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第十篇炙法(1酒炙)

10第十篇炙法(1酒炙)

10第十篇炙法(1酒炙)

10第十篇炙法(1酒炙)

第十章炙法2

第十章炙法 杜仲(193) [来源]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 EucommiaulmoidesOliv、的树皮。 1、杜仲:呈小方块或丝状,外表淡棕色或灰褐色,粗 糙,内表面暗紫色,光滑,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 色富有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略苦。 2、盐杜仲:表面焦黑色,折断时橡胶丝弹性较差,味 微咸。 [炮制作用与应用] 杜仲:甘温,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1、生杜仲——较少用。多用于泡酒。卒腰痛——杜仲酒。 2、盐杜仲——盐炙法 引药入肾,温而不燥,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和高血压症。胎动不安——杜仲丸。 [炮制研究] 1、化学研究 杜仲含杜仲胶。杜仲胶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影响。 炮制增效机理:盐炙后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溶出。 2、药理研究 盐炙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加,锌、锰、铁、钙含量升高,铅含量下降。 杜仲所含的右旋松脂醇双葡萄糖苷是降压的主要成分。 生杜仲、盐杜仲、砂烫盐杜仲均能使兔狗血压下降,但炮制品作用强于生品。 4、巴戟天(195)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根 巴戟肉 盐巴戟 制巴戟 [炮制品种及方法] 1、巴戟天:除杂洗净。

2、巴戟肉——蒸、水润 原药材蒸透后除去木心。或水润透后除去木心→切段。 3、盐巴戟——盐水润后炒或蒸 炒:净巴戟段(肉)加盐水拌匀→待盐水被吸其尽→文火炒干。 蒸:净巴戟(药材)加盐水拌匀→蒸软→去木心→切段,干燥。 4、制巴戟——甘草汤煮 甘草汤+净巴戟(药材)→文火煮透(汤汁基本煮干)→趁热抽去木心→切段,干燥。(甘草6%) 甘草汤:甘草加水(1:5)煎煮两次,煎汤约50kg。 [炮制作用与应用] 巴戟天:甘辛微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1、生巴戟 长于祛风除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肾虚兼风湿之证。风冷腰痛,行步困难——巴戟天丸。 2、盐巴戟——盐水润后炒或蒸引药入肾,温而不燥,补肾助阳作用缓和,多服久服无伤阴之弊。——用于阳痿早泄,尿频或失禁,月经不调。肾气不足——温肾丸。 3、制巴戟——甘草汤煮增加甘温补益作用,偏于补肾助阳,强筋骨。——用于肾气虚损,腰脚疼痛,筋骨无力。脾肾亏损——无比山药丸。 [炮制研究] 为何要去心? 巴戟天根皮和木心所含化学成分差异很大。 根皮中铅(有毒元素)含量比木心低。 根皮中与中医“肾”、心血管和造血机能密切的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比木心高。 去心是合理的。 第四节姜炙法(P203) 一、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 第十章炙法第四节姜炙法(含义)姜汁来源:生姜煮汁;生姜榨汁;干姜煮汁 生姜:辛温,散寒发表,温中止呕,解毒。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二、姜炙目的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一部分总题数:20 1 【单选题】(2分) 白术、山药经土炒后有助于引药: A.入肝经 B.入脾经 C.入肾经 D.入肺经 E.入心 正确答案是:B 2 【单选题】(2分) 用酒炙大黄是“以热制寒”,这样称为: A.净制 B.从制 C.反制 D.火制 E.水制 正确答案是:C 3 【单选题】(2分) 芡实用麸炒制的颜色标准是: A.黄色 B.微黄色 C.深黄色 D.老黄色 E.亮黄色 正确答案是:E 4 【单选题】(2分) 九香虫的炮制方法是: A.炒焦 B.炒炭 C.土炒 D.炒黄 E.米炒 正确答案是:D 5 【单选题】(2分) 炒炭的主要目的是: A.止泻 B.止血 C.止痛 D.止呕 E.止痒

