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施规划与物流大作业

设施规划与物流大作业

设施规划与物流大作业
设施规划与物流大作业

队员:王伟峰 朱立辉 郑学超 唐旭鸣

变速箱厂平面设计

一、调研数据整理、分析

1、产品P-产量Q分析

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及每种产品产量的高低,决定了工厂的生产类型,进而影响着工厂设备的布置形式。待布置设计的变速箱厂的产品品种单一,产量较大,其年产量为10000套,由表1-1知属于大批量生产,适合于按产品原则布置,宜采用流水线的组织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固定品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对空间和时间的客观要求,生产效率非常高,并且单件产品生产成本低。

表1-1 生产类型划分

产品类型

年产量(件)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大批中批小批

重型零件中型零件轻型零件> 1000

> 5000

> 50000

300~1000

500~5000

5000~50000

100~300

200~500

500~5000

5~100

10~200

100~500

< 5

< 10

< 100

2、生产工艺过程分析

(1)变速箱的结构及有关参数

变速箱由39个零、组件构成,每个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

需求量均列于表1中

表1 零件明细表

工厂名称:变速箱厂共1页产品名称变速箱产品代号110 年产量10000(套)第1页

序号零件名称零件代号自制外购材料

总计划

需求量

零件图号形状尺寸

单件重

量(kg)

说明

39 垫圈√65Mn 200000 0.004 38 螺母√Q235 200000 0.011 37 螺栓√Q235 300000 0.032 36 销√35 200000 0.022 35 放松垫片√Q215 100000 0.010 34 轴端高圆√Q235 100000 0.050 33 螺栓√Q235 200000 0.020 32 通气器√Q235 100000 0.030 31 视孔盖√Q215 100000 0.050

30 垫片√橡胶纸100000 0.004 29 机盖√HT200 100000 2.500 28 垫圈√65Mn 600000 0.006 27 螺母√Q235 600000 0.016 26 螺栓√Q235 600000 0.103 25 机座√HT200 100000 3.000 24 轴承√200000 0.450 23 挡油圈√Q215 200000 0.004 22 毡封油圈√羊毛毡100000 0.004 21 键√Q275 100000 0.080 20 定距环√Q235 100000 0.090 19 密封盖√Q235 100000 0.050 18 可通透端盖√HT150 100000 0.040 17 调整垫片√08F 200000 0.004 16 螺塞√Q235 100000 0.032 15 垫片√橡胶纸100000 0.004 14 游标尺√100000 0.050 13 大齿轮√40 100000 1.000 12 键√Q275 100000 0.080 11 轴√Q275 100000 0.800 10 轴承√200000 0.450 9 螺栓√Q235 2400000 0.025 8 端盖√HT200 100000 0.050 7 毡封油圈√羊毛毡100000 0.004 6 齿轮轴√Q275 100000 1.400 5 键√Q275 100000 0.040 4 螺栓√Q235 1200000 0.014 3 密封盖√Q235 100000 0.020 2 可通透端盖√HT200 100000 0.040 1 调整垫片√08F 200000 0.010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

(2)、零件的制作与外购

由表1知变速箱上的机盖、机座、大齿轮、轴、齿轮轴和端盖都是采用自制

的方法获得。其加工工艺过程见以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3)、标准件、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

生产出的零、组件经检验合格后,送入半成品库暂存。定期订购的标准件和

外购件均存放在半成品库。

(4)、组装

所有零件、组件在组装车间集中组装成变速箱成品。

(5)、性能测试

所有组装出的变速箱均需进行性能试验,试验合格的成品送入成品库,试验不合格的返回组装车间进行修复。一次组装合格率值为80%,二次组装合格率为100%。

(6)、产品存储

所有合格的变速箱存放在成品库等待出厂。

表3 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

(套)

年产总量(kg)

机盖 1 HT200 2.500 10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铸造车间铸造80

3 机加工车间粗铣、镗、钻80

4 精密车间精铣、镗98

5 半成品库暂存

表4 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

(套)

年产总量(kg)

机座25 HT200 3.000 10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铸造车间铸造80

3 机加工车间粗铣、镗、钻80

4 精密车间精铣、镗98

5 半成品库暂存

表5 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

(套)

年产总量(kg)

大齿轮13 40 1.000 10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机加工车间粗车、磨、铣80

3 精密车间精车95

4 热处理车间渗碳淬火

5 机加工车间磨98

6 半成品库暂存

表6 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

(套)

年产总量(kg)

齿轮轴 6 Q275 1.400 10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机加工车间粗车、磨、铣80

3 精密车间精车95

4 热处理车间渗碳淬火

5 机加工车间磨98

6 半成品库暂存

表7 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

(套)

年产总量(kg)

端盖8 HT200 0.050 10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铸造车间铸造60

3 机加工车间精车80

4 半成品库暂存

表7 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

(kg)

计划年产量

(套)

年产总量

(kg)

轴11 Q275 0.800 10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机加工车间粗车、磨、铣75

3 精密车间精车95

4 热处理车间渗碳淬火

5 机加工车间磨98

6 半成品库暂存

3、作业单位划分

根据变速箱的结构及工艺特点,设立如下表所示11单位,分别承担原材料存储、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等各项任务。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用途建筑面积/(m x m) 备注

1 原材料库储存钢材、铸锭20 x 30 露天

2 铸造车间铸造12 x 24

3 热处理车间热处理12 x 12

4 机加工车间车、铣、钻12 x 36

5 精密车间精镗、磨削12 x 36

6 标准件、半成品库储存外购件、半成品12 x 24

7 组装车间组装变速器12 x 36

8 锻造车间锻造12 x 24

9 成品库成品储存12 x 12

10 办公、服务楼办公室、食堂等80 x 60

11 设备维修车间机床维修12 x 24

4、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1)计算物流量

通过对产品加工、组装、检验等各种加工阶段以及各工艺过程路线的分析,计算每个工艺过程各工序加工前工件单件重量及产生的废料重量,并根据全年生产量计算全年物流量。具体过程如下表:

产品名

称毛重/kg

机盖 2.5/(0.80x0.80x0.98)=3.98

机座 3.0/(0.80x0.80x0.98)=4.78

大齿轮 1.0/(0.80x0.80x0.98)=1.59

端盖0.05/(0.6x0.8)=0.10

轴0.8/(0.8x0.95x0.98)=1.07

齿轮轴 1.4/(0.8x0.95x0.98)=1.87

废料/kg

铸造废料机加工废料

3.98x0.2=0.796 3.98x0.8x0.2=0.636

4.78x0.2=0.956 4.78x0.8x0.2=0.764

1.59x0.2=0.318 1.59x0.8x0.2+1.59x0.8x0.8x0.02=0.274

0.1x0.4=0.04 0.1x0.6x0.2=0.012

1.07x0.2+1.07x0.8x0.95x0.02=0.23

1.87x0.2+1.87x0.8x0.95x0.02=0.402

废料/kg

精加工废料 全年总质量

3.98x0.8x0.8x0.02=0.05 1.482x100000=148200

4.78x0.8x0.8x0.02=0.06 1.78x100000=178000 0.592x100000=59200 0.052x100000=5200 1.07x0.8x0.05=0.042 0.272x100000=27200 1.87x0.8x0.05=0.074 0.476x100000=47600

(2)绘制各零件的工艺过程图

根据各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与物流量,绘制各零件的工艺过程图。图中序号分别是:1—原材料库,2—铸造车间,3—热处理车间,4—机加工车间,5—精密车间,6—半成品库、8锻造车间。

原材料 原材料

3.98

4.78

3.184 0.796 3.822 0.956 废料 废料

2.548 0.636

3.058 0.764 废料 废料

0.05 0.06

废料 废料

2.498 2.988

机盖物流量 机座物流量

1 2 4 5 6 1 2

4

5

6

原材料 原材料

1.59 0.1

1.272 0.318 0.06 0.04 废料 废料 1.018

1.018 0.020 0.012 0.254 废料 废料

废料 0.048

0.998 端盖物流量

大齿轮物流量

原材料

1.07

0.814 0.856

0.214 0.016 废料 废料 0.814

0.042 0.798 废料 轴物流量

8 4 3 6 2 4 6

1 1 1

4 5 3 6

原材料

1.87

1.422

1.496 0.028

0.374

废料废料

1.422

0.074 1.394

废料

齿轮轴物流量

(3)绘制产品初始工艺过程表

为了研究各零件、组件生产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总工艺过程图中的产品按照物流强度大小顺序,由左到右排列于产品工艺过程表中,即最左边的产品物流强度最大,由左到右物流强度逐渐递减,这样得到变速箱初始工艺过程表如下图。

作业

单位机盖机座大齿轮端盖轴齿轮轴

序号名称流程 D

jk

流程 D

jk

流程 D

jk

流程 D

jk

流程 D

jk

流程 D

jk

1 原材

料 2 2 1 2 1 1 2 铸造

1 1 1

7 锻造

2

4 机加

工 1 1

2

1

1

1 1

3 热处

理-1

1 1

6 半成

品库

-1 -1 1

4

6

5

3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6

1

2

3

4

1

2

5

6

5

4

1

2

5

6

4

5 精加

-1 -1

-1 -1

n-1

∑DjkWjk

K=1

1119400 1345200 615000 30800 109600 191600 W 3220000

较佳产品工艺过程图

作业

单位机盖机座大齿轮端盖轴齿轮轴

序号名称流程 D

jk

流程 D

jk

流程 D

jk

流程 D

jk

流程 D

jk

流程 D

jk

1 原材

料 2 2 1

2 1 1

2 铸造

1 1 1 7 锻造

2

4 机加

工 2 2

1

1

1 1

3 热处

理 1 1 1

1

-1

1

-1

5 精工

-1

-1 -1

33

1

2

3

4

1

2

3

4

1

2

3

5

1

2

3

4

1

3

2

5

4

1

3

2

5

4

6

半成品库

n-1

∑DjkWjk k=1

1873800

2248600

513200

30800

109600

191600

W

4776000

三、作业单位间物流分析

1、绘制从至表

根据变速箱较佳工艺过程图,绘制出变速箱工艺过程物流从至表,如下表所示。

变速箱从至表 至 从

1原材料库 2铸造车间

3 热处理车间

4 机加工车间

5 精密车间

6 半成品库

7 组装车间

8 锻造车 间 9 成品库

合计

1原材料库

886 294 159 1339 2铸造车间

706.6 706.6 3热处理车间

325.4

325.4

4机加工车间

795.8 330.2 1126

5精密车间

223.6 548.6 772.2 6半成品库

1261.5

1261.5

5 6 4

5 66

7组装车间1261.5 1261.5 8锻造车间127.2 127.2 9成品库

合计886 223.6 1455.2 795.8 878.8 1261.5 159 1261.5 6921.4

2、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

根据产品的工艺过程和物流从至表,统计各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并将物流强度汇总到物流强度汇总表之中。

物流强度汇总表

序号作业单位对(路线)物流强度/t

1 1—

2 886

2 1—4 294

3 1—8 159

4 2—4 706.6

5 3—4 325.4

6 4—5 795.8

7 4—6 330.2

8 5—6 548.6

9 7—9 1261.5

3、划分物流强度等级

将各作业单位对的物流强度大小排序,自大到小填入物流强度分析表中,根据物流强度分布划分物流强度等级。

作业单位对或称为物流路线的物流强度等级,应按物流路线比例或承担的物流量比例来确定。针对变速箱的工艺过程图,利用上表中的统计的物流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绘制物流强度分析表。表中未出现的作业单位之间不存在固定物流,因此,物流强度为U级。

序号作业单位对(路线)

物流强度(单位:t)

0 200 400 600 800 1200 1600 2000

物流

强度

等级

1 7—9 A

2 1—2 E

3 4—5 E

4 2—4 I

5 5—

6 I

6 3—4 I

7 4—6 O

8 1—4 O

9 1—8 O 4、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

根据以上分析,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如下图所示。

四、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分析

针对变速箱生产特点,制定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理由如下表所示。根据变速箱“基准相互关系”(见下表),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

