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数学活动动物找家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动物找家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动物找家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动物找家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动物找家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动物找家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培养幼儿对门牌号码的认知、分析和推理能力,提升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动物找家教案吧。

设计意图:

门牌号码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有些比较重视,善于结合实际生活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家长可能会让孩子了解自己家的门牌号码,甚至是门牌号的意义,但也有些家长可能就疏忽掉了。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为了培养幼儿对门牌号码的认知、分析和推理能力,建立门牌号与房间的一一对应的概念,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设计了这样一节《动物找家》的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门牌号码的认知、分析和推理能力。

2.提升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能力。

3.引导幼儿根据门牌号找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四张房子图,记号笔,在地上贴两个三层每层三间的房子。

小动物卡片和门牌号,幼儿人手一个。经验准备:

掌握6以内的序数。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门牌号表示的意义。

难点:根据门牌号找家。

活动过程:

1.联系生活,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家住在几零几吗?”

幼儿1:“我家住在40l。”

幼儿2:“我家住在303。”

(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幼儿说的门牌号)

师:“你们知道几零几里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大部分幼儿很茫然,有几名幼儿回答说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门牌号的秘密。”

分析: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了解了幼儿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经验储备,引起幼儿对门牌号的兴趣。

2.读读认认,初步感知门.牌号。

师:(出示三层三间的楼房图)

“你们看,这是狮子大王给小动物们造的新楼房。每个房间上面还有门牌号码呢?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横着读10l、102……竖着读lOl、201、301……)。”

幼儿读得不是很顺。分析:由于幼儿平时对门牌号关注得比较少,所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帮助幼儿初步认识、感知门牌号。

3.观察比较,发现门牌号的意义。

师:“读了这么多门牌号码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1:“我发现了l01、102、103中都有一个l。”

师:“是吗?(教师指着第一横排)我们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三个门牌号码,你们看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为什么这个是l,这个是2,这个是37这个l、2、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2:“我不知道。”

幼儿3:“这里的l表示第一层。”

师:“对了,这些门牌号的第一个数字都是l,表示第一层,也就是一楼。那201、202、203这三门牌号都有数字几呢?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儿4:“都有数字2,表示二楼。”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门牌号中前面的数字有什么秘密了吗?

(请三个小朋友说一说)原来门牌号的前面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或几楼。

(师指着一楼的第一个房间)

师:“这是一楼的第几个房间?”

幼儿1:“第一个房间。”

师:“那前面的数字刚才我们知道了是表示几楼,那这前面的数字是1表示几楼?(一楼)后面的1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儿2:(大部分幼儿若有所悟)“是第一个房间。102的2表示第二个房间,103是第三个房间。”

师:“你们知道门牌号最后面一个数字的秘密是什么吗?数第几个房间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幼儿3:“门牌号最后一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师:“302表示什么意思?303表示什么意思?”

(总是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幼儿抢着回答,其他一部分幼儿还是一知半解)……

分析:这一部分,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观察门牌号的相同之处,从而归纳、总结得出门牌号前面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和最后面一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4.送小动物回家,加深对门牌号的理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门牌号里面藏着什么秘密了吗?那下面我们就根据门牌号的秘密,帮旁边桌上的小动物找家。找的时候要先根据门牌号的前面一个数字找到几楼,再根据后面一个数字找到第几间。你们随便找个位置,每人到盘子里拿一个动物图片,根据动物头顶的门牌号码,把小动物送回家。做好了之后还要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送的小动物是住在几楼的第几个房间。”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并注意个别指导。

集体交流:你送的哪只小动物?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小动物的家的?分析: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依赖于练习和应用,设计这个帮小动物找家的练习,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门牌号意义的认识。让幼儿分组练习有利于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教师对一些还不太会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要求先做完的孩子把门牌号的意义和找家的方法和同伴交流,可以展现孩子的思维轨迹,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通过让幼儿学习门牌号的意义及根据门牌号的意义找家这些活动去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对门牌号与房间一一对应的能力。

从教学的策略来看:

1.在动手操作中训练幼儿的xx。

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找家的活动供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内化门牌号的意义,再把对门牌号的意义认识、头脑中已有的空间概念及数概念等知识经验重新组合、建构变成幼儿所学的新的知识经验,再去利用这些新经验给小动物找家。