正确答案是:B 6 【单选题】(2分) 每100Kg龟板用醋量为: 正确答案是:B 7 【单选题】(2分) 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是: A.清炒 B.土炒 C.麸炒 D.砂炒 E.炒焦正确答案是:D 8 【单选题】(2分) 一般性药材人工干燥的温度宜选:正确答案是:C 9 【单选题】(2分) 槐花炭的贮藏容器宜用: A.竹篓 B.木箱 C.瓷缸 D.木桶 E.纸箱正确答案是:C 10 【单选题】(2分) 中药切制段的长度为: 正确答案是:C 11 【单选题】(2分) 炙法的火侯多选用:

A.大火 B.文火 C.中火 D.武火 E.强火 正确答案是:B 12 【单选题】(2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炮制内容的项目是:A.炮制B.炮炙C.修治D.修事E.修制 正确答案是:C 13 【单选题】(2分) 黄芩软化切片应采用: A.润法 B.蒸法 C.抢水洗 D.淋法 E.冷水浸 正确答案是:B 14 【单选题】(2分) 适应酒炙法炮制的药物有: A.艾叶 B.芫花 C.杜仲 D.桑枝 E.知母 正确答案是:D 15 【单选题】(2分) 炙马兜铃的常用蜜量为: %%%%% 正确答案是:E 16 【单选题】(2分) 僵蚕通常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清炒 B.炒焦 C.麸炒 D.土炒

中药炮制学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学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

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炮制复习题

中药炮制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特性,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 中药炮制中的“炮”是指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 “制”是指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3.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施治的基础。 4.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5. 紫苏要将叶、茎和果实区分开来,分别作为苏叶、苏梗、苏子入药。 6. 传统制药的原则是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具体方法为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7.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8. 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9. 许多药物生、熟作用有别,如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用止血。生甘草,味甘,性平,能清热解毒;蜜炙甘草性温,能补中益气; 10. 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药经蜜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作用,则是蜂蜜作为辅料应用后与药物有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11. 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因此必须经过炮制,采用煅、煅淬、砂烫等炮制方法使质地变为酥脆,易于粉碎。 12.大多数生物碱不溶于水,但有些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溶于水,季铵类生物碱如小檗碱也能溶于水,在炮制中应尽量减少与水接触,宜采用少泡多润的原则。 13 .鞣质为强的还原剂,能被氧化,生成鞣红。 14.一些含有毒性蛋白质的中药可通过加热处理,使毒性蛋白变性而消除毒性。 15 .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煅后变为氧化锌。 16..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____多用黄酒,____多用白酒。 17. 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50℃为宜。 18. 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 19.古人对中药非药用部位论述是:去心者免烦,去芦者免吐,去皮者免损气,去核者免滑,去瓤者免胀。 20. 鹿茸毛应燎去,枇杷叶、石韦叶毛应刷去,骨碎补、狗脊绒毛应烫去,金樱子内部绒毛应挖去,香附表面黄棕色毛应撞去。 21 .水处理软化药材的原则为.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22 .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 23 .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类药材的切制,不适宜于颗粒类药材的切制。 24 .根据所用辅料的不同,炙法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 25 .酒炙法多适用于活血散瘀、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 26 .姜炙法适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27 .盐炙法盐的通常用量是每lOOkg 药物,用食盐2kg。溶化食盐的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 ~5 倍为宜。 28 .制备清宁片每100kg 大黄片或块,用黄酒75kg,用炼蜜40kg . 29 .传统中药理论认为,当归不同部位作用不同,当归头止血,当归尾破血,当归身补血. 30 .炙没药常用的辅料是米醋,用喷炒法进行操作。 31 .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炮制。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炙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

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药典药材炮制方法

附录ⅡD.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用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方法,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习题

