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2015年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能运用以学知识对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 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倡议、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媒体各种风格的范画(或图片)石膏体

学生准备:绘画铅笔素描纸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调试媒体及课件、物品准备;

2、检查学生用具;

3、组织教学。

二、导入目标:

1、范画、名画欣赏(媒体播放课件)

(让学生欣赏与感受)

2、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

光的照射使物体形成明暗色调。

3、明暗变化的规律:

A、光源的强弱及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B、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的色调不同;

C、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受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D、物体本身的色彩、肌理、质感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E、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4、光与明暗的关系:

三大面:即亮面(明部)、灰面(半明部)、暗面(暗部)

五调子:即在三大面的基础上,细分为亮面(明部,包括高光)、

灰面(半明部或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暗面(暗部)、

反光和投影。

5、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整体-------------------局部----------------整体

6、素描使用的媒材:

A、固体材料:笔、纸

B、液体材料:水墨、水彩

C、辅助材料:画架、画板

7、明暗素描的表现技法:

A、基本技法:竖排线、横排线、对角线、随意线、交叉线、斑点、块面。(教师示范)

B、薄涂技法:淡彩画法

C、水墨技法

D、拼贴技法

E、版画技法

F、电脑技法

G、综合技法

8、作画步骤:(教师选一物体示范)

A、确定物象

B、反复叠印,留出空间想象、创造

C、完成平面形象的组合、设计

D、利用明暗变化,画出空间立体关系

板书设计: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一)、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1. 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 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 .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二)、明暗的表现方法

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

三、学生实践:

指定某一物象让学生尝试体验

四、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并适当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课后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效果还可以。

教学反思: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

第二课课题: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课件内容:

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

4、肌理图片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课后小结: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如何用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来寻找美的踪迹。

反思:《寻找美的踪迹》这一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用照相机拍摄教室或校园里美的事物和风景,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到美好画面的能力让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寻找美。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多学生拿不来相机,没法让学生欣赏学生们的作品。我就让学生欣赏书中的摄影作品,从色彩、构图、内容上讲一讲你喜欢哪一幅作品。让进行讨论,然后分组讲解, 最后每一位同学用文字把自己喜欢的摄影作品写下来,写出你喜欢他的理由,就根据色彩、构图和内容来写。大多数的同学能用优美的文字描写出作品中的美。

板书设计:寻找美的踪迹

第3课 记录色彩

教学目标:

1、 学习静物的色彩写生,运用已学的色彩知识,画出静物写生习

2、 训练对静物的形及色彩(光照之下)的观察能力及色彩调色、着色能力,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观察能力、运用、表现色彩的能力,初步掌握用色彩造型的方法。

难点;处理色彩的明度、色相对比关系、理解固有色、环境色、控制画面的色彩调子。 教学过程:

1、欣赏画家的色彩静物写生作品,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闪光的器皿》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1918年,林风眠勤工俭学到法国和德国学习绘画。回国后,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后创办国立杭州艺术学院,任校长及教授。林风眠对中国传统绘画深入研究,

并吸收其他画种之长,融会贯通,是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四位代表人物之

一(其他三位是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

介绍《闪光的器皿》的艺术特色,对画家用形、光、色表现器皿的方法进行讲解。

2、欣赏课本内范画,介绍静物写生要求:

△构图要完整、充分表现出静物主题的美感。(有节奏、有韵味。)

△色彩的整体结构关系得当。(色相、明度、冷暖关系的对比鲜明又互相渗透调和。)

△色彩和形体的塑造紧密结合。(物体色彩真实可信。)

△色调处理得当。

△构图(色彩处理)在突出主题。适当选材、摆放合理。

3、过欣赏、讲解,使学生了解静物写生的要求扩色彩表现要求,让学生产生学画的兴趣。观察角度及画面构图的选择和确定。

指导学生经过对静物的观察,依靠自己的美感体验,选取恰当的观察角度,使静物的主体突出而又完整,充分表现出静物主题的美感。

4、画素描轮廓:

