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与制作流程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与制作流程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与制作流程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采用对Cu、Pb、Cd和Zn等多种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的木本速生乔木白花泡桐和对Cu2+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相结合的植物综合修复技术,同时辅以动物(蚯蚓)修复技术,以达到最高的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顺利实现了对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并且有效防止污染物直接进入食物链,不会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它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成本低廉、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显著地效果,能够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肥力,易于大面积推广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

(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白花泡桐;

(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之后收集蚯蚓;

(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2+ 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之后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和海州香薷,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秋末冬初时节按400~8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优选的,按500~7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更加优选的,按6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深耕35~55cm(优选的,深耕40~50cm;更加优选的,深耕4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白花泡桐是指,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白花泡桐一年生幼苗,行距2.5~3.5米,株距1.2~1.8米(优选的,行距3米,株距1.5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5~0.8米,穴深0.4~0.6米(优选的,穴径为0.6米,穴深0.5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修复方法,其特征是,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硫酸铵30kg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磷酸铵40~50 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施硫酸铵70 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蚯蚓修复过程,是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0.5~2.0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25 kg/m2,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综合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0.8~

1.5 kg/m2(优选的,投放密度为1.0 kg/m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综合修复方法,其特征是,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所述草本植物海州香薷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按45cm×25cm的株行距移栽,移栽后适时浇水,在8、9月份盛花期时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说明书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土壤污染不但影响农产品产量与品质,而且涉及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也就是说,土壤污染影响到整个人类生存的质量。

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种是活化手段,通过增加土壤重金属溶解性和迁移性,进行回收处理,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另一种是钝化手段,通过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当前,在农业生产方面,选用适宜的作物品种、增施能够钝化重金属的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吸附重金属后集中处理以及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符合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应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国内外已发展起来的土壤修复技术很多,按照其修复方式可以将它们分为:原位(in-situ)修复和异位(ex-situ)修复两种。异位修复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集中处理。常见的异位修复技术有:萃取、焚烧处理、热处理和生物反应器等多种方法。这是早期常用的方法。由于该法涉及挖土和运土,因而它具有处理成本高、不能处理深度污染(如污染物渗入饱和层土壤及地下水)的土壤、不能处理建筑物下面的土壤、会破坏原土壤结构及生态环境等缺点。国外近几年来发展了多种原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是指在现场条件下直接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常见的原位修复技术有:原位气相抽取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原位土壤清洗技术、原位电动力修复技术、原位电磁波加热技术、原位玻璃化技术等。无论是原位修复还是异位修复,它们的基本原理是: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从而降低它的毒性;利用某些特殊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按照修复原理土壤修复技术又可分为三类:(1)转化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去除或降低其毒性。这类方法的优点为:方法简单;缺点为:处理不彻底,重金属仍存在于土壤中,其存在潜在的毒性,威胁人类健康。土壤改良、换土法、玻璃化技术均属于该类方法。(2)生态措施。这类方法的优点为:费用低;缺点为:处理周期长,富集重金属的生物体(细菌或植物)需进一步的处理,不能进入食物链。(3)将重金属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这类方法的优点为:处理相对彻底;缺点为:处理费用略高,设备相对复杂。热修复、气相抽取技术、萃取法、电动力修复属于这类方法。

申请公布号CN 101724404 A(申请号20091019369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剂及植物和化学联合修复方法。所述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剂为赤泥和熟石灰的混

合物。技术利用植物和化学联合修复法,通过化学方法对土壤进行pH调节、通过种植能源作物和超累积植物等进行土壤重金属吸附等。授权公告号CN 101947539 B(申请号201010248855.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处理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按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低,将土壤分成三类,即重度污染土壤、中度污染土壤和轻微污染土壤,所述的针对重度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先进行化学淋洗,再进行蚯蚓富集修复和植物修复;所述的针对中度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蚯蚓富集修复和植物修复;所述的针对轻微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方法为植物修复。申请公布号 CN 103484125 A(申请

号 201310477113.6) 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为固体笋壳基生物炭,在400℃下隔绝氧气热解30min所得的元素组成为C、H、N、K、P、Mg、Ca、Si和O。所述土壤改良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笋壳清洗烘干、粉碎后装入热解炉中,在380~420℃下隔绝氧气热解20~40min,生物质笋壳经过干燥、预炭化、炭化得到固体笋壳基生物炭。改良方法如下:将土壤改良剂以2.5%~10%的质量分数添加进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中,加水至田间土壤饱和持水量的70%,用薄膜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并在薄膜上每间隔5cm处开一气口,每2~3天加水补充散失的水分,培养后取出风干,得改良土壤。

土壤重金属污染所用工程措施如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法、固化、稳定化方法、电动力修复法等,具有稳定、见效快的优点,但存在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二次污染隐患等缺点,不适宜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效果非常不理想。

技术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成本低廉、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显著地效果,能够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肥力、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易于大面积推广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步骤如下:

(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按400~8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优选的,按500~7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更加优选的,按6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35~55cm(优选的,深耕40~50cm;更加优选的,深耕45cm),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

(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白花泡桐。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白花泡桐一年生幼苗,行距2.5~3.5米,株距1.2~1.8米(优选的,行距3米,株距1.5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5~0.8米,穴深0.4~0.6米(优选的,穴径为0.6米,穴深0.5米)。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硫酸铵30kg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磷酸铵40~50 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施硫酸铵70 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

(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即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

