评议,总结值得学习的地方。 3、贯穿全程。 培养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落实。 第二部分:阅读 第六册的课文编排分8个单元,我排在黑板上。 ■编排情况: 1、祖国河山 2、美好心灵 3、名人故事 4、自然颂歌 5、童话故事 6、人与自然 7、穿越时空 8、学问故事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综合实践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 二、教材简析: 教科书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穿插安排口算估算和笔算,使各种计算方式有机结合、相互支持。 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适当整合,凸显乘、除法运算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相机安排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 以周长的基本含义为主线,安排简单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 在编写方面力求为学生提供现实生动的学习素材,提供清晰的,便于操作的活动线索,提供丰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基本的思路和合适的空间,以利于教师在深入理解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教材编写有如下特点:精心设计知识展开的基本线索。努力启迪不同层次的数学思考。务实安排多样的数学练习。突出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掌握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估计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6册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作一下小学音乐教材第6册的教材分析,和大家共同研讨。 一、教材内容方面 本册教材共10个单元,19首演唱歌曲,24首欣赏作品每单元均有编创活动 本学期实际有效的教学时间有16周,因此,教学内容各位老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学节奏,作适当的删减,以保证完成好本册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确立好各单元的教学目标。目标应确立的切实可行有效,不能大而空,落实不下去。 2、认真解读单元教学问题设计的用意,这些问题往往就是需要老师们在单元中要解决的重难点和知识点。 3、要紧紧围绕单元的音乐要素,开展唱歌,表演和技能活动的训练。 4、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把握好学生的活动,注意发挥好活动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动静有机结合。 5、教材研读,教案的准备把握好几个原则: ⑴以审美为核心 ⑵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 ⑶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发展 ⑷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与创造 ⑸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 ⑹提倡学科综合,改善评价机制 具体教学时,各位老师主要要参见教师用书的使用说明,把握好教案设计的

方向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段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四、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绐终。 五、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能进行即兴表演。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编故事,编舞蹈,发展想象力。唱准音高及音的长短。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画图形谱,会编新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从演唱作品中体现。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休止符,会做音乐情境表演。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会进行歌曲轮唱。 8、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下面具体来说下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求重难点及相应的教学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单元春天之歌 本单元紧紧围绕“春天”的主题,通过聆听歌曲,即兴创作等活动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目标和重难点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设计: 1、认真聆听,感受音乐是怎样表达描绘春天的 2、在聆听的基础上,用声响效果这种较简单直接的方式即兴创作,这种创作没有统一的正确答案,给学生充分活动时间,体现即兴。 3、演唱歌曲要设计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在演唱中感知认识后十六分音符是值得长短,并与原来的四分、八分、二分音符进行比较。 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 ⑴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并用动作模仿。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三 年 级 语 文 上 册 单 元 教 材 分 析马街镇扯土明德小学念春波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组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

三年级体育教材分析

三年级体育教材分析 作者:万宏伟 教学目的: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二〉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三〉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重难点: 1、教学内容 a、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 b、游戏; c、韵律活动和舞蹈; d、田径; e、体操; f、小球类; g、第九套广播体操。 2、重难点 在以上七点内容当上,a、d、g为重点内容,其中d、g为难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建立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体育课的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使学生懂得粗浅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常识。而第九套广播体操学生都还不会做,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争取一个月内教会。 教学措施: 1、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特别加强对广播体操的教学。 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三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

一、内容框架

二、各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注意事项 1、一单元混合运算 (1)结合生活中实际的例子理解、认同法则。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情境为载体,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意义,掌握运算顺序——让混合运算变得有生命力,让运算顺序的学习变规定学习为理解认同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综合算式在情境中表示的含义,然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自然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这些理解了的算式中总结运算顺序: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混合运算“从哪里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寻找算数在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运算中表示的数量关系,体会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同时增强应用意识。 (2)运用画图策略,理解题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本册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了解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一单元第一课第一个问题就呈现了这一策略,无论是把画图直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手段,还是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工具或手段,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此法时,不用在画图的精确性上纠结,只要他有画图的意识,能感觉画图带来的思维的清晰性,能利用自己的画图解释并解决问题就可以。简而言之,此处不要怕浪费时间,能画图的尽量给学生画图的时间跟展示、解释图示的机会,并引导学生画图的简单、直观和直击问题分析。注:让学生上台讲题,此时为了让别人明白自己的表达,配上图解是最直观、易懂的,多几次这样的经历,学生自然会觉得画图是清晰思维的好方法,并且愿意在之后的分析、解决问题中使用画图策略。 (3)注意脱式计算的正确书写格式的教授。本册的混合运算步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二阶段,两大特点:一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一点建议已说);二是解题时要算出每步计算的结果,也就是脱式计算。如何书写在第一课时就得慢下来,讲清讲明,并在之后的练习中严格要求书写规范。 2、三单元加与减 (1)计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A、克服心理障碍(方法的多样性、多练习)B、注意总结计算时的易错点(比如进位、借位、运算顺序)C、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及时验算、试着估算——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数感的好途径) (2)运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如果第一单元是开始尝试借助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那这个单元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画各种示意图来理解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节余多少钱”——条形图,“里程表”——线段图,要重视学生读图和画图的能力培养,给时间画,给时间交流,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较难的数量关系,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借助画图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3)里程表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如果一开始以此为例,理解上会出现困难。可以借助生活中学生更能理解的类似情景为例(累计计数的例子),比如学生学习积分的算法。Eg.每人有一个基础分100,周一结束时,AA的得分为115分;周二放学时,得分变成了135分···以这个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每天的得分=当天总分—前一天总分”。 (4)根据学生对知识实际的接收情况灵活调整课时。比如里程表一和二,就是建议课时数内无法完成的,尤其是要给足时间给学生去看图、标注、画图的情况下,无法1课时完成,但是宁愿慢一点,也不要赶进度。一方面避免夹生,另一方面避免错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机会。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年7 月开始,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2011版)》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到今年已经使用到三年级,其它年级同步进行。 三年级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 的特色。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和修订后教材调整的内容:《有余数除法》上移到二下,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下移到三上(这册),《可能性》下移到第二学段五上。将二年级《倍的认识》下移到三上,乘除法已经教学,再讲倍的知识,认识更充分,体现系统化、结构化。 有变化的内容是:根据十余年教材使用的 经验和一线教师教研员的意见,将教材“四边 形”单元的内容和出现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并将单元的名称改

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删去了“四边形的分 类”的内容。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内容 前移至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增加 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图形的基础 上进一步认识长、正方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 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最后还增 加利用所掌握的长、正方形知识“解决问题” 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 特征以及与周长之间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调 整,使知识出现的顺序更具逻辑性和严密性, 便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第二,将这一单元从“多位数乘一位数”之前移到了它之后。因为在这一单元中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其中计算周长的题目,特别是联系实际的计算题目,往往涉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位置的调整,不仅使设计习题的范围加大,也给教师教学和联系实际出题都带来方便,为学生探索解决有关长、正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加了“分数的简单应用”小节,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学会用简单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接着教学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