画大轮廓可先用铅笔定一下位置。画素描稿与静物素描的要领大体相同,区别在于色彩写生稿只需概括出大结构,大布局不必画得过多过细,简单地表现出明暗。

5、仔细观察、描绘静物的固有色、环境色与光源色。然后在一张小白纸上,做调色练习,逐一将所见的色彩调配出来。

在画面上色前,先进行调配色彩练习,可使学生对将应用于画面上的色彩与自然色彩有了联系,心中有数,以克服与减少作画时上色的盲目性。

6、有条件的话,要指导学生画小色稿。小色稿是捕捉对色彩的感觉,是对自己观察的检验,是记录色彩的校对,也是正式在画面上布色的参考图。

7、教师讲解色彩写生的作画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布局阶段——确定整幅画的色调及大块色彩、黑白灰关系的对比与谐调,这是起稿和布置大片色彩的第一阶段。

画出主次韵律——从局部到整体,又从整体到局部细致地刻画,突出重点部位,画出主次分明、形色逼真的静物画。

收尾阶段——将画面进行整理润色,将精彩部分作进一步的刻画,而使次要部分更概括。处理好背景的色调,实现预期的画面效果。

8、初学色彩写生时,一般先学水粉画较好。因为它的画法比较容易掌握。水粉色有较强的覆盖力,容易覆盖有差错的画面。

水粉作画的方法可分为湿画法、干画法和干湿结合画法三种。教师可先作些示范,让学生自

己选择不同的画法。

掌握好水分是作画的关键,经验从实践中获得。提醒学生作画调色时,对用水量要仔细观察,逐步掌握水与色的相依关系,及所带来的不同机理效果。

水粉画颜色画在纸上时,由于先画上的底色厚薄不同,会产生不相同的效果。当一种色彩覆盖在另一种底色上时,因水分含量不同,画上去的色彩干后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水分多、干后颜色变淡,会失去原有色彩的饱和度。

9、提倡大胆用色、大胆作画、多画勤练。同时需要多看优秀的作品,揣摩艺术规律,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才能提高色彩静物写生的水平。

10、重视教师的范画示范操作

为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习作时间,色彩演示可择要示范。

如大面积色块怎样涂及画面整体调子;

怎样表现物体的固有色;

怎样表现物体的环境色;

怎样表现物体的光源色;

怎样表现湿画法;

怎样表现干画法;

怎样表现干湿画法;

怎样画背景;

怎样对画面修改润色。

做好示范,让学生学有所得。

11、示范演示静物色彩写生的步骤:

△铅笔定位——大的结构(不必画过细)、布局。

△仔细观察静物的固有色彩及环境(背景)色、光源色(光照)。调色(分析)、上色。

△介绍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

4、学生调色练习、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示范构图稿),巡视指导。

6、学生优秀作品展评。

板书设计:第3课记录色彩

冷色调

色彩感受不同

暖色调

小结: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

反思:亮点思想教育不能缺少,这节课思想教育贯穿始终,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讲解

学生。不足色彩水份的掌握还有待加强。

4雕与刻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选择一种合适的材料,尝试雕刻一件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各类雕刻作品,寻找身边信手可取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想象,将平面的内容用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雕刻作品的设计。

难点:雕刻作品的刻制。

三. 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各种雕刻作品、雕刻材料(南瓜、橡皮、肥皂、萝卜、石头等)、刻刀、画笔、图案资料等等。

学具:雕刻材料(橡皮、肥皂、萝卜等)及刻刀。

四. 教学建议

导入方式建议:

1、课前可以先请学生查找有关雕刻艺术的资料,在课内稍作交流。

2、教师出示各种雕刻作品或是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教师提问: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材料可以用来雕刻呢?

