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身工》教学案

《包身工》教学案

《包身工》教学案
《包身工》教学案

《包身工》教学案

【预习思考】

1.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2.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反映包身工的生活?是如何组织的?

3.既然是一天的生活,为什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看课文,还有没有了?4.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删除可以吗?

5.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课文中有哪些提示?为什么要受这样深重的苦难?

6.文章实际写了两部分内容,即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关于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议论和说明。这两部分是穿插进行,有机结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若将其分开可以吗?

7.分析一下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第18段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一、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其特点有: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二、走近作者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人。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2、农村经济破产: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促使我国农村更加破败,又加连年水旱灾荒,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谋生,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有大批饥饿的农村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3、工人运动高涨: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包身工指的是哪些人?请根据课文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

答案

3、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猪狗般的非人生活

四、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1、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

(1)廉价(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2)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

(3)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得自由)

2、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3、从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矛盾?

五、精读课文,把握主旨

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政论性,本文通过精确的数据、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揭露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罪行,控诉这种不人道的制度,并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来临。

六、忆苦思甜,升华情感

幸福感言

当我看到包身工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丰衣足食,我感到了幸福。

当我看到芦柴棒身患重病,仍遭到老板毒打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生病时父母的百般呵护,我感到了幸福。

请以“当我看到……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感到了幸福”为句式,写一段幸福感言。

示范教案(14包身工)

14 包身工 从容说课 这是一篇老课文,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但今天重读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之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探究式结合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在教授学生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之后,重点训练学生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线索,可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在描写包身工的生活时注意点面结合,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法,在分析这些特点时可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本文有许多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时可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拟定三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介绍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第二课时:复习字词、文学常识,接着与上一节课衔接,继续分析作者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采用分组包干的方法合作完成。 第三课时: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分析课文多种修辞手法的效果。在引导学生品味分析时,教师可以作范例分析(比如最后三段),归结方法,让学生分析起来有方法、有依据。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如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探究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3.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理清课文线索,揣摩包含作者情感的语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点面结合展现包身工非人生活的方法。 3.了解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 4.合作学习,把握报告文学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 5.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包身工》的写作特点。 6.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你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对于她们的悲惨遭遇,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感到无比震惊,这是怎样的一个弱势群体?她们为什么会遭人欺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衍先生写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包身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懂得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 2、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3、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4、在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着。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

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2、农村经济破产: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促使我国农村更加破败,又加连年水旱灾荒,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谋生,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有大批饥饿的农村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3、工人运动高涨: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结构图解】 【预习思考】

《包身工》导学案(教师版)

《包身工》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参考 0119 1104 《包身工》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预习指导】 1、结合学案内容,阅读相关资料,对的相关文学常识及报告文学有所了解。 2、阅读《包身工》,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结构。 【知识链接】 文体速览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三大特征。 了解 夏衍(1900-1995)文学家、文艺评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新浙江潮》。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

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建国后担任上海市委常委、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94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改编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著作甚丰。 【教学过程】 一、基础落实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nòng弄璋弄堂里弄弄潮儿 B.shuō说服说教游说说客 C.qì契据带挈默契锲而不舍 D.pì开辟譬如睥睨僻壤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迟钝谄媚咳漱做噩梦 B.褴褛惺松荤腥轧票处 C.蠕动曹杂执拗揩地板 D.骷髅嗑睡难堪木栅子 3.下面是3月12日北京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 本次大会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昨天,朱委员在政协会议讨论时指出: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每人年均读书64本;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每人年均读书55本;我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上海市规定,在9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读书的文字总量应达到4 000万字,也就是要求每人每年读近50本书。因此,我国应该设立国家读书节,来营造全国读书学习的大环境。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 学案博苑 08-24 0618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懂得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 2、在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 3、把握课文表现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重点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难点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学习过程 1.新课导入 课文篇幅较长,容量较大,且文章所反映的生活,与青少年学生有较大的距离,一是时间跨度大,一是生活领域相距较远,如何引导学生进人课文,身临其境,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这篇课文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a.通过印发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或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让学生了解写此文的目的,指导学生自学。 b.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一下“包身工”这三个字有什么特殊的意思,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课文内容。 2.课文研讨突破 收集学生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给学生质疑的同时也可以设疑,按课文前后顺序整理出来。 (1)理清本文的线索。文章内容较长,看似杂乱无章,细加分析就会发现,本文有两条线索,即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的主线索,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抓住这两条线索,就可以使文章一目了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抓住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1935年,经过两个多月起早贪黑深人工厂调查了解,才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所搜集的素材肯定很多,但不可能都—一写进去,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人、事,去反映旧中国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罪行。可以让学生找出为了表现这一主题,都选取了哪些比较典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并思考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材料? (明确:将包身工的生活凝结在一天中,可以让读者想到这一天的生活即

