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一(7)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教师)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一(7)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教师)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一(7)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教师)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一(7)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教师)

模块: 一、集合、命题、不等式 课题:

7、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 掌握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重难点: 指数、对数运算的应用.

一、

知识要点

1、 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2、 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注:解指数、对数不等式,未指定底数的大小,要分1a >和01a <<两种情况解.

二、 例题精讲

例1、解下列不等式

(1)

2

lg 12

x <

; (2)649x x

x

+>; (3)22162

30x

x

+-+<.

答案:(1)11,00,1010????

- ? ?????;(2)2

31,log 2??

-∞ ? ??

?

;(3)()40,log 3.

例2、解下列不等式

(1)()()

122log 21log 222x x +-?-<; (2)()3log 3log 01a a x x a a <>≠且; (3

21

12log x

>

+. 答案:(1)2

25log ,log 34?? ??

?

;(2)当01a <<

时,()()

3

,a

-+∞;当

1a >时,

(()

3

0,1,a a

;(3)()0,1,22? ??

例3、解下列关于x 的不等式 (1)()3

log 1

01a x a x

a a x --??<>≠ ???

且;

(2)()()2

log 12101a x a a a ->->≠且.

答案:(1)当1a >时,解集为()

3,a a ;当01a <<时,解集为()()30,,a a +∞;

(2)当102a <<

时,解集为()0,+∞;当12a =时,解集为()110,,22,22????

+∞ ?

?????

1

12

a <<时,解集为(

()

(

)

()()

212120,,,a a a

a

a

a

----+∞;当1a >时,

(()

20,,a

a a

+∞

*例4、(1)解不等式22

3103

7290x

x +-?+≤;

(2)对满足(1)的x ,若函数()(

)

2

2

log log 1a a y a x x b =?-+的最大值为3

2

,最小值为0,求a b 、的值.

答案:(1)[]2,4;(2)2a =或12a =,32

b =.

三、 课堂练习

1、当1,33x ??∈ ???

时,log 1a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0,3,3

??+∞ ?

?

?

2

、22x

x

+≥的解集为 .

答案:)

21|log 12x x x ??

≤≥???

?

3、不等式0.5log 1

x

x

x

<

的解集为 . 答案:()()0,12,+∞

4

12

log 1x <-的解集为 .

答案:10,8?? ???

5、对于11a -≤≤,使不等式221

1122x ax

x a ++-??

??< ?

???

??

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0x <或2x >

6、不等式()

222log 0x x ->的解集是 . 答案:()(

)0,12,+∞

四、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不等式21log 63x x ??

+

+≤ ???

的解集为 .

答案:({}331---+

2

、函数y =的定义域是 .

答案:[)22log 3,3--

3、不等式()()()2cos lg 2010,x

x π>∈的解是 .

答案:0,

2π??

???

4、已知全集I R =,2

6

1|12x x A x --????

??

=>?? ?

??

????

,(){}3|log 2B x x a =-<,当A B ?时,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6,2--

5、不等式1402

x

-

>的解集为 ;

若关于x 的不等式42x x

a ->的解集为R (实数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2??-

+∞ ???;1,4?

?-∞- ??

?

6、不等式22

2312

2x ax

x a -+??

< ?

??

的解集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34a >

二、选择题

7、已知关于x 的方程()4200x

x

a b c a ?+?+=≠中,常数a 和b 同号,而b 和c 异号.则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此方程无实根 B 、此方程有两个互异的负实根 C 、此方程有两个异号实根 D 、此方程仅有一个实根

答案:D

8、若不等式2

20x ax a -+>对x R ∈恒成立,则关于t 的不等式2

21

23

1t t

t a a ++-<<的解为

( ) A 、12t << B 、21t -<<

C 、22t -<<

D 、32t -<<

答案:A

9、若集合12

|log 2,S x x x R ??=>-∈???

?