4、欣赏图片或实物。

新授环节建议:

1、讲解雕刻的分类:平面雕刻称浮雕,立体雕刻称圆雕。

2、演示制作过程:首先要选择一块雕刻材料,根据其形状设计出一个动物形象,画好之后用刀将墨线以外的部分刻去,再由大到小修正其形象同时注意它的完整性,最后作细节部分的雕刻,完成作品。

3、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外形,选择雕刻内容,设计好花纹。一开始可以选择简单一些的花样或是做浮雕形式的作品。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制导。期间按步骤出示较好作品,及时提出不足。

教学评价建议: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注重雕刻作品的整体完整。

2、请学生自己介绍设计思路。

3、展示较好作品,教师归纳小结。

拓展活动建议:

1、在此课基础上开展《我设计的新形肥皂》评比活动。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椭圆形的普通肥皂变成动物、汽车、房屋或是其他形状。多彩的颜色加上别致的造型一定会吸引更多消费者。

背景材料:

雕刻作品涉及的材料非常多。有用树根制作的根雕,牛角制作的角雕,象牙制作的牙雕还有玉雕、竹雕,木雕、米雕、粉笔雕刻以及用桃核、橄榄核、核桃做材料的核雕等等。

小结: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作品效果较好。

反思:雕刻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历史悠久,在了解工艺的同时,感受到雕刻的独特美感,通过动手动脑的练习实践,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雕与刻的乐趣

5浮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浮雕艺术作品,感受浮雕的艺术魅力和特征。

2. 了解浮雕的类别,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动手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欣赏浮雕艺术作品,感受浮雕的魅力及特征。 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浮雕的历史及现状。

2.了解浮雕艺术,认识浮雕表现的多样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化教学

课型: 新授

教具: 电脑、光盘、石膏板等

教授新课:

(一)看图欣赏(感知浮雕)

通过这个环节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审美素养。

1.导入本课。

师: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璀璨艺术,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感知本课所要学习的艺术形式。

(板书:看图欣赏)

播放:浮雕图片(同学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完成看图欣赏这个教学环节)。

2.浮雕分类:

A 刻线浮雕:是用凸出或凹入的线条造型。

B 刻面浮雕:是用凸出或凹入的面造型。

C 镂空浮雕:又称透雕,是将形象外的部分全部镂空刻去。

D 线、面结合浮雕:线面结合:图案的面是用阳刻法雕刻而成,使其图案凸出,其中装饰线条用阴刻法雕刻,使线条凹陷。(

3、浮雕的刻法:(

A 阴刻法:表现对象凹陷称为阴刻法。

B 阳刻法:表现对象凸出称为阳刻法。

三、新技法的讲授和实践

(一)介绍几种工具的用法。

(二)以平面石膏板为例,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演示基本技法:

1、磨:在石膏不平的情况下,必须用砂纸磨平,使整块石膏表层平整光滑,画上去的图案也更加清晰。

2、刻:用斜口刀或尖刀刻画轮廓线,刻画时用力由小到大,行走要放慢,才能使刻画的线条流畅。

3、铲:铲时用刀口将图案轮廓线外的部分一层一层铲去,可以用大U形刀,铲时深浅要均匀,否则会出现底板高低不平,铲时要注意图案的边缘线要清晰,底板要保持平整,才能使形象部分突出。

4、雕:用平口刀或斜口刀在石膏底板上雕刻出样板,通过底板上麻点状或不规则线条状的雕刻,以衬托光平的图案。

四、辅导学生练习。

2、操作时注意事项,并注意安全。

3、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

4、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对学生做出及时纠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课后延伸:设计一幅动物稿子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磨、刻、铲、雕等基本技能。

2、学会用草图表达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难点:教给学生雕的技法,在石膏上如何表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石膏板、砂纸、木刻刀、牙刷。

三、技法介绍及尝试:

1、教师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2、落实“铲”这一教学难点,刀口要放平,逐层铲去背景,用力平稳,深浅均匀,不要停留在局部,以防背景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3、操作时注意安全,刻下的石膏粉倒在垫底的废纸里,不要用嘴吹,以防飞入眼睛