变速箱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理由

编号理由

1 工作流程的连续性

2 生产服务

3 物料搬运

4 管理方面

5 安全及污染

6 振动、噪声、烟尘

7 人员联系

8 信息传递

变速箱基准相互关系

字母一对作业单位密切程度理由

A 组装车间与成品库搬运物料的数量、次数以及类似的搬

运问题

E 机加工与精密车间

原材料与铸造车间

锻造与成品库搬运物料的数量和形式不可损坏没有包装的物品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

I 原材料库与铸造车间铸造车间与机加

工车间

精密车间与半成品车间,机加工车间搬运物料的数量和频数以及类似的搬运问题

服务的频繁程度

O 办公楼与设备维修车间、原材料库与锻造

办公楼与其他加工车间联系频繁程度管理方便

U 设备维修与原材料库、半成品、成品库原材料库与半成品接触不多、不常联系联系密切程度不大

X 办公楼、服务楼与铸造车间、热处理车

间、精密车间、锻造车间

灰尘、噪声、振动、异味、烟尘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图

五、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合并

从上面两图可知,变速箱作业单位物流相关与非物流相互关系不一致。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需要将两表合并再分析判断。其合并过程如下:

1、选取加权值

加权值大小反映工厂布置时考虑的侧重点,对于变速箱来说,物流因素(m)影响并不明显大于其他非物流因素(n)的影响,因此,取加权值m:n=2:1。

2、综合相互关系的计算

根据该厂各作业单位对之间物流与物流关系等级的高级进行量化,并加权求和,

求出综合相互关系如下表所示。

当作业单位数目为11时,总作业单位数目对数为:

P=11(11-1)/2=55

因此,下表将有55个作业单位对,即55个相互关系

表2-34 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

作业单位对

关系密切

综合关系物流关

加权值:

1

非物流关

加权值:

1

分数等级分数等级分数等级

1——2 6 E 3 E 9 E 1——3 0 U 0 U 0 U 1——4 2 O 1 O 3 O 1——5 0 U 0 U 0 U 1——6 0 U 0 U 0 U 1——7 0 U 0 U 0 U 1——8 2 O 1 O 3 O 1——9 0 U 0 U 0 U 1——10 0 U 0 U 0 U 1——11 0 U 0 U 0 U 2——3 0 U 0 U 0 U 2——4 4 I 2 I 6 I 2——5 0 U 0 U 0 U 2——6 0 U 0 U 0 U 2——7 0 U 0 U 0 U 2——8 0 U 0 U 0 U 2——9 0 U 0 U 0 U 2——10 0 U -1 X -1 X 2——11 0 U 0 U 0 U 3——4 4 I 2 I 6 I 3——5 0 U 0 U 0 U 3——6 0 U 0 U 0 U 3——7 0 U 0 U 0 U 3——8 0 U 0 U 0 U 3——9 0 U 0 U 0 U 3——10 0 U -1 X -1 X 3——11 0 U 0 U 0 U 4——5 6 E 3 E 9 E 4——6 2 O 1 O 3 O 4——7 0 U 0 U 0 U 4——8 0 U 0 U 0 U 4——9 0 U 0 U 0 U 4——10 0 U 1 O 1 O

4——11 0 U 0 U 0 U 5——6 4 I 2 I 6 I 5——7 0 U 0 U 0 U 5——8 0 U 0 U 0 U 5——9 0 U 0 U 0 U 5——10 0 U 1 O 1 U 5——11 0 U 3 E 3 O 6——7 6 E 0 U 6 I 6——8 0 U 0 U 0 U 6——9 0 U 0 U 0 U 6——10 0 U 0 U 0 U 6——11 0 U 0 U 0 U 7——8 0 U 0 U 0 U 7——9 8 A 4 A 12 A 7——10 0 U 1 O 1 U 7——11 0 U 3 E 3 O 8——9 0 U 3 E 3 O 8——10 0 U 1 O 1 U 8——11 0 U 3 E 3 O 9——10 0 U 1 O 1 U 9——11 0 U 0 U 0 U 10——11 0 U 1 O 1 U

3、相互关系等级划分

在表2-34中,综合关系分数取值范围为1——8,按分数排列得出各分数段所占比例如表2-35所示。在此基础上与表2-36综合相互关系密级程度划分比例进行对比,若各等级相差太大,则需要对表2-34中关系密切表中的作业单位对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做适当的调整,使各等级比例与表2-36尽量接近。

表2-35 综合相互关系密级等级划分

总分关系密级作业单位对数百分比

12 A 1 1.8

9 E 2 3.6

6 I 4 7.4

3 O 7 12.7

0~1 U 39 70.9

-1 X 2 3.6

表2-36 综合相互关系密级与划分比例

关系密级关系密级作业单位对数比例

绝对必要靠近 A 1~3

特别重要靠近 E 2~5

重要I 3~8

一般O 5~15

不重要U 20~85

不希望靠近X 0~10

4.建立作业单位综合关系表

将表2—34中的综合相互关系总分转化为关系密级等级,绘制成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如下图