2.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思维训练活动的积极性。

这个游戏让幼儿既兼顾别人的思维,又融入自己的思维,锻炼了思维的批判性,也满足了孩子喜欢挑战的心理,同时也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说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观察关于运动系统的图片和模型、观察自身相应的运动系统结构,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体验运动过程自身运动系统的变化和其它系统的参与情况,认识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尝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骨、骨骼肌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节的结构;骨骼肌与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3.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设计 温故知新:播放“动物的运动”视频,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概括动物的运动,过渡到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形态结构、分布、功能 小活动 请你摇摇头或抬抬手,想一想,人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引导学生答出:骨、骨骼肌、(骨连结)关节 观察与思考一(展示家兔骨骼标本和人体骨骼模型) 1). 对照 P29家兔的骨骼图,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和人的骨骼模型,重点观察四肢的骨组成。思考:骨具有哪些功能? 2).对照自己的四肢,找出相应骨的位置 上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下肢:股骨、腓骨、胫骨、跗骨、蹠骨、趾骨 3).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形态结构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骨的功能的关系? 点评学生的回答。 展示小资料“长骨的解剖结构”、“骨折” 归纳:骨的形态多样,坚固而轻便,主要具有支持、保护的作用。 2.关节:结构、分布、功能 观察与思考二 1).观看有关“关节”的视频;填出关节各部分结构名称 2).活动活动你的四肢关节, 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中班数学活动《花开了》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花开了》教案及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活动名称:《花开了》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骰子上的点数进行相应数量的匹配操作。 2、发现自然数列中“一个比一个多1”的数学模式。 活动重点:发现自然数列中“一个比一个多1”的数学模式 活动准备:教具:1-6的数字板1张、6点大骰子1个、红点贴画21张、贴有磁扣的花朵图片21张。 学具:6点小骰子若干(两人共用1个)、游戏图19y,贴画19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制作数字板 ※老师这儿有一块大花园,这块儿花园被老师开垦成了一块块儿小地,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块花园除了这些一格一格的小地还有什么呢? ※ (有数字宝宝),有哪些数字宝宝呢?(1、2、3、4、5、6)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帮我把这块儿大花园撒上种子,怎么撒呢?听清楚,在每一个数字上面撒上和它一样多的种子,每个格子撒一粒。 ※ ※幼儿操作完成后,引导他们发现“数字板”上数字之间“一个比一个多1”的关系。 ①我们的种子撒完了,谢谢你们。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老师现在这块大花园像什么呢( 像楼梯、像三角形……) ②两个挨着的数字,红色圆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比一个多1,像楼梯) ③如果老师把数字增加到7的话,圆点会发生什么变化( 变多) 2、覆盖数字板 种子撒完了,现在只要我们小朋友在这块大花园里撒上魔法水,大花园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来啦。怎么撒呢( 当、当、当当,出示6点大骰子)一会儿我的魔法骰子扔到几,就能为这个数字的种子撒上和它一样多数量的魔法水,让它开出和骰子上点数一样多的花。如果掷到的数字已经覆盖上了,就轮空一次,重新掷骰子。 当所有数字上的“种子”被覆盖后,请小朋友观察数字板,咦我们的种子都变成了什么?(花朵)为什么看不到我们的种子了呢( 花朵的数量和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正好把种子覆盖住)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10的守恒》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10的守恒。 2、能根据操作结果作记录,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重点: 数量不因物体形状大小、空间距离变化而受到影响。 活动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队形。 活动过程: 首先是导入活动:幼儿唱歌《十个印第安小朋友》,激发活动的兴趣。接下来是集体活动:玩变队形游戏,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接着是探索发现:幼儿操作:种子排队和穿项链。目的是让孩子进一步理解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用长短不同的10根吸管分别穿两条项链,观察项链长短的差异。再接着是反省互动:你用10颗花生和10颗黄豆排的队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呢?(一队长一队短)为什么他们的长短不一样呢?(因为花生大黄豆小)你用了几根长吸管、几根短吸管?(10根)穿出的项链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一个长,一个短)最后是教师评价总结:今天,印第安小朋友和我们玩变队形的游戏和给花朵摆队形,还用了种子、吸管来排队和穿项链,相同数量都是10的物体,不管队形、排列的长短怎么样,它们的数目都不会变。在今