3、知识要点:

1、图案设计稿子(动物浮雕)要点:用明暗把图形的层次关系表现出来,低点画暗、高点留白,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刻制浮雕前对哪些地方应去掉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透视和形象的重量,以便最后制作出完整的形象。

2、刻制步骤:起形---开荒---立位---粗刻---细刻---调整与修饰

3、学生练习:

本节课完成任务:起形---开荒---立位

4、教师巡视辅导

5 、评价:最后,我组织学生针对课堂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小结: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反思: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课上积极动手,动脑,能小组合作的完成作品。

6扇面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培养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

3、欣赏创作扇面画,激发学习中国画兴趣,提高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经营位置。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学生):水墨画工具。

(教师):教学用工具材料、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㈠故事导入

老师讲故事“王羲之题字售扇”导入。

㈡欣赏扇子

1、学生共同欣赏扇子艺术作品,引出《韩熙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古人是怎样纳凉的?”并说说欣赏感受。

2、介绍扇子的历史、种类和艺术特色等。

⑴老师结合图片介绍扇子的变化。

⑵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⑶比较分析:现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3、教师小结:扇子种类繁多,按材质分有羽扇、檀香扇、纸扇等,按形式

分有团扇、折扇等。

4、小结: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书画家扇面上题诗作画,形成了书画艺

术中的“别体之作”,扇子也由此成了融书画、工艺于一体的精美艺术品。

㈢尝试创作

1、教师展示扇子图片认识扇子的结构。(扇面、扇骨边、扇骨等)

2、教师范作,学生观察。(注意扇子形状、水墨渲染效果及用笔的干湿浓淡等)

3、学生尝试创作:用水墨画的方式设计扇面,进行构图练习。

㈣教师指导

针对同学们创作中的问题和优势作评价。

㈤小结延伸。

1、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

2、下节课练习注意事项,安排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国画作画工具等。

(教师)水墨画工具、范画等。

教学过程

㈠比较导入

1、比较作业和范作中扇面画的异同。

2、交流后小结:扇面画的构图以扇形、圆形。在构图时必须注意这一特征,要想方设法使画面结构饱满、合理美观。

3、再比较:出示同一内容的三种扇面构图方式,说一说哪一种比较合理。(见教科书第13页)

4、交流小结:第一种构图较合理,第二种构图太偏,第三种构图太大,只看到鸟的部分身体。㈡示范欣赏。

1、教师示范画:创作一幅有关扇子的作品。

2、学生注意:扇子的特点;水墨画的创作方法。

3、小结:注意扇形的构图和运笔的轻重缓急;墨分五色;作品创意等。

㈢学生创作。

1、主题:自由创作一幅扇面画。

2、创作提示:着重表现水墨效果;注意构图、墨色、水分控制及创意等。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㈣师生共同点评。

㈤课外延伸小结。

板书设计:

中华扇面

扇子的结构

扇面、扇骨边、扇骨

课后小结:本节课兴趣浓厚,学习认真,积极动手,最后更是以扇子作为礼物互相赠送,表达同学之间的友谊。

课后反思:亮点学生们做折扇很认真,掌握了折纸的技法。不足不同样式折扇的画面安排欠佳,山水画的水墨掌握还有待加强练习。

板书设计:第6课扇面画

7工笔花卉

教学目的:通过白描花卉练习,熟悉中国工笔画线条的魅力,掌握勾线的运笔及一般花卉的结构特点、生长规律。

教学要求:熟悉笔墨的属性,运笔灵活自如,对中国画的线条有一定的认识,且能与花卉形象巧妙结合,充分表现花卉的特点。

教学重点:运用线条表现出力感和快感,运用笔墨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

教学难点:表现白描用线的形式美感;线条与花卉形象、质感、空间感的结合处理。

教学内容:工笔花卉以线为造型基础,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严格的要求,讲究用笔,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弱的线条。