六、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1、综合接近程度计算

由于变速箱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目较多,为绘图方便,先计算各作业单位

的综合接近程度,如表2-37所示。综合接近程度分数越高,说明该作业单位越

应该靠近布置图中心;分数越低,说明该作业单位应该远离布置图的中心,最好

处于布置图的边缘。因此,布置设计应该按综合接近程度分数高低顺序进行,即

按综合接近程度分数高低顺序来布置作业单位顺序。

根据表2-37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使得各作业单位布置顺序依次为:①机加工车

间②组装车间③精密车间④成品库⑤设备维修车间⑥锻造车间⑦原材料库⑧

半成品库⑨铸造车间⑩办公、服务楼?热处理车间

表2-37 综合接近程度排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作业单位

代号

1 E/3 U/ O/1 U/1 U/1 U/1 O/1 U/1 U/ U/1

2 E/

3 U/ I/2 U/1 U/1 U/1 U/1 U/1 X/-1 U/1

3 U/ U/ I/2 U/1 U/1 U/1 U/1 U/1 X/-1 U/1

4 O/1 I/2 I/2 E/3 O/1 U/1 U/1 U/1 O/1 U/

5 U/1 O/1 U/ E/3 I/2 U/1 U/1 U/1 O/1 I/2

6 U/1 U/1 U/ O/1 I/2 I/2 U/1 U/1 U U/

7 U/1 U/1 U/ U/1 U/1 I/2 U/1 A/4 U I/2

8 O/1 U/1 U/ U/1 U/1 U/1 U/1 O/1 U I/2

9 U/1 U/1 U/ U/1 U/1 U/1 A/4 O/1 U U/

10 U/1 X/-1 X/-1 O/1 O/1 U/1 U/1 U/1 U/1 O/1

11 U/1 U/1 U/1 O/1 O/2 U/1 O/1 O/1 U/ U/1

5 4 2 8

6 5

7 3 5 -1 3 综合接近

程度

排序 4 7 10 1 3 5 2 8 6 11 9

2、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在绘制作业单位位置关系图时,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表2-38所示的连线

类型来表示。为了绘图简便,用“○”内标注号码来表示作业单位,而不严格地

区分作业单位性质。

表2-38 关系密级表示法

符号系数值线条数密切程度等级颜色规范

A 4 //// 绝对必要红

E 3 /// 特别重要桔黄

I 2 // 重要绿

O 1 / 一般蓝

U 0 不重要不着色

X -1 --------- 不希望棕色

XX -2 ----------

极不希望黑

----------

七、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选取绘图比例1:1000 ,绘制单位为mm,变速箱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如下图

变速箱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doc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The Planning and Analysising of Logistics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学分: 3 学时: 48 (其中:讲课学时:42 实验学时:6 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运筹学、工程经济、工效学、基础工业工程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本科 教材: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马汉武,贡文伟,陈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各类工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使学生认识物流在工业企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人、机、物等基本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以系统物流分析和系统布置设计为核心的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物流的定义、发展历史;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的目标。 2.深刻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原则,掌握设施选址、物流分析、系统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与系统仿真等的基本方法。 3.能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诊断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系统规划和设计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现代物流与设施规划 第一节物流与物流管理概述 第二节企业物流与物流的演化 第三节生产系统设计与企业物流设施规划 基本要求: (1)了解物流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物流在工业企业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内容以及企业物流设施规划对企业生产系统设计的重要意义; (3)掌握建立、改造和管理企业物流设施规划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董帅 学号:311102020109 班级:工业1101 指导老师:段玉玲 时间:2014年7月6日 实验一物流配送中心业务实训 一、实验简介 根据立体仓库的自动存储功能,业务操作员根据库存生成的订货单与到货预报单,配送中心预检员根据到货预报单,订货单核对,预检生成预检单。 预检收货员将预检单交入库验货员验收生成入货单。业务员根据用户的要货单生成发货单,将发货单交配货发货员。配货发货员将发货单一联交仓库保管员。仓库员根据发货单配货出库,配货出货员与仓库员验货,签字。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自动立体仓库的收货与发货的具体过程 (2) 了解电子标签辅助分拣系统的功能与特点,以及摘取式与播种式两种 分拣方式的优缺点。 三、主要的仪器设备 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辊道控制柜、输送链等)、电子标签分拣系统、物流装配线。 四、实验计划与安排 计划学时2学时,每15人一组。 五实验步骤 (1) 业务员根据库存生成订货单与到货预报单 (2) 预检,生成预检单 (3) 入库登帐 (4) 根据要货单生成发货单

(5) 仓库保管员根据发货单,配货出库 (6) 验货,签字 (7) 送货 六、思考题 (1)自动立体仓库收发货同人工相比的优缺点? 答: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优点: 1、采用高层货架,立体储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土 地购置费用。 2、仓库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能大大节省人力,实现“无人化仓 库”,减少劳动力费用支出。 3 、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收发差错,提高作业效率。 4、采用托盘式货箱储存货物,货物的破损率显著降低;库内容易进行温 度湿度控制,有利于物资的保管。 5、货位集中,便于控制与管理,特别就是利用计算机,不但能实现全部作 业过程的自动控制,而且能进行信息处理,实现库存物品的“先入先出”, 并有利于防止货物与物料的丢失与损坏。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缺点: 1、结构复杂,配套设备多,需要大量的基建与设备投资。 2、高层货架要使用大量的钢材,货架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比较困难, 且施工周期长。 3、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整个仓库将处于瘫痪状态,收发作业就会中 断。 4、储存货物的品种受到一定限制,对长大笨重货物必须单独设立储存系 统。 5、对仓库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胜任。 (2)针对立体仓库的自动收发货的缺点,如何来改进? 答:1、对仓库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求较高,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胜任。 2、建库前的工艺设计与投产使用中按工艺设计进行作业。 3、必须注意设备的保管保养并与设备提供商保持持久联系。 (3)摘取式与播种式两种分拣方式的优缺点?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重点