《中药炮制学》 练习题 一、A型题: 1.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 2.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 3.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 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 4.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 5.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 6.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7.《修事指南》的作者是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8.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 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9.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 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10.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 11.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12.苍术炮制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 A.挥发油含量降低B.苍术酮含量降低C.皂苷含量降低D.生物碱含量降低E.以上都不是13.下列那味药炮制后,可矫臭矫味 A.珍珠 B.远志 C.乌梅D.九香虫E.桑螵蛸 14.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的药物,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为 A.净制B.水浸泡 C.加热炮制 D.阴干 E. 抢水洗 15.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A.醋B.生姜汁C.酒D.甘草汁E.蜜 16.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B.五类分类法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E.雷公炮炙十七法 17.一般工具书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相结合B.工艺与辅料相结合 C.五类分类法D.三类分类法E.以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18.下列药物中需用烫法去毛的是 A.枇杷叶B.石韦C.骨碎补D.金樱子E.鹿茸 19.“饮片”一词最早见于 A.本草纲目B.雷公炮炙论C.炮炙大法D.武林旧事E.本草从新 20.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其人工干燥温度最高不超过 A.100℃B.8O℃C.50℃D.35℃E.25℃ 21.常用手捏法检查水处理软化效果的药物是 A.白芍B.大黄C.山药D.白术E.延胡索

中药炮制技术试题卷

《中药炮制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寄语:九蒸九晒成熟地,千锤百炼方成钢。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分,共10分) ? 中药炮制 : 2.复制法: 3.烘焙法: 4.发酵法: 5.饮片切制: 二、填空题 (每空 0.5分,共10分) 1 .醋炙法适用于炮制 、 、 的 药物。 2.燀杏仁时要注意 、 、 。 3.何首乌生品具有 的功能,经 制后,则具有 、 的作用。 4.漂洗法多适用于 、 、 。 5.山楂 长于 ,炒山楂善于 ,焦山楂长于 ,山楂炭具有 的作用。 6.清除药物中所含杂质时,常 用 、 、 、 四种方法。 三、A 型题(每题 1分,共20分) 1. 易风化的药物有( ) A 白矾 B 石膏 C 硼砂 D 芒硝 E 石英 2.药物贮存的最佳温度是( ) A 10~15℃ B 15~25℃ C 15~20℃ D 10~20℃ E 10~

25℃ 3.“饮片”的提出者是() A 张仲景 B 吴仪络 C 陈嘉谟 D 葛可久 E 王好古 4.采用指掐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的是() A 白术 B 大黄 C 牛膝 D 枳实 E 白芍 5.饮片切制时出现翘片现象是由于() A 外部含水量太过 B 内部含水量太过 C 刀具不锋利 D 没润透 E 伤水6.制巴戟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 酒炙法 B 酒蒸法 C 甘草汁煮法 D 甘草汁蒸法 E 盐炙法 7.淡豆豉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 发酵法 B 发芽法 C 干馏法 D 制霜法 E 烘焙法 8.采用醋蒸法炮制的药物有() A 五味子 B 黄精 C 肉苁蓉 D地黄 E 山萸肉 9.采用煅淬法炮制的药物是() A 蛤壳 B 钟乳石 C 金精石 D 海浮石 E 自然铜 10.属于反制的炮制品是() A 炙淫羊霍 B 酒川芎 C 酒仙茅 D 盐知母 E 酒黄连 11.醋制后缓和峻泻作用的药物是() A 甘草 B 黄柏 C 厚朴 D 柴胡 E 商陆 12.适宜采用砂烫醋淬法炮制的药物是() A 穿山甲 B 水蛭 C 骨碎补 D阿胶 E 白术 13.朱砂最佳的炮制方法是() A 干研法 B 水飞法 C 煅法 D 提净法 E 球磨机研磨 14.香附的炮制品不包括( ) A 醋香附 B 四制香附 C 酒香附 D 香附 E 盐香附 15.发芽法要求的芽长为() A 0.5cm B 1.0cm C 0.2cm D 0.2~1.0cm E 0.5~1.0cm 16.炮制250kg百合需要炼蜜() A 10kg B 12.5kg C 15kg D 20kg E 25kg 17.当归合理的切制方法是() A 冷水浸润软化切薄片 B 冷水浸润软化切厚片 C 露润后切厚片 D 露润后切薄片 E 温水润软切厚片 18.采用盐炙法炮制的药物是() A 川芎 B 桑枝 C 三棱 D 补骨脂 E 厚朴 19.下列药材除何种外,均需去毛() A 枇杷叶 B 金樱子 C 狗脊 D 骨碎补 E 款冬花 20.通过煮制后,降低其毒性的药物是() A 白果 B 常山 C 硫黄 D 苦杏仁 E 附子 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砂烫马钱子的作用是() A 质地变脆 B 易于粉碎 C 降低毒性 D 便于去毛 E 矫正不良气味