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行笔时,笔尖走在线条中央的即为中锋,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开始练习勾线时,应注意线条转弯的地方,转弯时提笔,并轻轻转动笔管方向,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保持中锋,避免侧锋折笔即飞白。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不能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浮华无力。勾线时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有一个向上的提力,两力平衡,再用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易出现侧锋,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挑”“滑”。

一般勾线,都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再向右行,即欲右先左,反之,欲左先右,还有欲下先上,欲上先下,这样笔纸就有了摩擦。

2、行笔:行笔要稳,对纸面压力要匀。中途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现侧锋。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使线的结笔含蓄而有力。

二、线条与花卉

中国画讲“应物象形”,好的线条必须与花卉的形象、质感、空间感结合得恰到好处。生动地表现花卉的生命力、精神意趣。从对象的结构出发,写出对象具体生动的形,最终达到表现对象内在神韵的目的。

勾线起笔顺序:为了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结构关系: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

①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这种线要勾成饱满、富于弹性的弧线,以表现花叶挺拔的生命力。

②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这种线变化多端。

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线条的浓淡粗细:

白描花卉靠用笔用墨表现花卉的质感,一般用较细较淡的墨勾花,较重较粗的线勾茎叶等。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一幅好的作品,在用线、用笔、用墨上都应考究,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不能死搬硬套,要学会灵活运用。白描花卉的花头用笔变化及注意事项:

①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可从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木棉用线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薄嫩多折,勾线可用细线颤笔。

②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的变化,画复瓣花要归蒂连心。

③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显著的必须勾好,可以更好地表现花瓣的转折运动,线要细而虚。

④花蕊的勾点:雌蕊明显的可先用中淡墨勾勒,雄蕊花丝要勾得细而有力,行笔快捷,收笔尖细,花丝向雌蕊攒抱,花药用焦墨一点成形。

⑤花萼、花托、花柄的勾法:勾花萼的尖部用笔要顿在一起,短花柄可不勾,长花柄两条线要劲挺有力,摇曳多姿,两条边线要平行均匀,不可忽粗忽细。

6、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①勾叶的粗细变化:叶尖薄,叶柄厚,故勾叶从叶柄起笔,由粗而细,主脉也相同,切忌主脉与边缘三条线正交于一点。

②勾长叶与花茎的方法:左臂倚案扶纸,撑住身体,右手执笔轻轻擎起手腕,用小指掌侧微

微擦着纸面行笔。

③侧叶脉勾法:勾侧脉起笔时要顿笔藏锋,与主脉结合好,不要歪斜或脱节,每条侧脉的末端都指向叶尖。

7、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①草本茎的勾勒:两条边线平行,出枝的节间略为膨大,行笔注意平行,也要有顿挫。 ②木本茎的勾勒:用皴表现树皮的纹裂和起伏,皴擦结合,表现树皮干裂粗糙,起伏转折。勾皴木本枝干多用中锋与侧锋结合,转笔与折笔互用。注意由老本到小枝、由粗渐细的规律,出枝和生疤处隆起,曲折有形,枝干穿插以“女”字形(斜三角形)为美。

好的白描既要表现花卉的形神气质,又是画家感情和性格的流露,要练好白描就要坚持金石、书法的研习,把他们融合起来,加强线描的艺术趣味。 小结:同学们学习兴趣高,作业效果较好。

反思:在线的描画上学生的掀掉还不够细致,粗细掌握不好。水墨的掌握还有待加强练习。

第7课 工笔花卉

8我设计的服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代各个时期的服装与现代服装,了解服装的发展历史、功能,初步感受服装艺术特点和中国文化的沉淀,提高学生对服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实践中了解服装的基本裁剪方法,懂得服装装饰的小技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在实践中体验服装设计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赏析服装的作品,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难点服装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及民间图案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欣赏服装设计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搜集服装历史资料及图片资料、塑料袋、铅笔、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毛线、废光盘、气球或彩纸,剪刀,胶水、胶带等。

课件内容

1.古代服装的发展、历史图片。

2.现代服装分类图片。

3.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以传统图案装饰、设计的服装启发学生,激发创作欲。)

老师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问:同学们看看老师的衣服有什么独特之处吗?为什么?这是老师运用我国民间剪纸图案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也设计自己的服装?