,{

}

|

2,T x x Z =<∈,则S T 中的元素个

数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B

三、解答题

10、解下列关于x 的不等式: (1)(

)()

112

4

1log 4log 1x

x

a

a

+-≥-(0a >且1a ≠)

; (2)92

log 2

a x

x

x

a >

. 答案:(1)当1a >时,解集为{}|log 2log 4a a x x ≤<;当01a <<时,解集为

{}|log 4log 2a a x x <≤;

(2)当1a >时,解集为1

42|0x x a x a ??<<>????或;当01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

42

|x a x a ??<

11、(1)2

12

1|13x x A x --????

??

=>?? ?

??

????

,(){}3|log 32B x x a =-<; (2)(

){

}

2

|log 5832x A x x x =-+>,{}

24|210B x x x a =--+≥, 当A B ?时,分别求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423

a -≤≤-

(2

)55

a -≤≤

12、已知n 为自然数,实数1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

()

()()

231

212log 4log 12log 2log log 3

n n

n a a a a a x x x n x x a ----+-

+->

-

答案:?

+∞????

高中数学,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运算考点题型总结

第八节指数式、对数式的运算 ?基础知识 1.指数与指数运算 (1)根式的性质 ①(n a)n=a(a使 n a有意义). ②当n是奇数时,n a n=a; 当n是偶数时,n a n=|a|= ?? ? ??a,a≥0, -a,a<0. (2)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解决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互化问题的关键. ①a m n= n a m(a>0,m,n∈N*,且n>1). ②a - m n= 1 a m n = 1 n a m (a>0,m,n∈N*,且n>1). ③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a r·a s=a r+s(a>0,r,s∈Q); ②a r a s=a r-s(a>0,r,s∈Q); ③(a r)s=a rs(a>0,r,s∈Q); ④(ab)r=a r b r(a>0,b>0,r∈Q). (1)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中,要求指数的底数都大于0,否则不能用性质来运算. (2)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适用于无理数指数幂. 2.对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 一般地,如果a(a>0,且a≠1)的b次幂等于N,就是a b=N,那么,数b就叫做以a 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 a N=b. 指数、对数之间的关系

(1)对数的性质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1的对数是零; ③底数的对数等于1. (2)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a >0,且a ≠1,M >0,N >0,那么 ①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 ②log a M N =log a M -log a N ; ③log a (N n )=n log a N (n ∈R). ? 常用结论 1.换底公式的变形 (1)log a b ·log b a =1,即log a b = 1 log b a (a ,b 均大于0且不等于1); (2)log am b n =n m log a b (a ,b 均大于0且不等于1,m ≠0,n ∈R); (3)log N M =log a M log a N =log b M log b N (a ,b ,N 均大于0且不等于1,M >0). 2.换底公式的推广 log a b ·log b c ·log c d =log a d (a ,b ,c 均大于0且不等于1,d >0). 3.对数恒等式 a log a N =N (a >0且a ≠1,N >0). 考点一 指数幂的化简与求值 [典例] 化简下列各式: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假设 20XX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 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 20XX 年的 2 倍? 1 8% = 2 x=? 也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二、新授内容: aa 0,a 1 的b 次幂等于 N ,就是a b N ,那么数 b 叫做以 a 为底 N 的对 ⑴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⑵ log a 1 0 , log a a 1 ; ∵对任意 a 0且 a 1, 都有 a 0 1 ∴log a 1 0 同样易知: log a a 1 ⑶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 a b N 中的 b 写成 log a N , 则有 a logaN N . 定义:一般地,如果 数,记作 log a N b , 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叫做真数. a b log a Nb 例如: 42 16 log 4 16 2 2 102 100 log 10 100 2 ; 探究: 1。 1 42 2 log 42 12 ; 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 10 2 0.01 log 10 0.01 2. log a N b 中的 N 可以取哪些值? 2. 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log a 1 ? log a a ?

