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摘要: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别具魅力的一部分,它是远古历史的记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文化珍宝。那么它流传到今天,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其价值自不必说,而其本身的特色也是很鲜明的。这里就其现实性与浪漫性做一点阐发,其更多的内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理解与品味。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现实性;浪漫性

中国古代神话流传到今天,一直被人们所传颂,而其中绝大多数的神话故事也被搬上了电视银屏,为更多的人所知道。就是因为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才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早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单就属文学范畴来说,还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价值都是极高的。集中到其某一特征上,现实性与浪漫性可谓是比较突出的,下面就此做一点阐述。

首先,就其现实性来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马克思对于神话的科学概括。简单地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传说。引申来说,“它是远古初民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与社会(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幻想性故事。”[1]当人们看到日月星辰有规则的运行;看到白昼黑夜的变化;看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看到潮涨潮落、阴晴雨雪、花开花落;以及动植物、甚至人类自己的生殖繁衍等现象;可以想象,他们是多么的惊奇!而看到雷电、山火、洪水、猛兽、干旱、瘟疫、等自然灾害的肆虐,又会是多么恐惧!面对这一切,他们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力。因此他们就把各种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现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并在口头流传。也反映了马克思的一句哲学思想:“物质决定意识”。即神话的创作基础是客观存在的,是现实的。

神话虽由人们的幻想构成,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在今天看来虽不免荒唐可笑,但绝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比如,《山海经》所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就明显地反映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他们在劳动的经验中坚信人们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怀有征服自然的信心。又如,“羽民国的人身上生羽翼,驩头国的人有翼、

鸟喙,在海中捕鱼,杖翼而行。这一类的想象,显然也是生活斗争的反映。因为原始人尚未发明网罟等工具,他们看见水鸟捕鱼非常便利,不禁生发羡慕之心。于是设想人也有可能有长翅膀的,嘴也可能同鸟喙一样,在海上以捕鱼为生,何等灵活、轻便。在生产中减少困难,减轻劳动,是人们普遍的愿望和要求,所以这些幻想的产生是极其自然的。”[2]为了突破种种限制,加快走路的速度,缩短走路的时间,远古人很早就幻想飞。飞在原始人看来是最能解决问题的。从最初的飞的幻想意识到“飞车”的具体概念是人类思维思维进一步发展。人类的智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有许多想法往往会不约而同,所以我们的“飞车”也就同西方的“飞毯”和“快靴”等的性质差不多,都反映了原始人对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至于人们在生活经验中所发明、制造的许多器物,如网罟、竹弹、弓箭、车船等,又如发现五谷和药草,驯养牲畜,制作衣裳,建造房屋,创造文字等都是千百万人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努力的结果。

从它的故事原型塑造上看,虽较之于人来说,有的过于夸张、离奇,但其半人半兽、人兽同形的形象却是由人与动物的身体特征共同构成的。要么是在人的躯体上加些动物的特征,要么就是兽质人身。例如“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中神农的原形就是一头牛的形象,“女娲补天”中的女娲是上身为人,下身为蛇的形象,还有炎帝是人身牛首,祝融是兽身人面,海神禺强是人面鸟身,河神冯夷是一条白面长人鱼,甚至像共工这样的大神,干脆就是个九首蛇身,且首尾自环的怪物……在原始社会,人类并不强大,他们与动物是相互制衡的,而更多的时候人类的安全还会受到动物的威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与动物是平等的,同是自然界中的生物,而不存在人比动物高等这样的观念,那么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样的观念:人与动物可以互相通婚,可以互相变形,可以互相演化,这种半人半兽、人兽同形的形象正式这种思维运动的结果。

神话是远古人类历史的记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最初的历史以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如《山海经》中记载:“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木且梨橘柚……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3]这里就记叙了洞庭山的方位、矿藏、植物和在这里居住的人物:尧帝的两个女儿,舜的妻子娥皇、女英。这是其反映现实的一面,也是其现实性所在。那么另一面就是其浪漫性了。

