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动力学2:模拟试卷B

物理化学动力学2:模拟试卷B

物理化学动力学2:模拟试卷B
物理化学动力学2:模拟试卷B

物理化学第十一章模拟试卷B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

1. 2 分

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了

(D) 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

2. 2. 2 分

如果碰撞理论正确,则双分子气相反应的指前因子的数量级应当是:( )

(A) 10-8 -10-9 dm3·mol-1·s-1

(B) 1023 -1024 dm-3·s-1

(C) 1010 -1011 dm3·mol-1·s-1

(D) 1010-1011 dm-3·s-1

3. 2 分

稀溶液反应CH2ICOOH + SCN-→CH2(SCN)COOH + I-属动力学控制反应,按照原盐效应,反应速率k与离子强度I的关系为下述哪一种?( )

(A) I增大k变小

(B) I增大k不变

(C) I增大k变大

(D) 无法确定关系

4. 2 分

已知E Cl-Cl = 243 kJ/mol,E H2= 436 kJ·mol-1,用光照引发下面反应:

H2+ Cl2 →2HCl

所用光的波长约为:( )

(A) 4.92×10-4 m

(B) 4.92×10-7 m

(C) 2.74×10-7 m

(D) 1.76×10-7 m

5. 2 分

在T = 300 K,如果分子A和B要经过每一千万次碰撞才能发生一次反应,这个反应的临界能将是:( )

(A) 170 kJ·mol-1

(B) 10.5 kJ·mol-1

(C) 40.2 kJ·mol-1

(D) -15.7 kJ·mol-1

6. 2 分

D+B→产物,从各物理量均以基本单位计算所得之k N ,换算为以mol·dm-3为量纲的k c,它们的关系为:( )

(A) k c =Lk N(B) k c=106L2

(C) k c=103Lk N(D) k c=10-3Lk N

7. 2 分

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

(A) 立即分解

(B) 有一时滞

(C) 发出辐射

(D) 引发链反应

8. 2 分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临界能为83.68 kJ?mol-1,在300 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 )

(A) 6.17×1013 %

(B) 6.17×10-13 %

(C) 2.68×1013 %

(D) 2.68×10-13 %

9. 2 分

设气体A和B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发生化合A + B = C,已知一维平动配分函数

f t = 108,一维转动配分函数f r= 10。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T时,反应的频率因子为:

( )

(A) 10-22k B T/h

(B) 10-21k B T/h

(C) 10-23k B T/h

(D) 1023k B T/h

*. 2 分

设某基元反应在500 K时实验活化能为83.14 kJ·mol-1,则此反应的临界能为:

( )

(A) 81.06 kJ·mol-1

(B) 2.145 kJ·mol-1

(C) 162.1 kJ·mol-1

(D) 4.291 kJ·mol-1

二、填空题( 共9题18分)

11. 2 分

溶液中非离子间的扩散控制反应速率与溶剂粘度系数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η(乙醇)>η(水),则同一反应在两种不同溶剂中的速率大小关系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 分

某化学反应需激发的能量为126 kJ·mol-1,该能量相当于入射光的波数

ω/cm-1=_______________。

13. 2 分

在波长为214 nm的光照下,发生下列反应NH3+H2O+hν→N2+NH2OH

当吸收光的强度I a=1.00×10-7 Einstain·dm-3·s-1,照射39.38 min后,测得

[N2]=[NH2OH]=24.1×10-5 mol·dm-3,则量子效率Φ为__________。

14. 2 分

今测定了过硫酸离子与碘离子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现取其中二点,数

据如下:

I/10-3mol·dm-3 2.45 12.45

k/dm3·mol-1·s-1 1.05 1.39

则Z A,Z B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0.51(mol·dm-3)-12]

15. 2 分

Br的复合反应Br+Br→Br2*,Br2*+M→Br2+M,作为第三体的M,复杂分子较简单分

子更有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 分

Na光谱的黄线ν=5.090×1014 Hz,则相当于光能E=__________________。

17. 2 分

对于液相反应,如k=A exp(-E a/RT),则A的过渡态理论表达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 2 分

因为在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创造性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 分

反应F+D2→DF+D,由交叉分子束实验绘制了通量-速度-角度分布图,产物分子处于振动激发,且DF 在F原子的后向出现,且在“赤道”附近通量很大,说明____________能更有利于促进反应,F原子是与D2迎头碰撞,因此过渡态的优势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共5题40分)

20. 10 分

实验测得气相反应C2H6(g) = 2 CH3(g) 的速率常数k的表达式为

k / s-1 = 2.0×1017exp( - 363 800 / RT),试求1000 K时的以下各值(设普适常数值

k0T / h = 2×1013 s-1):

(甲) 反应的半衰期;

(乙) 分解反应的活化熵。

21. 10 分

反应HIn-

1

2

k

k

H++ In2-,HIn-为溴甲酚绿、弛豫时间与反应浓度间关系如下:

τ-1/ (106s-1) 1.01 1.16 3.13

( [H+] + [In2-] )/( 10-6 mol·dm-3) 4.30 6.91 38.94

求k1、k2及K。

22. 10 分

用λ=313 nm的单色光照射丙酮蒸气,发生下面的反应:

(CH3)2CO ==C2H6+CO

入射光的91.5%被丙酮吸收,反应池体积V=59 cm3,T=329.9 K,起始压力p i=102.16 kPa,照射7 h后,终压p f =104.42 kPa,入射光强度I=48.1×10-4 J·s-1,求量子产率Φ。