指数式和对数式比较大小

指数式和对数式比较大 小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指数式和对数式比较大小五法 方法一:利用函数单调性 同底的指数式和对数式以及同指数的指数式的大小,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 核心解读: 1.比较形如m a 与n a 的大小,利用指数函数x y a =的单调性. 2.比较形如log a m 与log a n 的大小,利用对数函数log a y x =的单调性. 3.比较形如m a 与m b 的大小,利用幂函数m y x =的单调性. 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0.30.3,30.3 (2)2log 0.8,2log 8.8 (3)0.30.3,0.33 [解](1)利用函数0.3x y =的单调性. 因为函数0.3x y =在R 上单调递减,<3,所以0.30.3>30.3. (2)利用函数2log y x =的单调性. 因为函数2log y x =在(0,)+∞单调递增,<,所以2log 0.8<2log 8.8. (3)利用函数0.3y x =的单调性. 因为函数0.3y x =在(0,)+∞单调递增,<3,所以0.30.3<0.33. 方法二:中间桥梁法 既不同底又不同指的指数式、对数式比较大小,不能直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可利用特殊数值作为中间桥梁,进而可比较大小. (1)比较形如m a 与n b 的大小,一般找一个“中间值c ”,若m a c <且m c b <,则m n a b <;若m a c >且n c b >,则m n a b >.常用到的特殊值有0和1.(0log 1a =,1log a a =,01a =) (2)比较形如m a 与n b 的大小,一般可以取一个介于两值中间且与题目中两数都能比较大小的一个中间值,即n a 或者m b ,进而利用中间值解决问题.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0.41.9, 2.40.9 (2)124()5,139()10 [解](1)取中间值1. 因为0.4 01.9 1.91>=, 2.400.90.91<=,所以0.4 2.41.90.9>. (2)取中间值1 29()10 . 利用函数910 x y =()的单调性比较139()10和129()10的大小,易知139()10>129()10.利用函数12y x =单调性比较124()5和129()10的大小,易知124()5<129()10.所以139()10>1 24()5. (补充:对于指数相同底数不同的两指数式比较大小,也可以通过做比与1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两数的大小.)

教案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案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常用对数的概念. ⑵ 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 能力目标: 会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对数的概念和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复习指数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板书,提问等.5分钟) 问题1:2的多少次幂等于8? 问题2:2的多少次幂等于9? 显然,这是同一类问题.就是已知底数和幂如何求指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引进一个新数——对数. 二、新课教学 1.新概念 法则1 lg lg lg MN M N =+(M >0,N >0). 法则2 lg lg lg M M N N =-(M >0,N >0). 法则3 lg n M =n lg M (M >0,n 为整数). 上述三条运算法则,对以)1,0(≠>a a a 为底的对数,都成立. 2.概念的强化 例4 (讲授)用lg x ,lg y ,lg z 表示下列各式: (1)lg xyz ;(2)lg x yz ;(3)z .