系统一般具有4个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资的物质实体、物流设施设备和工具、人员以及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具有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特点: 1)物流系统具有一定的整体目的性 2)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复杂、动态性系统 3)物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的现象 4)物流系统作为其上位系统的子系统而发挥作用 5)物流需要通过信息的反馈加以控制 物流系统的构成 1)物流要素 物流要素是指人、财、物、设备、任务和信息这6个内部要素以及制度、法律、行政命令和标准化系统等外部支撑要素。 物流系统包括了作业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两大部分。 (1)作业子系统:是指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职能系统。 (2)信息子系统: 2)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 以物流系统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物流系统划分为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 (1)社会物流系统:是指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系统。社会物流系统又称为大物流系统,包括石油、天然气、粮食的储运系统,以及港口的储运系统、军训物质的调运系统等。 (2)企业物流系统:包括3种不同的企业物流系统 ①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组成。 ②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相比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简单,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 ③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也就是第三方物流系统,基本上由运输系统、仓储系统、信息系统等组成。 1)物流系统的流动结构 物流系统就像是一个完整的流,它具有流的5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 物流系统的功能包括基本功能、组织功能、延伸功能3方面内容。 1)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 满足物的位移及其服务的需要,是物流系统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2)物流系统的组织功能 是一般物流系统都具有的功能,如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功能,这也是物流系统的作业环节和组织管理环节。 3)物流系统的延伸功能 就是系统的增值服务部分。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和内容: (1)增加便利性的服务 (2)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 (3)降低成本的服务 (4)拓展空间的服务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1.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 1.1说明物流园区选址的原则 (1)可达性。即园区或配送中心须靠近服务对象或靠近目标市场,这样可以缩短物流企业承接货运业务或是配送的距离,方便开展业务。 (2)交通便利。园区选址一般选择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会处,以便货物集散。 (3)地源充足、地价相对较低。物流园区建设需要一定规模的用地,因此,园区一般都建设在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较为合适的区域大多是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 (4)可利用基础设施较好。物流园区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货场、车站、仓库、水电和通信网络等,建设投资大,成本高,要善于改造,利用已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物流园区的规划要具有弹性和经济合理。因此,物流园区在选址时既要考虑其规模,又要考虑其服务对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 物流园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物流设备,应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和已有的各类设施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1.2简述物流园区选址的方法 (1)解析法 (2)最优化线性规划法 (3)启发式方法 (4)仿真法 (5)综合因素评价法 1.3阐述实地考察物流园区选址的优缺点 优点:

(1)交通方便,公交站点多,靠近庞大的消费市场。 (2)展位多,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可选择余地大。 (3)规划布局合理,宣传力度大,知名品牌入驻量多。 缺点: (1)空间小,近几年市场几近饱和,发展空间小。 (2)物价高,小商品价格高,卖家坐地起价。 1.4绘制物流园区平面布局图(手绘,装订) 2.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2.1设计资料 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下表、图所示。 配送要求:配送中心拥有5吨、2吨两种车型的货柜车,配送的经济里程为30公里,运输费率为0.05,学号为单号的学生以所给资料为主,学号为双号的同学X、Y坐标互换。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试卷解析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 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 式,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 础上的。 2.“5S”活动:就是对现场进行不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提高人员的素质。 3.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的 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人的视觉进行管理的科 学方法。 4.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 5.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大数量。 6.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7.精益思想:是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 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 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 益的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 8.订货提前期:一旦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并安排了订货,等待物品到货以补充库存,这个等待时间就是订货提前期。9.设施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策略指导下,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 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 等,做最有效的组合与规划,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达到预期目标。 10.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物料的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11.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大数量。 12.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13.条形码:是由于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14.库存平均周转时间:是平均库存量与平均需求的比值。15.搬运活性:人们把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目录 第一章 4.1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所学的知识的综合应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设计要求: 1.熟悉、掌握物流系统设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2.根据个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分组完成配送中心课程设计。 3.考核方式以百分制计,平时成绩30%,设计报告占70%。 三、设计内容: 1.配送中心选址:应用精确重心法、交叉中值法或其它方法对配送中心进行选址。 2.总体布局设计:在已确定的生产单位的基础上,根据已给资料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并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及平面布置图。 3.作业流程设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对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进行分析,

对配送中心内部作业流程进行合理规划,绘制各作业区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 4.配送线路选择与优化:基于成本最优,对拟定的配送线路进行合理规划。 四、设计资料: (一)客户资料: 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下表、图所示。 配送要求:配送中心拥有5吨、2吨两种车型的货柜车,配送的经济里程为30公里。 表1 客户的位置坐标

城市交通图为井字型道路. 3 6 9 12 15 18 图1 道路交通图 (二)配送中心资料: 1.公司业务: 公司主要经营家电产品、日用化工产品、食品以及常用医药产品。其中:家电产品、日用化工产品为常温保管;食品为冷藏保管;常用医药产品为低温保管。 2.配送中心外围规划: 配送中心库区总体呈长方形,南北方向长200米,宽72米。主体建筑物是高站台、大跨度的单层建筑物,为充分利用理货区上方的空间,配送中心局部为2层建筑物。站台高出道路1米,宽5米,长100米,可同时停靠20辆货车,上方装有悬挑的钢结构雨阳蓬。3.配送中心内部布局: 配送中心作业分区: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1.物流系统化的目的与意义 总体目的:追求以最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最终达到获取最大效益是企业物流的总体目标。 综合来讲:(8个目标) (1)适宜的数量(the right quantity)(2)适宜的目标(the right objects) (3)适宜的地点(the right place)(4)适宜的时间(the right time) (5)适宜的质量(the right quitity)(6)适宜的人员(the right human being)(7)适宜的信息(the right information)(8)适宜的成本(the right costs) 2.企业物流系统 因此按其业务目的与时间顺序分为:采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3.现代企业物流特征 1)连续性、流畅性 2)平行性 3)比例性、协调性 4)均衡性、节奏性 5)准时性 6)柔性、适应性 4.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内容 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客户服务目标(首要任务)、设施选址战略、库存决策战略和运输战略。 5.企业物流系统规划流程 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试图回答做什么、何时做和如何做的问题,涉及三个层面:战略层(战略规划)、策略层(策略规划)和运作层 6.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原则 1)产品、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的需求 2)市场需求 3)总成本概念 4)规模效益原则 5)标准化原则 7.集装单元化器具 集装单元化设备是储放物料(货物)的设施与装置(Container 0r Unit Load Formation quipment)。主要有集装箱、托盘、集装袋、料箱等。 8.码盘方法 (1)重叠式堆码 (2)交错式堆码 (3)砖砌式堆码 (4)销轮式堆码 9.物料搬运设备 搬运车辆: 手推车、托盘搬运车、固定平台搬运车、叉车、无人搬运车等。 输送机械:辊子输送机、链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悬挂输送机等。 起重机械:一般通用起重机、立体仓库堆垛机等。 垂直搬运机械:电梯、液压升降台、垂直输送机等。