23. 5 分

反应HN3+ H2O + hν→N2 + NH2OH ,在λ= 214 nm的光作用,吸收光强为

I a= 1.00×10-7 mol·dm-3·s-1,经39.38 min 后,[N2] = [NH2OH]= 24.1×10-5 mol·dm-3,求量子产率Φ。

24. 5 分

反应Ar+O2→Ar+O+O,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之速率常数为:

T/K 15000 18000

k/mol-1·dm3·s-1 5.09×10128.60×1012

(1)(1)求反应活化能E a;

(2)(2)已知解离能E D(O2)=495 kJ·mol-1,讨论为什么E a

四、问答题( 共3题20分)

25. 10 分

试从总包反应、基元反应、态-态反应三个层次论述活化能的概念及其意义。

26. 5 分

反应物A 的光二聚反应历程为

A + hνk1

A*,A*

k3

A + hνf,A*+ A

k2

A2

推导Φ(A2) 及Φf (荧光量子效率)的表达式。

27. 5 分

已知两个非线性分子A 和B 反应生成非线性活化络合物AB≠,反应的穿透系数为1,设k B T/h = 1013 s-1,所有自由度中,每个平动自由度的配分函数都为108 cm-1,每个转动自由度配分函数为10,每个振动自由度的配分函数为1.1,A、B 和AB 的电子态配分函数都为1,求证该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 = 9.7×109exp (-△E≠/RT) cm3·mol-1·s-1

已知:玻耳兹曼常数k B=1.3806×10-23 J·K-1,普朗克常数h = 6.6262×10-34 J·s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

1. 2分

[答] (C)

2. 2 分

[答] (C)

3. 2 分(6352)

6352

[答] (B)

4. 2 分

[答] (B) 因为Cl2+ hν→2Cl,λ = Lhc/ε

5. 2 分

[答] (C)

6. 2 分

[答] (C)

7. 2 分

[答] (B)

8. 2 分

[答] (D)

9. 2 分

[答] (A)

*. 2 分

[答] (A)

二、填空题 ( 共 9题 18分 )

11. 2 分

[答] k ∝η -1(速率与粘度系数成反比) k W >k E 或r (水)>r (乙醇) (2分)

12. 2 分

[答] 10 530 cm -1

E =Lh ν =Lhc /λ =Lhc ω

13. 2 分

[答] 设以1 dm 3为计算基础, 则每秒生成产物为[24.1×10-5/(39.38×60)] mol ·dm -3·s -1 =1.02×10-7 mol ·dm -3·s -1

所以 Φ=1.02×10-7/1.00×10-7=1.02 (各1分)

14. 2 分

[答] 2

据lg k =lg k 0+1.02Z A Z B I /mol dm -3

?

Z A Z B =[lg(k 2/k 1)]/[1.02(I I 21-)] =0.122/[1.02×(0.1116-0.0495)]

=1.93≈2

15. 2 分

[答] 复杂分子具有更多的振动自由度, 转移能量更有效

16. 2 分

[答] 3.373×10-19 J

E =h ν =(6.626×10-34×5.090×1014) J =3.373×10-19 J

17. 2 分

[答] ()1B m eexp n

k T S c h R -≠??

??? ?

? ?????$

(2分)

18. 2 分

[答] 赫希巴赫(Herschbach ),波兰尼(Polanyi ),李远哲 (2分)

19. 2 分

[答] 平动,直线型

(2分)

三、计算题 ( 共 5题 40分 )

20. 10 分

[答](甲) 1000 K 时, k = 1.98×10-2 s -1 (2分) t 1/2 = ln2/k = 35.0 s (3分) (乙) A = (k B T /h )eexp(D r ≠S m $

/ R )

D r ≠S m $= 68.3 J ·K -1·mol -1 (5分)

21. 10 分

[答] 先推导得 τ -1= k 2( [H +] + [In 2-] ) + k 1 (5分) 将实验数据代入,解联立方程求得 k 2分别为 6.13×1010 mol -1·dm 3·s -1

和 6.12×1010 mol -1·dm 3·s -1 (2分) 代入一式,可得 k 1= 7.5×105 s -1 (2分) 所以 K = k 1/ k 2= 1.23×10-5 mol ·dm -3 (1分)

22. 10 分

[答] 发生反应的分子数为

n r =(p f -p i )V /RT =4.86×10-5 mol (3分) 吸收的光子数为

n 0=It λη /hcL =2.90×10-4 mol (4分) Φ= n r /n 0=0.168 (3分)

23. 5 分

[答] 产物生成的分子数为

n = ( 24.1×10-5/( 39.38×60 ) = 1.02×10-7 mol ·dm -3·s -1 (3分) Φ = n / I a = 1.02≈1 (2分)

24. 5 分

[答] (1) 根据ln[k (T 2)/k (T 1)]=-(E a /R )(1/T 2-1/T 1)

E a =472 kJ ·mol -1

(2) 反应沿势能面的反应坐标进行,鞍点势垒低于解离能。

四、问答题 ( 共 3题 20分 )

25. 10 分

[答] (1) 总包反应。Arrchnius 活化能E a 的定义是ln k -1

T 直线的斜率为-E a /R ,即k =A exp(-E a /RT ),其E a 仅是动力学的一个参数,无任何明确的物理意义,只说明温度的影响程度。 (3分)

(2) 基元反应。活化能根据Tolman 定义,E a =,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一般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 (3分)