《包身工》导学案+课后作业

第11课包身工 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她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但她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个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也不能拥有自己——这就是包身工。从20世纪的30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夏衍(1900~1995),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成就: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新中国成立后夏衍把茅盾的文学名著《林家铺子》和鲁迅的《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本文写于1935年。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的国统区的黑暗。那时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民生活极为困苦。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度日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而资本家为了摆脱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文章是作者在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下,深入工厂实地观察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的特点。因为它是“报告”,要求反映事实,所以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包身工》就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1.识记字音 2.近义词辨析 (1)抱怨·报怨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北京高中语文4.11 包身工 课堂训练

包身工 一、基础知识 1.夏衍,本名,1900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的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他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等,改编鲁迅的小说和茅盾的小说为电影剧本。 2.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和的文体。它必须选择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笔调的富有特色等。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其特点:、、。 3.给加点字注音。 水门汀.()弄.堂()褴褛 ..()游说.() 契.据()铁锭.()骷髅 ..()船舷.()荤.腥()皮辊.()执拗.()惺.忪() 4.解释词义 游说: 见机: 施与: 生杀予夺: 呻吟: 一听天命: 二、课堂回顾 5.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 6.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包身工的命运怎样? 7.文章写了包身工的一天中哪几个场景? 8.这几个场景分别展现了包身工怎样的生活现状,从中你对包身工的生活有怎样的认

识? 参考答案: 1.沈端先左翼作家联盟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祝福》《林家铺子》 2.新闻性文学性真人真事轻骑兵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3.水门汀(tīng)弄堂(lòng)褴褛(lán lǚ)游说(shu ì) 契据(qì)铁锭(dìng)骷髅(kū lóu)船舷(xián) 荤腥(hūn)皮辊(gǔn)执拗(niù)惺忪(xīng) 4.游说:文中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 见机:看情况(办事),文中是“知趣”的意思。 施与:以财物周济人。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全听凭命运的安排。一,全;听,听凭,听任。 5.来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 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 6.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 命运:极其悲惨 7.1——6(四点一刻)起床。 12——14(四点半后)早餐。 23——32(五点)上工 8.居住环境:恶劣 蜂房般的格子铺;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长方形的红砖墙工房像鸽子笼。 饮食起居:恶劣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3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3 教学博苑 08-24 0627 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学案(新课标)3 学习目标: 1、积累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 3、领悟的思想情感。 课前活动(共10分钟) 一、导入(3分钟) 二、课前积累(7分钟) 1、作家作品及文体。 夏衍,原名,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并改编鲁迅《》、矛盾的《》为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其特点有:、、。 2、互查字词给黑体字注音注音。 蠕动( ) 拎着( ) 赚( ) 抹( ) 执拗(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搽粉 ( ) 蹒跚( ) 皮辊( ) 谄媚( )

