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化学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2020版化学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2020版化学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2020版化学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3《酯》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节羧酸酯 第二课时酯 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 (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5《醇和酚》教案.doc

第一节 醇和酚(第二课时) 桐城六中 许兴友 一、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⒈认识苯酚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 ⒉了解苯酚的主要物理性质 ⒊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体会苯酚结构中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⒋了解苯酚的主要用途 ㈡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⒊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㈠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㈡难点:醇和酚的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法、讲解法、练习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在上节课已经讨论了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讨论我们知道由于羟基的作用,使醇体现了一些特殊性质,那么是否意味着只要有羟基,就一定具有醇的性质呢?请同学们看实验: 『实验过程』: A B C D E F A B C

牛奶 清水 牛奶 清水 牛奶 墨水 谜团1 谜团2 谜团3 一.苯酚的物理性质 苯酚特殊的溶解性 A B C D E F 二.苯酚的分子结构 化学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 6H 6O 苯酚特殊的溶解性与其结构有何联系? 冷却 甲 乙 丙 A 苯酚 B 苯酚 C 苯酚

苯酚的分子结构模型 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酚与醇概念的对比 酚 ——分子里含有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羟基的化合物。 醇 ——分子里含有与链烃基或苯环侧链相连的羟基的化合物。 芳香醇 酚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乙醇和苯酚中都有-OH ,其性质是否相同?(结合甲烷与甲苯分别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的现象)预测-OH 与苯环相连后使-OH 的活泼性有何变化? 结合乙醇-OH 和水中的H 的活泼性比较,试用实验方法来比较乙醇和苯酚-OH 上的H 的活泼性? 1.与金属钠的反应 2.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往熔化的苯酚中加一小块金属钠 酚-OH 上的H 要比醇 -OH 上的-H 活泼得多;苯环使-OH 上的H 更容易电离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鲁科版化学选修五 有机化学 全册教案

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 【课时安排】共8课时 第一节:3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学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完《化学2(必修)》中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向他们展示有机化学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系统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本节还介绍了许多有机化学的概念,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官能团、同系物等,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化学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 (1)知道有机化学的发展,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 (2)掌握有机物的三种分类方法,建立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分类框架。 (3)理解同系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的研究,能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类。 (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有机化学发展史的教育,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与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后续的新、相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有机物的分类。难点是官能团的认识几同系物的判断。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的分类 【问】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我们已经学过,那么分子式为C3H8O的有机物有几种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写出结构简式。 CH3CH2CH2OH CH3OCH2CH3CH3CHCH3 其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哪些?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答】结构中有(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 由此,我们知道,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主要跟它所具有的基团的性质有关。 我们把这种反映一类有机物共同特性的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问】你知道还有哪些官能团呢?它们存在于哪些物质当中? 【学生举例】—COOH 羧酸中存在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word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 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价值 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

鲁科版化学选修5《醇和酚》学案

鲁科版化学选修5《醇和酚》学案编号:使用时间:2011-5 编写人: 秦凡审核人:万天明 酚(复习课) 【学习目标】 1.了解酚的物理性质、用途和常见的酚。 2.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一、酚类知识: ⑴代表物:苯酚其分子式为C6H6O,结构简式为 。 ⑵苯酚的同系物:C n H2n—6O,如:CH3—C6H4— ①酚中烃基异构 ⑷酚的同分异构体②与芳香醇异构 ③与芳香醚异构 练习:写出C8H10O,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2、物性: ⑴色、态、味: ⑵熔沸点:43℃(保存,使用) ⑶溶解性: ⑷毒性: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洗涤) 说明:在溶液中生成的苯酚一般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呈液态,不溶于水,ρ>1g·cm-3 3、结构特点: ⑴苯环与—OH互相影响 苯环对—OH的影响:C—O极性减弱,O—H极性增强——酸性, —OH对苯环的影响:邻、对位H活泼性增强——取代 ⑵苯酚—OH中的H原子与苯环不在同一平面内。 4、化学性质 ⑴弱酸性:俗名石炭酸,加入石蕊不变色 ①酸性的验证:浊液中加入NaOH变澄清 ②酸性强弱及验证: 弱酸性:思考:—OH+Na2CO3→-ONa+NaHCO3? 审批人: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OH