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 一、填空题 1.根据所用辅料的不同,炙法可分为、、、、、。2.酒炙法多适用于、、及类药物。 3.酒炙法所用的酒以为主,酒的用量一般为。 4.姜炙法适用于、的药物。 5.姜炙法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药物100公斤用生姜,若用干姜,其用量则为。6.盐炙法盐的通常用量是每100公斤药物,用食盐。溶化食盐的用水量一般以食盐的倍为宜。 7.盐炙法多用于、、和泻相火的药物。 8.目前常用白酒炮制的药物是。 9.2000版药典规定,知母含拔契皂苷元不得少于;盐知母含拔契皂苷元不得少于。 10.2000版药典规定,用75%乙醇作溶剂,杜仲浸出物不得少于;盐杜仲不得少于。 11.2000版药典规定,车前子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盐车前子不得过;照膨胀度项下的测定法测定,车前子膨胀度应不低于,盐车前子应不低于。12.2000版药典规定,黄连总灰分不得过;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不得过。13.制备清宁片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用炼蜜。 14.传统中药理论认为当归不同部位作用不同,当归头,当归尾,当归身。 15.欲使莪术入肝经血分,增强其散瘀止痛作用宜用______。 16.炙没药常用的辅料是______,用______法进行操作。 17.延胡索的止痛成分主要是______。 18.醋炙法常用的操作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19.《药典》规定,京大戟的炮制方法为______。 20.蜜炙法多用于、的药物炮制。 21.生甘草性味是,其作用是;炙甘草性味是,其作用是。 22.生黄芪的主要作用是,蜜炙黄芪的作用是。23.马兜铃蜜炙后能、,并可。24.麻黄的常用的炮制品有①,其作用是; ②,其作用是;③,其作用是;④,其作用是。 25.桑白皮蜜炙后,可增强作用, 多用于。 26.枇杷叶生用长于,多用于,炙后多用于。 27.紫菀蜜炙后,对、的患者均可应用。28.蜜炙药物的贮存均应,以免。 29.蜜炙马兜铃时,每100Kg马兜铃用炼蜜。 30.油炙法的辅料为动、植物油脂,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菜油、酥油。 31.羊脂炙淫羊藿的成品性状为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微有羊脂油气。 二、选择题

中药炮制方法及要求(研究材料)

中药炮制方法及要求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制剂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麩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10~15kg。 砂炒取洁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不断翻动,炒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河砂,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河砂以掩埋待炮炙品为度。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液中淬酥。 蛤粉炒取碾细过筛后的净蛤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翻动较滑利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或成珠、内部疏松、外表呈黄色时,迅速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蛤粉30~50kg。 滑石粉炒取滑石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酥脆、表面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迅速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滑石粉40~50kg。 2.炙法是待炮炙品与液体辅料共同拌润,并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酒炙取待炮炙品,加黄酒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酒炙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黄酒10~20kg。 醋炙取待炮炙品,加醋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醋炙时,用米醋。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米醋20kg。

材料力学答案第十一章

50 第十一章能量法 第十一章能量方法 第十一章答案 11.1 图示桁架各杆的材料相同,截面面积相等。试求在 F 力作用下,桁架的变形能。 F 2 F F F , 3 F N 1 N 2 N 2 F 2 A 1 2 3 B l 2 2 2 F 2 2 2 F l l 2 2 F (x) 2 N V dx 2EA 2EA 2EA l l 2 2 3F l 4EA . 11.2计算图示各杆的应变能。 M e A 2A A A EI A A EI A F C A C B l/3 2l/3 B l l x1x2 (a) (b) M e/l M e/l (a) V 2 2 3 2 F l F l F l 2EA 4EA 4EA .