前面说过,神话主要是有人们的幻想所产生的,而幻想是属于思维的范畴,是意识。神话的深处蕴藏着人类要求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而正是这种愿望幻化成了一个又

一个神奇的故事。故事中大胆离奇的想象,还有其所反映的精神状态等都给这些故事染上了浪漫的色彩。现在举出几个著名的古代神话做些说明:

㈠女娲补天《淮南子》[4]有如下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这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显然,神话的创作者对宇宙万物的起源是这样想象的:最初的时候,天地不知为什么经过一度大破坏,洪水暴发了,火也焚烧起来了,弄干了洪水,树立了四极,然后慢慢地造出生物和人类来,才有了今天的世界,所以女娲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人类万物的始祖。这个故事就反映了我国原始人与自然作斗争的无比伟大的力量。

㈡后羿射日《淮南子》载: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这大概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的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故事。故事说的是善射的神弓手后羿为了射去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解除了七年旱灾的威胁。同时又射死了许多毒蛇猛兽,是大家能够安心生产。“九个太阳”的想象就够奇特的了。同时这里也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的意义。故事也塑造了一个同灾害作斗争、替人民做好事的英雄形象。

㈢鲧禹治洪水《山海经》有如下记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这个故事同样塑造了英雄形象,而且是两个。鲧是为人民而牺牲的英雄,而他的儿子继承父志,战胜洪水,也成为人民拥戴的英雄的首领。鲧、禹父子两代治洪水,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神话,它也反映了人民战胜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以及原始人民的智慧。

㈣黄帝擒蚩尤《山海经》载:

蚩尤作兵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传说中的蚩尤都好像妖怪,而黄帝就像一个降魔大将军,而这场战争也被描写得十分惊心动魄,富于艺术想象。

此外还有很多神话同样是极富浪漫色彩的。例如“盘古开天辟”的神话故事,盘古死后“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以及“龟为媒”的神话故事,说的是伏羲和女娲的结合以龟为媒人,还有《山海经》中关于战神的刑天的记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表现战神虽死却仍能够坚持战斗的非凡力量,再如《山海经》中雷神的形象:“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以及人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奇特的想象幻想,同时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而且也极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神话的这种浪漫特色,这种新奇奔放的幻想,对文学艺术都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对文学来说,特别是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作家的想象力,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例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阮籍、陶渊明、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特别是小说、戏剧如《柳毅传书》、《张生煮海》、《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鲁迅的《故事新编》等,或采用其故事,或学习其作风,或改变其原作,因而创作出许多更完整、更美丽、更提高、更惊心动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新作品来。有的辞赋家、诗家、散文家往往把神话故事载入篇章,形诸歌咏,或用作典故,以充实作品的内容;或借为讽刺,以抒写作者的情绪;或炼成词藻,变为精粹的、形象的文学语言。尤其重要的是神话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重要作用。再如艺术,神话故事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摹本和素材,像一些图画作品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涉及到古代神话中的洛神宓妃,还有一些建筑设计都融入了古代神话的英雄人物,再如有的电视、影视作品都将神话故事作为其剧本,如新近拍的电视剧和电影《神话》等,都涉及到此。更深一步来说,中国神话传播到世界中去,也对其他国家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影响,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珍贵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只是其独特文化魅力的表现特征中的一部分,其更多方面还需要人们进一步去发现、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史丛书.民间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中国文学史》费振刚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山海经》汉.刘歆著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版