解 (1) lg xyz =lg x +lg y +lg z ; (2) lg x yz =lg lg lg lg lg x yz x y z -=-+()=lg lg lg x y z --; (3) z 2lg x +3lg z -=2lg x +2 1lg y 3lg z -. 例5 (启发学生回答或提问)已知2ln =0.6931,3ln =1.098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34ln(75?; (2)18ln . 分析 关键是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所求的对数用2ln 与3ln 来表示. 解 (1))34ln(75?=54ln +73ln =54ln +73ln =522ln +73ln (2)18ln =2118ln =2192ln ?=2 1(2ln +9ln )=21(2ln +23ln ) =0986.16931.02 1+?=1.44515≈1.4452. 例6 求下列各式的值: (1)lg2lg5+; (2)lg600lg2lg3--. 分析 逆向使用运算法则,再利用性质lg101=进行计算. 解 (1)lg2lg5lg(25)lg101+=?==; (2)2600lg600lg2lg3lg( )lg100lg102lg10223 --=====?. 3.巩固性练习 练习3.3.3 ( 12分钟) 1.用lg x ,lg y ,lg z 表示下列各式: (1) (2)lg xy z ; (3)2lg()y x ; (4) 2.已知2ln =0.6931,3ln =1.098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ln 36; (2)ln 216; (3)ln12; (4)911ln(23)?. 答案:1.(1)1lg 2 x ;(2)lg lg lg x y z +-;(3)2lg 2lg y x -;(4)111lg lg lg 243x y z +-. 2.(1) 3.5834;(2)5.3751;(3)1.2424;(4)18.3225. 三、小结(讲授,5分钟) 1.本节内容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假设20XX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XX 年的2倍? ()x %81+=2?x =? 也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二、新授内容: 定义:一般地,如果 ()1,0≠>a a a 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N a b =,那么数 b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 数,记作 b N a =log ,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b N N a a b =?=log 例如:1642= ? 216log 4=; 100102 =?2100log 10=; 242 1= ?2 12log 4= ; 01.0102 =-?201.0log 10-=. 探究:1。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b N a =log 中的N 可以取哪些值? ⑴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N > 0 ) 2.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1log a ? =a a log ? ⑵ 01log =a ,1log =a a ; ∵对任意 0>a 且 1≠a , 都有 10 =a ∴01log =a 同样易知: 1log =a a ⑶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 N a b = 中的 b 写成 N a log , 则有 N a N a =log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运算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运算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知识点回顾: 1. 若n x a =,则x 叫做a 的n 次方根,记为n a ,其中n >1,且n N *∈.(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n 次方根具有如下性质: (1)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正数的偶次方根是两个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负数的偶次方根没有意义;零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 (2)n 次方根(*1,n n N >∈且)有如下恒等式: ()n n a a =;,||,n n a n a a n ?=?? 为奇数为偶数;np n mp m a a =,(a ≥0). 2.规定正数的分数指数幂:m n m n a a = (0,,,1a m n N n *>∈>且); 注意口诀:(根指 数化为分母,幂指数化为分子), 11 ()()(0,,,m m m n n n a a m n N a a -+==>∈且1)n >.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0,,)r s r s a a a 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 ③()(0,0,)r r r ab a b a b r R =>>∈ 范例解析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3n n π-()(*1,n n N >∈且); (2)2()x y -. 解:(1)当n 为奇数时,33n n ππ-=-(); 当n 为偶数时,3|3|3n n πππ-=-=-(). (2)2()||x y x y -=-. 当x y ≥时,2()x y x y -=-;当x y <时,2()x y y x -=-. 例2已知221n a =+,求33n n n n a a a a --++的值. 解:332222()(1)1121122121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例3化简:(1)2 115113366 22(2)(6)(3)a b a b a b -÷-; (2)3322 114 4 23 ()a b ab b a b a ?(a >0,b >0); (3)24 3 819?.

高中数学对数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数学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案 xx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xx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换;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形成知识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让学生有能力去解决今后有关于对数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动手,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分析目标: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分析各种思维的技巧,掌握对数运算的重要性质。 二、教学理念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从学习中体会快乐。本节课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实例引入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材分析 本节讲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做准备。这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数的定义;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相互转化及其条件。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运算性质的理解;(3)换底公式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1个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我们能从关系y?13?1.01x中,算出任意一个年头x的人口总数,反之,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总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 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就引出这节课将要学习的问题,即对数与对数运算的问题,以及指数与对数如何相互转换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对数的定义 x 一般地,如果a?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理解对数恒等式并能运用于有关的对数计算; 4、能够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的运算法则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对数定义的探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探究与活动,明白考虑问题要细致,说理要明确; 3、通过探究对数和指数之间的互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分析、严谨认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2、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 3、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学生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数的定义;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对数的运算法则及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1)对数概念的理解; (2)运算法则的探究与证明;

