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练习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练习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练习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练习习题(含答案)

19 谈创造性思维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汲.取(xí) 推敲.(qiāo)根深蒂.固(dì)

B.素.材(sù) 创.意(chuàng) 孜.孜不倦(zhī)

C.恭.喜(gōng) 模.式(mú) 不言而喻.(yù)

D.渊.博(yuān) 关键.(jiàn) 锲.而不舍(qi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②麻烦的是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4.下列材料不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B.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C.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5.“提升民族创造力”是近期的一个热点词汇。班里同学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信息。

材料一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材料二据统计,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 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然而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

(2)下面是某个同学拟写的演讲稿的一部分,其中有两处错误,请进行改正。

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①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②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而且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就如何培养创造力向老师提一条建议。

据报载,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算出结果。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废纸时,明白了一切。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助手恍然大悟,自己想得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用火车运砖,每磅要2.5美元,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时,一个人想出了邮寄的办法,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每个包裹装7块刚好不超重,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

....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转身。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遥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7.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4分)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⑥段“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

9.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10. 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11.课文中的事实论据言简意赅。请调动你的知识积累,为“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100字左右)

详解

1.[解析] D A项,“汲”应读“jí”;B项,“孜”应读“zī”;C项,“模”应读“mó”。

2.(1)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2)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B

4.[解析] C 事实论据包括各方面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C项为道理论据。

5.(1)示例:中国学生学习成绩突出,但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2)第①句:在“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后加“的思维方式”。第②句:把“既”改成“不但”,或者把“而且”改成“也”。

(3)示例: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改变“追求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观念。

6.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7.[解析] 理清论证思路,可从议论文的“三段论”式结构入手,即分析文章是如何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

[答案] 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B.引用卡耐基的话C.举例论证D.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8.[解析] 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 美国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了第一家银行。

9.A

10.[解析] 从事例表现的中心与文章的观点是否一致的角度去考虑。

[答案] 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11.示例:有一次,伽利略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的一盏油灯的挂灯链条不断晃动的声音打扰了他,引起了他的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因此,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钟摆规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 【摘要】: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能力,提出新异的独到的见解,发现和掌握别人尚未知晓的知识并能运用。 【关键词】:培养创造性思维探讨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应注重引导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和发展思维训练, 同时强调:课堂教学是启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作为语文,应如何培养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并总结出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让学生主动求知 俗话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一切可能采用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心情愉快 地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图画等手段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 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 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互相渗透、强化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在希望的田 野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倾听这首歌并提问:“你觉得这首歌给你的感觉怎样?”、“在祖国 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怎么样呢?”启发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给学生一片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这样,演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探求,为以后学习创设的氛围。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创造思维开启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主动思维的火把,需要老师来点燃。老师应善于挖掘教材 中的创造性因素,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独见、创见,品尝创造思 维活动的乐趣。如在讲《再见了,亲人》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问题,如“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小金花在推动妈妈没有哭,而与志愿军叔叔告别时却哭了?”、“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国土是亲爱的土地?”等,这些问题提出之后在课堂上讨论,引 导学生自己解答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老师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清楚老师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人,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不可怕丢面子而模棱两可地应付学生,对说不清的 问题,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回答,待课后认真翻阅有关资料、询问同事、认真思考之后再给学 生解答,在教学中老师还应介绍与教材相关内容的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拓其知识视野,培养其创新求异的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三、运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解答 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寻找多途径、多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体现出高度的 创造性思维特征。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可以引起学生广泛的自由联想,思路流 畅开阔,从中获得许多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要指 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听、说、读、写,把创造性思维训练富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之中。如,我在讲《詹天佑》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有 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用什么办法克服这些不足?傣天佑当时为什么选择了人字形路线? 这样引导学生分析人字形铁路的美中不足,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了学生对 人字形铁路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詹天保杰出的创造才能。 四、启发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理解性默写

九下理解性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8.《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0.《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1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7.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18.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创造性思维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造性思维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主轴,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实验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不同于一般知识课教学,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又没有规定的内容,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凭借各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图形、游戏、故事、等智慧活动,进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训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训练、直觉思维、分析思维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无拘无束地想象,无边无际地思考,再独特、新颖的思维活动中,相互启发、激励、碰撞。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思维的层次 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要把握好训练的层次,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先引发学生的思维进入状态。如进行指操训练、短时遐想、脑筋急转弯、故事引入等,目的是启动思维的闸门,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积极参与主体训练。其次是主体训练。这一环节要根据训练任务,选定某一教材,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创设情镜将训练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凭借内容展开想象,围绕问题展开思维、讨论、争议,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活跃起来,促使他们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造思维的连锁反映,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第三是总结提示,启智明理。在主体训练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概括思维技法,揭示认知规律,提示进一步思考的新角度,