[4]《淮南子》汉.刘安著凤凰出版社 2009年版

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海洋里面。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1、盘古开天:传说很早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那个时候世界上什么生物也没有。盘古在这片混沌的天地间孕育了18000年后,醒了过来。他将天地劈开,变成了两部分,头顶的叫天,脚下的叫地。盘古施展神功,一直将天变得很高很高,天地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大。后来盘古实在太累了,就躺到地上死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头发变成颗颗星星,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树木花草,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汗水变成雨露,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了五座大山。寓意:鼓励人们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光明。会对人类以及万物的起源有一个新的神话式的了解。 2、女娲造人: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寂寞,于是她想照着自己的样子,用泥巴和水,捏出一些小东西来,她把这些小东西称作“人”。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女娲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寓意:因为女娲的慈爱和善良之心,才有了伟大的人类。女娲在神话中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3、后羿射日:十分艰难。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颗太阳被射落了。接着后羿又连续射掉了八颗太阳,最后只剩下了一颗。人们终于从炎热的生活里面脱离出来,再也不用受苦了。后羿也被奉为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广为传颂。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后羿的勇敢值得人们敬佩,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4、女娲补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把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灾难,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各种五色的石子,用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寓意:女娲对人类的爱心值得我们学习。 5、大禹治水:古时候,人们时常受到洪水的侵害。大禹主动请缨,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前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概要

广西灌阳县水车乡初级中学:陆先进 邮政编码:541606 【内容摘要】神话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有着自己的本质特征。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初民们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话。而且,中国古代神话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色。论文从中国古代神话的思想内容及其所蕴含的精神特质、艺术特性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神话具有篇幅短小而缜密,内容丰富而全面、形态齐全、题材形式多样,且贯穿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中心思想,蕴涵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的传扬,语言简洁、质朴、传神,善于使用各种修辞,富于意象性和想象性,悲壮与崇高的和谐统一等东方性特色进行了研究、论述。从而揭示了神话全方位地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基础的价值。 The myth is the first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which the humanity creates,it has own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Industrious, is brave,wisdom China Initial people also creates be longs to own myth. Moreover,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myth had the model the Eastern characteristic. Paper aspect and so on spiritual special characteristic,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which ancient times the myth content and its contained from China to China ancient times myth length short and meticulous,content rich and comprehensive, shape diverse, also took still German spirit spreading succinctly, the language, plain, is expressive, is good at using each rhetoric, was rich in and the imagination characteristic,the tragically heroic and lofty diapason unifies and so on the image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the elaboration. Thus omni-directionally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 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 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 的灵魂安静。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虽然在欧美奇幻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神 话传奇中,它们却以尊贵无比的四圣兽身份出现。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 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

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 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奇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 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 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许多以 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相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 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因 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而朱雀却是 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在日本的漫画和游戏里,朱雀都是作为强力呼唤兽或者妖兽出现的,比如漫画《幽游白书》和依据漫画改编的同名游戏。 玄武,也叫“真武”,俗称“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 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 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以前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 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 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称北冥,听到这个名字估计许 多读者又联想起北冥归海,还有金庸老先生笔下人物逍遥子的《北冥 归海》。 【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的山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可是 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终年四季如春, 是一片富足漂亮的乐土。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小学生 简化版)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1.︱盘古开天︱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2.︱女娲造人︱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3.︱伏羲画卦︱ 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4.︱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神农尝百草 5.︱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居于昆仑山东南吴国西陲大泽之内,只要以手拍腹,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经久不绝,震耳欲聋,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 6.︱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中国有的地方还将大山叫做“夸父山”,以纪念夸父。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精选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精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说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精选(一) 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 女娲滑行在大地上,羡慕盘古身体上那些优美结构,她热爱树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那些更活泼、更富有朝气的鸟兽虫鱼。在把它们打量了番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鸟兽虫鱼的智力远远不能使她满足。她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这样,世上就会有了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于是,当女祸沿着黄河滑行,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不禁高兴起来。她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这些泥人几乎和她一样,只不过她给他们做了与两手相配的双腿,来代替龙尾巴。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女娲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自然界一种好斗的雄性要素,于是他们