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概述------------------------------------------------------------------------------------------2 二.基本要素分析------------------------------------------------------------------------------2 2.1液压转向器结构及参数--------------------------------------------------------------------2 2.2作业单位划分--------------------------------------------------------------------------------4 2.3液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5 三.物流分析------------------------------------------------------------------------------------8 3.1产品工艺过程分析--------------------------------------------------------------------------8 3.1.1分析给定的工艺过程表------------------------------------------------------------------9 3.1.2个自制零部件工艺过程图-------------------------------------------------------------10 3.1.3加工工艺总装图-------------------------------------------------------------------------11 3.2物流强度分析------------------------------------------------------------------------------13 3.2.1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分析-------------------------------------------------------13 3.2.2作业单位物流强度分析----------------------------------------------------------------13 3.2.3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14 四.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分析-------------------------------------------------------------15 4.1确定非物流因素---------------------------------------------------------------------------15 4.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15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设施布置设计:以生产/服务系统的空间静态结构(布局)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动态结构--物流系统分析出发,分析和设计企业平面布置,使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物流、人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设施规划的含义: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得到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2、设施布置目标: A、总体目标: 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物流全过程的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 B、具体目标: (1)最好的工艺流程--保证工艺流程畅通,生产时间短,生产连续。 (2)最少的物料搬运费用--运输路线简化,避免往返和交叉。 (3)最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建筑设备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小。 (4)最好的柔性-- 设施布置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和设备的更新。 (5)最舒适的作业环境-- 保证安全,满足生理、心理要求。 (6)最便捷的管理-- 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或靠近布置。 3、活动关联分析 4、流程动态分析:每次只观察一类产品或物料,并跟随其沿着整个生产过程收集资料,最后编制成流程图。该方法适合物料品种很少的情况。 5、基本流动模式: 1)直线型:是最简单的流动模式,适用于入口和出口在相对位置,生产过程短且比较简单,或只有少量另部件和少量生产设备的情况。 2)L型:适用于现有设施或建筑物不允许直线流动的情况,需要绕开一定的建筑物或设施。 3)U型:适用于入口与出口在同一相对位置,或生产线比实际可安排的距离长的情况。 4)环型:出入口在同一点,适用于要求物料或人员返回起点的情况。 5)S型:适用于生产线比实际可安排的距离长,在一个经济的大面积内安排较长的生产线的情况。 实际的流动规划常常是上述5种基本流动模式的组合。 6、搬运活性:指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 7、物料搬运系统: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及控制物料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将一系列的相关设备或装置,用于一个过 程或系统中,协调合理地将物料进行移动、 储存和控制。) 8、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原则: 根据距离与物流量的大小,确定设备类别

中国一拖公司铸钢厂的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中国一拖公司铸钢厂的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学生姓名及学号 指导教师及职称 专业 班级 2016年10月28日

目录 前言 (3) 1.基本要素分析 (4) 1.1 产品P----产量Q分析 (4) 1.2 工艺流程R分析 (5) 1.3 主要辅助生产单位 (7) 1.4 作业单位的划分 (7) 2 物流分析 (9) 2.1 物流的概念 (9) 2.2企业的物流分析 (9) 2.3 工艺过程图 (10) 2.4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 (24) 2.5绘制作业单位的物流相关表 (26) 2.6 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27) 2.7作业单位的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29) 2.8作业单位的位置相关图 (35) 2.9作业单位的面积相关图 (35) 2.10总平面布置图 (35) 2.11物流图的绘制 (35) 2.12物流-距离基准曲线 (35) 实习总结 (37)

前言 铸钢厂是我国特大型企业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的热加工专业厂,产品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铸钢件毛坯,主要产品有拖拉机履带板,支重轮,导向轮,驱动轮等与一拖公司各类主机产品(系列履带和轮式拖拉机,推土机,柴油机,汽车)相配套的铸钢件,可冶炼六个钢种,170余种零件的毛坯。另一类是成品钢锭。炼钢车间投产初期氧气炉仅生产炉料钢供电炉热装,现不仅为电炉提供热装钢水,还大批量生产Bj3成品钢锭。铸钢厂年产合金钢及碳素钢铸件4万多吨,钢锭2-4万吨。 铸钢厂占地面积9.33万平方米,建筑及生活设施面积6.26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厂房面积4.54万平方米,辅助及生活设施面积2.22万平方米。另有备用地1.35万平方米。 铸钢厂的生产特点是大量流水作业,昼夜三班连续生产。铸钢厂原设计能力为:年产54型履带拖拉机1.5万台的铸钢毛坯3.8万吨,铸件品种34种。近年来,由于产品生产能力明显不足,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设备经常陷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故障及损耗增加。为了发展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我厂需要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而建设新的设施。尤其清理车间由于生产能力不足及场地所限,各工序间的半成品在厂房随处堆放,严重时堆积如小山,道路不畅,现场杂乱无章。既影响物流。又违背定置管理原则,亟待改建,扩建。为使物料搬运合理化,提高物流效率,也为了改进管理,改善劳动条件,为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需对我厂现有布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善。 设施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工厂进行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设计采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对我厂的改,扩建工程进行设施布置设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能力很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系统布置设计不是一种严密的设计理论,而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序。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4—1) 目录 第一章设施规划概论 (6) 第一节物流系统的概念 (6) 第二节设施规划 (8) 第二章设施选址 (14) 第一节设施选址的意义及方法步骤 (14) 第二节影响场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15) 第三节选址的评价方法 (16) 工业工程专业介绍 1.工业工程与设施规划的关系 2.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 3.工业工程起源于钢铁行业泰勒 工业工程(IE)是唯一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 ·以系统工程为哲理 ·以运筹学等数学方法为理论基础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 ·用工程量化的分析方法研究由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组成的系统中的工程与管理问题 ·进行定量、系统分析、设计与优化 ·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效率和效益。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改善? 管理是对工作的计划、协调、组织、控制,是对作业全过程有计划有组织的推行和管控。 改善是从现有的工作开始所做的低成本改进,以不断的局部优化带动整体工作的革新。 差异比较 ·制度上的不同 ·参与人员的不同