天的操作活动中,小朋友能有序取放材料,桌面干净整洁,还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也自我反思了一下:觉得在整节活动中我与孩子的互动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在导入活动这一环节,我与孩子一起唱歌《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在探索发现这一环节,我觉得我做得不够好,是我在安排孩子操作。在讲解操作要求时,引导得不够明确,而导致孩子在操作:种子排队和穿项链时,有的孩子出现长短吸管一起穿项链,有的孩子在给种子排队时出现种子之间有空隙。虽然我有讲解示范,但我在表达时语言不够简练,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只想快点操作。 通过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我们老师的引导语要简单明了,语速要放慢,这样才会引起孩子的兴趣,整个活动才会有意外的收获。

中班数学活动封闭式数数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封闭式数数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封闭式数数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数数的经验,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封闭式数数教案吧。 设计思路: 1.主题活动中融入的数活动 近日我班正在进行“动物世界真奇妙”的主题活动,在认识一些鸟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对于各种各样的蛋产生了好奇与浓厚的兴趣,此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孩子比较熟悉与喜欢的四种鸟卵作为孩子们数数的载体,既帮助孩子们积累了相关的数经验,同时也进一步地增强了孩子们对于各种鸟卵的兴趣与认识。 2.数活动中融入的趣味游戏 数活动本身逻辑性概念性较强,而幼儿又是具体形象性思维,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数活动融入到有趣形象的游戏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富有情节的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数经验。 3.本班幼儿数经验的最近发展区 有序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已没有多大挑战性,大多幼儿都能较为准确地点数,然而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在点数一些排列成封闭状的物体时,由于缺少方法,常常出现数错与数

不清的现象。孩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点数经验,但是在点数中缺少方法,所以在数一些乱序排序与封闭式排序的物体时,出现了困难,因此,只要在方法上稍加引导,就能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 2.鸡、鸭、鸽、鹌鹑图片及蛋样品各一只 3.摆放成封闭式的平面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若干 4.数字卡片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交代主题,活动导入 1.游戏《连线找客人》 2.幼儿连线后,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注意排序:鸡、鸽、鸭、鹌鹑) 二、配对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动物气象台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气象台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花蛇、燕子等动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3、幼儿能产生对动物预报天气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打雷下雨声音"的磁带、录音机,故事《动物气象台》挂图、 2、"动物怎样预报天气"视频,电视机,DVD播放机 3、搜集有关动物预报天气的资料照片 活动过程: 一、给幼儿听"打雷下雨声音",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平时,我们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是下雨还是晴天呢?(看天气预报) 3、我们小朋友们出行有天气预报员为我们播报天气,那小动物们呢?它们有没有预报员呀?他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 引导幼儿讨论。 二、观看"动物怎样预报天气"的视频。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除了刚才小朋友讲的看的,还有一些动物会预报天气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叫《动物气象台》,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三、出示图片,教师讲故事并提问。 1、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每说出一个动物的名字,都要请幼儿学说一下他们的对话,并演示一下他们预报

天气情况时的样子。(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比如:说到燕子时,请幼儿学习燕子低飞的样子,鼓励孩子们模仿不同的飞翔的方式。 2、教师小结故事内容: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小花蛇、燕子、知了都有预报天气的作用,它们都是动物气象员。小花蛇用过道、燕子用低飞、知了用唱歌以及花蝴蝶躲到花叶底下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大雨要来了。 3、动物气象员这么神奇,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有预报天气的本领?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在家帮孩子搜集的资料就大显身手了)。 4、教师出示各种资料照片,请幼儿欣赏并讲述。让孩子通过真实的视觉感官加深对动物预报天气的认识。 (1)今日公鸡早进笼,明天太阳红彤彤。 (2)乌龟背壳上出现水珠要下雨; (3)蜘蛛收网要下雨,撒网要晴天; (4)羊躺在屋檐下要下雨,在草地上蹦跳要晴天; (5)如果猪叼草,预示将要下雨; 附故事:动物气象台 天空晴朗朗,可是有点闷热。 小猴子要到姥姥家去,他心里想:天气热点儿没关系,只要不下雨就好。 小猴子刚走出家门,迎面碰上了小花蛇。小花蛇很少出门,小猴子看到她觉得很奇怪。便问:"小花蛇,你也要去姥姥家吗?" 小花蛇说:"我出来是给大家预报天气的。你不要去姥姥家了,天要下雨了!" "你瞧,天气晴朗朗的,怎么能下雨呀?"小猴子不相信。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