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自然界一种柔顺的雌性素,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这些男男女女的人们围着女娲跳跃、欢呼,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女娲想让人们遍布广阔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于是,她想出一条捷径。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直到绳的下端整个儿裹上一层土。接着,她提起绳子向地面上一挥,凡是有泥点降落的地方,那些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 为了使人类绵延不绝,女娲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让男女互相配合,生儿育女,使人类能繁衍连续至今。 女娲的儿女们在大地上幸福美满地生活着。可是,天有不测风去。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结果将这座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半边天便塌了下来,天上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大地也被震荡得多处破裂。裂口中爆发出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的房屋和农作物。洪水漫过两岸,地下的水流也从其他隙缝中喷涌出来,淹没了大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女娲满怀恐惧地望着成千上万的你饿死和淹死。她决心要拯救她的孩子们,解脱她的儿女们的灾难。女娲滑到黄河边,挑选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再用这些熔化了的液体把天上的洞补起来。女娲不停地补呀补呀,九天九夜过去了,天空终于被补好了,大地放晴了,天边出现了五色云霞。现在雨过天晴后出现的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活跃的舞台,西域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也拥有各自的独特的特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篇一: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在我国已经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为融入了一个凄美的民间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现在许多青年男女将七夕节作为中国式情人节。 小时候,听老人们是这样讲述牛郎织女故事的: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

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夸父逐日...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中国有的地方还将大山叫做"夸父山",以纪念夸父。 篇二:西圣王母 《山海经.西山经》载:「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载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大致像个人,形状威猛,掌管灾厉(瘟疫)和刑罚的怪物。另据「列仙全传」所载: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西王母是汇集西华奇妙真气,

降诞于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阴灵真气,是洞阴至尊。传说中的女神。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篇三: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发鸠山。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篇四:北溟鲲鹏 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篇五:千年应龙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

中华神话故事

中华神话故事 篇一: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 海洋里面。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 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 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 文化。 1、盘古开天:传说很早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那个时候世界上什么生物也没有。 盘古在这片混沌的天地间孕育了 18000 年后,醒了过来。他将天地劈开,变成了两部分,头顶 的叫天,脚下的叫地。盘古施展神功,一直将天变得很高很高,天地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大。 后来盘古实在太累了,就躺到地上死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 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头发变成颗颗星星,鲜血 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树木花草,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 属, 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 汗水变成雨露, 盘古倒下时, 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了五座大山。 寓意: 鼓励人们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光明。会对人类以及万物的起源有一个新的神 话式的了解。 2、女娲造人: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寂 寞,于是她想照着自己的样子,用泥巴和水,捏出一些小东西来,她把这些小东西称作 “人”。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 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女娲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 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 她工作了很久, 双手都捏得麻木了, 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 她想这样下去不行, 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 伸入泥潭, 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 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 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 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 到处有了人。寓意:因为女娲的慈爱和善良之心,才有了伟大的人类。女娲在神话中是中华民 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 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3、后羿射日:十分艰难。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 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爬 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 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 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颗太阳被射落了。接着后羿又连续射掉了八颗太阳,最后只剩下 1 / 13