(3) 分子反应的活化能,在数量上是过渡态的平均能与反应物的平均能量的差值,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而且在能量形式上对不同反应有不同的要求,负活化能具有超催化的作用。 (4分)

26. 5 分

[答] 对 A *应用稳态近似并令吸收光强为 I a

d[A *] / d t = I a - k 2[A *][A] - k 3[A *] = 0

[A *] = I a / (k 2[A] + k 3)

d[A 2] / d t = k 2[A *][A] = k 2[A]I a /( k 2[A] + k 3) (3分)

Φ(A 2) = (d[A 2]/d t )/I a = k 2[A]/(k 2[A] + k 3) (1分) Φf = k 3[A *]/I a = k 3/(k 2[A] + k 3) (1分)

27. 5 分

[答] k =(k B T /h )A B q q q ≠

exp(-D E ≠/RT ) (2分)

q ≠=[f t 3 f r 3f v [()]37N N A B +-f e ]≠

q A [f t 3 f r 3 f v ()

36N A -f e ]A q B [f t 3 f r 3 f v ()36N B -f e ]B (2分)

k = 1.61×10-14 exp(-D E ≠/RT ) cm 3·粒子-1·s -1

= 9.7×109 exp(-D E ≠/RT ) cm 3·mol -1·s -1 (1分)

最新物理化学模拟试卷1

《物理化学》(本)模拟试卷1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 1、一封闭系统从A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后回到A态,则下列何者为0() A.Q B.W C.Q+W D.Q-W 2、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乙醇溶液中,若使乙醇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dV>0,此时水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 A.>0 B.=0 C.<0 D.不能确定 3、在1000K时,反应Fe(s)+CO2(g)=FeO(s)+CO(g)的Kp=1.84,若气相中CO2含量大于65%,则() A.铁将不被氧化 B.铁将不被氧化 C.反应是可逆平衡 D.无法判断 4、下面何者的运动属电解质的导电机制() A.电子 B.离子 C.原子 D.电子和离子 5、电解质溶液在稀释过程中() A.电导率增加 B.摩尔导电率减少 C.摩尔电导率增加 D.电导率减少 6、产生浓差极化的原因() A.电极附近和溶液内部电解质浓度的改变 B.两个半电池中溶液浓度不同 C.电池的可逆性 D.测量时温度的变化 7、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 A.热力学稳定系统 B.热力学不稳定系 C.动力学稳定系统 D.动力学不稳定系统 8、电渗现象表明() A.胶体粒子是电中性 B.分散介质是电中性 C.胶体粒子是带电的 D.分散介质也是带电的

9、下列性质中大分子溶液不具备的是() A.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 B.扩散慢 C.不能透过半透膜 D.具有丁达尔效应 10、与大分子化合物的黏均分子量有定量关系的是() A.相对粘度 B.增比粘度 C.比浓粘度 D.特性粘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 20分) 1、对有纯态凝聚相参加的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压力商中只出现(),而与()无关。但对有固熔体或溶液参加的反应,压力商中则不仅出现气体相组分的压力,还出现()。 2、影响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主要因素是()、(),而不是()。 3、反应C(S)+H2O(g)=CO(g)+H2(g),在673K、pθ下达到平衡,已知△Hm=133.5Kj/mol,问下列条件变化时,对平衡有何影响? (1)增加温度() (2)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3)增加总压() (4)通入氮气()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实际气体在恒温膨胀时所做的功等于所吸收的热() 2、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W的值一般也不同。() 3、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4、吉布斯能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5、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摩尔吉布斯能。() 6、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7、对于二元互溶体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8、二元体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9、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体系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物理化学动力学 试题2

物理化学动力学试卷2 一、选择题( 共16题26分) 1. 298 K时两个级数相同的反应Ⅰ、Ⅱ,活化能EⅠ= EⅡ,若速率常数kⅠ= 10kⅡ,则两 反应之活化熵相差:( ) (A) 0.6 J·K-1·mol-1 (B) 10 J·K-1·mol-1 (C) 19 J·K-1·mol-1 (D) 190 J·K-1·mol-1 2. 实验活化能E a,临界能E c,势垒E b,零度活化能E0概念不同,数值也不完全相等, 但在一定条件下,四者近似相等,其条件是:( ) (A) E0很小(B) E b很小 (C) 温度很低(D) 基态振动频率大 3.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反应物分子能量消耗的选择性和产物能量分配的特殊性有对应关系,因此对正向反应产物主要是平动激发,则对逆向反应更有利于促进反应进行的能量形式 应为:() (A)振动能(B)转动能 (C)平动能(D)能量形式不限,只要足够高 4. 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k以cm3·s-1为量纲换算为以mol-1·dm3·s-1为量纲时,应乘以 因子() (A) L(B) 103L (C) 106L2(D) 10-3L 5. 2 分(6037)6037 分子的数密度若以cm-3计,浓度以mol·dm-3计,则k N与k c之关系应为:( ) (A) k c=103Lk N(B) k c=10-3Lk N (C) k c=106L2k N(D) k c=10-6L2k N 6. 2 分(6531)6531 酶催化作用有很多特征,但其主要的缺点是:() (A) 对温度反应迟钝(B) 选择性不高 (C) 催化活性低(D) 极易受酶杂质影响 7. 2 分(6479)6479 光化学反应A2+hν→2A的反应历程为: A2+hν→A2*A2*k1 2AA 2 *+A 2 k2 2A2 可得:r=k1I a/(k1+k2[A2])则该反应之量子产率Φ为( ) (A) 1 (B) 2 (C) k1/(k1+k2[A2]) (D) k2/(k1+k2[A2])·2 8. 2 分(6409)6409 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具有速控步的反应历程中,达到稳态后,速控步后的各个步骤的反应速 率都等于速控步的反应速率,速控步前的各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 (B)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在反应历程中不可能出现2A →C + 3D 这样的基 元反应 (C) 在光化学反应中,体系的Gibbs自由能总是在不断地降低 (D) 在采用温度跃变的驰豫法来研究溶液中的快速反应时,该反应必须是放热