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和愿望。第四是思考操作。这是一项弹性训练,可以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主要是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再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这个训练层次是完整的、有序的、也是可调控的。整个训练在诱导启发、积极思维、多向交流、求新求异的氛围中进行,这是训练程序的层次。如果从训练内容上讲层次,那就必须把握好创造性思维最本质最重要的三个特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特性。这三个特性是有层次的:流畅是基础,变通是关键,独特是本质。训练应当从流畅入手,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围绕课题迅速开阔思路,要想的快,想的多。在流畅的基础上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变通,即思维换向,向多角度、多类别发展,惟其如此,才会突破定势的束缚,产生更好更多的思维产品。最后,还要及时的发现和肯定学生的独特性反映,这种反映是创造性的真正本质。这“三性”的发展,反映了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如采用“篮子的用途”训练学生的思维,经过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会说出篮子所有用途,如搬运东西、盛东西、在水里捞东西、当鸟窝、燃火取暖、当装饰品、当鸟笼、卖钱、……,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篮子”常用用途的概念,出现奇特的想法,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出现多思路、多答案、多角度的思维。由于思维的变通,使篮子的用途不断发生变化,将事物的功能进行转化,产生新颖、独特的观念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训练的最高层次。 二、注意训练的难易度 思维的难易度是指学生的思维应逐步由流畅、灵活、独特进入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理解性默写汇总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下册理解性默写汇编 《沁园春·雪》毛泽东 1、主旨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爱这土地》艾青 1、主旨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乡愁》余光中 1、写国愁的句子: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岳阳楼记》范仲淹 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岳阳楼记》中2.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醉翁亭记》欧阳修 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湖心亭看雪》张岱 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独往湖心亭看雪。 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测试卷 总得分_________ 基础知识及运用 (30分) 1.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2分) (1)公输b ān ( ) (2)敝y ú( ) (3)f ù( )鱼 (4)j īng ( )国 (5)一d ān ( ) (6)c ù( )尔 (7)g ǒu ( )得 (8)l ǐ( )泉 2.下列加粗字拼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拂士(b ì) 米粟(s ù) 行拂(f ú) 胶鬲(g ?) B .至于郢(y íng ) 侮臣(w ǔ) 荆国(j īn ) 胡不见(xi àn ) C .窃(qi a) 锦绣(j ǐn ) 褐(h a) 糠糟(z āo )犀(x ǐ) D .鼋(yu án ) 楩(bi ān )楠(n án ) 牒(di ē) 圉(y ǔ)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3分) (1)子墨子( ) (2)起于鲁( ) (3)吾义固不杀人( ) (4)胡不已乎( )( ) (5)舍其文轩( ) (6)舍其粱肉( ) (7)攻城之机变( ) (8)而曰( ) (9)楚寇( ) (10)邻有敝舆( ) (11)故不为苟得也( ) (12)贤者能勿丧耳( ) 4.下列四组加点字用法和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分) ?????? ?何若人为此楚造云梯之械为公输盘A. ?? ?????攻宋也之臣以王吏之愿借子杀B. ?? ?????公输盘见于是我于王见胡不C. ?????? ?不争,争而不得而知争所有余而杀所不足D. 5.下列句子不是反问句的一项是( )(1分) A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B .此为何若人? C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D .宋何罪之有? 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5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 册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15枣儿16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十首古诗词之后五首理解性默写题