(b) 2 2 M M e e x x 1 2 l l l /3 2l /3 V dx dx 1 2 0 2EI 0 2EI l /3 2l /3 2 2 2 2 M x x M l e 1 2 e 2 2EIl 3 3 18EI 0 0 .

第十一章能量法51 11.3 传动轴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轴的直径为40mm,材料为45钢,E = 210GPa, G = 80GPa。试计算轴的应变能。 0.36kN (b) 1kN 0.8kN ·m 由扭转引起的应变能: 2 80 0.2 V dx 2 0 2 p GI 0.32 200 200 由弯曲引起的应变能: 2 0.2 (531.4x) V 2 dx 0.029 1 2EI V V 1 V 2 0.061J. 11.4 计算图示梁的应变能,并说明是否满足 叠加原理及其原因。 Me=Fl F 2 2 3 l (Fl Fx) F l V dx 0 2 6 EI EI EI x 而 2 2 3 l (Fl ) F l V dx 1 0 2EI 2EI l 2 2 3 l ( Fx) F l V dx 2 0 2EI 6EI . 不满足叠加原理,因为应变能与内力的关系不是线性的。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一、蜜的特征与作用 蜜有黄白之分。北方的蜜水分少,较浓稠;南方的蜜水分多,较稀薄。夏季蜜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呈半固体状,伴有淡黄色鱼卵状颗粒,或如炼猪油状。气芳香,味甜。蜜除了营养丰富,能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外,还有镇咳、缓下、润燥、解毒、矫味等作用。 二、蜜的分类 1.春蜜较多是洋槐、油菜、桃花、紫云英等花蜜,色淡黄白,黏度大,气清香,味甜,质量较好。 2.伏蜜较多是枣花、葵花、瓜类等花蜜,色多淡黄或深黄至琥珀色,黏稠度大,细腻,气清香,味甜,质量较次。 3.秋蜜较多是棉花、荞麦花等花蜜,呈琥珀色至暗棕色,气微臭,味稍酸,质量差。 三、炼蜜的种类 1.嫩蜜:将生蜜加热到105~115℃,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取出用3~4号筛网滤过即得,其目的是去其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便于存放。 2.中蜜:将蜜加热至116~119℃,含水量约10%~13%,淡黄色,有黏性。 3.老蜜:将蜜加热到119~122℃,含水量在4%以下,红棕色,黏性强。 四、蜜炙的方法 1.药蜜同时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拌入药物待蜜液吸透,置热锅中不断炒至深黄色,以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医。学教。育。网。搜集] 2.先下蜜后投药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置锅中,待蜜液烧沸后投入药物拌炒均匀,炒至液干呈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3.先下药后入蜜液拌炒炙法:将药物投入锅中炒热后,放入适量开水稀释的炼蜜液拌炒,炒至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所炙药的药性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分别采用。 五、蜜炙药物的作用 蜜炙不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差异,这与药物性能和所含的成分不同有关,如甘草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补气和中的作用;黄芪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温肺润燥的作用;麻黄蜜炙(药100kg,炼蜜20kg)后,减弱了发汗之力而增强了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和表症已解而喘咳未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答案