物理化学 第七章动力学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11.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的定义 非依时计量学反应: 若某反应不存在中间物,或虽有中间物,但其浓度甚微可忽略不计,则此类反应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符合一定的计量式。那么,这类反应就称为非依时计量学反应 某反应的化学计量式:B B 0B ν=∑ 对非依时计量学反应,反应进度ξ定义为:B B d d /n ξν= 转化速率为:B B d /d (1/)(d /d )t n t ξξν==& 反应速率为:B B /(1/)(d /d )r V V n t ξ ν==& 即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来定义反应速率。对非依时计量学反应,此定义与用来表示速率的物质B 的选择无关,与化学计量式的写法有关。 对于恒容反应,反应速率可表示为:B B (1/)(d /d )r c t ν= 对任何反应: E F G H e f g h +=+ G E F H d d d d 1111d d d d c c c c r e t f t g t h t =- =-== 2.基元反应 定义: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 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基元反应为组成一切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例如: 2222C +M =2C +M C +H =HC +H H +C =HC +C 2C +M =C +M g g 化学反应方程,除非特别注明,一般都属于化学计量方程,而不代表基元反应。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又称为反应历程。在总反应中,连续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称为反应机理,在有些情况下,反应机理还要给出所经历的每一步的立体化学结构图。3.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 (1)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称为反应分子数。 (2)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 乘积成正比。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程中各反应物的系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例如:单分子反应:A ??→产物,A A d /d c t kc -= 双分子 反应:A B +?? →产物,A A B d /d c t kc c -= A A +??→产物,2A d /d A c t kc -= (3)说明: 速率方程中的比例常数k ,叫做反应速率常数。温度一定,反应速率常数为一定值,与浓度无关;它是反应本身的属性。同一温度下,比较几个反应的k , k 越大,则反应越快。 基元反应按反应分子数可划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对于非基元反应,只有分解为若干个基元反应时,才能对每个基元反应逐个运用质量作用定律。 4.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 对于化学计量反应 A B Y Z a b y z ++?????→???++由实验数据得出的经验速率 方程,一般形式为: A A A B d d c r kc c t αβ =- =??? 反应级数: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项上的指数称为该反应物的级数。 说明:(1)式中各浓度的方次α和β等,分别称为反应A 和B 等的反应分级数,量纲为一。所有浓度项指数的代数和称为该反应的总级数,通常用n (n αβ=++???)表示。n 的大小表明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大小。 (2)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有的反应无法用简单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 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其中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在一定温度、压力下,pV = nRT,( ?U/?V ) = 0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 ) 2.H2O(l,100℃,101325 Pa) → H2O(g,100℃,101325 Pa)的ΔG<0。 ( ) 3.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逆过程。 ( ) 4.CO2的标准生成焓就是同温同压下,石墨的标准燃烧热。( ) 5.Ag|AgNO3(m')||AgNO3(m")|Ag浓差电池,m较小的一端为负极。 ( ) 6.1mol理想气体,在273K,从p定温可逆膨胀到0.1p,该过程的ΔG 为?5226 J。( ) 7.已知298K时,反应N2O4 (g) ═ 2NO2 (g)的K为0.1132,今在定温且N2O4 (g)及NO2(g)的分压各为101325 Pa时反应向右进行。 ( ) 8.定温、定压下,ΔG>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 9.虽然Q p=ΔH,Q v=ΔU,但Q p、Q v不是状态函数。 ( ) 10.定温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增大时,其摩尔电导率总是减小的。 ( ) 11.溶胶是多组分多相体系。 ( ) 12.比表面Gibbs自由能和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 ) 13.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入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 ) 14.溶胶和真溶液是均相体系。 ( ) 15.若天空中的水滴要起变化,一定是较大水滴进行蒸发,水汽凝结在小水滴上,使大小不等的小水滴相等。 (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 1.298K及101325Pa条件下,1mol过冷水蒸气变成1mol的液态水则ΔG。 A. ΔG < 0 B.ΔG > 0 C.ΔG = 0 D.不一定 2.某体系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下列关系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A. Q = 0 B. ΔC p= 0 C. ΔU = 0 D. ΔH = 0 3.当某溶质溶于某溶剂形成浓度一定的溶液时,若采用不同的浓度表示方法,则下列描述溶质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活度数据相同 B. 浓度数据相同 C. 化学势相同 D. 前三个都相同 4.下列体系的状态性质中,不是强度性质的是。 A. G B. U m C. P D.σ 5.理想气体在绝热可逆膨胀过程中。