中国古代神话思想性研究——开题报告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1)选题理论意义 神话以其故事情节的浪漫独特、情节结构的怪异离奇、神祇形象的鲜明生动,反映了人们对宇宙、人生、自然的解释,广泛地描绘了自然现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作为民族文化的神话,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性、鲜明的民族性。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同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神话,希腊神话情节丰富,神祇形象较为丰满,而中国神话内容零散,但文化内涵较为原始。中国社会是世俗社会,神话的影响主要是精神领域,更多的是深层次的文化影响。 (2)选题实际意义 对中国古代神话中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神话中描绘的生动情景在当代社会仍能给人以思想精神上的激励和道德行为上的规范。神话是民族的共同意识和精神支柱。在神话中描绘了壮烈的自我牺牲,崇高的抱负,坦荡的心胸,坚贞不渝的爱情,集中反映了人类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乐观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在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鼓舞和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当今文明社会受到权势和金钱等物欲等抑制下,人类这些美好的品质趋于淡化。从神话中汲取现代生活与现代文化里所缺乏但又为人性所渴望的精神要素,已成为时代所需。 对我国古代神话教育思想的深入挖掘,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继承民族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应充分利用神话这一民族文化遗产,重视神话中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感受神奇浪漫的故事的同时,透过故事情节、英雄形象去发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而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由衷热爱中华民族,激起青少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培养青少年具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顽强拼搏的意志,使青少年潜移默化的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自觉自愿的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同时神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也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七绝三首) 女娲补天 苍穹罅漏万民灾,忍教慈亲不自哀。 彩石补将天一角,九州从此笑声来。 夸父逐日 傲气由来不服天,踏云追日试争先。 此身何惧成灰烬,化作青山到永年。 精卫填海 发鸠有鸟唤其名,衔尽西山欲海平。 休道精灵微薄力,总缘水滴石穿成。 1、神话的产生和神话的本质特征。 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有限,在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科学地了解自然规律和生产中的矛盾与变化,如宇宙的起源、日月的运行、火山的爆发、洪水猛兽的危害、暴风骤雨的袭击等,都让人们感到惊奇、恐惧与神秘,因而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于神的意志和权力,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被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指挥着、控制着。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依据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英雄人物,通过新奇奔放的幻想而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人们的口头广为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对神话大体上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历史形态:可以把神话分为原始社会神话(即原始神话)、奴隶制社会神话(即帝王天命神话)和封建社会神话; (2)按功能:可以把神话分为祭祀礼仪神话、解释性神话、巫术神话和物占神话; (3)按性质:可以把神话分为原生态神话、次生态神话和再生态神话; (4)按内容:可以把神话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等。 中国上古神话按内容分为以下七类:创世神话、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民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十日)、部族战争神话和自然神话等。这七类神话虽不能说把中国上古神话包容净尽、毫无遗漏,但说它概括了其主要内容却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清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浊的气往下沉,就

中国古代古代神话故事练习题答案

中国古代古代神话故事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混沌一团,好像一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上有了,地上有了、鸟兽虫鱼,天地间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火神和水神展开激战,结果水神失败了,他恼羞成怒,用头撞断了支撑天空的一根柱子。 3、女娲补天是用许许多多五彩的,放在大火上煅烧,熔成五彩的,来填补天上的窟窿。 4、原来天上的十个太阳被射下来九个,他的妻子嫦娥最后飞到了上。 5、西王母居住在上,她那里有一种不死药,吃了便可以长生不老,去那里的路非常遥远和艰险,要翻过烈焰焚烧的,渡过连鸟毛都浮不起来的,还要战胜看守进山大门的。 6、教人们开垦农田,打井取水,种植五谷,人们感激他的恩德,尊称他为“ ”,为了给人们治病,他还遍尝百草,曾一天内中了次毒,他还中过一种野草的毒,肠子都烂断了,人们叫这种草为“ ”。 7、黄帝,名轩辕,由于崇尚黄色,便号称,他曾经战胜了同为华夏民族祖先的,还曾经战胜了南方九黎部落的首领。

8、燧人氏发明了取火的方法。教会人们烹制美味的食物、结网捕鱼和采桑养蚕。 9、愚公立志要移走的两座大山是山和山,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天帝,于是命令夸父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10、 大禹治水是用的方法,而不是像他父亲那样用堵的方法,他治水期间曾经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共用了年时间才治好了洪水。 11、牛郎和织女被分隔开了,两人只能深情地对望,后来,他们每年的阴历日见一次面,这一日全世界的喜鹊都去为他们搭鹊桥。 二、判断题 1、传说中的尧帝在位时,发生了很多天灾,他不去治理让别人去治理,说明他不是一个不贤明的帝王。 2、吴刚是为了盖房子,不得已才在月宫里砍伐桂树的。 3、牛郎的名字叫董永,织女的名字叫七仙女。 4、董永和七仙女的媒人是老槐树。 5、哪吒闹海闹的不是东海。 6、炎帝的三女儿死后被天帝封为巫山女神,炎帝的小女儿死后化为一只小鸟,名字叫精卫。 7、鲤鱼跃龙门,龙门指的是河上的一条瀑布。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传说古代民间故事