·方法上的不同 ·灵活性上的差别 工业工程着眼于系统的改善,对动作、工序、流程、整个工厂布局。 企业管理:习惯于把焦点集中在人的身上和工作的结果上,而对工作方法和技巧缺乏研究和要求。 手段:KPI 、绩效管理、压力传递、奖惩 讲求管理哲学与艺术 工业工程:解决问题更多是靠方法而非热情。对于执行层来说,传授工具和方法远比传递思想更重要。 手段:通过某些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按照某些原则进行改善。 讲求科学 案例分析 ·岳飞用钩镰枪破金兀术铁甲连环马 ·某公司产品标签粘贴案例 外构件接收与检验

ECRSI 五大原则 取消Eliminate 合并Combine 重排Rearrange 简化Simplify 增加Increase

物流设施规划

物流园区功能区布局案例 工程技术学院2010级物流工程一班 和寒肖 20101474

物流园区功能区布局案例 解题过程如下: 一、功能区的划分及符号表述如下: 钢材仓储区——1 废金属仓储区——2 公共暂存区——3 冷冻冷藏区——4 农副产品仓储区——5 生活品仓储区——6 生产物资仓储区——7 综合服务区——8 市场交易区——9 物流配载区——10 二、物流园区功能分区相互关系分析 1、物流因素分析(只考虑货品) 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 物流强度等级划分,按照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来划分。 表1 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 根据物流功能区特性分析,给物流强度划分等级(只考虑货品)

原始物流相关表如下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各个功能区域的布置是临近还是疏远布置。初步分析如下(只考虑A): 首先,1-3,2-3,3-7临近布置; 其次,1-2,3-4,3-6,1-7,2-7临近布置; 最后,1-4,1-5,1-6,2-4,2-5,2-6也应该尽量临近布置。对8,9,10的布置,考虑到E等级(由于没有与它们相关的、强度等级为A的) 有些物流等级为A的,在最后的布局图中也不一定能临近布置,经过非物流因素的分析后,还要在初步分析的布局图基础上做出调整。考虑到实际情况,每个物流布置区域对之间不一定有直接联系,故进行实际布置时不仅要与非物流因素作联系,还要考虑实际情况的限制。 2、非物流因素分析:考虑交通和环境条件。 对非物流因素划分等级如下:

由上表分析如下: 第一,与水路相临近的布置区域为:1、钢材仓储区(在T1下的强度等级为A)2、废金属仓储区(在T1下的强度等级为E)3、公共暂存区(在T1下的强度等级为E) 再结合货物量的等级来分析,1-2,1-3,2-3的等级均为A。在考虑货物量的时候,也要参考各个区域货物流通性的强度等级,1、2、3区域的货物流通性强度等级均为U,此时,只参考货物量的强度等级。故定这三个区域为临近水路布置。布置的顺序为1,2,3. 第二,与公路临近的区域:等级为A的有6、7、8、9、10考虑到面积等因素,取8、9、10为靠近公路的区域。这三个区域的具体位置,参考T5,T6下的物流强度等级。从环境影响因素下的强度等级来说,8、9的等级较高,故放置在不宜对周边环境和城市整体形象影响的区域。 第三,既不靠近水路、又不靠近公路的区域。剩下4、5、6、7四个区域。4、5、6、7的非物流强度等级相差不大,货物量之间的关系也近似。从货物流的强度来考虑,提出几种方案,再参考其他物流、非物流因素。 货物流的强度等级较高的是3,公共暂存区和10,物流配载区。公共暂存区和其他区的货物量等级不高。考虑3,它和4,5,6,7区的货物量均属A等级3-7的强度最高,把7放置在和1,2,3都能临近的位置。对于4,5,6的布置,考虑到实际生活情况,冷冻冷藏区、农副产品仓储区、生活品仓储区应该临近布置。生活仓储和综合服务区是为了人员方便,联系比较紧密的两个区域。应该处于比较临近的位置。 三、面积分析 物流园区的总占地面积为40公顷,这十大功能区的占地面积仅为22.86公顷。还有一部分是剩余的。剩余部分的面积分配,就要通过物流园区的实际运作情况来决定了,但我们在进行设施布局时,还看不到园区内的运作情况,需要进行预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 课程设计 报告名称: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班级:工业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23日 一:课程设计内容概况 根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本课程设计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问题分析部分;二是给定工厂布置设计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问题分析,完成下列工作: (1)分析产品构成,明确主要产品零部件明细表。 (2)针对3~5种主要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绘制详细工艺过程图,并注明各工序间的物料搬运量。 (3)绘制各生产车间、仓储部门之间的物料流程图。 (4)作业单位调查,针对各种不同的部门编制相应内容的调查表。对于生产车间,主要调查产品,产量,设备类型与台数、物料流动模式、建筑物结构型式与占地面积等;对于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调查职责、人员构成、设备配备、办公室面积等;对于仓储部门,应调查储存物品,储存方式、占地面积大小等;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主要调查工作性质、功能、占地面积大小等。当上述数据调查有困难时,可以简单地从工厂平面布置图中直接取得各部门的占地面积的大小。 (5)绘制工厂现有平面布置图。 (6)对现有平面布置进行分析,找出不合理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2、工厂布置设计,针对给定的工厂实例,结合问题分析阶段的成果完成下列工作: (1)产品分析,产品—产最分析,确定生产类型。 (2)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绘制工艺过程图。 (3)进行物流分析,得到物流相关表。 (4)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 (5)将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非物流相互关系表加权合并,求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6)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7)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8)参考现场调研的情况,列出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与实际限制条件。 (9)产生三套布置方案。 (10)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从物流效率、工艺流程要求及生产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得出最佳方案。 二:原始给定条件 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16000M2,厂区南北长为200M,东西宽为80M,所处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该厂职工人数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6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需要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计划