物理化学动力学 试题3

物理化学动力学试卷3 一、选择题( 共16题26分) 1. 2 分(6453)6453 除多光子吸收外,一般引起化学反应的光谱,其波长范围应是: (A) 可见光(400 - 800 nm) 及紫外光(150 - 400 nm) (B) X射线(5 - 10-4 nm) (C) 远红外射线 (D) 微波及无线电波 2. 2 分(6181)6181 单原子分子A与双原子分子B生成非线性过渡态时,据A(TST)=(k B T/h)[q≠/(q A q B)] 计算A时,q≠为 (A) f t3f r2f v3(B) f t3f r2f v4 (C) f t3f r3f v3(D) f t3f r3f v2 3. 2 分(6104)6104 在过渡态理论的速率方程中,因数RT /Lh或k B T/h对所有反应都是一样的。其值约为∶ (A) 103 s-1 (B) 1013 s (C) 1013 s-1 (D) 103 s 4. 2 分(6109)6109 设气体A和B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发生化合A + B = C,已知一维平动配分函数 f t = 108,一维转动配分函数f r= 10。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T时,反应的频率因子为: (A) 10-22k B T/h (B) 10-21k B T/h (C) 10-23k B T/h (D) 1023k B T/h 5. 下列双分子反应中: (1) Br + Br →Br2 (2) CH3CH2OH + CH3COOH →CH3CH2COOCH3+ H2O (3) CH4+ Br2→CH3Br + HBr 碰撞理论中方位因子P的相对大小是∶ (A) P(1) > P(2) > P(3) (B) P(1) > P(3) > P(2) (C) P(1) < P(2) < P(3) (D) P(1) < P(3) < P(2) 6. D+B→产物,从各物理量均以基本单位计算所得之k N ,换算为以mol·dm-3为量纲的k c,它们的关系为: (A) k c =Lk N(B) k c=106L2 (C) k c=103Lk N(D) k c=10-3Lk N 7. 理想气体反应A + BC[ABC]≠→产物,若设E a为阿累尼乌斯活化能,?≠H m$表示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在标准状态下的焓差,则 $+ RT (A) E a= ?≠H m

物理化学模拟题及答案

模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封闭系统 2. 内能 3. 标准摩尔生成焓 4. 电解池 5. 表面张力 6. 零级反应 7. 催化剂 8. 乳状液 9. 熵判据 10. 拉乌尔定律 二. 选择题(在A,B,C,D中选择最正确的答案,10分)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2.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热不能自动从低温流向高温 (B)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作功而无其它变化 (C)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 (D)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功 3.关于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程仅适用于液-气平衡 (B)该方程既适用于液-气平衡又适用于固-气平衡 (C)该方程假定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液体或固体的体积 (D)该方程假定与固相或液相平衡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4.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 (A)固定 (B) 随温度而变 (C) 随压力而变 (D) 无法判断 5. 采用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这种标准

电池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 (A) 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很大,可逆性大 (B) 高度可逆,电动势温度系数小,稳定 (C) 电池可逆,电势具有热力学意义 (D) 电动势精确已知,与测量温度无关 6. 法拉弟于1834年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著名的法拉弟电解定律。它说明的问题是 (A)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B)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超电势之间的关系 (C)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D) 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电极面积的关系 7. 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 (A) 表面能 (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C) 表面张力 (D) 附加压力 8. 表面活性剂是 (A) 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B) 能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C)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D)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9. 用物理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优点在于 (A) 不要控制反应温度 (B) 不要准确记录时间 (C) 不需要很多玻璃仪器和药品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6)答案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6)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功:当体系发生过程时,在体系与环境间除热以外其它各种形式的传递的能量。 2、第三类电极:又叫氧化还原电极,将惰性电极插入含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离子的溶液中。 3、半衰期:反应物消耗初始浓度的一半是所需要的时间 4、拉乌尔定律:在等温下的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蒸气压* A p 乘以溶液中 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x A 。 5、理论分解电压: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反应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称为理论分解电压。 6、赫斯定律:保持温度、压力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管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热效应相同。 7、稳态近似处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体系基本上处于稳态,这时,各中间产物的浓度可认为保持不变。 8、自由度:确定平衡体系的状态所必须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独立强度性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摩尔吉布斯函数。 (×)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B 的浓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c B /dt 表示都是一样的,只要注意对反应物加以负号就行了。 (×)3、凡是温度升高的过程体系一定吸热;而恒温过程体系不吸热也不放热。 (×)4、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 的浓度可用x B 、m B 、c B 表示,因而标准态的选择是不相同的,所以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5、在标准电极电势表上,凡电极电势为正数的电极不一定作原电池的正极,电极电势为负数的电极不一定作负极。 (×)6、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m r G >0,所以要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使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物理化学动力学

第十一、十二章 动力学概念理解 1. 反应233O 2O →,速率方程2232d[O ] [O ][O ]d k t - =或2332d[O ][O ][O ]d k t '-=,k 与k '的关系应为: A. 2k =k ' B. k = k ' C. 3k =2k ' D. 2k =3k ' 2. 简单反应A B D a b d +=,已知a b c <<,则速率常数A k 、B k 、D k 的关系为: A. A B D k k k a b d << B. A B D k k k << C. A B D k k k >> D. A B D k k k a b d >> 3. 关于反应速率r ,表达不准确的是: A. 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的大小有关 B. 与各物质的浓度标度选择有关 C.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D. 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 4. 基元反应A 2D 3G +→,在298K 以及23dm 的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0.3-1mol s ?,则此时的G 的生速率(单位:-3-1mol dm s ??)为: A. 0.15 B. 0.9 C. 0.45 D.0.2 5. 基元反应A B G a b 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准确的是: A. A d[A][A][B]d a b k t - = B. B d[B] [A][B]d a b k t -= C. G d[G][G]d g k t = D. G d[G][A][B]d a b k t = 6. 某一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0/c k ,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三级 7. 某一基元反应,2A(g)B(g)E(g)+→,将2mol 的A 与1mol B 放入1L 的容器中混合并反应,那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率间的比值是: A. 1:2 B. 1:4 C. 1:6 D. 1:8 8. 关于反应级数,说法准确的是: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 D. 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9. 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的时间1t 与反应完成50%的时间2t 之间的关系为: A. 12t t = B. 124t t = C. 127t t = D. 125t t = 10. 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 %的时间的两倍,则x 为: A. 32 B. 36 C. 40 D. 60