中国传说古代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孩子叫“象”,他与老年的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象上山打柴,路过一个小山凹,看到泉眼旁边青草里有一条小花蛇,那花蛇浑身是伤,小小的蛇嘴发出 微弱的呻吟,眼看着就要死了。象觉得它很可怜,就从衣裳上扯下一块布,把花蛇包起来,带回家去。 老母亲也同情这条蛇,她熬了草药给它敷,又让它吃人的食物。过了一段时间,花蛇 的伤好了,它身上的花纹越长越漂亮,象和老母亲很喜欢它。小花蛇也仿佛能通人性,它 对象和象的老母亲十分顺从。 一年又一年,蛇跟象一起玩耍,蛇跟象一道吃饭,蛇跟象在一张木床睡觉。蛇和象和 老母亲,就像一家人一样。就这样过了几年,象长大成人,小花蛇长成了大花蛇。象渐渐 不怎么跟蛇玩了,他脑袋里开始为赌博、娶妻和到官府谋一份差事发愁。 不知什么时候,蛇离开了象的家,回到山上。 象的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她腿脚不灵了,背越来越驼了,有一回,她得了心痛病,痛 得捂着心口,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象啊,听说白花蛇舌草能治心口痛,你到山上去,摘些药草煎药汤给我喝吧。” 象于是到山上去,寻找白花蛇舌草。他走到山凹,一条巨大的花蛇从草丛探出头来, 对他说:“象啊,你不必再寻白花蛇舌草,我的蛇肝能治痛症,你到我肚子里去,用你手 里的镰刀割一片蛇肝,拿回去让老母亲做药,她的心痛病马上就能治好。” 说完,花蛇张开巨大的嘴巴,象朝蛇嘴望进去,见里头黑洞洞的,不由得退后了两步。 “没事的,进来吧!” 象颤抖着,从蛇嘴爬进蛇肚子里,蛇肚子漆黑一片,蛇肝闪着微弱的金光,仿佛一盏灯,照亮了象的睛。象小心翼翼割下一小片蛇肝。蛇的身子剧烈痉挛,仿佛地震似的,过 了好一会,蛇才平静下来,张开大嘴,让象爬出来,回到阳光之下。 象把蛇肝带回家,老母亲吃了蛇肝,心痛病马上好了。 过了几个月,象听人说,宰相的长子得了头痛病,京城的大夫全都束手无策,宰相已 贴出告示通告天下,不论是谁,只要能治好这个病,宰相将给予千两黄金的酬谢,并承诺 尽全力帮助他实现愿望。 象赶忙跑上山凹,大声唤花蛇:“蛇,我从小玩到大的花蛇,你出来!快出来!” 花蛇从草树中爬出来:“象,什么事?你找我什么事?”

古代神话故事大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国古代神话大全 一、《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中国古代神话论文

中国古代神话论文 一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 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在那个时期,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面对林林总总的天地万物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人们感到神奇莫测,不能理解。诸如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日月运行、风云雷电等等问题和现象,都使人们迷惑惊异。自然界的无穷威力甚至使人们恐惧不已。于是产生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出现了冥冥之中有着支配自然力量的模糊观念。人们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幻想,创造出人格化的神的形象;按照人们幼稚的思考,造作出神的故事,以解释自然现象,征服和支配自然力。这些故事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代代流传,后世称之为神话。 神话不仅以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古代神话还以自身的瑰丽壮伟给人们以美妙的艺术享受,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古代神话还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营养,无愧为文学艺术的肥沃土壤。 二中国古代主要神话 中国神话的产生固然很早,但用文字记录下来则较晚,而且没有系统地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只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神话片断,虽不够系统、完整,内容却很有特点。

