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抓重点语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三.教法学法

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题,营造氛围。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再见了,亲人”这动情的字眼是1958年10 月的一天,我们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时发自肺腑的语言。同学们,你们听:火车就要离站了,志愿军手拉着呦鲜人民的手,深情地说一一

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徐徐开动了,志愿军从窗口探出头,挥着手说一一

生:“再见了,亲人!”

(二)走进课文,品读课文。

1、教给学法,理清线索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听老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具体回忆了大娘哪儿件往事?除此以外还写了什么内容?(范读)

生:这一段具体回忆了大娘两件往事。(板书:回忆)

师:你是从什么词语判断出来的?

生:我从“记得”、“还记得”两个词语判断出来的。

师:说得对。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两件事,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每件事。(生读)

生:第一件事是一一(生照书读出第一件事)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师:第二件事大家一定能说好了。

生:大娘救伤员失去孙孙。(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孙)

师:这两件事里,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看出大娘爱志愿军?为什么?请你找出来做上记号。(生读、划)

生:我认为最能看出大娘爱志愿军的词语有:带着、顶着、冒着、穿过、送到。这说明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的,他爱志愿军胜过爱自己的生

生:还有“雪中送炭”也能说明。(板书:雪中送炭)

师:“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雪中”指的什么情景?“炭”指的什么?

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物质上的帮助。在课文里“雪中”指的是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炭”指的是打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出与“雪中送炭”有关的内容。在这篇课文里,"雪中”指的是一一

生:(读有关内容)

师:“送炭”指的是一一

生:(读有关内容)

师:同学们还发现了哪些词语?

生:从“背进、丢下、唯一”儿个词也能看出大娘爱志愿军。因为在最危险的时候,大娘首先想到的是志愿军的安全,而不是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她爱志愿军胜过爱自己唯一的亲人。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

生:只有一个,仅有的。

师:大娘连自己唯一的亲人都可舍弃而救志愿军,这正说明了,大娘待志愿军胜似亲人,志愿军和大娘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这一段除了回忆两件事外,还写了什么内容?

生:文章的开头写志愿军叫大娘不要送了。(板书:劝慰)最后一句是再次说明志愿军永远不会忘记大娘的情谊。

师: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谁能改成陈述句?哪种句式好?

生: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略)反问句好,表达的感情强烈。

师:那么这一句应该如何读呢?

生:应该用赞扬的语气怀着无比激动的感情读。

生:(读略)

师:如果把文章开头读得轻缓些,“不,永远不会!”读得深沉有力些,把“多少、山、海、怎么会”读成重音,就更能表达感情了,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师带读)

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读过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生: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呼应,最后的反问句回答了询面设问句。

师:哪一句是中心句呢?

生:设问句是中心句。

师:你说得对。(指板书)这一段是按“劝慰、回忆、赞扬”三个层次来写的,说明大娘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现在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这一段的学习方法。(师生共议,师归纳并出示小黑板,小黑板上的内容是:

(1)找岀“回忆”部分,扣住词句理解;

(2)划分每段层次,把握段落中心;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内在感情。)

2、试用学法,理解重点

师:课文的第二段在写法和结构上与第一段基本相同,请同学们尝试着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二段。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请大家思考儿个问题:这一段回忆了小金花什么往事?概括讲出来。哪些词语最能说明她们母女爱志愿军?可以分为哪儿个层次?找出中心句。请大家读读、想想、议议、划划。(生学,师巡视)师:请大家谈谈学习收获。

生:这一段回忆了小金花一件往事,为救老王,妈妈牺牲。(板书:救老王牺牲妈妈)

生:我觉得这些词语最能说明小金花母女爱志愿军:故意、引出、钻进、解开、救出、同归于尽。

生:我理解“同归于尽”的意思是一同走向毁灭或死亡。

师: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一同走向死亡吗?

生: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敌人死亡了。

师:这就准确了。你们乂是如何理解小金花性格刚强的呢?

生:"刚强”指的是坚强,不怕困难,不向恶势力屈服。课文里是说小金花妈妈牺牲后,同志们都伤心地哭了,可是小金花没有哭,只是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她非常刚强。

师:小金花想不想哭?你怎么知道的?

生:小金花想哭,从“嘴角抽动两下”可以看出来。她嘴角抽动就是要哭了,以后没哭是她强忍住了。

师:为什么?

生:这时她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压倒了自己悲痛的心情,所以忍住了眼泪。

师:那她今天为什么要哭?岂不是不刚强了?

生:不是。这一次是送别志愿军,她爱志愿军,舍不得亲人志愿军离去,所以哭了,不能说她不刚强。板书:刚强

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金花母女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志愿军和小金花母女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3、掌握学法,独立自学

师:同学们已经能在老师帮助下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学习第二段,下面要求你们独立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三段。(生自学,师巡视)

请你们交流自学结果。

生:我读懺了“回忆”部分,从“那是一九五二年春天”可以看出这是回忆的开始。回忆了一件事:挖野菜炸断双腿。(板书:挖野菜炸伤双腿)生:这一段最能反映大嫂爱志愿军的词是:代价。代价原来指为了达到某一LI 的而付出的物力和精力,这里指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炸伤了双腿。(板书:付

岀代价)

师:这一段乂使你明白了什么?

生:这一段使我明口了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志愿军和大嫂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三)回扣课题,理解“亲人”的双向性。

师: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生:因为他们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所以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师:那么,志愿军有没有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呢?

生:(略)

师:我们再读课题,你对课题的含义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四)课下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