三、 教辅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讲练结合; 四、 教学模式 采用引导发现模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讲授,引导学生思考并加以探索学习; 五、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回顾上节课的指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 根据指数的知识可以很容易得出22=4、52=32,但是当2=26x 时,此时的x 的值为多少呢? 把这个用来引入的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分析讲解问题之后引出对数的概念; 问题如下: 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4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分析如下: 1次 2次 3次 4次 … n 次 12 212?? ??? 312?? ??? 412?? ??? … 12n ?? ??? ∴(1)取第4次的长度为:4 12?? ??? ; (2)12x ?? ???=0.125,根据以往所学,可以求出x =3; (二) 引出概念 (1)多媒体展示出定义: 定义:一般地,如果 的x 次幂等于N , 就是 x a N = ,那么数x 叫做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 ,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注:1)在定义中注意底数a 的取值 ; 2)在x a N =中,,有次可以知道负数和0,没有对数; ()1,0≠>a a a ()1,0≠>a a a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作:数应3班向世威)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数学必修(一) 目次: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第4次印刷 1教材分析 1.1内容与内容解析 《对数函数》是普通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节讲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作准备。对数概念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是继研究指数函数之后的另一种重要基本函数,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地位与作用解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及其基本性质,在第二章又进一步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运算、图像和性质,特别是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 1.能初步判别具体函数是否为对数函数,了解对数的概念并能用语言刻画,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验证、证明、概括等数学活动),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探究理解对数的性质。领悟从()的思想方法 3.感知对数的重要性,从“发现”中体验成功,进一步提高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同时培养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探究意识;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初步应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理解 5教法学法 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结合直观教学法和讲授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的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讲讲练练的教学程序,运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转化策略,通过教师的讲,数学家对对数的痴迷激发学生好奇,从实际问题导入对数概念、对数符号,理解对数的意义,通过典型例题的讲授,充分揭示对数式与指数式间的关系,掌握求对数值的方法,通过学生典型习题的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间的关系,掌握求对数的一些方法,在讲练结合中实现教学目标。 6教学媒体

对数与对数运算的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的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授课教师:马吉艳课时:一个课时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数学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的内容,它是研究学习后续知识对数函数与性质的必备基础知识。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得出对数的定义与性质,让学生学会指数与对数的互化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 对数式求值。通过指数运算性质,根据对数定义,采用逆向思维对对数的乘法运算进行推导,从对数的积运算的推导过程中,用类似的方法得到其他运算性质。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些性质后,通过练习与引导推导出换底公式。运用观察、操作来领悟规律,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交流中突破难点,打破传统教学的死记硬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指数与对数的关系;(2)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3)能灵活运用对数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定义与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数运算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严谨的思维态度;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探究、创新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类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以及对数的运算性质。 (2)难点: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导与运用。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类比分析与发现。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设计说明复习引入: 1.老师带领学生复 习指数的定义。 2.复习2.1.2例题8 的解答方法,提问 “如果反过来求哪 一年的人口数可以 达到18亿,20亿, 30亿……”该怎样解 答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 老师口述:非常好, 我们要求x,其实就 是知道了底数和幂 的值,反过来求指 数。这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对数。 4.老师讲解对数的 概念并板书: 一般地,如果 1.学生回答根指 数、分数指数幂、 有理数指数幂的 定义及表达式。 2.学生在草稿本 上写下计算表达 式分析,回答: 知道了某一个年 头的人口总数y, 实际就是要求x, 根据指数的定 义,可以求1.01 的几次方等于y, 即指数x。 3.学生记忆与理 解对数的定义。 4.学生回答:理 解了。 现代教育 心理学认为任 何新知识的学 习、新发现的创 造都得以现有 的认知水平和 经验为基础。因 此,设计旧知识 的复习是有必 要的,通过已学 知识,引导学生 运用所学探索 新问题的解决 方法,让学生有 一个清晰的思 路,这不仅巩固 了所学的知识, 也让学生学以 致用,更有利于 新课的开展。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案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性质(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探索及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态与价值观: 1、利用指、对数式关系启发学生研究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注意探索、研究、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对数运算法则可以把乘、除、乘方、开方运算转化为加减乘除运算,加快了运算速度、简化了计算方法、显示了对数计算忧越性,体现了所学知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对数的运算性质发现过程及其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对数的定义 b N a =l o g ,掌握其中 a 与 N 的取值范围;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及两个重要公式; (3)指数运算法则(积、商、幂、方根)。 设计意图:对数的概念和指数的运算性质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习新知前的简单复习,不仅能唤起学生的记忆,而且为学习新课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2、请同学判断以下几组数是否相等? (1) 101lg 100lg +,)10 1100lg(?; (2)81 log 4log 2 2+,2 1 log 2 ; 提出问题:由(1)(2)结果出发,同学们能看出他们具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寻求规律。 新课讲解: 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当底数相同的时候,两个正数的对数之和等于两个正数积的对数。