九年级下册课外十首古诗词之后五首理解性默写 (六)《望月有感》 1、《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 ”。 2、《望月有感》中写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自伤孤寂的比喻句为“。 (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卜算子》.。,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八)《别云间》 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 客,今日又南冠. 2、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表 达深沉的亡国之痛的两句是。 3、写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 。 4、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 5、夏完淳的《别云间》中回忆三年在外羁游,感慨今日被俘的诗句是 。表达对祖国的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闪烁着爱国主义的诗句是: 。写作者面对死亡但仍留恋故乡的诗句是:。表示作者死后仍将抗清决心的诗句是。 (九)《雁门太守行》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 2、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查内容: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诗词《出师表》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幌.子(huǎng)睥.睨(pì)馋.鬼(chán)镗镗鞳.鞳(tà) B.侦.缉(zhēng) 污秽.(huì) 凝.视(níng) 赫.赫扬扬(hè) C.忌讳.(huì) 鞠.躬(jū) 囫囵.(nún) 脚镣.手铐(liào) D.怵.人(shù) 国殇.(shāng) 诡谲.(juě) 喃.喃自语(nán) 【点拨】B项,“侦”应读zhēn;C项,“囵”应读lún;D项,“怵”应读chù,“谲”应读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分) A.忌讳咆哮名燥京师指天画地 B.簇拥踌躇咬牙跺脚另请高明 C.钢盔童谣小题大做不屑置辨 D.雷霆污秽雕梁画栋金璧辉煌 【点拨】A项,燥—噪;C项,辨—辩;D项,璧—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某景区用“纣王妲己”做宣传,真是哗众取宠 ....,自毁长城。 B.雕梁画栋 ....的古戏台,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C.小明写完作业,关了灯,蹑手蹑脚 ....地上床睡觉。 D.一场暴雨把我困在了公交站台,正在我无可奈何时,朋友齐鑫拖泥带水 ....地出现在我面前。 【点拨】“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这里属望文生义。 4.(广东中考)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香港学员与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将“探望”改为“探访”) 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将“197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 C.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在“爱国”前加“是否”)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删掉“的原因”) 【点拨】搭配不当,应将“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改为“探望外来工子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或删除“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剧,都是话剧。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九年级(下)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 (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 (lóu yǐ) 蝼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专题学习感悟 阿城市小岭镇一中李升义今天学习了“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感触很深。作为教师教学方面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伴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我认为,创新教学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开启学生的创新大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首先,从《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核心就是把过去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自主地学习,帮助他们自主地建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发起挑战,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创建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通过阅读、思考,让全班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全班一齐思考,一齐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合作思维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引导学生站在高处观察事物,“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小了:反过来,“不识庐山真面目”不正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吗?教学也象登山一样,只有攀登到最高处,眼界才放得开,才能看到壮阔无比的大千世界,才能领略无穷的风光。站得高,想象才能丰富,思维才开阔。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论长文短课,都应有个制高点,并且引导学生在这个制高点上,鸟瞰全文,驾驭全篇,只有这样,才不致于被错综复杂的事物所迷惑,才能有所发现。《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写得很简练的散文,课题以“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作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来说,重要的不在于这个回答百分之百的准确,而在于形成这个答案的过程:为什么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呢?这便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制高点),从这一点出发,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战斗场面)、国际主义(抢救儿童场面)和爱国主义(防空洞里吃雪场面)才被一一地发掘出来。可见,引导学生站高望远是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思维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忽视了这一点,教学就有事倍功半的可能。 而以上这些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个轻松愉快,开放探究似的课堂,使学生更好体验合作、竞争的成功乐趣。我在上《曹刿论战》时,分析完了“论战”一段,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引用兵书上的一句古语让学生补充,“两军相遇,()者胜”,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七嘴八舌地说,答案包括“勇敢”、“有勇气”、“强大”、“抓准时机”等等,再经点拨引导学生用一个字填时,大多数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后都想到了“两军相遇,(勇)者胜”。但我还不肯罢休,进一步追问:“勇者相遇,()者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得出了更多的答案,如“有能力”、“聪明”、“强大”等,当我再引导学生一个字填写时,大多数学生也想到了“勇者相遇,(智)者胜”。当时我很兴奋,便心血来潮地追问:“那智者相遇,()者胜?”,一时之间,学生交头接耳,面面相觑,仅有几个答案也不尽准确和完善。我建议学生再分组探讨,其中有两个小组联系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便顿悟起来:“智者相遇,(仁)者胜”。我又补充讲了老子的名言:“勇者无畏,智者无惑,适者有寿,仁者无敌”。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精编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班级:姓名: 教材目录: 一、古诗词背诵篇目 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课外古诗四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23.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课外古诗文默写: 南安军/文天祥 别云间/夏完淳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二、古文背诵篇目 9.鱼我所欲也/《孟子》 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0.曹刿论战/《左传》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 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一次练习《孟子两章》同步训练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 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 ..其身()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用课文词语回 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 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 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 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 ..