人教初中生物八上《动物的运动》教案_9

动物的运动 练基础(10分钟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13·湛江学业考)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在土壤中没有动物运动 B.爬行动物的运动不需要能量 C.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无关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分析表格:首先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动物运动方式与环境、运动器官的关系,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 (2)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实例,剖析选项。 解析选D。本题考查动物的运动。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在土壤中穿行;由题表可知,任何动物的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运动器官和生活环境都是相适应的。 2.在静谧的红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白鹭在空中盘旋,鱼儿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滩上“横行”。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行走 解析选A。白鹭、鱼、螃蟹分别代表空中、水中和陆地三种生活环境中的动物,其相应的运动方式分别是飞行、游泳和爬行。 3.(2013·营口学业考)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 ) A.由全身骨骼组成 B.由关节组成 C.由神经和骨骼肌组成 D.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解析选D。本题考查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又是由骨和关节等组成的。 4.(2012·青岛学业考)小王大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B.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C.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D.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解析选D。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头位于关节窝内,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有光滑的关节软骨,使关节运动灵活,关节囊包裹着整个关节,使关节牢固,当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则该关节无法正常运动。从题干中可知,小王是颌关节脱臼造成的。 拓展归纳脱臼及其急救 (1)脱臼: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的时候,往往会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使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2)症状:脱臼的部位往往出现肿胀、疼痛,并且失去运动的功能。 (3)急救:这时候必须注意不要让已受伤的关节再活动,以免伤势加重,并且应该立即请医生治疗,将关节复位。 5.(2012·永州学业考)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女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 ) A.皮肤破损 B.肱二头肌拉伤 C.肱骨骨折 D.肘关节脱臼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人体运动的完成。人体的运动是由骨骼肌收缩牵拉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完成的。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可能是肱骨骨折、肱二头肌拉伤或肘关节脱臼引起的,与皮肤是否破损无关。 6.下图为人体上肢骨骼肌的模式图,当我们双手自然下垂时,①②肌肉的状态是( ) A.①收缩、②舒张 B.①舒张、②收缩 C.①②同时收缩 D.①②同时舒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 (1)根据图示可以识别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2)不同运动状态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收缩还是舒张。

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教案及反思 The teaching plan and reflection of the middle class mathematics activity "interesting graph ics"

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教案及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有趣的图形活动反思: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

幼儿园中班语言《动物气象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生活中孩子们总是喜欢听故事,演故事,其中最感兴趣的是演小动物,小动物的动作经常被孩子们模仿表演,乐在其中。而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天气变化之前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预报天气的作用。为此,我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时机,设计了这一活动,本次活动的内容。意在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关于气象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通过倾听知道一些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式,模仿小动物心里活动的语句,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萌发探索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奥秘。 活动名称:中班语言《动物气象台》 活动领域: 活动班级: 执教教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花蛇、蝴蝶等动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3.通过表演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奥秘

活动重点:通过听故事,知道小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活动难点:模仿小动物间的对话,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雷雨声) 师:你感觉天气怎么样?(天气不好...) 师:那我们怎么提前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看天气预报)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师讲述故事《动物气象台》 三、创设情境,学习对话 1.小猴子去姥姥家时,一出门碰上了谁?(小花蛇) 2.小花蛇为什么不让小猴子去姥姥家? 3.小花蛇怎么知道天要下雨呢?它说了一句什么话? 4.哎?大家看,这是?可是这一次它飞的?(很低)这又是为什么呢?幼:它在预报天气 师:它说了什么?(天快下雨了) 5.花蝴蝶怎么告诉小猴子的呢?(我不在花丛中飞舞,现在要躲进花叶底下,这就是向大家发出了天气预报) 谁想来学一学漂亮的花蝴蝶呢?(哇·小蝴蝶们真漂亮,快飞回家吧)四、角色表演,游戏巩固 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五、活动延伸,引导探索 这个故事可真有意思啊,今天小朋友们知道了好多的小动物怎样预报天气,现在天气晴朗了,小青蛙叫了起来,小蝴蝶飞了出来,我们回到表演区继续表演吧!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五以内的相邻数》 河双镇中心幼儿园李秀琴本学期,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三优课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从中我重新认识了数学教学活动。《纲要》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关注的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去挖掘。 本次活动我开展了《五以内的相邻数》,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本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解决故事中问题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学习知识。 首先,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做多种新颖有趣的游戏导入学习内容。我让幼儿帮数字宝宝排列队伍,激发了对数字的兴趣。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个部分以故事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然后,小动物找到邻居后,以帮花儿找朋友的形式做游戏,请小朋友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的这一过程,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比它多1的数是大邻居,比它小的数是小邻居。从而为探索后面数的相邻数作好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 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难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难的来进行挑战。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通过这次的活动,首先让我体验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故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活动若能再准备一些动物头饰让幼儿表演故事里的事情效果会更好。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