—OH +NaHCO 3 → -ONa +CO 2+H 2O ? ⑵取代反应:(易与Br 2、HNO 3发生苯环H 取代,不能发生-OH 取代) ①卤代(反应方程式): 注意:a 常温下浓溴水能与 苯酚反应,说明苯酚的取代比苯及同系物容易, b 苯酚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三溴苯酚。由于三溴苯酚可以 溶于过量的苯酚中.所以继续滴加苯酚浓溶液白色沉淀会溶解。此反应常用于苯酚的 定性检验、 与定量测定, ②硝化: 2,4,6-三硝基苯酚,俗名:苦味酸,烈性 炸药 ⑶显色反应:苯酚+Fe 3+→溶液呈紫色(用于Fe 3+和 -OH 的相互鉴别 ⑷与甲醛的缩聚反应 5、苯酚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制酚醛树脂、染料、药品,稀溶液可用于防腐剂和消 毒剂。 一 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最难电离出H +的是( )。 A .CH 3COOH B . C 2H 5OH C .H 2O D .C 6H 5OH 2、下列各项中的两种溶液反应时,将第一种滴入第二种中与将第二种滴入第一种中出现 的现象相同的是 ( ) A .AlCl 3和NaOH B .AgNO 3和浓氨水 C .苯酚钠与盐酸 D .苯酚与浓溴水 3. 丁香油酚是一种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的结构简式为: 丁香油酚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B.与NaOH 溶液反应 C.与Na 2CO 3反应放出CO 2 D.能发生加聚反应 E.可以跟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F.可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4.欲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萃 取;⑤通入过量CO 2;⑥加入足量Na ;⑦加足量NaOH 溶液;⑧加足量FeCl 3;⑨加入浓溴 水;⑩加入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合理的步骤是( ) A.④⑤⑩ B.⑦①⑤③ C.⑨②⑧① D.⑦①③⑩ CH 3 CH 2CH =CH 2 HO

高中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⑥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综合检测(二)

综合检测(二) 第 2 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含有羟基的有机物称为醇 B.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C?苯酚俗称石炭酸,酸性比碳酸强 D.含高级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一般呈固态 【解析】A选项中要注意醇与酚的区别,醇是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而酚是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B选项中应是只要有醛基的物质都能发生银镜反应;C选项中应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答案】D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葡萄糖溶液和乙醛 【解析】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生成气体,与乙醚不反应,A正确;3-己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己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B正确;苯和溴苯在水中分层,苯在水的上层,溴苯在水的下层,C正确;葡萄糖和乙醛中都有醛基,都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葡萄糖溶液和乙醛,D错误。 【答案】D 3. 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3H8 + C12—>GHCI + HCl B. 2FeCl2+Cl2===2FeC3l 催化剂

C. -------------------------- CH===C出H2O > CHCHOH 浓H2SQ D. CHCHO -------- >CH===C凶 + H2O 170 C 【解析】由各有机反应类型的定义知:A为取代反应,D为消去反应,只有C 符合,而B为无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4. 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水 A. CHCHCI + NaOH—>CHCHOH^ NaCI △ 浓硫酸 B. --------------------- 2CHCHO > CHCHOC2CH+ H2O 140 °C OH 1 / U(C G H?OQ—OH -3H HO—N02 - OH」, /ONO》「 (Cft H? Og). OXO^ ONO2_ 【解析】根据取代反应的定义判断,A B C三项中的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D项中的有机物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D 5. 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制取乙酸乙酯时,先将1体积的酒精倒入3体积的浓硫酸中 B. 配置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至白色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C. 实验室做钠与乙醇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到废液缸中 D. 制乙烯时,用量程为100 C的温度计代替量程为300 C的温度计,测反应液的温度 【解析】制取乙酸乙酯时,应将浓硫酸倒入酒精中,A选项错误;实验中 剩余的金属钠不能投入到废液缸中,因为金属钠能和水发生反应,C选项错误;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 脂肪 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 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H OH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 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 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高中化学选修五系列3脂肪烃和芳香烃