按其内容划分,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 对于宇宙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内容。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万物是怎样生成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总之,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类首先要思考的,难怪它要成为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了。创世神话的创作者尽管对这些问题不可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但那些充满幻想的描述却极富魅力。例如《淮南子·精神训》所记天地蒙、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的神话,《艺文类聚》一引徐整《三五历记》所记天地混饨、盘古首生、宇宙开辟的神话,《风俗通》所记女娲造人的神话和《淮南子·览冥训》所记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开辟和人类起源这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解释。虽然看似荒谬而无道理,却表现了我们的祖先认真探索、大胆想象的创造精神。 大自然森罗万象,千变万化,威力无穷,神秘莫测,使得原始人类由迷惑而生畏惧,由畏俱而生崇拜。在他们看来,大自然如此生机勃勃,富于活力,俨然是有人格、有意志的实体;而风云雷雨、山川鸟兽也往往被他们认作神灵。在这种“万物有灵”观念的启示下,他们通过想象和幻想,以有形的事物去表现无形的自然力,进而创造出自然神的形象和故事。这便是自然神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神话是颇为出色的一支。《山海经》中有较多自然神话的记载,其中不乏神奇怪异、令人惊叹的自然神形象。如“龙身而人头,鼓其腹”的“雷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的“海神”,“身长千里”,主宰昼夜明晦、冬夏寒暑的“钟山之神”烛阴,“十日所浴”的神树“扶桑”,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精卫”等等,都是自然神话中出色的自然神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夸父逐日》的神话: 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 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 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脖树上。 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 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 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 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 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脖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 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 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可以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

身。 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 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 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可是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 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不少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一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 有病乱求医,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紧去找吧。 吴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条沟里找到了牛。 这件事一时轰动开了,都说树仙真的灵验哩。 可是村人李虎却说:“扯吧,纯粹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 他还指着李老歪说,“既然你家有树仙,你怎么不让它运些票子来给你花哩?省得你穷得掉渣儿!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说:“李虎,你不要张狂,10天以内,必有大灾降到你的头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必要性然而作为民族未来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了解现状却不尽人意。 关键词:关键词:青少年、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必要性近年来,中国神话故事在逐渐被人们淡忘,大多数中国人心中只有几个零散的神话故事、神话人物,中国神话故事没有在广大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神话故事体系。 一、传统神话故事的优点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传统神话故事的优点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一)从历史方面来看,神话是人类社会童年时期的产物,通过神话故事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这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信仰等民族性根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文学艺术方面看,神话故事作为历史典故,广泛流传于文人学者的诗词歌赋之中,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了解这些神话故事,就很难理解其文学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影响。 (三)从社会生活方面看,由传统神话故事延伸出来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如中秋节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七夕乞巧等,已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尧舜的仁义治天下,愚公移山的坚持不懈等精神文化以深刻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中,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准则,并指导国家的内政外交。 二、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困难的原因(一)

中国无神话集成专著且体系较混乱。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广泛散落于诗这容易造成阅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思维上的混乱,打击阅读的积极性。 (二)传统神话故事异化现象导致神话的演变和消亡。 其异化现象包括历史化、文学藻饰化、哲学化、宗教化。 文人学者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感情,会将神话故事合意者增饰之,不合意者删之。 (三)神话既有美妙伟大的思想,也有野蛮的思想。 (四)古代神话故事寄托的是对神灵、祖先的敬畏。 对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的建议第一,针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内容分散,体系混乱,可将其进行专门整理汇编出版。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内容广泛,涉及领域较多,除将其汇编成集大成著作外,还可将其按类别编辑。 如创世说类、风俗习惯类、帝王类、英雄人物类、励志教育类等。 这样一来可使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更有条理、细化,方便青少年阅读;二来可满足不同需求、个人爱好的同时传授知识、塑造良好品格。 第二,将神话故事中的迷信成分分离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青少年群体中多宣扬正义、积极向上的内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