物理化学第十二章模拟试卷A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十二章模拟试卷A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2 分 除了被吸附气体的气压须适当之外,下列因素中哪个对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多层 吸附起主要影响 ( ) (A) 气体须是理想气体 (B) 固体表面要完全均匀 (C) 气体温度须接近正常沸点 (D) 固体应是多孔的 2. 2 分 气相中的大小相邻液泡相碰, 两泡将发生的变化是: ( ) (A) 大泡变大, 小泡变小 (B) 大泡变小, 小泡变大 (C) 大泡、小泡均不变 (D) 两泡将分离开 3. 2 分 若气体 A 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E a不随覆盖度变化, 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列 那种方程式 ( ) (A) Langmuir速率方程式 (B) Elovich 速率方程式 (C) Kwan 速率方程式 (D) 以上 A、B、C 皆可 4. 2 分 单组分气-液平衡体系,在孤立条件下,界面 A 发生了 d A > 0 的微小变化, 体系 相应的熵变 d S变化为: ( ) (A) d S > 0 (B) d S = 0 (C) d S < 0 (D) 不能确定 5. 2 分 二元溶液及其溶剂的比表面自由能分别为和0,已知溶液的表面超量 2< 0,则与0之间的关系符合以下哪种 ( ) (A) > 0 (B) = 0 (C) < 0 (D) 不能确定 6. 2 分 已知某溶液溶于水后,溶液表面张力与活度a的关系为: = 0- Aln(1 + b a),其中0为纯水表面张力,A、b 为常数,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表面 过剩 与活度a的关系为: ( ) (A) = - A a / RT(1+b a) (B) = - Ab a / RT(1+b a) (C) = Ab a / RT(1+b a) (D) = - b a / RT(1+b a) 7. 2 分 已知 1000 K 时,界面张力如下:( Al2O3(s)-g ) = 1 N·m-1,

2017武汉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2016年武汉市初中模拟考试 物理、化学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以及“答题卡”上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用2B 铅笔把对应的位置涂黑。 3.答第I 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得答在“试题卷”上。 4. 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O -16 S -32 Cu -64 可能用到的物理量:g = 10N/kg ,ρ水= 1.0× 103kg/m 3,c 水= 4.2×103J/(kg?℃)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火药爆炸 B .铁锅生锈 C .冰雪融化 D .森林火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废气污染 C .加碘食盐用于调味 D .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奶茶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香醇 B .氢气、酒精、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用水扑灭电器着火引发的火灾 D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5.某物质R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5O 2 点燃 4CO 2 + 2H 2O . 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 ①R 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②R 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④R 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6 则正确的一组是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③ D .② ④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是稀盐酸,则乙可能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B . 若甲是澄清的石灰水,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 C . 若丁为水,则反应物中一定有酸或碱 D . 若丁为铜,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7. 为了制取CO 2并验证它的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 a 是分液漏斗 ②酒精灯加上铁丝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③若D 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 装置中M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④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在D 装置右端的导管口放一盏酒精灯 ⑤A 中的稀盐酸可以用稀硫酸代替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 ② ⑤ B .① ④ ⑤ C .② ③ ⑤ D .① ③ ④ 8.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丁是红色固体,单质乙是一种常见且用途 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 的是 A .转化①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常用于冶金工业 B .完成转化④,物质丙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用量

大学物理化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2)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可逆过程:体系经过某一过程从初态变到终态后,体系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未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2、第二类电极:将一种金属及其相应的难溶性盐浸入含有该难溶性盐的负离子的溶液中,达成平衡后,所构成的电极。 3、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在标准压力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4、自由度:确定平衡体系的状态所必须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独立强度性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5、电导率:相距为1m, 面积为1m2的两个平行板电极之间充满电介质溶液时的电导,即相当于单位体积电解质溶液所表现出来的电导。 6、理论分解电压: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反应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称为理论分解电压。 7、理想溶液:任一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溶液叫做理想溶液。 8、反应的速率系数:速率方程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物理意义是各反应物的浓度等于1时的反应速率,其值大小与浓度无关,而与反应温度、反应本性、催化剂、溶剂等因素有关。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升高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 (√)2、电流密度越大超电势越大,阴极电势越小 (√)3、电池反应中,ΔG > 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液体在等温蒸发过程中的内能变化为零。 (×)5、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6、根据相律,单组分体系相图只能有唯一的一个三相共存点。 (√)7、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 方向进行。 (√)8、非缔合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物理化学(上)模拟试卷一