《动物的运动》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本章后面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一个基础,学习有关动物运动系统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运动的本质非常重要,同时可以巩固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1、在探究实验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模拟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重点:1、运动的结构基础及相互关系,需其他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 2、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难点:概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方面的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

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强,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时期,以人体为例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学生的积极性会较高,便于学生接受。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两块硬纸板(或硬塑料板)、两根皮筋、剪刀、图钉(或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讲解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表现的如:捕食、求偶、迁徙等行为的各种各样的运动是依靠哪些身体结构,它们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带着这些问号,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三、新课教学: 1、运动系统的组成 自主、合作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本48-49页,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并讨论完成讨论题。 学生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教师补充如下: 指导观察哺乳动物家兔和人的骨骼图,重点观察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基础。 设疑: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结的? 学生思考

2021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气象台》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气象台》 1.了解小花蛇、燕子动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能运用新学的知识判断天气变化。 1.《动物气象台》的PPT课件。 2.《动物气象台》情境图及小花蛇、蜻蜓、蝴蝶、蝉、小猴、喜鹊图片。 1.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天气怎样呢?那你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呢?明天还没有到来?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提前知道天气呢?引导孩子说出看天气预报(听广播等)。 2.出示云图,讲解天气预报原理。 气象专家通过卫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由计算机处理制成云图。专家通过分析云图,预如天气状况,(教案出自:教案网)再由气象员告诉大家,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 3.讲故事《动物气象台》,使幼儿了解动物会预报天气。 人有气象员,动物也有气象员。它们是谁呢?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动物气象台》。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小动物在不同的天气,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动物能够早早的给我们预报天气。 4.拓展幼儿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

5.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游戏玩法:教师戴乌云头饰,表示天要下雨,小朋友自由选择头饰扮演小动物并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 游戏规则:认清动物头饰,表演时要注意安全;听清老师的要求,快速用正确的方式预报天气。(引导、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演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物结合教案(附教学反思).doc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物结合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本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有18名女生,12名男生,虽然孩子对蒙氏数学都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对于按数取物的学习中都掌握的很好,但是由于本学期刚从其他幼儿园转来了5名幼儿,再加上数物结合是本学期中班数学的重点知识,考虑到以上问题及幼儿程度上的差异,所以设计本节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读数字11-15。 3、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操作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生活中了解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串珠、数字拼板。 2、学具准备:串珠、数字拼板;雪花片、响板、串珠及数字图卡若干 3、《操作册》第4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①师幼互相问候 ②走线,听节奏走步。要求幼儿两只脚始终在线上走,走时按教师喊或拍的节奏边走边数步数,然后跟着音乐做和老师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①感知数物结合 创设情境:金色王国里有许多的金色串珠,彩色王国有许多的彩色串珠,它们想成为好朋友。数字王国的数字卡片决定介绍它们认识,我们帮它们组合在一起吧。 ②教师出示教具串珠、数字拼板。幼儿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金色串珠和彩色串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颜色不一样、数量不一样、金色串珠都是10等) ③引导幼儿听老师拍手让小朋友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手并告诉老师。如:老师拍了12下,就请拿出串珠、数字拼板中的数字卡片12,再取出相应数量的串珠卡(个位上是2的彩色串珠,十位上是10的金色串珠)放在串珠、数字拼板的控制板上拼成12的串珠、数字拼图。 ④教师总结:金色串珠是由10个金色珠子组成的,它们组成了1个10,我们称它为金色串珠10。1在十位上表示10(一串金色串珠),2在各位上表示2(2个彩色串珠) ⑤教师请个别幼儿在控制板上来操作数字13(巩固数物结合)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那么,幼儿园数学活动区应如何开展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教师对本学期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比如,本周小班数学活动的目标是“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能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颜色的物体”。那么,小班教师在当周设置计算活动区时,就应围绕着这个目标来提供材料。 数学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关键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动作,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提供材料不单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教育过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例如,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好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他们对活动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兴趣。而到了大班,他们的学习目的性能增强了,能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努力,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小班和大班认知特点不同,同样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师利用印章、实物练习数的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学习任务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幼儿按作业单的要求,配合实物进行操作他们会感兴趣,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有关知识的练习,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它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幼儿各阶段的认知特点。