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着引导初中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这个中心目标,将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编排如下: 一、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编排了《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黑人谈河流》等六首新诗,这六首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土地情思”的主题编排,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第二单元: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主题,选编了《孔乙己》《薄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等四篇中外小说,它们风格各异,在人物刻画方面各有特色。学习重点是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第三单元: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编了《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难点在于发掘课文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 第四单元: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所以编排了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即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还有我国新时期文学中的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变脸》,一个话剧小品《枣儿》,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重点在于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特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单元:本单元进行的文言文教学。所选文章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长期被尊为文章典范的议论性散文。有选自《墨子》中的《公输》,选自《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有选自《庄子》中的《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学习本单元,重点是强调朗读与背诵,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还要了解先秦诸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或故事来发议论、讲道理及都喜欢采用对话或问答的方式等艺术特点。 第六单元:本单元仍是文言文教学。所选的五篇诗文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记叙性的文章有:《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歌有选自〈诗经〉中的〈关雎〉、〈蒹葭〉。重点在于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记诵课文。难点是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二、知识技能目标 第一单元:引导学生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阅读方法。 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旨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个全面的认识,认识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还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等操作能力 第二单元:指导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的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帮助学生巩固小说的阅读方法,即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再理解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学习、巩固人物的描写方法。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学会阅读、欣赏小说,培养复述小说情节、尝试小创作的能力。 第三单元: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背诵或摘抄其中精美的篇章、段落或句子,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改革的大潮把我们推进到一个崭新时代。教研、教改成为时代的主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齐头并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明白,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的一个核心,只有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造就符合时代潮流的栋梁,结合实际,从教改、教研的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人的创造能力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科学文化知识是前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为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是人们进行思维的根本,一切现象和事实表明,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必须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没有思维,就不可能认识世界,也不可能有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所有科学家的发明和创造是他们创新的智慧结晶,是思维成果的体现。也就是说,思维方法和思维水平越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效果也就越明显。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而且具有创新和开拓性,是创造性智力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独立支配学习的一种动力。只有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思想才会解放,思维才会活跃,潜能才能得以发挥,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学生学习时,才能在课文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课文时,能深入地去体验作者的生活、思维、以及语言的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去想象、去创造,应从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早有“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说法,从一些教育现象中得知,还有一部分教师教学的观念还难以更改,教学的过程大多被教师主宰着,学生却被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用信息时代的语言描述,学生就是一套纯粹的输入设备,输入什么,他就只有什么,甚至被动得什么也不知。这样,无意中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就会被禁固,变得呆板,成为固定性思维模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去研究、去设想,只能原地踏步,教育的改革将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痛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形式应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强调独立思考,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课文)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17.《公输》(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从两个方面批驳对方观点。一方面,揭露“一部分人”,即国民党当局,“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另一方面,用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最后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怀疑与学问》一文,围绕“怀疑”与“学问”的关系论述了“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一论点。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启发读者在学习中要有怀疑精神,认为只有善于提出疑问,积极思索,认真辨别,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3.《谈创造性思维》一文,由一个包含四个图形的问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需要创造性思维,引发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和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的相关论述。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4.《创造宣言》一文中,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二、字音字形 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玄虚( xuán xū ) 渺茫( miǎo máng ) 麻醉( má zuì ) 笼罩( lǒng zhào ) 家谱( jiā pǔ ) 脊梁( jǐ liáng ) 摧残( cuī cán ) 倘若( tǎng ru ò )污蔑( wū miè ) 搽chá前仆后继( qián pū hòu jì )诓骗(kuāng piàn) 自欺欺人( z ì qī qī rén ) 埋头苦干( mái tóu kǔ gàn ) 舍身求法( shě shēn qiú fǎ ) 不足为据( bù zú wéi jù ) 怀古伤今( huái gǔ shāng jīn )省悟( x ǐng wù脂粉( zhī fěn )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gù xié gāng ) 程颐( chéng yí ) 张载( zài ) 譬如( p ì rú ) 凶险( xiōng xiǎn ) 视察( shì chá ) 轻信( qīng xìn )腐草为萤( fǔ cǎo wéi yíng ) 不攻自破( bù gōng zì pò )虚妄( xū wàng ) 盲从( máng cóng ) 步骤(bù zhòu) 折扣( zhé kòu ) 懒惰( lǎn duò ) 流俗( liú sú ) 塾师(shú sh ī) 墨守( mò shǒu ) 停滞( tíng zhì ) 大儒( dà rú )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