物理化学(上)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共10题20分) 1、一恒压反应体系,若产物与反应物的C p>0,则此反应: (A)吸热;(B)放热;(C)无热效应;(D)吸放热不能肯定。 2、将某理想气体从温度T1加热到T2。若此变化为非恒压过程,则其焓变ΔH应为何值?: (A) ΔH=0;(B) ΔH=C p(T2-T1); (C) ΔH不存在;(D) ΔH等于其它值。 3、恒温恒压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若在电池中可逆进行时吸热,据此可以判断下列热力学量中何者一定大于零? (A) ΔU;(B) ΔH;(C) ΔS;(D) ΔG。 4、已知在373K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66 662 Pa,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为1.01 325×105 Pa,设A和B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当A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 时,气相中A的物质的量分数应为: (A) 0.200;(B) 0.300;(C) 0.397;(D) 0.603。 5、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错误? (A) Q=0;(B) W=0;(C) ΔU=0;(D) ΔH=0。 6、对于下列的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ΔH=Q p,所以只有等压过程才有ΔH; (B) 因为ΔH=Q p,所以Q p也具有状态焓数的性质; (C) 公式ΔH=Q p只适用于封闭体系; (D)对于封闭体系经历一个不作其它功的等压过程,其热量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 7、今有298 K、p 的N2气[Ⅰ]和323 K、p 的N2气[Ⅱ]各一瓶,问哪瓶N2气的化学势大? (A)μ(Ⅰ)>μ(Ⅱ);(B) μ(Ⅰ)<μ(Ⅱ);(C)μ(Ⅰ)=μ(Ⅱ);(D) 不可比较。 8、对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有 (A) ΔH = 0;(B) ΔS = 0;(C) ΔG = 0;(D) ΔU = 0。 9、在某温度下,当B溶解于A中形成溶液时,若纯B的摩尔体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模拟试卷C

物理化学第六章模拟试卷C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6题 12分 ) 1. 2 分 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μ与纯溶质的化学势μ*的关系式为: ( ) (A )μμ=*(B )μμ>*(C )μμ<*(D )不能确定 2. 2 分 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 K x 与 K c 的关系是∶ ( ) (A) K x = K c (RT )νB B ∑ (B) K x = K c p νB B ∑ (C) K x = K c (RT /p B B )ν-∑ (D) K x = K c (V /ν B B ∑n B ) νB B ∑ 3. 2 分 在温度为T 、压力为p 时,反应3O 2(g)=2O 3(g) 的K p 与K x 的比值为 ( ) (A) RT (B) p (C) (RT )-1 (D) p -1 4. 2 分 Ag 2O 分解可用下面两个计量方程之一表示,其相应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 Ag O s Ag s O g 2221 2()()() →+ K P ()1 2422Ag O s Ag s O g ()()()→+ K p () 2 设气相为理想气体,且已知反应是吸热的,试判断下列结论哪个是正确的: ( ) (A )K K P P ()()211 2= (B )K K p p ()()21= (C )K p () 2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O 2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 5. 2 分 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μ与纯溶质的化学势μ*的关系式为: ( ) (A )μμ=*(B )μμ>*(C )μμ<*(D )不能确定 (2分) 6 2 分 理想气体反应 CO(g) + 2H 2(g) = CH 3OH(g), 若起始原料CO 与H 2的分子比为1:2, 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α,平衡常数为K p ,则 ( ) (A) α与p 有关 (B) H 2的转化率是2α (C) K p =[ α(3-2α)2] / [ 4(1-α)2p 2] (D) K p 与p 2 成反比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 1.反应为一级气相反应,320 oC时 。问在320 oC加热90 min的分解分数为若干?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的分解分数为11.2% 2.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10 min。求1h后剩余A的分数。 解:同上题, 答:还剩余A 1.56%。 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反应掉50%需时19.4 min。

4. 25 oC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 的动力学数据如下(蔗糖的初始浓度c0为1.0023 mol·dm-3,时刻t的浓度为c) 使用作图法证明此反应为一级反应。求算速率常数及半衰期;问蔗糖转化95%需时若干? 解:数据标为 利用Powell-plot method判断该反应为一级反应,

拟合公式 蔗糖转化95%需时 5. N -氯代乙酰苯胺异构化为乙酰对氯苯胺 为一级反应。反应进程由加KI溶液,并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来测定。KI只与A反应。数据如下: 计算速率常数,以表示之。。 解:反应方程如下

根据反应式,N -氯代乙酰苯胺的物质的量应为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的二分之一, 作图 。

6.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对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 解:转化率定义为,对于一级反应, 对于二级反应, 7.偶氮甲烷分解反应 为一级反应。287 oC时,一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力为21.332 kPa,1000 s后总压为22.732 kPa,求。 解:设在t时刻的分压为p, 1000 s后,对密闭容器中的气相反应,可以用分压表示组成: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B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章模拟试卷B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2 分 已知水在正常冰点时的摩尔熔化焓Δ fus H m=6025 J?mol -1,某水溶液的 凝固点为258.15 K ,该溶液的浓度x B为: ( ) (A) 0.8571 (B) 0.1429 (C) 0.9353 (D) 0.0647 2. 2 分 根据理想稀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势公式: μB= μB*(T,p) + RT ln x B,μA= μA*(T,p) + RT ln x A 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μA*(T,p) 是纯溶剂在所处T, p时的化学势 (B) μB*(T,p) 是x B= 1,且仍服从亨利定律的假想状态的化学势, 而不是纯溶质的化学势 (C) 当溶质的浓度用不同方法(如x B, m B, c B)表示时,μB*(T,p) 不同,但?B不变 (D) μA*(T,p) 只与T, p及溶剂的性质有关, μB*(T,p) 只与T, p 及溶质的性质有关 3. 2 分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某物质在临界点的性质: ( ) (A) 与外界温度有关 (B) 与外界压力有关 (C) 与外界物质有关 (D) 是该物质本身特性 4. 2 分 在温度T时,纯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为p A*,化学势为μA*,并且已知 在p$压力下的凝固点为T f*,当 A 中溶入少量与 A 不形成固态溶液的溶 质而形成为稀溶液时,上述三物理量分别为p A,μA,T f ,则 ( ) (A) p A*< p A,μA*<μA,T f* < T f (B) p A*> p A,μA*<μA,T f* < T f (C) p A*< p A,μA*<μA,T f* > T f (D) p A*> p A,μA*>μA,T f* > T f 5. 2 分 对正规溶液和无热溶液特性的描述,下述哪一种是错误的: ( ) (A) 正:H E>> TS E无:H E<< TS E (B) 正:S E = 0 无:H E = 0