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我设计的服装[ 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服装发展、设计方面的知识,请小组

代表与大家一起交流。(学生上台介绍)

(1)服装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早是遮挡身体和保暖用的,后来它演变成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还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

(2)我们查找了关于服装的相关资料: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

愈高的人,得以穿的种类愈多,可以用的颜色愈多。

(3)我收集了服装的一些图片,从中我们知道每个国家还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如: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实物投影)

(4)现代服装被称为人类的第二皮肤,它代表个人的品位,不同的场合,要穿相应的服装,如:运动装、套装、工作装、校服等。

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是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资料,想不想看一看?

2.(播放课件)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历代的服装样式和各民族的服装真是色彩斑斓。

(课件1欣赏毛皮服饰)最原始的服饰就是山顶洞人用动物的毛皮制成的衣服,这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佩戴这些饰物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课件2铠甲图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汉代铠甲的样子。

(课件3汉代皇帝服装图片)历代帝王的服饰与众不同,这是汉代皇帝的服装,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装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课件4看簪花仕女图)这是唐朝画家周昉的一幅画,名叫《簪花仕女图》,表现了当时宫廷妇女穿着的服装,这种开身肥袖的服装样式当时流传到日本,成为当今日本和服的主流样式。

(课件5看清朝皇帝、皇后服饰图,课件6课件7课件8图片)清朝在我国历代中服装最丰富,最具民族特点,以满族服饰为主流,深刻影响着各民族的穿戴,为现代中国服饰奠定了基础,如中山装、旗袍、坎肩等。

3.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直观的了解少数民族服饰)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民族)56个民族,56朵花,你了解他们特有的服装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连连看:(在黑板出示7幅图片,给出相应的民族名称: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白族、彝族、傣族、高山族)请小组同学连连看。

通过连线、分析,学生对各民族的服饰、色彩、样式都有了直观的了解。

4.现代社会服装的功能、样式更是多姿多彩,从功能上分有礼服、职业装、学生装、休闲装、泳装等,种类有:男装、女装、童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穿相应的服装,如:开运动会或上体育课时要穿运动装;平日上学要穿有领或有袖的服装,以示对老师、同学的尊重;在家休息可穿家居服、休闲服;陪爸爸、妈妈参加别人的婚礼,要穿礼服,

这时我们可穿中国传统的服装。(课件9、10、11多姿多彩的儿童服装)

三、思考、讨论

1.着装与环境相协调的人是有品味的人,此外在此基础上,还要穿出自己风格,怎样才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呢?从哪些方面来突出个性呢?请同学们做小组中讨论?[ 教师巡视]

学生讨论结果:1.样式要独特。2.色彩要鲜明。3.在服装上加自己喜欢得图案。4.运用独特地材料。

师小结:我们还可以从祖国传统服装、少数民族服装及民间美术中找创作元素,看老师的这件衣服就是运用我国民间剪纸——团花图案设计的,是不是很有个性?所以服装重在装饰。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服装能体现自己的个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尝试着将理想中最能展现自我的服装给设计出来。

2.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什么材料?(学生举起:有塑料袋、毛线、花布、彩色纸、气球、废光盘等)

老师给大家分了组,请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一个主题:2008奥运会运动员入场服装、生活装、学生装、节日盛装、未来宇航服

你们想怎样设计呢?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可先设计一个效果图,再进行创意。

四、课堂作业,教师指导(播放音乐)

1、作业布置:给作业纸上的模特穿上你设计的服装,并标出制作其服装的材料,写出设计说明。

作业要求:款式独特、新颖;配色协调;配饰恰当。

设计说明:介绍主题、适合的人物、季节、场合。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品

1.师:经过设计师们紧张的工作,我们的最新款的服装就要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请欣赏小模特的时装表演。(播放音乐)

