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亥革命”评课稿

“辛亥革命”评课稿

“辛亥革命”评课稿
“辛亥革命”评课稿

“辛亥革命”评课稿

评课人:魏福庆

今天,我校历史组全体教师再次学习了高一郝有德老师的优课展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本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是本专题承上启下的一节,而今年又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属于学习热点,必须认真对待这一课。本课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是资产阶级松软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孙中山性格很坚强,思想却松软,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另外,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有一个整体教学观,即站在整个专题的角度来思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线索和规律是什么?哪些内容是重点?那些内容是难点?这一课中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一课侧重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让本专题的三课前后呼应?本课与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联系和区别?郝老师宝刀未老,激情四射,给我们又一次学习机会,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启发式教学。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郝老师先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导入,将中国资产阶级自然而然的推上讲台,承上启下。在讲述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时,又创设了民族危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分析革命爆发的条件,又启发学生从经济、思想、组织、军事等方面去主动思考,这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第二,重视学生高中历史理论的积累。高中历史不同于初中历史,初中历史重过程、重结论,而高中历史重原因、重理论。

郝老师教学中有意渗透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如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等知识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第三,教师激情四射,学生朝气蓬勃。教师能否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双重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心中是否填塞激情,西方哲学家甚至说过“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每次听郝老师的课,我们都有同感,那就是郝老师的工作热情,这种热情可以转化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驱动力,可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高效,这堂课学生的积极、主动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本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有以下几点:一、课件使用上要在课前到赛课室统统地超作一遍,避免出错。二、增强吸引力。辛亥革命有很多影视资料,在合适位置插入片段,效果更好。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望见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