噩梦( ) 怔住( ) 锭子( ) 3、背景:本文是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会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新课活动(20分钟) 问题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在这些时间段“包身工”在干什 么? 问题2、制作包身工挡案卡片,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三、本课整体把握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 点读课文可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间穿插着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 第一个场景是:上午四点过一刻,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第二个场景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猪食一样的饭。 第三个场景是:五点钟,包身工们走进工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概括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二、细部探微 2.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这句话揭示了什么样的深刻内涵? 点拨半裸体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表明感觉迟钝、心理麻木。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就是这种凶残的、奴隶制般的包身工制度使帝国主义者的腰包迅速膨胀起来。 这两句是对包身工精神方面的描写,在资本家及其帮凶的折磨和摧残下,包身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了解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 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 A.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B.艺术构思; C.细节描写;D.语言风格。 3、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4、学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点面结合展现包身工非人生活的方法。 5、合作学习,把握报告文学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 6、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内容概述: 这是一篇老课文,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但今天重读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之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探究式结合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在教授学生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之后,重点训练学生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线索,可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在描写包身工的生活时注意点面结合,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法,在分析这些特点时可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本文有许多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时可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要点整理: 第一课时: 一、作者作品介绍: 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文学在我国是三十年代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散文手法报导真人真事,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它的新闻性表现为严格的真实性、报导的时间性以及内容的倾向性,它的文学性主要在于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包身工》之前的报告文学往往存在偏重事实报导而缺乏艺术加工的弊病,而夏衍先生提炼生活中材料真实而生动,富有鼓动性,成为名副其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作者夏衍先生当时为了写《包身工》这篇文章,选择一家日本工厂,名叫“三井系”,当时作者靠厂里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出发,从上海郊县步行至三井系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他总在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教案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间穿插以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在作者精巧的构思下,一幅血淋淋的包身工生活图画展现于读者面前。 第一个场景是:“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空气里“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还夹杂着“打呵欠,叹气”的声音。这就是带工们诱骗乡下女孩子所说的“洋式的公司房子”,它被“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像“鸽子笼一般”。就在这样的房子里面,“住着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她们当然不可能享什么福,也不可能见到外面的什么花花世界,甚至连充足的睡眠都得不到,就在晓星刚刚消失的时候,在带工的打骂中手忙脚乱地起床了。十五六岁的姑娘,正值豆蔻年华,天真活泼,但这群包身工们却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活力,甚至连“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都迟钝了。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细节描写,极俭省地描绘出她们日常境遇的悲惨。 在具体描写了包身工的居住环境之后,作者用“但是”这个转折联词,笔锋一转,承上启下,说明她们并非“猪猡”,“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然后十分巧妙、自然地插叙了关于包身工的来历,指出包身工是被“带工”凭着“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从农村骗来的,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两相对照,以铁一般的事实戳穿了带工们的无耻谎言。 第二个场景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猪食一样的饭。 居住的不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当然也不是“鱼肉荤腥”。带工老板们都是一些丧尽天良的寄生虫,渴望的是最大的利润,所以他们规定的定食“是两粥一饭”。粥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吃早饭的时候,“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根本没有添粥的机会,那些因为“轮着揩地板、倒马桶”的包身工,甚至连一碗粥也吃不上!通过这一个场景,就把包身工猪狗般的非人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进一步追根究源,分析了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没有自由、安全、工价低廉。其间,又通过“芦柴棒”生病被打一事,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凶残、狠毒,深刻地说明了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无耻勾结,是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

包身工学案

包身工学案 【学习过程】 知识突破 .新课导入 课文篇幅较长,容量较大,且所反映的生活,与青少年学生有较大的距离,一是时间跨度大,一是生活领域相距较远,如何引导学生进人课文,身临其境,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这篇课文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a .通过印发夏衍的《从“包身工”弓I起的回忆》或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让学生了解写此文的目的,指导学生自学。 b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一下“包身工”这三个字有什么特殊的意思,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课文内容。 .课文研讨突破 收集学生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给学生质疑的同时也可以设疑,按课文前后顺序整理出来。 理清本文的线索。内容较长,看似杂乱无章,细加分析就会发现,本文有两条线索,即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的主线索,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抓住这两条线索,就可以使一目了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

握课文主题。 抓住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1935年,作者经 过两个多月起早贪黑深人工厂调查了解,才写出这样真实的,所搜集的素材肯定很多,但不可能都一一写进去,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人、事,去反映旧中国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罪行。可以让学生找出作者为了表现这一主题,都选取了哪些比较典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并思考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材料? 品味语言。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既能表现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点,也能更好的表现课文的主题。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多变的句式,更使耐人寻味,引入深思。 这一部分,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主要抓住作者描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这一点,从课文中直接去找有关的语言,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用的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样用等。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直接从课文找到有关的好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 .思路突破案例 《包身工》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报告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比较特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题目即 “包身工”三个字入手去总体分析课文。教师可以将熟悉课 文的程序放给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包身工作题目?这三个字有什么含义,跟的主题有什么联系?在学生反

《包身工》教学案

《包身工》教学案 【预习思考】 1.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2.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反映包身工的生活?是如何组织的? 3.既然是一天的生活,为什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看课文,还有没有了?4.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删除可以吗? 5.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课文中有哪些提示?为什么要受这样深重的苦难? 6.文章实际写了两部分内容,即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关于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议论和说明。这两部分是穿插进行,有机结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若将其分开可以吗? 7.分析一下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第18段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一、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其特点有: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二、走近作者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人。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2、农村经济破产: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促使我国农村更加破败,又加连年水旱灾荒,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谋生,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有大批饥饿的农村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包身工导学案教师版