第1章 物流系统 1.简述“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通过这个全过程使这些材料和产品的流动和存储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 物流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的加工价值。 2.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运输设施设备、装卸搬运 机械、包装设备、仓储设施、人员和信息系统等。 3.简述物流系统的流动结构(7个流动要素) 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流效 4.简述物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运输——通过载体发挥作用,实现流体的空间位移并在满足服务目标的情况下降低运输费用。 储存——起缓冲、调节、平衡供需矛盾的作用,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是物品产生时间上的效益。 包装——生产的终点、流通的起点。便于销售和物流作业。装卸搬运——衔接运输和储存环节 流通加工——弥补生产过程中的加工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要物流信息处理—— 5.物流系统有哪些类型? 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系统:全社会的物流整体,伴随商业活动发生,与物流过 程和所有权的更迭相关 行业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 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物流企业物流系统 生产企业物流——供应物流系统 生产物流系统 销售物流系统(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顾客服 务) 回收物流系统废弃物流系统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系统 国内物流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 电气系范与规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规划与设计1.1说明物流园区选址的原则 (1)可达性。即园区或配送中心须靠近服务对象或靠近目标市场,这样可以缩短物流企业承接货运业务或是配送的距离,方便开展业务。 (2)交通便利。园区选址一般选择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会处,以便货物集散。 (3)地源充足、地价相对较低。物流园区建设需要一定规模的用地,因此,园区一般都建设在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较为合适的区域大多是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 (4)可利用基础设施较好。物流园区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货场、车站、仓库、水电和通信网络等,建设投资大,成本高,要善于改造,利用已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物流园区的规划要具有弹性和经济合理。因此,物流园区在选址时既要考虑其规模,又要考虑其服务对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 物流园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物流设备,应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和已有的各类设施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1.2简述物流园区选址的方法 (1)解析法 (2)最优化线性规划法 (3)启发式方法 (4)仿真法 (5)综合因素评价法 1.3阐述实地考察物流园区选址的优缺点 1.3.1华凌物流园 优点: (1)交通方便,公交站点多,靠近庞大的消费市场 (2)展位多,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可选择余地大。

(3)规划布局合理,宣传力度大,知名品牌入驻量多。 缺点: (1)空间小,近几年市场几近饱和,发展空间小。 (2)物价高,小商品价格高,卖家坐地起价。 1.4绘制物流园区平面布局图(手绘,装订) 2.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2.1设计资料 2.1.1客户资料 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下表、图所示。 配送要求:配送中心拥有5吨、2吨两种车型的货柜车,配送的经济里程为30公里, 运输费率为0.05,学号为单号的学生以所给资料为主,学号为双号的同学X、丫坐标互换。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课程设计题目: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内容与要求如下: 1、液压转向器厂物流分析。 2、液压转向器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 3、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相当于A3图样的坐标纸1张。 4、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相当于A3图样的坐标纸1张。 5、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图三套路,A3图样三张。 6、评价择优,选出最佳总平面布置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工作量不少于12000字。

》 绪论 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核心课程。从工业工程的角度考察,设施规划由厂址选择与设施设计两部分组成,设施设计又可分为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及信息通信设计五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布置设计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也是生产物流系统设计的两个环节。布置设计即传统的工厂布置,重点在于空间的合理规划,使得物流路线最短,在布置时位置合理,尽可能减少物流路线的交叉、迂回、往复现象。物流搬运系统设计传统上是以布置设计为前提,根据所搬运物料的物理特征、数量以及搬运距离、速度频率等,确定合理搬运方法,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使搬运系统的综合指标达到最优。两者的目标都是力求物流系统合理化。 工厂作为一个生产系统是由人员、设备、技术等多种因素所构成,生产不同产品的工厂模式又存在着差异,这就给工厂布置设计带来了难题。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方法是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如图所示。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习题(附答案)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习题集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从系统的观点看,物流系统就是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能够完成物流活动、具有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 2、物流活动或功能主要包括: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 3、物流系统包括的基本要素有:人力资源、、物流设施、物流设备、资金、信息、管理模式。 4、从生产经营过程来看,物流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供应物流、在制品物流以及分销物流。 5、“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一个功能要素进行优化或获取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 二、多项选择题 1、物流系统具有的独特系统性质:BCE A、整体性 B、智能性 C、可分性 D、目的性 E、多目标性 2、按照时间顺序,国外物流发展大体经历了C个阶段。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物 流发展经历了D个阶段: A、二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E六个阶段 3、随着ABCD 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逐渐认 识到需要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 A、MRP B、DRP C、看板制 D、JIT E、GIS 4、物流系统的边界是广阔的,其范围横跨BCD 几大领域。 A、采购 B、生产 C、流通 D、消费 5、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物流发展经历了D个阶段: A、二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E六个阶段

一、填空题 1、物流系统内部结构具有输入、输出、处理(转化)、调控、反馈等活动内容。 2、物流系统有五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 3、物流系统的治理结构包括:多边治理、三边治理、双边治理、单边治理。 4、物流系统运作原理有: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物流组织网络化原理、接口无缝化原理。 5、通过提供资源、能源、机具、劳动力、劳动手段等,对某一系统发生作用,这一作用被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A,然后是B。 A、运输、 B、存储、 C、装卸、 D、包装、E流通加工 2、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AB A、点 B、线 C、面 3、 A 是指物流系统所需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这 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制定的。 A、多边治理 B、三边治理 C、双边治理 D、单边治理 E、四边治理 4、节点是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根据节点所具备的功能可以将其分为 以下几类。ABC A、单一功能点 B、复合功能点 C、枢纽点 D、交叉点 E、双向点 5、物流要素集成的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ABCD A、要素一体化 B、建立战略联盟 C、资源共享 D、市场化 E、分散组 合

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设计

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设 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一.概述------------------------------------------------------------------------------------------2 二.基本要素分析------------------------------------------------------------------------------2 液压转向器结构及参数--------------------------------------------------------------------2 作业单位划分--------------------------------------------------------------------------------4 液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5 三.物流分析------------------------------------------------------------------------------------8 产品工艺过程分析--------------------------------------------------------------------------8 物流强度分析------------------------------------------------------------------------------13 四.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分析-------------------------------------------------------------15 确定非物流因素---------------------------------------------------------------------------15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15 确定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15 五.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分析----------------------------------------------------------------16 综合物流相关等级------------------------------------------------------------------------16 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18 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分析----------------------------------------------------------------20 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计算------------------------------------------------------------20 制作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20 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分析----------------------------------------------------------------22 八.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23 九.评价方案并择优-------------------------------------------------------------------------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