初中生物_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2.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3.描述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明并能分析资料进行区别; 4.描述社会行为,能联系实际准确判断是否具有社会行为; 5.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 课前准备:兴趣小组录制运动系统短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播放一段猎豹捕食瞪羚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了哪些行为,导入课题。 一.复习过程: 过渡:首先我们以哺乳动物为例来复习运动系统的组成。 提问: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再小组合作,对照课本进行基础梳理. 【任务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一、小组合作,基础梳理(课本P42-P43) 1.关节由哪几部分组成? 2.关节有何特点?分别由哪些结构决定? 3.骨、关节、骨骼肌起什么作用?它们怎样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 4.运动需要哪些系统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二、表达交流,教师点拨 (一)关节

1.关节由、、构成。完成关节图。 2.关节的特点是和。和体现了灵活性,和体现了牢固性。 (二)骨骼肌 1.骨骼肌由1 和2 组成。 2.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连在不同的骨上。 过渡:同学们的基础梳理的很扎实.现在来检查一下你是否能灵活运用。迅速完成学案上的对点导练1和2: 三、利用对点导练,巩固掌握基础知识。 【任务二】运动的形成及意义 一.口头描述,理性归纳 二.体验探究,类比提升 屈肘时,伸肘时,双手提重物时,双手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分别是如何变化的? 三.自主完成 (一)运动的方式 (二)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任务三】动物的行为 (一).同位合作,梳理基础(课本P47—P58页,完成相应的问题。) 1.动物的行为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2. 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 3.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谁更能适应环境? 4.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差别?

中班数学活动《花开了》教案及反思

活动名称:《花开了》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骰子上的点数进行相应数量的匹配操作。 2、发现自然数列中“一个比一个多1”的数学模式。 活动重点:发现自然数列中“一个比一个多1”的数学模式 活动准备:教具:1-6的数字板1张、6点大骰子1个、红点贴画21张、贴有磁扣的花朵图片21张。 学具:6点小骰子若干(两人共用1个)、游戏图19y,贴画19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制作数字板 ※老师这儿有一块大花园,这块儿花园被老师开垦成了一块块儿小地,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块花园除了这些一格一格的小地还有什么呢? (有数字宝宝),有哪些数字宝宝呢?(1、2、3、4、5、6)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帮我把这块儿大花园撒上种子,怎么撒呢?听清楚,在每一个数字上面撒上和它一样多的种子,每个格子撒一粒。 ※幼儿操作完成后,引导他们发现“数字板”上数字之间“一个比一个多1” 的关系。 ①我们的种子撒完了,谢谢你们。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老师现在这块大花园像什么呢?(像楼梯、像三角形……) ②两个挨着的数字,红色圆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个比一个多1,像楼梯) ③如果老师把数字增加到7的话,圆点会发生什么变化?(变多) 2、覆盖数字板 种子撒完了,现在只要我们小朋友在这块大花园里撒上魔法水,大花园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来啦。怎么撒呢?(当、当、当当,出示6点大骰子)一会儿我的魔法骰子扔到几,就能为这个数字的种子撒上和它一样多数量的魔法水,让它开出和骰子上点数一样多的花。如果掷到的数字已经覆盖上了,就轮空一次,重新掷骰子。 当所有数字上的“种子”被覆盖后,请小朋友观察数字板,咦我们的种子都变成了什么?(花朵)为什么看不到我们的种子了呢?(花朵的数量和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正好把种子覆盖住) 二、同伴游戏 老师的花园开出了漂亮的花朵,我给每个乖孩子也准备了一个小花园,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全景盒子,取出里面的小花园和花朵贴画。 我们两个好朋友共用一个6点小骰子。商量出谁先扔骰子,你的骰子扔到几个点点就在相应的数字的上方开出几朵花,另一个小朋友要负责监督检查看他贴对没有。一个小朋友贴完换另一个小朋友扔骰子贴花朵。如果你后面扔到的数字已经贴好花朵,就轮空一次,换你的朋友扔骰子。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让花园开出