《包身工》导学案 【预习提纲】 【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懂得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 2、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3、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4、在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 【新闻链接】 2007年5月,山西洪洞警方破获一起黑砖场虐工案,当时共解救出31名民工,其中有多名智障人员。事情经过媒体报道之后震惊全国,也引起中央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等亲自作出批示严查。 6月,河南、山西的公安机关展开“打击拐骗强制他人劳动专项行动”,共从各地的黑砖窑中解救被强制劳动的群众超过500人。 6月16日,洪洞“黑砖窑”一案中的主犯、工头衡庭汉被抓获,在随后的审判中被判处无期徒刑,砖窑场主王兵兵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而打死一名工人的打手赵延兵则被判处死刑。 【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

《包身工》学案

《包身工》学案 教学园地 10-08 2236 【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懂得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 2、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3、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4、在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 【简介】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包身工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认识了解“报告文学”这一文体。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 【自主学习】 1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作品很多,著名的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并把小说《祝福》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3、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横七竖八蠕动儒子牛蜂涌而至 B.生死由天嘈杂执拗不假思索 C.血肉之驱见机反射生杀予夺 D.步履蹒跚声吟欧打草煎人命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看着这种________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②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________:“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③火箭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大气层,在人们的________中消失。 ④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________表,这可真令人深思。 A.喂养黯然视觉勘误 B.饲养黯然视野勘误 C.饲养暗然视野刊误 D.喂养暗然视觉刊误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读完这篇文章,包身工遭受的各种非人的待遇,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 B.周星驰独立执导电影后,天马行空 ....地开始了自己的独角戏,从《少林足球》到《功夫》再到《长江七号》,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摆布电影中所有的元素。 C.魔兽霍华德对大鲨鱼奥尼尔视若兄长,他也上行下效 ....地接过了奥尼尔联盟搞笑大师的重担。抵达新奥尔良后,他还自愿担任新奥尔良当地一家爵士乐电台全明星主题歌的领唱。 D.一段时间里,只有群众出版社不绝如缕 ....地继续做着类似的工作,也难以给读者带来惊喜。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些出版社重新开始投身此领域,于是2008年推理小说出版的新高潮如期而至。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完整版)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在课堂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老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我们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不断的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具活力。 生成性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更多关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与自己提前预设教案的吻合度,教师提前预设了问题和答案,甚至方法,过程成了唯一性的,不允许节外生枝。教师在课堂上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活跃,好像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学生是被迫跟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学生也花更多的时间揣测教师想让我回答什么。这一过程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有时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学过程也显得乏味无比,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新课程理念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新课标下的高

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关注课堂生成,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对学生感悟、体验的珍视和对学生智慧的保护,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还要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例如

《包身工》导学案(学生版)

课题: 11. 包身工 主备:刘开胜审核: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的】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线索,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学习课文点面结合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了解文章的价值和影响。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简介报告文学及写作背景 1.报告文学属于边缘文体,它脱胎于新闻,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高度融合。 2.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3.作者简介:《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原名沈乃熙,他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曾创作了《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著名剧作,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祝福》《林家铺子》等。 三.预习课文 1.读课文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蠕动( ) 拎着( ) 弄堂( ) 游说( ) 抹( ) 辊( ) 执拗( ) 簿子(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搽粉( ) 蹒跚( ) 骷髅( ) 谄媚( ) 怔住( ) 锭子( ) 3.解释词语: 怜悯:气烘烘: 虐待:虎虎: 会心:生杀予夺: 四、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包身工》导学案人教版新教材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包身工》导学案 【学习任务】 1、梳理归纳,体察劳动人民疾苦 2、研讨探究,了解作品写作特点 3、观照现实,思考中国革命意义 【知识链接】 一、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传达给读者。报告文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道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描写。 二、创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课前预习】

1、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意在化繁为简,以简驭繁。思维导图包含六大核心要素:中心图、线条、关键词、图像、颜色、结构。 假如你是纪录片《人间世》的导演,计划以《包身工》为脚本拍一集纪录片,来展现人间世态。你将选取哪些镜头呢?请用思维导图来确定你的选材。期待你的精彩作品! 2、品味艺术特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