1简述莲子去心的方法及心和肉分别人药的原因。 去心的方法:莲子在产地趁鲜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作用不一样,故须分别人药。 2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 果实种子类药物经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破”之说。“逢子必破”:意思是把所有的果实种子都捣碎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试述液体辅料中醋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4试述液体辅料中酒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5简述山楂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6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 ? (1)鞣质增加而止血。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 190 ℃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 (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加,槲皮素具有一定止血作用。 (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 7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荆芥: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③荆芥炭: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中药炮制学试题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中医用药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山楂经炒后对胃的刺激性降低,主要是破坏了部分_________。 3.炮制辅料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和_______。 4. 茯苓可用_______拌衣。 5.炒炭应掌握的原则____________。 6. 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________,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7.酒炙法中,一般每100kg药物用黄酒_____kg。 二、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分,共15分。 1. 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 ) A.汉代 B.秦代 C.周代 D.原始社会 2. 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 A.雷 B.陶弘景 C.缪希雍 D.陈嘉谟 3. 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 )

A.相资为制 B.相反为制 C.相畏为制 D.相恶为制 4. 含甙类的中药,一般不用那种辅料处理( ) A.酒 B.醋 C.盐 D.姜 E.蜜 5. 米炒斑蝥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药物毒性 B.缓和药物性能 C.提高成分浸出 D.矫臭矫味 6. 白芍切片后曝晒呈( ) A.红色 B.绿色 C.黑褐色 D.黄棕色 7. 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 A.醋 B.生姜汁 C.酒 D.甘草汁 8. 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 A.三类分类法 B.五类分类法 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 9. 清沙王不留行应炒至( ) A. 外表黄白色,稍具斑点 B.外表深黄色,具香气 C.外表焦黄色或焦褐色 D.爆裂成小白花 10. 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 ) A.胶类药材 B.动物类药材 C.树脂类药材 D.矿物类药材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炙法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目的:使药物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方面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嗅矫味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分类:(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 第一节酒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一般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目的 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③矫臭去腥【乌稍蛇、蕲蛇、紫河车等】 方法 先拌酒后炒药~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黄连、川芎、白芍等】 先炒药后加酒~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 注意事项

①加入一定量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 ②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③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续断】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 →续断:补肝肾,通血脉为主; ~酒炙,能增强通血脉,强筋骨作用;~盐炙,增强补肾强腰的作用。

第二节醋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米醋拌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醋炙法。 [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米醋20~30kg,最多≯50kg] 目的 ①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 ②降低毒性,缓和药性[主要用于峻下逐水药]【京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③矫臭矫味,便于服用[主要用于某些具特殊气味的药物]【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方法┍先拌醋后炒药~适用于大多数植物类药材【甘遂、商陆、芫花、柴胡、三棱、元胡等】 ┕先炒药后喷醋~适于用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乳香、没药、五灵脂】 注意事项 ①醋炙前药材应大小分档; ②若醋用量较少,不易与药材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材拌匀; ③用文火炒制,勤加翻动,使受热均匀,炒至规定的程度; ④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必须先炒药后喷醋;且出锅要快,防熔化粘锅,摊晾时宜勤翻动,以免相互粘结成块。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药炮制学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中医用药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山楂经炒后对胃的刺激性降低,主要是破坏了部分_________。 3.炮制辅料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和_______。 4. 茯苓可用_______拌衣。 5.炒炭应掌握的原则____________。 6. 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________,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7.酒炙法中,一般每100kg药物用黄酒_____kg。 二、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分,共15分。 1. 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 A.汉代B.秦代C.周代D.原始社会 2. 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 3. 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 A.相资为制B.相反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 4. 含甙类的中药,一般不用那种辅料处理() A.酒B.醋C.盐D.姜E.蜜 5. 米炒斑蝥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药物毒性B.缓和药物性能C.提高成分浸出D.矫臭矫味 6. 白芍切片后曝晒呈() A.红色B.绿色C.黑褐色D.黄棕色 7. 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A.醋B.生姜汁C.酒D.甘草汁 8. 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B.五类分类法 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 9. 清沙王不留行应炒至() A. 外表黄白色,稍具斑点B.外表深黄色,具香气 C.外表焦黄色或焦褐色D.爆裂成小白花 10. 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 A.胶类药材B.动物类药材C.树脂类药材D.矿物类药材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 中药炮制的专着有()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 一、含义 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 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酒制与酒炙: 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 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 1. 酒炙——大黄、黄连; 2. 醋炙——甘遂、元胡; 3. 盐炙——黄柏、知母; 4. 蜜炙——紫菀、甘草; 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 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 一、含义 (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用量:黄酒10%~20%。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 (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 (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 (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 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 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如黄芩。 (4)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 (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 【炮制方法】 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药:白芍=100:10) 当归 【炮制方法】 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药:黄酒=100:10) 【炮制作用】 川芎 【炮制方法】 酒川芎——取净川芎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药:黄酒=100:10) 【炮制作用】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序论 第一节概述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 1、中药炮制 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任务 1、探讨炮制原理及理论 *炮制原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变和这些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作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2、改进炮制工艺 *科学、简单工艺——机械化、标准化、程控化 3、制定饮片质量标准 *系统、规范、科学、客观、现代根据饮片的特点,制定具体检测项目。 三、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1.对单位味中药进行炮制,临床用药是复方 2.是工艺课,实践先于理论 3.直接观察效果不容易 4.炮制工艺要求依法炮制 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3.酒的发明与应用 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明为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 制法以及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丰富与拓展了炮制的内容。