脂肪烃和芳香烃 一、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 1.脂肪烃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 3.脂肪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 如乙烷和氯气生成一氯乙烷: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 +HCl 。 ②分解反应 ③燃烧反应 燃烧通式为C n H 2n +2+3n +12 O 2――→点燃n CO 2+(n +1)H 2O 。 (2)烯烃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性KMnO 4溶液的反应 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②燃烧反应 燃烧通式为C n H 2n +3n 2 O 2――→点燃n CO 2+n H 2O 。 ③加成反应 CH 2==CH —CH 3+Br 2―→。

CH 2==CH —CH 3+H 2O ――→催化剂△。 CH 2==CH —CH==CH 2+2Br 2―→。 CH 2==CH —CH==CH 2+Br 2―→ (1,4-加成)。 ④加聚反应 如n CH 2==CH —CH 3――→ 催化剂。 (3)炔烃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性KMnO 4溶液的反应 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如: CH≡CH ――→KMnO 4H 2SO 4 CO 2(主要产物)。 ②燃烧反应 燃烧通式为C n H 2n -2+3n -12 O 2――→点燃n CO 2+(n -1)H 2O 。 ③加成反应 CH≡CH +H 2――→催化剂△CH 2==CH 2, CH≡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④加聚反应 如n CH ≡CH ――→催化剂 --[CH=CH-]-n 题组一 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 1、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该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烷烃是由烯烃和1 mol H 2加成得到的,则原烯烃的结构有___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下同) (3)若该烷烃是由炔烃和2 mol H 2加成得到的,则原炔烃的结构有__________种。 (4)该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烷最多有__________种。 答案 (1)2,3二甲基戊烷 (2)5 (3)1 (4)6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word 教案 【典型例题】 [例1]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下面是有关的8步反应: (1) 其中有3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①、 和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 (2)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B 、C . (3)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 答案:(1)⑥、⑦ (2) 、 (3) [例2]已知烯烃中C=C 双键在某些强氧化剂作用下易发生断裂,因而在有机合成中有时需要对其爱护。爱护的过程可简单表示如右图: 又知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但烯烃中双键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 现用石油产品丙烯及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丙烯酸,设计的合成流程如下: CH 3CH=CH 2 → → → → →丙烯酸 请写出②、③、④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CH 3CH=CH 2→CH 2=CH —COOH 可知合成的关键在于双键如何爱护,—CH 3如何逐步转化 成—COOH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本题的知识主线为不饱和烃→不饱和卤代烃→不饱和醇→饱和卤代醇→饱和卤代醛→饱和卤代羧酸→不饱和卤代羧酸。 答案: ②CH 2=CH —CH 2Cl+H 2O CH 2=CH —CH 2OH+HCl ③CH 2=CH —CH 2OH+Br 2 ④ 【解题思路】 A B C D E Cl 2(300℃) ② ③ ④ ① NaOH △

1、正确判定所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及所带官能团,找出所关联的知识和信息及官能团所处的位子。 2、依照所给原料、信息及有关反应规律尽可能将合成的有机物解刨成若干片段并将各片段有机的拼接和衍变,并查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爱护方法。 【方法归纳】 ※合成有机物要以反应物、生成物的官能团为核心,在知识网中找到官能团与其它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从而尽快找到合成目标与反应物之间的中间产物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要紧思维方法: A.顺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 B.逆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最终产物→中间产物→反应物 实际解题过程中往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需要应用。 [例3] 依照图示填空 (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 (2)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E,其反应方程式是。 (3)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4)B在酸性条件下与Br2反应得到D,D的结构简式是。 (5)F的结构简式是。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 分析: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已含着以下四类信息: 1) 反应(条件、性质)信息:A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说明A分子内含有醛基,A能与NaHCO3 反应确信A分子中有羧基。 2) 结构信息:从D物质的碳链不含支链,可知A分子也不含支链。 3) 数据信息:从F分子中C原子数可推出A是含4个碳原子的物质。 4) 隐含信息: 从第(2)问题中提示“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E ”, 可知A分子内除了含1个醛基外还可能含1个碳碳双键。 答案:(1)碳碳双键,醛基,羧基 (2)OHC-CH==CH-COOH+2H2 HO-CH2-CH2-CH2-COOH (3)(5);酯化反应 [例4](1)1 mol丙酮酸(CH 3COCOOH)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1 mol 氢气转变成乳酸,乳酸催化 剂 Br Br | | (4)HOOC—CH—CH—COOH