指数对数概念和运算公式

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重难点 根式的概念: ①定义:若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1(* ∈>N n n a 且,则这个数称a 的n 次方根.即,若 a x n =,则x 称a 的n 次方根)1*∈>N n n 且, 1)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n a ; 2)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 )0(>±a a n . ②性质:1)a a n n =)(; 2)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3)当n 为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n a a a a n ( N * , 2))0(10 ≠=a a , n 个 3)∈=-p a a p p (1 Q ,4)m a a a n m n m ,0(>=、∈n N * 且)1>n ②性质:1)r a a a a s r s r ,0(>=?+、∈s Q ), 2)r a a a s r s r ,0()(>=?、∈s Q ), 3)∈>>?=?r b a b a b a r r r ,0,0()(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例 求值 (1)3 28 (2)2 125 - (3)()5 21- (4)() 43 8116- 例.用分数指数幂表示下列分式(其中各式字母均为正数) (1)43a a ? (2)a a a (3)32 )(b a - (4)43 )(b a + (5)32 2b a ab + (6)42 33 )(b a + 例.化简求值

(1)0 121 32322510002.08 27)()()()(-+--+---- (2)2 11 5 3125.05 25 .231 1.0)32(256) 027.0(?? ????+-+-????? ?-- (3)=?÷ ?--3133 73 32 9a a a a (4)21 1511336622263a b a b a b ??????-÷- ??? ??????? = (5 ) 指数函数的定义: ①定义:函数)1,0(≠>=a a a y x 且称指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R , 2)函数的值域为),0(+∞, 3)当10<a 时函数为增函数.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 2 x y += (2)(2)x y =- (3)2x y =- (4)x y π= (5)2y x = (6)2 4y x = (7)x y x = (8)(1)x y a =- (a >1,且2a ≠) 例:比较下列各题中的个值的大小 (1) 与 ( 2 )0.1 0.8 -与0.2 0.8 - ( 3 ) 与 例:已知指数函数()x f x a =(a >0且a ≠1)的图象过点(3,π),求 (0),(1),(3)f f f -的值. 思考:已知0.7 0.9 0.8 0.8,0.8, 1.2,a b c ===按大小顺序排列,,a b c . 例 如图为指数函数x x x x d y c y b y a y ====)4(,)3(,)2(,)1(,则 d c b a ,,,与1的大小关系为 (A )d c b a <<<<1 (B )c d a b <<<<1 (C )d c b a <<<<1 (D )c d b a <<<<1

《对数及其运算》教学设计

《对数及其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对数的性质。 2.熟练的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二、过程和方法: 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求对数式和指数式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讲练结合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向学生渗透对比、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体会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2.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由于前面几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的相关性质,今天的内容通过相关的引导与练习,可以以找规律的形式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本堂课的知识。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散思维,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按平均每年增长8.2%估算,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2倍。 假设经过x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2倍,依题意,有 2.8 +, 1(= %) a a x2 x. 即2 .1= 082 指数x取何值时满足这个等式呢? 2、对数起源: 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1550~1617),苏格兰数学家、神学家,对数的发明者。Napier出身贵族,于1550年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小镇梅奇斯顿(MerchistonCastle,Edinburgh,Scotland)出生,是Merchiston城堡的第八代地主,未曾有过正式的职业。 年轻时正值欧洲掀起宗教革命,他行旅其间,颇有感触。苏格兰转向新教,他也成了写文章攻击旧教(天主教)的急先锋(主要文章于1593年写成)。其时传出天主教的西班牙要派无敌舰队来攻打,Napier就研究兵器(包括拏炮、装甲马车、潜水艇等)准备与其拚命。虽然Napier的兵器还没制成,英国已把无敌舰队击垮,他还是成了英雄人物。 他一生研究数学,以发明对数运算而著称。那时候天文学家Tycho Brahe (第谷,1546~1601)等人做了很多的观察,需要很多的计算,而且要算几个数的连乘,因此苦不堪言。1594年,他为了寻求一种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运用了独特的方法构造出对数方法。这让他在数学史上被重重地记上一笔,然而完成此对数却整整花了他20年的工夫。1614年6月在爱丁堡出版的第一本对数专著《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Mirificilogarithmorum canonis descriptio")中阐明了对数原理,后人称为纳皮尔对数:Nap logX。1616年Briggs(亨利·布里格斯,1561 - 1630)去拜访纳皮尔,建议将对数改良一下以十为基底的对数表最为方便,这也就是后来常用的对数了。可惜纳皮尔隔年于1617年春天去世,后来就由Briggs以毕生精力继承纳皮尔的未竟事业,以10为底列出一个很详细的对数表。并且于1619年发表了《奇妙对数规则的结构》,于书中详细阐述了对数计算和造对表的方法。 说明:通过介绍对数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对数的兴趣,培养对数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1.对数的概念:

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23 指数式与对数式(1)教案(学生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23 指数式与对数式(1)教案(学 生版) 一、课前检测 1. (2010辽宁文)(10)设25a b m ==,且112a b +=,则m =( ) A .10 C .20 D .100 2. 方程lg()lg lg 4223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31021)64 27()5(lg )972(___________ 二、知识梳理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解读: 2.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解读: 3.我们规定: ⑴m n m n a a =()1,,,0*>∈>m N n m a ; ⑵()01>=-n a a n n ; 解读: 4.运算性质: ⑴()Q s r a a a a s r s r ∈>=+,,0;⑵()()Q s r a a a rs s r ∈>=,,0; ⑶()()Q r b a b a ab r r r ∈>>=,0,0 解读: (2)对数与对数运算 1.x N N a a x =?=log ; 2.a a N a =log . 3.01log =a ,1log =a a .

4.当0,0,1,0>>≠>N M a a 时: ⑴()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⑵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 ⑶M n M a n a log log =. 5.换底公式: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1,0,1,0>≠>≠>b c c a a . 6.a b b a log 1log = ()1,0,1,0≠>≠>b b a a . 解读: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1 求值或化简 (1()0,0a b >>; (2))20.510 3170.0272179--????-+- ? ????? (3)2lg 225lg 5.02161.1230++-+-;(4)2log 43774lg 25lg 3 27log +++。 变式训练:化简下列各式(其中各字母均为正数): 1.2132(2)a b 1132(6)a b -÷1566(3)a b -= ; 2.4603 (2010)+--= ; 3.=-2lg 9lg 21100 _________;

对数的运算性质(公开课教案)

§2.7.2 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的基本性质. 2. 对数的运算性质.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 进一步熟悉对数的基本性质. 2. 熟练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 3. 掌握化简,求值的技巧. 教学重点 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化简,求值技巧.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对数的定义,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l o g b a a N b N =?= (0a >且1a ≠,0N >) 本节课,我们将在这基础上,结合幂的运算性质,推导出对数的运算性质. 二、讲授新课 1 . 对数的基本性质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log 10a = l o g 1a a = (0a >且1a ≠) 把log a b N = 代入 b a N = 可得 log a N a N =(0a >且1a ≠,0N >) 上式称为对数恒等式,通过上式可将任意正实数N 转化为以a 为底的指数 形式。 把b a N = 代入 log a b N = 可得 log b a b a = (0a >且1a ≠) 通过上式可将任意实数b 转化为以a 为底的对数形式。 例如: log 2 2 2log a a a a == (0a >且1a ≠)