最新物理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1-4)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1) 一、填空题: 1.平衡态是指体系的状态______________的情况。体系处于平衡态的三个条件分别是体系内必须达到_______平衡,_______平衡,_______平衡。 2.公式常数适用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熵是____函数,在隔离体系中一切可能发生的宏观过程均向着体系的熵值______的方向进行,而决不会发生熵值______的过程。 4.只有体系的______性质才有偏摩尔量,偏摩尔量自身是体系的_______性质。偏摩尔量的值与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关。 5.将固体NH4Cl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使之达到平衡:NH4Cl(s)=NH3(g)+HCl(g)。体系的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6.HCl和La2(SO4)3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kg-1,而它们的离子平均浓度分别是 和。 7.Kohlrausch公式适用于_______溶液,其中称为__________。 8.零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为________,零级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是_________。 9.等体积0.030mol·l-1KI和0.060mol·l-1的AgNO3溶液混合制得溶胶,该溶胶的胶团结构是________,加入电解质CaCl2, MgSO4, Na2SO4它们的聚沉能力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 10.某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将1/ 对1/p作图得一条直线,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三种理想气体物质量相等,若都从温度为T恒容加热到T2,则吸热量最少的气体是()A.氦气B.氢气C.二氧化碳D.A和B 2.下列关于标准摩尔生成热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反应的温度必须是298.15K。 B.生成反应中的单质必须是稳定的相态单质。 C.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为零。 D.生成反应的压力必须为标准压力。 3.对不做非体和功的封闭体系,()T的值()

药学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药学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A 一、选择题 1. 在密闭抽空的容器中加热NH 4Cl(s),有一部分分解成NH 3(g)和HCl(g),平衡时,( A ) A K=1,f=1 B K=2,f=2 C K=3,f=3 D K=2,f=1 2. 某反应物反应掉7/8所需时间恰是它反应掉3/4所需时间的1.5倍,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 B ) A 0级 B 1级 C 2级 D 3级 3. 熵增加原理可用于( C ) A 开放体系 B 封闭体系 C 孤立体系 D 都可以 4. 固溶体的相数是 ( A ) A 一相 B 二相 C 三相 D 四相 5. 可逆电池必须满足的条件 ( D ) A 电池的化学变化必须是可逆的 B 能量的转移必须可逆 C 电池在工作时所进行的其它过程也必须是可逆的 D 上面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6. 质量摩尔浓度为m 的H 2SO 4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 a ± 与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 及 m 的关系是( C ) A 、 a ±,m = γ±(m/m o) B 、 a ±,m ±(m/m o) C 、 a ±,m = γ±(m/m o) D 、 a ±,m = 4 γ (m/m o) 7. 零级反应A→B半衰期与A 的起始浓度和速度常数的关系为:( B ) A t 1/2=2kC 0-1 B t 1/2= C 0 /2k C t 1/2= 2kC 0 D t 1/2=1/2kC 0 8. 确定反应的级数可采用的方法 ( D ) A 积分法 B 半衰期法

C 微分法 D 以上方法均可 9.下列物理量哪一组皆属状态函数 (C ) A C p ,Q v ,H,U B C p ,C v ,H,Q C P,V,H,U D Q P ,S,H,G 10.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由T1变到T2时,等压可逆过程系统的熵变为△Sp ,等容可逆过程系统的熵变△Sv ,两者之比△Sp :△Sv 等于(C ) A 2:1 B 1:1 C 5:3 D 3:5 二、判断题 1. 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 2. 水的三相点和水的冰点是同一个概念。( X) 3. 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所以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的。( X) 4. 孤立体系的熵值永不减少。(√) 5. 偏摩尔吉布斯函数就是化学势。(√) 6. 理想溶液混合时,混合前后体积改变量为零,热效应为零。(√) 7. 绝热过程Q=0,所以它必是一个等熵过程。( X) 8. 组分数指体系中的物种数。( X) 9. 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X) 10.一切自发过程在热力学上都是不可逆的。(√) 三、计算题 1. 1mol 理想气体在273.15K 时做等温不可逆膨胀,系统压力由P 降至0.5P, 对外做功100J ,计算该过程的Q 、 △U 、△H 、△S 、△A 和 △G 。(15分) 解:因为体系为理想气体,所以等温过程 △U=0 △H = 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W 得 Q = -W = 100J △S = J P P P nR T T r r 76.55.0ln 314.81ln 2 1=??=== △A= △U -T △S = 0 -273.15×5.76 =-1573J △G = △H -T △S= 0 -273.15×5.76 =-1573J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