2.请小组代表谈设计意图。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运用服装设计知识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服装,这些服装张扬了大家的个性,只要我们能象今天这样勤动脑、勤动手,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六、教学拓展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根据物品的材质与颜色来为自己设计一件自己喜爱的衣物,女同学可为自己心爱的布娃娃缝制衣服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要求,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对美术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从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有惰性。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活动作业的认识态度有所偏颇,对于回家进行作业的投入度不高。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对于自己准备各类身边常见材料的投入度很低。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9课,选修课2节。其中造型·表现14节,设计应用2节,欣赏评述3节,综合探索2节,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美术学科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分成若干个等级,总体是块状的,尽管内容从1—6年级也有递进,但很难截然分清。有的内容在四年级出现,在六年级还会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深浅。因为是六年级,所以内容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充分的备课是上不好六年级的课的。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汇总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江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江西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 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 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 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 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 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 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4、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术无处不在,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 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研究“教”和“学”的方法, 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三、新授 1、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小结: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资料

明与暗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铅画纸、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二)新授: 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

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 总结: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四)主动参与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欣赏讲评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5、综合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电子报刊,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课时安排(可根据教学情况调整): 明与暗(造型表现)1课时 寻找美的足迹(造型表现) 1课时 泥浮雕(造型表现) 1课时 画扇面(造型表现) 2课时

我设计的服装(设计应用) 1课时 图文并茂(造型表现) 2课时 奇思妙想(设计应用) 1课时我的成长变化(造型表现)2课时 二十年后的学校(综合探索) 2课时 课时我们即将毕业(综合探索) 1 电脑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课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评述)2课时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2 课时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1、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二、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三、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四、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六、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走向明天

《走向明天》 教学目标: 1、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设计毕业留言册页。 2、在设计活动中能表现出创意,能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 3、体验即将毕业时与母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 4、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集体制作班级留言板。 教学难点:能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表现出独到的创意。教学准备:手工树、胶水、剪刀、水粉、教师名字设计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畅谈感想讨论方案 二、1.播放歌曲《上学歌》、《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前刚入学时的情景,谈谈即将毕业的想法、感触。 2.讨论: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活动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呢? 3.小结:可以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提供背景音乐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的有代表性的照片。) 二、欣赏评述探究方法 1.欣赏各种美术字。 2.欣赏设计独到、美观的签名。 3.小组讨论: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你比较欣赏哪一种创意? 4.学生以“留言板”为例,尝试设计。教师点评反馈。创意:是否有新意。字体:是否美观。字形:大小是否合适。色彩装饰:是否具有艺术性。 三、延伸应用设计制作

1.思考:你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关于自己的名字,你有什么样好的设计构想? 2.比较欣赏:同一名字的几个不同效果的名字设计。 3.活动安排: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一起来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4.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 四、展示交流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名字剪贴在留言板上,组成一块班级留言板: 1.谈谈自己的设计与想法。 2.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3.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 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18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题: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017年最新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 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授 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 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 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2015年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能运用以学知识对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 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倡议、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媒体各种风格的范画(或图片)石膏体 学生准备:绘画铅笔素描纸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调试媒体及课件、物品准备; 2、检查学生用具; 3、组织教学。 二、导入目标: 1、范画、名画欣赏(媒体播放课件) (让学生欣赏与感受) 2、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 光的照射使物体形成明暗色调。 3、明暗变化的规律: A、光源的强弱及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B、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的色调不同; C、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受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D、物体本身的色彩、肌理、质感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E、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4、光与明暗的关系: 三大面:即亮面(明部)、灰面(半明部)、暗面(暗部) 五调子:即在三大面的基础上,细分为亮面(明部,包括高光)、 灰面(半明部或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暗面(暗部)、 反光和投影。 5、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整体-------------------局部----------------整体 6、素描使用的媒材: A、固体材料:笔、纸 B、液体材料:水墨、水彩 C、辅助材料:画架、画板 7、明暗素描的表现技法: A、基本技法:竖排线、横排线、对角线、随意线、交叉线、斑点、块面。(教师示范)