2 . 对数的运算性质 接下来我们用指对数互化的思想,结合指数的运算性质来推导有关对数的运算性质。 指数的运算性质 p q p q a a a +?= 在上式中 设 p a M =, q a N = 则有 p q MN a += 将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可得: l o g a p M = l o g a q N = l o g a p q M N += ∴ l o g l o g l o g a a a M N M N += (0M > 0N > 0a >且1a ≠) 这就是对数运算的加法法则,用语言描述为:两个同底对数相加,底不变,真数相乘。 请同学们猜想:两个同底对数相减,结果又如何?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证明如下:∵ l o g l o g l o g l o g a a a a M M N N N N = +- l o g ()l o g a a M N N N =?- l o g l o g a a M N =- 对数运算的减法法则:两个同底对数相减,底不变,真数相除。 根据上述运算法则,多个同底对数相加,底不变,真数相乘, 即 1212 l o g l o g l o g l o g a a a N a n N N N N N N +++= 若 12N N N N M ==== 则上式可化为 l o g l o g n a a n M M = n N +∈ 若将n 的取值范围扩展为实数集R ,上式是否还会成立? 下证 l o g l o g n a a n M M = (0M > 0a >且1a ≠ n R ∈) 证明:设 l o g a M p = 则有 p M a = ∴ n np M a = ∴ log n a M np = 即 l o g l o g n a a M n M = (0M > 0a >且1a ≠ n R ∈) 对数的乘法法则:M 的n 次方的对数会等于M 的对数的n 倍。 例如:3222log 8log 23log 23===

【免费下载】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练习题难题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三)   1.若log x=z,则( ) A.y7=x z B.y=x7z C.y=7?x z D.x=z7y 【考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先把对数化为指数,再两边乘方,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log x=z, ∴x z =, 两边7次方,得x7z=y, 即y=x7z.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把对数化为指数的运算问题,是基础题目.   2.(2014?渝中区校级三模)已知实数a、b满足等式2a=3b,下列五个关系式: ①0<b<a ②a<b<0 ③0<a<b ④b<a<0 ⑤a=b=0, 其中有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画出指数函数y=2x,y=3x,的图象,利用单调性即可得出. 【解答】解:如图所示:画出函数y=2x,y=3x,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 (1)当x>0时,若2a=3b,则a>b; (2)当x=0时,若2a=3b,则a=b=0; (3)当x<0时,若2a=3b,则a<b. 综上可知:有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是①②⑤. 故选C.

【点评】熟练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并掌握其单调性是解题的关键.   3.(2013春?浦东新区期中)将a2b=N(a>0,a≠1)转化为对数形式,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 【考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指数式和对数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数的运算法则分别进行判断. 【解答】解:根据指数式和对数式之间的关系可得,若a2b=N,则2b=log a N ,即,∴A正确. 若a2b=N,则(a2)b=N ,则,∴B正确. 若a2b=N,则(a b)2=N ,则,∴C正确. ∴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式和对数式之间互化,要牢记转化公式:a b=N?b=log?a N.  4.(2013秋?金台区期中)一种放射性元素,每年的衰减率是8%,那么a千克的这种物质的半衰期(剩余量为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t等于( ) A. lg B. lg C .D . 【考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设这种物质的半衰期(剩余量为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t,可以得出一个方程,得两边取对数,再用换底公式变形,求出t; 【解答】解:a千克的这种物质的半衰期(剩余量为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为t, a(1﹣8%)t =,两边取对数, lg0.92t=lg0.5,即tlg0.92=lg0.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导学案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学习目标:⒈理解对数的意义、符号,能正确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相转化; ⒉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对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具准备:《几何画板》演示课本63P 例8. 教学过程: (I )新课引入: 师:在上节课的例题8中,我们得到了一个指数型函数13 1.01x y =?.通过函数的解析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任意一个年头x 的人口数.反之,哪一年的人口数将会达到18亿、20亿、30亿……呢?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演示) 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几何画板》的演示来得到问题的近似解大约分别是33,43,84,…,这就是说,如果保持年增长率为1个百分点,那么大约经过33年,43年,84年,我国人口分别约为18亿,20亿,30亿. 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要从181.0113x =,201.0113x =,301.0113 x =,…中分别求出x 的值,也就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这就是本节课开始学习的对数问题. (II )讲授新课: ⒈对数的意义: 师:一般地,如果x a N =(0a >且1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对数的底数,N 叫真数. 请同学们把前面的人口问题中的时间用对数表示出来. 生: 1.0118log 13x =, 1.0120log 13x =, 1.0130log 13 x =. 师:由于我们实际应用的十进制记数方法,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10log N 记作lg N . 另外,在科学技术和工程计算中常使用以无理数 2.71828e =为底数的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