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初二生物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二章学案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师寄语:生命在于运动! 重点难点:了解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知道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重点是理解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然后 通过做屈肘、伸肘动作,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理解骨、关 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并与机械杠杆活动原理进行类比,充分理解在运动中, 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难点是运动的完成除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还依赖于其他系统的控制、调节或配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情感目标: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运动系统有什么组成? 3、屈肘和伸肘分别是由哪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二、导入新课 在非洲草原上,一头母狮正在悄悄地潜近斑马群,这时,斑马会群起反击吗?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动作。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三、合作探究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由已学动物的一些运动方式,想到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呢?由自己做屈肘伸肘动作,从而猜想运动系统的组成; 2、观察教材29页家兔的骨骼和关节模式图,并结合实物说出关节的组成?体会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

中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相同特征(用途、颜色、大小、形状)的东西可以归成一类,培养幼儿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分类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是老师在幼儿玩积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几名幼儿不是拿积木搭建什么楼房,汽车,而是有的幼儿拿的三角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正方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梯形的积木,这样就及时的进行了这一节课的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相同特征(用途、颜色、大小、形状)的东西可以归成一类,培养幼儿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注重幼儿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同时,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车、树叶、篮球;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车。(教师问:小朋友,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样分?) 2、幼儿小组讨论。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类。 (2)按形状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苹果、皮球是圆形的,梨和车不是圆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苹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车是玩具。 3、以拾落叶的情节出示树叶,树叶大小、颜色不同。 问:我们要把这些树叶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左右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左右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左右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幼儿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认识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2、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幼儿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记录表、贴图;《幸福拍手歌》音乐,《左手右手》音乐,魔术盒;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情景。 1、教师放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并向在座教师问好。 2、教师语言导入为元旦节作准备,进行表演活动。 二、魔术表演 1、教师表演魔术。 2、引导幼儿说出手,知道每个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礼物 1、说一说,左手能干什么?右手能干什么?强化幼儿对左手(右手)的认识。 2、幼儿举手发言,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幼儿,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礼物贴在相应的手上。 四、儿歌表演 1、教师示范儿歌表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优秀教案

第二章动物地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地运动(学案) 教师寄语:生命在于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知道动物所进行地一系列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地活动,都是动物行为.重点是理解动物地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然后通过做屈肘、伸肘动作,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地活动状态,理解骨、关节和肌肉地协调配合,并与机械杠杆活动原理进行类比,充分理解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难点是运动地完成除骨、关节和肌肉地协调配合,还依赖于其他系统地控制、调节或配合. 2、认识动物地运动依赖于一定地结构,. 3、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地意义. 知识点精讲: 一、在非洲草原上,一头母狮正在悄悄地潜近斑马群,这时,斑马会群起反击吗?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都是动物地行为,动物地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地动作.动物地运动依赖于一定地身体结构. (一)运动系统地组成: 1、由已学动物地一些运动方式,想到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地呢?由自己做屈肘伸肘动作,从而猜想运动系统地组成; 2、观察教材29页家兔地骨骼和关节模式图,并结合实物说出关节地组成?体会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地作用. 3、取哺乳动物地前肢或后肢观察肌肉、关节、骨三者位置关系,思考骨骼肌在骨上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二)骨、关节与肌肉地协调配合: 1、了解肌肉结构及其特性.

①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 ②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地特性.骨骼肌受神经传来地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 2、每个学生做屈肘伸肘动作,体会运动地产生过程,同时用另一只手触摸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感受二者地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正好相反,说明肌肉间地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运动. 3、快速做下蹲运动,在运动中感受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等身体地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各类动物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地调节和控制下完成地.除受神经系统地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地参与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地整体性和统一性. (三)拓展创新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地作用吗? 2、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这是怎么回事? 3、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地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 答: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地屈伸.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才能完成直臂提水这一动作. 例题1 哺乳动物地运动系统是由()组成. A、骨和肌肉 B、骨骼和肌肉 C、关节和肌肉 D、骨和关节 变式训练: 1、某人右上肢瘫痪,是由于(). A、肩关节、肘关节不够灵活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受到损伤 C、肌肉内地血管受损 D、支配右上肢地神经受损 2、你地屈肘动作地产生是由于()地结果.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