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追寻xx的足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 古风xx的xx。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xx的足迹 二、新授 教师播放课件《xx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1课追寻xx的足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 古风xx的xx。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1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 1、远近的奥秘 2、授课班级:六年级 3、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4、课时:1课时 5、目的: 6、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7、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8、中难点: 9、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10、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1、教学具准备: 12、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13、生:绘画工具 14、教学过程 15、第一课时 16、一、组织教学: 17、按常规进行。

18、二、过程设计: 19、1、导入新课 20、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1、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2、生:近大远小。 23、2、讲授新课 24、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25、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6、⑵什么是透视呢? 27、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28、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29、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0、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1、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32、⑸师示范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品美术教案

第1 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学目标: 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欣赏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课教授 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遗失的古迹,它已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成为了一个迹,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 第2 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认知目标:通过图片、文字、遗产。遗产。 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资料。学生: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 二、新课教授: 一、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资料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 作者:王国强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摘自:嘉兴小学教师网 美术第十二册授课计划 第一周准备课教材分析介绍、思想教育、学习准备 第二周画画自己的手 第三周人物速写 第四周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第五周我熟悉的人 第六周单元学习小结、机动 第七周桌子、椅子设计 第八周 * 泥塑彩罐(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人物速写) 第九周 * 彩塑——鸟(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我熟悉的人) 第十周彩色纸筒人 第十一周邮票设计(一) 第十二周 * 邮票设计(二) 第十三周古诗配画 第十四周美好的童年(记忆、创作) 第十五周版报设计(一) 第十六周 * 版报设计(二) 第十七周电脑美术设计、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第十八周中国、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第十九周总复习 第二十周测评、总结 机动:* 标记 美术第十二册备课 准备课: 1、分析介绍第十二册美术课本,布置学习用品的准备: 水粉颜料、上色用品、2B铅笔、铅画纸、彩泥等。 2、学习目的性教育、学习规范和要求提示。 3、课本重点内容和要点提示。 一、画画自己的手(一教时)投影叫上男女几个同学做手的投影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手,指导学生用写生的方法画出自己左手的一个造型。 2、从写生手的结构、手的不同造型,提高学生写真、造型能力,理解手在表现不同人物的气质与神态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启发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双手,用灵巧的双手将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l 重点:研究、了解手的特证、结构,级用写生的方法描绘自己的手,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l 难点: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态;从所描绘的手表现人的神态和气质、年龄。l 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课中不同形态的手,结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的手,讲讲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的人的手。 2、板书:握、抓、推、举、挡、托 胜利、欢迎、拒绝、友好、称赞、反对、抗议 (1)让学生用手把板书的字义正确地表现出来。 (2)让学生在表现的同时,进一步仔细观察手的形态及皱纹、细节(少年、儿童的手表现不清晰)。 3、示范手的写生方法,步骤。学生跟画。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 中? 2、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3、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4、作业展示 教学反思: 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教案】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案】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三个班的美术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美术的要求有所不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他们更多地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显得成熟,线条也十分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缺少童趣。但他们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这学期是他们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地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知识要点: 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六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9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

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课时建议】1课时【教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叫文化遗产,能说出7-10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013人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过程与方法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 教学具准备教学用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挂图等。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相关载人飞船与宇航员的知识。 2、同时并准备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影片 欣赏 ____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 ●三、讨论交流 1、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

3、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 4、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5、各组学生把各自搜集相关宇宙的各种资料及图片进行展示然后回答。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2、教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3、教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 4、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 5、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6、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 7、师到各小组给予指导。 8、各组学生开始制作活动。 ●二、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 板书设计宇宙之旅 投影区板书区展览区 课后反思本节课中学生们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在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来制作宇宙飞船。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年级六年级科目美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