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0.5~2.0 kg/m2(优选投放密度为0.8~1.5 kg/m2;更加优选的,投放密度为1.0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25 kg/m2,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

(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2+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按

45cm×25cm的株行距移栽,移栽后适时浇水,在8、9月份盛花期时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和海州香薷,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

本技术所用主要原料的作用如下:

腐熟有机农杂肥:腐熟有机农杂肥(由经发酵腐熟的家禽、家畜粪便和秸秆组成的有机肥)。作用:一是用来作为植物修复所用植物的基肥,二是用来作为动物修复所用蚯蚓的饲料。

蚯蚓:蚯蚓在土壤中生活, 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可提高土壤的通气度及通透性能,利于作物新陈代谢—生长。能够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另外,蚯蚓的身体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饲养动物的好饲料。

白花泡桐:白花泡桐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喜阳速生乔木,目前已被移植到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区。经研究发现,白花泡桐对Cu、Pb、Cd和Zn等多种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特别是对Pb的固定,达到了超富集水平,因此,白花泡桐可被认为是相应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

海州香薷:海州香薷属管状花目,唇形科直立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污黄紫色,叶卵状三角形,卵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叶柄在茎中部叶上较长,向上变短,苞片近圆形或宽卵圆形,花冠玫瑰红紫色,小坚果长圆形,花、果期9~11月。生于山野,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等地,素有“铜草”之称。海州香薷通过植物萃取作用降低了表层土壤中铜、锌、铅的浓度,从而为其他植物提供了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本技术提供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成本低廉。除此之外,本技术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1、有机农杂肥能够显著提高金属污染土壤的肥力,且取材方便、经济;

2、采用对Cu、Pb、Cd和Zn等多种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的木本速生乔木白花泡桐和对Cu2+ 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相结合的植物综合修复技术,同时辅以动物(蚯蚓)修复技术,以达到最高的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顺利实现了对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并且有效防止污染物直接进入食物链,不会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

3、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显著地效果;

4、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易于大面积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步骤如下:

(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按4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35cm,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

(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白花泡桐。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白花泡桐一年生幼苗,行距2.5米,株距1.2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5米,穴深0.4米。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硫酸铵30kg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磷酸铵40~50 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施硫酸铵70 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

(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即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0.5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25 kg/m2,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

(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2+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按

45cm×25cm的株行距移栽,移栽后适时浇水,在8、9月份盛花期时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和海州香薷,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

实施例2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步骤如下:

(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按8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55cm,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

(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白花泡桐。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白花泡桐一年生幼苗,行距3.5米,株距1.8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8米,穴深0.6米。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硫酸铵30kg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磷酸铵40~50 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施硫酸铵70 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

(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即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2.0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25 kg/m2,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

(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2+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按

45cm×25cm的株行距移栽,移栽后适时浇水,在8、9月份盛花期时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和海州香薷,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

实施例3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步骤如下:

(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按6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45cm,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

(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白花泡桐。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白花泡桐一年生幼苗,行距3米,株距1.5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6米,穴深0.5米。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硫酸铵30kg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磷酸铵40~50 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施硫酸铵70 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

(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即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1.0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25 kg/m2,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

(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2+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按

45cm×25cm的株行距移栽,移栽后适时浇水,在8、9月份盛花期时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和海州香薷,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

试验例1:为了验证实施例3所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行了试验。供试土壤选自广州市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2400m2(60m×40m)。该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边缘,属丘陵与低洼地貌单元,地形起伏不大,一般地势高差在20米内。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污染土壤样品采用梅花式布点法采集,分别采集15cm深度的耕层土壤和30cm深度的下层土壤。每个样点重复取样3次,取其平均值,整个试验区的重金属含量为各个样点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土样风干后,剔除植物根系、碎屑等杂质,碾压过2mm筛,不要接触金属器具以免样品受到污染,一般采用玛瑙研钵和尼龙筛网。表1与表2分别为修复地15cm深度的耕层土壤以及30cm深度下层土壤修复前后重金属含量。以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3。

表1. 修复地15cm深度耕层土壤修复前后重金属含量(mg/kg)

表2. 修复地30cm深度下层土壤修复前后重金属含量(mg/kg)

表3 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单位:mg/kg)

由表1以及表2可知,土壤中Cd、Cu、Pb和Zn的重金属含量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呈现出持续减少的趋势。修复地15cm深度耕层土壤修复20个月后Cd、Cu、Pb和Zn的重金属含量比修复前分别降低了93.36%、75.11%、72.62%以及69.31%。修复地30cm深度下层土壤修复20个月后Cd、Cu、Pb和Zn的重金属含量分别降低到0.18、33.48、34.38以及75.27 mg/kg。对比表3可以得出,修复地15cm深度耕层土壤以及修复地30cm深度下层土壤修复20个月后Cd、Cu、Pb和Zn的重金属含量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实施例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方法可以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

由试验例的修复效果来看,本技术的综合修复方法不仅可以钝化多种重金属离子,还可以修

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而且修复效果显著。本技术采用对Cu、Pb、Cd和Zn等多种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的木本速生乔木白花泡桐和对Cu2+ 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相结合的植物综合修复技术,同时辅以动物(蚯蚓)修复技术,以达到最高的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顺利实现了对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并且有效防止污染物直接进入食物链,不会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有机农杂肥能够显著提高金属污染土壤的肥力,且取材方便、经济,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成本低廉,易于大面积推广。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技术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