高中化学 《烃》教案鲁科版选修五

第一章第三节常见的烃 (第一课时) 【问】你知道什么是烃? 烃是一类只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 一烃的分类 1 结构中有无苯环 不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饱和烃——烷烃不含苯环————脂肪烃 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不饱和烃——烯烃、炔烃 烃 含有苯环————芳香烃 二脂肪烃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交流与讨论】 (1)烷烃的熔、沸点(见课本P40) 【问】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注意:表中所列烷烃均为无支链的烷烃,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除了上述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几种分子之外,还有一种碳原子数为5的分子,但分子中含有支链的戊烷, 【问】烷烃分子的熔沸点为什么会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大即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而升高呢? 由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逐渐增大,从而导致烷烃分子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补充:烷烃的熔点在开始时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呈折线上升,这是由于其熔点不仅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还与结构的对称性有关。 (2)水溶性——烷烃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故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2 特成反应 【学生回答】——完成下列填空 (1)甲烷与纯卤素单质(Cl2)发生取代反应 这类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2)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构成有机物不饱和键的两个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A 单烯烃中的加成反应 乙烯与HCl的反应 乙烯与H2O的反应 乙烯与氯气的反应 乙烯与H2的反应 乙炔(“能”或“不能”)使溴水褪色。 乙炔与少量溴水反应 乙炔与过量溴水反应 乙炔与足量H2反应

新编(鲁科版)化学选修五:1.3.3《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学案

新编化学精品资料 第3课时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会写烯烃、炔烃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加成产物会判断烯烃、炔烃的结构,学会鉴别烯烃、炔烃的方法。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 (2)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叁键(√) (3)符合通式C n H 2n (n ≥2)的烃一定为烯烃(×) (4)炔烃与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环单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5)分子中碳原子数≤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6)工业上常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7)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的烃一定是烷烃(√) (8)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2.(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 2===CH 2,官能团是,空间构型是平面形结构,分子中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写出乙烯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溴水: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 ②H 2: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③HCl :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CH 2Cl ; ④H 2O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 ⑤制聚乙烯:n CH 2===CH 2――→引发剂CH 2—CH 2。 探究点一 烯烃、炔烃与卤素单质、氢气、氢卤酸的反应 1.烯烃分子结构与CH 2===CH 2的分子结构相似,都含有一个,所以烯烃的化学性 质与乙烯的化学性质相似。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5.3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教案2)

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2、认识到功能材料对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上网查询,从历史的角度体会化学材料的发展是化学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进程有所认识,培养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扩大知识面,激发对高分子材料学习的兴趣和投身科学事业的决心。 教学重点 功能高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三大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二、新知识点讲解: 【引入】材料的重要性: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当今有人将能源、信息和材料并列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而材料又是能源和信息发展的物质基础。除了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以外,又出现了高分子膜,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隐身材料和液晶高分子材料等许多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这些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板书】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 一、功能高分子材料: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涵义: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几种功能高分子材料: (1)高吸水性材料——亲水性高聚物(分子链带有许多亲水原子团) 师:有了高吸水性树脂就可以在干旱地区用于农业、林业、植树造林时抗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又如,婴儿用的“尿不湿”可吸入其自身重量约几百倍的尿液而不滴不漏,可以保证婴儿夜晚安睡和白天的活动。 (2)高分子分离膜: ①组成:高分子分离膜是用具有特殊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 ②特点:能够让某些物质有选择地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 ③应用:物质分离 (3)医用高分子材料: ①性能:优异的生物相溶性;很高的机械性能。 ②应用:制作人体的皮肤、骨骼、眼、喉、心、肺、肝、肾等各种人工器官。(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下面再介绍另外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 【板书】二、复合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