二、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②《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第二部炮制专著 ③《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第三部炮制专著。

荆芥炮制

酒炙法对荆芥中挥发油成分及祛风解表 效果的影响 【摘要】荆芥的传统炮制加工方法为制炭、炒制、蜜制和醋制,并没有关于酒炙荆芥的内容及介绍。本文主要以酒炙法对荆芥进行炮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炮制前后药品中的挥发油,用薄层色谱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比炮制前后荆芥中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情况。用小白鼠做药理实验,对比炮制前后荆芥的祛风解表效果。 【关键字】荆芥;炮制;挥发油;薄层色谱;祛风解表 中药材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微苦, 性微温, 归肺、肝经,是传统的辛温解表药。自汉代沿用至今,《神农本草经》将之列为草部中品。其生品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散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咽喉肿痛及多种皮肤病等。其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pule-gone),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和异胡薄荷酮(isopulegone)。传统的炮制加工方法为制炭、炒制、蜜制和醋制,但目前对其酒炙后的成分变化及药理作用效果并无研究。本文主要运用酒炙法,按照中药传统炮制规范的要求对荆芥进行炮制,与生品中的挥发油提取物进行对比,探讨酒炙后荆芥中的挥发油成分变化情况以及炮制后对荆芥祛风解表效果的影响。 1 原料的炮制过程 1.1 原料选择:选购同一批次同一编号的性状大小都相同荆芥地上干燥部分。 1.2 原料净制:除去杂质(《药典2010》)。 1.3 原料切制: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药典2010》)。 1.4 原料炮制 (1)酒炙荆芥取荆芥段200克与30克黄酒混合拌匀,放置闷润,待酒被吸收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 2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样品中挥发油并鉴定变化情况 2.1 分别取生品荆芥、酒炙荆芥适量,粉碎,过3号筛,取100克药粉装入1000ml 圆底烧瓶中,加水500mL及沸石数粒,振摇混合后浸泡1h,按《中国药典》( 2010 版) 一部附录XD“挥发油提取法”甲法进行,用锥形瓶收集冷凝的提取液。 2.2 用不同展开剂鉴定挥发油成分变化情况 2.2.1 薄层检识 样品:酒炙荆芥挥发油 对照品:生品荆芥挥发油 展开剂:(1)石油醚—乙酸乙酯( 100∶6) (2)石油醚—乙酸乙酯( 100∶8) (3) 正己烷—乙酸乙酯—苯( 14∶3∶3) 显色剂: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清晰。 对照品与样品的挥发油各取1μl点于硅胶板上,以不同展开剂展开,对应的结果分别为图1,图2,图3。 图1 荆芥不同炮制品的薄层色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